手机阅读

2023年扬州游记美文(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0:21:27 页码:10
2023年扬州游记美文(汇总9篇)
2023-11-23 20:21:27    小编:zdfb

了解与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或知识,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新闻报道,提高信息获取和辨析能力。下面是一些总结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扬州游记美文篇一

“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来到了瘦西湖上。

全国以“西湖”命名的风景区不少,为什么扬州的西湖独要冠以“瘦”字呢?当穿过“冶春园”临湖的花径,沿着委宛曲折的湖岸逶迤而行,我渐渐领略到其中的妙趣了。“瘦”者“秀”也。一个“瘦”字,不恰好道出了扬州西湖的特色吗?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在《扬州的夏日》中的一段话:“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丫丫的支流。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朱先生长于扬州,他对家乡景物的赞扬是含蓄的。其实,这个“和别处不同”,正是瘦西湖“顶大的好处”了。

这样随便想着,不经意间已踏上了“虹桥”。“虹桥”旧称“红桥”。清初诗人王士祯有诗云:“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就是写的这儿。这儿正是湖身较为开阔的一段,最宜看水。我站在桥顶,纵目向北望去,惟见波平如镜,水天交碧,仰观俯视,竞不知云行湖底,还是树映天上。若不是风乍起,吹绉一泓春水,暂时模糊了汀屿树木的倒影,哪里还分得出水色天容!我发觉人们来到这里,都喜欢驻足流连一番,这实在不是无因的。如果对风光胜境也有所谓“一见钟情”,那么一到虹桥,人们便已倾倒于瘦西湖之美了。

为这种景色所倾倒,我改变了步行的主意,从桥西登舟,作一次镜上行。小舟拔桨而北,沿着“长堤春柳”的湖岸缓缓前移。自隋唐以来,扬州就以柳色,有“绿杨城廓”之称。我曾醉心过“红楼日日柳年年”、“扬子江头杨柳春”等歌咏扬州柳色的名句,然而诗句引起的遐想怎及眼前所见来得真切!修长的堤岸,三步一柳,亭亭如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條”,依稀仿佛似之。那丝丝低垂的柳线,或轻拂水面,或抚弄芳草,一派温情脉脉。湖上风来,柳条婀娜起舞,如青烟,如绿雾,舒卷飘忽,妩媚极了。舟行柳下,无处不感受到殷勤而来的柔情蜜意,那依依之态,真是“堤远意相随”啊!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着这长堤春色时,小舟不觉已驶近长堤的尽头。只见一圈满月形的洞门迎堤而立。这儿是“桃花坞”的旧址。遥想当年这里满目桃林,浓春花放,散彩喷霞,一定是很好看的;走完了绿色柳堤,突然进入这片“中无杂树”的桃坞之中,岂不似武陵渔人忽逢桃花源吗?我暂时舍船登岸,向月洞门走去。如今虽没有桃花坞,却有着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园林。迎面一方莲叶田田的荷池,东侧与湖水通,上架石梁,并点缀着参差的山石;西侧用卵石铺径,贴墙翠竹森森,摇曳生姿。两侧都环抱至正厅“听鹂馆”前。此处有两只大铁镬,据传为六朝萧梁时的遗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听鹂馆”之西的“春草池塘吟榭”,散放着多种花木山石盆景,情趣各殊,姿态不一,甚是逗人。出“春草池塘吟榭”,由北廊折而向西有“疏峰馆”,馆前怪石突兀,如禽栖兽踞,又有青峰并峙,如春笋拔地,装点得颇有情致。更为惹人的,是附近的芍药圃了,正是花开时节,那繁多的品类,那缤纷的色彩,那浓艳丰腴花儿朵儿,令人目眩神迷,久久移动不了脚步。“扬州芍药天下冠”,“广陵芍药真奇美”,到这里一看,方知至今仍不负古人的推誉。

离开了芍药圃,跨过北面束在湖身的红栏桥,我踏上了“小金山”。“小金山”原名“长春岭”,初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周环水,处于瘦西湖的中心地带。用朱自清先生的话来说:“望水,看月也不错。”这里的建筑也真别具匠心。“湖上草堂”面对汪洋一片,意境阔大;“绿筱沦涟”南望“桃花坞”故址,花光荡漾;“琴室”当清溪一曲,绿涌窗牖;都是望水的极佳处。岛东临湖有厅轩敞,名曰“月观”。这里确是的待月和看月之所。无论是斜月如钩还是三五之夕,凭栏东眺,见水月交辉,清光浴人,会使人有身心俱净之感吧!如果是中秋之夜,满月朗照,大气澄澈,“月观”后的“木樨书屋”里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月桂的幽香,那境界,不是如入广寒宫一般么?我来的不是看月的时候,但依然是美不胜收。极目东眺,“四桥烟雨楼”高耸林表。这座楼原建于清代中叶,是大盐商的私人园林。因为从那里看去,南边的虹桥,北边的长春桥,西边的春波桥和更西的五亭桥都历历在目,特别是雨天,四座桥笼罩在雨丝烟雾之中,景色空蒙,分外有趣,故而才有了这个十分概括的名称。乾隆皇帝曾去游过,还另赐名为“趣园”。

“月观”偏南有高岭,岭前植梅树多株,额曰“梅岭春深”。盘旋曲折而上,有亭翼然,称“风亭”。登亭四顾,平林葱葱,春水迢迢,瘦西湖尽收眼底。

“小金山”最西头,有短堤伸入湖中,上建有方亭,叫“吹台”,俗称“钓鱼台”。这座方亭临湖,南、西、北三面皆有洞门,各嵌一景。北洞可见北岸高丘上的“方厅”和“大桂花厅”,西洞直对“五亭桥”,南洞屹立“白塔”。最妙的是,站在一定的角度可以同时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洞门呈正圆形,“白塔”高耸蓝天,洞门呈椭圆形,形成极优美的图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有“借景”的手法,这里是用得恰到好处了。

我再次登舟,绕经“凫庄”乡“五亭桥”驶去。

“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开莲花埂新河时,系拱形石桥。在十多丈长、二三丈宽的桥身上,矗立着五座亭子,中间一亭,南北各二亭互相对称,拱出主亭。亭顶黄瓦青脊,金碧辉煌;飞檐下画栋雕梁,彩绘典丽;周围石栏的柱端皆作狮形,雕凿精巧。桥下纵横有十五个券洞,中一洞,其他参差相似,都可以通船。这座桥的造型和结构,在工程技术上比较复杂的,在全国保存下来的多种多样的古桥中,“五亭桥”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

在桥北下了舟,越桥南行,我们去访“莲性寺”里的“白塔”,有这么一个传说:有一次乾隆南巡来到扬州,去“大虹园”(即今瘦西湖)游览,指着一处景色对他的随从们说:“这里多象北京北海的琼岛春阴呀,可惜就少个白塔!”当时有个姓江的大盐商做盐商纲总,听到这个消息后,为了讨好皇帝,化了巨资“鸠工庀材,一夜而成”。

“一夜而成”不免夸张,短期完工大概是不假的,可见当时工匠们的建筑水平之高。

扬州游记美文篇二

驶过我国第一大跨径的组合型桥梁,长达35.66公里的润扬长江大桥,低头俯瞰长江之水奔流东去,终于由镇江进入到扬州地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清新、秀美的城市,绿影婆娑的绿化带、整洁的街道、拔地而起的楼群,没有嘈杂的汽车喇叭的鸣叫,安宁、惬意!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距今有2490年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古就有“苏北门户”之称。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森林城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城,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华灯初上的夜晚,来到淮扬人家,品尝着扬州菜的三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一道大煮干丝,充分考验了厨师的刀工,干丝切得细如火柴梗,煨在已经煮得雪白的汤料里,味道非常鲜美。而比这些大菜更出名的则是各色扬州点心和小吃。点心有: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鸭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小吃有: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仅仅看到这些名字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扬州的饮食文化闻名海内外,扬州菜肴与鲁菜、川菜、粤菜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菜系”。扬州菜也称为淮扬菜,淮扬菜的发展经历了一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很早以前就确立了中华第一大风味菜系的地位。

由新区穿越笔直的文昌路来到老城区,道路左首边一栋栋小楼灰瓦白墙、飞檐翘角,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那座从唐代保存至今的石塔,经过一千多年风霜雨雪的洗礼,虽有些陈旧,但在两棵巨大的银杏树的伞盖下依然巍然矗立,而那条笔直的交通隔离带在它的身边也优雅地转了一个角继续延伸开去;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名曰“文昌阁”的建筑,古朴、典雅,巧妙地形成了文昌路和汶河路交叉处的环岛设施。来到淮扬第一楼的富春茶社喝上一杯早茶,再品尝一下扬州特色点心,看着不断有外地游客涌入店堂,繁忙但不嘈杂,悠哉悠哉。沿路两旁的老街铺里摆着厨刀、修脚刀、理发刀,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扬州“三把刀”,真正感受古老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的完美结合。

扬州园林自古就闻名远播,在当时,由于扬州的盐商富甲天下,使他们有大量的财富来建造园林,非常奢华,仅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就达200多处。扬州园林不但具有皇家园林的金碧辉煌与高大壮丽,且具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风格自成一派。

我们游览的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园主何芷舠,其家族为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他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壮年致仕,归隐扬州,于光绪九年斥巨资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园林。

该园建筑布局由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组成,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环环相扣、内外有别、中西合璧、居游两便的人居环境,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至完美。

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

何园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

其他四个第一是片石山房的“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在这里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欣赏到阴影圆缺不同时间的月亮,从弯弯的月牙到一轮皎洁的满月。玲珑剔透的岩石中的一个圆洞,利用光学的折射原理在湖面上形成的一种倒影。只要你挪动脚步,亦步亦趋,行进中就可以观赏到不同形状的月亮。回廊上的“观园镜”,可通观全园景色,给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景观印象,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之美。“水中月镜中花”即为此景。

借助一串串开在复道回廊上的漏窗、空窗组成的花窗带,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窗”;何园中水心亭是一座中国少有的水心戏台,被称为听戏“天下第一亭”。我们去时正值清荷飘香,锦鲤游戏水间。一棵巨大的枫树枝繁叶茂,再过一段时间定会是枫叶如丹的一处胜景。在这里到处可以欣赏到茂密的修竹,还有那一丛丛秀美的南天竹,在亭畔、在岩脚都能找寻到她清丽的踪影,仿佛让我置身于秀冠江南的木渎。

何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与苏州园林灵透清秀的风格不同,这里更注重园林内的建筑雕饰。是扬州的园林特色和风格的体现。漫步何园,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鸟栖庭树,“丘壑宛然,游鱼惊水……宛若“鸟飞屏风里,身置仙境中”。

品味着主人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理念,浏览着丰富多彩的家族人的故事,不禁感叹这座传奇的园林。古运河畔的晚清第一名园——何园就这样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来探寻她的芳踪。

来到扬州,最不能够错过的就是瘦西湖了。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长,而称“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带,媚态动人。

进入园内,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仔细寻觅甬道两旁一棵棵桂树上盛开的小小的金黄的桂花,不用凑到跟前,那淡淡的清香已经让你醉了。洁白的琼花在这个季节已经实属罕见,很小很小的花瓣吐露着芳香,昭示着它顽强的生命力。

一场小雨如约而至,细密的雨丝无声地洒落在湖面上,朦胧的景象让你不由地惊叹,不用打伞,就这样恣意地徜徉在瘦西湖畔,如痴如醉。烟雨江南终于看到了你极致的一面。雕栏画栋的游船,长堤垂柳,钓鱼台,五亭桥,白塔,波光涟滟的瘦西湖如一位清纯的江南女子款款而来。

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24块栏板。关于二十四桥到底指那座桥,至今众说纷纭。只见烟雨蒙蒙中的玉带桥好似天空中凌空而至的一条玉带连接起两旁的树木和亭台,好美的景致!

白塔相传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儿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两岸,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名寺古刹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扬州——这块大运河滋润的古老土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现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故居就坐落在安乐巷的27号院中。睹物思贤,人们仿佛看见先生伏案笔耕的“背影”。因为时间匆忙,没有来得及到先生的故居瞻仰,留下些许的遗憾。相信霞客还会再来到这里,在濛濛细雨中仔细体会,让秀美江南如一幅锦绣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扬州游记美文篇三

“十一黄金周”实在太好了!虽然比不上寒假暑假,但也可以出去“大玩特玩”呀!

这一切都出于偶然:刚放假那天晚上,我正在玩玩具,突然老爸老妈“心血来潮”,想出去(到外地)玩!我心里一高兴,因为我正为这七天不能出去玩而白白浪费发愁呢!我高高兴兴地跑过去,想去“凑热闹”,结果被老爸一骂:“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唉!太惨了,迎面就泼了一盆冷水。不过我还是去了老爸单上网找去玩的地方,而老妈则在家“搞后勤”。因为晚上太累了,结果睡到早上9点多钟才去。我们就这样“冒冒失失”去了汽车站,打了去扬州的车票,“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一路上,《十全九美》放个不停,太烦了!终于熬过来了,我们一下车就已经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我迫不及待地往车站餐馆奔去,结果被老妈一把抓住了我的手,怪里怪气说:“车站餐馆有多干净啊?!”我只好顺从。

我们到处找“干净”的餐馆,可是太难找了!老爸“急中生智”,想起他的同事杜叔叔以前就是扬州大学毕业的,肯定对扬州很熟悉。所以老爸立即打电话给杜叔叔,没想到杜叔叔也在扬州和大学同学们在开party!他建议我们去锦江之星餐馆。我们立即奔向锦江之星餐馆,好好撮了一顿。中午,我们在著名的(当时不知道)豪斯顿旅馆睡了一觉:养足精神才能好好玩嘛!

下午,我们来到了扬州最大的图书馆:金鹰图书馆。我发现扬州的书基本全是读物,不像我们这里的书店到处都是杂书。我们后来就来大名鼎鼎的瘦西湖!我们随向导(我们根本没有请向导,是跟着别人请的向导走的)边走边看,这里的景色非常优美,我们在湖边看到了一些别致的龙船,尤其是船顶,是用瓦片搭成的,很像古代房屋的屋顶,窗户都是用玻璃做的,船上可以坐许多人。

我们玩累了,就回豪斯顿旅馆睡觉,旅馆就是旅馆,环境一流,非常干净。

第二天,我们来到大明寺,那里非常大,有许多景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片竹林,那里的竹子长得很好。我发现那里的蚂蚁非常奇特:它们的个头很大。

下午,我们又去了扬州八怪纪念馆和史公祠,史公祠里有一只可爱的猫,它非常“平易近人”哦!

最后一天,我们乘公交车又去了庄严神圣的高旻寺,那里可以说是扬州最大的修行道场,十分宏伟,我们去时还没建好,实在令人流连忘返啊!

我们急急匆匆地赶到汽车站,结果白忙一场:跑错了,到了西站,应该去东站!我们又四处打听去东站的公交车,左等右等前等后等,老妈终于等到了一辆“救命公交”,可这时我要去上厕所,所以又没有赶上。幸亏我回来不久,又来了一辆“救命公交”,我们很快就到了东站,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次出行真有意义啊!

扬州游记美文篇四

早就听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有名的诗句了。今天虽然还是二月,但我还是迫切地跟随妈妈单位的旅游团队来扬州一睹真容。

到了扬州,就让人觉得这里没有大都市的繁华景象——没有高楼大厦,但道路却特别宽敞。听了导游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扬州是座千年古城,不可以造高楼大厦的。

走进瘦西湖,就看见湖两岸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我想:要是再过一个月来的话,那瘦西湖两岸的风景一定非常漂亮、迷人吧!不知不觉,随着导游的一路指点,来到了钓鱼台,从钓鱼台外面站60度角,从两个洞里正好可以看到五亭桥和白塔呢!

一说起扬州,大家对著名的诗句,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并不陌生吧!十一长假我怀着对扬州的向往和期待,来到这个梦中美丽而神圣的地方。

到扬州必看当然是瘦西湖了。瘦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的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于一体。漫步在湖上曲径通幽的小路上,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岸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虽已秋天,却绿意盎然。加上隐隐约约的白塔和著名的二十四桥,俨然是一副赏心悦目的国画长卷。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湖上不时有几条游船来来往往地穿梭着。我们又来到二十四桥。它高24米,有24个台阶、24根柱子。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它呈白色,是根据古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建造的。那为什么叫24桥呢?有的说是有24个美女、有的说......至今连考古家争论也没一个结果。为了让瘦西湖参观的人更多,因此人们就留下了这个迷团,所以建了这座“24桥”。,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的好地方。

接下来,我们去了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何园分为两个部分,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为一体。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厅楼山亭,错落有致,山水建筑浑然一体,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致完美。刚走进大门,满眼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欢迎游客的到来。何园内陡峭假山很多,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假山,里面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大洞连着小洞,经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园的声誉果然名不虚传。

扬州的美景可以说是江南风光的缩影,她的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着有机会再来游玩,也期望扬州越来越美丽。

扬州游记美文篇五

3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徐州日报小记者团的活动。不到凌晨5点,同学们都来到约定的地点集合。虽然天有点冷,冻得人瑟瑟发抖。而天再冷,也挡不住我们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兴奋与热情。随着大巴的缓缓启动,同学们的倦意阵阵袭来。睁开眼,天已蒙蒙亮,高速公路两边的美景尽收眼底。不知不觉,已到了风景如画的扬州。走进瘦西湖,我们就被她迷住了:青翠的柳树围绕着波光粼粼的瘦西湖,显得十分秀丽、典雅。这就是著名的长堤春柳。岸旁的花儿竞相开放,使瘦西湖在花朵的簇拥下越发生机勃勃。

五亭桥犹如一条古典的腰带束在湖心,白塔耸立在旁边,像两个亲密无间的好友手拉着手,形影不离。二十四桥、春波桥、吹台、徐园、小金山……这些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忙不迭地拍摄,几乎哪儿都留了影,拍都拍不过来。吃完午饭,我们又兴致勃勃地来到个园。这完好的建筑,就像大观园似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道狭窄古朴。走在精致的房间里,我们都惊讶它保存的完好。“要是我住在这里肯定会迷路的。”一位同学由衷地感叹。个园以假山堆叠的精巧而著称。置身于四季假山中,我不得不赞叹:“真美!”。

扬州游记美文篇六

今年暑假,我有幸去了一趟扬州。既到扬州,就绝对不能错过游玩扬州著名的湖上园林——瘦西湖。

瘦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长4。3千米,游览面积达三十多公顷。瘦西湖本是一段自然河道,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疏浚治理,建造园林,逐渐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在清代康乾时期就已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它融南方之秀美,北方之雄厚于一体,充分的体现了秦淮之风情。

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先走到了瘦西湖西岸的长堤上,此处叫做“长堤春柳”。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堤边的树,是一株杨柳一株桃树的栽种着,杨柳的婆娑之态与桃树的丰膄之姿,恰似一对对南北美人的完美结合,我叹服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在瘦西湖中还有一个园中之园——徐园。为何要称之为“徐园”呢?因为这里是军阀徐宝山的祠堂。所以后来就叫它“徐园”。进了“徐园”的大门,展现在眼前的便是一潭清澈见底的池沼。池边有嶙峋的石块,旁边再栽几棵杨柳,显得很自然和谐。池中荷花娇妍,荷叶田田,只见“鱼戏莲叶间”,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俗话说:有水就有桥。瘦西湖中的桥甚是多样。但其中最值得一说的要属五亭桥了。因为桥上建有五个金顶的亭子,所以叫做“五亭桥”。据说此桥是清朝时期扬州两淮盐运使为迎接乾隆南巡,请能工巧匠建造的。五亭桥有15个桥洞。这五亭桥还有一自然奇景,就是到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之时,五亭桥的十五个桥洞各映一月,十五个月影在水中是交相辉映,那种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时至今日,瘦西湖还令我魂牵梦萦。瘦西湖,我何时能再回到你的身边饱览你的秀美!

扬州游记美文篇七

今年国庆是我们祖国66岁的生日,这一天我们全家去扬州游玩。我们早上五点就起床了,然后我们刷牙洗脸。接着就出发了。

到扬州后我们先游玩了瘦西湖,瘦西湖里面的五亭桥上有五座连在一起的亭子,从天上往下看象一朵盛开的荷花,真的很漂亮!然后我们又游玩了“八怪纪念馆”和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

扬州真是一个值得去旅游的地方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扬州游记美文篇八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阳春三月,正是去扬州的好时光。这个周末,我们全家出动,一睹扬州美景。

第一站,我们就来到了扬州最有代表性的景点——瘦西湖。来到瘦西湖,迎面就是长堤春柳,漫布在小径上,看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让人沉浸在浓浓春意之中,此时春姑娘早已掠过瘦西湖的每个角落。桃花都开了,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在树上飘来飘去。还有琼花和绣球花,琼花是扬州的市花之一,白里透红,闻闻芳香扑鼻;绣球花则是一团一团,一簇一簇的,要是你眼睛不仔细看,还真以为是树上长绣球了呢!

走了一会儿,就到小红桥了,小红桥上人山人海,站在桥上听导游讲解,原来这是瘦西湖园林的分界线:一边是南方园林的.典雅,一边则是北方园林的雄伟。远处望去,发现左边有一座白塔和一座别致的小桥。导游又告诉我们,这座桥叫五亭桥,是由五个漂亮的亭子组成的,别名又叫莲花桥;白塔是为乾隆和康熙皇帝所造的,塔顶上的葫芦本是用黄金做的,可被凶恶的日本人抢劫后被改成铜制的了。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走了。

扬州,我回了,但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扬州游记美文篇九

扬州双博馆是我们扬州著名的文博景点,早在三年级时,我就曾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过双博馆,只不过那时只是走马观花而已,感觉没有太多的收获。今年暑假,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我再次来到扬州双博馆参观,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呢!

一到双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这可是中国古代雕版印刷馆、扬州雕版印刷馆、国宝馆、扬州历史馆等八个展馆。在这里,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记载着两千五百年前古扬州城的面貌,这里讲述着古扬州城的沧桑岁月,这里重现了古代扬州人的文明和智慧。在这里,我还领略了现代扬州城的繁荣与辉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雕版印刷了。雕版印刷是我国最早的印刷术,它创建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明三朝,而真正兴盛的是清朝时期。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阿姨告诉我们:“扬州不仅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而且还是我国保存古代雕版印刷工艺最完美的城市。”还没等阿姨讲完,我就迫不及待地走到雕版印刷台前试了起来。我首先拿出一张宣纸放在雕版上,然后用红墨在宣纸上轻轻地、不停地刷起来。不一会儿,只见一张栩栩如生的莲花送子图呈现在我的眼前。大家情不自禁地啧啧“中国的古代文化真是太神奇了!”

双博馆太大了,一圈下来真的感到很累,但心里却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在这里,我不仅了解到我们可爱的家乡——扬州的历史,而且还知道了雕版印刷的全过程,同时还看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国宝,尤其是镇馆之宝——齐蓝釉梅瓶……真是不虚此行啊!再游扬州双博馆,走进那神奇的雕版印刷世界,感觉就是不一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