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08:00 页码:9
2023年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模板11篇)
2023-11-12 20:08:00    小编:李耀Y

教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以上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篇一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

2.一般来说,有几个未知量就必须列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

(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量

(2)同类量的单位要()

(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符。

3.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要注意检验和作答,检验不仅要求所得的解是否( ),更重要的是要检验所求得的结果是否( )

4.一个笼中装有鸡兔若干只,从上面看共42个头,从下面看共有132只脚,则鸡有( ),兔有( )

新课探究

看一看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

(2)()

解:设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xkg和ykg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 )和( ),饲料员李大叔估计每天母牛需用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需用7到8千克与计算()出入。(“有”或“没有”)

练一练:

小结

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1、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3、学会开放性地寻求设计方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甲乙两人的年收入之比为4:3,支出之比为8:5,一年间两人各存了5000元(两人剩余的钱都存入了银行),则甲乙两人的年收入分别为()元和()元。

2.在一堆球中,篮球与排球之比为赞助单位又送来篮球队10个排球10个,这时篮球与排球的数量之比为27:40,则原有篮球()个,排球()个。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篇二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会找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得出问题的解答.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列方程组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会找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一题多解,学习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

2.读懂并找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得出问题的解答.

【重点难点】。

重点:会从多种角度考虑用列方程组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会找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前准备】。

1.小麦、玉米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1.5,你能说明它的含义吗?(可以举例说明)。

2.“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是什么意思?

3.总产量与哪些量有关?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方程组是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问题的重要工具.

2.读懂并能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形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得出问题的解答.

【重点难点】。

重点:用列方程组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会找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篇三

学生在解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我觉得“重视关键句分析训练,让学生感悟方程的思想。”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的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由于我知道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对等量关系式的训练不够重视,于是我课前谈话中用了很多时间对等量关系式的写法进行了训练。先从倍数关系,再到相差关系,然后两种关系合并,要求学生分别写出等量关系式,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突出根据关键句写等量关系式,我出示例题后,直接问:“三句话中你觉得哪一句最重要,为什么?”让学生根据“的东北虎只数比的3倍还多100只,写出三种等量关系,有三种关系式就对应着三种解法,哪一种关系式最容易想到。让学生感受到要提高正确率,我们可以从最容易的入手,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出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巡视,充分了解学生的困难以及想法,然后才能很好的组织交流。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思想,我故意让学生先交流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当交流完列式后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识时,学生感到困难,再次问学生用倒推策略解决时,还可能出现什么错误,这样从两个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用倒推策略解决的不足,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主动愿意来学习用方程来解。方法的优劣是比较出来的,当然也是因人而异的。方程为什么要写设语,方程是怎样列出来的,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条件,才能更好的利用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才能大大提高正确率。解完例题再次比较总结,列方程是怎样想的,而倒推策略是怎样想的。然后再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方程的作用和价值,学生才会自愿用列方程来解决新的问题。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篇四

掌握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重点: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2.难点与关键: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学生活动)。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

则解得。

答:(略)。

(学生活动)。

去括号:1+1+x+1+2x+x2=3。31。

整理,得:x2+3x—0。31=0。

解得:x=10%。

答:(略)。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篇五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探索式教学法。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出教科书第79页的问题,同时出现下图: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千米.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

可列方程:

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例7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的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校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加强审题,弄清题意,正确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数量关系解答。

教具准备:

题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例7。

(1)出示例7情境图。

师问: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生:小军的成绩-0.06米=小刚的成绩。

生:小刚的成绩+0.06米=小军的成绩。

生: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师提出:数量关系都是正确的。

师问: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小军的成绩),在“小军的成绩”上打“?”。

师指出:“小军的成绩”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同时要先写“解”。

师示范: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师追问: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列什么样的方程呢?

师指出:像第3种这样,x的值表示结果的,我们可以尽量避免。

根据前2个方程,大家在小组中说说:x,1.39,0.06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师追问:会解这个方程吗?在小组中选一个,解答后,说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字组中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x=1.45x=1.45。

指名汇报方法。

师指出:因为在“解:设……”时已经设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写单位名称。

师追问:怎样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确呢?你准备怎样检验?

学生说自己的检验方法,教师点评。

(2)小结方法。

3.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师问:哪一个条件告诉了我们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什么?(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怎样列方程呢?

(3)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解答并汇报方法,师巡视指导。

解: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x吨。

33x=165。

x=165/33。

x=5。

答:(略)。

4.指导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小题。

师问: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去年的体重+2.5千克=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千克)。

方程怎样列?(x+2.5=3636-x=2.5)。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2)完成第(2)小题。

师问: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基本等量关系呢?(单价*数量=总价)。

师追问:方程怎样列呢?

解:设买了x本笔记本。

6.5x=78。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二、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二第5题。

(1)导理解每幅图的意思。

(2)说一说题中的等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汇报与方法交流。

2.完成练习二第6、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师追问: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你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总结。

板书: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

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x-1.39=0.06x-0.06=1.39。

x=1.39+0.06x=1.39+0.06。

x=1.45x=1.45。

答:小军的跳高成绩是1.45米。

教学后记: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题意,启发学生从合理的角度理清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要避免出现“x=……”或者“……=x”的形式。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开门见山,

1.教学例4,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学生观察场景图。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学生讨论。

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验算,再交流检验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方程解答。

四、拓展提高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自己计算商品的现价或原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篇八

一、课前预习:

1、某厂今年1月份的总产量为100吨,平均每月增长20%,则:。

二月份总产量为____________吨;三月份总产量为____________吨。(填具体数字)。

2、某厂今年1月份的总产量为500吨,设平均每月增长率是x,则:

二月份总产量为____________吨;三月份总产量为____________吨。(填含有x的式子)。

3、某种商品原价是100元,平均每次降价10%,则: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是________元;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_______元。(填具体数字)。

4、某种商品原价是100元,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则: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是________元;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_______元。(填含有x的式子)。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篇九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平均变化率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发现传播问题、平均变化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有哪些方法?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都是有哪些步骤?

二、新知探究。

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

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_______人,第二轮后共有_______人患了流感。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篇十

(一)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如何判断方程。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二)能力目标。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三)情感目标。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三、教学难点。

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章前图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二)提出问题。

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么?不妨试一下。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你能列出方程吗?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由图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关于路程的数量,

王家庄距青山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千米,

由时间表可以得出关于路程的'数量,

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小时,王家庄到秀水小时,

汽车匀速行驶,各路段车速相等,于是列出方程:

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出x,从而得到结果。

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例2环行跑道一周长400米,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米?

五、课堂小结。

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表示用算术方法解题的计算过程,其中只能用到已知数,而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有已知数,又有未知数,有了方程后人们解决很多问题就方便了,通过今后的学习,你会逐步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六、作业布置。

习题3.1第1,2两题。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案篇十一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数(已知)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求另一个数。教学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确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最为关键的。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反思这一节课,做得好的方面是:一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循序渐进,通过“句――式――方程”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方程解题的基本方法:即找到了等量关系,方程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二是练习形式多样,练习有层次。由简到难,有坡度,但目的只有一样,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些练习能很快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不足的方面是:练习的重点在于找准数量关系式。课堂上大量提问了学生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并进行了专项训练,但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只满足了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应该让中下学生再再说说关键句是什么,是根据哪句话找出来的,分析题时可先用铅笔画出来,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用相应的未知数和具体数字表示出来,转化成等式,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再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