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毽子变乖了》教案设计(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3:25:57 页码:7
2023年《毽子变乖了》教案设计(精选8篇)
2023-11-23 23:25:57    小编:zdfb

教案的使用应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在教案编写过程中,需要将教学步骤进行有机组织,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以下是一些教案实例,给大家提供借鉴。

《毽子变乖了》教案设计篇一

1、学习生字,会认烤等,会写毽等。

2、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毽子什么样子吗? 读课题,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依据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将课文读通顺。

2、找同学认读生字。

3、请同学领读,开火车读。

4、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5、集体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

6、小组推荐同学分段读课文。

7、在文中找出如“亮晶晶”一类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意思。

8、理解词语

栉风沐雨:用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历经艰辛。栉:梳头,梳理

谦卑:谦虚而恭顺。

引导学生比较同义词,体会表达含义的不同。

谦虚:有自知之明,不骄傲。

谦恭:谦虚而恭敬。

谦逊:谦虚恭谨,多指态度谦让、有礼貌。

佝偻:脊背弯曲

9、组内分叫色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10、小组推荐读课文三、作业课后写字表中的生字每个一编组三个词,任选两个组词。

          毽子里的铜钱

亮晶晶 热烘烘 黑漆漆 笑呵呵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作者的写作能力。

3、体会卖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卖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分叫色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生自由读。

过渡: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三、分节细读,体会作者情感。

1、读第一、二小节,文中用了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你说明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节。

3、理解为什么愣愣的,老人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

4、根据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默读六、七、八小节。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的心理不安?

7、老人为什么不要作者的钱?体现了什么?

8、为什么我的心理空落落的?

9、读剩下的几个小节。

10、讨论理解热烘烘、栉风沐雨再问中所表达的情感。

1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师生间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12、小组讨论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尖子里的铜钱珍贵吗?为什么?

13、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老人从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

四、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毽子里的铜钱

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 愣愣的 热烘烘、栉风沐雨

《毽子变乖了》教案设计篇二

我执教的《毽子变乖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散文,写老师教我们踢毽子时,毽子很听老师的话,而我们刚开始练习时,毽子一点儿也不听话,后来“我”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每天练习,毽子变乖了,也听我们的话了。全文一共分为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括讲课件老师教我们踢毽子。第二自然段讲老师表演踢毽子给我们看,毽子很听老师的话。第三自然段讲我们刚开始练习踢毽子时,毽子一点儿也不听话。老师告诉我们要经常练习。第四自然段讲“我”每天练习踢毽子,后来毽子也听“我”的话了。本文语言活泼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钍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我以读代讲,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踢毽子的感受,使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的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受踢毽子的快乐,而且渗透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认读生字词。研究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今天,我执教的是这课的'第一课时。

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对活动的爱好和兴趣。

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教学难点:理解毽子为什么在“我”的脚下不听话。

新授课。

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各种体育用品、词语卡片、挂图。

第一课时。

《毽子变乖了》教案设计篇三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在识字环节中,教师的导入语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很配合,学习积极性会较高。交流识字方法时会很自然的运用到第一单元渗透的识字方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朗读指导因为指导语很直白,如:谁能读出高兴地语气?谁最像老师?所以指导效果会很明显。文章的重点部分是理解老师的话,也是教学的难点。故此,设计中以读做铺垫,以图切入,相信会容易突破此教学难点。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在理解教师的话时,设计了看图观察我们是怎么玩儿的?可能学生不会留意到图中左边和右边的小朋友的表情和方法,致使“掌握技巧”的道理无法渗透。拓展练习时,学生可能会只关注生活中的游戏,如:踢球、跳皮筋等。致使说话练习的话题较少。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如果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观察图画时不能细致的看出这两个小朋友的表情动作,教师就应该适时点拨,“左边的小朋友怎么没有踢毽子呀?”“右边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把毽子绑上绳子呀?”。从而引出掌握技巧,经常练习的道理。拓展时教师也应该适时点拨“在学习中如果我们掌握技巧,经常练习会受到什么效果?”以此来打开局面。

《毽子变乖了》教案设计篇四

1、体会运动的快乐,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2、认识生字12个,书写生字8个,学习“双立人”。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体会运动的快乐,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2、认识生字12个,书写生字8个,学习“双立人”。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课时。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评价。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首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读得流利、有感情。

3、检查生词认读,尤其是生字的读音及书写、识记。

4、分组朗读,相机指导。

三、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句子的意思。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二)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划一划:你从哪些句子知道毽子“听话极了”?

2、议一议:毽子在老师的脚上为什么那么听话呢?

老师表演:毽子听话极了(经常和它玩)。

(三)指导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说一说:什么时候毽子在“我”的脚上能够美妙地飞舞了?

2、先读再说:毽子在“我”的脚上能够飞舞的秘诀是什么?

3、议一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

老师表演:毽子听话极了(经常和它玩)。

我们练习:毽子变乖了(每天抽时间练)熟能生巧。

四、小结。

说说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五、练习。

指导用“一点儿也不”说一句话。

六、指导书写生字。

老师表演:毽子听话极了(经常和它玩)。

我们练习:毽子变乖了(每天抽时间练)熟能生巧。

《毽子变乖了》教案设计篇五

《毽子变乖了》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渗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学什么,只有下功夫,才能掌握它。

本课故事切合学生实际,学生非常喜欢。因此我上第二课时,重点放在有感情地朗读以及体会毽子是怎样变乖了、明白其中的道理等方面。在课堂上我重视“读”的训练,朗读的形式灵活多样,有开火车读、小组读、指名读、齐读等,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亲身体验,加深体会,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有感情朗读,我特意创设情境,让两三个学生到台上踢毽子,体会毽子的'不乖,再抓信住重点词语“一点儿也不”“到处乱飞”,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后,很快就能用不高兴的语气读了。

加强说话训练,在拓展练习——“生活中,你碰过‘毽子变乖了’这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各抒已见,气氛活跃。

《毽子变乖了》教案设计篇六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13个生字,书写8个汉字,掌握双人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踢毽子的乐趣,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生字卡片、挂图、毽子。

两课时。

1、您们会踢毽子吗?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2、学生表演后,评一评谁踢得好。

3、刚才一些同学踢得好,一些同学踢不好。为什么同是一个毽子,会出现两种情况呢?

4、指名发言,导入新课。

5、板书课题。

1、学生听录音范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读、认认。

3、教师出示文中本课生字认读。

4、从词中抽出本课生字认一认。

5、回到课文,分段指名读课文内容。

6、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老师教我们踢毽子时,毽子在老师脚上听话吗?您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出示图一,引导理解:毽子听话极了。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踢毽子的乐趣。

(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引导理解。

3、听了老师的话,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1)指名反馈。

毽子原来是很不听话的,可是练习多了它就会很听话了。我们做事情、学东西也一样,刚开始学不好,做不好,只要我们认真练习,掌握其中的'方法,就能做好学好了。

1、分段开火车读课文,评议。

2、指名说说:毽子是怎样变乖的?

3、齐读课文中老师的话。

4、引导说话: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刚开始时_______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说一说,听一听,评一评谁说得好。

1、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口头扩词,理解字义。

(3)指名说说您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

(4)学生反馈识字难点,教师重点指导识记。

2积累词汇。

(1)认读“词语花篮”中的五个词语。

(2)找出“词语花篮”中的一对反意词加以识记:陌生----熟悉。

(3)找出其它词语填在“词语花篮”里。

3练习书写。

(1)认读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逐字扩词,理解字义。

(3)归类识记字形,练习书写。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认真地去发现它其中的方法,一定会做得又快又好的。

1、书写生字,练习扩词。

2、写一写您喜欢玩的活动。

开始:一点儿也不听话(陌生)。

每天都抽时间玩。

《毽子变乖了》教案设计篇七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部首双人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会踢毽子的快乐,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1、认读本课12个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一、看图,引出课题。

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画面上是谁在干什么?

2、再认真观察:老师踢毽子踢得怎么样?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要求读通须。

2、在书中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老师踢毽子踢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

(3)如果是你看到老师踢得这么好,你会想些什么?

2、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把老师的话认真读几遍,找出其中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4)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

(5)练习朗读老师的话。

3、指导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2)指名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3)思考:毽子为什么也能在我的脚下美妙地飞舞了?

(4)引导学生悟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4、联系实际,拓展话题。

你平时喜欢玩什么?碰到过像毽子变乖了这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卡,巩固识记。

2、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3、练习课后第3题读一读,说一说。

六、指导写字。

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字。

《毽子变乖了》教案设计篇八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13个生字,书写8个汉字,掌握双人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踢毽子的乐趣,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生字卡片、挂图、毽子。

两课时。

1、您们会踢毽子吗?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2、学生表演后,评一评谁踢得好。

4、指名发言,导入新课。

5、板书课题。

1、学生听录音范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读、认认。

3、教师出示文中本课生字认读。

4、从词中抽出本课生字认一认。

5、回到课文,分段指名读课文内容。

6、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老师教我们踢毽子时,毽子在老师脚上听话吗?您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出示图一,引导理解:毽子听话极了。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踢毽子的乐趣。

(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引导理解。

3、听了老师的话,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1)指名反馈。

毽子原来是很不听话的,可是练习多了它就会很听话了。我们做事情、学东西也一样,刚开始学不好,做不好,只要我们认真练习,掌握其中的方法,就能做好学好了。

1、分段开火车读课文,评议。

2、指名说说:毽子是怎样变乖的?

3、齐读课文中老师的话。

4、引导说话: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刚开始时_______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说一说,听一听,评一评谁说得好。

1、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口头扩词,理解字义。

(3)指名说说您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

(4)学生反馈识字难点,教师重点指导识记。

2积累词汇。

(1)认读“词语花篮”中的五个词语。

(2)找出“词语花篮”中的一对反意词加以识记:陌生----熟悉。

(3)找出其它词语填在“词语花篮”里。

3练习书写。

(1)认读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逐字扩词,理解字义。

(3)归类识记字形,练习书写。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认真地去发现它其中的方法,一定会做得又快又好的。

1、书写生字,练习扩词。

2、写一写您喜欢玩的活动。

开始:一点儿也不听话(陌生)。

每天都抽时间玩。

不久:变乖了(熟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