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00字(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8:08:57 页码:8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00字(汇总9篇)
2023-11-11 08:08:57    小编:zdfb

读后感是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思考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出色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读懂所阅读的作品,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内涵,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其次,在写读后感时,要注重自身的思考和感悟,通过与作品的对话和碰撞,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还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与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类比和对照,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文笔的流畅和语言的准确性,通过优美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考和感受,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共同感受。最后,要注意读后感的结构和逻辑,合理有序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论证,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你的思路和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00字篇一

读完后才知道,“差不多先生”指的就是做事草率、鲁莽的人。他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山西”读成“陕西”,把“十”说成“千”,把“八点半”认成“八点三十二分”,把“医生王大夫”请成“兽医汪大夫”,最终结束了他“差不多”的一生。联系一下当时环境,中国正饱受外国的侵略,国人已变得麻木不仁,惰性十足,人人都是“圆通大师”,而且国人当时还没完全醒悟过来,居然称他“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甚者赞赏他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不用说外国人,连我们现在的国人都会感到好笑——那种笑应该是苦笑吧!

我认为,辩证地看待问题:“不死板,不追究别人过错,不计较一些小问题”固然是好的,但纯粹的“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绝对不是一种好德行,是一种真正的庸人的行为。其实,人都会马虎,可像“差不多先生”这样的马虎是绝对不可取的。如果一些老一辈的中国人都这样,那会让原本就黯淡的历史更加黑暗;如果连现在的青少年都这样,那将真的成为中华民族的悲哀。

所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得到丰富的知识,完善健全的人格就成为了我们青少年所必须的。“学海无涯”,在不断地汲取知识的时候,马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大的障碍与敌人。在学习中,我们可马虎不得:记得多少次因为几个字没看清而混淆通篇意思吗?记得多少次因为数字看错而算错题目吗?记得多少次因为英语字母弄错而不理解文章吗?在中,我们一次次在不理解后痛失多分,一次次在运算有误后整题全错,一次次在马虎做题后懊悔不已这都是血淋淋的现实啊!二模、时,一个小纰漏就会断送一个人的'前程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它:首先,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在任何时候,心理素质决定着成功;其次,能早睡则早睡,不要拖到很晚,这样不仅得不到充沛的体能,而且一些因睡眠不足而诱发的种种毛病是很令人头疼的;第三,要不断给自己信心,在心底里反复告诉自己:“只要努力,我一定可以成功的。”最后,就是在临场发挥时,切记认真审题,“三思而后行”,看全题目。这样一来,马虎的毛病肯定会减少掉很多,而我们就会取得不断的进步,离成功越来越近。

而今是21世纪,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我们——祖国的未来,需要更多的知识去支撑这个国家,而不能丝毫马虎的科学技术就是最重要的。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允许失败,可不允许因马虎而造成的失误乃至灾难。我们应当以“差不多先生”为借鉴,认真踏实,不心浮气躁,互相勉励,继续努力,迎接成功的到来。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00字篇二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太可笑了: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陕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生,他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不要太精确。”哪有怎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笑了,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饿,自己还不是这样的吗?2年级有一次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掉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写日记时,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还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现在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时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全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女士)。”“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卷曲一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砸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物品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00字篇三

今天,我读了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传》。有一位先生姓差名不多,叫差不多,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他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何必太完美呢?”

差不多先生,因为凡事只要求差不多,把自己的命都送了。可最让我心寒的是,他死后,大家居然都称他为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还送他一个法号“圆通大师”。

我觉得,“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不是一种好德行,是一种懒人的行为。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些小朋友做题目时,只要答案差不多,也不问为什么要这么做,交上作业就完事了,可到了考试时,题目稍稍有一点改变,就不会做了。还有些小朋友,像我,做完了作业也不检查,差不多就行了,不用追求那么完美,关键时候就闹笑话了。这不有一次我就把“俄罗斯”写成了“俄罗欺”,把“太阳”写成了“大阳”,差不多先生真害人不浅啊!

胡适先生写得真精辟,如果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中国就成了懒人国。

我希望我不会成为懒人国的一员,我希望差不多先生的“美德”随着差不多先生的逝去而永远消失。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00字篇四

差不多先生说:“红糖和白糖差不多,陕西和山西差不多,十和千差不多,晚两分钟差不多,牛医和大夫也差不多。”最后差不多先生死在了他差不多的信念中,却又固执认为活人和死人差不多,读来觉得甚是好笑,更可怕的是他死后,周边的人视他为榜样,一股‘差不多’风气盛行。

生活中,倘若医生写错一味药,银行柜员少写一个小数点,火车随意发车,科技人员错用计算公式,都以差不多的姿态来对待,这个世界岂不是要打破规则,动荡不安吗?在企业里,一个企业要想长久不衰,需要拒绝差不多先生,一个员工要想作出自己的事业,需要学会说“差不多先生,我们不约!

精益生产做精钢铁。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贯彻马钢精神:文明生产,精益制造,创新超越,以精益制造作为生产中的标语,钢行业作为国家基建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钢铁以高科技,高精密,高质量著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生产环节中每一个细小的'瑕疵,都能导致重大事故,例如轧线孔型众多参数,一个微小的变动都能导致重大质量损失。我们要杜绝差不多,做到零瑕疵,零失误,做精钢铁,创造绿色企业,美好家园。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进入新时代,我们只有弘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秉持把工作做到极致的态度,才能做强马钢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工作是一种修行,世间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纵观那些长久不衰的企业,都在传承一种工匠精神,树立一份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把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智慧,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马钢中,不论你是操作工,行车师傅,维修工、技术人员,虽然处于平凡的岗位上,但只要在自身领域足够优秀,在极致中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都是一种成功。

与时俱进创新超越。

与时俱进,创新超越是我们轧钢分厂的目标,我们的创新与否决定着企业的明天,正如特钢公司20xx工作主题:加速提升创新竞争力,昂首阔步迈上新征程,为实现新时代马钢特钢新跨越而努力奋斗,更加明确了创新的'重要性。如何创新呢?创新是实践中的点点滴滴的积累,是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沉淀,杜绝差不多,才能创新,才能超越。

作为轧钢分厂的领头羊,更是需要一种认真细致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可以差不多的态度来完成,努力学习,多思多想,充实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认真细致的做好当下事,明白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狭路相逢勇者胜,马钢要在激烈而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离不开每一位马钢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严于律己,为实现马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奋斗!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00字篇五

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大家可能知道,这位先生姓差,名不多。差不多先生可是咱中国人的一个代表呀,我原来并不是了解,这不今天有幸读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中国人的代表是做了这样一些事啊!

差不多先生是一位相貌和我们一样,只不过眼睛看东西看不太清楚,耳朵听得不很分明,鼻子对于气味不很敏感,嘴巴对于口味不很讲究的这样一个人,他的口头语是“有什么事,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何必那样精明呢?”在差不多先生的.嘴里是不时冒出这名话。可想而知,差不多先生有多大的“优点”呀!就是因为差不多三个字,在差不多先生的生活中,就是出现了很大的麻烦。

差不多先生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叫他出去买一袋红糖回来,可差不多这三字可出了麻烦,因为差不多先生一时感觉红糖和白糖都差不多,就把白糖买回了家。差不多先生在学堂时,教书的先生问他:“你知道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吗?”他说是陕西省,可先生说是山西,他又说了:“山西和陕西不是差不多吗?”这不差不多先生的老毛病又犯了,“差不多,差不多”好像已经成为了差不多先生的一个生活习惯。

不久,差不多先生找上了工作,是在钱铺里当伙计,他总是把千当成十,把十当成千,可掌柜的不愿意了,差不多先生说:“这不都差不多吗?”

有一天早上,差不多先生赶火车,却晚到了2分钟,火车开走了,他感叹道:“不就是2分钟吗,不是差不多吗?明天再来吧。”

不久,差不多先生得了病,他立刻叫家人去找一位姓汪的中医,可家人没有找到汪医生,却找到了王兽医,差不多先生说:“不就是一个三点水的问题吗,差不多嘛。”可兽医给治了不到一个小时,差不多先生就命归黄泉了。

读完《差不多先生传》,我觉得他真是可悲又可笑,让人哭笑不得。笑过之后,觉得这篇文章有让人回味的地方,他照出了那些用“差不多”来掩饰自己错误的人的可悲可笑之处。一些差错,只不过是少了几秒,少了几斤,点错了一个小数点……但觉不能用“差不多”来敷衍。对照自己,对照大家,对照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我深深感到,这“差不多”就在我们身边。

一天晚上,我已经上床睡觉了,可牙还没刷,我眯着眼睛走下床,来到洗手间,连灯都没有开。我拿起牙刷,左蹭蹭,右蹭蹭,随便两下子就行了,妈妈问:“刷完了?”“嗯,差不多就行了”,可是没有想到过了几天,我的牙上却有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蛀牙。

我过生日的一个中午,我想给爸爸、妈妈做一次饭,可我没有经验,就是随随便便加了一勺盐,又炒了个4分熟,就把盘子端上了餐桌,可我就因为这个“差不多”就没完成了我的心愿。

“差不多”,有人把它挂在嘴边,往往就是“差不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媒体曾经报道说,一个工程,挖隧道承包人把水泥柱改成了木桩,以为这样“差不多”。不久隧道倒塌了,不光损失了钱,还造成了人员伤亡。这个“差不多”换来的惨重的损失。

“差不多”实际上是差多了,这种思想不能要,如果仍是把“差不多”挂在嘴边,好你必定要吃苦头,作为一个国家,大家伙都“差不多”那么这个国家必定走向灭亡。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00字篇六

中国有名的人是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差不多先生了,他是全中国人的代表。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有精明呢?”这是他做事,做人的宗旨。小时候,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在学校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是山西答了陕西;他在钱铺做伙计时,“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有一天,他赶火车迟了两分钟,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王大夫请来了,而牛医错把人当成牛来医,结果差不多先生死了。他死后,大家都称赞他样样事情看得破,又把他叫作“圆通大师”,他的名声越传越远,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这篇文章通过刻画差不多先生的形象,批评民族性格中做事不够认真的缺点,唤起国人的注意,人人都有这种不良习惯,中国就再也没有成功,亮丽、辉煌的时刻了,而懒惰使中国的路黯然失色。劳动,是人类的美德,有人鄙视农业劳动,觉得那是下等人干的,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它助长了人的懒惰思想。的确,劳动过后,迎接你的'是奇迹,让我们热爱劳动吧!摒弃一切懒惰思想,行为,劳动会使你的未来充满骄傲!五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靠不懈的劳动创造了许多奇迹,而到了现在,中国已变成了懒人国了,不再出现什么奇迹了,这样,中国会成为世界的强者吗?醒醒吧!中国人,我们要让懒人国变成勤劳国,我们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创奇迹和光辉!评语:中国人做有一种不认真的态度,总是喜欢说“差不多”,一句“差不多”,刻画了中国人做事的马虎,民族要强大,国民素质很重要!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00字篇七

我看了课本《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是个做事随便,不讲细节的人。

“差不多先生”经常会把“十”写成“千”,把“陕西”说成“山西”,他长说的一句话就是“凡是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

看到这里,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件事。

这是一个周末,妈妈带我去超市买电饭锅。不一会儿,我们挑好了电饭锅。售货员阿姨拿一个没有开封的电饭锅放到我跟前,对我说,“你看看吧。”妈妈说“你看吧!我去付钱”售货员阿姨帮我把包装打开,提出了电饭锅,我只是你简单的看一眼,心里说:没错,是我们挑好的那一种,新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差不多就行了。阿姨就把电饭锅放回包装箱内。我们拿着它,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晚上,妈妈拿出电饭锅,把米淘好,放进了电饭锅中。忽然,妈妈的目光定在了一点,“咦,怎么了”我奇怪的问,“你来瞧瞧,这是什么?”

我过去一看,原来,电饭锅的外壳上,有一道明显的撞击的痕迹,足有碗口般大小。我太粗心了,这么大的痕迹居然没有看到!正是这“差不多”的念头,使我吃了一次亏。

就说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吧。做完作业的我,得意忘形的对妈妈说“今天的作业可简单了,我都会做。”妈妈在一旁笑着对我说“今天你要是一道题都不错……”我抢着说“给我买好吃的,要是有错题,错一道罚两道!”“好,一言为定!”

妈妈认真的`帮我检查作业。我却在一旁洋洋得意。“今天又有好吃的了”我不由自主的嘟囔着。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阴沟里翻了船,妈妈居然检查到错误,在进行计算时字迹潦草,竟然把“5”看成“3”来计算!

哎!就是因为这个“差不多”,让我白白错了两道题,损失了一顿美味不说,还被罚做四道题。“差不多”呀“差不多”,我真的恨死它了。

只因为自己的差不多,往往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造成麻烦。我不能在做“差不多先生”的弟子了。以后我再也不能马马虎虎做事情了,一定要踏实、认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00字篇八

“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曾经囫囵吞枣地看过胡适先生的这篇《差不多先生》,就有过细微感触。近日再细读,更甚。

文章不长,可以说是记录了差不多先生的一生。他姓差,名不多,差不多先生,人如其名。差不多先生,不只是相貌,就连记性也不精明,思想不细密,处事原则也果真差不多。

小时候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家,问他原因,他回答:“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山西和陕西不是差不多吗?”“千字比十多一小撇,不也差不多吗?”“今天同明天走不也差不多吗?”“八点三十分开同三十二分开,不也差不多吗?”“找东街汪大夫看病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最后人们竟称赞他差不多的态度,称他为圆通大师,并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

对于这篇文章,我首先是感到惊讶,惊讶于差不多先生的处事方式。其次是感到惋惜和心酸,不仅是惋惜于差不多先生的一生,更多的,是看到,当代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昏庸地把这种“差不多”的观念作为一种榜样和信仰,并愚昧地沉溺其中浑然不知。

《差不多先生》发表之后,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因为它一针见血,讽刺了国人的弱点和缺陷,麻木国民的劣根性,这是一种处世态度的缺失,一种责任感的泯灭。文章虽然很简单,却有着深厚的意义。

它与黑暗的社会固然有不可分的联系,当时的社会暗无天日,百姓们只得在压迫中挣扎,思想的麻木落后,对于处事态度变得麻木,渐渐懒惰迂腐,不求进取......

胡适在文章中提到说,“差不多先生就是旧时中国人的代表。”这种现象在旧时十分普遍,文章中透露着胡适对国人的惋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过就连现在的生活中也不难见到这样的一类人。“差不多”的风气依然存在于现存社会之中,并且不断地蔓延着,造成严重的后果。

对待事情马虎的态度不可取,随便敷衍了事的态度不可取。差不多的态度是不会被认可的。我们应该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论事情是大是小,我们都要摒弃“差不多”的态度,让这种负能量就此消失。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00字篇九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陕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不可差太多了!”

但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不也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蜷曲一下腿,就可能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才能获得成功。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