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竞选州长的读后感(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9:11:24 页码:12
最新竞选州长的读后感(优质8篇)
2023-11-23 09:11:24    小编:zdfb

读后感是对于读书过程中思考问题、解答疑惑、得出结论的一个个阶段性总结。那么,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首先,要注意读后感的结构和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概述和个人感想等。其次,要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不要机械地描述故事情节,而是要通过深入思考和自我反思来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最后,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避免使用空洞的词句和滥用修辞手法。通过这些技巧和方法,我们就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了。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读后感范文,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竞选州长的读后感篇一

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是纽约第五十三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考入了大学,()成了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到会的记者提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是什么把你推向了州长的宝座的'?面对300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尔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有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跑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使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能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着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来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为了州长。

1.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解释下列词语。

耳濡目染:__________________。

污言秽语: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不仅……而且。

2.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污秽的言语,指脏话。

3.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

4.一个人有了信念,并为之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竞选州长的读后感篇二

1月25日上午,傣乡西双版纳乌云密布,景洪城边澜沧江上波涛呜咽,上万名各族群众自发来到殡仪馆,为两天前去世的老州长召存信送别,此后10日,每天都有来自边远民族村寨的数百乡亲到召存信家中吊唁。140公里外的勐腊县勐腊镇曼龙代村的傣族群众闻讯后,选出5位老人赶到召存信家表达全体村民的慰问。

10个月后的今天,当地许多干部群众说起老州长召存信,仍是不住地叹息。

召景哈的抉择。

1943年,侵占缅甸的日军逼近西双版纳,日军飞机多次狂轰滥炸傣乡大地。西双版纳各族群众奋起抵抗。

自古英雄出少年。江城县整董土司的儿子、年仅15岁的召存信,受命到边境勐捧组建抗日自卫中队保家卫国。抗战胜利后,才华出众的召存信很快相继担任勐捧土司、曼听办事处主任、车里宣慰使司署议事庭庭长(召景哈)等职。

宣慰使司署是元朝以来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制社会中的最高政治权力机构,最高统治者是宣慰使召片领。外议事庭是最高权力机关,由召景哈主持。18岁的召存信成为召景哈,成为西双版纳第二大封建领主。然而召存信牢记家训“要爱民千寨,不要爱钱千袋”,不贪图封建领主的权力,更不满反动统治。他带头反对和抵制非常繁重的税赋和摊派,曾因此两次被关进监狱。1949年初,召存信和鲁文聪组织反蒋武装,接管车(里)佛(海)南(峤)三县政权。5月,召存信和鲁文聪赴普洱寻找共产党,正式参加革命。

1950年2月初,解放军追击残兵抵达澜沧江北岸的橄榄坝。召存信立即率领20多位土司头人找到解放军某部副师长吴效闵说:“我们恳请大军渡江,早日解放西双版纳!”吴效闵深受感动,同意率解放军渡江。召存信又积极发动群众筹办粮草竹筏,配合解放军成功渡江,消灭了残军,解放了西双版纳全境。

民族头人的三次誓言。

1950年9月30日,是召存信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召存信参加的西南民族代表团应邀来到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召存信与召片领刀世勋一道,把象征封建领主世袭权力的金伞献给了毛主席。

1951年1月1日,召存信参加了普洱地区民族团结剽牛盟誓大会。召存信第一个在“民族团结誓词”上工工整整地用傣文写下“召景哈”3个字,在他的带领下,48名各族兄弟代表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铭刻着誓词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至今还屹立在宁洱县磨黑镇,见证着以召存信为首的26个民族兄弟的血脉真情和赤胆忠心。

1953年1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时,召存信当选为自治区主席(后为自治州州长),他公开宣布放弃剥削、放弃召景哈职务。1957年1月,召存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人生夙愿,完成了从封建领主到人民公仆的人生转变。

像珍爱眼睛一样珍爱团结。

到过西双版纳的人,都难忘金孔雀造型的机场候机楼。当地干部群众都知道,没有老州长召存信的心血,机场就建不起来。

1986年,国家在景洪市建机场,需在嘎洒镇大面积征地,几个村寨的数百户傣族村民不同意征地,机场建设工程受阻。召存信一次次地深入村寨开导村民,以他的威望和真诚,消除了大家的顾虑,村民们纷纷将土地让了出来。

曾任州政协主席的王贵生回忆说,景洪市嘎洒镇山区的三个拉祜族村寨原来经常缺粮,而坝区的傣族村寨粮食有余。召存信州长到傣族村做工作,他说:“民族不分你和我,有饭要一起吃。”动员傣族群众把富余的粮食捐助给拉祜族群众,解决了3个拉祜族村寨的缺粮问题。嘎洒镇的捐粮活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90年代初当地拉祜族群众自己解决温饱时才结束,还带动了其他坝区的傣族群众捐粮帮助山区少数民族。

召存信常说,要像珍爱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他当州长40年,一直是这样做的。因此西双版纳长期稳定安宁,各民族团结和谐。不仅傣族人爱戴他,其他民族的人也敬重他。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召存信也享有很高的威望。

“布衣州长”的“家宴”

召存信家的房子建于20世纪50年代,在厨房的`墙上,挂着5张用竹片编织而成的傣式饭桌,在院子里,还有两张傣式饭桌。在厨房旁被熏黑的院墙边,还有六七个做饭用的火盆一字排开。召存信的儿子召亚伟介绍说:父亲无论是当州长时还是退休后,家里几乎每天都是大摆“宴席”,院子里摆满了饭桌。吃“宴席”的客人,都是来自版纳各地村寨的各族群众。他们有的是看望召存信夫妇,有的是上访反映问题。在泼水节、开门节等傣族节日期间,每天都会有上百村民进城来他家里看望。无论是什么民族,无论来人多少,召存信都要请他们在家里吃饭。只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尽量帮助解决。许多干部群众称他为“布衣州长。”

说起老州长为西双版纳的发展所作的贡献,许多干部群众如数家珍:全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橡胶产业从无到有,全州第一条公路、第一座澜沧江大桥、第一个机场的诞生,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不当州长后,他又以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为西双版纳的发展鼓与呼,景洪县改市、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边境口岸建设……都离不开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呼吁。

“一直以来,西双版纳的各族干部群众都团结如一家人,老州长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西双版纳州政协副主席胡志寿说。

竞选州长的读后感篇三

刚开始读时,我和马克。吐温先生一样,肯定州长非他莫属,因为另两位先生近年已将各种无耻勾当看作家常便饭,所以我接着往下看。

可看到第二页时,我发现事情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马克。吐温先生吃早饭时在报纸上看到一段消息,令他无比惊惶:伪证罪——1863年,有34人证明马克。吐温先生企图霸占一位穷寡妇和一群孩子生活唯一资源—一小块芭蕉地……他愿意交代吗?马克。吐温先生不敢相信,便就这么过去了一天。

第2天,第3天……几乎每天都有一则关于他的丑闻,将他称为“臭名昭著的伪证狂吐温”、“盗尸狂吐温”……还有许多佚名信。

马克。吐温先生放弃了竞选,他在退出竞选的声明上写着:“你忠实的朋友,过去是好人,现在却成了臭名昭著的伪证狂、蒙大那小偷、盗尸狂、酗酒狂、肮脏的贿赂犯和恶心的讹诈犯——马克。吐温”。

读完这个故事,我很气愤,没有想到有些人为了竞选竟在报纸上刊登一些有的没的,真不诚实。这时,我才体会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诚实。

竞选州长的读后感篇四

文中的马克·吐温先生在成为独立党纽约州州长候选人后被竞争对手——斯图阿特·伍德先生和约翰·霍夫曼先生屡次诬蔑,在各大媒体上公布那所谓的种.种罪行,后来又多出了许多匿名信。“小偷”、“盗尸犯”、“酒疯症的化身”、“舞弊分子”、“讹诈专家”等,这些称号全被他们加在了马克·吐温的身上,其实这一切全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为的就是让马克·吐温身败名裂,从而退出竞选,最终,正如他们所料,他放弃了。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无硝烟,但四处都充满着危险,这种战争的恐怖性远远地超过了那些高科技武器。回头看吧,再让我们仔细地审视这个世界吧,事实摆在你的眼前,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太阳却尚未得到光明的世界。尽管现在没有出现过文章中所介绍的事情,但不可否认黑暗仍然笼罩着这个世界。黑暗的根源就是钱和权,有了权就有了钱,有了钱就能够得到权。有了权力,就可以行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就可以偷工减料贪去工程项目的钱,有了金钱,就可以收买官员办事,就可以弄来个一官半职当当。或许,人之初,的确是性本善的,可将来置身于社会当中,谁又能避免而不被黑暗所污蚀呢?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

人类圣洁的心灵就这样子消失了,我为此而叹息。

竞选州长的读后感篇五

权力是一个怪物,它能使世间的一切都变了形,纯洁的不再纯洁,高尚的不再高尚,顷刻之间都成了面目狰狞的权力动物。在冠冕堂皇的语言之后,隐藏着这样一个真实得令人凄凉的事实。

政治实际上就是权力的运用,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政治,便会有权力。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掌握权力都不会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意味着别人都要服从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够决定事情的发展。这种能够主导他人的感觉对于任何人都会有着诱惑,因为谁都不能否认,人的天性里向来都存在着超越同类的欲望。有了权力,就会拥有比别人更多的行动自由。这种对权力的渴望也可以看成是人类对自由天性的追求,这里原本没有是非善恶的判断分别。

可是一旦这种对权力的追求变成了行动,权力欲的天性体现到政治的现实之中,一切都会发生惊人的扭转。权力追求的闸门一旦打开,除非有着神仙圣人一样超凡的意志,否则根本是收不住的。古今中外,有难以计数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当然,有时也会想到范差助越灭吴之后,悄然而去,泛舟五湖。可他如果不是清楚地看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前景,谁能保证他不落得一个悲凉的下场。贪欲最能丧失人的理智,权力巨大的诱惑又使得对它的渴求成了贪欲中的极致。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把权力看得如同生命,甚至高于生命,并且最终为权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权欲极度膨胀的结果还会有道德良知的完全沦丧,世间的理法在权力面前都会显得苍白,因为它们中的一部分正是靠权力来制约维持,因此,也便会为权力所破坏和改变。权力的魅力如此惊心动魄,但同时权力也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和现实中的形形色色。就像人的天性一样,权力本身也应没有善恶的分别,只是看我们如何去争取、如何去使用。有人的地方总是要有权力的,权力得到正当的运用,便会是人类的安定和幸福。

竞选州长的读后感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腐败的社会现实和所谓“民主政治”、“自由竞选”的真相。

2.学习运用大量引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掌握引文书写的格式。

3.领会本文夸张、含蓄、富于讽刺性的语言特色。

4.了解马克・吐温和他的代表作品。

[难点、重点分析]。

1.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安排的?

分析:这篇课文可分三部分。从开头到“和他们公开竞选”为第一部分,写“我”被提名为州长候选人后的矛盾心情。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这一开端揭示了矛盾,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准备。从“我也正是这么想呀”到“叫我爸爸”为第二部分,写“我”在竞选中遭到一系列的诬陷、攻击,得了“一大串晦气的头衔”,失去了“还好”的声望。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发展和高潮,是这篇小说的重点。从“我放弃了竞选”到结尾为第三部分,写“我”满怀懊恼地退出了竞选。这一部分是故事的结局。这部分内容意味深长,引入深思,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2.这篇课文在情节安排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这篇课文没有一般小说所具有的那种故事情节和出场人物,通篇是“我”――独立党候选人的自我独白。小说的情节就是“我”叙述自己参加竞选的经过。在安排上,作者反复摘引了大量报纸、信件上的材料,层层加深地推动情节发展。这些引文,既是构成事件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故事情节的基本线索,它与作者的叙述、描写融为一体,构成了全篇完整的情节。引文之后,往往有所议论,或说明事情真相,或点明事情的严重后果,或表明“我”的心情,这样,不仅能看出情节发展的脉络,而且可品味出主题的深刻含义。

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分析:“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我”对竞选一无所知,对竞选中对方的诬蔑、攻击毫无思想准备,束手无策。“我”的老实正直与对方的狡诈阴险形成对比,使幽默和讽刺的作用更加强烈。

4.课文的思想意义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分析:这篇小说揭露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一个正派、清白的老实人在竞选中成了最不正派、最不清白的“罪人”,这就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的所谓“自由竞选”、“民主政治”不过是资产阶级政客争权夺利、残酷倾轧的遮羞布。小说也暴露了资本主义“言论自由”的虚伪。资产阶级的所谓“言论自由”实质就是用谎言来诬蔑、攻击、陷害对方,来蒙蔽欺骗人民群众。小说还撕开了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的画皮。资产阶级政党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不能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这篇小说的思想意义远远超出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今天,它依然是我们认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和欺骗性的好教材。

5.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1)巧妙地安排明暗两条线索。

不让竞选对手正面出场,把他们大量卑鄙无耻的竞选活动放在幕后;大量引用报纸上的文字,然后用“我”这条明线把它串起来,并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安排,不仅节省笔墨,而且给读者留下广阔想象的余地,大大深化了主题。

这里,有两点需要具体指明:

第一,作者采用大量安排摘录“引文”,与“我”的辩白穿插起来的办法,层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是一场一方连连进攻,一方连连退却、无从招架的战斗。摘录一次“引文”,那条暗线就向前延伸一步,体现为报纸的围攻又升了一级,竞选对手政治流氓的嘴脸暴露得又充分了一层。暗线通过摘录的.文字交织在明线“我”的反应上;“我”受一次诬陷、围剿,自信心就少了一些,“懊恼”就多了几分,接连后退,以致“动摇”,直至“退出竞选”。这一明一暗,一进一退,且矛盾冲突层层加深,愈演愈烈,构成了小说故事情节演进的脉络。

第二,小说选取第一人称的写法起了重要作用。主人公“我”置于明处,他站在阳光下,惶惶然承受四面八方阴暗处泼过来的脏水。通过“我”的自白,有力地揭穿了竞选对手制造的谎言。他们纯属无中生有,连捕风捉影都谈不上,却让一位正派的竞选者有口难辩,只能忍污含垢,惨遭凌辱。“我”怎样才能击败对手?只有比他们更坏,更毒,更无耻,造更大的谣,扯更大的谎,把民众骗得更结实!否则,只能让脏水淹死。这篇小说主题之深,就深在这里。这一点,写得越真实可信,读者的同情感也就越深厚,主题的力度也就越强。而选用第一人称,剖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恰恰最易于道破事实真相,博得读者的理解和同情。

(2)运用多种多样的幽默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首先,作者安排了矛盾双方是在人品上完全对立的两种人。一方是正派人,带有“天真”和“憨气”,另一方是能干出任何卑劣勾当的政治流氓。结果,臭名昭著的政治流氓成了正人君子,成了控告者,正派人反而成了被告,遭到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揭露”,这就产生了喜剧性。并且,政治流氓们竟然是“满腔义愤”,“正义凛然”,他们所指控的罪行也越来越离奇可怕。坏蛋在控诉和诬陷别人时越是装模作样地表现“正经”,就越是显得滑稽可笑,他们编排别人的罪行越是耸人听闻,就越是不值一驳,反而暴露了他们自己,形成了一幅绝妙的讽刺画。

其次,作者的幽默还表现在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不少离奇的事件。比如,“义愤填膺”的“公众”一进门就捣毁家具和窗户,“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走了”。“义愤”和私盗财物是极不协调的,产生了幽默效果,说明这些“仗义者”原来是伙强盗。再如因为妨碍视线而放火焚烧疯人院、九个刚学走路的小孩一齐上台叫爸爸,都是用明显的夸张产生幽默的例子,既显得滑稽又具有讽刺力量。

竞选州长的读后感篇七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读完之后有些许感慨,所以一这篇文章抒发内心的情感。

众所周知马克吐温是美国的幽默大师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他的成名作是《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写于旧金山。

马克吐温的幽默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的“开怀的笑”,如《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我怎样编辑农业报》等,这是白色幽默,浅显自然;第二层是“会心的笑”,如《百万英镑》,《竞选州长》,这是绿色幽默,健康有益;第三层则是“含泪的笑”,如《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自由之邦》,这是黑色幽默,乐定思痛。

在整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百万英镑》这个故事。它属于第二层“会心的笑”。整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在旧金山给矿山经纪人当办事员的人在海上漂泊而迷路最终漂泊到了伦敦。在伦敦街头主人公无依无靠,身无分文,却鬼使神差的`成为了2个大佬的打赌目标。就这样主人公在异国他乡凭借一张一百万的支票度过了一个月并且最终有了存款和妻子。这个故事我当时看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毕竟这张支票也不能乱用。但主人公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运用自己的智慧赚得了一笔财富也有了一位漂亮的妻子。

但在这个故事里也能折射出很多人性的缺点。当主人公穿着一身破旧衣服进到服装店时,店里人只把他当做了一个要饭的,但是当他拿出那张一百万的支票时,却把他捧得高高在上。就这一张一百万的支票使主人公在报纸上被攀高到了一个不可在上升的高度,居于一切王室以外的公爵之上,除了全英大主教!要知道,他并没有额外的做些什么只是那张一百万就可以使他达到这种高度,这也可以体现出金钱对一个人的诱惑之大。还有就是那古板迂腐的等级制度,在参加宴会时,寿莱迪奇公爵和“我”就为了一个位置而争吵了起来。这是我所不理解的,难道一个座位就那么重要吗?英国人可以为此连饭都不吃了!

这本书使我获益匪浅,马克吐温的幽默与讽刺能力也让我大吃一惊。我的这些感慨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这是一个读者的真实想法,虽说写的不很好,但这毕竟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希望这本书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发人内省的深思。

竞选州长的读后感篇八

在寒假中我读了一本叫《年轻人要读的五十篇小说》的书,其中记忆最深的是马克·吐温写的《竞选州长》。

《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在1870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与另外两个人竞选州长,却不断在报纸与邮件上被扣了种.种罪名,成为了伪证犯、蒙大那小偷、盗尸犯、酗酒狂、肮脏的贿赂犯和恶心的讹诈犯。最后,“我”在这种压迫下只好主动放弃了竞选州长的资格。

在看之前我以为这是一篇幽默的文章,看完后发现这是一篇充满讽刺的小说,而它讽刺的正是当时美国所谓的民主主义中的黑暗。

转眼看现代社会,与当时又有什么不同呢?人们为了钱与权,便越过道德的底线,不择手段的追求财权。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如此在意财权呢?因为在他们眼中,有了权便可一手遮天,有了钱便可买通一些腐败的官员为自己保驾护航。

人性本善,但在有些人的圈子中,社会很黑暗,致使他们被黑暗侵噬。所以,我认为,要么改变社会的本质,要么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