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8:53:50 页码:7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优秀15篇)
2023-11-11 08:53:50    小编:zdfb

通过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发现。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报告呢?在撰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目的和受众,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观点和实证,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支持,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分析,确保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这些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安排,提供写作上的灵感和启发。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一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环节,是为“三农”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更是供销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层、最直接的服务组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供销社能不能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活力强不强,为农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社。因此,基层社的建设决定着供销合作事业的兴衰成败,基层社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基层社萎缩,供销合作事业就会停滞不前。

为全面了解我市基层社发展现状,深入思考基层社发展前景,结合省社统一安排,市供销社近期对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基层社组织、人员、资产、经营、改制等多方面的情况采取通过填制报表、重点考察、与职工座谈等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客观、详实的调查。调查情况表明,xx年以来,各县(市)供销社按照省社的安排部署及保市社【xx】27号《保定市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三年(xx-xx年)发展规划》文件要求,不断加快基层社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积极发展基层社新的组织形式,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已逐步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状:有喜有忧。

截止目前,我市现有基层供销社238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102个,庄稼医院127个。基层社已完成改造、改制的102个,新增营业面积38850平方米;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4个;兴建各类市场6个,交易额25080万元,实现利润245.6万元;建立县级“农合联”分会3个,领办、兴办种植、养殖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20个,共发展社员11752户,辐射带动农户84459户,吸纳社员股金15515.6万元,年经营额达59451万元。全系统各基层社中,喜的是:有一部分在改制、改革后,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不仅使供销社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增加了基层社的经济效益,树立了供销社的良好形象,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而且为参与、引导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忧的是:相当一部分基层社仍停留在资产保值,维持生存的状态;还有一小部分已是名存实亡,但因各种原因尚未进入或完成破产程序。

二、成效:作用明显。

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各县(市)供销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发展特色、壮大自己”的思路,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把基层社建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键全、运作规范的供销社新型基层组织。特别是通过积极整合现有组织资源和网络资源,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体制,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拓宽了发展空间,使基层供销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抓机制创新增实力。基层社经营机制的创新是基层社改造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市按照“因地、因社制宜”的原则,分类进行了实施,促进了基层社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了基层社的实力。

1、走资产开发,盘活有效资产的路子。对处于黄金地段的基层社应本着“有效资产有偿经营,无形资产活化运作”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改造经营设施,创办供销社农村集镇超市、配送中心和各类交易市场。一是通过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吸收社会力量联合开发,共同受益;二是对基层社资产出让一块,做旺一块;三是县(市)社直接投资,逐年收取回报;四是由开发商垫资开发,基层供销社逐年还款等形式,加快了整合、改造经营设施和网点步伐,增强基层社的实力。

2、通过资产置换、重新组合等形式,走调整建制的路子。一般采取小社并大社、强社并弱社或强社托管小社等方式来改造基层社,同时按经济区域组建中心社。

易县供销社xx年年资产整合工作实现了基层社全覆盖。十一个基层社整合完毕,更新改造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增值近千万元。随着设施更新,达到了安全、美观的经营需要,有160多名职工回归就业,企业的资产收益明显增加,如良岗社每年的资产收益8-9万元,比整合改造以前增了一倍多。

(二)抓体制创新增活力。在基层社改革过程中,确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谁有能力办供销社就让谁来办,谁办好了供销社谁就是供销社人”的开放办社理念,通过以带资承包、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和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创建了产权多元化的新型供销社,使基层供销社活力迸发。不但带动激活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项目等生产经营要素,盘活了基层社的存量资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基层社的组织体系、资本体系和经营体系,为基层社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1、对于有实力的基层社,通过拓展经营,扩大服务,推行民主管理,发展连锁经营,做大做强,可以以多元投资的形式办新的经营服务实体,开拓新项目。

高碑店市杨漫撒供销社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杨漫撒供销社的传统经营业务受到很大冲击,服务设施老化,仅余破旧门市39间912平方米,而且大部分是危房;人员大量流失,而且带走了业务渠道、市场、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等这些不可或缺的经营要素,使杨漫撒供销社经营步履维艰,出现了阵地缩小、功能弱化、地位作用下降的不利局面。因此,杨漫撒供销社先后筹资140多万元实施危旧房改造,把原有破旧门市改扩建成两层38间、营业面积达2538平方米综合营业楼,紧接着建立健全各种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除从事农资、日用消费品等传统业务外,硬化了广场路面,购置了健身器,增加了餐饮、农机维修、娱乐、医疗、健身等项目,把过去群众常讲的“哪破哪是的供销社”,变成了店面亮丽、商品丰富、陈列整齐的现代综合服务中心,提升了供销社综合服务功能,净化了农村消费市场,改善了农民购物环境,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同时综合服务中心还主动向村民传递政策信息、农技知识、农资市场动态、农资信息等,一些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和需要,村民不出村里就能得到解决和满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就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仅日用消费品一项,销售额就达到了500万元,比改造前提高了两倍多。

2、对实行职工全员置换身份的基层社,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吸收已置换身份的职工或农民,重组新的基层社。基层供销社通过股份有限责任制的改造,既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又坚持合作制的原则,完善和发展壮大组织体系,实现基层供销社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产权的多元化,扩大基层供销社的民办性、群众性,增强合作性、联合性。易县的西山北供销社经营设施老化严重,曾一度试图引市入院,且已将大院内全部设施拆除,门店停业。但因运作不周和决策失误,导致搁浅。县社面对这一被动局面,大胆设想,周密论证,形成了开发商业街的方案。此举促动了乡政府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一举双赢,试点工作取得成功。改造项目总投资280万元,供销社置换营业面积1300平方米,资产增值100万元,供销社面貌一新,成为当地的经济亮点。

3、对基层社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按照培育骨干社,组建中心社,兼并托管弱小社的要求,优化基层社布局结构,扩大规模,增强实力。

清苑县按照“发展壮大一批,破产淘汰一批”的原则,对基层社进行了战略重组,在对马庄、白城、北店三家资不抵债基层社破产的基础上,32家基层社合并为18家,并全部实行了社有资产法人代表有偿占用责任制的改革形式,恢复了供销社的传统优势,强化了基层社的流通职能。

4、通过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建设基层供销社,积极推行专业社、协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层供销社的`一体化建设模式。基层供销社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可以是基层供销社。

清苑县李庄供销社在传统购销业务严重萎缩的情况下,创建了李庄供销社草莓专业合作社,积极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组建以来,在产前以进价为社员供应草莓专用肥;产中聘请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服务;产后积极寻找销路,解决社员卖莓难的问题,同时,在草莓收购时规定,社员的草莓按当地市场当天的最高价格收购,出现差价,在当天收称时补齐,有效的避免了社员由于交售不及时造成的损失,极大提高了社员的种植积极性。截止目前,已累计为社员销售草莓1000多万斤,并通过开展草莓初加工业务,实现为农增收148万元。

(三)抓服务创新增魅力。在基层社改造过程中,千方百计寻求基层社发展的途径,把提升基层社自身实力放在重要位置,立足做好服务“三农”文章,努力扩展经营。

1、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改革重组后的相当一批基层社已经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引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助农增收的骨干企业和中坚力量。一是与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发展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或产品)、特色产业,采取引导农民自办、与农民联办、支持能人领办、依托基层社组办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二是与自身的经营、服务相结合发展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终端作用,运用流通网络通过把专业合作社的产品送进城市超市或农家店的方式,把专业合作社纳入流通网络体系。同时,积极推荐名优产品,进入总社的“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充分发挥基层社的服务功能,为专业合作社提供科学技术、产品销售、农资供应、各类中介等综合服务。三是与基层社改组、改造相结合发展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基层社各种资源,促进基层社资产、人员与农民相融合,积极吸引农民入股、入社,可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把现有基层社改造成专业合作社,使基层社既能享受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强发展后劲,又能充分发挥其在科技、信息、流通渠道、仓储场地、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优势,真正与广大专业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二

按照县委《中共xx县委关于在全县城乡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互帮互助结对共建工作的意见》以及我院党组的具体安排,本支部5名党员于20xx年4月14日第一次前往xx镇xx村进行调研。

这次调研的主要任务,一是了解结对共建的村支部工作相关情况,二是了解共建村的基本情况,三是目前村支部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要在初次调研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考虑细化今后共建计划,以使此项工作有序开展,进而达到预期效果。

一、该村基本情况。

xx镇xx村地处该镇东北方位,距离集镇约4公里。该村共有人口4429人,土地1700亩,人均承包地不足5分。所属该村党支部党员有76名,且近三分之二在50岁以上,年轻党员较少。由于承包地少,剩余劳动力多,全村有2100人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留守的是“593861部队”,即59岁以上的和妇女儿童。该村有小学两所,均为国家投资所建,运作正常。另外,我们开座谈会的村部,只有两间办公室,且已是危房,因为没有经费,难以新建。同时,由于该村集体经济基础差,人多地少,集约化程度低,人均收入年不足20xx元,当属于当地相对贫困地区。

二、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村级硬件建设迫在眉睫。村支两委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只有两间危房的办公场所工作,影响了基层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象。

二是农村平安建设存在隐患。因为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打工,同时又没有相关经费投入,所以夜间打更放哨难以组织,更谈不上战斗力,如遇突发事件难以应对。

三是计划生育工作难以掌控。主要因为外出打工的多,打工人员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地区,涉及人多、面广,经费投入缺口大,往往难以顾及。

四是农村医保制度的执行和相关部门运作程序繁琐。群众意见是:看病难、报销难、药价高;基层干部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要把好事做好。

五是加强贫困地区基层村级党组织的建设任务很重。如组织制度的落实问题,党员的作用发挥问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问题,党的`政策和阶段任务的宣传问题,等等,需要给以更多的关注。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增加对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投入,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是要增加对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把这两件大事办好。

三是实施民生工程要求真务实,要筹划好、落实好、坚持好,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四是加大农村党的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作用,为群众服务好,把农村建设好,把农业发展好。

五是结对共建支部要在本单位党组的统一安排下,认真有序地开展工作,做到把任务完成好,把信息反馈好,把经验总结好。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三

一、基本情况。

*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对全面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以“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年”为主题,围绕省委“一带四区”和市委“一地两带五区”基层党建总体布局,全面扩大“两个覆盖”、增强“两个功能”、发挥“两个作用”,不断提升党组织统筹力组织力服务力,在抓基层、打基础、谋长远中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18年以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180余个,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7个,发展党员1361名,创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7个,创建市级十强支部2个。全县现有基层党组织*个,其中党委*个、党总支*个、党支部*个。共有党员1*名,其中:女党员4238名、占28.47%,35岁以下党员3797名、占25.51%,60岁以上党员4016名、占26.98%,少数民族党员871名、占5.85%,大专学历以上党员5699名、占38.28%。

二、存在问题。

*县党组设置规范、组织隶属关系顺畅、委员会设置合规,但在基层党组织设置、党支部建设和组织体系织密建强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两新”党组织覆盖率不高。各领域党建推进不平衡,在党的组织有效覆盖方面存在组织措施不力、作用发挥不到位、党员队伍建设薄弱等短板,“两新”领域仍有盲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整体“空白”。如:*虽然已经建立联合党支部,但是党员比例不高,仅有1名党员;又如:县城快递行业共有从业人员154人,其中党员6人、分属于4个快递公司,目前还没有实现组织覆盖。

(二)发展党员力度不强。在农村,由于外出务工年轻党员较多,党组织吸引力下降,村级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对象较少,发展新党员较为困难,截至目前,*县仍有党员空白村(居)民小组4个,分别是:*。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党员占比较低,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共有干部职工*人,有党员463人,占比仅为28.4%;教育体育系统有教职工*人,有党员1512人,占比仅为46.15%。

(三)组织体系织密建强有差距。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虚化弱化,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落实、社区工作者配备和培养上仍有差距,网格设置和运行上仍有短板,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精细化管理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还有盲区。如:*县*小区居住着近万人,外卖、快递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聚集,但至今都还没有设立党群服务阵地。

三、下步意见建议。

(一)提前谋划,推进“两新”党组织覆盖攻坚行动。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依托县级行业管理部门摸清“两新”组织底数,采取单独建、挂靠建、依托建、党建联盟等形式组建党组织,持续扩大“两新”党组织覆盖率。持续推动“两新”党组织“两个作用”发挥,探索党建目标与企业规划相融合新途径,开创党务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新方式,全面开展“两新”党员“亮身份”“亮责任”活动,在非公企业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班组、先锋骑手等,引导“两新”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持续用力,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加大党员空白村(居)民小组以及只有1名党员的村民小组入党分子储备培养和党员发展力度,注重从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单位业务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各级党组织每年至少储备1-2名入党积极分子,每三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持续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防止产生新的党员空白村(居)民小组。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程序关、思想关,确保党员队伍质量“过得硬”、发展党员步骤“理得清”、党员教育管理“方向明”,着力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三)规范管理,抓实城市党建工作管理。做优做强“社区”大党委,全面推行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大党委”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逐步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推动社区党建与辖区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搭建物业企业与社区、居民间沟通的桥梁。优化基层治理网格设置,以“小区、辖区、片区、生活区、服务区”为抓手,按照“区位相近、便于管理、科学合理”的理念,仔细摸排,摸清底数、抄清家底,科学合理设置社区网格,不断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乡情、村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基层党建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就连云港来说,农村正处于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公共服务向镇村集中、产业发展向规模经济集中、土地流转向合作组织集中、农民就业向企业和园区集中的“五个集中”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和解决不比老问题、遗留问题解决容易多少,要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必须加以改变。为此,连云港市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对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调研,着力摸清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找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解决的有效对策。

1、乡镇党委管党责任没有完全落实。

一是上级考核“指挥棒”重经济、轻党建,抓农村基层党建的压力不大、动力不足。从全市来看,党建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中占比太低,一般仅为2%,而经济指标的考核才是最“硬”的。同时,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招商引资、财税等每项工作实行“一票否决”,这在客观上造成乡镇抓农村基层党建“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从开展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地区来看,大多可操作性不高,区分度不够,基本都能得分,甚至有个别地方连过场都不走,只要完成党报党刊的订阅任务就得满分。

二是乡镇党委领导力量不足,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力量薄弱。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的深入推进,合并后的乡镇人口少的5—6万,多的10多万(城关镇除外),但党委委员一般只有9-11人,领导力量明显不足。乡镇党委的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政法五大委员各管一摊,工作协调配合少。加之,不少地方长期认为,抓党建就是组织委员一个人的事。而分管党建的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又大多身兼数职,没有足够精力抓好党建。

三是党建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基本保障。大多数乡镇财政的数字“很好看”,但可用财力却“很有限”,在乡镇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往往是确保公共行政以及教育、卫生等事业性支出,压缩党建经费支出,有的地方出现党建经费多年零投入。同时,为维持村级组织各项工作运转,省政府对苏北行政村实施了财政转移支付,2011年为村均10万元。但实际上,这部分资金先是被县、乡镇财政截留或抵顶,然后由于合村并组大多不到位,各自然村独立运转,再分成几份,僧多粥少,财政转移支付的初衷难以实现,效果打了折扣。

一是带头人不好选、不会干。一方面,虽然各地都普遍落实了村书记“一定三有”政策,但是与不少人的理想预期还是有一定差距,认为“收入不如打工的”、“政治上没奔头”、“权力不大、事事都抓”,是世上最难的工作岗位。因此,年轻、优秀的党员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干,而留在村里的老弱病残党员中,又很难选出合适的人选,导致“村子越穷,人才越外流,人才越外流,村子越穷”的恶性循环,有些村甚至出现了班子“不调整不行,调整也不行;拿着放大镜,找不到合适人选”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换届中,不少人依托家族势力、空头承诺等当选,许多素质不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方面办法不多、思路不清,“坐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还有少数当选的人把当村支书看做短期行为,对3年任期满了以后是否当选有严重的危机感,“一年看和学、二年小心干、三年等着换”。

二是后备人才数量少、培养难。农村党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客观上造成了村干部后备力量的严重匮乏。目前,全市农村党员137679名,其中55岁及以上的68157名,占4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80003名,占58%,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农村青年都争相“走出去”,导致许多村都成了人才“空心村”,在村内发展党员找不到合适人选。这也和发展党员不正常有一定关系,如个别村新发展党员“近亲繁殖”严重,多为现任村支书、村干部的亲戚;少数村书记怕对自己形成威胁,连续几年都不发展优秀青年入党。

三是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有困难。当前大学生村官难以发挥作用,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做出的选择,大多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通过考公务员、考研等途径离开农村,缺乏在农村施展才华的抱负和理想。而且,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加之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接纳,深入不下去,有的大学生村官甚至怕去村里、不去村里。许多大学生村官刚到农村时,对工作有激情、有斗志、有想法,两三年后,大多已失去了发展的激情与思路,混同于一般村干部和群众。

3、农村党员教育难开展、管理难到位。

一是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目前,农村“三会一课”等组织活动普遍不能正常开展,支部大会、党员大会半年开一次就已经不错了,平时只有发展党员、重要事项需要讨论时才召集,有的村只能通过发“误工补助”吸引党员参加活动。不少村正常每年就组织一次党员冬训,还要借临近春节、外出务工党员返乡的机会,时间上还不能完全保证,有个别地方上午开会、下午总结,甚至半天就结束了。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基层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对党员缺乏吸引力,一开会就是念一念报纸、发一发材料、看一看电视的形式已经让党员失去兴趣。另一方面是农村党员流动性大,外出务工党员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两新”组织中党组织活动受到企业主以及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方式的制约等,都难以正常开展活动。此外,活动阵地服务事项少,功能不强、利用不足。有的选址偏僻,有的设施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如不少文体设施不实用、图书室中书籍陈旧,农民平时利用很少,闲置率高。个别部门设立的办公室和设施,纯粹是花架子,占用资源、不办实事,有的仅仅是挂块牌子、贴条标语、应付检查。

二是不少党员缺少纪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新党员是发展时有人教和管,发展后虽有人教、却没人管;对无职党员更是“不得力、管不着”;对外出党员是“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多数转入村的离退休党员认为自己资历深、工资高、水平高,转入村大多只是为逃避原单位的管理或少交党费,主观上不愿接受、行为上被动接受村党组织的管理。同时,党员“出口”不畅、甚至不通,苗头性、小问题没人管,一般不犯大的错误就“出不了党”。少数党员干部意识淡薄、素质不高,还有一些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家长作风、侥幸作祟、党纪无畏,不认真执行有关制度,甚至把“村里的变家里的”,腐化堕落。据统计,2006年以来被市县乡纪律检查部门处理的村书记案件共525件,占村总数的36.8%,村书记已成为“高危岗位”。

三是基层民主落实不到位。不少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民主制度不到位,保障党员群众民主权利流于形式,对党员义务要求得多,权利保障得少。如有的村“两委”思想不同轴,导致权力无序运行,出现了两个极端,要么是村委会不能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工作“两张皮”,要么是村党组织大权包揽、村委会可有可无。个别党员干部民主素养不高,搞形式,走过场,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依然是拍拍脑袋决策,一个人说了算,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还有在换届选举中,有部分人依靠家族、宗族势力的支持或是非组织行为的干预,利用民主形式进行博弈。这些人当选后,借机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私利,既不能维护大多数老百姓的利益,更不能为村里带来发展和稳定,一定程度上留下了隐患。

一是合村并组不到位造成科学设置组织难。2001年“运动式”合村并组后,全市由原来的2111个村合并为1427个村,表面上村域规模扩大,村级人口增加,村级党组织规模扩大,但实际上各自然村仍独立运转,多数村组不合财、不合心,村党组织不合力。据统计,被合并的村中,有14个又分开运作,造成党组织设置调整难。同时,全市党员人数在50-100人之间的村有955个,100名以上的村有205个,50名以下的村只有267个;而从行政村党组织设置上看,有13个村级党委,587个党总支,827个党支部,有约39%的村应达到了设置总支或党委的规格却仍以支部的形式运转。许多支部过于庞大,支部生活成本高,党员不便集中,给党员管理和党员活动开展带来了难度。

二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相对滞后造成科学设置组织难。当前,农村各种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大量增加,而党建工作有些滞后。一方面,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组建率还不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全市截至2012年6月底有953个,而其中建立党组织的只有105个,且都是党支部。由于企业党员流动性大等一些不确定因素较多,已组建的企业党组织稳定性较差,随时可能出现“边建边瘫”、“上午建、下午散”的现象。而且,党组织活动受到企业主以及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方式的制约等,难以正常开展,甚至“组织不如大户、实力不敌大户”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各类党组织之间关系没有理顺。有的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是属于一个村的,而有的规模比较大、囊括了好几个村,建立的党组织也包括了几个村的党员干部,与村党组织之间,往往职能交叉、人员交叉,他们之间的这种松散型的关系,给巩固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难题。

三党员流动性变大造成科学设置组织难。目前,农村党员离土离乡、经商务工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市共有流动党员6419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2.5%,“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找不到组织”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甚至导致了一些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流动党员多分布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相对滞后,一些流动党员找不到组织,无法转移组织关系,过不上正常的组织生活。而成立驻外党组织往往受人员、机构、资金等要素的局限,组织大多倾向于同乡会,活动大多等同于沟通会,成员大多是松散型,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驻外党组织,难之又难,少之又少。

5、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够强。

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据统计,2011年底全市村均债务71.4万元,村均收入(扣除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只有36.4万元。许多村既没有企业,也没有积累,更没有可资利用的资源,而且负债比较严重,“拆东墙,补西墙,墙墙都有洞”,村级运转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来勉强维持,更谈不上为民办事。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与农村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发展思路不宽,缺乏机遇意识,引领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村级集体资产缺乏监管,导致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村一级合同管理比较混乱,甚至有的村发包土地一包就是50年甚至100年。而且个别地方以村养镇现象相当严重,为维持正常运转或出于完成财税任务的目的,乡镇常会截留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甚至向村里下达税费上交任务。有的县据说每个村至少每年要向镇交30-40万,多的要交上百万。

二是村级组织化解群众矛盾办法不多、缺乏手段。一方面,对在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推进中,出现的诸如征地拆迁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土地补偿欠合理、利益分配不均和失地农民未妥善安置等,往往是问题造成在各方、息访责任在地方,而村级组织权力能力都有限,没有办法解决。另一方面,一些农民明知自己诉求不合理,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态度,无端纠集家人亲属采取死缠烂磨的方式,制造事端、扩大影响,给政府施压。而有的相关职能部门一味采取“疏”的办法,缺少“法”的手段,打击措施、教育力度又跟不上,以致于调处起来愈加困难。

三是有些上级政策落实起来有难度。目前,有些上级政策与基层现状存在很多矛盾,不切实际,在基层很难实施。如要求村组织向老百姓收取“一事一议”、水利工程费和计划生育罚款等,而老百姓认为“中央现在种地都不收钱了,还发钱给我们,你们(村干部)凭什么向我收钱”,对村组织产生抵触情绪。又如,国家政策规定,农业保险、养老保险、新农合等均是自愿参加,但是实际执行中层层压指标,搞“一刀切”,定指标、树政绩。在乡村做通农民工作甚至强迫农民参加后,许多服务又跟不上,履行不了承诺,有的农业保险该赔偿的不赔偿,人为制造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矛盾。许多村干部抱怨“党的政策落实不相信基层组织,好事补贴直接到百姓,难事收钱落实到书记”,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在不断地被非组织的因素侵蚀和削弱。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把创先争优活动贯彻工作始终,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要加强目标管理与考核体系建设。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实行县区、乡镇、村三级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述职制度,一把手轮流“过堂”。加大党建工作在经济和社会事业目标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必要时可组织专门考核。同时,建立黄牌警告制度,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合格的乡镇予以黄牌警告,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二要健全乡镇党委委员抓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乡镇党委成立党建综合办公室,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形成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采取签订责任状、公布责任表等方式,明确各党委委员抓党建工作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同时,探索实行乡镇党委委员履行岗位职责排名制度,由县区纪委、政法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分别对对口乡镇党委委员进行综合排名,督促委员履行好岗位职责,管好自己的“责任田”。

三要建立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把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在财政预算具体安排上,建立全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同时,整合打包农口、财政等部门支农资金,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2、坚持“双强双带”标准不动摇,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一要完善选拔选任机制。普遍推行公推直选的方式,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择优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制度,由市县组织人事部门组织统一考试,按照一定比例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实行持证执业、择优聘用。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的方法和途径,分别选择好、中、差三类村开展试点。鼓励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经济发展能力强的村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或一般村任职,由强村向弱村输出,带动弱村快速发展。借鉴“预任村干部”管理模式,对村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评、任职预审和预任试用。

二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统筹农委、人社、科技、工青妇等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市、县(区)、乡三级联动轮训村干部。每两年,对所有村干部轮训一遍,轮训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周,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发展环境相近的先进村实地学习考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同时,推广赣榆培养“村官大学生”的做法,安排、鼓励优秀年轻村干部和村后备干部到高校参加脱产学历教育。以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开展实践锻炼。

三要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建立村党组织书记考核奖励制度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制度,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激发村书记干事创业热情。优化干事创业的环境,为那些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对那些蓄意打击报复农村基层干部的人和事坚决查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赋予基层村干部在诸如工商证照办理、土地、计生、税收等方面一定的权限。对村级组织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上级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参与处理,为村干部减负。

四要完善考核约束机制。推行“双述双评双承诺”制度,组织村干部既向乡镇党委政府述职又向村党员群众述职;既接受组织考评又接受党员群众测评;既向乡镇党委政府承诺又向村党员群众承诺。综合采取诫勉教育、组织处置等手段,加大对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处置力度。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要及时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要严肃处理,畅通出口,以此焕发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3、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持续增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一要推进党员教育上频道、上互联网、上手机。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建立全媒体、多渠道、广覆盖的党员教育新模式,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整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建电视频道、党建网等资源,打造数字化党建综合平台,推动党员教育“进家入户”,破解党员教育管理的时空难题。与电信合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开通手机报,在智能手机上开发集多媒体消息、语音、短信、视频、电视电话、微博分享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通信系统,为党员搭建集宣传、教育、服务为一体的“掌上课堂”。

二要把好党员“入口”、畅通“出口”。探索建立入党公开答辩、民主测评、公示票决制等制度,严格工作程序,注重群众公论,提高党员发展的“门槛”,并重点以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致富能人、产业大户、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为发展对象,从源头上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同时,科学界定不。

合格党员。

的具体标准,对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该限期改正的要限期改正,该诫勉的要诫勉,该劝退的要劝退,该除名的要除名,逐步形成优者留、劣者汰的党员队伍“出口”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实行“党员资格年审”和“党员证”制度。

三要坚持发挥作用与量化考核相结合。根据职业和岗位特点,为各类党员搭建发挥特长的平台,继续推进“三级联创”、“设岗定责”、“为民服务代办制”、“党员服务承诺制”、“党员先锋岗”等活动,组织在服务型窗口工作的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党员家庭挂出“共产党员户”牌子,引导党员在联系群众的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实行“积分制”管理。将党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参与活动等目标要求量化计分、实时记分,年底将积分情况作为党员年终民主评议、评先推优的重要依据,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效果。

4、探索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着力提高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一要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提格升级。总结赣榆县西棘荡村、赣马镇黑坡村等中心村党委设置经验,明确标准和程序,对党员人数符合规定、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村级党组织,将党支部提格升级建立党总支,将党总支提格升级建立党委。在此基础上,通过党组织提格升级来提升党组织的带动力和影响力,统筹管理区域内的机关、站所、“两新”组织、村、社区、学校、医院等不同类型党组织,探索构建区域性联合党组织,不断整合区域资源,汇聚发展合力。

二要创新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模式。总结推广赣榆县泥鳅协会党委、东海县产业党建联动区、灌云县高效农业党工委、连云区紫菜园区党支部等产业化党组织设置经验,突破乡镇、行政村的限制,实行产业“串”建,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建在经纪人队伍里,进一步适应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实现党建富民。

三要创新流动党组织设置模式。总结推广灌云县外工委、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委、东海县阿尔及利亚境外务工党支部、赣榆县青口镇海上流动党支部等经验做法,加强流动党组织建设。一方面,在流入党员相对集中、就业地点相对固定的地区单独组建党组织,纳入流出地上级党组织管理范围。对市外省内、省外国内流动党员,在其集聚地单独组建流动党委等流动党组织;对境外务工党员,探索建立临时党支部、党小组或驻外党建联络站,加强境外务工党员管理。另一方面,对流动党员居住比较分散,暂且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流入党员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跨区域、跨行业联合组建流动党组织;流出党员按照流向分类,由县区自行划分区域加强流动党组织组建工作,有条件的县区组建驻外党委,下设若干流动党支部或党小组。

5、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实力。

一要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良好环境。市县乡三级财政可以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尤其要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对于新办村级经济实体,实施阶段性减税、免税政策;鼓励乡镇从国税、地税地方留成中按一定比例返还到村,从而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营造宽松便利的创业环境。金融部门要把村级集体企业作为信贷的重点对象,优先发放,适当优惠,简化手续。同时,要加强对村集体各种债权、债务和经济担保、合同资金的清理整顿。完善和落实举债制度和化债奖励制度,灵活运用清欠销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抵债等多种方式,努力使村级组织卸下历史形成的债权、债务的沉重包袱。

二要强化规范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运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靠制度管权,扎实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的规范健康运营。如成立以乡镇农经中心为依托的招投标服务机构,对资源发包实行规范化管理。依托乡镇农经服务中心,理清现有经营性资产,杜绝集体资产流失。村级集体经济还可以以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充分体现“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三要严格节约开支,确保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坚持民主理财,严格对村集体经济的财务收支、经费使用、账目结算等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杜绝乱借、乱用、贪污、浪费集体资金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进一步健全农村财务“双代管”、财务公开等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村级集体经济“跑、冒、滴、漏”。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详细掌握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xxxx市于4月份开始对全市243个村进行了拉网式调研督查,截至目前,调研督查工作基本结束,现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xxxx市辖22个乡镇,8个街道,其中5个为涉农街道,共有243个村。有农村基层党组织243个,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121个、党支部1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115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113个;农村其他产业和行业协会党组织25个。有农村党员15734人,其中30岁以下党员741人、40岁以下6220人、50岁以下5174人、60岁以下1897人、60岁以上1702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22人、中专(高中)学历2942人、初中以下学历12270人。

通过2013年村“两委”换届,共选出村“两委”班子成员1406名,其中连选连任924人,新当选482人;村“两委”子成员交叉任职204人,实现村书记、主任“一肩挑”3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7.1岁,较上届下降2.6岁;大专以上学历达到654人,较上届增加189人;致富带头人达到883人,较上届增加275人。

1.强化党建领导机制,扎实开展评议工作。一是建立实施“1+4”党建工作领导新机制,“1”是调整全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牵头抓总;“4”是结合市级领导分工,分别建立基层场所达标、非公党建等4个党建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相融共进。二是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认真执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建立“2+2+1+1”党建工作模式,在全市树立“大抓基层、狠抓基层”的工作导向。

2.健全制度体系,创建党建监督机制。一是明确党建目标,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党建高地的实施意见》,对基层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实行完成销号制,保证落实到位。二是全面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为各村统一制作了制度图版和《工作记录》,建立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汇报工作等制度,各乡镇街制定了村干部严格管理办法。三是实行农村基层党建监督员制度,聘请100名悉党建工作的党代表为基层党建工作监督员,通过集中与分散、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视察调研等活动方式,监督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并建言献策。

3.完善组织设置,抓实合作社党建工作。一是优化组织设置。坚持上提下分,把115个村升格为党总支,宋杖子镇宋杖子村、范杖子村成立二级党委,建立了25个农村社区党支部。二是着重抓好合作社党建工作。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扩面提质增效”工程,建立400万元的专项发展及党建基金,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92家,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达到100%。实施“村社合一”党建与经济发展模式,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的合作社超过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续两年产值都在10亿元以上,实现了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促双赢。

4.注重结构调整,强化班子队伍建设。一是选强配优基层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达到156人,向全市243个村全部选派了“第一书记”;加大对不合格村干部的处置力度,2014年共调整村“两委”干部7人。二是全面实施了村干部“德能双强”培训。

计划。

截止目前各乡镇街累计开设大讲堂100余堂累计培训基层干部7000余人次。三是改进考核管理乡镇街按照不少于100分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纳入村年度岗位责任制考评考评结果与村干部报酬、奖惩、任用挂钩。四是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千人计划”按照“一职一备”原则通过“四推、两考、一公示”选拔模式选拔村级后备干部979人并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和使用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

5.加大投入保障,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一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建立了土地入股、领办创办合作社等15种发展路径,目前50%以上的村已经实现村级集体收入。二是加强经费保障,所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全部达到9.65万元以上,建立了320万元的党建专项基金。将大村2万元、小村1.8万元办公经费及每个村2万元的党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将村干部平均报酬提升至15000元。三是实施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达标工程,在对158个不合格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改造、修缮的基础上,2015年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全部达标工程,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将全部达标。

一是村级党组织开展工作积极性不够。村级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第一线,直接与广大群众接触。他们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一些工作琐碎复杂,面临的压力也最大。按照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的设计,村里的“两委”班子成员多的有5人、少的只有3人。大小村人口差别很大,但是“两委”班子人数差不多。这就使得各村的工作强度不平衡。同时,村干部的报酬相对较低,缺乏福利待遇,换届较为频繁,工作不稳定,影响了村干部职位的吸引力。

二是农村党员普遍战斗力不强。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当前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发展对象仍然集中在乡镇机关、学校及村干部当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一切向“钱”看,在金钱至上观念的支配下,无意向组织靠拢;农村基层干部对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减弱,党员后备干部来源渠道日趋狭窄。

三是流动党员管理仍是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广泛和频繁;其中,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党员流入地和流出地衔接不畅,致使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困难,部分流动党员对“党员”本身重视不够,流出后重视经商和务工,不主动接洽党组织。农村党组织如何加强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完善基层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要结合各地实际,出台对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奖励政策,给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补贴奖励,建立激励性村干部工资发放机制,激发干事创业和服务群众积极性。加大从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公务员和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力度,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同时,加大村后备干部培养使用,切实解决“两委”班子成员青黄不接问题。建立完善生活困难村党支部书记、离任村党支部书记台帐,对生活困难的村党支部书记、离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进行走访慰问,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2.大力培养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一是改进教育培训方式,通过参观学习、典型带动、实践锻炼等方式强化教育培训,坚持开好“基层干部大讲堂”,每月对村干部开展集中培训,注重提高基层干部政治素质、服务群众能力、经济发展能力、维护稳定能力、组织建设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努力将基层干部打造成为全能型干部,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下大力气解决农村党员老化、素质不高等问题,保证每年新发展35周岁以下党员占农村发展总数的80%。三是注重党内政治生活,每个党组织每年要召开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解决好党员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随意化、平淡化和庸俗化问题。

3.探索。

创新。

流动党员管理方式。一是不断完善管理。及时为流动党员建立《流动党员流入、流出登记簿》和《表现情况登记簿》。同时,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电子信息库,实行动态与静态、日常与跟踪管理相结合。二是建立联络制度。按党员分布情况,设立流动党员联络员,充分发挥他们对村内党员情况熟、住户明的优势,抓好对流动党员的联络、管理,弥补村级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不到、管不全的不足。三是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为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服务证》,建立与流动党员的桥梁和纽带机制。流动党员服务站在发挥管理作用的同时,要注重发挥服务功能,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体现组织关心。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六

我镇现有基层党组织49个,党员1262名。20xx年,富镇党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富镇的党建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确保了全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我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发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先后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43条,张贴流动标语82条,召开座谈会46场次,在全镇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抓好专题学习,强化理论基础。坚持每周一下午学习日的制度,有意识地激发起各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为活动顺利开展打好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三是制定方案,明确主题,精心设置载体。我镇明确提出这次活动的主题为:“依托汽车装具产业,做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小城镇建设,全力打造富裕、稳定、和谐新富镇”。同时,富镇党委开展了“忆党史、铭党恩、创先进”活动。20xx年6月29日,富镇党委在镇政府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庆七一,重温党的历程,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知识讲座,特邀市委党校党支部书记郭树旺同志专题授课,全镇机关党员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和部分村的党员代表共计128人参加了知识讲座。各支部也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党性教育”、“亮出旗帜”、“岗位奉献”、“服务群众”等活动,形成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

二、强化综合整治,做好后进村的转化。

今年,我镇确定了3个后进村,为使后进村彻底转后,我们坚持做到了“人员、责任、措施、力度”四个到位,针对后进村西任英、姜屯、孙亮屯等村存在的问题,分别选派了3名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带领6名机关干部组成3个转后工作队,入村开展工作。目前,孙亮屯已完成村内公路硬化1650米,铺节水管道3000米。姜屯村铺设节水管道1500米,翻修通村路1200米。西任英改造了村内自来水,健全了两室制度。就当前工作进展看,各村都已按期完成转后工作。

三、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大学生村官孙明,20xx年10月底到富镇村担任村长助理,20xx年底新来一名大学生村官王超,任严铺村支书助理。2人全部按上级要求在村开展工作,能够深入群众,扎实工作,得到了镇村两级领导的认可。董飞、郭居仪、刘尊三位大学生村官经组织分配,分别担任富镇前董屯村支部书记助理、北董屯村主任助理、东董屯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在富镇组织委员、包村片长等领导的带领下,于20xx年11月11日,前往三村报到。到村后大学生村官分别与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及部分党员会面,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各村班子成员热心的给大学生讲解班子组成情况及村里的工作任务概况,大学生村官也悉心的听取,同时表达了听从组织安排、认真工作经的决心。通过交流各大学生村官和村班子组成成员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为抓实抓好“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并把推行“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机制纳入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中,采取情况通报、跟踪问效等措施严格考核。今年以来,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富镇、严铺等村的示范作用,在全镇41个村全面推行“三议一行一监督”。为培树好的典型,富镇党委精心选树、重点跟踪、积极指导、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典型“一杆旗”、“一盏灯”的示范带动作用。南陈路工程作为我市20xx年大事实事之一,涉及我镇6个行政村,全长8公里,公路建设涉及农户590家,征用占地面积341亩,其中青苗面积105亩,林地面积16亩,树木5100棵。在今年的南陈路修建工作中,周屯村新任支部书记周印忠就是个好典型,为做好占地户的补偿工作,支部所做出的每一项决定都做到了公开透明,并严格按程序操作,为作好表率,他个人带头拿出5亩多水浇地,并动员其他党员干部也做奉献,确保了工程按期施工,同时也得到了村民的拥护。

五、规范程序,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重点解决了部分村党组织党员干部年龄老化、多年未发展党员,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今年,我们严把发展质量关,全镇新发展党员23名,入党积极分子35名。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党委书记是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是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对未能完成消除“空白村”任务以及继续出现发展党员“空白”的村,不得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建立发展党员工作督导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对村级发展党员情况每季度一检查,对各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情况、发展农民党员情况进行督导。同时,加大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力度。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村外出打工的党员不断增多,为了便于管理,镇党委出台了《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各村党支部利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将回村的流动党员请到党支部进行补课,并发放了《流动党员证》,使流动党员回家归支部、出门有组织,能够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发挥好党员的作用。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镇的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在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镇村干部的思想观念与新形势的发展有些不适应;三是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形式不相适应,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四是村党员干部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五是党员的老龄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六是多数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缺少经济发展的后劲。

我镇明年党建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会议精神,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大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继续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等各项工作,拓宽监督渠道,扩大监督范围,提高廉洁从政成效。二是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活力,加大基层党组织的转后力度,建立长效的防瘫预警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主要岗位上来,加大素质教育培训,使之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逐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选拔培养群众基础好、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积极分子,建立完善的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五是充分富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镇域特色经济,努力培植后续财源,保障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经费。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七

镇便民服务中心于2019年10份正常运转,人社中心成立三个服务窗口,开展如下职能工作:

一、建立就业援助体系,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已破解本镇企业用工难题为切入点,抓住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举办招聘会、发放《致全镇在外工作人员的一封信》宣传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帮助返乡人员创业、办理小额贴息贷款。

二、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为切实帮助农民工获得一技之长或提升岗位技能顺利实现转移就业、稳定就业,近年来对全镇近千人进行了农艺工技能培训,近千人参加了纺织技能培训班。

三、开展企业劳动书面审查,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

每年对全镇近200家企业进行劳动书面审查,从源头上预防劳动争议事件的发生,加大劳动执法力度,配合市劳动监察大队进行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专项检查。

四、开展城乡居保经办,社保协办业务。

平台运转以来,经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投保业务1.7万余人,办理1.2万人基础养老金领取业务,每年协助社保中心办理新增社保人次近300人。

五、开展退休人员健康体检、生存稽核。

每年对全镇1.2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领取人员及近700多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生存稽核。

六、完善各项基础台账、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

七、我镇被市人社局定位省农民工服务中心,创建达标单位,省将在6月上旬进。

行达标验收,我们以本次创建活动为契机,主动创新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

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人员不到位,工作设施如电脑配备不全,建议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八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次多方式全方位对基层建设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充分体现了集团军首长和机关对基层建设的高度重视。接到集团军通知后,我们把这次调研作为帮抓指导基层的重要契机,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小组,先后采取座谈了解、问卷调查、理论测试、综合检查、网上征询等方法,对基层建设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此次调研涵盖全团所有建制非建制单位、各职级各类型官兵,力求掌握最直接最全面的资料。问卷调查共涉及x个建制连、x个营部以及卫生队,共x个单位x人,其中干部x人、士官x人、义务兵x人,分别占现有人数的x%、x%、x%。理论测试参加x个建制连和卫生队,共有x人,其中干部x人、士官x人、义务兵x人。分别到x个建制营和直属队召开座谈会,参加干部x人、士官x人、义务兵x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理论武装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们始终把基层理论武装作为部队建设的一件大事紧抓不放。党委机关每两月落实x天理论学习,至少组织x次学习成果交流。今年我团分两次对基层干部进行了理论轮训,每期x天,轮训率x%。认真抓了“x式”理论骨干队伍建设,目前全团x个建制连和卫生队都有x名“x式”理论骨干,x个建制班各有x名理论小骨干,其中大学生士兵占x%。今年x月,x连大学生战士x在师组织的“x式”理论骨干授课比武中获得第一名。在学习方法上,研究探索出了“故事化讲解、生活化学习、网络化交流”的路子,x连先后在总部、军区介绍了经验。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x%的官兵认为学理论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关系不大或无关,不学理论照样能干好工作,一名战士在问卷中写道:“学理论是玩虚的,不如干点实实在在的工作容易出成绩”。有的基层干部把理论学习当成软指标,我们查阅了x名干部的半年工作总结,有x人将“理论学习抓得不紧”作为问题。二是有畏难情绪。x%的干部和x%的战士感到理论深奥、难懂,学起来比较吃力。全团目前初中文化有x人,占x%,还有x名少数民族战士只有小学文化,这部分战士连写家信、发短信、记笔记都感到困难,对理论学习有抵触心理。三是有应付现象。x%的官兵认为,理论学习就是平时抄抄笔记、考前背背观点,考试能过关就行。抽查x名干部的理论学习笔记时发现,有x名干部只记了题目和大标题,还有x名干部心得体会联系实际不紧。

质量一般的有x篇,占x%;

读过x本书的,干部为x%、战士为x%;

读过x本书的,干部为x%、战士为x%;

读过x本书的,干部为x%、战士为x%;

x名理论骨干对自己的职责不是很清楚,x%的干部和x%的战士认为他们发挥作用一般。

理论学习方法手段单一。有两种倾向:一是照本宣科。x%的官兵反映,当前基层理论学习忽视大家在文化素养、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煮“大锅饭”,直接导致想听的课听不到,听到的听不懂。x%的战士反映指导员经常性教育针对性不强,x%的战士感到连队理论学习效果一般。从x名干部和x名战士的理论考核情况来看,优秀的占x%,良好的占x%,及格的有x%,不合格的还有x%。二是被动应付。有的单位理论学习缺乏主动,上级让学什么就学什么,机关考核什么就学什么,有时忽视了官兵理性思维和理想信念的升华提高。x名干部在回答“你的信仰是什么?”时,x人表示信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x人表示信仰和谐社会、民主科学、公平正义、家庭和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等,x人没有填写。x连战士x能全文背诵x,但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理论学习条件受限。座谈中基层官兵反映,理论学习缺时间、缺资料、缺老师。许多战士反映,他们大都只能利用晚上站哨时间背记理论,x在座谈时说,有一天晚上他在站哨时剪报学习还受到批评。理论学习资料仅限于上级印发的《士兵理论学习读本》《x士兵读本》等几本书,系统学习理论体系有一定困难。x%的战士认为连队的杂志更新不及时、藏书数量少。问卷调查中,认为所在单位学习条件很好的x%,较好的x%,一般的x%。

(三)对策建议。

一是把握好理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把培塑官兵的信仰追求、军魂意识作为核心根本。二是把握好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区分层次抓好理论学习,对接受能力差的战士,组织他们边学文化,边学理论,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对干部,帮助他们系统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打好理论基础,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在帮困解难上下功夫。要给官兵自学留出时间,进一步改善学习条件,及时解决官兵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四是提高理论骨干能力素质。

二、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团共有x个营级党委、x个基层党支部,其中x个建制营党委、x个团级单位直属党委、x个相当营级党委,x个建制连党支部、x个营部党支部、x个相当连队党支部(卫生队、服务中心党支部)。

x个建制连党支部,有x个连队为x人支委,占x%;

x个连队为x人支委,占x%。干部支委x人,占x%;

士官支委x人,占x%;

大学生士兵支委x人,占x%。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好的有x个,占x%;

较好的有x个,占x%;

一般的有x个,占x%。

地方大学生干部x人,占x%;

大学本科x人,占x%;

大专x人,占x%。三是任职时间短经历较为单一,担任书记不满x年的x人,占x%;

满x年的x人,占x%;

满x年的x人,占x%;

满x年的x人,占x%;

在连队内党龄低于其他官兵的有x人,占x%。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般的有x个,占x%。有的召开支委会次数过多,x连x月份第一周召开了x次支委会,内容分别为安全形势分析、技术学兵推荐、研究补选支委候选人、支委候选人选举、研究班排骨干配备。x连x月份召开了x次支委会,其中为落实团安全整治活动就召开了x次支委会,分别进行了学习部署和制定措施。有的议题过多过滥,x月x日x连支委会有x个议题,包括按纲建连形势分析、安全形势分析及预防犯罪工作形势分析、九月份“双争”评比、第三季度计划生育形势分析、研究部署装备入冬换季保养。x月x日六连支委会议题为“双争评比上报”、“保卫委员汇报预防犯罪工作形势”,存在明显错误。有的党课教育缺乏针对性,x人反映连队党课教育效果一般,占x%。座谈中大部分党员谈到:党课教育多是学指示、读文件、念报纸,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分析原因感到,我们在培训帮抓上还不够具体,致使党支部书记对一些操作性强的内容没有掌握。在部署工作时统得不够,没有考虑到基层的实际落实情况。部分党支部书记自身学习抓得不紧,对党务工作理解不够深入。

x人认为较差,占x%。分析原因,主要是班子内部尤其是正副书记之间团结配合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团结对于班子建设的重要性。有的受官本位思想影响,大局意识、民主作风不强,喜欢搞个人说了算。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的班子内部存在好人主义,怕得罪人、失选票,不敢较真斗硬。

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严格。x人反映连队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一般,占x%;

x人反映较差,占x%。组织生活时间被冲、挤、占的现象比较突出,x%的党员反映组织活动受日常工作的冲突比较大。据组织股日常检查情况统计,今年外训期间,党日活动应落实x次x个工作日,但由于军事训练考核、装备保养等工作冲突,被挤占了x次。x反映,有时没有落实的组织生活,只能安排在晚上补课,影响了效果。

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党员在日常工作和重大任务时能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x人反映党员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发挥作用较好,占x%。但仍有个别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好,x人认为党员在平时工作中作用发挥一般,占x%,x人认为党员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发挥作用一般,占x%。

(三)对策建议。

一是突出帮抓重点。逐个摸清每个党支部的强项弱项和主要问题,突出小散远直单位党支部、多年未评先单位党支部和正副书记能力较弱的党支部,突出支部一班人尤其是正副书记的团结,突出书记队伍能力的提高。二是抓好应知应会学习。组织党委支部书记系统学习基本法规制度,掌握党支部工作原则要求,重点是教会程序方法、具体套路。三是提高组织制度落实质量。对党组织工作进行系统规范,细化按纲建连形势分析、处理党务、思想汇报等方面的内容,将责任明确到每个委员,并建立有效的检查评估机制。

三、新时期官兵关系问题。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们发扬x部队x优良传统,以建设和谐军营为主题,采取正面引导、案例警示、活动促进、典型宣扬等办法,积极营造内部团结的和谐融洽氛围,连续x年没有因为官兵关系出现告状,连续x年没有跑兵,连续x个季度内部风气问卷调查官兵满意度达到x%以上。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干部带兵能力弱化。全团没有当兵经历的干部约占x%,他们对官兵一致的意义、铁的团结的认识停留在思想层面,未能亲身体验战友情,关爱战士体现不够明显。今年x月,团卫生队对外训官兵进行心理测试,发现x名战士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但连队干部都表示没有发觉。x由于工作压力大,患上了顽固性便秘,连续一周没有便意,但发病长达x个月,连队都没有及时安排送诊就医。调查问卷中,认为连队干部爱兵带兵很好的占x%、较好的占x%、一般的占x%、较差的占x%。大学生干部大量涌入部队后,干部与战士兵龄倒挂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干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不知兵、不懂兵、不会带兵的问题,个别兵龄长、能力强的士官在战士中的威信比干部还高。xx公里越野不合格,成绩公布后,引起周围战士哄堂大笑,自己也感到无地自容。x组织射击训练,一名班长故意为难他,本人感到很下不来台。

但不利的一面在于小圈子、小团体影响了大局意识,不少圈子内的人对单位建设关注不多,主人翁意识淡化,有时不讲原则讲关系,用“圈内规则”代替部队制度,今年外训期间就发生过一起干部带几名战士老乡私自外出喝酒的现象。

官兵关系趋向功利。x谈到,受当前社会风气影响,不少战士产生了“靠组织不如靠个人,靠成绩不如靠关系,靠实干不如靠金钱”等庸俗思想,个别战士遇事不找组织找关系,战士向干部送礼,干部如果不收,战士心里还有想法,以为干部对他有意见。受社会庸俗关系学影响,为支持孩子入伍后达到学技术、转士官、考军校、入党目的,许多家长也支持战士给干部送钱送物,不时通过电话、信件向战士传授送礼“窍门”,有的还亲自到部队“拉关系”。现在不少战士有什么想法,第一选择是先去找关系,然后再向连队汇报。x家属来队,有事请假外出,先从上面找关系打招呼。问卷显示,在入党、学技术、选晋士官等热点敏感问题上,有x%的战士表示必须花钱找门路。有x名战士反映,战士家属来队、过生日时要请连队干部吃饭。

(三)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尊干爱兵教育。结合当前官兵关系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切实端正干部对战士的根本态度。二是加强干部带兵能力培养。把爱兵、知兵、带兵作为必修课,教育引导干部骨干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战士的特点和带兵规律,不断提高各级干部骨干科学带兵、文明带兵、以情带兵、依法带兵的能力。三是积极研究解决官兵关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干部要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x后战士,防止把特点当缺点、把个性当毛病、把实际问题当思想问题。不断创新科学带兵理念,改进教兵育兵方式,探索新形势下密切官兵关系的新途径新方法。

四、动态条件下加强基层建设问题。

(一)基本情况。

x颁发后,外训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工作。x年我团从x月至x月在x山等地野外驻训;

x年全团参加x,历时x个多月;

x年全团到日照海训x多天;

x年,x连、团直属分队和x营外训,从x月底至x月初达x个多月;

x年x月x日至x月x日,全团外训长达x个月x天。x年来年年都有例行性年度军事演习任务和冬季野营拉练,加起来也有x个月。累计下来,每年至少有x个月在营区外执行任务,时间长的可达x个多月。

(二)主要问题。

动态条件下基层组织难健全、领导力量难集中。今年,我团野外驻训长达x个月,部队分散在x、x、x等x多个外训点,各营至少分散在x个点位。以x营为例,从x月初至x月初x个月的时间内,营长及x个x连连长带领指挥分队在登封外训、教导员及x个x连指导员带领阵地分队在x外训、x连在x外训、x连随x团外训、副教导员负责留守,全营分散为x个点位,距离x公里以上,营长、x一连连长都是在x月底刚调整到位的,主官之间缺少沟通,导致领导合力不够。由于委员比较分散,党委会、支委会也很难召集。人员分散也带来上传下达的困难,炮营教导员反映,有一次一天接到x个通知,用了x分钟才传达到各个点。有些重要的通知、教育,由于保密的需要,不能用普通电话传达,只能派人带到各驻训点。上半年,x连就因为接到通知比较滞后,导致没能及时执行师要求,因为“车辆篷布没有及时撤收”而受到通报。

动态条件下工作任务比较重、教育落实难。以今年的野外驻训为例,专业训练阶段,营连政工干部x%以上都担负训练课目,每周x天的备课时间难落实,在野外条件下,还存在教育资料难收集、教育场地难保障、多媒体作用难发挥等矛盾问题。教育时间安排在周六下午,由于一周训练时间较长、任务重,为保证周末官兵的休息,清理垃圾等公差勤务的工作大多安排在周六下午,挤占了教育时间。

动态条件下各种设施难完善、生活难保障。今年我们野外驻训,其中一营、二营以及营属x分队x余人集中居住在乡镇烟站,三营近x人居住在一个x平米的小学校内,战士床铺之间间隔半米左右,生活空间被压缩,x月份天气热的时候很晚才睡着觉。另外,外训期间官兵发病率比在营区高出x至x个百分点,不少战士选择地方医院就诊,每周都有x名左右战士请假到地方医院看病。

随着返营日期的临近,大部分官兵都在算着返回的日子,都想尽快返营,这时要时刻关注军地、军民关系。今年x月份团卫生队采用症状自评(scl—x)量表测评、座谈了解、重点访谈等方法对装步营x名外训官兵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有x名官兵存在心理疾患(心理测评总结见附件x)。

动态条件下“两个经常”工作难落实、安全预防压力大。动态中人员、枪弹、车辆、武器及各类装备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其中动用车辆一周最多达x台次,行程最远达x多公里,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增大。正值高温雷雨天气,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增多。外训官兵被蜜蜂蛰伤达x人、中暑x人。外训人员居住分散,各驻训点与机关相距都在x公里以上,营区都相对比较开放,紧邻村庄、学校,与地方人员接触较多,管理难度大,在营区的一些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在驻训点附近,很多当地农民利用民房开小卖部、办烧烤摊,检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战士在深夜还买东西、吃烧烤。全师的专业训练采取“小专业大集中”的形式进行,每年警侦连、通信连、工兵连、x连、x连都有x至x个月的时间与其他单位一起训练。连队单独在外执行任务,在管理上更加困难。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对部队的有效掌控。按“两套班子”运转部队,分散驻训的营级单位有部门副职以上领导、连级单位有股长以上人员、兵种分队有担任过连队主官的机关干部全程指导。二是持续激发官兵工作热情。紧贴训练进度、驻地环境和官兵思想,开展评选身边典型活动,组织官兵到外训点附近景点参观旅游,活跃官兵业余文化生活。三是重视抓好外训安全管理。各驻训点由负责人牵头成立安全领导小组,构建以干部、党员、骨干为主体的安全网络。认真组织安全常识教育和应急处置训练,提高官兵自我防护能力。四是积极解决官兵实际困难。建好野战军人服务社、野战医院、野战篮球场、野战卫星电视接收装置、野战通信、野战服务中心、野战澡堂等基本生活设施,合理安排官兵正常探亲休假,定期接送家属随军官兵回营区过周末。

五、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和工作动力问题。

(一)基本情况。

副营职:平均年龄x岁,最大x岁,最小年龄x岁;

正连职:平均年龄x岁,最大x岁,最小x岁;

副连职:平均年龄x岁,最大x岁,最小x岁;

排职:平均年龄x岁,最大x岁,最小x岁。从学历情况看:研究生以上x人,占x%;

本科x人,占x%;

大专以下x人,占x%。从任职情况看:任现职不满一年的x人,占x%;

满一年不满二年的x人,占x%;

满二年不满三年的x人,占x%;

满三年不满四年的x人,占x%;

满四年不满五年的x人,占x%;

参加阅兵x人;

参加演习x人;

参加xx人;

参加阅兵x人;

参加苏丹维和x人。

(二)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座谈中,三成干部对军官编组作业、首长机关指挥所演练内容、程序、方法不清楚。今年上半年组织的首长机关驾驶和通信专业等级考试中有一半人没有通过。另一方面是组织部队训练的能力不足。今年团检查发现累计x个连队组织训练方法不活、训练场管理不严、携带装具不全。x%的连排干部对本级战术研究不深,组织训练照本宣科,死板教条。

身处带兵一线的连排职干部心态不平衡。基层副连职排长调到正连岗位按规定要x-x年时间,机关则只需x年就可调正连,因此有x%的副连职排长想调到机关,任职满x年的副连职排长愿望更迫切。x%的连以下干部表示基层压力大、任务重,x%的高学历干部很羡慕在地方发展的同学,他们经常和地方公务员比待遇,和地方工作的大学同学比自由,和环境相对宽松的人武部、军分区、预备役等部队比工作,认为自己学历高、年纪轻、出路广,与其在野战部队吃苦不如调到其他单位或转业到地方,不愿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思转”、“思调”愿望较强。x名分队干部问卷调查中,强烈要求转业的x人,想转业的x人,混日子的x人,不能安心工作的x人,共x人,占x%。x%以上的归队研究生表示“已经不适应部队快节奏的生活”。我团原x一连副指导员卫传征,x年研究生毕业回团后,就向组织反映不想在部队干了,尽管各级层层谈心教育,还是铁心要转业,最终团里让他年底复员了。

按政策规定他们已不可能晋升营主官,另外,满x岁不满x岁的副营职干部x人,占x%,其中x%任职都在x年以下,提升任营主官的希望也很小。他们认为自己年龄已经“到线”,向上发展的空间也很小,干好干坏都要走,不如早做走的准备。x,x年x月出生,x年x月任副连长,任职时间比较长,年龄比较大,在今年第三季度干部调整时,却明确表示不想调职,一心想转业。

后顾之忧分散工作精力。主要是家属安置难、住房解决难、疾病医治难。目前,我团随军家属x人,仅x名干部家属安置了工作,x名干部家属自谋职业,其他干部家属都没有安置工作,基本上是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事。全团x名干部(占干部总数的x%)因购房欠x万至x万元债,偿还时间长达x到x年。我团目前患严重慢性疾病的x人,病情重,治疗时间长,效果不明显。另外,全团还有x人因亲属患病看病治疗,欠债达x万元以上。我团未婚干部有x人,其中x岁以上大龄青年x人,占x%,这些干部平时受实际问题的困扰,工作中会出现不尽心不尽力的问题。

对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干部政策影响。由于前几年干部流动快,基本上任职满x年都调了,近x年严格按照干部任职年限(x年)控制干部晋升速度,这打击了很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正营或副营职转业能够带动更多的提升位置,正连以下转业则不能,而政策又限制正连以下干部转业,所以导致个别干的不好、任职时间长的连职干部无法转业,又不能尽心干工作。调查发现,以下五类干部容易产生动力不足:高学历和地方大学生干部、任职时间长的干部、年龄偏大的干部、能力素质低的干部、专业技术干部、有实际困难的干部。近两年,团职干部转业数量大幅减少,正营职干部转业比例明显加大,政策的变化对干部思想造成很大冲击。参加问卷调查的x名分队干部中,x人认为造成干部动力不足的是调职慢、政策多变、前途渺茫。

二是工作生活压力增大。当前,部队工作任务重,尤其是外训时间延长,部队管理难度加大,官兵普遍感到精神比较紧张,无法照顾正常生活。我团现有已婚干部x人,其中x人反映长期两地分居、父母(子女)无法照顾,很难安心工作,占x%。参加问卷调查的x名分队干部中,x人认为造成干部动力不足的是工作压力和家庭后拉力。

三是牺牲奉献精神淡化。一名指导员请事假,教导员因工作原因未同意,教育他要以事业为重,这名指导员直言和教导员观念不一样,他是以家庭为重的人。参加问卷调查的x名分队干部中,x人表示事业要和家庭并重。

(三)对策建议。

一是注重培养干部的职业精神。教育干部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来追求,不能简单地把干工作等同于养家糊口的手段。二是在帮困解难上下功夫。关心干部的疾苦,为他们解决现实问题。三是建立有效恒定的干部晋升机制。切实使那些有志献身国防、有德有才有为的干部有奔头有前途。

六、官兵切身利益问题。

部分官兵婚恋难。我团现有未婚干部x人,其中x岁以上大龄青年x人,占x%。主要原因有:一是部队特殊环境,接触异性机会少。座谈中,x%的官兵讲到,部队是个特殊的集体,纪律要求严,与外界联系少,与异性接触的机会更少,特别是士官一般不允许在驻地找对象,大多数官兵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依然没有找到对象,只能靠亲戚朋友介绍或相亲。在问卷中,通过别人介绍谈对象的占x%,自己谈对象的占x%。特别是家乡离驻地较远的干部和士官,休假时间短,见面、谈对象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和女朋友常年不能见面,成功率很低。二是社会特殊形势,择偶标准发生变化。市场经济冲击之下,军人的价值、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相应变化。一方面,近几年官兵的待遇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官兵认为,和平年代,军人的价值有所降低,社会地位不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缺乏社会的认同。另一个方面,女青年及其家长非常实际,介绍对象之初,就问是否有房子、车子、票子,否则就免谈。x,当兵x年谈了x个女友,至今仍然单身。用其中一位女友的话说:“我崇拜军人,但不能把‘崇拜’当饭吃,没房、没车如何过日子,长年不能在一起,过的叫什么日子,不就是‘守活寡’。”三是自身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个别官兵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盲目攀比,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观念影响,认为好不容易当了干部、转了士官,找对象就要找“四有”女青年:有工作、有长像、有背景,有发展。有的看到身边的战友找到国家公务员、大中学教师、大公司的经理等,有的甚至学历偏低的战士,找到本科一类的名牌大学的学生,很多官兵在羡慕的同时,也产生攀比的心理,要找职业好、待遇好、家庭背景好的女青年。x说:“他条件还不如我呢,凭什么我找对象就比他差。”因此,先后相了二十多次亲,至今还没有与一个女青年确定关系,被战友称为谈对象“专业户”。

家属随军矛盾多。x月份军人家属随军政策调整后,x%的官兵认为,新政策降低了干部士官家属随军的门槛,将有效解决两地分居问题,提升官兵幸福指数,对于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将起到推动作用,特别是对调动连职干部工作积极性,安心部队、扎根基层有很强的促进作用。x说:“家属随军后可以名正言顺的住在部队公寓,可以享受无工作生活补助、医疗保障等多种福利,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带来很多实惠。”但也有x%的官兵对能否顺利随军以及随军后能否得到相应的待遇表示担忧。一是随军干部家属住房紧张。近几年团在资金紧缺的情况,千方百计地给官兵解决实际困难,官兵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我团共有住房x套,其中营干楼x套,单干楼x套,临时来队家属房和士官公寓x套,但仍已趋向饱和。如果全团x名已婚正连职干部家属全部随军,住房缺口还有x套。二是随军家属就业困难。近年来驻地渑池县大多数企业普遍不景气,不少职工下岗,再加上不少家属学历偏低、又没有一技之长,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目前,我团随军家属x人,仅x名干部家属安置了工作,有x名干部家属自谋职业,其他干部家属都没有安置工作。三是带来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有x%的正连职干部感到,家属随军来到驻地,全靠干部一人工资养家糊口,经济负担明显增大。大多数连职干部担任主官,牵扯精力比较多,如果两个连主官家属同时随军,谁留营住宿也是一个问题。长期在一起,也有磕磕碰碰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随军以后虽然同在营区,其实陪同家属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封闭的军营环境容易使家属产生抑郁、孤僻、焦虑等心理问题。

没买房的,愿望迫切但面对高房价又无可奈何,不少干部士官因购房问题牵扯主要精力。

x%的官兵认为强度大、节奏快,应当调整;

二是兵龄越长、年龄越大心理问题越多;

三是职务越高心理问题越多。主要有三种不良反映,其一是焦虑,x%的营、连主官反映自己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每天基本都要x点以后才能入睡。有近x%的战士怕集合、怕听到哨声。其二是封闭,今年我团招收的新兵中独生子女已经超过x%,他们身上比较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形成心理封闭。x营一名干部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随意乱发脾气,战士们都说他是个“怪人”。其三是抑郁,部队实行严格封闭管理,训练强度大,节奏快而单调,通信联络不便,一些性格内向的战士就会把各种不愉快的事情压抑在心里,表现出情绪低落、行动缓慢、言语减少等现象。x,在士官学校期间有训练伤,“负性情绪”日益加重,精神恍惚,自卑感严重,在x医院诊断为应急相关障碍。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对官兵切身利益的关注,在工作紧张、节奏快的情况下,不忽视官兵的利益诉求,倾听官兵的呼声,考虑官兵的承受能力,维护官兵的基本权益。二是不要一厢情愿地设计工作环节、工作指标,安排一些看似对基层有利、实际上基层忙于应付的工作,尽量减少工作组数量,相信基层的自建能力,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七、领导机关帮抓基层实效问题。

(一)基本情况。

这些年,我们严格按照《纲要》关于帮抓基层的规定要求,采取常委包营、股连挂钩、定期蹲点、一线指导的方法,加大对基层的帮抓指导力度。常委分别承包营级单位,x个协理员、x个部门副职和x个业务股分别与x个建制连队和x个相当连队结成帮抓对子,坚持每季度集中x天蹲到营连,每逢大项任务现场指导跟踪帮抓,使帮抓指导基层目标责任化、帮抓常态化,确保了基层建设整体跃升。目前,全团x个建制连中,建设形势好的有x个,较好的有x个,一般的有x个,没有明显弱差连队。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个别时候无序帮抓导致基层忙乱。上级首长到基层蹲点帮抓,是基层教育官兵、加强养成、激发动力、稳定部队的有利契机,给基层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然而,由于目前帮抓基层主要还是采取从上到下派出工作组蹲点的模式,即组织首长机关统一时间、统一任务、统一方法步骤,蹲到连队,说来一块来,说走一块走,时间大多选择在年终岁尾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时候,营连一方面要正常开展工作,一方面又要接待各级工作组,带来了不必要的忙乱。以今年第一季度师团首长机关蹲点为例,师团共计派出蹲点干部x人,其中师团部门以上领导x人,蹲点帮抓x个单位,平均每个单位有x名蹲点干部。虽然各级都明确要严格落实接待规定,不搞层层陪同,但有x%的营连主官反映,由于蹲点干部多、级别高,他们仍要每天围着蹲点干部转,对基层正常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x名反映有的蹲点干部不能主动与官兵实现“五同”,深入了解连队建设形势,反而向连队要情况,甚至安排连队干部代写蹲点报告。

帮抓成效不够明显。二营教导员周红伟指出,机关在帮抓基层工作上,仍存在看天数、点人数、查次数的现象,蹲点总结时,喜欢讲蹲点多少天、派出多少批工作组、查出多少个问题,却很少讲具体帮建了哪些工作、解决了什么问题、效果如何。八连指导员谢兰利反映,由于各连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薄弱环节各不相同,经常出现机关帮抓与连队实际不“对口”的问题。x营副教导员吴小斌指出,还有个别蹲点人员仅仅局限于盯着安全管理,甚至满足于自己蹲点那几天连队不出事就万事大吉,导致帮抓质量不高,使基层对上级帮抓失去信心。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一是帮抓安排不够科学合理。由于首长机关在安排蹲点时考虑基层工作任务实际不够,时间安排过紧、人员安排过多、内容安排过满,再加上各级层层陪同,导致基层疲于应付庞大的帮抓队伍。同时,由于人员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参与蹲点的机关干部手中有工作需要处理,脱不开身,难以“轻装上阵”,被迫在机关与基层之间来回跑,影响到蹲点成效。

二是蹲点干部能力素质欠缺。全团x名机关干部中,在基层担任过营连主官的x人,占x%。有些机关干部缺少基层任职经历,能力素质单一,蹲下去之后插不上手、说不上话、使不上劲。我们对全团x名在位的机关干部进行了《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党支部工作条例》、《政治工作条例》等基层法规条例知识测评,有x人及格,及格率为x%。机关蹲点干部对基层常用法规制度一知半解,不熟悉基层的实际情况,凭感觉蹲点、凭经验帮抓,导致帮抓与实际脱节,甚至说外行话、办错事,影响了帮抓效果。

三是帮抓的思路不够开阔、方法不够灵活。团机关平时检查多,通报多,只顾点问题、查隐患,教方法少,上门服务少,起不到帮抓效果。六连指导员袁颖反映,有的机关干部带着偏见下基层,尤其是到问题较多的后进单位,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盲目下结论,容易引起基层反感和抵触情绪。x营副教导员吴小斌反映,有的机关干部走到哪儿都想查出点问题,甚至断章取义找问题。有个连队晚点名用了x分钟,超出条例规定的时间x分钟,一名蹲点干部第二天就召集主官说是日常制度落实不好。上级一名蹲点干部晚上发现大部分连队主官熄灯后半小时还没有就寝,当即批评说不遵守一日生活制度,然而实际情况是熄灯后连队主官要组织查铺查哨、回顾一日工作、梳理下步思路、进行理论学习,常常要到夜里x点以后才休息。

(三)对策建议。

做到座谈汇报听一遍、角角落落看一遍、干部骨干谈一遍、述职述学过一遍、登记统计查一遍、基本常识考一遍,真正了解真情、摸准实情。学会梳理问题。对基层存在的问题,区分客观和主观、表象和深层次,做到一清二楚、了如指掌,科学分析归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四是建立健全帮抓机制。建立目标责任机制,不断完善“常委包营、股连挂钩”的办法措施,使帮抓责任到人,细化到点,保持帮抓帮建的连续性经常性。实行跟踪问效机制,采取“双向讲评、年终问责”的方法,督促首长机关加强帮抓指导力度。严格奖惩兑现机制,对履职尽责好、帮抓单位进步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挂钩单位和帮抓责任人实施重奖,对帮抓无效果、群众不满意的挂钩单位和帮抓责任人给予适当惩处,板子打到具体人。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关于“办实事,开新局”安排部署,掌握我县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进行实地走访,并对现状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加大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根本保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了xx个农民文化大院,培养农民文化队伍,投资xx.x万元为每个文化大院配置相应器材。二是规范农家书屋管理。按照上级农家书屋管理标准,因地制宜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方法与标准,采取多种措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同时,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了“我的书屋我的梦”、“新时代乡村阅读”活动,不断增强农家书屋的实用性为主,提高农民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三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发挥作用,按照“1346”的工作思路和打造““1+5+6+5+4+n””的志愿服务体系,完成了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架构设置,并在扶贫车间创新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乡镇、村、社区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资源,组织开展“党史故事分享会”等学习宣讲xx余次,受众xx余人,让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综合文化站编制x人,其中x人为兼职,xx岁以下x人。同时,不断壮大志愿者工作队伍。根据需求,志愿者人员结构包含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为加强志愿服务,文化站每年志愿服务技能培训进行培训,为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尽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情况向好,但还存在管理创新不够、服务效能低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虽然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但文化事业的活动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部分乡镇文化站兼职问题依然存在,基层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缺乏专人管理、专人服务。挖掘创新本土特色文化、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力度不够、方法不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不足。

(二)基层文化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我们文化协会不少,但大多是自发形成,且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结构偏大,这些人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虽然组织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较多,没有形成组织规模。

有的时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能常态化,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

(四)公共文化服务激励制度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重设施、轻服务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缺乏有效监管,服务质量效益没有评价和奖惩尺度。对一些乡镇、村文化设施开放不经常等问题,追责问责落实不力,服务绩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三、对策建议。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改革创新,提高服务效能。

(一)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要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基层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半公益半有偿服务。配好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在现有编制总量内,为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编制配备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设立由县财政补贴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健全基层文化服务队伍。

(二)完善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队伍专业化水平。为提升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一是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参加在职函授、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提高整体文化水平。二是邀请专业院校和文艺团体的专家、骨干到我县到基层开展宣讲培训班,就我们现有问题进行专业解答。三是在现有文化队伍中选拔基础好素质佳的人,送到上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体中进行交流学习,从而拓宽视野,提高自身能力,带动队伍整体水平。

(三)按需供给,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在重大文化项目、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实现供需对接,维护群众文化选择权、自主权。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按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目录,按照“菜单式”、“订单式”供给方式,积极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四)奖惩结合,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建设政策法规,自觉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要求,履行法律职责和法定义务,不断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法制化水平完善乡镇、村两级文化服务岗位绩效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收入分配及奖惩的重要依据。对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实行由县级文化部门和乡镇街道政府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健全考核评价指标,保证基层文化服务管理人员专职专干、充分发挥服务作用。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十

20xx年全年工作即将结束,团县委从2月着手制定基层团建试点。

方案。

到3月开展调查研究到4、5月工作。

方案。

完成并召开全县基层团建试点工作会议,再到年底12月,基层团建工作可以说已经历经了九个月的时间,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基层团建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结合工作方案,对照检验总结出以下情况:

1、基层团建整体取得了实效。自基层团建工作开展以来,10个乡镇团组织、18个学校团组织、11个企业团组织、15个事业单位团组织以及全县的162个村级团组织纷纷开展团建工作,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以及不同的成效上分别取得了基层团建的实际成果。全县基层团建的整体局面是进步和发展的。

2、全县基层团干部队伍质量有明显改善。抓好干部的建设也就抓住了基层团建的核心和根本。全县现有专职的县级团干部5人,乡镇专职团干70人,学校专职团干90人,企事业团干部25人,村级团组织干部178人,全县实有专职团干部人数为368人,团干部的最低学历大专。团县委为进一步提升专职团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利用八、九、十3个月的有利时机,举行了三期团干学习班,368名团干部无漏一人的参加了学习班,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团干部在结业的时候上交了各自的结业论文,并获得了结业证书。通过这一举措,全县团干部有效的统一了思想和行动,团的工作能力和应对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3、全县基层团的阵地有明显改善。阵地是基础也是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具体依托。改善和改变基层阵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是促进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有效手段。在经费紧张、场地有限、条件较差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团县委先后从自身办公经费抽出两万余元投入到全县最差的15个基层团组织阵地,为他们送去了电脑、电视、办公桌、档案柜等。

4、全县基层团组织工作制度有所创新。创新是一个组织体的生命和灵魂,抓紧制度创新工作是推进基层团建的必然要求。按照工作方案的部署和安排,全县各基层团组织分别开展了为期10天的调研工作,以此查找不足、摆出问题、寻找对策、整改创新。截止目前,全县各基层团组织共完成基层团建调研报告65篇,形成有效创新制度50余条,很好的改善了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制度环境。

一部分工作取得了实在的成绩,还有一部分工作正在推进中,成绩的显现也只能在明年了。这部分工作有试点乡镇团委副书记的选配工作、未完成的基层团组织阵地建设工作、未完成的调研报告工作、未完成的制度创新工作等。

工作有做的好的方面,也有做的不好不到位的方面。不到位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3、有些本该一个月完成的工作,结果做了两个月甚至做了三个月,时间拖得很慢,进度拖得很厉害,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工作。

4、部分基层团组织甚至不开展工作。

综合总结县九个多月的基层团建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得出以下三点经验:

1、强化培训,建立激励措施,提高团干部工作积极性。以提高业务能力、改进工作方法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团干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团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带领青年致富的能力。

2、广泛动员,创新团建模式,发挥青年带头人作用。建立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库,加强联系,帮助他们在实现创业就业的`同时,大胆尝试在他们的产业中建团,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

3、有效利用网络媒体等,加强团组织的工作能力。积极利用互联网发展团员,管理和引导青年,并建立团组织、团员青年的电子档案等。

1、做好当前未完成的而正在推进的工作;

2、今年做得不到位的,明年必须做到位,今年做得不好的,明年必须做好;

3、打破现有工作格局,努力开拓基层团建的新局面。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十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本人采取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交流、听取社区工作站汇报、个别谈话、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社区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辖xx个社区,有xx个党小组、xx个居民小组,xx名党员,xx名工作人员,其中机关xx名、社区工作站xx名、居委会委员xx名。

1.搭建三座平台,增强领导干部队伍履职尽责能力。一是以经验交流会议为平台,不断激发领导干部工作热情。结合社区工作实际,探索建立了一周两会、工作交流汇报会等制度,使班子成员能够经常总结工作亮点、开展工作互评,同时定期对每位干部工作情况做出点评,使领导干部始终有冲劲、不懈怠。二是以定期培训为平台,不断提高全体干部理论修养。争取建立了社区培训学校,定期邀请党校骨干教师讲解政治经济、热点时事、领导艺术等课程,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把握大局能力和落实能力。三是以五民服务机制为平台,提高工作效能。社区班子成员分别牵头,组建了为人服务小组,实行居民满意度打分制度,增强各小组责任感,使居民实实在在受益。

2.坚持三个原则,激发社区党员队伍活力。一是坚持全程把关,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在接收、培养、考察等环节,按照党外群众、党支部委员和党工委成员3:4:3的分值比例,对发展对象进行全方位考核,避免带病入党,近年来发展党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日常工作和抗洪抢险等重点工作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坚持学习推动,提高党员综合能力。依托“社区大讲堂”,举办专题辅导、演讲体会、模拟服务等活动xx场,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全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先后有xx人通过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三是坚持典型示范,增强党员服务热情。以居民党员、道德模为样板,营造互学互促、争当先锋的良好氛围,达到了以一点带动一大片的效果。

社区艺术团党小组组织各类文艺演出xx多场,引领了社区文化新风。三是注入区域化党建新动力。为使各项工作更加便民高效,规范完善社区原有内部管理制度xx项,新建ab顶岗、错时工作制度xx项,同时开展“社区居民互动体验日”活动,主动请居民体验社区工作,为党员干部找不足,提措施,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社区阵地的综合作用发挥不到位。主要体现在比较重视各社区活动场所的正面宣传导向作用,但是如何管理好日常接待和群众休闲娱乐经验不足,没有开发出符合各社区场所规模和社区居民特点的活动项目,没有充分发挥出社区场所的群众文化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2.社区志愿者队伍长效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体现在当前志愿者队伍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是忽略了也需对志愿者进行经常的思想和专业培训,以确保志愿服务的时效性和长效性,对当前存在的志愿服务活动随意无序、服务与需求脱节的现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同时,由于志愿者服务的不稳定性、服务项目的局限性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很难保证为社区居民提供持续的、专业化的、有针对性的服务,阻碍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社会化进程。

3.社区党建工作网格推进力度不够大。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但是,由于网格化管理工作需要网格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受网格长年龄结构、文化知识水平的影响,导致了整体上服务能力和成效不均衡。

1.应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机制。要充分认识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性,正确把握购买服务的总体方向,规范有序开展购买服务工作,发挥社区在政府与企业间的纽带作用,推动社区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和相关部门开展捐助帮扶,多渠道筹集社区建设资金,形成政府财政投入一块,民政专项争取一块,社区自筹一块,驻区单位帮扶一块,社会筹集一块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要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社区干部直接面对居民群众,他们的工作能力决定着社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首先,要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将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干部年度整体培训计划之中,每半年开展一次综合培训,每季度对在职人员轮训一次。其次,要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不断为社区输送新鲜血液,充实基层工作者队伍。第三,应完善社区干部关怀机制。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更加关心社区干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用人环境,鼓励社区干部更好地发挥作用。

3.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要改变过去以完成政府交办的工作为社区任务的思想,把居民的需求作为社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要在做好居民低保、大病救助、治安维护、计划生育服务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特别是在繁荣社区文化、增进邻里和睦、完善便民设施、提供快捷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发展社区养老事业等方面,要加大探索和尝试力度,在做好网格化管理工作和协会组织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构建和谐社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4.要进一步丰富完善党建载体设计。要充分发挥党委书记统筹谋划职责,设计好访民配套制度和健全反馈机制,确保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上,要积极探索循环服务机制,以志愿者、社工、在职党员为主力,按照文体娱乐、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不同类别组队,在志愿者与志愿者、志愿者与居民间形成互帮互促的运行新模式。要加强文化导向性,多创作一些格调高雅,触及居民灵魂的优秀作品,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文化正能量传递中。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加大资源共享,协调辖区优势资源,对活动场所功能进行改造和扩大驻区单位场地对居民开放力度。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十二

各位领导:

我院现有在编正式干警人,中央政法编制人,事业编制人。班子成员人(其中院长人,副院长人,纪检组长人,政治处主任人),干警中具有审判职称的人,30岁以下的人,31―40岁人,41―50岁人,51岁以上人,法律本科学历人,法律专科学历人,高中以下人。

法院内设机构个(含三个人民法庭),

二、审判工作情况。

近5年来,我院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各项人事制度改革,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努力提高案件质量和办案效率。1999―共受理各类案件件,审结件;在职干警人,收案,审结件,人均结案件;在职干警人,收案件,审结件,人均结存案件;在职干警人,收案2件,审结件,人均结案件;在职干警人,收案件,审结,人均结存案件;20在职干警人,收案件,审结件,人均结案40件。

三、物质装备情况。

我院现有审判法庭个,审判法庭面积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平方米,计算机台,机动车辆,下设三个人民法庭,用房面积平方米,配备计算机台,机动车辆。20至2003年我院审判庭数量,审判法庭面积,办公用房面积,计算机配备、机动车数量逐年递增,审判法庭2001年为个,20个,2003年为个,审判法庭面积2001年平方米,2002年增加到平方米,2003年增加到平方米,办公用房面积,2001年平方米,2002年增加到平方米,2003年增加到平方米,计算机2001年台,2002增加到台,2003年增加到台,机动车2001年辆,2003年辆。

2001年诉讼费收入万元,实际返还万元,减、免、缓交诉讼费元,2002年诉讼费收入万元,实际返还万元,减、免、缓交诉讼费元,2003年诉讼费收入万元,实际返还万元,减、免、缓交诉讼费元。

四、队伍管理。

我院深刻认识到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关键,为此,我院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法官以及行政人员的交流和轮岗制度,增加了队伍活力,优化了人员结构,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我院工作实际的科学管理机制,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法官职化进程。为顺应司法改革的大潮,加强法官职业化、精英化建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我院积极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汲取兄弟法院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院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年月日,正式实施主审法官、法官助理制度,构建了主审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新型审判模式。新制度的实施,使我院队伍建设呈现了三个特点,一是通过法官遴选有位同志落选,有名业务素质高、年富力强的同志当选为主审法官,实现了法官队伍的精英化。二是审判资源配置更为合理,在遴选前经过认真调查、深入研究,根据各业务庭的案件数量、案件难易程度等各种因素,确定各部门的主审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名额,进行双向选择,使各部门均能选到合适的人才,案件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分类管理,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我院认真研究分析以往队伍管理机制中的经验与不足。根据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特点,确定了个人的工作职责,并为每个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建立了职责档案,职责档案涵盖了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干警的各项工作情况均在档案中详细记载,每月由政治处汇总考核并进行通报,职责档案的建立,使工作积极领先的同志得到鼓励,工作消极落后的同志受到鞭策,全院呈现人人争先,忘我工作的新景象。

(三)严格规范考核办法,推动全院各项工作。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千分制考评办法,打破了年终考核的传统模式,实行季度考核,由院考核领导小组组织政治处、办公室、审监庭、立案庭、监察室、服务中心对每个部门每季度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以政工通报的形式下发到每个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年第一季度考评通报下发后,在全院引起强烈反响,各部门纷纷制定措施、自我加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开展“”活动,以点带面,推动队伍建设上水平。为推动争先创优活动深入开展,以树典型、激斗志、扬正气为目的.,年月份我院开展了“月评十佳”活动,制定了严格的考评范围、评比条件、评比内容、评选方法、评选程序,将每月当选人员的照片在宣传栏张贴,通过此项活动,激发了全院干警奋发向上、敢为人先的工作积极性。

(五)开辟“法官论坛”园地,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为实现“公正效率”这一世纪主题,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我院于年月开辟了“法官论坛”。由班子成员、中层正副职和具有审判职称的人员就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以及本人对法律的理解进行交流,同时邀请市中院有关业务庭的领导进行授课,“法官论坛”的开辟,为干警创造了交流学习、探讨的机会,充实了干警的知识,提高了干警的业务素质。

五、取得的成绩。

五年来,我院受到省级表彰次,先后有人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个人,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审判队伍老龄化现象已经显现。

由于法院人员受地方编制制约,进人渠道不畅,审判队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再加上现有在编书记员,平时忙于繁重的工作,缺乏复习时间,导致在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中通过率极低。目前只有一人通过。现在从事审判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是以前直接任命的审判员,年龄偏大。再过几年,我院审判队伍的状况将不堪设想。

(二)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在实行诉讼费管理“收支两条线”后,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在诉讼费返还上,无法按时、按量返还,使得本已处于诉讼费收入水平较低的我院难以保障正常开支,外欠和内欠情况严重。

(三)案件数量与审判力量矛盾日益突出。

19在职干警人,结案件。2003年在职干警人,结案件。案件数增多审判人员却在减少。我院审判一线仅有主审法官人。预计收案将达到余件。人均结案在件以上,法官办案任务非常繁重。使法官的身体健康难以得到保障。现有名法官因病长期无法上班。

七、解决问题的办法。

增加编制,拓宽进人渠道,严把进人关,让优秀的法律人才充实到法院。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增加办公经费,提高诉讼费返换比例。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十三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在全镇个党支部中启动“三分类三升级”活动,通过听取村(社区)支部开展该项工作的情况汇报、召开党员、干部、群众及“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完成了“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摸底调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对全镇基层党建工作现状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辖个村个社区个村(居)民小组,个党支部,总人口人,其中党员人。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镇党委通过组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建共产党员示范乡镇等活动,各村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村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基层党组织较好地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许多党员干部成为了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

二、存在的问题。

镇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巩固村(社区)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使村(社区)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得到加强。但是通过这次摸底调查,也反映出了我们基层党建工作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干部对农村思想政治建设认识不到位。一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各级各部门都在狠抓经济建设,这就容易让人产生误区,单纯把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工作成绩优劣和考核干部的标准,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去了,一切就都ok了;二是现在地方项目工作多,征地拆迁难度大,工作推进困难,领导把大量的精力用于了思维如何在项目工作的推动上寻求突破,根本无暇顾及农村思想政治建设问题;三是有些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建设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是务虚的东西,没有量化的硬指标,又无法立竿见影,因此从自身出发就不够重视。

2、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就我镇来看,村(社区)“三职”干部有人,从文化结构来看,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共人,占%,高中及中专以下人,占%,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老百姓普遍希望村组干部文化素质尽量高一点,特别是对村副主任一职;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及以下人,占%,50岁以上人,占%。今年从市村(社区)书记、主任中招录一名公务员的文件下发后,我镇进行了认真梳理、核实,无一人符合招录条件;从性别比例来看,妇女干部人,占%;从村(社区)两委换届一年多以来的运行情况来看,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工作开展有序,工作成绩突出,而有的村工作明显滞后;从村(社区)后备干部的配备来看,由于大多数优秀青年外出务工,选拔年轻后备干部也成了一件难事,往往只能“从矮子中选高子”。

3、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一是我镇总人口人,其中党员人,占总数的%,比例偏低;二是从党员的发展方面来说,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人才外流,出现了党员难发展的局面;三是流动党员较多。全镇外出党员达到多人,且大部分是党员中的优秀分子,有的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有的党组织也长期与党员联系不上,甚至还有的因为外出务工,多年不交党费;四是全镇党员年龄出现老龄化,全镇党员平均年龄达到55岁,35岁以下党员人,仅占总数的%,60岁及以上的党员人,占总数的%;五是党员学历总体偏低,高中及以上党员人,占总数的%,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占总数的%。六是社区党员管理较难,社区支部有党员共人,年轻的纷纷外出务工,年老的又因需要子女的照顾而投奔子女,组织关系又不愿转入居住地,因此在家党员仅来人,一遇换届选举,发展党员,参会党员难以达到总数的一半。

三、建议意见。

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贯彻落实的根本性保障,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1、加强对基层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基层组织带头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基层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坚持每年组织培训一次,组织他们到先进村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党性意识。严格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开展党性教育,明确党员与一般群众的区别,树立“我是党员,我示范”、“我是党员,我先进”的观念,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3、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为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物质保障。

4、探索新形式下的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建工作因为其特殊性,开展困难,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留住优秀人才,为社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改善和优化社区党员队伍结构。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叫unjs,今年xx岁,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助理经济师,拟竞聘信用社主任,

我认为,联社举办的这次基层信用社主任竞聘活动,首次在基层领导岗位引入竞争机制,必将为信合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意义。根据《竞聘方案》,我符合信用社主任竞聘条件,并有决心胜任这一职务:一是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站在信合事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先后从事过信贷员、副主任等职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层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二是任信用社副主任期间,能够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有较好的群众威信,锤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判断分析的能力。三是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先后参加了学历教育、职称考试等学习,使自身业务理论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如果我这次能够竞聘上信用社主任,我的任期目标是:

任职当年保证存款增长率达到%,列全县信用社前茅;不良贷款下降个百分点,新增贷款收回率达到100%;经营效益实现联社分配的计划,全年实现安全营运无事故。

为完成以上目标,我拟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村信用社是农民兄弟自己的银行”的服务格言家喻户晓,使农民群众了解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由此,在农村形成一种“农信为民、民系农信”的资金循环渠道。

二、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做好信贷支农文章。一是把联保贷款列为信贷资金投放的主渠道,使新增农业贷款的.60%以上采取联保贷款方式,在授信额度内,农户可凭贷款证、身份证随时办理贷款,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二是开展信用村、户评定活动,既为充分运用信贷资金找出路,又推动社会整体信用的提高,确保信贷资产安全。三是积极拓宽信贷支农渠道,大力开办农民建房、助学贷款等业务,使农户贷款向多元化发展。

三、强化内部管理,做好效益文章。一是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开办中间业务,尽可能增加收入;二是千方百计优化负债结构,增加低成本存款,减少利息支出。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联社制定的《一揽子制度》,将每一项业务及其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真正把将制度社为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四、努力化解金融风险,做好资金盘活文章。一是严格落实联社制定的《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办法》,对历年延续的不良贷款追根求源、刨根问底,逐笔查明每笔贷款的来龙去脉,保证任期内逐渐消化责任人贷款。二是采取各种措施,依靠外力,坚持银企党政联手,与社会各界一道做好资金盘活工作。在取得各级党政领导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动用法律手段,做到能收尽收。三是创新盘活不良贷款新措施。能落实企业经营权的,通过合法取得其经营权来盘活贷款;能以资抵债的要及时办理抵债手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如果我这次能够有幸而竞聘上信用社主任,我将在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一班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全心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全面完成联社分配的各项经营指标。

如果我这次落聘,我决不气馁。在今年工作中,我将在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理论素质的同时,不断汲取新经验、新方法,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兢兢业业、任劳全身心干好本职工作,为信合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谢谢大家!

基层建设情况报告篇十五

20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xx年,在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围绕州党委提出的“五项工程”,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重点,全面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以“示范工程的进位年、素质工程的提升年、村级阵地功能的拓展年、四清成果的落实年”为重要载体,继续抓好“六大工程”,深入开展“五星级”党委、村队党支部创建工作,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坚持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在成果巩固中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新、带、联、传”四位一体,深入实施示范工程。

一是突出一个“新”字。结合基层组织建设星级示范工程的标准,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措施,使去年选树的13个县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13个“五星级”村队党支部,在长效机制建设、基层干部管理、农村文化生活、党员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新的实效,使其产生压力、激发活力、催生动力。二是突出一个“带”字。按照“抓两头、带中间、前引自推”的思路,认真落实“221”

22名县级领导干部建立乡(镇)场党建、机关党建工作联系点18个。各乡(镇)场党委、县直机关党组、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建立142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对27个成员单位明确了工作职责。四是突出一个“传”字。适时做好宣传工作,拍摄的《**县基层组织建设六大工程纪实》被自治区党员电教教材(农村版第六期)采用,并在县电视台上开设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专栏,对先进经验和做法及工作动态进行及时报道。

(二)“入、分、通、评”四策同行,稳步开展素质工程。

一是实施党员科技入户工程。为全县2075名农牧民党员分汉、哈、维三种语言文字人手征订了一份《农村百事通》(汉)《农牧科技》(哈)、《农村科技》(维)等实用农业科普资料,对科普资料的发放、使用情况建立了回访工作制度,确保了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运用,激发了农村党员致富创业的热情。通过抓载体,抓特色,扎实开展“我是党员,我光荣”主题实践活动,对农村党员重点突出“八个一”(即每名党员负责一片责任区,包一个工作岗位,联系一个致富能手,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扶持一户扶贫户,承诺办一件好事,提出一个好主意,反映一个新问题)。划分党员责任区725个,建立党员先锋岗559个。二是实施全民分类教育。围绕“牧业万人培训”和“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工程,以“五支队伍”建设为重点,依托县党校、农广校、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与种养协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有针对性地联合建立“政策理论课堂、实践技能课堂、现代信息课堂”,开展了以大中专学历教育为主的'“红色”证书、以实用科技培训为主的“绿色”证书、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的“蓝色”证书、以职业上岗培训为主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四种“证书”培训活动。206名在职村队干部、后备干部参加了“红色”证书培训,xx年村队干部学历招生100人。县委组织部按照30%的比例,采取以补代奖的方式,落实村队干部学历教育补助资金6.4万元,村队干部培训经费7.7万元。387名上进青年、致富能手参加了“绿色”证书培训,408名非农党员和农村非农就业人员拿到了“蓝色”培训证书,279名经纪能人走上了工作岗位。建立农牧民党员培训基地33个,树立党员示范户320户,创新建立玉米制种、林果等协会8个,为培育新党员、新农民、新干部,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基础。三是实施e点通工程。今年,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拓宽农牧民增收的信息渠道,实施了百户“三农”信息e点通电视上网工程,信息内容涉及农村党建、党员电教、农产品信息、农技知识、远程教学、文化电视、优质生活等多档栏目。实施“三农”信息e点通工程以来,创新了农村党员教育的模式,带动和辐射了周边群众发家致富的热情和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四是实施“五个十”评选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党员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结合“七一”表彰推荐,在全县实施“五个十”评选活动,即评选10名工作能力最强的村队党支部书记、10名表现突出的农牧民上岗党员、10名“双带”较好的农牧民致富能手、10名最佳农村经纪人、10名优秀党员科技示范户,营造了良好的争先创优氛围。

(三)“找、投、建、兴”四措并举,拓展村队阵地功能。

一是开展五找和三起来活动。印发了《**县关于加强村队办公阵地管理与拓展阵地服务功能的意见》,在农村广泛开展“五找”活动,即让党支部找到活力,让党员找到目标,让干部找到责任,让群众找到乐趣,让村民找到致富希望;“三起来”即“国旗飘起来、党旗挂起来和活动兴起来”,从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杯”农牧民文艺活动、村居民实用技能大赛(砌筑、刺绣、理发、园艺、拾花、计算机操作等竞赛项目)、为村居送燃煤等一系列活动,努力打造党员群众的活动平台、农牧民致富的信息平台、农村人才的培训平台、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教育群众的文化平台、参政议政的管理平台。在开展演出期间,挖掘乡土人才197人,由党员牵头建立农牧民文艺活动小分队30个。县乡村累计开展文艺活动150场次,举办各类球赛248场次,举办运动会25场次,开展实用技能大赛94场次,建立起了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以活动的方式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二是继续加大阵地投入力度。今年结合村级阵地社区化管理的要求,投入资金200万元,对因建设年代早、使用面积小的9个村、3个队、5个社区的阵地进行新建和扩建。投入资金24万元,为全县新建、扩建的村队配备党员电教桌椅725套。同时,开展“万册图书进村”活动,投入资金10万元,为全县36个村队配置图书1万余册,内容涉及种养殖、健康医疗、卫生保健、电视法规等多个方面。三是建立完善驻村服务制度。部分乡镇从农村实际和农牧民群众需要出发,新建集司法、民政、劳务、科技、办证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在村队推行驻村服务这一形式,有的组建“驻村工作站或组”,有的委派“驻村服务员或代办员”,有的建立联系点全面包干,切实让农牧民群众得到便利和实惠。全县驻村党员干部为农牧民全程代办事项150余件,开展巡回蹲点现场办公200场次,收集群众合理化建议150多条,为搭建村级阵地六个平台提供了载体。

四是积极兴办村级“双语”幼儿园。下发了《关于推进村办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的通知》,制定了23个村队建设计划,把东买里乡作为村队党支部开办“双语”幼儿园重点建设乡,建立了32名教师师资人员信息库,健全了村办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作督查和通报制度,为“双语”幼儿园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