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碱金属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5:27:37 页码:9
碱金属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11-11 15:27:37    小编:zdfb

懂得总结经验,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对比分析是总结文章中对不同观点或事物进行对比和分析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专家学者撰写的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学习。

碱金属的教学设计篇一

《金属晶体》选择人教版选修3第三单元课题三,本单元主要介绍四种晶体的结构及其性质。课题一《晶体与非晶体》中学习的晶体的辨别、晶体与晶胞的关系以及晶胞中原子数的计算,为下几个课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课题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中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探究金属晶体的教学思路,本节学习也为下个课题《离子晶体》的学习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学生在初三下已经学了金属的通性(物性),了解了合金的一些特点。高中必修1、必修2都有关于金属的学习,对金属原子结构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也相当熟悉,加之日常生活中经常与金属接触,对金属应是相当了解,此外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微粒观,这都有利于本课题的学习。但这阶段的学生的抽象化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了解“电子气”理论,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通过电子气理论的学习,了解合金性能有别与纯金属的本质原因。了解原子化热,知道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图片展示、教师讲解,了解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模型。

通过电子气理论的学习,学会从化学独特的视角“微观”去探究物质结构。通过对微粒特点的复习,加强“微粒观”通过金属晶体四种堆积模型的学习以及空间利用率的讲解,提升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计算能力。

通过电子气理论解释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差异,感知化学学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搭建金属晶体模型,体会合作乐趣,感知众人力量的强大。

电子气理论、金属原子堆积模型。

微粒观、抽象思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环节。

1.1聆听。

1.2思考。

2.1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2.2金属结构。

由复习上课内容自然引出本节内容。

课堂展开。

1.我们已经知道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我们也可以猜想出这些原子应该通过某种力相聚集,使金属晶体能量达到最低,那么这种力可以是由共价键提供的吗?(提示:从金属的原子结构角度思考、共价键特性)。

2.现在我们知道金属中原子间作用力不是共价键提供的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确定这些原子间必定存在某种力使其聚集,我们不妨把其称为“金属键”,那么形成金属键的作用粒子是哪些呢?同学们不妨从金属的原子结构角度思考。

4.因为电子与原子相比,电子很小并且电子是运动的,我们可以认为某些原子脱落下来的电子因运动遍布整个金属晶体,为所以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我们把这个理论叫“电子气”理论。(描述金属键本质的简单理论)。

5.通过刚刚我们对电子性质的一些探讨,你能猜想出金属键是否像共价键一样有饱和性与方向性?说出理由。

(1)导电性?

(2)导热性?

(3)延展性?

(4)金属光泽?

7.通过电子气理论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解释金属的一些物性,同样,由这一理论我们也可以大致解释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差异,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资料卡片。

8.我们知道金属的许多性质与金属键强弱有关,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金属键强弱呢?观察对比表格,总结影响金属键的因素。

10.讲解密置层与非密置层,配位数。

11.金属晶体的平面结构我们已经知道了,只要把平面加以堆积,便是空间构型,小组合作动手试试看,哪个小组的方案最多。

12.同学们想出的方法挺全,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堆积来分析这种堆积的特点。(模型名称、配位数、空间利用率、代表物、晶胞图像)。

13.简单介绍混合晶体(石墨)。

1.1不可以,金属最外层电子数少,无法形成共用电子对。有的金属熔点低,不符合共价键特性。

2.1电子。

3.1电子无方向。

3.2电子比原子小的多。

3.3电子是运动的。

4.1聆听。

5.1思考。

5.2无饱和性、方向性。电子无方向且不同金属脱落电子数不同,电子无饱和性。

6.1思考。

6.2讨论。

6.3回答。

7.1阅读。

8.1思考。

9.1思考。

9.2原子半径、电子数、原子化热。

9.3动手操作。

10.1聆听。

11.1动手操作。

11.2小组合作。

12.1聆听。

13.1思考。

1.复习共价键特性、金属的原子结构引出金属键。

2.引导学生从“微粒观”理解电子气理论。

4.引导学生从微粒本身具有能量,微粒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等“微粒观”进行思考。

6.资料卡片“合金性质与结构”

表格。

8.(简单讲解原子化热)。

图片。

10.动手操作与图片结合,给予学生触觉与视觉感受,调动学习积极性。

11.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小结。

总结四种基本堆积模型。

思考。

表格填写。

碱金属的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探究金属性质的研究。

2、知道金属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的金属性质,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考虑价格、资源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它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难点: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即能变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一些金属片,如铁钉、易拉罐(铝的),粗铜丝,砂纸、铁锤等。

教学过程:

一、         认识常见金属制品。

1、出示常见金属制品,说说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这个做?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铁、铜、不锈钢……。

3、师:像铜、铝、铁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金属”。(出示课题)。

4、你知道我们这个教室里哪些东西也是金属做的?

5、金属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厨房用具、常用工具、高雅电线、交通工具、金银首饰等,哪一个方面都少不了金属。

6、过渡:金属到底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并深受人们喜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金属。

二、         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1、老师出示研究材料及工具,认识实验器材:砂纸、榔头、小刀……。

2、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做完以后,你能更好地发现金属的一些性质。你准备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做实验呢?小组讨论一下。

3、交流:可以用砂纸摩擦金属表面,看一看。

用力弯曲金属,或用榔头敲打金属。

用小刀割金属。

把金属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摸一摸。

……。

4、学生分别取出三种金属:铁丝、铜丝、铝丝,开始探究。

5、师巡视指导,特别提醒注意安全,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实验方法。

6、实验后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回报收获,并推选一人把组内的成功填写在黑板上。

金属的共同性质:

7、全班看板书,说说异同。

8、小结:金属的质地一般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导热、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师补充:金属还具有导电性质)。

9、谈话:金属还具有其它一些很重要的性质,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了解到。

三、         金属的区别与不同用途。

2、学生猜测。

3、你们说的对不对呢?快看书上的表格。(看懂图示,了解不同金属的特点)。

4、由于不同金属在地球上含量各不相同。“物以稀为贵”,所以它们的价格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人们在使用时除了考虑金属的性质也会考虑到它的价格。

5、讨论:根据上面的资料想一想,制作下面的这些物品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锅、易拉罐、项链、斧头……)。

6、师补充一些特殊金属:汞也叫水银,它是很特别,常态下是液体的,所以一般可以做温度计中的液柱。但汞有毒。铅也是有毒的金属,也会使人引起铅中毒。

7、总结: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同它的性质和价格紧密联系的。性质决定应用。合理使用金属可以为生活带来方便,当然,如果选择不正确则有可能带来灾难。

8、补充:19xx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后来发现,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的,而锡却莫名奇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的气温降到了—38摄氏度,这时海关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只留下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沙俄军队的锡制大衣扣也不翼而飞。这些都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锡在—33摄氏度,会变成灰色粉末状的晶体。

碱金属的教学设计篇三

2、知道金属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的金属性质,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

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即能变形。

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一些金属片,如铁钉、易拉罐(铝的),粗铜丝,砂纸、铁锤等。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今天你带来了哪些金属材料的物品呢?学生出示金属物品。金属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厨房用具、常用工具、高雅电线、交通工具、金银首饰等,哪一个方面都少不了金属。

过渡:金属到底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并深受人们喜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金属。(媒体呈现生活中的金属图片)。

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一)猜测金属的特点。

2、师:教师已经对金属的特点做出了猜测,你们猜测的理由分别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各自猜测的理由。

4、班内交流猜测成果。

(二)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理由对金属的特点做出猜测,那么怎样才能确定你所做出的猜测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要设计好实验方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学生做出补充。

(三)实验。

1、老师出示研究材料及工具,认识实验器材:砂纸、锤子、小刀……。

2、出示铁丝、铜丝、开始探究。

3、师巡视指导,特别提醒注意安全,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实验方法。

三、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展示的金属物品,你知道它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点吗?

生:金属的质地一般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导热、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金属还具有导电性质。

四、认识金属是人造材料。

1、师:根据生活经验来你能说说金属是从哪儿来的?

2、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能更好地了解金属的来源。(播放铁的冶炼过程)。

3、师:金属不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还能进行节约使用、回收利用金属,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便丢弃它们,我们可以收集与利用,希望我们能节约利用好金属。

碱金属的教学设计篇四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能列举出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用途,并通过对身边的金属制品的分析,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并能归纳出金属物理性质共性的原因。

2、通过分析“不同金属物理性质比较图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和原因,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的化学观念。

3、通过分析制造火箭外壳的金属材料所需的条件和铝合金的生产工艺,知道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性能更优越的合金。

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合金的性质,通过分析合金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合金的性质优于纯金属的原因。

5、通过分析“常见的合金”材料,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知道通过“混合”可以改变物质性能,发展物质的组成决定性质的认识。

6、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图表,了解金属材料广泛使用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从学科知识的角度看,是学生继学习了氧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以及常见的酸、碱和盐等之后,又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化学与社会发展或物质的类别的角度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认识一类材料——金属材料。

本单元学生在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地认识另一类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全面地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有益于建构认识物质的完整框架,包括:物质存在和分类,组成、结构与性质,转化和应用。

【评价设计】。

(1)通过展示、交流,归纳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对“不同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的分析,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对给定资料的分析,观察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合金性质”的实验探究以及合金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的分析,检测目标4的达成。

(5)通过分析“常见的合金”,观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检测目标5的达成。

(6)通过交流讨论,观察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6的`达成。

(7)通过设计课堂达标检测题,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那通过你的学习,你能列举出学过的哪些物质,并说出所属物质类别。

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了3000多万种物质,种类繁多,不可能一种一种的分析,因此化学上通常采用分类的方法。加上金属这类物质之后,我们对物质的认识相对来说就比较完整了。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金属,所以学习金属这类物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金属能有新的认识。请同学们交流展示你课前搜集的关于金属的资料。

学生列举相应物质及所属类别。

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金属的资料。

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物质并指出所属类别,感受用分类的方法学习化学的好处。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贴近学生生活,感受到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生活。

板块一。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呈现常见金属的用途。

提问:

1、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交流,思考我们都是从哪些方面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质的?

2、大多数金属在这些物理性质方面有哪些共性?

3、为何不同的金属会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呈现:不同金属物理性质比较图表。

提问:

1、不同的金属物理性质完全相同吗?

2、不同金属有各自特性的原因。

3、根据这些金属的特性,你能分析出这些金属各自有何用途吗?

4、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实际应用中,我们考虑物质的用途都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呢?

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归纳总结金属的共性和微观的原因。

强化学生利用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块二。

合金。

一、理解合金。

展示资料(一):

神舟十号的承载火箭所必备的条件。

提出问题:

1、你认为制造火箭外壳的金属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从表格中能找到适合做火箭外壳的纯金属吗?

3、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呈现资料(二)。

呈现铝合金的成分、生产工艺流程和性质。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合金?

2、现实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更多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的原因。

二、合金的性质。

实验探究:纯金属与合金性质的比较。

实验准备:铝片、铝合金、铜片、黄铜片、锡片、焊锡。

呈现:

1、常见的合金的组成成分。

2、纯金属和合金的内部结构。

提出问题:

为何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

三、观念方法的提升。

“混合”改变物质的性质。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总结通过“混合”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得到我们想要的物质。

通过阅读材料,交流得出合金。

学生分组实验:

1、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铜片和黄铜片。

2、通过相互刻画区分铝片和铝合金。

3、比较锡片和焊锡的熔点高低。

学生归纳总结合金的性质。

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合金性质的分析,归纳总结通过提供真实的素材使学生明白单一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可以采用“混合”改变物质的性能,因此合金应运而生。

学生通过自己分组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了解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得出了实验结论,增强了学习兴趣。

体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之间关系的理解板块三。

常见的合金。

多媒体呈现铜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等常见的合金。

学生自学,归纳总结体现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板块四。

金属材料广泛使用的原因。

呈现资料:

元素周期表、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图表。

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板块五。

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金属有何新的认识。

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认识金属。

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板块六。

布置作业。

1、学习了“混合”的方法后,你对获得新的金属材料有何想法?

2、以金属材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

通过这样的作业旨在让学生建立化学观念与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碱金属的教学设计篇五

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是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结束后的一个重要延伸,要求学生明确合金的概念以及合金的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主要组成、性能和用途,学会正确选择金属材料。教材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铁合金、铝合金和新型合金为载体,意在把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知识和社会发展的互相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课前调研、课中展示和课后拓展三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确立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这一系列的体验性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感受,不仅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另一重要理念。教育家皮亚杰曾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这种以学生展示为主导的课堂,既丰富了高中化学课堂,又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

1.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整理的调研活动,诊断学生对金属认识结构化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课中的展示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自我展示和公众演讲能力。

3.通过课后的小论文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四、教学重点。

1.课前开展收集、整理调研资料的活动,提高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从中去了解金属材料的组成、来源、价格和用途,从不同角度增加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2.了解合金的定义和性能,深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加强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3.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重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4.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既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

1.这堂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高中化学课堂,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2.从结构角度认识合金及其性能,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发展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六、教学流程。

(一)环节一:课前调研,收集、整理资料。

1.展示活动题目的选择。题目要符合本节课教学的主旨,达到预期目标,选题很关键。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有发挥空间的话题。只有选择富有新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和创造性。其次,题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实现学科的教学目标。再次,难度要适中。题目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难易适中,切莫艰涩难懂,反而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确定的选题包括:金属之最和金属发现史、我最喜欢的金属、漫谈合金、辩论:铝的利与弊。

2.展示活动要求。一方面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展示个人的特色,发展自身能力。

(1)形式上:制作ppt,讲解生动活泼;

(3)金属发现史的讲解要试图挖掘金属元素发现的早晚受什么因素影响;

(5)两小组持对立的观点上台辩论,论据充足科学无误;准备ppt或者实物道具等素材,努力论证自己的观点。

3.课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正式上课前,学生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分析、归纳和整理。在与同学的商议过程中,通过倾听别人的想法也会发现一种新的视角。在独立思考或集体探讨中,学生逐步提炼自己的思路。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另外,在课堂活动准备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互助互学,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调研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环节二:课中展示,形式多样,包括知识抢答、演讲、戏剧表演、辩论等。

1.活动一:“金属之最”抢答赛。

设计意图:通过金属之最趣味抢答,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并在这个环节中从不同角度增加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2.活动二:金属的发现之旅。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演讲,提问互动等多种形式,向我们展现了金属的发现之旅,从金到铜、铁再到钾、钠等。通过戴维发现活泼金属过程的艰辛,致敬那些历史上伟大、严谨、智慧且拥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们!

教师引导:为什么人类使用铁器比使用铜器晚?为什么最晚发现活泼金属钾、钠等?

学生活动:学生从金属活动性和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微观角度,分析了不同金属冶炼方法不同和出现早晚差异的原因。

设计意图:一是通过古代金属制品的介绍,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发展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二是通过人类使用金属材料先后顺序的分析,加强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三是致敬为人类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感受化学家的魅力和化学学科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3.活动三:我最喜欢的金属。

(1)铜·彩。

学生活动:学生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铜为对象,从颜色、性能和组成等角度欣赏了不同铜合金的美,了解到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加以调节。

教师引导:初中我们学过了一些合金的知识,回顾所学。

问题1什么是合金?

学生活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问题2合金有哪些优良的性能?

学生活动:硬度更大、熔点更低、抗腐蚀性更好。

问题3为什么合金的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其成分金属?

学生活动:阅读合金的成分及主要性能相关信息表,探究合金的性能与组分金属不同的原因。发现合金中组分的种类、含量影响合金的性能,从微观上说是金属结构发生了变化。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化学思想。

教师活动:介绍几种重要的现代合金—铁合金、铝合金和新型合金。

(2)乐器·金属。

学生活动:音乐总能给人的心灵以洗礼,而其形形色色的载体在用以表现的时候时常令人不由得心生愉悦。金属的职能众多,在与音乐相携的过程中,便淋漓地展现了其美的一部分。无论小到琴弦这样的部件,还是大到古今中外的各式乐器,它们金属的典雅质感、良好的性能和特有的光泽是一种特色,亦是一种品质。乐器与金属,从以前到现在再到未来,一直会有如此完美的结合。

设计意图:本节课设计的小组展示活动,教师重视和尊重学生思维的个体差异,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和展示交流的机会,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在感受铜合金不同颜色和性能的魅力同时,回顾和发展了合金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义。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化学思想,加强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4.活动四:辩·铝的利与弊。

主题辩论:是否该停止使用铝质易拉罐?

学生活动:从铝的性质、储量、环保、回收处理,是否方便,以及相关产业使上的从业人员(如开采铝矿的工人,生产铝制饮料罐的工人,饮料公司的老板、消费者……)等多方面考虑。

教师引导:正方主要从对健康和环境不利等方面阐述观点,涉及铝的物理、化学性质,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而反方则从铝的使用方便、易回收、成本低、受消费者欢迎,甚至就业等社会问题多角度进行了反驳。不管哪方,从他们的观点中都可以看出,大家知识面广、眼界宽、有社会责任感。

教师引导:为什么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学生活动:[实验]打磨过的铝片和未打磨过铝片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

教师引导:写出al、al2o3与naoh的方程式,并引导学生进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辩论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进步和拓展迁移。因为辩论要求学生要考虑证据是否清楚、充分及表达是否恰当、思维是否缜密、语言是否流畅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锻炼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出发,应用al、al2o3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环节三:总结归纳,课后拓展。

教师:金属材料的发展史是人类材料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发展史、以及合金的定义、性质及分类,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金属材料。请大家课后根据之前调研的与金属有关的课题以及本节课所学和了解到的知识,进一步调查研究,完成一篇小论文。

设计意图:巩固提升,并将课堂知识延伸至课外,拉近化学与生活距离。

碱金属的教学设计篇六

晶体知识和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已经做了介绍,学生对晶体内微粒的空间排列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自己探究金属晶体的结构有了可能。晶体知识和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已经做了介绍,学生对晶体内微粒的空间排列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自己探究金属晶体的结构有了可能。

碱金属的教学设计篇七

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熟悉学习的对象,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出课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身份来研究金属矿物的种类、铁为什么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如何防止铁生锈等,从而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的能力,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和收集样品的信息,能较好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无疑使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注意事项:考察金属的锈蚀必须把所有的条件完全考虑成熟,如:铜的锈蚀探究,必须考虑,铜与氧气、铜与二氧化碳、铜与水、铜与水及二氧化碳、铜与氧气及二氧化碳、铜与水及氧气、铜与水及氧气及二氧化碳,所以,探究必须清楚目的、条件。

碱金属的教学设计篇八

教材分析:

《金属晶体》选择人教版选修3第三单元课题三,本单元主要介绍四种晶体的结构及其性质。课题一《晶体与非晶体》中学习的晶体的辨别、晶体与晶胞的关系以及晶胞中原子数的计算,为下几个课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课题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中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探究金属晶体的教学思路,本节学习也为下个课题《离子晶体》的学习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下已经学了金属的通性(物性),了解了合金的一些特点。高中必修1、必修2都有关于金属的学习,对金属原子结构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也相当熟悉,加之日常生活中经常与金属接触,对金属应是相当了解,此外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微粒观,这都有利于本课题的'学习。但这阶段的学生的抽象化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子气”理论,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通过电子气理论的学习,了解合金性能有别与纯金属的本质原因。了解原子化热,知道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图片展示、教师讲解,了解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模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子气理论的学习,学会从化学独特的视角“微观”去探究物质结构。通过对微粒特点的复习,加强“微粒观”通过金属晶体四种堆积模型的学习以及空间利用率的讲解,提升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电子气理论解释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差异,感知化学学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搭建金属晶体模型,体会合作乐趣,感知众人力量的强大。

教学重点:

电子气理论、金属原子堆积模型。

教学难点:

微粒观、抽象思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环节。

1.1聆听。

1.2思考。

2.1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2.2金属结构。

由复习上课内容自然引出本节内容。

课堂展开。

1.我们已经知道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我们也可以猜想出这些原子应该通过某种力相聚集,使金属晶体能量达到最低,那么这种力可以是由共价键提供的吗?(提示:从金属的原子结构角度思考、共价键特性)。

2.现在我们知道金属中原子间作用力不是共价键提供的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确定这些原子间必定存在某种力使其聚集,我们不妨把其称为“金属键”,那么形成金属键的作用粒子是哪些呢?同学们不妨从金属的原子结构角度思考。

4.因为电子与原子相比,电子很小并且电子是运动的,我们可以认为某些原子脱落下来的电子因运动遍布整个金属晶体,为所以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我们把这个理论叫“电子气”理论。(描述金属键本质的简单理论)。

5.通过刚刚我们对电子性质的一些探讨,你能猜想出金属键是否像共价键一样有饱和性与方向性?说出理由。

(1)导电性?

(2)导热性?

(3)延展性?

(4)金属光泽?

7.通过电子气理论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解释金属的一些物性,同样,由这一理论我们也可以大致解释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差异,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资料卡片。

8.我们知道金属的许多性质与金属键强弱有关,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金属键强弱呢?观察对比表格,总结影响金属键的因素。

10.讲解密置层与非密置层,配位数。

11.金属晶体的平面结构我们已经知道了,只要把平面加以堆积,便是空间构型,小组合作动手试试看,哪个小组的方案最多。

12.同学们想出的方法挺全,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堆积来分析这种堆积的特点。(模型名称、配位数、空间利用率、代表物、晶胞图像)。

13.简单介绍混合晶体(石墨)。

1.1不可以,金属最外层电子数少,无法形成共用电子对。有的金属熔点低,不符合共价键特性。

2.1电子。

3.1电子无方向。

3.2电子比原子小的多。

3.3电子是运动的。

4.1聆听。

5.1思考。

5.2无饱和性、方向性。电子无方向且不同金属脱落电子数不同,电子无饱和性。

6.1思考。

6.2讨论。

6.3回答。

7.1阅读。

8.1思考。

9.1思考。

9.2原子半径、电子数、原子化热。

9.3动手操作。

10.1聆听。

11.1动手操作。

11.2小组合作。

12.1聆听。

13.1思考。

1.复习共价键特性、金属的原子结构引出金属键。

2.引导学生从“微粒观”理解电子气理论。

4.引导学生从微粒本身具有能量,微粒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等“微粒观”进行思考。

6.资料卡片“合金性质与结构”

表格。

8.(简单讲解原子化热)。

图片。

10.动手操作与图片结合,给予学生触觉与视觉感受,调动学习积极性。

11.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小结。

总结四种基本堆积模型。

思考。

表格填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