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游西安骊山有感(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6:21:30 页码:13
2023年游西安骊山有感(优质8篇)
2023-11-23 16:21:30    小编:zxfb

总结是一种对经验的沉淀和提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吸取教训,并避免重蹈覆辙。良好的总结需要有全面的了解与观察。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总结中的思路和方法。

游西安骊山有感篇一

早就听说骊山非常美,去年暑假,我们全家终于有机会去拜访骊山。

我们乘车到了骊山脚下,仰望骊山,它如同一匹黑色的跃跃欲试的骏马,又如同一个身披绿衣的少女,美丽极了。我们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坐上了索道游览车,向四周望去,骊山美景尽收眼底,大片大片的森林郁郁葱葱,抬头看去,天空湛蓝湛蓝的,像没有瑕疵的宝石。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半山腰的缆车站,一下缆车,我们就直奔山顶的烽火台。沿着山路拾阶而上,茂密的森林遮住了夏日毒辣的烈日,带给人无限清凉,可爱的小鸟在树丛中飞来飞去。

站在烽火台上,心想:周幽王就是为了博褒姒一笑,而在这里“烽火戏诸侯”,最后他失掉了诚信,然后失掉了天下。原来,诚信是那么重要!参观完烽火台,我们又直奔半山腰上有名的“鸟语林”,一进“鸟语林”,一只孔雀就神气地走在我们前面,它昂首阔步地走着,不时地用翅膀指指这儿,用嘴点点那儿,俨然一位公主的派头。这时,一只大公鸡来了,它气势汹汹地闯到了孔雀公主面前,“公主”害怕了,赶紧躲到高高的岩石上,再看大公鸡,得意洋洋,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再往前走,我们看见了雉鸡,雉鸡非常可爱,我撒下几粒鸟食,它们就像百米冲刺似地跑了过来争来抢去。随后我们又到了天鹅湖畔,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正在用喙梳理它洁白的羽毛,两只黑天鹅结伴游泳,长长的脖颈弯成了美丽的“s”形,真是优雅极了。林子里还有高大的鸵鸟,成对的鸳鸯等等,据说这里鸟的种类多达60多种呢。

骊山的美景数不胜数,真不愧是天下闻名的风景区啊!

骊山秋色。

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秋天又来到了,秋风微微地吹着,吹走了夏天的炎热,把我带到了一个五彩缤纷、果实累累的收获的季节。

秋风把我吹进了山上的果园,圆圆的苹果好像小孩儿的脸蛋;酥梨黄澄澄的,像是一个个小葫芦;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再看那边,树上挂着一盏盏小红灯笼,真喜庆,走近一看,原来是驰名海外的临潼火晶柿子呀!接着我又来到了一片石榴园,闻名遐迩的临潼石榴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告诉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秋风又把我吹到了山下的田野里,高粱像喝醉了酒,频频点头;玉米正在变黄了的衣服里睡大觉;大豆也笑破了肚皮,蹦了出来。农民伯伯正忙忙碌碌地收获一年的劳动成果,田野里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秋风又把我吹进花园里,秋菊怒放,有浅粉的、雪白的、淡黄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争奇斗艳。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像是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我爱这美丽的硕果累累的秋天!

美丽的骊山。

瞧那骊山,正在虚无缥缈间。

正值初春,春雨绵绵,连长年干燥少下雨的西安,竟为我们营造出如此一番春景来。那山秀立于云间,虚而又实,也不知那雾是本有的,还是这场春雨招呼来的。清晨,只能看见天上凝绿的一片,真是画中奇景。郁郁葱葱的树仿佛都是用艺术家的墨笔细致勾画出的一般。

到了正午,云便少了一大半。此时的骊山,虽少了清晨那虚无缥缈之美,却增了分宏伟壮观之丽,耸入云霄,守护着旧时的长安,今时这片已无了往日喧嚣的古都静土。

骊山的脚下,坐落了百年前的行宫,华清池。入了门,便可见一池。雨中,那池微浪涌起,水波片片,许是雨下得猛了些,那池水有些溢出。池旁尽是些石榴树,栽在池边路旁。雨落,/坠下,坠入池中、土中,滋润万物。一切都如天微微亮时一般,可此时已值正午。

泉水不息,虽泉池已有上百年无人使用,可浅浅的都是些许从地底渗上来的水,景物依在,人却无。虽落下了人去楼空的结局,可那真正让它被万人敬仰的人呢?却已是安眠在冰冷的坟里了吧,亦或是,乱葬于乡。也罢,即便是曲终也有人散时,终有一日,它也将被岁月磨平,人、物,亦或是许下的誓言,终有一天,它会消失。

回望历史,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誓言,虽传“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段佳话,可终究是不免贵妃一死周幽王为褒姒一笑戏诸侯,难免灭国。

回首望去,骊山依美,初春,春雨淋落的骊山生机勃勃,可此时,骊山美,也不仅是美,石碑见证了存,亦见证了亡。

游西安骊山有感篇二

国庆假期第三天,爸爸带我参观了西安碑林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我早就听爸爸说过了,听说里面有很多古代书法名人写的作品,喜欢书法的人都会去那里参观,而且还不止去一次呢。

爸爸向我介绍: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

走进碑林博物馆,天啊!真的是碑石如林,石碑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爸爸带我一个碑一个碑的欣赏,向我详细讲解每个碑文的意思和写这些字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亲笔书写并注释的。这块碑样式非常独特,四面都刻的字,碑的最上面刻的是一条巨龙腾飞的图案,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可以看出,唐玄宗对这种所谓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来我们去的是7个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有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每块碑上记录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画里藏字》碑,猛得一看,是画了一幅漂亮的竹子图,可当我仔细看,那些竹子其实是字,写的.是一首诗,非常有趣!还有的碑刻的是地图,地图的距离都量得清清楚楚,真是太精美了!

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展室里的碑全是原来放在国子监给学生作范本的,是给学生当字典用的。这些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个字,字字都工整准确,方方正正。

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宝库。通过这次参观,端正了我写字的态度,教会了我怎样把字写好,树立了我写好字的决心。

游西安骊山有感篇三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间。”

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的诗句,描写到骊山的风光。优美的诗句把我引入到风光秀丽的骊山之中。

骊山位于西安东方,距西安有二十多公里。那里树木苍郁,远远望去好似一匹骊马,骊山因此而得名。

山脚下,有风景优美的华清池,碧波荡漾。郁郁葱葱的树林中镶嵌着造型优美的亭台楼阁。有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贵妃池”。骊山的`半山腰,有“捉蒋亭”。那是“西安事变”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捉住蒋介石的地方。骊山东有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一号坑已经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雕塑精美,造型生动,。有将军俑、士兵俑,有跪着的,有站着的,他们的着装、头式各不相同。他们一列列,一排排,阵容整齐,威武雄壮。因此而名扬中外,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骊山,是我游过最优美的地方,我爱我们祖国壮丽山河的风光。

游西安骊山有感篇四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石犀,这种犀牛没有角,叫做圆帽犀,这只石犀是为李渊献陵的,由于一半在外面,一半埋在土里,所以一半风化一半完好无缺。

今天我还拍下了一组石狮的图片,我感受到了石狮的肌肉线条非常饱满,充满了力量,汉唐时期铿锵有力的文化在石狮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还有一件最好玩儿的事,是一只可爱的猫的故事,猫和碑林有什么关系?这可是碑林的著名网红“小黄”,我正参观的时候,就远远看见一只胖短黄猫在庭院休闲散步,见了游客完全不害怕,我见状就跟了过去,跟它一齐并排走路,它快我也快,它停我也停,就像和好朋友一起拉手走路似的,这种感觉真奇妙!正走着,小黄突然停下了,弓起腰,眼睛紧紧盯着前方,小爪子趴着地面,好像要捕捉猎物,我赶紧移步走开,不影响小黄行动。野生动物也是博物馆的一名成员,一边是文物与石碑,另一边是小黄的家,真不错!

国庆假期我和爸爸来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一同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还有欣赏他们的书法石刻。

听导游阿姨说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碑林博物馆。

从大门走进去,就能看见一个高大的牌坊,中央道路旁有许多的石柱,上面都刻有各种纹饰,这就是古代栓马桩。

一座古建筑上刻有碑林两个字,导游讲,这两个字是由林则徐提的,而且碑字还少了一撇,原来这是古代的繁体字。古建筑内有一座巨大的石碑,这就是著名的《石台孝经》。

碑林里藏有颜体、柳体、欧体等古代书法石刻的真迹,这些真迹真是让人大饱眼福,怪不得碑林会成为书法爱好者的最爱的地方。

碑林里有名的“昭陵六骏”,听导游讲是根据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雕刻的。博物馆里的六骏其中有四骏是真品。

碑林的石碑,上面不仅仅刻有书法,有的还刻画,这些石刻都在向我们讲述古代的故事和历史。

参观完碑林我也爱上的书法,我要好好练习写字,希望我的字也能够苍劲有力,有自己的风格。

碑林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它是我国4a级景区以及国家一级博物馆。

刚刚进入碑林园内,一股浓浓的诗意就“扑面而来”,首先我看见了两座“泮池”,据说在古代只有“状元”才有资格走上两座池中间的桥。继续走进院内,我立刻发现碑林的“碑”字少了一撇,难道林则徐写错字了吗?根据讲解员的介绍,我才知道了:原来书写这两个大字的林则徐是有意将字少写一笔,因为在书法界,少写一笔会更有美感。接着我又参观了碑林的镇馆之宝——“石台孝经”。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且书写,太子唐肃宗李亨篆额。唐玄宗李隆基主要在其上用大字写了《孝经》中,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对话,并且用小字标注出了自己对某一句的认识、感受与鉴赏。全碑以楷书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苍劲有力,使人惊叹。

最令我影响深刻的是——“魁星点斗图”。这座碑主要以古代科举五经取士,每经首选一人为“魁”。于是本碑就以儒家提倡的“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就像一个小鬼一脚立“鳌”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

参观完碑林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以及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我从小很喜欢书法,我比较喜欢颜真卿的书法,也一直在临摹他的《勤礼碑》,我知道这都是拓自于西安碑林,所以国庆长假,去碑林就是圆我心中的一个梦。

碑林座落于西安市三学街,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碑林的自然环境很清雅,让人感到很惬意。走进碑林,就像走入了书法的海洋,但碑林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以为碑林里面应该像历史博物馆一样,宽敞明亮,一块块碑,应该放在显眼的位置,结果我发现,碑林的'碑实在是太多了,密集地一块块树立在狭小的展室里,但每块碑都是珍品。讲解器告诉我颜真卿的《多宝塔》是在他72岁时为父亲立的墓碑,在第一展厅中那些碑是以前人们的教科书,在一次大地震中44块教科书碑全部损坏,后来唐朝人用了95个时辰才一一把教科书补全。在展室里,这里是怀素的《千字文》,那里是曹全的《曹全碑》,这边是柳公权的《唐玄宗秘塔碑》、那边是我的最爱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哇!如此多的书法艺术被聚集在这个地方,真让人大饱眼福。

这次碑林之行,我认识了欧阳询的欧体,柳公权的柳体,张旭的行书,曹全的曹全碑……使我对中国书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座艺术宝库里,使我流连忘返。

游西安骊山有感篇五

骊山是我国古今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因系西周时骊戎国国地,因此称为骊山。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落日斜阳里红霞万状尤显壮观,“骊山晚照”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骊山。

导游词。

范文,欢迎参考!

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城南,距离西安市区30多公里,最高峰九龙顶海拔1301.9米。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这里有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等。骊山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又名“绣岭”。

著名的有周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石瓮谷、举火楼、遇仙桥、秤砣石、鸡上架、三元洞、鹞子翻身等,还有号称“西北第一滑”的骊山滑索。上山有台阶路3200多米,先来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

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陕西博物馆内。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为历史传说中的女蜗而建的。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

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即到东绣岭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据传,该寺建于唐开元年间,用造华清宫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着来到位于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桥”。据说,此桥为唐代所建,是一座长5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赶考行至此桥,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此桥由此名“遇仙桥”。

骊山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毗邻华清池,如今两个景点已经合并。骊山树木茂盛,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山中分为东,西绣岭,西绣岭集中了骊山的大部分景点,其中包括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和西安事变中的“兵谏亭”。

骊山不高,从东大门(昭阳门)进入景区后,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步行到山上的最高景点“烽火台”。大门附近有索道(另收费),索道上站就是“老母殿”,但一般游客都是步行上山,体验在林中穿行的登山乐趣。

骊山分为东、西绣岭两个区域,西绣岭集中了骊山的大部分景点,有烽火台、长生殿遗址、晚照亭、老母殿、老君殿、兵谏亭、三元洞等。

兵谏亭(以前称“捉蒋亭”),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躲藏及被发现的地方;老母殿供奉着“骊山老母”(也称“女娲娘娘”),传说老母曾经在骊山炼石补天;而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就发生在山顶的烽火台。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就到东绣岭,主要景点有“石瓮寺”、遇仙桥等,据传寺和桥都建于唐代。

骊山脚下就是著名的“华清池”。傍晚夕阳下,在山上的“晚照亭”俯瞰华清池和整个临潼,就是关中著名景色之一的“骊山晚照”。从骊山脚下坐“游五”专线车到兵马俑,约40分钟。

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靠着兵马俑博物馆,最高峰九龙顶海拔1301.9米,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骊山看点。

骊山是中国名山之一,她是唐华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森林景观独具特色,有千亩侧柏林、骊山拧拧柏、八戒显形树等。其山势峻峭断层地貌别具一格。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骊山均留下烙印,古迹遗址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离宫别墅皇家风范、地热温泉极具魅力。“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先生的这两句诗恰到好处地向人们诉说着骊山的历史。这里已构成了一处殊堪神往的旅游胜地。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千古一帝秦始皇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xx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xx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xx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地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xx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法国总统希拉克对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鸡上架。

从石瓮水潭处攀援西行,到鸡上架。这里是从东绣岭通往西绣岭的一段险道。游人到此,手足并用,盘旋而上,如同鸡上架一般,故而得名。

牡丹沟。

从饮鹿槽向西,即是一条深沟大壑,当地人叫它牡丹沟。沟中有泉,名曰“美泉”。据说,用这股美泉浇灌的牡丹,花色特别娇艳。唐玄宗喜欢牡丹,他曾在牡丹沟开辟牡丹园,由当时精通园艺的花师宋单父培植。据《花经》记载:“种花万本,色样各殊。”

达摩洞。

烽火台北面约200—300米处,有一深5米,高2米,宽3米的洞穴,这个洞相传乃是印度佛教达摩的弟子镇山王在此凿洞苦修,人称达摩洞。

秤锤石。

从石瓮谷遇仙桥下行的途中,有一块高5米左右,上小下大,状如秤锤的大石头,千百年来,无论遇到怎样的大洪水,它却稳稳地站在谷底,岿然不动。传说此石为“二郎神杨戬”称骊山的秤锤,故称之“骊山秤锤石”。

饮鹿槽。

在今朝元阁西一片平地上,有一长300厘米、宽92厘米、高56厘米的大石槽,相传为唐时驯鹿饮水的地方。老子的坐骑是长生鹿,按此说,或为当年老君饮鹿的石槽,或为后人附会传说所造。《津阳门诗》有“长生鹿瘦铜牌重”句,“饮鹿泉边春露”句。

金沙洞。

是唐玄宗和杨玉环在骊山的一个秘宫,俗称幽洞,是他们避开众人独自秘密会聚的一个山洞。明朝英宗正统年间,书生刘瑞五探奇冒险,从而揭开了金沙洞的秘密。洞中有唐玄宗、杨贵妃及众宫娥的白玉雕像,杨贵纪腼腆羞涩,唐玄宗含情脉脉,无不栩栩如生。

位于兵谏亭与晚照亭之间,取国共合作日月同辉之意。内檐彩绘骊山各主要景点图案,让游人在休息的同时,感悟骊山深厚的文化内涵。

翠荫亭。

又名翠云亭,唐华清宫著名景点。宋朝李埏有绝句赞誉“一别骊山岁已深,林花依旧绣岭岑,归寻当日新开路,隐约苔痕下翠荫。

舍身崖。

在东侧山谷中,有一座孤立的山峰,顶部为6平方米的平台,寸草不生。山峰四周峻峭,犹如刀削一般。其上刻有“舍身崖”三字。清人周灿《游驱山东绣岭记》云:“敬虚和尚易其名曰护生崖。”

兵谏亭。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来陕,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位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后,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烽火台。

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设施。相传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来从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这时,褒姒看见众臣的狼狈样,果真“扑哧”一声笑了。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却无人来救,西周至此灭亡了,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老母宫。

位于骊山西绣岭第二峰,这座庙宇在历史传说中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女娲氏而修建的,相传女娲“攥黄土做人”,创造了人类,三皇五帝均为其子孙,她又在骊山炼石补天,劳苦而功高,后世人尊称她为“骊山老母”。她死后,人们将其葬于骊山之阳(今蓝田县境内),又在骊山上修女娲祠纪念。据载,女娲本为骊山附近一名杰出的氏族首领,每当农历六月十三日,四方群众携床单干粮,夜宿骊山,祭祀老母,这个风俗沿续至今。老君殿老君殿始建于唐代,唐高宗李治因老君姓李,且为道教始祖,认为和其同宗,更加敬之,被认作先人,上了封号,相传唐玄宗游幸华清宫时,两次在此梦到老君降临阁内,因此称为“降圣阁”又称“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着白玉老君像,是唐代西域著名雕像家元迦儿的杰作。华清宫朝元阁遗址,原是敬奉老子的地方。殿内原有的老子石刻像,艺术价值很高,现存于陕西博物馆内。玉像造型细腻,刀法简练,神态逼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丰富想象力。

三元洞。

北临华清池,上通老君殿,是由骊山西门登山的第一景点,也是一处自然奇观。这里有几孔清静幽雅的空洞,洞内奉祀着道教所尊的“天宫、地宫、水宫--(玉皇大帝、土地爷、大禹)”三元,其最奇特之处是窑内有5个茶杯口粗细的天然通风圆洞,深不知底,昼夜生风,春夏风向外吹,秋冬风向里吹,故称为三元洞。游客登山来至洞口,顿感微风吹拂,凉爽舒适,人们谓之神风,多有以此治病者。骊山属于大倾角断层岩,断层之间的空隙遥遥相通,于是形成自然风洞,成为天造地设的一大奇观,远近有名,近年来经医疗卫生部门对自然风洞排风进行采样化验,风洞排出的气体,具有脱敏、镇静、止痛作用,对多种疾病确有治疗价值。

晚照亭。

位于西绣岭老君殿东,取“骊山晚照”之意。建于1981年,是一座重檐钻尖顶方亭,站在晚照亭北侧,可鸟瞰华清池、东花园、临潼全景和渭水。骊山晚照是“关中八景”之一,据说,每当雨过天睛,云开雾散,骊山似一匹青色的骏马,青翠欲滴,清晰可见,在夕阳下披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更显得琉光溢彩,抚媚动人。

石瓮谷。

是骊山东、西绣岭之间一处秀丽幽深的峡谷,山势险峻,沟大谷深。古语云:绿阁在西,红楼在东。下有剑悬瀑布千尺,水声淙淙,击石飞溅,天长日久冲蚀所就,其形似瓮,故称石瓮谷。谷长深邃,上下曲折,幽谷奇景乃骊山奇险迷人之处。据说为八仙上天入地之通道,称登天道,有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等。

遇仙桥。

位于骊山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瓮谷中,这是一座长5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明朝一书生赴京赶考,行至此谷感其风景幽美,宿于石瓮寺观景,第二天在此桥上遇到了前往蓬莱的八仙,求得指教,金榜题名,封为翰林,此桥由此得名,据有关资料考证,遇仙桥可能是唐代所建,距今已千年历史,然而坚固异常,站在桥上,仰望骊山,水幔悬挂,可观赏到石瓮寺、举火楼、鸡上架等景点。

举火楼。

位于石瓮寺西侧,骊山西绣岭烽火台下,其结构是砖木建造的两层古式楼房,与东绣岭石瓮寺隔谷相望,远眺举火楼悬于绝壁之处,壮观雄伟。相传这是周幽王所建“离宫”,与褒姒避暑之处,也是周幽王发布军令,以举火为信号,命令烽火点燃的指挥台,故得名举火楼。

明圣宫。

位于骊山西绣岭老母殿南侧,始建于1992年,是中国台湾道教徒,著名爱国人士颜武雄等人为报答映登仙祖保佑之恩,捐此修建一座大型道教观,表达了台湾同胞认祖归宗,渴望回归的爱国之情。明圣宫占地面积60余亩,共有殿堂房屋300余间。宫内有三清殿、仙祖殿、灵观殿等景观,分别奉着道教的三清始祖、四御天尊、三宫大帝、谢映登仙祖和护法神王灵宫。明圣宫现有常住道人32名。均是北京道教学院毕业的高素质道教人才。明圣宫是我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型纯木古建筑群,是西北规模重大的道教宫观,堪称道教的又一洞天福地。宫内所用汉白玉为北京房山汉白玉,建筑木材选用东北红松,神像采用江西小叶香樟木,神龛供桌采用南非进口红木,整个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古香古色。明圣宫宛如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风景秀丽的骊山上。

石瓮寺。

从石瓮谷瀑布东上,即到石瓮寺。石瓮寺原名福崖寺,是骊山东绣岭的佛教名刹。石瓮寺为唐玄宗所命名并提写寺名,始建于开元年间,天宝七年以建造华清宫余材修缮,属皇家佛刹。唐玄宗崇道,营建华清宫时,在西绣岭建造了长生殿、朝元阁;杨贵纪信佛,便在东绣岭修缮建造了佛阖石瓮寺。寺内佛像,全是当年国手所造。寺内原供有雕塑家杨惠之手雕白玉佛像,与西绣岭朝元阁白玉老君像同日由幽州运来骊山。“精巧无比,叩之如罄”,斗转星移,如今白玉雕像早已毁于战火,不复存在,唯有寺内宋代沙石成皿,其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

长生殿遗址。

也叫集灵台,在晚照亭东是唐华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本来是王宫、大臣们去朝元阁朝拜前,斋戒和沐浴的地方,后来成为唐明皇与杨贵妃休闲避暑之地。它的驰名也在于《长恨歌》中记述了唐明皇和杨贵纪那段天宝爱情遗事。

三元洞坡下碑林。

是1998年为日本已故著名汉学书法家石桥犀水。藤田赞阳,石田泉城等九人所建书法石碑。碑林共有九块石碑,有行、草、隶、篆、楷等字体。碑林的建立为中日两国书法艺术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场所,而且可以看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是多么源远流长。

节庆活动。

又叫"骊山老母女媒节"、"善嗣会"、"传子会"、"禅子会"。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女娲通神媒"。古历六月十五日(6月13日-6月15日),相传骊山老母(女娲氏的生日),又传女娲氏炼石补天拯救人类,定婚嫁。女媒节即是几千年来流传在临潼地区的原始风俗遗迹,同时,也是劳动人民在夏收大忙后休闲上山避暑的节日。

会期,四方祈子求福者,约定俗成,不远千里而来求神问卜、还愿献礼。相传,人文初祖女娲氏,她与伏羲氏兄妹成婚,在骊山留下了圣迹;她在灵水之滨抟土造人,给人间流传下许许多多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圣功,在其发祥之地-骊山修建庙宇,尊为"骊山老母"。会日,骊山东、西绣岭上的大小寺、观、庙、院,不分佛、道,都是香客盈门,香烟缭绕,钟声阵阵,求子还愿者不惜钱财,或献花、或献果、献油、献面或赠衣、赠钱或挂匾、竖碑等。更有趣的是:祈子者向骊山老母祷告求子,殿中老道竟以红绳拴铜钱付之,人言"心诚则灵",或言之"有求必应"。会期三天三夜,山上山下,城内大街小巷,游客云集,鞭炮之声隆隆,古乐戏曲之声充耳,食堂饭馆供不应求,大小旅舍满员,通宵达旦。

这种古老的民间庙会,文化源远流长,在改革开放后旅游事业兴旺发达的今天,更添了新的内容,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古老的祈子活动渐渐被新文化风尚所代替。

补天补地节。

临潼一带有个风俗,农历正月二十前不准烧干锅,要到这天才开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烙干馍,馍烙好后,先给房上扔一块,是谓"补天";再往地上撂一块,是谓"补地"。

中国神话传说中有共工与祝融之战,共工败而怒触不周山,遂使天柱折坏,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人间遭受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女娲端来东海之水,浇灭了大地上的火,又从大江大河捡来了彩色石子练成石浆,擀成一个又一个薄薄的石饼,首先补好了天,接着又用同样的办法,正好二十日补好了地。

由于这位女神补好了天,使得天地之间恢复了原来的美丽,也使得这次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得到了拯救,并能繁衍生殖,传宗接代,并有了以后的美丽的世界。

人们为了纪念女娲补天补地拯救人类的丰功伟绩,便把她尊为"老母"。并在农历正月二十吃烙馍,过"补天、补地"节。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游西安骊山有感篇六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临潼有一座骊山吧,关于骊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历史故事,大家一定听过不少吧,比如“烽火戏诸侯”、“骊山老母”等,但是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逛一逛骊山上一年一度的“单子会”。

因为我们家离骊山很近,吃过晚饭,我们决定步行上山。来到大街上,明亮的路灯把街道照的比白天还亮。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朝一个方向走去,不用问,大家都是去赶赴“单子会”的。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山脚下,人们都说骊山像匹骏马,但此刻,我觉得它更像一头远征而归、俯卧在此的骆驼。

山下的停车场里满满当当地停放了许多车辆,游人如织。我们买了票,进了山门,随着人流,沿着崎岖的山路缓缓地向山上移动。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停下来休息,回头看看山下,马路两旁的路灯多像两条闪闪的“锦带”,“锦带”中间是穿梭不息的车辆,光彩熠熠,多像天上的银河落入人间。

过了一会,我们继续上山,很快我们就来到了老母殿,这里的人可真多呀,卖东西的商贩不遗余力地吆喝着,人们在空地上支起帐篷,铺上单子,“单子会”起源于一个美好的传说:以前的人们相信,在每年的这一天,骊山老母都会显灵,所以人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祈子求福,到了现在,“单子会”不再只是一个美好的祈愿活动,而是人们放松心情的一个休闲活动啦。

我们找了一块石凳坐下,山上的风凉凉地吹着,城市的喧闹声渐渐远去,周围的人们也慢慢安静下来,不知不觉,夜已经深啦,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骊山,心里却在期待着明年的这一天。

游西安骊山有感篇七

骊山是我国古今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因系西周时骊戎国国地,因此称为骊山。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落日斜阳里红霞万状尤显壮观,“骊山晚照”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骊山。

导游词。

范文,欢迎参考!

尊敬的各位旅客:

你们好!

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小丁”,名字叫丁一航。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骊山。我们首先来到了骊山脚下,感觉骊山很高,突兀森郁,树木非常多,让我们来乘坐骊山索道吧,在上面,看临潼非常大,非常壮观。有人这样称赞过:南视广临潼,西看古长安,北望渭河水,俯览华清宫,因此许多人看了都感到非常吃惊。

现在,我们来到了骊山顶上,先来到了鸟语林,林里有许许多多的鸟类,如:白鸽、鹦鹉,路上还可以看到野山鸡。可以让人感觉到有一种大自然的感觉。接下来我们来到了道庙,里面曾是陕西省著名道人的聚集之地,至今里面还有一些僧人在里面拜佛、念经,我们也可以进去拜佛、求签,以求平安。然后我们来到了烽火台,这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时的地方,当时,周幽王得到了一个美女,名叫褒姒,但她整天闷闷不乐的,周幽王为了让他笑,就听信了奸臣的话,在烽火台上点火,诸侯以为敌人来了就领兵来看,结果扑了空,褒姒看了,就给笑了起来。后来,敌人真的来了,诸侯以为是周幽王在和褒姒玩,就没来,结果周幽王被捕,周朝便衰落起来了,这就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下面我们来到的地方也同样具有历史意义,是“西安事变”的兵谏亭,当时杨虎城、张学良等人带兵在此地威胁蒋介石联共抗,蒋介石被逼无奈,只得同意。后来,才有了“国共合作”。因此这个地方在全中国都非常有名。

我介绍完了,百闻不如一见,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让你们对此地有所了解,能让你们对骊山有更深的印象。

骊山是我国古今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因系西周时骊戎国国地,因此称为骊山,唐时临潼名昭应、会昌,骊山又曾因此改名为昭应山、会昌山。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东西绵亘25公里,南北宽约13.7公里,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

骊山美如锦绣,又名绣岭,以石瓮谷为界分为东绣岭、西绣岭。骊山曾是帝王游幸之地,山上山下古迹随处可见,神话传说层出不穷。“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落日斜阳里红霞万状尤显壮观,“骊山晚照”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在此对骊山胜景及其历史地位做了恰当而准确地概括。远在上古时期,这里曾是女娲氏“炼石补天”之处;西周时,周幽王又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历史闹剧;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将他的陵墓建于骊山脚下,还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唐朝时期,唐玄宗、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就连逃难而来的慈禧太后也不忘在此游玩享乐,这是骊山沧桑的经历,也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见证。

骊山不仅自然景观秀丽,而且有几十个驰名的文物景点胜迹,古往今来,骊山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登骊山别有一番情趣。青石台阶路把著名的周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石瓮谷、举火楼、遇仙桥、秤锤石、鸡上架、三元洞、鹞子翻身等古迹连在一起。游人可拾级而上或乘坐骊山索道缆车登山至烽火台。极目远眺,在茫茫八百里秦川上,渭河如一条玉带飘动在绿野之间,俯视山下,风景如画,游人熙攘。

骊山半山腰有一块上有金黄菌锈的巨石,远望像老虎身上的斑纹。因此叫虎斑石,又因形状似一只蹲卧的老虎,也叫卧虎石。石上有一座水泥凉亭。这里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捕处。五十年代改名为“捉蒋亭”,并在亭内正面上方石壁上题词,叙述“西安事变”大略经过。近年改名为“兵谏亭”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观游览骊山风景区。现在,我们从骊山的东大门(史称昭阳门)入园,首先大家看到的是骊山胜迹图,先了解一下骊山的概况。骊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海拔1302米,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3.7公里,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从地质角度来讲,骊山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带的一个孤立的地垒式断块山,经运动时期呈整体上升,形成北高南低的断块。

在陕西境内,骊山险峻不及华山,绵亘不如太白,徒峭不如龙门,但却以“秀”而闻名于世,因此又名绣岭,今天人们习惯上把骊山分为东,西绣岭,西绣岭上主要分布有烽火台、长生殿遗址、晚照亭、老母殿、老君殿、兵谏亭、三元洞等景点,东绣岭主要分布有上善湖,七夕桥,上德苑,达摩洞,举火楼、石瓮寺、石瓮瀑布、鸡上架、遇仙桥、秤砣石等景点。胜迹图下面的这些浮雕造型表现的分别是女娲补天、长生殿盟誓、遇仙桥、秦始皇戏神女、张骞出使西域等骊山传说。了解了骊山大概情况后,请大家拾级而上,我们边走边聊,去仔细体味这座历史文化名山独特的韵味。

“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抔荒冢掩皇王。”这是著名学者、诗人郭沫若先生对骊山胜景及其历史地位恰当而准确的概括。

首先来到兵谏园。兵谏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65周年,弘扬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建。园内展出有与西安事变有关的飞机、火炮、汽车、装甲车等兵器。西安事变浮雕再现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过程,是迄今唯一全面反映西安事变史实的浮雕,于20xx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68周年时对外开放,成为我们回顾历史的生动教材。(兵谏园及西安事变浮雕简介附后)。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记载“西安事变”这段特殊历史的重要景点——兵谏亭.1936年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一阵枪声中,神色惊慌的蒋介石从华清池后门经这条路向后山逃跑,50岁的蒋介石在慌忙的奔跑中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石缝里,扭伤了脚,于是他只能顺势藏在石缝中,听天由命了。当然蒋委员长没有我们今天这么悠闲,大家可以想想看,寒冬腊月,近50岁的蒋介石,身披睡衣,脚踩拖鞋,惊慌失措是何等的狼狈。这个石缝今天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并且加修了防护铁链,以确保游客安全,这块有花纹的大石头,就是“虎斑石”,关于这块石头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眼前这座石亭就是著名的兵谏亭了。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携夫人宋美玲来陕,以游山玩水为名,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期间,张、杨两将军在洛阳、西安、临潼等地数次劝谏蒋“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是临潼最早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同时,王耀武、陈诚、卫立煌等人在岩上题有“艰苦卓绝”等词,后被铣刷,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适应统战工作需要,再次易名为“兵谏亭”,并用蓝田美玉制成匾额悬于其上。

下一个景点是晚照亭,大家都知道“骊山晚照”是“关中八景”之一,这座重檐钻尖顶方亭就是取“骊山晚照”之意,建于1981年,从这里可鸟瞰华清池、东花园、临潼全景和渭水。据记载,每当雨过天晴,云开雾散,骊山似一匹青色的骏马,青翠欲滴,清晰可见,在落日的映照下似披上了一层迷人的桔红色,更显得流光溢彩,妩媚动人,有缘人才得一见。关于骊山晚照有二首诗最为著名,一首是明代诗人刘储秀所写,“由来骊山多奇峰,一望岚光翠且重。复此斜阳相映处,红云朵朵照芙蓉。”另一首是清代名士朱集义所写,“幽王遗没旧荒台,翠柏苍松绣作堆,入暮晴霞红一片,疑是烽火自西来。”现在,我们只能从这些诗文的意境中去体味骊山晚照的辉煌。大家可以随意留览一下,借此机会,我向各位介绍一下临潼的历史。

临潼位于关中平原中部,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面积890平方公里,人口65万。元代以前渭河南北分两县,南为骊戎(这也是骊山的由来),北宋时因骊戎东临临河,西临潼河,两水环绕入渭河,故改为临潼县,(1997年6月30日撤县设区)。临潼自古是一个风水宝地,人杰地灵,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宝藏,目前临潼的文物区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以姜寨遗址为代表的始前文化区,二是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化区,三是以华清池为代表的唐文化区,所以当地人无不自豪地说,在临潼每一脚踩下去都是秦砖汉瓦,今天的临潼人也在为把临潼发展成一个旅游名城而努力。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并蒂皂角树,是由杨贵妃与唐玄宗在长生殿前亲手种下的,是他们凄美爱情的永恒见证,“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被传为千古佳话。

坐落在骊山第二峰的老母殿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中华民族创始人女娲而建的,相传女娲“抟黄土做人”,创造了人类,又在骊山炼石补天,劳苦功高,后世人尊她为“骊山老母”,她死后,人们将其葬于骊山之阳(今蓝田县境内)又在骊山上修女娲祠纪念.据载,女娲本为骊山附近一名杰出的氏族首领,每当农历六月十三日,四方群众携床单干粮,夜宿骊山,祭祀老母,这个风俗沿续至今,称为“单子会”,并逐渐成为一种附近居民的欢乐节,庙会期间,寺前庙后,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这里也是骊山又一个最佳观景点,从这儿远眺,重山叠障,苍翠欲滴,不觉使人神清气爽。

大家眼前的这座大殿即是老君殿了。老君殿始建于唐代。唐高宗李治因老君姓李,且为道教始祖,认为和其同宗,更加敬之,被认作先人,上了封号,相传唐玄宗游幸华清宫时,两次在此梦到老君降临阁内,因此称为“降圣阁”又称“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着白玉老君像,是唐代西域著名雕像家元迦儿的杰作,玉像造型细腻,刀法简练,神态逼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丰富想象力,后经“安史之乱”,华清宫被焚,这精美的石雕艺术品的正身和莲花座均被烧裂,双手被道人盗走,其后,刻木手嵌于腕下,现玉像保存在陕西省博物馆。

明圣宫位于老母殿南侧,始建于1992年,是中国台湾著名爱国人士颜武雄等人为报答映登仙祖保佑之恩,捐资修建的一座大型道教观。明圣宫占地面积60余亩,共有殿堂房屋300余家。明圣宫是我国现代少有的大型纯木古建筑群,是西北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

鸟语林坐落在西绣岭,占地面积50余亩,网内空间100多万立方米,充分利用原有峡谷地带,使涧、溪、瀑、潭、池巧妙地串成一体,自然流畅,碧水长流,树木葱郁,鸟语花香,给人以回归自然,世外桃源之感。园内存养有上百种近十万只珍禽异鸟,有朱鹮、鸵鸟、白鹭、富贵鸟、代胜、大雁、七彩小鸟、美国落地王鸽等。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

我们公司在20xx年修建的一个储水量为两千立方米的人工湖,叫做上善湖,它既是一个景观湖,又保证园区内的卫生用水以及园内树木的绿化灌溉。这个名字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意思就是说,最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老子用水性来形容品德高尚的人,他认为做人要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之相争,即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在这里湖与老君殿遥相呼应,浑然一体,置身于此,你的心灵也会受到洗礼。

“无限风光在险峰”,沿着这条气势宏伟的台阶路,我们还可以沿途欣赏到骊山东绣岭秀丽的自然风光。现在我们已登上骊山最高峰烽火台了,在这一段路途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这里的树干都是扭曲的,我们叫它拧拧柏。关于这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烽火台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设施,相传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来从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这时,褒姒看见众臣的狼狈样,果真“扑嗤”一声笑了,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

公元前775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却无人来救,西周至此灭亡了,从而留下了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眼前这座烽火台,是1985年在烽火台遗址上用精制的仿古砖修筑起来的,高约13米,底座10米见方,顶端有一个观景方亭,游人可沿内壁楼梯盘旋而上,如果有兴趣,大家可登台顶而四望,临潼景区可尽收眼底,你自然会有一番好心境。顺便告诉各位,这烽火台还真的启用过,时间是1990年西安临潼第一届石榴节,而且用的是真的狼粪点燃,是从动物园中收集的。但却不是用来报警,而是供游客们进行观览,在笑声中记取这千年古训。

从烽火台向南望去,那座球形屋顶就是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以时间频率的研究和服务为主要方向,是我国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这里与烽火台相望近在咫尺,但却完全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崭新的现代科技的园地,这里有天文知识厅、放映厅、观察室等展视厅室,在放映厅里,您可以畅游300万光年前的河外星系,探索宇宙的奥秘,最值得自豪的便是我们平时听到的广播上传出的“现在是北京时间x点整”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它的授时误差仅为0.1微秒。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现在,如果有人已经精疲力尽了,那么我们建议大家可以从老母殿处坐索道下山,沿途领略骊山全貌。如果您还游幸未尽,那请随我从东绣岭下山,这一路我们可以在达摩洞小憩,在七夕桥边倾听牛郎与织女的悄悄话,可以在巨大的象棋残局间闲庭信步,可以在上德苑休闲广场上伸展疲惫的腰肢,你也可以在东绣岭间的小径中体验人在画中游的诗情画意。

经过晚照亭向西,我们来到三元洞。三元洞北临华清池,是从西门登山的第一站,是一处自然景观。这里有几孔清净幽雅的窑洞,洞内奉祀着道教所尊的“天官、地官、水官(玉皇大帝、土地爷、大禹)”三元,其奇特之处是窑内有5个茶杯口粗细的天然通风圆洞,深不知底,昼夜生风,春夏风向外吹,秋冬风向里吹,故称三元洞。至此,我们骊山的游览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来骊山,再见!

游西安骊山有感篇八

这个星期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西安事变》。它讲述了西安事变这一爱国户外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我更加的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局势。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先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仅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可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齐,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发奋。蒋介石被迫理解“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电影观看心得3。

1935年,革命苏区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布了《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首领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蒋介石对张、杨围剿红军很不放心。他除了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外,并于1936年10月间,特意飞到西安催逼张、扬二人围剿红军。12月4日再次飞到西安,进一步要挟张、杨:“如不实力“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的加以拒绝。张、扬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介石卫队交火。蒋介石听到枪声,在卫士护卫下仓皇越后窗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与此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十余人拘押,邵元冲在逃跑时被击身亡。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顿时,全国形势十分紧张。国内亲日派活动上蹿下跳,美英派则进取斡旋,战与和命系一悬。中共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在共产党和张、扬爱国将领的进取努力下,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理解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但遭软禁而结束。此后,国共内战大体停止,第二次国共合作也初步构成。所以张、杨二人的功劳天地可鉴,共产党的民族大局眼光也值得肯定,蒋介石当时的态度转变也是应当予以肯定的。有了内部的团结,才有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

多年以后,张学良曾说过:“西安事变是逼出来的。蒋介石当年骂我对‘一二九’学生游行没有用机枪镇压。说我是:‘两面人’。我对蒋介石机关枪不打日本侵略者而打学生的讲话气得满脸通红。并暗下决心:‘要给蒋老头子教训教训!’”。“西安事变”后,蒋被逼答应要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时,张学良还重提当年日本人想挟他做“东北土皇帝”。他对日本人说:“你忘了我是中国人啊!”张学良一再表示:“作为中国人谁也不愿意看到祖国的分裂。”同时,张学良也在这次谈话中强烈地表达了反内战的立场。他说:“我就是要中国停战,不要打仗。我实在是反对内战,反对透了。”

在西安事变之后几十年间,张学良一向坚持:“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当被枪毙;可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也正是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了八年直至胜利。

周恩来总理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世代功与过,自有民众论说。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功绩不可泯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