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夕阳真美教案(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6:21:31 页码:10
2023年夕阳真美教案(优秀12篇)
2023-11-12 06:21:31    小编:zdfb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因此教案要具有针对性且师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适当进行修改和创新,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祝大家教学工作顺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

夕阳真美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内容:

看图释题,初读课文,精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投影放大图。

1、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它正朝哪里走?

2、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

4、小结图意,解题。

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叫“夕阳”,夕阳映照时的天空景色很美。

5、学习课题中的生字。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序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本课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面的形体。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日落披余挥壮丽往下沉身边。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边音和误读偏旁等方面分辨加点的读音。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壮丽往下沉。

(3)齐读本课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自然段学习。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日落)。

(2)“日落”是什么意思?

(3)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当中的“傍晚”和“日落”有什么联系?

(5)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日落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色?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朗读课文。

夕阳真美教案篇二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夕阳真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齐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齐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品味第五自然段。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自读全文。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晖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夕阳真美教案篇三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学会生字“慢、沉、涨、灿”。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任务一:学习1---2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壮丽。

任务二:学习3---5自然段,感受太阳的变化,霞光的灿烂。

1、导入课题。

出示:傍晚 光芒 深蓝 起伏 余晖

壮丽 慢慢 下沉 涨红 灿烂

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明确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读。

3、预期效果。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很容易完成,赶紧走进课文,去感受日落的美丽景色。

任务一:学习1---2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壮丽。

1、任务呈现。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并用“——”勾画出来。

2、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读,勾画,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指2名同学读课文,思考: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自己刺眼的光芒。”理解“刺眼的光芒”:什么时候太阳的光芒给你的感觉是刺眼的呢?学生回答。而夕阳西斜时已经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太阳光就不刺眼了,变得怎么样了?(柔和)板画:太阳。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吗?

你还欣赏到了什么?

b、“天空一片深蓝。”

深蓝的天空什么样子?像什么?你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指导朗读,体现天空之美。

是什么样的西山呢?(连绵起伏)

c、“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简笔画理解:瞧,一座连着一座,层层叠叠,他们有的高,有的低,这就是——连绵起伏。

读词“连绵起伏”,这一座座连绵起伏的群山在深蓝天空的映衬下,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显得多么雄伟、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啊!这就叫做“壮丽”。(壮丽)板书。小朋友,你能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是啊!西斜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给西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余晖,让人忍不住想说——(指题齐读)夕阳真美!

小朋友你们把这美丽的景色记在心中了吗?出示填空,哪位小朋友来填一填。

太阳已经( ),收起了()的光芒。天空一片( )。( )的西山,披着( )的余晖,显得十分( )。

齐读。

任务二:学习3---5自然段,感受太阳的变化,霞光的灿烂。[

1、任务呈现。

刚才啊,我们用读课文,看图想象,再读课文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第二自然段。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这种方法同桌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太阳有哪些变化?用横线将表示夕阳美的句子或词语画出来。

2、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太阳有什么变化?“慢慢地往下沉”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学习生字“慢、沉”。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哪些笔画或笔顺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师板书,学生书空。“慢”的反义词是?“沉”字找朋友。

出示成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

小朋友们可以用词儿来概括颜色多而美,本领不小,要能读出来就更了不起了,谁愿意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学习生字“涨”,分析结构,观察占位,描红练习。

当太阳慢慢下沉时,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读题)。

当我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的时候,太阳又发生了变化。这回它又有了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夕阳也舍不得离开我们呢,你看他走得那么轻轻地,你能用比刚才更轻缓,更深情的语气来读一读吗?学习“灿”。对比观察,描红“灿、慢、沉”(左窄右宽)

小结:是啊!虽然夕阳落到了西山的背后,但是它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把美丽的景色留在了我们心中,看着这美丽的霞光,让我们忍不住想说:夕阳——(读题)

(3)指名读第5自然段。

不光我们在赞美它,爷爷看着这么美的夕阳,满面红光,也这样说——(夕阳真美啊!)

师提问:为什么爷爷会满面红光呢?(指名)

是啊!美丽的夕阳不仅染红了天边的云朵,也映红了爷爷的脸,更象征了爷爷奶奶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小朋友,到这儿,就将日落的过程欣赏过了,让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来欣赏一下日落的全过程。边读边想象。(配乐读全文)

1、目标检测。

检测一:听写生词。

傍晚 光芒 壮丽 灿烂 连绵起伏

深蓝 余晖 慢慢 下沉 涨红了脸

检测二:填空。

( )的天空 ( )的西山 ( )的夕阳 ( )的光芒

( )的天边 ( )的云朵 ( )的爷爷 ( )的霞光

2、结果反馈。

同桌检查,集体订正。

3、反思总结。

同学们,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大自然和生活的美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

请回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欣赏一次落日,将看到的景色画下来、拍下来或者写下来。

夕阳真美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5.激发学生敬老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登山”复习生词。

2、练习写“壮、伏”。

3、看图,师配乐范读课文。

4、引导学生谈感受。

5、小结,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齐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写了太阳位置的几次变化。

3、学生汇报。

三、品读感悟。

1、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

2、学生汇报。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4、感情朗读课文。

5、总结。

夕阳真美教案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识字、写字;读背课文。

: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西斜收起天空西山。

光芒深蓝披余辉。

往下沉脸涨红染云黄红紫夕阳真美。

走向西更红天边留霞光。

山背后。

课内:抄写字词、说话、组词。

课外:读、背课文。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解释题意。

出示投影。

1.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的?它正朝哪里走?

2.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

由学生按以上顺序观察画面,认真组织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

1.小结图意。

2.学习课题里的生字。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词语。

b.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c.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段指名读。

5.理清脉络,说说每段的意思。

6.谁来把5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把意思概括一下。

五.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段。

2."日落"是什么意思?

3.这一段里的"傍晚"和"日落"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说"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而不说"我带着爷爷和奶奶去看日落"?

5.小结。

6.布置作业:读抄词语。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课文。

第二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西斜"是什么意思?"刺眼"是什么意思?

3.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话写的是什么?请学生上台来画"连绵起伏的西山"?理解"余辉"的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理解"壮丽"。

5.小结。齐读。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去掉"慢慢",体会意思有什么不同。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号?这里的"……脸"说的是什么?"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阳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景象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齐读。

第四段。

1.默读。

2."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4.小结。齐读。

齐读二、三、四段。

第五段。

1.指名读。

2.爷爷脸上的"红光"是哪里来的?爷爷说的话说明了他的什么心情?感情读。

3.有感情地齐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四.练习感情朗读。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3.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4.指名试背。

5.同桌交互背。

6.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组词:

皮()主()夕()。

披()往()多()。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天空()的云朵。

()的太阳。

夕阳真美教案篇六

3、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

1、板书夕阳,教夕,傍晚的意思。阳是太阳,夕阳是指什么时候的太阳?夕阳怎么样

2、真的意思有:真实确实清楚等,夕阳真美中的真是什么意思

3、齐读课题

1、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问:哪几个自然段写夕阳的美丽?

小结: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写的什么?

(2)出示:傍晚。领读

提问:什么时候叫傍晚

(1)口头填空: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的景象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连绵起伏:连绵,接连不断,起伏,一起一落

余晖:晖,指阳光。余,剩下。太阳将要落时的阳光

壮丽:雄壮美丽

(3)指读第二自然段

4、轻轻读第三自然段

(1)口头填空: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的景象。

(2)往下沉是什么意思

(3)指读第三自然段

5、轻轻读第四自然段

(1)口头填空: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的景象。

(2)讲灿烂:是光彩鲜明耀眼

(3)指读第四自然段

6、师读第五自然段,引读

7、各自练习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8、指读课文

1、比一比,再组词

夕()已()皮()蓝()圆()

多()己()披()兰()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光芒()的西山()的霞光()的天边

3、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4、练习朗读课文

1、比一比再组词

夕()已()皮()蓝()圆()

多()己()披()兰()园()

2、听写词语

傍晚光芒起伏慢慢壮丽

1、师: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他们有什么感受?

2、文章写夕阳的美,分哪几个时间写的?

3、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句子中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互相讨论后谈看法

4、指读第三自然段

(1)比较句子: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沉。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去染成了黄4534535aaa色、红色、紫色……

你喜欢哪种说法,为什么?

(3)这一自然段的末了的省略号省掉了什么?你能说出来吗?

(4)指读第三段

5、默读第四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哪几个地方把夕阳当做人来写?

(2)这时的天边是怎样的景色?

(3)指读第四段

6、齐读第五自然段

课文上的通版插图画的是第几自然段的情况,为什么?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读课文,准备背诵

1、口头填空

第一自然段写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

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太阳()的景象。

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太阳()的景象。

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太阳()的景象。

第五自然段写爷爷说()。

2、再现板书内容

夕阳真美

西斜收起刺眼光芒山披余晖壮丽

慢慢下沉脸涨红染云黄、红、紫

西山背后脸更红天边灿烂霞光

3、师引背,生试背

4、练习全文背诵

5、全文试背,指背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壮:右边是士不是土

2、其他要描红的字

余:上面是人不是入

3、练习描红

1、继续背诵课文

2、描红练习

板书:

夕阳真美

西斜收起刺眼光芒山披余晖壮丽

慢慢下沉脸涨红染云黄、红、紫

西山背后脸更红天边灿烂霞光

夕阳真美教案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5.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6.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夕阳真美(领读两遍)。

3、指导看图,解释题意。

出示图:

1、图上太阳是什么样、什么颜色?它正朝哪里走?

2、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的?

4、小结图意。

由学生按以上顺序观察画面,认真组织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

5、解题。

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叫“夕阳”,夕阳映照时天空景色很美。

6、学课题里的生字。

夕:xi,“金”字的一半,三笔写成,“夕”就是傍晚。

美:mei,上下结构,上面是羊字头,下面是“大”,美是漂亮的意思。

齐读:夕、美。

6、初读指7、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序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不(4)理解的字词。

(5)会读田字格里外的16个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的形体。

(6)联系上下文,(7)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日落披余辉壮丽往下沉身边。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壮丽往下沉身边留傍。

(1)指(2)名(3)读,(4)指(5)点学生从平翘舌(6)音、前后鼻音、边鼻音和误读偏旁等方面分辨加点字的读音。

(7)了解词语掌握情况,(8)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壮丽:雄壮和美丽。

往下沉:朝下面落。

(9)齐读田字格里外地16个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脉络。

(1)指(2)名(3)读第1自然段,(4)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5)指(6)名(7)读第2自然段,(8)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9)指(10)名(11)读第3自然段,(12)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13)指(14)名(15)读第4自然段,(16)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时侯的景象。

(17)指(18)名(19)读第5自然段,(20)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8、精读训练。

3、指4、名5、朗读。

6、分自然段学习。

第一自然段。

(1)指(2)名(3)读。

(4)“日落”是什么意思?(“日落”就是太阳下山)。

(5)“傍晚”和“日落”有什么关系?

(10)小结:

(11)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日落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下一节课我们再学习。

9、布置作业:读抄词语。

夕阳日落天边。

西斜红光身边。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板画:山、太阳)。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板书:西斜)“西斜”是什么。

意思?(偏向西边的意思)“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说明了什么?你遇到过。

刺眼的光吗?

(3)第二句说了什么?(指名读)这时天空什么样?(指名读、齐读)。

(4)第三句说了什么?(看板书理解“连绵起伏”)西山是什么样?(指名读)。

(说西山“披着余辉”比较生动)谁能把西山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5)齐读第二段。

2、第三自然段。

(1)指(2)名(3)读。问:这时的太阳有什么变化?(板书:往下沉)比较:

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指名读、齐读)。

天空出现美丽的彩霞是哪个词“造成”的?(“染”)(有感情的朗读这段。)。

(7)齐读第三段。

3、第四段。

(1)指(2)名(3)读。(板书:走象西山背后)。

(4)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太阳。

快要落山了)。

(5)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它轻轻地走向西山背后”?(学生答)。

过渡:太阳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谁能把它换个说法?(出示:)。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遥远的天边有一片灿烂的霞光。

(6)齐读第4自然段。

上面三个自然段说的是夕阳下山时的美丽景象和它的变化,显示了所有的美景都来自夕阳。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下面我们学习第三部分。

4、第5自然段。

(1)指(2)名(3)读。(板书:夕阳真美)。

(4)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头说“爷爷满面红光”,(5)这红光是哪里来的?(是夕阳映照的)(是霞光映照的)你们说的都对!爷爷说“夕阳真美呀”,(6)表示爷爷什么样的心情?(表示对夕阳的喜爱的心情)谁能把这一句话中所显示出的爷爷的喜悦心情读出来?(指(7)名(8)读)教师指(9)出夕阳真美要读得慢而(10)清晰,(11)“真美”两个字要重音轻读,(12)表示出深挚的爱。

(13)有感情地齐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听录音。

3、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4、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5、指名全文试背,评议。

6、同桌二人交替背诵,互相指正。

7、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包括认识两个偏旁。

壮:六笔写成。左右结构。左部偏旁称“将字旁”(板书“”,领读者两遍),笔顺是“点”、“提”、“竖”;右部是“士”不是“土”。

身:七笔写成。独体字。第三笔“横折钩”的“横”部要写得短,“折”部要写得长,“钩”部要写得小;第六笔“横”要伸左起笔,右行托第二笔“竖”的底端后至第三笔“折”部中点收笔;第七笔“撇”伸向右上起笔,向左下斜行穿过“折”部中点后向左下撇出,长度加倍。这个字上收下放,长撇起平衡作用。

美:九笔写成。上下结构。学习新偏旁“羊”字头。写时注意大的一横。

要长。

留:十笔写成。注意第一笔是“撇”不是“横‘。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夕”、“已”、“余”、“沉”、“披”、“往”

四、作业练习。

1、描所学的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皮()主()夕()。

披()往()多()。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天空()的云朵。

()的太阳。

4、用“已经”、“轻轻地”练习说话。

西斜。

往下沉。

走向西山背后。

夕阳真美教案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

:多媒体课件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夕阳。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2、指读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3、齐读。

1、把课文大声朗读一次,看看夕阳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哪些段落是描写夕阳美的?

3、快瞧瞧这些词,还认识吗?横着读读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读读,又有什么发现?

4、师板书:西斜 下沉 落山

1、谁想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读。

3、谁还想来试试?

4、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看看你的脑海当中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5、生汇报

6、还看到什么景色?

7、读读看。看看图,再读这句。

8、还有吗?

9、来读读这句。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

10、这样的景色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可真是够——壮丽!齐读这句。

11、这一份壮丽,是谁赋予西山的?此刻,你真想对夕阳说:……

12、读

13、齐读这段话。

1、小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会发现又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2、谁来读?

3、生评价

4、再读。

5、其他同学认真听,通过他的读,你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6、看到了什么颜色?这么多的颜色,知道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吗? 7、老师范读。

1、快读读第四个自然段,你来读!

2、太阳都躲起来了,这世界还美吗?

3、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这份美好的礼物,齐读这段。

1、孩子们,披着夕阳的余晖,跟着老师来欣赏这份美丽。

2、【配乐朗诵】想试试吗?用我们所有的热情一起来读这三段话。

1、告诉老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欣赏着这夕阳美景,还有一位老人无比激动,他就是……(爷爷)读下去。……

3、满面红光该怎么理解?被映红的仅仅是爷爷的脸吗?

4、齐读课文,祝愿像爷爷奶奶一样的人们,今后生活得更加幸福!

孩子们,只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欣赏,自然美景随处可见,牵起家人的手,一起去欣赏吧!回来后,可以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

夕阳真美教案篇九

课文《夕阳真美》出自,其原文如下:

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

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

《夕阳真美》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夕阳,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用朗读来释放内心的情感。学生想象丰富,课堂上兴趣盎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夕阳真美(指:读题)。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师叙述:(点出课件)原来是傍晚时候,爷爷奶奶和我去看夕阳,看到了天地间一幅壮丽而又雄奇的景色。

二、新授。

1、课件示课文:谁来给大家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点课件)——夕阳真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夕阳吧!

谁来说说,夕阳是怎样向我们告别的?

根据回答,相机出示:西斜图下沉图落山图。

小朋友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图上少了什么?(太阳)谁来把太阳画上?——指名一优秀学生上黑板画。(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光芒。

太阳慢慢地……………………涨红了。

太阳的脸变的…………………的背后。

指图:看,太阳的脸是越来越红了,,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优生读。

4、老师听出来了,太阳正在慢慢地西斜、下沉、落山。它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美景图。

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是呀,这三幅图各有千秋,让我们一幅一幅来欣赏吧!

5、出示第一小节——师引读,

引读: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指读——齐读。

师叙述: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指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深蓝的天空,走进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去吧!——齐读。

6、师范读第二小节,继续导下。

这段中你最喜欢哪里?——云的颜色,说说有哪几种颜色?——只有这几种颜色吗?——这么多的颜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他们都躲到哪儿去了?(……)——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这么多的颜色真丰富呀!挤在一起多壮观呀!谁来读?——评议:仿佛有许多颜色,仿佛看到了……)谁向他挑战?还有谁想读?觉得读得怎么样?(紫色拖得很长,好象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颜色躲在背后)老师也想来读读了。——师读——生评——找学生跟老师比(各有所长,相互学习)。

云的颜色五彩缤纷,谁想上来染一染?——指名生染。

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读。

7、师引读第三小节:——太阳把什么留在了遥远的天边?(灿烂的霞光)谁来读好它?——读的真好(点图片)——老师要奖给你一片灿烂的霞光——谁再来读?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的霞光(齐读)。

小朋友,想亲自去看看夕阳吗?让我们披着夕阳的余辉,一起去看看吧!——放录象。

看了录象,你想说什么吗?

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放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夕阳真美呀!

8、小朋友,我们看了夕阳,觉得真美,课文中的爷爷奶奶看了夕阳,有什么反应?

爷爷为什么满面红光?

三、拓展。

夕阳很美,幸福的生活更美,今天我们欣赏了夕阳的美景,其实大自然中有更多的美景,有机会的小朋友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大自然!好,让我们一起和夕阳说再见吧!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游戏:摘云朵。

合作复习。

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2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创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

品味第5自然段。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齐读全文。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辉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一.复习导入。

1.多形式地复习生字和词语。

2.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想哪一自然段你认为写的最美?(交流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段学习。)。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

指名学生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后齐读第一句话。

(3)学习第二句。

自由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4)学习第三句。

生自由读,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是多么的壮观)。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好这一句。

(5)小结并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四人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所描绘的语言用自己的画笔在纸上画出来。

(4).齐读课文三、四两段,再一起评一评图画作品,看谁画得符合课文的描述。

(5).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

(6).指导背诵。

座位上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多美的夕阳啊,爷爷满面红光的望着奶奶说,生接读——夕阳真美啊!

2.自读课文,有什么不懂的提出?

3.指导朗读好。(读出爷爷奶奶的愉快心情)。

三.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练习背诵,先引背,分段背,再有感情地背,比赛背,从而达到成诵。

四.学习生字。

1.认读:壮慢沉涨更。

2.口头组词。

3.自学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4.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5.反馈写字情况。

五.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看日落,边看边讲,然后让学生把课文中没有描述到的景象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下来。

夕阳真美教案篇十

精读2—5自然段,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1、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3)第二句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说了什么?“连绵起伏”是写西山的什么样子?

“披着夕阳的余辉照着连绵起伏的西山”而说“连绵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

(5)小结

师: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西斜的景象。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出示: 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师:这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满慢地”?

为什么这一自然段开头要说这一句话?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句子结尾用了一个新的符号?

板书……(省略号)(领读)

“它圆圆的脸涨红了”跟“它圆圆的、红红的”来比,你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慢慢往下沉时的景象。

(5)齐读第三自然段

3、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出示:

遥远的天边有一片灿烂的霞光。

齐读。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句好?为什么?

师:这句话把太阳说得多么可爱,谁能有感情的把它读一读?

(4)小结;这一自然段说的是太阳落山后的景象。

(5)齐读第四自然段

4、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3)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篇课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夕阳真美教案篇十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

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2、词卡、小黑板。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读通课文。

2、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释题。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

3.板书课题: 夕阳真美。

4、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叫夕阳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3.理解词语

壮丽:雄壮和美丽。

往下沉:朝下面落。

4.指名读课文,正音。强调:沉、身都是前鼻音;傍的声母b,不是p;烂的声母是l不是n.

三、指导书写

余:第五笔是竖钩,不是竖,最后两点左右对称。

沉:右上部横钩的横部宜长,右下部横折弯钩的横部宜短。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夕阳真美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感受夕阳西斜、慢慢往下沉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两节,试背诵第2小节。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夕阳吗?

2、老师这儿就有一段关于夕阳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3、课件演示。

刚才同学们看了录像,感觉夕阳怎样?

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充分地说)。

老师揭题:夕阳真美(课件、板书,“真美”用彩色粉笔写)。

请同学们一起来跟我写。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我们语文书上第22课就给我们描绘了录像中那迷人的景色,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词语。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昨天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加上刚才的认真朗读,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些词语读好。

出示词语:傍晚光芒深蓝连绵起伏满面红光。

余晖壮丽慢慢下沉涨红灿烂。

先指名读,错的纠正。每个词语可以请几个同学读,形式多样。(随机指名、开火车、老师范读)。

老师领读个别读不准的词。

去拼音请一位小朋友领读,其他小朋友跟读。

3、老师范读。

同学们的词语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读得更精彩。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欢迎吗?

4、检查自然段。

相信小朋友们能读得比老师更好。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这回呀要把你最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读得怎么样。

三、分析理解。

1、学习第一节。

谁喜欢第一节?

指名读,点评。

再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节。

第一小节读的真棒。课文第二节写得很美,老师很喜欢这一节,谁也喜欢这一节?

指名读(2-3名)。

(1)学习第一句。

课件出示第一句。

这一幅图画就是给我们描绘了夕阳西斜时的景色。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美吗?

哪一位小朋友来看着这幅美丽的图读一读这句话。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看图,听一听他读得怎样?

指名读。

(用手指着图)此时,太阳已经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西斜。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此时的阳光怎么样?联系中午的阳光比较。

老师引读: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

齐读。

小结:刚才这位小朋友读得很漂亮,那谁愿意来读第二句,相信你们都能读好。

(2)学习第二句。

指名读(2-3名)。

哪一个同学读得好?

采访读得最好的小朋友。(引出“深蓝”)(我想你一定也喜欢深蓝色吧。)。

(出示图片)看,此时的天空就是一片深蓝。

板书:深蓝。

齐读。

(3)学习第三句。

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天空的深蓝。

同学们看看,这幅图描绘的又是怎样的景色?(出示图片)。

看着图,请你自由读读这一句话。

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看着图,请小朋友用小手比划比划?

师指着图中的山引导学生做手势。

(手势)对,一个接一个,一起一落,这才是“连绵起伏”。

引读: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板书:壮丽。

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点评。

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加壮丽些?

竞赛读。

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啊!谁能把这节连起来读读。

指名读。

(4)让我们跟着太阳一起来看看这深蓝的天空,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吧!

齐读这一段。

如此美丽的景色,你想把它留在你的心里吗?

让我们再来看着这优美的景色,加上你的动作,试着把它们记在心里。请你试着背一背。

学生试背。

全体起立,请两位小朋友到前面来做动作,学生齐背。(配乐)。

小朋友们背得真好,老师都被陶醉了,好想再听一遍。

四、课文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夕阳真美》,通过朗读,我们领略到了太阳西斜时的壮观,感受到了夕阳的美。大自然中这样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有一颗爱美的心,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一定能发现更多美好的东西。

五、指导书写。

老师这儿还有几个生字想跟你们做朋友。

1、卡片出示:壮。

指名读。

齐读。

这个生字是什么结构,“壮”字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部首,这是将字旁,右边是“士”。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请学生跟写。

说笔顺书空。

给词语找朋友。

2、卡片出示:傍。

同上。

3、卡片出示:伏。

同上。

4、课文后面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板书:

西斜。

深蓝。

壮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