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十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1 15:14:26 页码:14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十五篇)
2023-03-21 15:14:26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一

1、读准4个生字的音,能正确书写“咏、碧、妆”等生字和“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能有感情背诵和正确默写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诗意,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链接描写春天的古诗和写春天的词句。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柳》

一、导入

1、引入: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学生个别背诵)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先学习《咏柳》,它的作者是唐朝的贺知章。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咏柳  唐  贺知章

(学生齐读诗题1遍。)

3、学习写生字:咏(用口吟诵)

4、释题:咏柳就是描写柳树,赞美春天。

[设计意图:以诗导诗,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学生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二、初读

1、出示《咏柳》:借助音节,自己练习把古诗读得字正腔圆?

(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2、随机正音:裁妆绦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诗句中正音。]

三、组织学习

1、回忆学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学生个别说)

2、小结学法。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学古诗,用——?标出疑点。(学生自由学习)

4、相互释疑。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学习古诗的经验,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一片自主研究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设计意图:在古诗教学中,要注意从分析语言入手,启发学生想象诗歌所描述的生动形象,引导他们领会诗情画意,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去想象。:诗句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柳树的赞美,对春天的无限热爱的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就必须指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同时适度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五、置疑问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分析评价,查漏补缺,往往能使学生得到能力上的真正提高。]

六、指导书写:

碧(猜字谜:王白二人石上坐)妆(打扮,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裁(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剪

[设计意图:要使学生达到记背诗句,难字的书写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在诗声琅琅的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写一写,可谓动静结合,效率可更高。]

第二课时《春日》

一、复习导入

1、齐背《咏柳》,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

二、自学《春日》。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想象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六、作业:

默写古诗。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二

教材说明: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你们猜出来了吗?

(教师描述谜语)

2.知道吗?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十分喜欢柳树,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轻轻垂下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天”。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背一遍。

五、吟诗会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心中的小诗表达感情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自己的诗。

2.指名说。各种形式表演

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感。在课开始,通过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识记住生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当小诗人方式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学会用简短的诗歌来表情达意,从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三

马茂元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四

《咏柳》教学反思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 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习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小草……这些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各种美好的事物汇聚而来,凑成了美丽的春光图,我想这各色景物都是春风拿剪刀剪下来粘贴成的。”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惊喜: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2、《咏柳》教学反思

脑中深深地记住了鲁迅先生曾说的一句话:“孩子们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千万不能低估孩子们的潜能,一旦他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将在属于自己的儿童世界里无所不能、无所不为。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经“点燃”,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

“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大地的胡须——小草”……预料之中的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答案,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各种美好的事物汇聚而来,凑成了美丽的春光图,我想这各色景物都是春风拿剪刀剪下来粘贴成的。”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震动:“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 “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最后一位同学俨然在做着精辟的总结“剪出了空气中快乐的气息”。

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美好的春光,我又在回味学生刚才的话语,发现这竟带给了我那么多享受的画面。我明白了:有时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给孩子强加成人的思想,儿童的世界是可以尊重的。我又很庆幸:就是因为自己的顺势而导,才使诗意喷薄,精彩流淌。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五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九课《咏柳》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1、了解诗人;2、理解诗题;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查字典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

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师: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四句诗,

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

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六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柳条在春风吹动下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ppt、flash课件

活动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朗诵古诗。

活动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美丽的春天来了,在温暖的阳光下,小花、小草、树木都睡醒了,那岸边的柳树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柳树图片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柳树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幼儿从树叶的颜色、树枝、树叶的形状这些方面进行观察)

师:原来春天的柳树长出了一头绿绿的、细细的、长长的头发,真好看!唐代有个诗人叫贺知章,他很喜欢春天的柳树,还写了一首好听的古诗来赞美柳树姑娘,叫《咏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课件)

二、理解古诗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碧玉妆成一树高”

(出示碧玉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些碧玉?你发现它和柳树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我们发现它们的颜色都是绿绿的,诗人也觉得绿绿的柳树就像是一块块碧玉堆积起来打扮成的,于是就写下了“碧玉妆成一树高”这一诗句。

2、“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示绿丝带)

师:这是什么?(绿丝带)以前的人把绿丝带叫做绿丝绦。这个绿丝绦和柳树又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柳树姑娘的头发是往哪个方向长的啊?于是,诗人就觉得这些垂下来的细细长长的柳条就像是千条万条许许多多的绿色丝带一样,也就有了“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一诗句。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咦,那这么美丽的景色,一片片细细的柳叶,到底是谁变出来的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猜测)其实啊,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剪出了这一片片细细的柳叶。同样,我们用诗人的话来说就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朗诵古诗

1、学念古诗

师:这么优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念念看吧!(播放课件)

2、逐字朗诵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古诗中有些字我们是认识的呀!我们一起来看看!(认认简单的字)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美美的念一遍吧!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八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灯片,与诗歌相协调的音乐带一盒

教学过程 :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出示灯片,观察图画,说说画了什么?

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介绍作者)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1、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

4、析句

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别表现了整棵树与树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把“三月春风”比作什么?

5、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六、布置作业 :

⑴抄古诗试背

⑵选择学校中一种植物试作诗一首

简评:

课堂教学中,能运用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结束时的作业 布置非常好,能使学生的这一思想感情付诸于笔端,在文章中表达出来。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九

一、组词

碧()壁()垂()睡()裁()栽()似()以()

二、填空1.“咏柳”中的“咏”的意思是(    )。2.“丝绦”一词本意是(     ),在诗中指(        )。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          )。

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

四、《咏柳》巩固提高

读了《咏柳》后,你感到春天美吗?是从哪个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把它写出来。你能找出那把“剪刀”吗?

五、《咏柳》探究活动

观察春天的柳树,或者其它景物,用一段话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碧玉⑵妆成⑶ 一树⑷ 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二月⑺ 春风似⑻ 剪刀。

注释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成: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该诗运用拟人手法,将柳树比成一个风姿绰约的小家碧玉,妩媚动人,又运用设问加比喻的妙句,把春风比做一位能工巧匠,歌颂了充满生机的春光,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十

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早春三月的杨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杨柳迷人的姿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全诗描绘的意境是高高的柳树象是碧玉装扮成的,无比美妙,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那万条垂下的柳条好象是绿色的丝带随风飘摇,不知这钎系洗精巧的六业是谁剪裁出来的,啊,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气的剪刀!

1、知识与技能:

⑴会认“咏、碧”等生字。

⑵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情感价值观: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大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会认6个字。了解古诗的大意。

生字卡片。教学用挂图。录音机。

吟诵。

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2、谜面:

冬季落叶春发芽,

爱到河边来安家,

河水替它照镜子,

春风替他梳头发。

3、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学生听谜语,思考谜底。

踊跃发言,说话声音要大,吐词清晰。

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以谜语开课,激发学生兴趣。

你见过柳树吗?他是什么样的?说一说,并在书上把它画下来。请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学生一般说在哪见过柳树。在书上用绿色画出柳树。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用学生画柳树当挂图,满黑板是绿色的柳树。进入春天的意境。

柳树象什么?谁能用动作作出柳树的样子?请几人上台表演,老师放悠扬的音乐。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就象在表演一个舞蹈节目《柳树》。

用动作体现柳树的特点──柔软如丝。

有一位古代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柳树,就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咏柳》。

听课文录音。

磁带中的录音,也有诗的大意。

进入课文,以磁带导入。

1、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多读一读。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重点拼读。

2、师组织4人小组合作圈读生字。

集体正音,读一读,听一听。

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用生字说说课内课外的词。

3、师出示一字卡片,请小老师带读生字,相机指导。“咏”是后鼻音,“剪”是三拼音节,“垂”是翘舌音。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再读给同座位听听,评一评。

指名读给大家听,大家评。

5、自由读诗,要求读通顺。指名读。

生仔细听师范读,注意重音,停顿部分。

生圈出生字,读一读。

自由读课文。

合作圈生字,找出要学的生字朋友,小组内读字音,读准,正音。

同座位互读,互评。

学生读生字。参与游戏:回音壁。即一个同学带读,其他同学跟读三遍。

参与游戏开火车,识字记字大比拼。

自由读诗。

低年级孩子没有朗读基础,范读的作用十分重要。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了就要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通过互读、互评,引导生生对话。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有节约课堂时间。在读中学会字音,老师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可以给他们指导作用。

落实生字掌握情况。

1、看课件,边看,老师边用优美的语言解古诗的大意。

2、放录音。

3、学生自由读诗。

4、指名读,齐读。师相机指导:绿丝绦,谁裁出,似剪刀。

生描述柳树的样子。

生听录音。

指名读,齐读。

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解古诗大意。

录音给学生做示范。

1、学生自由准备。

2、赛诗会开始:

可一人读,可小组读,也可加动作。

3、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可以背一背。

学生自由准备。

展示读的成果。

展示读的成果。

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1、选文缘由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文本魅力

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习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准确认读两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挑战读、竞赛读、配音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春天柳树之美,感受祖国诗歌文化之美。

五、教法学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受美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来连通师生的心。

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 “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读中入境,体验升华——想象美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一位诗人正在作诗,旁边有一排排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枝摇摇摆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的柳条垂下来特别美。接着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和课件描绘我眼中的景象,通过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树,配上吟诵《咏柳》的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让学生做一回诗人,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五)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学完这首诗后,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趣味作业,

①我会唱。

②我会画。

③我会写。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十二

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在泗水边“寻芳”,实际上说的是追求圣人大道。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考,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这两首诗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二、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2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4个,会写的字有7个。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比如,可以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也可以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要加强对字形的指导,比如,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3 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在学生回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这样再读课文,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音乐配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专门死抠其中的词义,在粗通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5指导朗读时。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诵读时教师要做必要的技术指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的时候,注意词与词之间节奏不要完全一样,有快有慢,要有变化。需强调的内容要读重音,比如“谁”“春风”“东风”“总是”“春”。

6 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句,可体会到静态中柳树的色彩美、形态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春风剪开柳叶的动态景象,也就是在春风中柳叶翻飞飘动的情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可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

7关于课后思考练习题。第1题是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时进行,在熟读成诵中,让学生背诵,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赛的方式记背。第2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是理解诗句内容的练习。理解不要拘泥课文内容的直译,只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说清楚即可。如,“因为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花开的景象以后。”“春风徐徐吹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这几种表达都可以。

四、参考资料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2、古诗两首

教学要点:学习《咏柳》、《春日》理解诗意。

一课时

一、板题、解题

1、看题目,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2、谁能说说“咏柳”的意思。

二、讲读诗歌

1、“碧玉妆成一树高”

(1)“碧玉”是指什么?    (2)“妆”是什么意思?    (3)“一树”是什么意思?    (4)“高”是指什么?    (5)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万条垂下绿丝绦”

(1)“万条”是指什么?    (2)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不知细叶谁裁出”

(1)“细叶”是指什么?“裁”是什么意思?    (2)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二月春风似剪刀”

(1)“似”是什么意思?诗人把什么比做剪刀?    (2)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三、学生串讲诗歌的意思。老师纠正补充。

四、着首诗前两句主要写什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

五、这首诗后两句主要写什么?采用什么形式写?赞美了什么?

六、指导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七、反复朗读,背诵这首诗。

二课时                      《春日》

一、阅读与理解

1、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

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诗富于哲理性而不乏诗味,寓议论于写景,

别有风格。

2、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好的日子。

3、寻芳: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4、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5、一时:一下子。

6、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

面貌及其精神。

二、赏析:

古代文人春的意蕴,读起来真的回味无穷,春光如此流连忘返,

我们更应“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

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

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三、学生串讲诗歌的意思。老师纠正补充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十三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抒发了诗人在春回大地时的欢喜、愉快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咏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满人间,婀娜多姿”的画面。

这首诗旨在赞颂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其实,关于大自然的美,不仅仅在于春天,这种美好、蓬勃何尝不体现在夏天,秋天,冬天。《咏柳》重点在“咏”,用“咏”的形式赞颂其他的季节,既承接了课堂中的知识,有感受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精炼的语言组织能力。

1、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的优美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吟诗作画等方式来赞颂生活。

3、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检测学生的文化底蕴。

学习古诗文,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情趣、学习能力以及习惯、方法的融合。古诗文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学不同层次的古诗,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新教学大纲提倡:古诗教学应以吟诵为主。历史时隔久远,如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添之以情趣化,以诗引画,以画诠诗不失为古诗教学的一大契机。拓宽思维外溢美感,触类旁通,继而举一反三,倡导学生吟诗作画。这也是一种诗文、诗情、诗理与学生的品味、感悟的无声对话交流。

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从思想上、情感上渗透古诗文沉淀千年的精华之美。学习民族文化,展现的是历史长河的一幅隽永的画卷,过去的学者赋诗必画,远如苏轼、唐寅,近如徐悲鸿、齐白石,诗画交融,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而古诗教学中,美术素养不可忽略。融意象于寥寥几笔中,让学生品足味,悟足情,达到诗与景,情与文的交融。

……

师:春,是苏醒,是温暖,是成长,是绿色,是生命。《咏柳》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沐浴在春风中的柳树想象成经过巧手裁剪的艺术品”这么一幅生机蓬勃的画面,学了古诗,让我们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多美的春天,多美的大自然。”同学们,让我们耳听着古曲,手持画笔画画着美景。

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学生画《咏柳》春景图。

投影示学生的作品。

理念: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诵诗成画,渗透美术素养于古诗课堂,并非简单刺激视觉美感而已。

师:同学们眼中的春天多美啊!其实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不是吗?在春天里,我们咏柳,在夏天里我们……

生:在夏天里,我们赞荷。

生:在夏风里,我们咏荷。

生:在夏天的池塘里,我们颂睡莲。

师;原来,夏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我国古代许许多多的诗人也曾用他们的精妙之笔,写下诸多的“夏”的诗篇,不知在你的记忆宝库里,保存着哪些夏之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诗人笔下的夏热情,向上,火红,毫不逊色于春,不知其他季节如何?有没有令我们的心为之一颤的东西呢?

生:在秋风里,我们赏菊。

生:在秋天里,我们颂丰收。

生:在落叶中,我们用落叶。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

生: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我们咏梅。

生:在银装素裹的日子里,我们赞雪。

生:犹有傲霜枝。

……

理念:培养学生美的情操,从思想上、情感上渗透古诗文沉淀千年的精华之美,学习民族文化,展现的是历史长河的一幅隽永的画卷。

师: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风貌。我们欣赏,我们歌咏,我们赞美。我们是否可以学习《咏柳》这首古诗,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也来吟诗作画,体会诗人的风范。

学生交头接耳,觉得很新鲜。

师: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选取一个季节,既配诗又作画。希望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开动自己智慧的头脑,搜索佳句美词,谱写出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动人的画。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交流。

理念: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 围绕“吟”“画”展开教学,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除了借助自身的语言优势创设学习情境外,没有加给学生一个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地位。自主选材,合作吟诗作画,效果甚是理想。

……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我以为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得到情感的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

教学古诗《咏柳》,我拓宽了学生的视眼,激起学生心中原有的古诗底蕴,重组教学,跨越美术学科,通过吟诗作画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所谓诗,诗情画意;若单单诗文无画又何来情、意?诗歌是以悟诗情为主,学生品读为重;立足读出韵味,悟出品味,达到出神入化的描绘。古诗意境多半渗透于字里行间,并非斟字酌句所能领会。把诗韵、诗情、诗景统一起来,让情感得以回归。使学生、文本、作者、环境实现对话,完成诗歌教学特有的多因素交融的目的。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十四

2古 诗 两 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4、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朗读时,要启发学生想象:在河边湖畔,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时而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千万根柳条抖动着细嫩小巧的叶子,随风摇曳。)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五、板书设计:略

六、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妆(      )  裁(      )  咏(      )  滨(      )

装(      )  栽(      )  永(      )  宾(      )

二、想一想,填一填。

1、(        )一树高,万条(           )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  ),(        )春风(         )。

2、(    )泗水滨,(        )一时新。

( )东风面,(          )总是春。

二下古诗二首咏柳教案 古诗二首咏柳名师教学实录篇十五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整棵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

“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投影片。

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 识字教学。

垂:翘舌音,读“chuí”,声母不要读成“c”。

裁:平舌音,读“cái”,声母不能读作“ch”。

似:多音字,在本课读“sì”,“好像”的意思。

丝、碧、剪:要读准字音,同时用部件法记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练习读通语句的过程中熟悉字义。然后同桌练习读课后生字,最后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课文学完后指导写字时,再次巩固字音,分析记忆字形。

2 写字教学。

垂:独体字,共8画。书写注意笔顺:垂,第七画横要长些,托住上部笔画,盖住末笔横画。

丝:上下结构,上部左右两部分都是,不要写成“幺”。

裁:笔画多,半包围结构,里边是“衣”,书写时衣字的第六笔捺写作点。笔顺:。

碧、剪:都是上下结构,笔画多,容易写长,书写时注意处理好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位置。

难写的字,教师应字字示范,指导学生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三)词句教学

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碧玉: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绦:用丝织成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词句教学。不要孤立地解释词语,应该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结合观察课文插图和联系实际,去领会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内容。

这首诗的大意是:

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棵柳树,

垂挂着千万根绿色的枝条。

是谁裁出这片片细小的嫩叶,

二月的春风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首诗押“ao”韵,要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韵脚和感情来。朗读时,要启发学生想象:在河边湖畔,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时而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千万根柳条抖动着细嫩小巧的叶子,随风摇曳。如果这样的解说再配上优美的古曲,一定能使学生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指导朗读可参考下面的节奏示例。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当学生多遍入情入境地朗读之后,便及时引导学生看图诵读,达到熟读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是结合课文内容的扩展练习。基本要求有三点:第一,学完本课后,让学生去观察春天的柳树,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第二,观察之后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景和感受。第三,用两三句话写出春天柳树的美。此项练习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去亲自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要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观察、表达训练。为取得好效果,要选择好活动时间和观察点。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1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 解题:“咏”,通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 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 利用生字卡,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

5 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 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相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碧玉、妆、万条、丝绦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2 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3 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 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2 看图练习背诵,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情景作诗。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 用生字卡读生字。

2 分析字形,说出难写的字的记忆方法。

3 指导写字,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仿写。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如果课前已安排观察,可在练习背诵环节之后进行说、写训练。如果时机不成熟,课前没安排,则另外组织观察,练习说写。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繁荣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诗坛上群星灿烂,人才辈出,产生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和流传后世的千古绝唱。因此,唐诗成了我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如何来欣赏这些美丽的诗篇,来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呢?本文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它运用多种手段,循循善诱地使我们渐渐进入佳境,领略到唐代诗歌高妙悠远的意境。

文章分两部分。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一首,宛如一轴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赏析者对诗歌的艺术分析,第一部分,是对诗歌语言的分析,从总体上感受诗的意境,第二部分是对诗歌艺术的鉴赏。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揣摩诗句的含义,再现诗中的形象。作者对诗句的分析通俗而形象,第一句总写柳树给人的印象。作者紧扣“碧玉”一词,用优美的语言阐发双关意义:以比喻义想象柳叶的色彩、光泽;以借代联想柳树的袅娜多姿,静中有动,这样,就使柳树的意象在鉴赏者心中“活”了起来。如果说第一句是概述总体形象的话,那么第二句则是写局部,写细节,因此作者就像画家画工笔画那样细细地揣摩诗句的含义。“万条”写柳枝的茂密,“垂下”写它的轻柔,随风飘拂,“绿丝绦”写了它的颜色和质地,“绿”照应了前句的“碧”,“丝绦”则重在表现柳枝如丝带的柔顺与光泽。作者分析第三句和第四句时则侧重于剖析设问,简洁明快地点出那“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嫩叶”都来自春风的剪裁。

在第二部分里,作者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法启发我们感受诗人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引导我们进入诗的意境。

首先,作者从这是一首咏物诗说起,点出柳树是报春的使者,并引用民间俗语“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来证明这一点,接着抒写自身的感受,说明诗人是“借柳树歌咏春风,歌咏春天的到来。”借咏柳而咏春,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咏物诗的独到之处,它将作者对万物萌发、百花争艳的春天的赞美集于柳树一身,柳树成为春天的使者,春天的化身。作者对诗的深入探究使我们的理解向纵深发展,从对诗作表面形象的欣赏深入到对其内在意蕴的理解。

其次,作者从诗作的构思角度精辟地分析了诗作所蕴含的深远意境。一是巧用比喻。把柳树喻为碧玉,喻为美人,把春风喻为剪刀。二是用联想、想象启发读者。作者不惜笔墨,娓娓道来,引着我们随着他的思路去联想、想象,去品味诗的意境,去丰富诗的内容。如剪刀的春风“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绿。”这些对春天美好的想象烘托出诗作深远的意境。三是给人以启示,是谁在手持“春风”这把剪刀来“剪裁”绿柳,妆扮春天呢?作者从更深一层诱导我们思索,得出结论是大自然。造物之神在描绘春天,在进行着这值得人类歌咏、赞美的创造性劳动。是它,挥舞剪刀,裁出了万紫千红的世界。由此可见,写树在于写春,赞春在于赞美一切创造性的劳动。

最后,作者分析了这首诗层次的变化。富于变化的层次可以造成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使诗的意境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先总写后具体描述,也可以说是先勾轮廓再画细节。前两句为直接描写,语调平平,后两句一改前面的平铺直叙而写猜测和回答,近乎于修辞中的设问,层次中有了起伏的变化,就构成了一种节奏美、韵律美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