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冬至的日记(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9 15:42:16 页码:12
最新冬至的日记(大全14篇)
2023-12-29 15:42:16    小编:琉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冬至的日记篇一

今天是2015年12月22日,是农历的冬至。冬至这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这一天太阳处在北回归线上,以后就会渐渐地向北移动。在我的家乡,就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意思就是过了冬至这天,妇女纳鞋底用的线,逐日就得多用一根,也就是说白天变得越来越长了。

立冬是一年中冬天的开始,冬至的意思则是表示冬天过了一半。冬至实际上表明北方寒冷的冬天才刚刚开始。古人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说明一九、二九之后的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冬至刚好是头九的第一天,过了九九八十一天,气温就会渐渐升高。九九就是九个九天。具体来说,就是从冬至这天算起,向后数九个九天。第一个九天称“一九”,最后一个九天称“九九”,一共是八十一天。在每个九天中,气温的冷暖变化不一样。在豫东,流传着这样一首冬九九歌: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八九狗伸舌头,九九八十一,老狗卧阴地。冬至过后,就是小寒和大寒。在大寒这个节气过后,接下来就是立春。立春意味着冬天过去,春天已经来临。立春是在六九的第一天。农谚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即使过了立春,北方的天气还会再冷上一阵子,“九尽花不开”嘛!

立冬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和接下来的一年中的天气和收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勤劳的华夏先民在与大自然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冬季、春季的物候现象,发现和总结出一些规律,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头九好天,九九好天”,说的就是冬至这天要是晴天的话,在九九这天也必定是好天气。“头九一场雪,九九像六月”的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天气冷得很,就说明天气冷得比较早,那么到了九九的时候,也就是惊蛰的时候,天气就会很热。“冬至湿了老鸹毛,麦从水里捞”中的老鸹就是乌鸦,这句话就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雨雪天气的话,乌鸦的羽毛会被打湿,那么来年的麦收季节,也就是在芒种节前后,必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有经验的老农会在冬至这天关注天气,如果是晴天的话,他们会很高兴;如果是阴天,他们会企盼天公千万不要下雨雪;如果这天恰好是雨雪天气,他们一定会唉声叹气。不过,时代变了,老歌子也不是那么灵了。

在我的家乡,有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民间有冬至这天不吃饺子的话,耳朵会被冻掉的说法。在豫东平原,节日往往会和吃联系在一起。过春节自然就不用说了,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我们这里还有“十五圆,十六扁,十七、十八擀蒜面”的顺口溜。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人们要吃汤圆;在正月十六这天中午,大家要吃扁食(饺子);到了正月十七、十八中午,家家户户就该吃捞面条了。农历的二月初二早上,大家吃煎饼,出嫁的女儿在上午的时候还要给娘家人送去一些。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吃粽子。农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家家户户要吃小米饭。在八月十五这天吃月饼。在我们这里,农历的十月初一也是一个节日,这是一个祭祀去世亲人,给他们上坟、烧纸的节日。我们这里有“早清明,晚十一”的说法,就是说每年给去世亲人上坟的时间有两个:上半年要在清明节之前的几天,下半年得在农历十月初一以后,一般就在初二或者初四,再晚也不会晚于十月初六。在清明节这天,没有说吃什么东西,但在十月初一这天要吃上一顿饺子。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冬至十天阳历年”,在阳历年,也就是元旦这天,家家户户中午也通常包饺子。腊八这天,大家中午吃大米饭,晚上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是祭灶,又到了吃祭灶糖的时候了。现在想来,这些习俗的形成大概与豫东人民勤劳睿智、善良淳朴、顺应自然有关吧!

我是一位七零后,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们当地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农村家庭还不能够每顿都吃上小麦面。像我这样的大多数的小孩,冬天就单穿一身棉袄和棉裤,里面也没有秋衣秋裤。上小学的时候,每到下课我们一到教室外面,便冻得瑟瑟发抖。男孩子们便顺着墙站成一排,互相挤来挤去地来御寒。即便到了每年的春节,家长也不能保证给每个孩子都添上一件新衣服。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过老二穿,一直往下面爱心传递。父母给我们几分钱让去买水果糖吃,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平时能吃一顿捞面条就是改善一次生活。因此,我们小孩子对过节都充满了期盼,吃上一顿饺子往往会高兴上几天,尽管平时吃的大多是素饺子。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农村的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吃饺子和吃捞面条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近十年以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天天就像过去过年过节一样,现在反而有很多人想吃杂粮了。

我今年正好四十岁,对于祖国三十几年来迅速的发展,我是一位见证者,更是一位受益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民主,我们的日子过得会越来越好。

冬至的日记篇二

12月22日星期四晴(太阳公公微微笑)。

今天,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地理课。我知道了,地球这个球体每天都围着太阳转,今天太阳照射到了南回归线,今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同一时间阳光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我一回到家就奔向我的卧室,可找了几分钟也没找到阳光,可把我急坏了,又找了厨房、卫生间、书房,最后在阳台和大卧室找到了,我来到大卧室,一拉开窗帘,阳光就像一只只饥饿的老鼠来偷吃油一样聚到一起。“现在时刻,中午12点整,现在时刻,中午12点整。”是钟表报时了,就选12点吧,我赶紧拿起笔在阳光照到的位置画上了线,牢牢的记住这个位置。为了保险起见,我又到阳台光线的位置画了条线。要是爸爸下午回来给我擦了怎么办?我想到了,爸爸回家晚,我有时间把我的实验告诉他,相信他会支持我的。看着这条线,我真希望明天快点来,好看看老师是不是说谎。

12月23日星期五晴(太阳公公真欢喜)。

今天放了学,我迈着焦急的'步子往家赶。

12月24日星期六晴(太阳公公露笑脸)。

今天没去上作文课,我昨晚数学作业11时半了,等着12时去画记号。

我找好彩笔,盼着,望着,盼望着,终于盼到了十二时,我赶紧跑向大卧室,拉来窗帘,阳光照到地面上,果然朝南移动了,不过一小块,我很奇怪,就问妈妈,妈妈说:“地球围着太阳公转时,也在不停地自转,今天可能是往赤道照射时有些慢了,所以只移动了一小块,或者是不动。”“哦,是吗?”我似懂非懂的答道。“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你查查网上,也许会有更大的发现。”

12月25日星期日晴(太阳公公眯眯笑)。

昨天,我查阅了电脑,有了许多新发现。在太阳往南回归线照射时,每一天都不会重合。今天我有些急躁,刚到12时,还没报时我就想画,仔细观察了一下,第一天用的橙色,第二天橙色的交叉线,第三天黑色,今天拿的是紫色,跟黑色有些相似,换彩笔?来不及了,再画一条交叉线?不行,会分不清的。对了!画条波浪线吧,我赶紧照着光线画上,没耽误时间,真的,光线跟昨天的没重合,虽然只动了一点点,看来知识不是光从课本上学来的,电脑、电视、课外书等都会交给我们更多的知识。

12月26日星期一晴(太阳公公不休假)。

今天12时,我又准时画了线,今天这条线比昨天又向南移了一厘米半,也不知道明天光线会走几厘米,上午听有的同学说“我家的光线移了七厘米。”我有些不相信,也太长了吧?都赶上我们的中指长了,我跟妈妈说了,妈妈也不相信,我们又把这几天的线量了量,最长的才间隔三厘米啊,是他们没量好,还是各家的光线不一样?我一定要亲自探个明白。

12月27日星期二阴(太阳公公请假了,乌云奶奶来加班)。

因为急着回家画线,一放学我就冲出教室,路上走的也很快,到家时才11时52分,还好,没到时间,这次我找了个绿颜色的笔,来到大卧室等着报时,怎么没有阳光?拉开窗帘,没有,打开窗户,没有,怎么回事?我急得团团转,“现在时刻,中午12点整”怎么办?都12点了,快找,窗户底下,门后面,床底下……都没有,这时候妈妈走进来,笑着说:“傻孩子,今天是阴天,你找不到阳光的。”啊?阴天,怎么会阴天?那我的线怎么办?我心里空落落的,连吃饭都没了兴趣。好不容易见了点阳光已经一点了,没什么可对比性了,哎,早知道当初选下午一点这个时刻好了。

12月28日星期三晴(太阳爷爷回来了)。

12月29日星期四晴(太阳爷爷初上班)。

12月30日星期五晴(太阳爷爷很高兴)。

不明白的问题,真是学无止境啊。

12月31日星期六阴(太阳爷爷生病了)。

回到家,正好12点,我急忙去画线,又找不到阳光了,噢,今天阴天啊,我想验证今天是不是两厘米,看来没法画线没法验证了,只好明天了,祈求明天不要阴天了。

1月1日星期日晴(太阳爷爷露笑脸了)。

今天是个大晴天,虽然天很冷。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静等着12时的到来,时间一到我就冲进大卧室,在光线的位置画了条直线,拿尺子量而来一下,比前天的动了3厘米,这两天平均动了1.5厘米,不是两厘米了,地球运转又不规律了,那明天会是多少呢?会不会是4厘米?目前还是个谜,神啊,请赐给我力量吧!

1月2日星期一阴(太阳爷爷旧病复发,不能上班,乌云奶奶来帮忙)。

昨天没有祈祷上帝,今天又阴天了,不能画线不能测量了,好好做作业吧。上帝啊上帝但愿明天是个晴天,一定要晴,不然又不能画线了。

1月3日星期二晴(太阳爷爷被上帝治好了重新上班,看来祈祷有效哦)。

今天上午,那条线南移了六厘米,是上次的两倍,也可以这样想,昨天光线向南移了三厘米,今天向南移了三厘米,比前几天快了点啊。但依然没找出规律。

1月4日星期四晴(太阳爷爷眯眯笑)。

柳暗花明又一村”啊,那明天会是几厘米呢?我经常这样想,也经常这样猜,可总是猜不中,我猜明天是三厘米,那我就能从实践中得出规律了。看看我猜的准吗?oh,上帝保佑!

1月5日星期五晴(太阳爷爷笑眯眯)。

冬至的日记篇三

昨天学校举行了“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主题活动。这个活动是为了让我们感受一下冬至日的快乐。

昨天中午,还没到一点三十分,教室里已人声鼎沸。同学们到了教室,就按捺不住激动,欢快地叫了起来。时间过得像一只只飞鸟,一瞬间就到了写字课。老师同学也带着自己的工具来了。同学们先去洗一洗自己的小手,再来搓汤圆,捏小动物。每一个人都在教室门口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就连老师也在帮忙,她们真辛苦。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地捏了起来。有的同学眉开眼笑,有的同学专心致志,有的同学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到处想学一学别人的经验。

过了一会,老师叫我们烧水,因为何立丰同学没带锅盖,我们等了好久好久,水终于烧开了。我们把汤圆放进锅里煮,十几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汤圆一上一下地跳动着。等到煮熟了,每个同学像小馋猫似的一拥而上,一只只沾着xx的小手拿着碗向老师走去。我们小组一共吃了6包汤圆。

希望明年的冬至日快快到来。

冬至的日记篇四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子。”眼看一盘饺子从厨房里端出,我的脸上便有了丝丝兴奋。

那一个个圆润的饺子,安静地躺在那儿,它有着白晳的皮肤,还透着些粉色,可爱至极。

用筷子轻轻动动它们,它们却调皮地从筷子间逃跑,待跑了一段距离后,再扭回身子朝你吐吐舌头,若是你用筷子多逗逗它,它便会浑身出汗,脱下外衣,此时,你便不由得随着香气享用它的美味了。

若是运气好,你可以顺利地吞下;若运气差,你可能会被汤汁烫到嘴,没想到吧这是它为你准备的最后一份惊喜。

数数看,你盘中的饺子有几份惊喜呢?

冬至的日记篇五

昨天晚上看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温13度。今天阳光其实还挺好,比预报的好多了。下午准备踢球,配合大吉大利剧组当群众演员。今天是立冬节气,早上坐车的时候一个同事还说,今天是立冬,应该吃水饺。立冬就是刚刚迈进冬天的门口。想想还是挺感觉到冷的,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不过,我对象说过,不经历冬天也是不行的,冬天会把很多细菌、病毒冻死。

前几天就想写点过于诗歌的事。平时我们都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小孩子背诵诗歌也是选唐诗。其实,唐诗也是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七言诗就比较难背诵,五言诗还行。唐朝已经基本上没有四言诗了,其实很明显唐诗是由四言诗慢慢发展过来的,所以,我对四言诗很感兴趣。

一提到四言诗,我们就想到了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的写作是很有技巧的,今天只是回忆其中的两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分析以下这几句:先是写景,再叙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立冬这首诗也是先写景再叙事。

还有一句俗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都是先状物后叙事。

冬至算是个美好的日子,我也得好好珍惜时间去玩。

冬至的日记篇六

第一篇:

今天是冬至,阳光明媚!每逢冬至等季节,都要烧纸,这可能是我们这儿当地人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要折元宝、纸钱,烧给去世的人。

中午,开始烧纸了,外婆烧了一桌子的菜,鱼呀、肉呀、豆腐、粉皮呀都端到堂屋里,从厨房端到堂屋时,要注意要用手捂着碗上面,至今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许是一种规则吧。开始烧纸钱了,我和哥哥姐姐都跪在地上,烧纸前,哟!这烟可真够呛人的,尽管如此,我还是依然坚持着把纸烧完。烧完之后,得磕头,哎呀!我连续磕了六个头,可真快要把头给摇下来了!

吃完饭后,我们三(我、哥哥、姐姐)重孙女、重孙子跟着外婆后面到婆老太、婆老太爷他们的坟上,给他们烧纸前,越说越伤感了,到了婆老太、婆老太爷、二舅爷爷的坟前,给他们烧元宝、烧纸前,说起来,我连他们的样子都没有见过,他们就去世了,所以呢,在他们的坟前,我真诚而又诚恳的给他们磕了头!

第二篇:

天一天比一天冷起来,家里给快递过来一些冬天穿带的衣物,我在这里也买了一些。

尽管我很怕冷,但还是希望下一场大雪,我要去临近的公园拍雪景。

昨晚开始刮起了大风,呼啸声不绝于耳。走在路上,可以感觉到风的强大力量以及自己的弱小无力。我要在这里过我有生以来最寒冷的冬天,助手真真给我买了一个花口罩,今天用上了。

冬至了,我从不在意任何关于节气的日子。

真真告诉我今天食堂吃饺子,为了这个“冬至”,那就吃吧。我对这里的面食早就失望了,是很难吃,也或者是我不习惯。食堂里有一半的时间是吃面食,即使是吃米饭的时候,那菜也是不忍睹更不忍吃,我怀疑食堂的厨师以前是某养殖场的工人。为了保证我的身体能坚持上班和上网,我只能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苦了,再说超市的零食可以不限量的提供。

其实吃什么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这里开心。

昨天起陆续收到祝福短信,有意思,很有意思。

我想这个冬天的雪应该是温暖的。

冬至的日记篇七

今天是冬至,冬至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包饺子,有的是做冬至圆。外面寒气彻骨。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了汤圆大一岁”。晚上要吃汤圆了,这是冬至的传统习俗,而且妈妈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汤圆。我们高兴得在大厅里欢呼雀跃。

只见妈妈先打来几勺白花花的汤圆粉,接着加了些温水与汤圆粉一起用力和面,把汤圆和成了一团。我用手一捏,觉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软滑有弹性。我们照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揪些小面团,先把小面团搓成一长条,接着把长条分成寸长的一段段,然后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两手轻轻揉搓,一个小圆子的汤圆就诞生了。

水开了,我们把一个个洁白的小圆子放进锅里,一个个汤圆像爱睡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水又开了,汤圆像一个个打着哈欠、调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来。妈妈连忙把火力关小,个个汤圆在锅里不断地翻滚着。又过了一会儿,汤圆皮软了,熟了。

在冬至,天气变得更冷,而人们的心却会走得更近。心与心的温暖,让整个冬季从冬至开始温馨。所以,我喜欢冬至。在冬至,我们收获得很多,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

冬至的日记篇八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冬至”!

今天早上,我们上完早读,老师领着我们和金灿灿的太阳公公合影,有三架飞机和我们合影,有一架大大的飞机飞走了。合完影以后,我们一起排着队回班。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冬至”的小知识!

第一,冬至的起源。

第二,老师教我们背诵《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第三,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九九消寒图》。“圆圆的铜钱消寒图”和“漂亮的梅花消寒图”。

“梅花消寒图”一枝梅花上有九朵梅花,梅朵梅花上都有九个花瓣儿,一天涂一个花瓣。

“铜钱消寒图”里面有九个格,每个格里都有九天,一天涂一个铜钱。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图“铜钱消寒图”的歌谣: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请看我的消寒图:

冬至的日记篇九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我从小就知道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昨晚本想着今天早些起来,可起床时天已大亮了。

说起饺子,它最初也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冬至舍娇耳所留下的。

在周秦时期时,冬至是被人们当作新年过的。其实,人们最初过冬至就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冬至的日记篇十

星期六,是众所周知的节日——冬至节。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冬至吧: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我们苏州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跟过年一样重要。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有吃汤圆、喝冬酿酒的习俗。冬至也是大家团圆的时刻。

我在冬至那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时买汤圆:蓝莓味、芝麻味、菠萝味、肉味等味道。

回家让妈妈烧了一下,烧好了,我一吃,哇!芝麻、蓝莓味都好好吃啊!肉、菠萝味就有些落的了。肉味虽然好吃,但有点油腻。菠萝味有点酸,所以我不喜欢吃它们。

我吃完了晚饭,我觉得这顿晚饭太好吃了!

冬至的日记篇十一

倾听着20xx年的脚步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昼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来到了外婆家,想与他们共同度过这温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乐呵呵的迎接我们呢!

该吃晚饭了,外婆端来两碗赤豆糯米饭,笑着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我听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长大!弟弟也想早点长大,一边夸饭香,一边埋头“苦干”哩。

吃完饭,我开始听外公讲有关冬至的传说,“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还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百鬼夜行,午夜12点鬼门开,晚上记得早点回家睡觉哦!”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吓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骗你的啦!”外婆笑着说。“不过,也应该早点睡,添岁嘛!”

第二天醒来,是冬至节,太阳开始回来了,春天也越来越近……

冬至的日记篇十二

今天是冬至,外面呼呼的刮着大风,天空还夹杂着雪,这样的天气真想赖在床上不起来,无奈,今天我要学素描,我还是硬着头皮起了床。

从家里到学校要坐好长时间的车,颠簸了一路,终于到了学校。外面的风呼呼地刮着,像一只猛兽张着大嗓门猛烈地嚎叫着,天上的雪铺天盖地而来。虽然屋里还开了暖气,可我看着这样的天气就觉得冷。一直到了放学,雪丝毫没有停的迹象,我哈着白气到了车站,这不,我倒霉的时刻就来了。

今天的122路车不知道怎么搞的,左等右等也不见影,我跺着脚,搓着手,缩着脖子,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风雪就像故意与我作对似的,越下越猛,风吹在身上与鞭抽一样疼,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我干脆向家跑了起来,但是家离学校实在是太远了,不一会我就把这一念头断了,我灵机一动,向路边一位大叔借了手机,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妈妈让我“打的”回来,我刚要拦住一辆出租车,就看见122路车正向我驶来,我真是又恨又高兴,上了车,回了家。

人们都说今年的冬至“瑞雪兆丰年”可对我来说,今天糟透了。

冬至的日记篇十三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冬至的日记篇十四

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冬至家里会出现大大的汤圆,那是我最喜欢的食品。今年的冬至我第一次在学校吃到了汤圆。

昨天,我们学校举行了“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主题活动。这个活动是为了让我们感受一下冬至日的快乐。

昨天中午,还没到一点三十分,教室里已人声鼎沸。同学们到了教室,就按捺不住激动,欢快地叫了起来。时间过得像一只只飞鸟,一瞬间就到了写字课。老师同学也带着自己的工具来了。同学们先去洗一洗自己的小手,再来搓汤圆,捏小动物。每一个人都在教室门口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就连老师也在帮忙,她们真辛苦。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地捏了起来。有的同学眉开眼笑,有的同学专心致志,有的同学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到处想学一学别人的经验。

过了一会,老师叫我们烧水,因为何立丰同学没带锅盖,我们等了好久好久,水终于烧开了。我们把汤圆放进锅里煮,十几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汤圆一上一下地跳动着。等到煮熟了,每个同学像小馋猫似的一拥而上,一只只沾着白的小手拿着碗向老师走去。我们小组一共吃了6包汤圆。

今年的冬至真是令我难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