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班环保教育教案(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6:34:44 页码:12
小班环保教育教案(通用8篇)
2023-11-21 16:34:44    小编:zdfb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中对教学活动进行逻辑化、系统化设计的产物。教案要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班环保教育教案篇一

1、 让学生交流秋天的美景,增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 通过校园实地观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整理观察结果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落叶处理方法,避免焚烧落叶对环境的污染。

4、 通过制作书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组合树叶,学会使用树叶制作粘贴画。

秋天的特点观察及落叶的处理方法

如何表现秋天

1、 搜集秋天的资料、图片或视频。

2、 观察校园的树木,并准备汇报观察结果;采集树叶,制作书签和粘贴画。

一、 导入:

1、 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让学生感受秋天到来的喜悦。

2、 秋天是成熟的收获的季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辛勤劳动;秋天是宽容博大的季节,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来年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二、 开动脑筋:

1、 学生之间互相回忆、交流秋天的美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或诗句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思考:秋天,校园里的植物哪些是绿色的,哪些变了颜色,哪些开始落叶?

三、 畅所欲言:

1、 引导学生回忆见到过的燃烧树叶的情形,让学生谈感受。

2、 小组讨论:

怎样处理落叶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四、 走出校园:

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以画笔画出秋的绚丽,用相机留住秋天的美丽。

小班环保教育教案篇二

1、教师讲述鱼宝宝生病的故事,引起幼儿讨论的兴趣。

由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鱼宝宝生病了”

2、做实验,将鱼分别放入干净的水和脏水里,观察小鱼的不同动态(此活动可请幼儿事前在家中完成)

(1)启发幼儿思考:现在这里有两缸水、一缸是清水,一缸是脏水,我们分别把小鱼放入不同的水里,你们猜猜小鱼会怎样!

(2)教师分别将小鱼放入两种水里,幼儿观察并表述自己的发现。

(3)小鱼愿意生活在脏水里吗?我们该怎么办?

3、观察生病的小鱼,激发幼儿的同情心。

(1)如果小鱼长时间生活在脏水里会怎样呢?

(2)教师指导幼儿分别观察每一张桌上生病的小鱼,并自由表达自己的发现。

4、分发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被污染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小鱼生病的,水为什么会变脏的。

5、加深了解脏水的危害,知道要保护好水资源,水脏了小鱼会生病,还有谁会生病呢?我们大家要让水保持干净,不能随便往水里倒各种脏东西,让鱼和人们都生活在干净优美的环境里。

《我是小小环保员》为家园打扫清洁

1、知道鱼要生活在干净的水里,水被污染了,鱼就会生病或死亡。

2、有初步的环境意识,有同情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幼儿活动参考用书每人一本,内容图片。

小班环保教育教案篇三

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二、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空调也给城市加温,太原空气污染列榜首。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1、对工业锅炉进行了治理改造。

2、创建无黑烟区和烟尘控制区。

3、开展燃煤脱硫工作和改造燃煤炉为燃油炉。

4、搬迁和撤消污染严重的工厂。

5、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安装净化装置。

7、1998年12月起全面实施禁用含铅汽油等。

小班环保教育教案篇四

本次活动内容选自中班《幼儿创意学习课程》第八册《美丽村》的一节社会领域活动。《纲要》提出:"4-5岁幼儿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并具备了用简单语句交流的能力。"我班幼儿知道垃圾不能随便扔,但是没有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不知道有些垃圾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本册教材的主题目标是认识环保标志,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环境。学习垃圾分类,培养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培养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如今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不仅影响自然环境,更是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在幼儿周围的环境中也会产生很多垃圾,但在幼儿眼里却太过平常并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对垃圾的危害及如何处理缺乏了解,因此需要加以引导。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并通过分类操作,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哪些垃圾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从小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并能带动家庭、带动身边的人为创建良好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我将垃圾分类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将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2、分辨回收的垃圾。

4、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幼儿小组讨论。(引导孩子说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电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说花圈的,再说不花圈的)。

2、提问:谁愿意把讨论结果介绍一下?

3、个幼回答。

小结:哦,原来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是可回收垃圾(把分类图片贴过来);厨余类、有毒有害类是不可回收垃圾。(贴图)(配课老师收走记录表和笔)。

1、幼儿操作。

小结:区域活动时,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些这样的分类垃圾箱,将它们摆在家中、摆在我们的小区里,用来提醒我们的爸爸妈妈,提醒身边的人,将垃圾分类处理,环保小卫士们,行动起来吧!

小班环保教育教案篇五

1、认识垃圾及其产生原因,认识各种垃圾箱。

2、用画实物、写数字等形式记录幼儿园、家庭一周中产生的垃圾名称及数量。

3、了解垃圾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产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

班内用的垃圾统计表一张,家庭用的垃圾统计表若干

1、观看幼儿园里的'垃圾箱,初步认识垃圾及其产生原因。

教师提出问题:垃圾箱里有什么?什么叫垃圾?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垃圾?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丰富词汇:生活垃圾。

2、猜想:我们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

教师提问:垃圾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制造的没有用的废物,猜猜我们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

3、统计:我们制造的垃圾。

出示垃圾统计表,教师讲解垃圾统计表的用法:用画画的形式将自己在一日活动中制造的垃圾名称及数量记录在垃圾统计表里。

4、活动延伸:统计家庭中制造的垃圾。

小班环保教育教案篇六

2、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

3、让小朋友学会并在今后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1、准备好画笔和纸;

2、准备好绘有纸盒、塑料瓶、香蕉(皮)、废弃电池、树叶、旧报的卡纸,同时准备好“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卡片;(如上次环教一样)

3、准备必须的视频录像。

1、首先,是让小朋友们动手绘制“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标志的大体模板,有认真画的并且画得比较像的有奖励哦。

2、其次,通过垃圾分类小游戏,让小朋友们对垃圾分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让小朋友学习到更多东西。

垃圾分类是怎么一回事以及要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

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垃圾;

认识有毒垃圾;垃圾分类的益处。

1、问题引入:

2、我们对垃圾分类以一个小故事进行风趣的讲解;

3、让小朋友们绘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标志的图案,并请三个小朋友上台进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讲讲自己对这两种标志的理解,踊跃的小朋友当然会得到我们的奖励。

4、请两位工作人员头戴“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卡片条,我们的工作人员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举例解释说明。请以三个为一组的小朋友们上台对我们的卡片进行“垃圾分类”(一共四组)每一组分类完之后,我们的工作人员要对分类的正误进行说明评论哦。踊跃的小朋友会得到我们的奖励。

5、(下午)

首先让大家看一个有关垃圾分类的视频哦。(这个动画性质的挺好的)

老师说说:大家从这个视频中学到了哪些东西呢?

6、朗诵《不乱扔垃圾顺口溜》

好学生,讲卫生,垃圾扔进垃圾桶。校内校外一个样,环境卫士人人争。扔张纸,吐口痰,人的生命要玩完。可怕!塑料袋,满天飞,市容面貌在抹黑。可恶!塑料袋,竹木筷,城市污染真厉害。害怕!天变黄,水变黑,白色垃圾满天飞。真脏!天变灰,河变脏,生态环境在受伤。咋办?小朋友讲卫生,果皮纸屑不乱扔。校内校外一个样,环境卫士人人争。一二三四五六七,绝对不乱扔垃圾。七六五四三二一,绝不随地吐痰。

布置作业:

让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后向自己的家人讲讲自己今天学到的内容;同时每个人准备好一个塑料瓶里面装点沙粒明天上课哦。

小班环保教育教案篇七

: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后记:

1.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全人类关心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972年6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人类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人类环境宣言》。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每年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世界环境日”活动是人类广泛进行自我教育一种好形式。

小班环保教育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动物为什么要穿越公路。

2、知道人们保护动物的有关习俗。

3、了解有关部门为保护动物而采取的积极行动。

4、懂得如何保护动物。

5、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行走(或迁徙)的知识;了解与保护动物有关的习俗;查阅有关部门保护动动物的积极措施。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

板书设计:

给动物让路。

动物为什么穿越公路?

为什么要保护他们?

如何保护他们?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要求认真倾听,谈出自己心中的感受。教师读“生活在线“。

二探求新知:

1、猜想动物为什么要穿越马路?(迁徙、公路切割了动物的生活区域)。

2、交流:人和动物应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人们的哪些习俗与保护动物有关?

3、你认为应怎样保护动物不受伤害?

4、你了解到哪些保护动物的典型事例?

5、我们能为保护动物做出哪些实际行动?做保护动物的小卫士。

教师总结:动物和人类一样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是地球上共存的生命,人类应该与他们和谐相处,积极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三、拓展应用。

1、用美丽的图画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2、现在让我们为保护动物写下几份建议书或宣传单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