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4:04:41 页码:7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模板20篇)
2023-11-11 04:04:41    小编:zdfb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传递和交流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进行及时修正和调整。如果你需要有关教案的范例和模板,可以参考下面的教案范文,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一

读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我知道了无线电是没有线的“网”织成的,它是由卫星来传导的。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它只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网”,其实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身边就有许多靠无线电来工作的用品,如手机、电视、电脑、收音机……下面,我就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手机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手机虽然只有手掌那么大,不过它的作用却不可小瞧。看,以前我们要给远方的朋友、亲戚送祝福,只能写信,而且还很麻烦,速度也慢。可是现在只要我们手指轻轻动几下,就可以把祝福送到千里之外。

电视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品,它可以让人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人民还可以通过电视看到许多精彩有趣的节目,让烦闷的心情顿时舒畅起来。

此外,船舶p飞机和汽车上用的定位仪和导航仪p军事上用的雷达p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也都是基于无线电技术而制造和使用的。

可以这样说,无线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文档为doc格式。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齐读

(2)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4)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三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作用及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初步体会互联网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2、了解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教学课件

1、课间播放flash动画音乐。

2、用“网”组词,引出主题“国际互联网”,欣赏图片,将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3、过渡:课前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老师想考考大家。

1、师出示词语。

蜘蛛

电缆

光缆

悉尼

远在天涯

近在咫尺

查阅资料

逛商场

付款

息息相关

快捷

方便

丰富多彩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电缆”、“悉尼”、“远在天涯”、“近在咫尺”、“息息相关”。

(3)齐读。

(4)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2、词语学得这么好,相信大家课文也一定读得很棒,师相机检查朗读,并评价。指导读文中的一个长句子。

过渡:我们又读了课文,那么你们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最想知道关于“国际互联网”的什么呢?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导学生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大”。

(1)指名读感受最深的地方?为什么读这里?

(2)你体会到了什么?(互联网很大)从哪看出来?找词语,指导朗读。

3、过渡: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了国际互联网很大,那么第二自然段还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呢——指名读。师出示课文内容。

(1)读出它的“快”。

(2)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它的“快”。

(3)师述:我们不但可以在网上发送电子邮件,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这叫“可视电话”。真是应那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课文是怎么说的?指导读“虽然……‘地球村’。”

(5)读了这一段内容,你还有哪些体会,说一说。

(6)带着独特的体验,分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4、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真的很大,而且方便快捷。当然,这只是关于国际互联网的一小部分知识,我们还应该了解的更多,因此设计了两个练习题。

1、搜集“国际互联网”相关知识。

2、再读课文,与父母、同学展开讨论“文明上网”的问题。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四

1、预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知识。

3、增强学会使用电脑、提高信息能力的意识。

4、课余学习“上网”,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咫尺,比喻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全班齐读。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国际互联网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四、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请有经验的学生介绍怎样上网、发电子邮件。

2、鼓励学生课余上网。

1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以了解有关互联网的知识,指导学生朗读为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家有电脑吗?上网了吗?

3、学生质疑: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事物?它又奇妙在哪里呢?

4、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

(1)生字卡片正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六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以了解有关互联网的知识,指导学生朗读为主。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家有电脑吗?上网了吗?

3.学生质疑: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事物?它又奇妙在哪里呢?

4.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

(1)生字卡片正音。

(2)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出示问题: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4.用“奇妙”“甚至”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八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2.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邮递快捷查阅付款悉尼

2.指名读课文。

3.互相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

(2)质疑:你读玩这节后有什么疑问吗?

(3)解疑:小组内先讨论,师帮助总结。

不是通常所指的用绳或线结成的网,而是有其特殊的意思,这是引号的一种用法)

(4)再读体会。你觉得这样用提问作开头,有什么好处?

(5)指生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探究课文。

(1)自由读。

(2)总结一下你觉得这段写出了国际互联网的什么特点?(或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哪里读出了它的大?自己先读一读。

(4)那它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5)你在这段中对它还有感受?(快)

(6)指生读一读写它快的句子,指导朗读。

突出“几秒钟”、“不仅……还……”这些词语,读好最后两句话。

(7)讨论“地球村”的理解。

(8)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引入第3自然段。

(2)小组内互读并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3)理解“内容非常丰富”、“无所不有”。

(5)试用“甚至”造句。

4.总结课文,学习第4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理解“息息相关”。

(3)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4)讨论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

三、总结全文

“国际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四、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九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自学解疑。

1、那你最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2、样子、工作、作用。(学生交流)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介绍的。谁来读。

3、电脑出示:

4、这些知识是听老师讲呢,还是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呢?

5、真是好样的。请同学们看探究导航:

电脑出示:

探究导航:

读:读读课文,找出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语段。

悟:读读这些语段,体会体会,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6、明确了吗?那我们就先自己探究吧。

7、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语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吧。)。

四、交流共享。

(一)同学们,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1、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电脑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2、谁愿意来读文中的那段话。读得非常流利。

3、让我们一起来读。

4、你读懂了什么?

5、国际互联网那么大。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朗读指导)。

6、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这张巨大而神奇的网。

7、(电脑出示:蜘蛛网的形象)同学们,这是一张蜘蛛网。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想象中它就像一张巨型的蜘蛛网。这张网好大呀,它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同学们看屏幕:国际互联网是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吗?好,请看。

5、电脑出示:小明想与一位美国朋友联系,请你帮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拍电报、寄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网上发电子邮件、网上通电话、发送传真)你会建议小明采用哪种联系方式呢?为什么?(板书:快捷方便)。

6、正因为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所以课文中说(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三)交流作用。

1、国际互联网是如此快捷方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读。

(1)一起来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用很多。内容丰富(板书)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4)这么多的作用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

(5)这五个方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吗?语气加重。(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自由读)。

(6)齐读。

(7)难道国际互联网就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吗?那作者不就写了这五个方面吗?(省略号)。

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网络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开发、创新,李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比尔盖茨。

(8)引导学生质疑。

五、网上漫游。

逛“网上商场”,学校网站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六、谈收获。

今天,我们研究了国际互联网,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啊。总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网络的潜能是无尽的,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人类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七、课后实践。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你把你的作业发送到李老师的电子信箱,李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十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齐读

(2)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还是后半句呢?

(4)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十一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齐读

(2)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4)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1、誊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送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假如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只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

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两课时。

通过学校网络,来了解奇妙地国际互联网,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其奇妙。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咫尺,比喻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全班齐读。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自学解疑。

1、那你最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2、样子、工作、作用。(学生交流)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介绍的。谁来读。

3、电脑出示:

4、这些知识是听老师讲呢,还是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呢?

5、真是好样的。请同学们看探究导航:

电脑出示:

读:读读课文,找出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语段。

悟:读读这些语段,体会体会,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6、明确了吗?那我们就先自己探究吧。

7、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语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吧。)。

四、交流共享。

(一)同学们,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电脑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指名读文中的那段话。齐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国际互联网那么大。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朗读指导)。

4、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这张巨大而神奇的网。

5、(电脑出示:蜘蛛网的形象)同学们,这是一张蜘蛛网。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想象中它就像一张巨型的蜘蛛网。这张网好大呀,它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同学们看屏幕:国际互联网是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吗?好,请看。

5、电脑出示:小明想与一位美国朋友联系,请你帮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拍电报、寄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网上发电子邮件、网上通电话、发送传真)你会建议小明采用哪种联系方式呢?为什么?(板书:快捷方便)。

6、正因为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所以课文中说(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三)交流作用。

1、国际互联网是如此快捷方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读。

(1)一起来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用很多。内容丰富(板书)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4)这么多的作用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

(5)这五个方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吗?语气加重。(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自由读)。

(6)齐读。

(7)难道国际互联网就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吗?那作者不就写了这五个方面吗?(省略号)。

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网络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开发、创新,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比尔盖茨。

(8)引导学生质疑。

五、网上漫游:逛网上商场,学校网站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六、谈收获。

我们研究了国际互联网,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啊。

总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网络的潜能是无尽的,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人类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七、课后实践。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你把你的作业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4、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件。

1、播放《小苹果》,学生欣赏(会唱的也可跟唱)。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一首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首歌这么流行?

生自由汇报。

2、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跟写,读题。

3、引导学生质疑。

预设:

国际互联网究竟奇妙在哪里?

1、播放课文范读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

听完后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觉得刚才的这位叔叔说得怎么样?

2、生自由汇报,师顺势指导学生学会倾听、捕捉信息和读书。

师过渡: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读书就应该像说话一样自然。其实刚才你们所听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叔叔已经读得很棒了,那你们想不想像叔叔那样把课文读好?等你们读完课文,老师还准备了三道关,大家敢不敢闯关?来,请看要求。

3、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注意将生字词读准,将句子读通顺,同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书时,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与同学交流等方法来解决。

4、检查自读,勇闯三关。

第一关:“我会读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师相机纠错并引导交流对难懂词语的理解。

第二关:“我会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纠误,适时强调:“缆、款”是前鼻音,“封、逛”是后鼻音,“阅、蜘”是整体认读音节。

第三关:“我来说大意”

课件出示提示,指名补充概括,师归纳(从结构、工作原理和作用三方面)。

国际互联网就像一张()网包住了整个地球,它有的是通过无数条看得见的()和()来连接,还有的是通过看不见的()来连接,其中包括了文字、图像、声音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因为上面可以()、()、看电影、聊天、购物……可以说它现在与我们()了。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互联网奇妙的语句,可以在句子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

预设:“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网”。

(1)生汇报,谈感受(师相机板书“大”)。

(2)指导朗读。

预设:“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村”。

(1)生汇报,谈感受(师相机板书“快”)。

(2)指导朗读。

预设:“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送到家中……”

(1)生汇报,谈感受(师相机板书“多”)。

(2)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后要写的生字,并请学生说说最易写错的字。

2、师范写,生描红,练写(配乐),展示。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齐读。

(2)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4)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1、誊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送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假如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只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十五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1、复习词语。

(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引读:5、总结。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齐读第三小节)。

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三、作业设计。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

第一课时

……

上苍也许很公平,她在你面前洒下绵绵细雨的同时,往往会在你的身后升起一片灿烂的阳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新的构思却在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运用语言。”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依赖于好的读本,依赖于好的读本中规范的语言表达。我豁然开朗,我何不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训练呢?这样也能起到领悟文中的要领、观点,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老师只作要言不烦地点拨。对,对,对,就这样,突然间我像孩子似的兴奋起来,激动起来,欣然提笔写下了新构思的教学过程:

朗读训练——学生领悟——语言积累——实践运用。

第一课时:上半节课,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反复朗读训练领悟文中要领,观点;下半节课,借助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由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的内容这样设计:星期天,生活在农村的奶奶到我们家玩,进了门,发现孙子小明坐在电脑前打电脑,奶奶看不明白,于是奇怪地问:“小明,你在干什么?” ……接下来由小明充分利用课本知识,耐心地讲解给奶奶听——分角色表演、交流。

第二课时:实践运用——小练笔,改写《奶奶来到我们家》,依据原文内容,利用文本资源,将阅读与练笔有机结合,领悟句段篇章结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加深与拓宽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在练笔中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有文本的、隐性的,要做到有效地开发利用文本资源,营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勇于冲破封闭的视野,改变对教材、教参亦步亦趋、照本宣科的现状,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去开垦那一片片广袤的教学资源的沃土。我想,很多的惊喜在等着我们。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齐读。

(2)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还是后半句呢?

(4)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文档为doc格式。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十八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课文中引号的作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读一篇新奇有趣的课文,介绍大家认识一种新的事物,这就是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设问激疑: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新事物?他奇妙在哪里?

初读课文。

自学要求:

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有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顺句子。

理解下列词语:

蜘蛛光缆跨过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查阅甚至奇妙信息息息相关。

检查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指名读课文。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1节。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齐读。

指名读第2节。

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说什么?他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构成的?他有什么功能?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互联网的功能?

你知道互联网还有哪些作用吗?

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

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齐读。

指名读第3节。

无所不有是什么意思?

这一自然段说明了什么?

指名读第4节。

解释息息相关。

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该怎么读?

齐读。

总结全文。

漫谈: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板书设计:

“大网”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远在天涯。

国际互联网“线”跨过万水千山缩小地球。

(奇妙)传到各地电脑近在咫尺。

无所不有。

内容息息相关。

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齐读。

(2)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4)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二十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2.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邮递快捷查阅付款悉尼。

2.指名读课文。

3.互相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

(2)质疑:你读玩这节后有什么疑问吗?

(3)解疑:小组内先讨论,师帮助总结。

不是通常所指的用绳或线结成的网,而是有其特殊的意思,这是引号的一种用法)。

(4)再读体会。你觉得这样用提问作开头,有什么好处?

(5)指生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探究课文。

(1)自由读。

(2)总结一下你觉得这段写出了国际互联网的什么特点?(或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哪里读出了它的大?自己先读一读。

(4)那它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5)你在这段中对它还有感受?(快)。

(6)指生读一读写它快的句子,指导朗读。

突出“几秒钟”、“不仅……还……”这些词语,读好最后两句话。

(7)讨论“地球村”的理解。

(8)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引入第3自然段。

(2)小组内互读并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3)理解“内容非常丰富”、“无所不有”。

(5)试用“甚至”造句。

4.总结课文,学习第4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理解“息息相关”。

(3)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4)讨论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

三、总结全文。

“国际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四、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