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诚信论语的议论文(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06:47 页码:9
2023年诚信论语的议论文(大全20篇)
2023-11-12 05:06:47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概括出关键点,使之更易于理解和传播。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商业总结?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这里是一些总结的规范和标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一

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经典著作,其中的诚信篇是引导读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章节。读完《论语》诚信篇,我受益匪浅,深刻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围绕《论语》诚信篇展开,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诚信篇告诫我们要诚实守信。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话告诫我们要讲信用,言出必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缺乏诚信的行为,比如商家虚假宣传,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等。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和不安。而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仅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更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诚信篇告诫我们要言行一致。孔子在《论语》中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句话强调了言行的一致性。有时候,我们在言语上表示一种意愿或承诺,但在实际行动中却缺乏积极和坚定的态度。这种言行不一致会给人留下虚伪和不可靠的印象。诚信是与真实情感和态度相联系的,只有言行一致,我们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并赢得他人的认同和信任。

第三,诚信篇告诫我们要守信用。孔子在《论语》中说:“不可行也,使我不得不行。”这句话强调了守信用的重要性。在人际交往中,守信用是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如果我们一直履行自己的承诺,那么他人会对我们产生信任,从而愿意与我们合作。相反,如果我们屡次失信,他人会对我们产生疑虑和抵触情绪,很难再与我们建立起合作关系。因此,守信用是提升个人信誉和社交能力的关键。

第四,诚信篇告诫我们要守正道。“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在《论语》中说道。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坚守真理和道义,勇于为正义事业发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道德困境,比如面对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时,我们是否勇敢地站出来说真话,维护正义?只有守正道,我们才能更好地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诚信篇告诫我们要讲究信义。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一言而驷马难追。”这句话强调了信义的重要性。一个真正的君子要具备信义之心,言出必行,不言而信。而一个没有信义的人,即使言辞再美,也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信义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只有具备了信义,我们才能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并为他人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通过《论语》诚信篇,我深刻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诚信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一种行为准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只有践行诚信,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会将《论语》中的诚信精神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度,以此推动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二

诚信是完人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客观证明有信用。相反无诚信者是伪君子。有关诚信,在古今中外都有谈及,《论语》中有很多句子就关于诚信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3、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5、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8、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5、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8、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3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1、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32、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3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34、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6、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37、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3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3、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5、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8、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5、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8、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3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1、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

32、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3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34、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6、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37、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3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0、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三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意思是: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

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3。

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明礼节的人,厌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

2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29、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说: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

30、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3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四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

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五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6.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5)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6)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孔子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孔子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子张》)。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七

1、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11、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3、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4、言必信,行必果。

1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8、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1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5、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8、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3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1、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32、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3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4、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6、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37、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3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3、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8、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3、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英国散文家。

4、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5、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尔基。

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8、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9、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1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2、人类被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1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5、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以诚信为主题的格言。

1、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

2、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苏)高尔基。

4、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6、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7、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8、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9、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德)康德。

10、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11、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俄)列夫。托尔斯泰。

13、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14、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15、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关于诚信的励志格言。

1、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

2、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

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4、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8、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9、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1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1、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13、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14、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英)莎士比亚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15、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16、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17、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1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2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君子不庄重,夫然后行!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要不怕改正,信则人任焉。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8、孔子曰,诚实守信,崇德也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小车无軏。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1、人而无信:一个人不讲信用、子曰,小车少了軏。

1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3、说话真诚守信,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做事厚道谨慎。

15、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8、恭敬,友谅,泛爱众而亲仁;事父母。大车无輗。犯了错误,宽、子夏曰。

19、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2、孔子说,则不威;事君,行笃敬:言必信,损矣。依靠自己的亲族,才可以免遭耻辱,信。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八

1.诚信小到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高,大到可以使自己一举成名。

2.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3.——克雷洛夫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4.(.shuojuba.)人的一生中,道德品格对人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要么是你的宝库,要么是你的绊脚石。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论语养心莫善于诚。

7.——(俄)列夫·托尔斯泰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

8.咱们就应老老实实地办事。

9.——杨简诚实最好的政策。

11.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12.自始自终一直不变。

13.——张瑞敏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14.诚信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和善与神一样。

15.有时候你认为别人可能不需要你的服务,如果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让别人察觉了,就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个懒人。

16.………………诚信像土,为无数幼苗提供了营养。

17.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

18.”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

19.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

20.——xxx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

21.——车尔尼雪夫斯基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22.公司明确承诺:超过三天的面包绝不出售,过期的面包由公司收回。

23.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我今后常来。

24.诚信经营的八字名言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25.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26.——克里索斯托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27.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

28.诚信,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就像一棵大树的幼芽,直根于每个家庭,生长于每个人的心中。

29.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

30.——洪都拉斯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3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九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6、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8、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0、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1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5、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7、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8、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7、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2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2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1、巧言令色,鲜矣仁!

3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3、巧言令色,鲜矣仁。

34、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3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0、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4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2、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6、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4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9、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50、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3、朝闻道,夕死可矣。

5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5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十

1.诚信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和善与神一样。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德莱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4.时间就是我们奋斗的战场,损失的每一秒,都是生命的流逝。

5.”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在为钱征战的数百年时间里,瑞士雇佣兵让瑞士人的忠实和诚信名扬天下。

8.——陶行知一个正直的人在无论什么地方应该知道自重。

9.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10.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11.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

12.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用毕生的精力着书立说,阐述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是人类发展之本。

14.诚信的人,走遍天下有兄弟姐妹。

15.可是转念一想,这钱不是自己的,不能占为己有,不能为了占小便宜而把诚信给丢了。

16.——胡居仁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

17.——晁说之当你背叛别人时,你也背叛了自己。

18.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

20.诚信就像人身上不可缺的钙,没钙的还能算作人吗?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

21.--拉罗什富科人之所助者,信也。

22.——文康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决定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2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4.——孔子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25.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2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7.——xxx每个公民的诚信创造了社会的可持续生产力。

28.——xxx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29.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31.--西塞罗()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32.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

33.来到工厂之后,他非常惊奇,这么漂亮的塑胶花,竟然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工厂里生产出来的?这位批发商快人快语,说:“我们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胶花,无论品质还是品种,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价格却不到欧美产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来订购香港塑胶花的,而且希望大量订购。

34.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穷,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

35.诚信像土,一亩心灵之土,为无数幼苗提供营养,使它们开出美丽的鲜花。

3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7.信用是成功的伙伴。

3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

40.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

41.——(英)哈伯特(以上名人名言摘自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42.欺骗,设计圈套,陷害,……我已不敢继续想下去。

43.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44.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45.人们的心灵因诚信而变得淳厚朴实、纯洁无瑕,人们的也因诚信而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46.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7.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4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9.”能有什么严重后果?我有些不以为意,最多不过是取消本次考试成绩罢了。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十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将信看作是“进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不知何时,人们开始遗忘了诚信两字。寒假里读到《论语》,发现孔子在《论语》中对“诚信”俩字做了多方面的讲解,提到“信”就有38处,内容博大精深,读后让人获益匪浅。

诚实一向被儒家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孔子在论语中也谈到“诚”,但更多的是谈“信”,关于什么是“信”,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就是说,信与道义相近,说过的话要能兑现。“信”这个字由人和言组成,意思是人应该讲信用,守诺言,以诚相待,而不应该相互欺骗,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融洽,和谐。否则,人们生活在互不信任、尔虞我诈的社会中,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正因为如此,孔子特别强调一个人要“言必信,行必果”。信是一个人必备的品德,一个人要说话算数,言行一致,不能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不遵守诺言,出尔反尔。

孔子一再强调“信”的重要性,同时对不讲信用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办呢,就像大车没有了輗,小车没有了軏,它们靠什么行走呢?《论语》里又提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和朋友交往,说话能诚实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什么,但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过了。可见信是一个人的道德根本,比学习任何知识都重要。

孔子一生把能够得到人的信任当做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朋友信之”呢?《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每天要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除此之外,还要有博大的胸怀和仁爱之心,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说,在家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出外爱朋友,做事谨慎,说话诚实,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诚信,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非但不会过时,而且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社会上很多现象令人担忧,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因为许多商家失去最起码的诚信,在金钱的诱惑下,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氢胺,伤害无辜的婴儿,在蔬菜水果里任意添加有害物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些人因为怕被人诬陷,而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甚至见死不救……整个社会如果丧失了诚信的原则,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恐惧猜疑,人人自危,生活有何幸福可言?中华民族又有何尊严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应该恪守诚信的原则,“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让诚信成为人人自觉遵守的基本的道德准则。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2017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让《论语》唤醒人们的良知和智慧吧。诚信,归来兮!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十二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十三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译文: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4、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

译文: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译文: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竭尽全力;服侍君主,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讲求信誉。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十四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四、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学而篇》

七、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篇》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颜渊篇》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十一、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

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篇》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十三、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论语·述而》)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子张》)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十五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诚信篇是人们延续至今的经久不衰的读本。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论语》诚信篇中所蕴含的智慧和道理,探讨其对现代社会诚信建设的启示和指导。

第一段:诚信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论语·八佾》中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言简意赅的表达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一种真诚、正直而可靠的态度,是一种遵循道义,恪守承诺的品质。只有诚信才能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诚信是社会交往的纽带,是个人和组织展示品德和形象的重要方式。

第二段:学习和应用《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可以对现代社会的诚信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论语·为政》中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恶意,我们不能以恶报恶,而应以善意回应;面对别人的善意,我们应该以更大的善意回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善良、友善、公平的社会氛围。同样,《论语·里仁》中提到:“子曰:不曰高亲,亦不曰亡亲;犁牛之子,焉知其亡之哉?”这句话告诉我们,尽管亲人关系并不是血缘关系,但只要我们心存诚信、互相关爱,我们依旧可以建立起坚实的亲情。

第三段:诚信的力量不仅体现在个体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论语·思贤》中说:“贞而不谐,斯受其庐。”这句话强调了诚信的价值和力量。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仅在个人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能为社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论语·尧曰》中提到:“勉乃其前也,夫唯诚信,是进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唯有诚实守信,我们才能不断向前,取得进步和成功。

第四段: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诚信的缺失和道德匮乏问题依然存在。很多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放弃了诚信的原则和道德底线。这给人际关系、商业交往以及社会秩序等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正视诚信问题,并以《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为指引,弘扬诚信精神,推动诚信建设。

第五段:为了实现诚信建设,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首先,我们要以诚信为本,坚守道德准则,理性思考,公正行事。其次,我们要加强道德教育和诚信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进一步,社会各个层面的机构和组织要加强诚信管理和监督。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起一个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社会。

总结:《论语》诚信篇教我们要始终坚守诚信原则,坚持真诚、正直、可靠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在各个层面推动诚信建设,让诚信在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起一个和谐、稳定、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十六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

译文: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4、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

译文: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译文: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竭尽全力;服侍君主,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讲求信誉。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十七

《论语》诚信篇是《论语》中的一篇章节,主要讲述了孔子及其弟子所提倡的诚信道德观念。在这篇篇章中,孔子强调了对人对己都要保持诚信的重要性,并以自己的言行作为榜样来要求弟子们积极践行诚信。这篇篇章从道德层面上呼唤人们要注重自己的诚信,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始终坚守诚信精神。

第二段:诚信精神与成功的关系。

诚信精神是社会交往的基石,也是人们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斥着诚信缺失的现象。人们信任感的流失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而诚信的弥合则是重建信任的关键。诚信可以使人充满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能够赢得别人的认可和信任。在职场上,如果一个人不仅技术过硬,同时具备诚信精神,他就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为自己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第三段:诚信对个人品质的塑造。

诚信不仅仅对社会关系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个人品质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只有保持诚信,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保持一种纯净的心灵,才能拥有崇高的人格。在诚信面前,一个人必须时刻检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警告自己不要说谎、不要欺骗他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塑造出一个高尚的品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第四段:诚信涵养人际关系。

诚信不仅是与自己有关,更是与他人有关的品质。诚信能够涵养人际关系,增加友谊的基础。在与他人交往中,如果我们经常不信守承诺,说话不算数,毁约失信,那么我们将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真心诚信地对待他人,才能够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并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诚信能够温暖人心,拓宽人脉,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第五段:要践行诚信,从小事做起。

践行诚信无需等待重大的机会或考验,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隐瞒不掩饰,直截了当地将事情摆在桌面上,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朋友家人沟通交流时,始终坚持真实的原则,不做虚伪的言辞;在工作中,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自己的承诺和信言始终保持一致。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良好的诚信习惯,才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具备诚信的品质。

总结:

《论语》诚信篇无疑是一篇弘扬诚信精神的重要篇章,其实际意义深远。诚信精神不仅在经济和社会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对个人品质和人际关系的塑造产生影响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诚信的重要性,从小事做起,不断培养和践行诚信,以此为基础,塑造出崇高的个人品质,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十八

1、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11、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3、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4、言必信,行必果。

1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8、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1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十九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下文就是论语中诚信句子与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学而篇》。

——-《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九、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颜渊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就能提高道德。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

——《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诚信论语的议论文篇二十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6、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8、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