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冬至日记50字(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18:23 页码:12
2023年冬至日记50字(汇总8篇)
2023-11-11 12:18:23    小编:zd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些总结范文可以激发我们自己总结的思路和能力,引领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冬至日记50字篇一

每到冬至这一天的傍晚,我就会回忆起儿时这一邻居互赠节俗特色食品的情境。

冬至吃麻糍是我们东阳的千古传统,因此民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各种各样的麻糍。

例如麻糍片。白色,四方形,约1厘米厚,上下层面都撒有米粉以免相粘。两片一叠,内夹红糖,口感又嫩又甜。

又如麻糍粑。白色糯米团外粘炒熟的黑芝麻拌白糖研细的粉粒,其形成团粑状,口感又甜又粘。

还有麻糍丸。白色糯米团蒸熟以后,将其分成一个个小团丸,再置于热气腾腾的红糖生姜汤中。其色成橙红,伴汤而吃,既粘嫩,又甜蜜而微辣。

传统的麻糍制作方法都是在糯米蒸成熟饭以后置于石臼举木石槌一下一下捣成糯米团的。捣得越透,糯米团的粘性和韧性越好。后来有人用糯米粉拌水蒸制而成,味道也便差多了。如今,有的`家庭主妇新创了一种简便的制作方法,只要将糯米在电饭煲中煮熟,再用小木棍不断搅拌,同时不断撒进糖炒黑芝麻粉,一待米饭搅拌成团粑,麻糍粑也便制成。用这种新方法制成的麻糍粑,不仅保持了传统石臼捣制而成的那种麻糍的粘滑特性,而且更柔软更可口。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们东阳这又是一个与清明相对应的传统节日,都要祭祀祖先。所不同者有二:清明节的祭品需在原有荤素几种以外加上俗称“清明馃”的青色糯米团;而冬至节的祭品则在原有荤素几种以外加上俗称“冬至麻糍”的或白色或黑色的糯米团。

为什么冬至要吃麻糍呢?东阳有两句俗话:“不吃麻糍不算过冬至。”“不过冬至要冻一季。”意思是,因为时入严冬,冬至这一天又为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漫长的夜晚如果不能吃饱,就会挨饿,而麻糍这种食品,柔韧不易消化,正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在冬至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制作麻糍,可是左邻右舍之间还是要相互馈赠。东阳民间流传着一句“邻居碗对碗”的俗话。这句俗话的意思是自家有好吃的,一定要分送给邻居共同分享才心安理得。如果哪户人家有好吃的就关门自用,不愿与人分享,就会被人嗤之以鼻,瞧不起。显而易见,这是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有个极其美好的传统,就是“成全”和“分享”。所谓“成全”就是帮助别人,成人之美;所谓“分享”就是有利好不独占,以共享为乐。细细想来,邻里之间这种“碗对碗”的做法就是传承了祖先“礼尚往来”的美好风尚,用现代流行话语来说,就是展现了相互关爱,实在是既传统又现代,属人间最美好的一种情谊。(王湘)。

冬至日记50字篇二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妈妈对我说:“今天是冬至,应该吃饺子。”我又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妈妈说:“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是传统。”哎!没办法,我只好亲自出马,去问电脑了。哦,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他在一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原来吃饺子还有这个传说啊!后人还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晚上,妈妈和阿姨一起包饺子。为什么要等到晚上吃饺子呢?因为爸爸工作太忙,只有晚上才能和我们一起吃。妈妈和阿姨包的饺子,阿姨包的大,妈妈包的小。大的高大威武,小的小巧玲珑。饺子煮出来了,我吃了好多。我可不想让我的耳朵冻掉!

同学们,今天你们吃饺子了吗?如果没有,那就要注意着你的耳朵。否则,它随时都会冻掉哦!

冬至日记50字篇三

今天我妈只打了个电话,我就醒了。

看看外面的灰色。冯姐今天去哪了?母亲说:冯姐姐可以把灰吹得很远,这样天空就会变蓝,太阳就会出来变黄变暖。

爬下床,妈妈帮我换上睡衣和彩色秋衣秋裤——我很喜欢。

今天不想刷牙,就喊了一声“奶奶帮我刷牙!”奶奶说:自己刷。

我没办法,就爬到爸爸的凳子上,干脆用水哼了一声——因为我怕牙膏的辣味。

坐下吃饭的时候,我问妈妈:明天是红日?妈妈:嗯。

爸爸:今天是冬至。难怪昨天很多人买饺子。

我:爸,冬至是什么?

爸爸:冬天来了。之后会很冷。你必须穿外套,下雪,还有新年。

冬至日记50字篇四

冬至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包饺子,有的是做冬至圆。今夜是冬至夜。叁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冬至,天气变得更冷,而人们的心却会走得更近。心与心的温暖,让整个冬季从冬至开始温馨。所以,我喜欢冬至。

冬至日记50字篇五

明天是冬至,冬至有吃汤圆的习俗。今天,魏老师教大家做汤圆。汤圆是怎么做的呢?先要把麻心馅搓成一条,再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揉成一个个小圆球。再把汤圆粉揉成一个圆,用手挖出一个小洞,把做好的.麻心馅放进去,把它揉得圆圆的。就这样一个又圆又白的汤圆就做好了。最后还要把煮好的汤圆用土黄色的豆沙粉拌一下,再分给大家。

我尝了一口麻心就流出来了,感觉像蜂蜜一样甜。吃完我一张嘴同学们都说我的牙齿都变成黄色了。

今天的汤圆真好吃!

冬至日记50字篇六

昨天学校举行了“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主题活动。这个活动是为了让我们感受一下冬至日的快乐。

昨天中午,还没到一点三十分,教室里已人声鼎沸。同学们到了教室,就按捺不住激动,欢快地叫了起来。时间过得像一只只飞鸟,一瞬间就到了写字课。老师同学也带着自己的工具来了。同学们先去洗一洗自己的小手,再来搓汤圆,捏小动物。每一个人都在教室门口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就连老师也在帮忙,她们真辛苦。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地捏了起来。有的同学眉开眼笑,有的同学专心致志,有的同学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到处想学一学别人的经验。

过了一会,老师叫我们烧水,因为何立丰同学没带锅盖,我们等了好久好久,水终于烧开了。我们把汤圆放进锅里煮,十几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汤圆一上一下地跳动着。等到煮熟了,每个同学像小馋猫似的一拥而上,一只只沾着xx的小手拿着碗向老师走去。我们小组一共吃了6包汤圆。

希望明年的冬至日快快到来。

冬至日记50字篇七

昨天,是冬至,冬至我是这样过的':

那天,早上起来,妈妈就把三个剩余的手抓饼给我、爸爸和她自己,吃完后,爸爸就去买冬酿酒和卤菜了。买完卤菜,吃完中饭。开始吃晚饭,晚饭前,爸爸特意给我用微波炉转了一碗冬酿酒,放在桌上。哇!冬酿酒里有桂花,香气扑鼻,冬酿酒色泽金黄,我尝了一口,啊!甜甜的。我迫不及待地就把一碗冬酿酒,咕噜咕噜,喝下肚了。简直是人间美味,让人喝了再想喝。忽然,我闻到一股香气,一看,原来是香喷喷的卤菜端上桌了。我马上开始动筷,开始大吃起来了。

冬至夜的晚饭真好吃!

冬至日记50字篇八

今天下午,老师教我们做汤圆,因为明天就是冬至。开始包汤圆了,老师示范给我们看。我开始时搓来搓去,不是陷留出来,就是搓不圆,经过一会儿的努力,总算知道把揉成好的面团拉成一个个小团,再把小团用十指挤压成圆,向里面加入调制好的芝麻陷,小心翼翼的用四个指头轻捏封口,再用双掌轻轻把汤圆揉圆。然后我们把汤圆煮熟。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甜到心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