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0:27:36 页码:10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优质10篇)
2023-11-11 20:27:36    小编:zdfb

通过这本书,我领略到了作者的独特视角。读后感的写作过程中,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借鉴和启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写作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读后感风格。记得要保持原汁原味,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哦。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一

亲爱的父亲:

您好!

久未见面,愿身体健康。已在国外住下近一年,我可以照顾好自己,勿多牵挂。犹记得在第一封书信中,您所流露的对于我的愧疚,您不必为此抱歉,同时也希望您与母亲多注意身体。看到您在信中一次次回忆过去,我们当初一起生活,可以感受到您对我的关心与思念。请放心,我的俄文现在尚可,同时我也会合理安排我的乐理学习。每当我在广播中弹琴时,总会想到您。您每一次都在北京认真地听,同时来信的评价,我亦细细读过。我早已想通自己的感情问题,也将记住您所说的“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之前的伤风咳嗽已经好转,勿多挂念,同时也请母亲多多注意身体。

我常常在信中所了解家中的事,看到这些文字就好像我仍在家一样。远在异国他乡免不了思乡,同时也很抱歉,无法与您们在节日中团圆,无法陪伴你们。

总之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一切尚好,虽然不免有些波折,但总体上仍旧顺风顺水。最后仍希望您和母亲多加注意身体,不要过于劳累。

儿子:傅聪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二

寒假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读完《傅雷家书》后,有人感叹傅雷先生对儿子深沉而细腻的父爱,有人则细心钻研傅雷先生教给儿子的人生哲理,而我更加关注的是先生的“教法”。

《傅雷家书》记录了傅雷夫妇给儿子的书信,信中既有谈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如何正确对待艺术,又写到了学习方法与生活的琐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父亲对远在国外的儿子深深的思念与谆谆教诲。

傅雷先生在音乐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知识,而儿子傅聪更在音乐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中离不开父亲与他的交流。傅雷并不因自己是“父亲”而忽略儿子的想法,他与儿子平等地交换意见,有时因为儿子的意见产生新的想法还会记录下来。在告诉儿子应该怎样做时,他总用提醒的语气,而不是命令。教给儿子道理时,他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儿子,而是潜移默化般的教育。当儿子获得荣誉时,他给予足够的赞扬,同时还提醒儿子不要被过分的赞赏冲乱了阵脚。

他以更温和的方式去教育儿子,却也不失一个父亲的威严。

父母与孩子之间隔了相当长的一段岁月,正因为有了这段岁月的沉淀,父母会更有能力、更有经验去面对生活,而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孩子也是人生的课题之一,是人类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环。

所谓“教法”,就是教育的方法,好教法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与孩子的配合。我们都在羡慕着傅雷先生的儿子成绩斐然、家庭教育成功,羡慕着所谓的“隔壁家的小孩”,不妨自己学习他的教法,学会用心地、正确地传达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三

那一时期,傅聪在国外苦修音乐,傅雷在国内被划成右派,从此,他们相距天涯,难以相见。如果只能这样爱你,为你而写的一封封家书,便寄托了时间最珍贵的情感,将父子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家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承载了无尽的想念与深厚的爱意。

傅雷确是翻译界、文艺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翻译界备受推崇的文章,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无疑,他才高八斗。可是,这么好的一个人,却满含着冤屈自杀离世,年仅58岁,想想,便令人扼腕叹息。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的鼓励,字里行间闪耀着他人格的高贵,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抹不去的生命的意念,他也对傅聪说过。——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再一次,我们瞧见了他人格的夺目光辉。

我们的父母呢?是,他们也许没有傅雷先生这么“高大上”,也许不能教给我们高雅的艺术,甚至……也许他们是贫穷的,是普通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读后感·温室的花朵脆弱易折,峭壁的青松迎风挺立!我们忘不了平凡琐碎,低到尘埃的温暖,书桌上一杯热牛奶,回到家饭菜的香味,上学前的殷切叮嘱,考砸时的爱心鼓励……一桩桩、一件件,虽小,却满含着爱,虽平庸也伟大。

后记:看到书的末尾,楼适夷的《读家书?想傅雷》时才知道,傅聪是在父亲葬礼之时赶到的。我仪表堂堂地归来时,你已去了天堂,黑白的相片中凝固的笑颜,是曾经你的笑颜。因为时差,计划中的正午到来已推迟到黄昏时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一遍遍温习你亲笔为我写下的信,妄想从墨香殆尽的纸张中找到你的气息……我终究是,慢了一步。愿你,一切安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四

傅雷一共内有两个儿子长子傅聪是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者,次子傅敏是一名特级英语数师。两个儿子皆有一番成就,这必然和从小按受的数育是分不开的。

《傅雷家书》讲的就是傅雷夫妇(主要是傅雷本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间写给作儿子们的'书信。在那个通迅尚不发达的时代,对于常年难以见面的傅雷父于来,书信几乎成为他们之间唯一的交流方式,同时积攒了大量傅雷的教子之道。

通观《傅雷家书》中的所有书信,没有找到傅雷对儿子有半点训斥,反倒是时常读商量、请求的语气,可以很明显看出傅雷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其实没有太把自子放在“父系”这个位置,那他到底是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在与儿于沟通的呢?我常得王要以三种身份:

一是人生和艺本上的知音。傅需对傅聪在生活上和艺本上总是给子悉心的教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循循善诱。

二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傅聪在自己情消沉时,愿意向自己的父亲倾诉,父亲听了后,并没有指责他,而是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三是师生关系。在音乐上可以互相沟通,取长补短。傅聪取得巨大成就后,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智至界。

这就是傅雷父子相处之道,也是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五

读了《傅雷家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一个人想要学有所成,想要报效国家,都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做人?怎样做人?只有你学会了做人,才能更大地发挥你的能力,才能成就个人,才能报效国家。

《傅雷家书》是作者傅雷教育儿女的书信,其中就提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人要谦虚,获得大奖不骄不躁,虚心请教,才能更好地补充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务,不急于求成。

细节很重要

傅雷先生在书中曾教导儿女生活中的礼仪要得体。比如:“在不用刀叉时,手应放在餐桌上,而不能放在腿上和餐桌下,刀叉不能发出声音。”这些生活细节体现着一个人的涵养。礼仪得体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人生的最高境界

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讲的是傅雷先生教导儿子傅聪时,告诉儿子弹钢琴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琴声响起,人们随着琴声的变化哭笑无常,不时变幻。而弹琴者应像率领千军万马那样沉稳如钟。感情不够深切,曲子就不够味,就显示不了它的本质。人生亦如此,面对着生活的喜怒哀惧,又有几人可以做到沉稳如山呢?这段话让我受益匪浅。

人生启示

傅雷先生对儿女的谆谆教诲成就了他们,一个是钢琴大师,另一个是英语特级教师。他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女迷茫时指引方向,谨戒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为儿女以后的人生铺垫道路。

我从中体会到傅雷先生教子深切、父子情深。在严厉的教育中彰显对儿女的爱。《傅雷家书》这样的一本好书启迪了青年人的思想,像良师益友般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放弃,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人民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才兼备、礼仪得体的人。

《傅雷家书》好似大海中的灯塔,在迷雾中引导我们前行;它像我们的良师益友般传授为人处世的经验,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六

本周老师让我们读《傅雷家书》中1955至1956年,虽然我还没有读完,但我从中读到了对艺术的尊严和一个德高望重,德艺兼备的艺术家——傅雷。

艺术家用严肃认真对待一切,文中说: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也就是说艺术的表现动人,一定是从心里的纯洁来的,要不然怎么打动听众,不管是在哪些方面都保持纯洁善良。

《孟子·离娄者》:“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就是伟大的人,不偏离他的纯洁,善良的心。

赤子之心,一开始我想到的并不是多么伟大的事,而是助人为乐。在我的班级中,同学们都非常友好,上个星期,我的涂改带坏了当时我环顾四周寻找涂改带的踪影,然而没有找到,我开口向班长借,班长用她那纤细的手指拿起涂改带,面带微笑把涂改带递给我。当时心里非常开心,用完后我还给班长并表示感谢,班长说没事儿.....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人的道德,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助人为乐是罪人的根本,也是一种美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用人美德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如果在大街上有一位老人不小心摔倒了,有的人却只会路过,有的人会转头看一眼便离去(可能是怕惹是生非),但也有的人义无反顾的去将老人扶起来。我们应该保持原本的纯洁善良,共同打造一个拥有和谐风气的社会。

最后,愿赤子之心,永远流传下去。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七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八

杜甫曾写过这样一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在古代是人们主要的通讯方式之一。而在现在众多通讯方式中,书信可以很全面的向他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傅雷家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傅雷家书》摘自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傅敏的书信。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书。

傅雷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对如何教育孩子,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家书中常常强调的便是如何做人这一问题。

在傅雷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并不时给予指点。他常常在信中告诫自己的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问题不气馁,获得大奖不可以骄傲,要对国家和民族有荣辱感……在生活上,傅雷也是进行了有益的引导,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不管是在儿子生活工作还是做人方面,傅雷都十分关心,在这一百多封信中,每一封都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爱。

傅雷是优秀的,他在艺术方面很有造诣,而他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傅雷是中国父母的代表,他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那样的人,而傅雷又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在他的引导下,两个孩子都十分的成功。

在读过《傅雷家书》后,我不禁感叹傅雷对他儿子浓浓的爱,也不禁羡慕起傅聪及傅敏,因为从小我对父爱的感受并没有那么地深刻。有人说过,《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父爱的教子集,我认为这句话很对,《傅雷家书》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处事的方式方法,是一本寄托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送带。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九

傅雷先生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翻译功力,无不体现着他的个人修养。然而,他在是一个学者的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对孩子的爱和教导在《傅雷家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傅雷家书》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书信,在那些书信中所涉及的内容有大有小:创新与突破;用人之道;看好你的钱包,让你的演讲充满魅力......有宏观指导亦有不劳其累,不厌其烦的细微关怀。一张薄薄的信纸,承载的却是厚如高山的爱。

傅雷先生在给博聪的家信中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在傅聪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父亲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先生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所谓“一个父亲胜过百个教师”啊!

“做人”与“做事”,这两个虚无缥缈的议题被傅雷先生朴实的语言写实了,他的三言两语就告诉了我们人生的哲理,也告诉了作为一个父亲的拳拳之心。所谓“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十

自寒假起,我们便开始阅读一本叫做《傅雷家书》的课外读物,似乎从书名上听起来确实有些索然无味,连内容也十分朴实,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于孩子无私的爱。

其实中大概内容就是傅雷及其妻子对儿子傅聪进行的人生各方面的指导和满满的思念,虽然就现在来说,傅雷的教育方法并不好,那是当时社会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天性。

书中,傅聪的每一次演出或是比赛,傅雷都时时刻刻关注着,虽然傅聪远在他乡,傅雷所给予他的爱却不会因为路途遥远而减少一分,单看傅雷每一次在傅聪表演后寄给他的书信中,有鼓励的,有指出不足的,但更多的是傅雷为孩子骄傲与自豪,他是爱孩子的,这点毋庸置疑。

看到傅雷父子之间以家书的形式来表达爱意,让我突然想起了小学我非常喜欢的一本类似画集的读物,《父与子》。他以漫画的形式,来展现一对父子之间有趣的小故事。全本没有过多的文字,只以简单的色彩和鲜明的人物的形象演绎着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虽没有文字点缀,但那对父子间的互动依旧向每个读者传达着情意。

在《傅雷家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篇第一封。全家人都哭了,傅雷也为儿时对傅聪太过严厉的批评而感到愧疚。全文有着强烈感情色彩的地方很多,但唯一让我有所触动的却是第一封。

《傅雷家书》是我在那么多阅读中,让我颇为感兴趣的一本。他用着一笔一画,勾勒着傅雷父子之间的最深切的亲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