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幼儿登鹳雀楼教案(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0:17:28 页码:14
幼儿登鹳雀楼教案(汇总9篇)
2023-11-09 20:17:28    小编:zdfb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案的编写要结合学科特点,合理安排知识点和教学重点。如果你想要了解如何编写一份好的教案,以下是一些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

幼儿登鹳雀楼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2、学习整首吟诵,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一、准备:

画有古诗内容的图画、《登鹳雀楼》课件、自制古诗挂图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画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你抬头看那天边,一轮落日,伴这群山渐渐落下去。

(3)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第二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那看那黄河奔腾、咆哮着向那大海一泻千里。

(3)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第三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景色真美啊,你还想看到那更远的美景吗?

(3)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3、出示第四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你再登上一层吧,那样会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的。

(3)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1、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我们一起来念一念。(3遍,和古诗解释)2、教师出示古诗挂图,引导幼儿指字认读。(变换节奏念)三、用肢体动作来吟诵古诗,并感知韵律美。

1、请小朋友想一想,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2、请幼儿来表演。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游戏。

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商量,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设计意图。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这节课重在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记忆古文不在枯燥。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写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更多。

幼儿登鹳雀楼教案篇二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2、学习整首吟诵,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画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你抬头看那天边,一轮落日,伴这群山渐渐落下去。

(3)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第二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那看那黄河奔腾、咆哮着向那大海一泻千里。

(3)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第三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景色真美啊,你还想看到那更远的美景吗?

(3)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3、出示第四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你再登上一层吧,那样会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的'。

(3)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1、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我们一起来念一念。(3遍,和古诗解释)。

2、教师出示古诗挂图,引导幼儿指字认读。(变换节奏念)。

三、用肢体动作来吟诵古诗,并感知韵律美。

1、请小朋友想一想,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商量,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设计意图。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这节课重在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记忆古文不在枯燥。

【知识扩展】。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写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幼儿登鹳雀楼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1.会认“楼、河、海、千、层”5个字。

2.借助拼音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诗中展现的壮丽景象。

教学重点:会认“楼、河、海、千、层”5个字。

教学难点:借助拼音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观察想象、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二、试读古诗,组内合作。三、指读古诗,正音。

四、范读古诗,生注意韵味、跟读。

五、组内赛读。

六、推选组内第一名参加班级诵读比赛。

七、全班诵读。

八、试读诗中要求识记的字,小组合作。

九、开火车识字比赛。

幼儿登鹳雀楼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2、学习整首吟诵,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一、准备:。

画有古诗内容的图画、《登鹳雀楼》课件、自制古诗挂图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画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你抬头看那天边,一轮落日,伴这群山渐渐落下去。

(3)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第二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那看那黄河奔腾、咆哮着向那大海一泻千里。

(3)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第三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景色真美啊,你还想看到那更远的美景吗?

(3)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3、出示第四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你再登上一层吧,那样会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的。

(3)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二、观看课件,学习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1、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我们一起来念一念。(3遍,和古诗解释)2、教师出示古诗挂图,引导幼儿指字认读。(变换节奏念)三、用肢体动作来吟诵古诗,并感知韵律美。

1、请小朋友想一想,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2、请幼儿来表演。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游戏。

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商量,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设计意图。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这节课重在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记忆古文不在枯燥。

【知识扩展】。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写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幼儿登鹳雀楼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2.学习整首吟诵,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准备:

画有古诗内容的图画、《登鹳雀楼》课件、自制古诗挂图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画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你抬头看那天边,一轮落日,伴这群山渐渐落下去。

(3)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第二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那看那黄河奔腾、咆哮着向那大海一泻千里。

(3)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第三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景色真美啊,你还想看到那更远的美景吗?

(3)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3.出示第四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你再登上一层吧,那样会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的。

(3)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二、观看课件,学习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1.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我们一起来念一念。(3遍,和古诗解释)2.教师出示古诗挂图,引导幼儿指字认读。(变换节奏念)三、用肢体动作来吟诵古诗,并感知韵律美。

1.请小朋友想一想,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2.请幼儿来表演。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游戏。

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商量,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课后反思: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古诗的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让他们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诗中的意思,去体验诗中的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美。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我通过这样的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幼儿登鹳雀楼教案篇六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2.学习整首吟诵,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画有古诗内容的图画、《登鹳雀楼》课件、自制古诗挂图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画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老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老师看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你抬头看那天边,一轮落日,伴这群山渐渐落下去。

(3)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老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老师来说一说吧!

1.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我们一起来念一念。(3遍,和古诗解释)2.教师出示古诗挂图,引导幼儿指字认读。(变换节奏念)三、用肢体动作来吟诵古诗,并感知韵律美。

1.请小朋友想一想,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2.请幼儿来表演。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游戏。

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商量,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幼儿登鹳雀楼教案篇七

1.会认“楼、河、海、千、层”5个字。

2.借助拼音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诗中展现的壮丽景象。

教学重点:会认“楼、河、海、千、层”5个字。

教学难点:借助拼音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观察想象、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二、试读古诗,组内合作。三、指读古诗,正音。

四、范读古诗,生注意韵味、跟读。

五、组内赛读。

六、推选组内第一名参加班级诵读比赛。

七、全班诵读。

八、试读诗中要求识记的字,小组合作。

九、开火车识字比赛。

幼儿登鹳雀楼教案篇八

1.认识“登、更、层、楼”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哲理。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简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1、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

3、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学生跟老师一起做“登”的动作。还有“登”什么呢?

标注“鹳”的音节,是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看偏旁,有鸟字,你还知道带“鸟”的偏旁的字吗。“雀”也是一种鸟,我们知道什么“雀”?(麻雀)。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课件展示鹤)。

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4、师: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他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我们学完之后就知道了。(出示课件展示此诗)。

1、解读诗人。红线表示什么?教学停顿。

2、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也可以问老师。

3、反复教读停顿、读诗。

1、读完这首诗,你们知道写了什么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图上画了什么呀?看了之后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出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通过图理解意思。(太阳)。

太阳怎样呢?看图,太阳去干什么了?谁能试着说一说?(太阳下山了)。

夕阳下山图美不美?美,漂亮,你能把这一行诗也读得美美的呢?指名读,齐读。

3、那第二行写的什么呢?出示“黄河图”,问这是什么?

黄海去哪里了?指名说。

师说:黄河入海,气势磅礴,来势凶猛,非常壮观。用诗里的话说叫什么?一起说(黄河入海流。)。

曾经有很多人都歌颂过黄河,老师这里有一个诗朗诵《黄河颂》一起欣赏。

指名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的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会想什么,引读“欲穷千里目,”

欲:想要。穷:尽。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师翻译:如果想要把更远的地方看尽。需要怎么样呢?

为什么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呢?站在原地就看不见了吗?

(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如果登的高,会看的更远。)。

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层楼?

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包括小朋友们学习也是,想要得到更多,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更加努力才行!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感受,好吗?自由练习,赛读,齐读。

2、带上动作,你已经是诗人了。

1、学生画画,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仪显示绘画好地作品。

背诵古诗,完成绘画。

幼儿登鹳雀楼教案篇九

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楼入穷目更层。

登鹳雀依。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指名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朗读课文。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

六、识字、写字指导。

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

目:比“日”多一横。

更:第一笔横较短,是间为扁“日”,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笔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层:外面是“尸字头,里面是“云”字。

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复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包括要认识的字)。

2.练习背诵。

以个人、小组、全班等形式练习背诵。

3.完成课后练习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