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意图(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7:53:50 页码:13
2023年《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意图(通用8篇)
2023-11-24 07:53:50    小编:zdfb

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坚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避免模棱两可和泛泛而谈,在总结中应该具体而有深度。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经典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总结的启示和思路。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意图篇一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5:“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

(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一)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二)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xx所揭示的道理。

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意图篇二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教学重点: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知道孩子们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也请了两个朋友,你们瞧是谁呀?师板贴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是陶罐,这是铁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陶罐和铁罐。

“陶”字很容易写错,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陶”字,(板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自已试着把这篇课文读通读顺。开始吧!(生读)。

师过渡: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的学习能力特别强,今天老师想见识见识,接下来谁来露一手,读读这些新词。

2.出示词语课件:

御厨傲慢奚落谦虚懦弱和睦相处。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荒凉懦弱相提并论。

抽生读(若读得好:——你真像个小小播音员,读得可真准!„„——请你当小老领着大家读一读,好吗?——)强调“懦弱”的“懦”的读音,指导书写“荒凉”的“荒”字。(设计意图:检查字词预习情况,知道重点字的书写).三、研读课文,指导朗读。

看来生字新词大家掌握的不错,那课文中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陶罐跟他讲道理,可铁罐就是不理他,随着时间的流逝,宫殿倒塌了,王朝覆灭了,陶罐和铁罐被埋在厚厚的尘土中,后来,陶罐被挖出来,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能读成薄薄的几句话,真不简单!板: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嘲笑别人)。

(我觉得陶罐很谦虚)师板:谦虚。

齐读,其实这是一对意思想相反的词。(反义词)。

师:现在就让我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看我们能不能读好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学生自由练读,师巡视)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的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答。

师:是啊,用“铁质”的东西去碰“陶质”的东西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陶质”的东西去碰铁质的东西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也就是说铁罐抓住了陶罐的一个致命弱点——易碎。

板:易碎。

师:想到这,铁罐就更加傲慢起来,现在谁能读好铁罐的话?(指名)。

师:真不错,你简直就是一只傲慢的铁罐。/朗读时,你真棒!你就读出了铁罐的傲慢。

傲慢的铁罐子,你是不是不忍心奚落陶罐子呀!

师:面对铁罐子傲慢地发问,陶罐子却怎么样回答?(指读)。

(刚才铁罐子称陶罐为陶罐子,而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他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试着把它读出来。(生读)。

师:请男生来当一回骄傲的铁罐,请女生当一回谦虚的陶罐。(男女生读)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的那两只罐子。同学们之所以能读的这么好,是借助这些提示语的帮助。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过渡:就是这样傲慢的铁罐,就是这样自以为是的铁罐,他继续奚落的陶罐.(指名读)。

师:是呀,铁罐就知道孤罐不敢碰它,因为陶罐太(易碎)了,陶罐在铁罐眼中一无是处,所以铁罐更(嚣张了),更——瞧不起陶罐了。

师:你想借助哪个提示语帮你读好这句话?(轻蔑)?

你能带着轻蔑的神情再读读铁罐的话吗?(该生再读)。

你们也能这样读吗?(齐读)。

“懦弱”的“懦”是本课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宝宝?(加一加:忄+需)。

在这千万不能读半边字,念成需,齐读“懦弱”

你理解“懦弱的意思吗?能给他找个相反的词吗(坚强)。

师:孩子们,陶罐真得像铁罐说得那么懦弱吗?(不是)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生读)。

师:是呀,陶罐在为自己争辩呀!这个“辩”字很容易跟这两个字混在一起,发现他们的不同点。(指名说)附板:分“辨”花“瓣”争“辩”

所以这个“辩”字中间是我们平所说的“讠”

点课件。

师:陶罐受了委屈,总想为自己争辩一下,谁也愿意为陶罐争辩争辩?

(指读)评:铁罐这样奚落陶罐懦弱,陶罐真的很想争辩,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你与人争辩过吗?(齐读)。

师:就是这样傲慢地铁罐,就是这样自以为是的铁罐,他打断陶罐的话,继续奚落着,请同学们继续读读他们的对话,6-8自然段,感受感受他们当时的心情和说话的态度。

(生自由读)。

师:大家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和体会,填上形容他们说话的语气或心情的提示语。

课件出示:请为他们填上形容说话的语气或心情的提示语。

“住嘴!”铁罐恼努了,他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想给哪句话加什么提示语?

a生:“住嘴!”„„加“怒气冲冲,生气,忿忿,气愤”

师:为什么加上这个提示语?(因为这时铁罐恼怒了)。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生读)。

师引:此时的铁罐越来越不耐烦了,说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说的话也越来越——难听了。它的态度已由傲慢上升到了恼怒了,它已经听不进别人的任何话语了,只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了。

你还想加哪个提示语?()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生读)。

师:“和睦相处”

b“何必这样„„。

师:你还想给哪句加提示语?

(不紧不慢,心平气和)。

为什么加上这个词?(因为陶罐不想跟铁罐吵,他想和铁罐和睦相处,所以说话不紧不漫。)。

出示词纸带着你的理解读读?

师:“和睦相处”好一个词,何止是陶罐和铁罐需要“„„”

咱们同学之间需要——,老师之间需要——,家庭成员乃至整个社会也需要——。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c.“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为什么?

师:你想给这句加哪个恰当的提示语?(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怒气冲天)。

是啊,此时铁罐越来越生气了,说得声音——更大了,说的话也——更难听了,此时他已(火冒三丈)了。

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生)。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你也来试试。

师:生气时,我们也可加上适当动作。

(通过让学生添加提示语,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师:就是这样傲慢,神气的铁罐,就是这样谦虚,宽容的陶罐,让我们同桌一起来演一演,他们的故事吧!(自由练)“最短时间找到合作伙伴”“哪对同桌演一演,这两只罐子?(请同学上台演)。

来说说看,他们两个表现的怎么样?评:

师:让我们一起分角色演一演吧!(请想当铁罐的站起来,陶罐坐着,准备好了吗?)。

听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你想对陶罐或铁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或谁说些什么?(练笔)。

出示:听了他们之间的对话,你想对陶罐或铁罐说些什么?(通过让学生去动笔,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方面帮助他们感受文中人物的对错,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板书设计:

(长处)。

谦虚。

傲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作者姓名:马燕娜作者学校:西安铁五小学联系方式:***。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意图篇三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汉字,组词。

2、根据词语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

给国王做饭的厨房。(御橱)。

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奚落)。

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和睦相处)。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相提并论)。

3、回顾铁罐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用奚落引出新授。

4、交代学习目标:

a能找出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b分角色,有感情读文。

c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的巩固,和课文内的简单回顾,引出新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学习指导一:

屏幕出示:

l我能找出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a回顾什么是神态描写。

b自由读2——8自然段,用圆圈画出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1)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2)生自由读文,汇报,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3)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再读这三个词,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2)请生填词,并根据自己填的词语读出其中的味道,表现出铁罐此时“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怒发冲冠、大发雷霆……”

积累词语: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恼羞成怒。

大发雷霆怒气冲天怒发冲冠。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释义“懦弱”,理解“懦弱”。

4、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1)师手指“懦弱”: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2)师装糊涂,问:“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3)师继续假装糊涂:“可陈老师还是疑惑!你们看!”(屏幕出示铁罐图片)“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图片)还是一脸微笑。铁罐都指着陶罐的鼻子骂了,陶罐还不还击,这还不懦弱啊?”

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2、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3、生配音,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六、积极创作,深化感悟。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习指导二:

小组内分角色练读10——17自然段。

•角色分配合理。

•注意抓住人们与陶罐的神态,能运用上表情与动作更好。

2小组展示朗读。

3、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4赠送名言。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意图篇四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基本模式。

引——探——议——练。

1.创设情境,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一、导入新课。

二、读读。

1.自由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再读课文,说说陶罐与铁罐的异同。

三、演演。

1.学生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

2.学生分小组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按课文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

4.师生共同评议。

四、议议。

1.默读课文。

思考: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评价“人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五、说说。

1.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提示寓意:全面的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

板书设计。

(无价之宝)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意图篇五

1、熟练掌握本节课生字。理解“奚落”、“轻蔑”、“覆灭”、“遗落”、“相提并论”和“和睦相处”等同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懂得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中表达的寓意。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寓言的寓意。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子之间的故事。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放慢速度多读几遍。

2、扫清文中生字障碍。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或分角色读。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主要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事?

2、快速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文中的陶罐和铁罐分别像是怎样的人?可在表现他们特点的词句下作标记。

四、研读感悟,体会寓意。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2)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奚落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2、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结合相关的语句谈理解。

3、演一演。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人情人境的动作和表情。

(2)表演展示。(视频出示对话句子。)。

五、表达感受,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六、编写童话,强化感悟。

1、改编童话。

(1)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不要被课文所限制,放开思路,畅所欲言。)。

铁罐:优点——不易碎,坚硬。

缺点——易生锈,难看。

陶罐:优点——不生锈,美观。

缺点——易碎,不坚硬。

(2)指导学生以《铁罐和陶罐》为题,改写这篇童话故事。

2、自编童话。

以《____和____》(如:小溪和大海、绿叶和红花、铅笔和钢笔、牙齿和舌头……)为题,展开想像和幻想,编一个童话故事。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意图篇六

小学语文第五册《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

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是一个绳子,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课件、录音机。

1课时。

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另外一个叫铁罐。

他们都生活在国王的御厨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去看看吗?好吧,老师就带大家去御橱里看看他们吧!(播放动画)动画播完了,你们觉着这个故事怎么样?有趣吗?那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的126页,一起学习《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老师啊有个小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许多年之后,它们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像以前一样美观、漆黑锃亮。

而铁罐早就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就锈烂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孩子回答不完整或不简洁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总结的故事当中,都提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奚落吗?(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让人很难堪。)师:同学们从文中找找,那几个自然段写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呢?(1——9)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分内容。

(师用情地读第一段)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孩子们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1.重点分析铁罐的性格学生找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1)、抓住铁罐对陶罐的称呼,让学生体会铁罐的性格师:你们觉得这个称呼怎么样?谁来体会着铁罐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3个同学)。

(2)、从傲慢一词体会铁罐的骄傲、看不起人,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铁罐的性格。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半句:铁罐傲慢地问。

什么是傲慢呀?师:看来呀,这个铁罐还不仅仅是不尊重别人,它呀对陶罐从内心里还透着一份看不起,一份傲慢。

谁来把铁罐那种傲慢的语气读出来。

(3-4个学生)。

(3)、大家想想同样都是罐子,铁罐凭什么这么奚落陶罐啊!生:由于铁罐坚硬,陶罐易碎,它感觉自己比陶罐强多了所以看不起它。

2.分析陶罐。

听到铁罐这么傲慢无理的提问,那陶罐是怎么回答的呢?生:不敢,铁罐兄弟师:陶罐称铁罐为兄弟,想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兄弟啊!体会着陶罐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更加轻蔑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试着读读师总结:短短的一问一答就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傲慢无理的铁罐,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

铁罐对陶罐的奚落还不仅仅于此,它们之间的争执会愈演愈烈,下面同学们就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2-8自然段,体会体会陶罐和铁罐之间不同的性格。

(分角色读一读,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3.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出示课件师:王朝覆没了,宫殿倒塌了,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许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和以前那么美观,而铁罐早就消失了。

同学们面对这样迥然不同的结局,你们想要说些什么吗?(出示课件)你想对傲慢的陶罐说:—你又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说:———四、总结:是啊,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像陶罐一样谦虚、善良、脚踏实地的走好你们的每一步!教后反思:《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意图篇七

1、熟练掌握本节课生字。理解“奚落”、“轻蔑”、“覆灭”、“遗落”、“相提并论”和“和睦相处”等同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懂得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其中表达的寓意。

深刻理解寓言的寓意。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子之间的故事。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放慢速度多读几遍。

2、扫清文中生字障碍。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或分角色读。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主要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事?2、快速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文中的陶罐和铁罐分别像是怎样的人?可在表现他们特点的词句下作标记。

四、研读感悟,体会寓意。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2、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结合相关的语句谈理解。

3、演一演。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人情人境的动作和表情。

(2)表演展示。(视频出示对话句子。)。

五、表达感受,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1、改编童话。

(1)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不要被课文所限制,放开思路,畅所欲言。)。

铁罐:优点——不易碎,坚硬。

缺点——易生锈,难看。

陶罐:优点——不生锈,美观。

缺点——易碎,不坚硬。

(2)指导学生以《铁罐和陶罐》为题,改写这篇童话故事。

2、自编童话。

以《xxxx和xxxx》(如:小溪和大海、绿叶和红花、铅笔和钢笔、牙齿和舌头……)为题,展开想像和幻想,编一个童话故事。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意图篇八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对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积累语言,拓展延伸,编写对话。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练习对话.

2、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1、复习导入。

1,复习课文主要内容,指名让学生交流。师总结。

2,用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你对陶罐和铁罐的印象,复习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说,师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齐读)。

2、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师引读: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指名让学生接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2,指导读出“傲慢”(什么是“傲慢”?)。

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3,结合“蔑”字的结构特征,理解“轻蔑”。并指名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4,引导读陶罐和铁罐的第二次对话,重点读出“愤怒”的感觉。

(1)理解怎么样的相处方式是“和睦相处”?

(2)给铁罐的对话加提示语。(火冒三丈,暴跳如雷,雷霆大怒,气得直跺脚,怒目而视......)。

(3)理解为什么作者最后不加提示语。(当时铁罐已经愤怒到极点了)。

6,指名让学生给陶管和铁罐的头饰加表情。

听了他们俩的对话,相信你对这两位朋友的认识更深刻了,谁来给他们加个表情呢?

7,师示范表演读,让学生同桌两个人自由练习。

8,找同学上台表演。

3、表达感受,深化感悟。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陶罐和铁罐的下落。

2,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3,一个“还是”说明了什么?(以前是,现在依然是)。

4,“连......也......”让你想到了什么?(铁管以前是多么傲慢,多么坚固呀)。

5,前后对比,让人感慨万千,读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呢?

6,指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

7,教师总结: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能拿自己的地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8,质疑:难道陶罐没有一点长处,铁罐就可以常常奚落陶罐了吗?

(人人生而平等,要学会互相尊重)。

9,回归课题,读出不同的语气。

4、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指名让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上提示语。

板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