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3:51:12 页码:13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汇总11篇)
2023-11-22 13:51:12    小编:zdfb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编写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请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分享自己的教案心得和经验。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

2、在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并能记忆《小夜曲》的主题旋律。

3、能听歌曲《小夜曲》画旋律线。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问候歌》。

二、师讲故事,激趣导入《小夜曲》。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啊!弯弯的月亮已经挂在漆黑的夜空当中,星星眨着小眼睛,美丽的小天鹅在湖边梳妆打扮,小草和小花在微风中起舞。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夜晚。

(播放主题音乐a,师表演。)。

师:你们觉得这段音乐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安静、优美。

师:说得非常好,下面请你们竖起小耳朵,听听在这段旋律里,有什么乐器参与了演奏?(播放主题音乐a。)。

生:小提琴!

三、讲解“弦乐四重奏”。

1、看弦乐四重奏视频。

师:很好,听到有小提琴的音色,除了小提琴,还有没有别的乐器啊?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欣赏弦乐四重奏视频,主题旋律a。)。

师:你们来看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生: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2、讲解“弦乐四重奏”。

生:扇形的,位置依次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四、了解《小夜曲》的演奏形式。

生:“蹦蹦蹦蹦”的声音。

师:太棒了,你们听辨音色的能力越来越强了,这就是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的方法来伴奏的声音。

引导学生聆听主题旋律以外的声音,培养专注聆听的好习惯。

五、用lu模唱主题旋律。

1、师:多优美的旋律啊!想不想跟老师学唱一下这段主题旋律啊?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在心里默唱,用手指着旋律谱。

2、师:请你们用lu来模唱这段优美的旋律,老师要看看哪个同学的腰杆坐得最直的。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3、师:让我们完整地来一遍吧。手指不能偷懒哦,要边唱画着旋律线,注意声音要更轻柔些。

学生用lu模唱主题旋律,更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总体表现,做好铺垫。

六、分段听旋律,并做律动,再总体表现。

师:一个个小天鹅表演得真出色!我最喜欢这个小天鹅了,跳得特别地投入!刚才小天鹅们在湖面上热身了一下,见到了很多很久没见的老朋友,热情地来个大大的拥抱!当你们听到音乐时而出现一个大距离的跳跃的时候,就是音乐一下子高了,请举起你的手,老师看看哪个同学的反应最灵敏!(播放主题旋律b。)。

生:当听到大跳时,举手。

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对音高的辨别能力特别强,有着小小音乐家的潜质,继续加油哦!主题音乐里出现了3次大跳,那小天鹅跟它的好朋友也拥抱了3次!

师:我们的乐曲出现了大跳之后,情绪更加活泼了,因为小天鹅见到老朋友了,邀请他尽情地舞蹈着。现在用你们的手来代替小天鹅的脚,你们的腿就是那宁静的湖面,在上面尽情地舞蹈!

师:小天鹅们跳得累了,都停下来跟着老朋友在说说悄悄话,流畅的歌唱性旋律响起来了。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把这三个情景的动作,连起来跳一跳。(播放主题旋律b音乐,跟师做动作。)。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现在请小天鹅们把你们站在湖面上的精彩表演再表现一次吧,就是从之前的动作开始。(播放a段音乐,小天鹅在湖面上舞蹈。)。

师:真了不起,老师为我们班有这么棒的小天鹅而感到骄傲!在月光的照耀下,岸上的景色更美,小天鹅们踏上了岸边,走到花草丛里,在小花小草的包围中,继续舞蹈起来!我们刚才的音乐再重复一遍,小天鹅就从湖面到岸上跳着一样的舞蹈。(播放全曲,完整表演。)。

七、讲解“小夜曲”。

师:在200多年前,奥地利人们也喜欢在夜晚来演唱歌曲或演奏器乐曲,这类的音乐称为“小夜曲”。刚才我们学习的这首就是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创作的《小夜曲》。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弦乐四重奏《小夜曲》。你们可以在晚上,伴着这美丽的月光,轻轻地哼唱这些美妙的旋律,再次感受月夜的美丽!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篇二

朝鲜是一个半岛国家,三面环海。

刚到韩国的时候,我踏上了去仁川的船。在大船上,站在顶楼,海风习习,碧波微微溢出,让人心旷神怡。突然听到几声清脆的声音。我转身一看,啊!是海鸥!所有的海鸥都是白的,黑的白的,深的浅的。不管它们的毛色如何,它们都一样活泼可爱。一条直入脸颊的黄色弧线――是海鸥尖尖的嘴;头上嵌的两颗墨珠――,说明海鸥的眼睛明亮而炯炯有神。翅膀向内转,排列在同一条尾巴上。他们成群结队地旅行,起伏不定,在海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船的行驶速度,海风吹得更猛,掀起了波浪起伏。海鸥没有放弃这个。他们成群结队地跟在船尾,冒着风浪。俯身,翻身,互相追逐,每一只海鸥都不知疲倦,不懈努力,不畏风浪,紧跟船,勇往直前!手里拿着这块好吃的饼干,站在船边,伸出双手,感觉手有点痒,寻找饼干,早就被调皮的海鸥拿走了。海鸥离人很近,有时落在你的肩膀上,有时啄你的头发,就像一个天真淘气的孩子。毅力让海鸥追船不掉队,不懈的追求和梦想让海鸥随船远航千里!

啊!海鸥!你不仅可爱,而且永远有梦想,这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理想,不懈努力,不断追求,不断实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篇三

1、在老师的帮助下,迁移已有经验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图片和老师的动作记忆歌词。

3、体验与同伴结伴表演的快乐情绪。

图片。

一、复习律动。

t: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玩吧!

二、新授歌曲。

1、范唱,熟悉歌词。

t:很多小动物到了冬天都会冬眠,那今天我们来看看又有谁要冬眠了?

t: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幼儿说内容,老师出示图片)。

2、巩固歌词。

t:真有趣,原来冬天到了,小青蛙就怎么样拉?

t: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说说这件有趣的事好吗?

t:我们都会说了,那能跟着音乐一起把它唱出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3、提取学习策略。

t:小朋友们今天真能干,都能记住歌里唱了什么,那你们是怎么记住的呢?

t:那好,现在就用一个我们刚才说的方法记住歌词,再来唱唱好吗?看看这个。

方法好不好,是不是真的能帮助我们记住。

三、结束舞蹈。

t:很快,冬天就要过去了,小青蛙们就都会从小屋里出来了,他们有又能开心的和好。

朋友们在一起玩了,小青蛙们让我们一起出来玩玩吧!

t:小青蛙们玩的开心吗?让我们去换个朋友再玩玩吧!

《小青蛙打呼噜》说课。

今天我选的这个活动是“冬天到”主题活动中的一节音乐活动。“小青蛙打呼噜”这个活动中的青蛙是孩子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个小动物形象,而歌曲中表现了青蛙冬眠的事情正好符合现在的季节特点,又丰富了孩子的科学常识。

首先我对这个音乐做了修改,是因为在备这节活动的时候我发现“闭上眼睛打呼噜”这句最后一个字是2拍,然后紧接着就唱象声词“呼”了,比较赶,不太合适小班幼儿进行,所以我把这个字加了2拍,为4拍。试教结束后就发现歌曲唱的好象没有结束的感觉,原来整首歌曲成了单小节,所以就又加了一个“呼”,加强了歌曲的完整性。

在今天的活动过程中我一共有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律动复习”是让孩子有个对音乐唤起的过程,通过听不同的快慢间奏,用自己的拍手点头动作和音乐一起玩游戏。

第二个部分也就是活动的主要部分“学习歌曲”,在这部分里面,我采用的是直接范唱歌曲,让幼儿通过倾听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范唱时我注意到了给孩子的第一次应该是清晰完整的,所以我采用了清唱的形式,让孩子听清楚歌曲里面唱了些什么?再通过孩子反馈歌词,我出示相应的图片,巩固熟悉歌词,也给孩子一个成功感的体验。学习方法对每个孩子都是收益的,于是我在学习歌曲这个部分中加了一个提取学习策略的环节,让孩子清楚的'了解和知道自己或者同伴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来记忆歌词,学唱歌曲。在鼓励孩子一遍一遍进行演唱的时候,我用手去摸那些唱的、参加的投入的孩子的头,加强和孩子之间的亲近,减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在第三个部分“结束舞蹈”中,由于一节唱歌活动,孩子们一直坐在椅子上,所以我选择了孩子结伴舞蹈的形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也有个放松。而“青蛙大嘴巴”这首歌曲又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所以孩子的参与和积极性都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篇四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一。

2、熟练唱会“海鸥”,并作歌曲处理。

3、欣赏:国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坚定、热烈的情绪,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赞美海鸥的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2、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旋律进行的特点的感受,初步了解旋律的表现方式和作用。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海鸥”。

教学难点:演唱中,休止符的应用。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第6页综合训练(一)。

(谱例略)。

注意:节奏要正确,声音有弹性,并注意重音在第一拍而不能放在第二、三拍,否则会造成笨重的感觉。

二、检查复习。

1、请同学在黑板上的五线谱中写出高音谱号、几个老师规定的音符,其他同学在书上写。

2、整曲视唱曲谱。

三、学唱“海鸥”。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位同学。讲解自己找到的有关海鸥的小知识,看谁讲的好,讲的好的同学将为自己的`小组赢得一枚小红花。(讲解,评出优秀组)。

2、师:刚才大家讲的真棒!希望你们今后也向海鸥一样勇敢坚强不怕困难。下面我们来学习海鸥,看谁克服困难唱的最好。

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读出感情来。

4、跟琴学唱歌曲,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熟练地唱全曲,用稍快的速度。

四、歌曲处理:

2、讨论:歌曲整体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高潮在那里?应该怎样演唱?

讨论后练唱。

3、整曲演唱,注意情绪、速度。(请同学边唱边做一做动作)。

五、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教师介绍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3、复听乐曲,听后讨论:

你什么时候听到国歌最激动?

在激动时刻你想到了什么?

管弦乐队的演奏效果与管乐队的演奏效果有什么不同?

男低音独唱国歌给你什么感觉?

三个“起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完成听听想想)。

4、复听全曲,集体齐唱。

六、预习第二课,两人一组读一读谱。

海鸥。

活泼、欢快、速度稍快。

课后小记: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篇五

2、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曲谱的能力。

3、听赏《冬天的故事》。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302010|302010‖。

mimimimama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节奏游戏:

放《踏雪寻梅》的录音,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1、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

2、歌曲教学:

(1)齐读歌词。

(2)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再次欣赏歌曲。

(4)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

(5)巩固几遍。

(6)请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7)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的唱好断音。

(8)全体同学唱歌曲,个别同学打击乐器伴奏。

3、歌曲处理。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五、听赏《冬天的故事》。

六、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篇六

1、了解歌唱的不同形式以及广西壮族人民喜爱"对歌"的风俗。

2、学习对歌,体验音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视频快乐颂山歌对歌。

一、相互问好,以歌舞《快乐颂》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好!你们快乐吗?--哦,看来今天小朋友的心情都不一样嘛。那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会做些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呢?--是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拥有一个快乐心情非常的重要,而唱歌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式。让我们一起拥有一个快乐心情吧。(播放快乐颂,快乐歌唱、舞蹈激起幼儿兴趣!)。

二、欣赏视频,感知不同的歌唱形式。

(一)回忆平时唱歌情形,感知合唱,独唱等唱歌形式小朋友们你快乐吗?你喜欢唱歌吗?那,我们平时都是怎样唱歌的呢?谁来说说看?(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很多的人一起唱叫什么?(合唱)小组几个人,几个人的唱叫什么?(小组唱)一个人唱呢?(独唱)……不错唱歌的形式有很多种,但一样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知道吗?在中国有个美丽地方叫广西,那里的壮族民人也很喜欢唱歌,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唱歌吧?请仔细的欣赏哦!

(二)播放视频山歌,幼儿欣赏。感知领唱,齐唱的歌唱形式。

1、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他们唱歌和我们一样吗?怎样唱的呢?(一个人领其他人跟唱)一个人在前面领着唱叫什么?(领唱)那后面很多人一起整齐的唱呢叫什么?(齐唱)。

2、教师小结:原来(除了合唱,小组唱,独唱,领唱),齐唱也是唱歌的一种的形式。

(三)播放视频对歌,幼儿欣赏。感受壮族的"对歌"这个特殊的风俗。

1、欣赏视频:广西的'壮族人,不但喜欢唱歌还把唱歌当成话来讲哦,一起去听听吧,听听他们都在说些什么?(播放视频)。

三、欣赏对歌的音乐。

《什么水面打筋斗》。

四、学习对歌。

(一)欣赏"对歌"感受对歌形式,熟悉旋律。

(二)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歌中的内容。如"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雨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三)学唱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结束部分幼儿用绸带,围裙扮演壮族娃娃对唱,充分感受对山歌的乐趣。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篇七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

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五、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篇八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译文。

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出征作战的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

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何:何其,多么。

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暗虫:暗处的秋虫。

通夕:整晚,通宵。

响:鸣叫。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寄:寄送,寄达。

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赏析。

这首七绝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随着月光的露出,诗人又把笔转到了对秋虫的描写。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同时也为末句的“莫飞霜”作了铺垫。这里的“暗虫”虽然很难说是对戍夫的一种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号的声音,却的确使这位少妇感到天气凉了,联想到了远在边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还很单薄,该赶快寄衣服给他了。所以末句才发出了“征衣未寄莫飞霜”的乞求。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创作背景。

张仲素于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篇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词歌曲并学唱歌曲中的动物对话,同时明白同类动物相配的道理。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能在角色表演中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课件。

2、猫咪乌龟公鸡青蛙等头饰。

3、图谱。

4、盖头。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歌曲,并回答问题?

1故事中出现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一个什么事情。

2完整听歌曲,听听和老师的故事是一样的么?

二分段倾听歌曲,并学习歌曲中的对话。

1第一次碰到谁,乌龟、对话内容是什么?

2第二次碰到谁,公鸡、对话内容是什么?

3第三次碰到谁,猫咪、对话内容是什么?

4第四次碰到谁,青蛙、对话内容是什么?

青蛙找到老婆了吗青蛙先生找到了青蛙小姐,我们把青蛙先生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青蛙小姐好吗?(帮助幼儿巩固歌词)。

三、节奏演奏。

1、寻找身体乐器演奏。

师:青蛙先生找到老婆真高兴。高兴可以怎么表示呢?(拍手)唱一次。

2、(请教师引导幼儿帮助动物找出不同的动作)学习青蛙先生的样子找老婆去,

乌龟对话时(拍手)、

公鸡对话时(跺脚)、

猫咪对话时(拍肩膀)、

找到青蛙后(拥抱)。

四、分组进行活动当小动物,以情景剧的形式跟着来做游戏。

带头饰分为乌龟组、公鸡组、猫咪组、青蛙组进行活动。

五、掀盖头游戏,巩固歌曲体验乐趣。

1小青蛙找到老婆要掀盖头,有好多的'新娘子,掀好多次的盖头。掀错了以对话的形式告诉青蛙,然后继续进行,一直找到青蛙小姐为止。

2老婆找到啦,喝喜酒去。

活动反思:

在教授《小青蛙找老婆》歌曲时,班内大部分幼儿在掌握歌词存在困难,总是记不清歌曲中动物出场的顺序,教师对幼儿的能力估计过高,枯燥,教学效果差,将歌词内容改编成一个情景剧,利用剧情表演的形式提高幼儿对学习新歌的兴趣,帮助幼儿轻松记忆歌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歌词变得形象性,幼儿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能准确的把握歌词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篇十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本课歌曲。并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能够准确的把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将它表现出来。

:用自制打击乐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两课时。

表演《两只老虎》、聆听《狮王进行曲》。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

导入新课:(请两个孩子配合老师,将老师事先准备的老虎头饰戴上)。

“老师看出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为你们变出两只可爱的动物兄弟,好不好?请你闭上眼睛,一、二、三,变!(随《两只老虎》音乐两只小老虎模仿其行走特点在孩子们当中走一圈)。

1、老师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两只老虎》第一声部。

2、分声部按节奏朗读歌词。

3、两声部配合按节奏朗读歌词。

4、用“lu”模唱歌曲旋律,注意两声部的配合。

5、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分别帮助两声部稳定节奏、音准。

6、歌曲处理:有趣地。

7、随伴奏模仿老虎的动作特点,边唱边表演。

“两只奇怪的小老虎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小动物,(放音效:狮子吼声)呀!这是什么声音?原来大狮子也来了。

1、初听乐曲《狮王进行曲》,老师在狮吼时,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乐曲所描绘的森林之王的音调是怎样的。

2、复听乐曲,让孩子认真聆听,狮子吼叫的次数。

3、再次复听乐曲,学生随乐曲表演。

今天我们见到了两位“森林之王”,可以看出来,同学们非常喜欢他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对,我们应该关心、爱护我们的动物朋友们,与它们和谐相处!

表演《猫虎歌》;聆听《老虎磨牙》;用自制打击乐跟着乐曲《老虎磨牙》表演。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两只老虎》自由律动、演唱。

1、故事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讲一个关于《森林之王老虎学艺》的故事好不好?”(如果有孩子听过这个故事,就让孩子来讲述)。

2、“故事非常有意思,我们把它变成一首歌来唱一唱,好吗?”

3、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

让学生自由发挥,表演歌曲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小小表演唱,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好可爱的一只小猫,好糊涂的一只老虎,老师还有一位老虎朋友没有请出来呢,你听,他来了!”

1、初听乐曲《老虎磨牙》。

师:你们听老虎朋友在干什么呢?(初步感知音乐形象)。

2、复听乐曲。

学生模仿所听出的乐器的演奏方法,随乐曲表演,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

3、用自制打击乐器跟着乐曲《老虎磨牙》表演。

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参与合适,随乐曲击打自制的乐器参与到乐曲的表现中来。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篇十一

1、初步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并学会判断歌曲节奏的快慢。

2、认识休止符号的唱法,从中激发幼儿演唱歌曲的欲望。

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挂图、活动指导:

一、律动入室,教师放律动曲音乐幼儿律动入室。

二、教师出示挂图,激发幼儿兴趣"挂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朋友在拉圆圈干什么?"。

三、激发兴趣,学习新歌。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一遍,让幼儿拍手打节奏。

2、学习歌词,让幼儿念白。

3、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四、教师结合教育挂图,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让幼儿欣赏。

五、播放歌曲录音,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一拍一下地拍手。

本次活动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所以幼儿的参与性相当高,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感受了音乐节奏的快慢,从中激发了幼儿演唱歌曲的欲望,同时也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参与游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