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通用(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1:17:52 页码:14
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通用(实用8篇)
2023-11-24 11:17:52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更好地成长。总结应该突出重点,对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以下是健身教练总结的保持健康的的方法和技巧,请大家按部就班。

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通用篇一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维也纳,听说过吗?它是奥地利的首都,是一座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城市。美丽、蓝色的多瑙河穿市而过,给这座城市增添另一番雅致。维也纳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的音乐。难怪人们称它为音乐之都。想去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吗?读一读《音乐之都维也纳》,一定会让你有不小的收获。

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

第二至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东西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代表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课文第二、三部分是重点,它们充分说明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及其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段欣赏。

维也纳是美的。它的音乐氛围、底蕴,更让人惊叹,让我们走近它,细细地去领略、品味。

课文精彩片段(一)。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欣赏】。

课文精彩片段(二)。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院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的观众席有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剧院内部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放置着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欣赏】。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状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学了课文,我们充分领略了作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惊叹于国家歌剧院的规模之宏伟壮观。

下面有两段话,读一读,看看你觉得哪一段好?

(1)一进校园,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一座花坛出现在我们眼前,花坛里的鲜花张开了笑脸,美丽的蝴蝶在旁边飞舞。这时,我想:我们就是这些花朵,使我们茁壮成长的是辛勤的园丁——老师,老师用心血和汗水哺育我们这些花朵。在花坛的后面立着高高的旗杆,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北边是我们宽敞明亮的四层教学楼。西边,有小弟弟和小妹妹喜欢玩的滑梯。东边,有锻炼身体的器材,还有篮球场。操场四周有高大的杨树,矮小的黄杨。校园一片生机勃勃。

(2)一进校园,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一座花坛出现在我们眼前,花坛里的鲜花张开了笑脸,美丽的蝴蝶在旁边飞舞。这时,我想:我们就是这些花朵,使我们茁壮成长的是辛勤的园丁——老师,老师用心血和汗水哺育我们这些花朵。西边,有小弟弟和小妹妹喜欢玩的滑梯。东边,有锻炼身体的器材,还有篮球场。操场四周有高大的杨树,矮小的黄杨。花坛的后面立着高高的旗杆,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北边是我们宽敞明亮的四层教学楼。校园一片生机勃勃。

是不是觉得第一段比第二段好,第一段比第二段写得自然、有序?这是为什么?

对,这是因为第一段是按照“花坛”——“花坛后面”——“北面”——“西面”——“东面”的顺序,由中心向四周有序的进行描写;而第二段则是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清晰的顺序,读来让人摸不着头绪。

看来呀,习作时把握好顺序还真不能马虎。总之,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构思习作,我们的习作就会让人觉得舒服、清楚,有条理。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读一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仿照着写一个介绍一座建筑物的片段,如学校的教室、礼堂,家里的卧室等等。

(提示: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者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等等。)附:

课文练习4提示。

(1)摇篮:这里说维也纳曾经是那些著名音乐家青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

(2)掺和:这里是说乐声如花草的芬芳一样沁人心脾。

课文练习5提示。

课文从三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位于多瑙河南岸、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小盆地中,城市依山傍水,绿荫环绕,景色秀丽,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被称为“多瑙河的女神”。

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18世纪以来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华尔兹舞曲的故乡。

作为音乐名城,维也纳拥有众多的歌剧院、电影院,各式各样的音乐厅遍布全城。最显赫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建于1869年,是一座古罗马式建筑,这里曾经首演过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19世纪欧洲所有著名歌剧作家的作品,都在这里上演过。1945年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1955年又按原来的样式重新建造。每年这里都有音乐比赛,是全世界的歌剧中心。

漫步维也纳,几乎到处都可以看见音乐对这个城市的影响。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以世界著名的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不少著名音乐家的雕像矗立在花园里或广场上。在内环路的城市公园里,可以看到伟大的约翰·斯特劳斯正在聚精会神地演奏小提琴;沿着内环路,还会看到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英姿。这些音乐大师都曾在这座音乐名城度过多年音乐生涯。

维也纳的城市布局层次分明。415平方公里的市区,分为“三环一带”,即内城、外城、郊区和一条玉带般的多瑙河。内城街道狭窄,有许多政府机关和历史建筑物。19世纪在拆除城墙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环形马路(内环路),宽50米,长4公里,沿街分布着现代化建筑群。外城是维也纳最繁华的商业区和主要的住宅区。外环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郊一直伸展到森林边缘,有众多的公园、宫殿和别墅,参天的山毛榉环绕城市,构成了闻名世界的“维也纳森林”。

历史名城维也纳,一直是东、西欧的重要门户,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交通孔道。除了纽约、日内瓦以外,它还是第三个驻有联合国机构的城市。

2、美丽的国际河流——多瑙河。

全世界约有200条国际河流,而流经国家超过10个的只有多瑙河。

多瑙河发源于德国黑林山的东坡,向东依次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尼亚和摩尔多瓦这8个国家,最后在罗马尼亚分成3条支流,流入黑海。多瑙河的干流全长2850公里,流域面积达81.7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的第二大河(仅次于伏尔加河)。它有支流300多条,其中的一些支流还流经意大利、波兰、瑞士和阿尔巴尼亚4国。多瑙河流域包括了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土。

多瑙河从源头到奥地利境内的一段是上游。这一段河道狭窄,河床坚硬,水流也较湍急。自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出发至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交界处的铁门峡谷是中游。这一段经过的大多是平原和低地,水量较大,是重要的航道。铁门峡谷,长107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150—200米宽,水下岩石倾斜,河水落差大。1972年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已在这里合建了一座发电能力为210万千瓦的水电站。电站的拦河大坝长1200米,高达75.5米,有25层楼房那样高。坝顶筑有宽阔的公路,大坝两侧的大船闸可通行1500吨的船舶。

铁门以下,多瑙河进入下游平原。这里河面开阔,水流平稳,3条支流在河口附近形成了一个扇形三角洲。三角洲上河汊纵横,芦苇丛生,栖息着塘鹅和朱鹭等欧洲稀有的鸟类。

3、词语提示。

生涯:本课指生活。

陈列:本课指整齐有序地将文物、标本排放在显目的地方。

掺和:混合。

飘溢:向外飘散。

星罗棋布:像群星那样罗列,像棋子那样分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罗:罗列。布:分布。

金碧辉煌:形容色彩明艳,耀人眼目。

北麓:北边的山脚。

对称的古都——北京。

现在的北京市,有10个区,9个县,面积1600平方公里。它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内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非常繁华。北京的现代建筑,在布局上虽已不像过去那样恪守对称的陈规,但市政建设还是考虑到我国的传统风格。例如,以紫禁城为中心的环城地铁、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等,都是对称的。古老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及起长线,正为被改建成南接京郑公路、北经亚运村,直达燕山奇峰的现代化中轴路。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中,北京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对称的城市。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泰国有“黄袍佛国”的称号,全国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个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佛塔,红顶的寺院,红、绿、黄相间的泰式鱼脊形屋顶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情调。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悠悠,磬声清脆动听,诵经之身个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特有的景观。

曼谷不仅以寺院僧尼众多、寺院遍布而被“佛教之都”,而且事实上也确实为佛都:拥有32个成员国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总部就设在这里。

雾都——伦敦。

伦敦也是世界著名的“雾都”。这里五天中就有一个是雾天,这里的雾常常弥漫不散,连续好几天,空中都是充满了白茫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两岸的尖顶教堂,高层建筑都被掩盖起来,只剩下一些空中楼阁。大雾也给市民带来了麻烦。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有一次大雾,延续了4天多,家庭取暖中排出的煤烟,被浓雾笼罩着,久久不散。白天犹如黑夜,市区交通停顿,居民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白厅街的大理石建筑遭到腐蚀。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座城市外,还有“狮城”——新加坡,花都——巴黎,立体都市——东京,绿色首都——莫斯科以及沙漠古都——开罗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一些资料,去详细地了解一下。

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通用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段。

(1)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教师出示带背景音乐的图片)。

(2)看了图片,再读一读第一小节。

请你谈一谈维也纳这座城市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3)维也纳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指导朗读。(配乐)。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那么为什么把维也纳叫“音乐之都”呢?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请你说说你找到的中心句。

交流:(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2、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大致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3、你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查资料研究研究。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一个问题,浏览相关的内容、读读有关的课文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寻找答案,并将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同学听。

5、全班交流。

(一)第一方面。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说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教师指导理解“摇篮”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谁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生长的地方。)。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展示音乐家图片)。

(2)教师总结: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3)谈一谈你读了这一部分内容后的感受。看看同学们的感受。

(4)请你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二小节。(指几名读,再齐读)。

(二)第二方面。出示第3段。

(1)指名交流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2)交流“到处可以看到”、“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也用……”(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图片文字等资料。)。

看来“装饰”用在这儿来形容维也纳是多么的准确。

(4)谈谈你读了以后的感受。请你抓住重点词语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

(三)第三方面。出示第4段。

(1)指名交流为什么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2)交流:“随时可以听到”、“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在晚风中飘溢、回荡”、“室内演奏”、“最有趣的是”。(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音乐资料)。

(3)谈谈你的感受。看大家的感受。

(4)悠扬的乐声搀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真让人心情舒畅。指导朗读。

(四)第四方面。出示第5、6段。

(1)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感受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怎么样?(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2)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a、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

b、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让我们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3)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根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

(4)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让音乐之都更美。

(5)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了吧!

学完课文,你一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用一、两句话赞一赞音乐之都维也纳。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在“测一测”栏目中完成练习。(选择词语的意思)(教师在系统中全面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2、课外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一背。下一节课,请同学们来给图片资料配音乐旁白。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国家歌剧院。

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通用篇三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脚本。这句话道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交代了“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段,从世界著名音乐家在这里的创作生涯、城市的建筑与装饰以及维也纳人对音乐的酷爱这三方面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第五、六、七自然段为第三段,介绍了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其中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如第二段中,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它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介绍,语言简洁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乐随晚风飘逸、回荡在街头巷尾,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之中;2、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全文以总分结构一以贯之,每一节也是如此。3、手法灵活、变化多样。全文内容不长,然而选材的代表性(内容上、结构上),描写的点面结合、动静搭配等均是学生读写结合的范文。这也是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3、4节的意图吧!4、文化底蕴丰厚,其地理风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有效载体。

根据以上所述教材特点,课后练习以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已有学习基础,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立体构成,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螺旋上升,学生的可接受性很强。

教学重点: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知识难点: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能力难点: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来了解维也纳的有关资料,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为老师和学生谁都没有去过维也纳,所以也没有对这个城市的直观印象,因此教学前我可带领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识积累;另外,课前我还要做好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根据课文的需要采用投影、图片等直观形象的展示,以及音乐的播放、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图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教法和学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按照“读——思——议——品——再读”的步骤直接和文本对话,将自己的个体感受与群体、集体进行交流,发现别人的优点,修正自己的思维,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向高一级目标迈进。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简介城市,揭题入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层次;质疑课文,尝试解决。

第二课时:导入课文,激发兴趣;自主感悟,讨论交流;扩展文本,综合实践。

第三课时:小结课文,理清结构;汇报交流,积累内化;归纳方法,读写结合。

下面我重点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进行说课:

(一)序曲——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课题。

3、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你认为怎样的城市才能被称为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教师在课题旁板书:?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维也纳走走看看,感受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

(设计意图: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通过课前的预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头脑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并不十分清楚,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点。以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情境中自由学习、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主曲——自主感悟,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课文2—7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将你读懂的内容设计成。

问题。

2、2—4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启发:全文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每个分层次也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

重点抓住以下的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仔细阅读,然后在小组谈谈你对这部分结构的理解。

(设计意图:本文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楚,学生以前也已经学过这样的构段方式。为了降低难度,我增加了一个环节: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把它们划下来。这既是让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于他们从整体上进行感知作者组织安排材料的特点。

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自学,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我们要充分承认、尊重学生个体,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自学成果汇报时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通过这一环节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用、复习、巩固常用的总分结构方法,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重点段的的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4、讨论疑难。

a、出示第二自然段,紧扣“摇篮”,理解问题1。

(1)、出示课件:

奥地利的地形图以及古典乐派的三位代表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图片。

贝多芬等人的乐谱手稿及相关图片。

(2)、理解“摇篮”的本义和引申义。

(3)、仿写句子。(出示课件,教师适当引导)。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

()是()的摇篮。

(4)、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补充,让学生了解维也纳给许多作曲家以丰富的灵感,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海顿的《皇帝四重奏》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舒伯特的《小夜曲》、《冬之旅》是在维也纳完成的,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更是在维也纳完成的,从而理解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b、出示第三自然段,紧扣“装饰”,理解问题2。

(一是“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的铜像或大理石石像”;二是“很多的建筑用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三是“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出示大音乐家的铜像或大理石石像。

出示用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建筑。

出示王宫公园的音乐符号。

(2)、从“到处可以看到”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生答)你能读出数量多、影响大的语气吗?(生读)。

(3)、在维也纳为什么有很多的建筑物用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是他们不会命名吗?

(不是他们不会命名。而是这些维出纳是许多大音乐家的摇篮,他们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才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

(5)、导读:我们的故宫看得最多的是龙,这是我们民族的象征。而在维也纳,“就连王宫花园——”读!

c、出示第四自然段,紧扣“离不开”。

(1)、从哪些地方看出维也纳人离不开音乐?

(2)、理解“掺和”。

(3)、出示“露天广场音乐会”和“家庭室内演奏”的课件。

(4)、读出维也纳人对音乐的依恋。

(5)、读出维也纳人对音乐的热爱。

5、练习背诵,适时评价。

(2)、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3)、指名背诵: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是按课后练习的要求而安排的,不仅要求学生读通读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当堂背诵,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一的后半部分。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

6、小结写法。

(1)、浏览2—4自然段,观察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并要求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7、自学5—7自然段。

(1)、默读5—7自然段,用简洁的语句在书上记下自己读某一句或几句话之后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出示第五节,让学生从具体数字及图片感受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出示第六节,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及图片感受“金色大厅”的金碧辉煌并欣赏“音乐女神”像。

4、简介中国的宋祖英等音乐家曾在此举办过音乐会。

5、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提炼、归纳学法后,对学法的一次巩固运用。“教是为了不教”,达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搀——扶——放”的原则。“介绍”的安排是将学生的感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感受,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本,综合实践。

1、教师总结: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学习了课文,正是因为以上四点原因,所以,维也纳成了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2、作业:课后,请大家完成两个作业:(1)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2)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个方面展开叙述。

(设计意图: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内。我们应该做到语尽意未穷,让我们的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运用课内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培养他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这是课堂教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改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板书如下:

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通用篇四

《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它以优美简洁的文字,清晰明快的结构,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们感受到文本语言所带来的文质兼美的享受和熏陶,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之中。

xx老师的教学也如同散文一般——清新明丽,简洁凝练,情真意切。清新明丽是我见到xx老师的第一感觉,一束又黑又粗的马尾辫自然地搭在左肩,优雅的微笑,甜美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简洁凝练是xx老师的课堂语言的特点,质朴无华,自然流畅的过渡语和提示语,寥寥数语就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带给学生深远的语言表达的想象空间。情真意切是师生互动表达中的思想的传达,教师的配乐朗诵入情入境,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已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时而优雅轻扬,时而慷慨激昂。

本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以表达为价值取向的阅读教学研究”。初看主题,并没有完全理解其含义,观xx老师的课也只能浮于表面,不能深究。课后,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价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看过这一解释,我才真切地体会出“表达”,“学生的表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它是教学的本源和真谛。如果教师能在有限的35分钟的时间里,找准训练点,找到“空白点”,让学生适时适处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表达,这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xx老师的这节阅读教学课,就很好地诠释了“表达”要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淋漓尽致地训练。纵观全课,xx老师的表达设计比比皆是,并且类型众多。

第一,词语表达两处。其一,在欣赏过维也纳的秀美风光后,积累描绘美景的词语;第二,看到那震撼人心的“世界歌剧中心——金色大厅”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眼前这一伟大建筑?这两处都是有视觉形象的有感而发,而且是对头脑中所识记词汇的直接提取,是一种初级的表达形式。

第二,语段表达两处。首先,是在学习第三小节时,xx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本小节有着“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特点。于是,学生就仿照这一方法,写写自己心目中一座极具特点的城市。xx老师先以松江新城为例出示“下水文”,再引导学生用上段落中的句型、关联词——“()是一座()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到处()。为了(),也()。就连(),也()。”这是一个书面形式的语段表达,可以算是本课诸多语言表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然而,在课堂中,我丝毫没有感受到学生们的畏惧和困难。这主要得益于xx老师认清了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铺设了一系列阶梯式的“脚手架”——课文写作的特点,“下水文”,句型等,学生们跳一跳就拿到了想要的桃子。不仅如此,学生们的思路还相当开阔,有的写到了“水上城市”威尼斯,有的写到了以园林闻名于世的苏州,还有的写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喜欢吃辣的'重庆等等,妙语连珠,精彩纷呈。其次,是让学生想象一下,除了文章中提到的,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并提示要按照一定的层次写,这与上面提到的练笔有异曲同工之妙。

“充分关注表达,提高语言素养”是目前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特别重视,并为之努力的方向。然而,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在课堂上,要持之以恒地关注表达,通过细读文本,充分挖掘合适地语言点,并做好学生语言表达的引导,比如:低年级要说完整,高年级就要有条理,说具体等。xx老师的这堂课就围绕“表达”,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

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通用篇五

1,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

2,继续学习积累与表达,在阅读中读懂文章结构,学习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交流)。

在欧洲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标志就是音乐,古典音乐就是她的城市名片.

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一起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会涌现出哪些问题。

(学生质疑)。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2,交流:。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大致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4,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

5,学生自由选择浏览,朗读,交流感受.

三,解决问题,重点研读。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回答,找出这小节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什么是摇篮。

摇篮是婴儿舒服的港湾,是甜蜜的家园.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引导理解,生简介音乐家.(出示图片)。

(抓"许多著名的","都在","大部分"理解)。

(4)教师总结:我们无法知道那些大作曲家是如何在那里创作的,但是从他们丰富的创作,震撼人心的作品,我们可以设想他们的心情.(指名说)。

让我们听着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5)拓展延伸: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第三小节。

师:过渡:维也纳给那些作曲家以丰富的灵感,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可是维也纳也以他们为骄傲.

你知道装饰什么意思吗(装扮)是的,维也纳用音乐装扮着自己.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了.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

生:在这儿到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

师:还有谁要补充的生:为了……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出示图片)。

师:还有吗生:就连王宫花园……也用鲜花……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师:城市的雕塑,街道名称都是城市的标志.我们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这就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深圳的开拓牛,就象征了深圳人开拓进取的精神.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示意学生说)。

4,而我们在维也纳,到处——(引读课文)。

5,我们的故宫看得最多的是龙,这是我们民族的象征.而在维也纳的王宫花园——(引读课文).

是啊,维也纳用音乐装饰着自己,一起来把第二小节读好.

过渡: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课文还从哪个方面来叙述。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学习第四小节(女生读)。

师:你从哪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生:人们在漫步时……(两句)。

师;从这两句话中这里体会到了……(音乐与自然,人类巧妙地连在了一起.)齐读.

生:维也纳的许多家庭……。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维也纳人民沉浸在音乐中的画面)(出示图片)。

*说话练习: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合家欢乐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比如在我们中国八月十五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我们都做些什么呢(生交流)。

师过渡:而维也纳人民呢他们真是把音乐当作精神食粮了啊!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师:还有吗。

生:更有趣的是,政府会议……成了一种习惯.

师: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师过渡:是啊,在维也纳小到普通人民大到政府,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血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维也纳人民的一种习惯.我们一起拿起书读这一小节,把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迫切需要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生配乐朗读第四小节)。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是心脏的中心吧.

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国家歌剧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出示图片)。

(1)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a,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出示图片)。

b,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2)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这么宏伟壮观的歌剧院一定会举办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也被誉为"金色大厅".课文先简单介绍了国家歌剧院创建的时间,点明其历史之悠久,然后详细介绍它的宏伟壮观.详略有致.在介绍它的宏伟壮观时,按照从外到内,即从造型到结构设施的顺序来描述.

学了这篇课文一定会有人询问你"金色大厅"的情况.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呢。

学生交流。

四.学习总结,布置作业。

1,维也纳何以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

师:难怪有人会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维也纳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之中.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2,课后作业: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总起分述。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世界歌剧中心。

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通用篇六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作者通过总分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

3、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朗读、交流、体会,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和维也纳歌剧院、“金色大厅”在全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和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感悟异国情调和异域城市,构建“音乐之都”,体验音乐真谛,陶冶美的情操,进一步激发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词语:

掺和和气  一屡屡楼房镂花。

2、理解下列词语:镂花北麓掺和。

3、读熟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

4、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曲,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一起读课题。

2、那么维也纳究竟在哪?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出示画面,出示第一小节内容,指名读。

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地方?

我们要把这么优美的景色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说明:充满激情的导入,让人未见其行,先问其声。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2、交流:(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说明:学习文章首先对课文有整体的认识,理清文章的线索。

大致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4、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

5、学生自由选择浏览,朗读,交流感受。

说明:提问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罗列出关键问题,这样既教会了学生怎样提问又指导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

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通用篇七

教材分析: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萌生出对这座充满特殊魅力的城市的赞美与向往,以及激发对充满无穷魅力的音乐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作者通过总分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

3、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修正目标: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朗读、交流、体会,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和维也纳歌剧院、“金色大厅”在全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体会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和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感悟异国情调和异域城市,构建“音乐之都”,体验音乐真谛,陶冶美的情操,进一步激发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词语:

掺和和气  一屡屡楼房镂花。

2、理解下列词语:镂花北麓掺和。

3、读熟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

4、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曲,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一起读课题。

2、那么维也纳究竟在哪?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出示画面,出示第一小节内容,指名读。

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地方?

我们要把这么优美的景色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说明:充满激情的导入,让人未见其行,先问其声。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2、交流:(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说明:学习文章首先对课文有整体的认识,理清文章的线索。

大致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4、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

5、学生自由选择浏览,朗读,交流感受。

说明:提问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罗列出关键问题,这样既教会了学生怎样提问又指导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2、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板书)。

指板书小结,因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还有“世界歌剧中心”与“金色大厅”。所以说——(出示)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说明: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抓住音乐之都这一突破点,在学习课文前,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对文本感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搭建了学习平台。

二、回顾问题,承上启下。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梳理出了四个问题,还记得哪四个问题吗?

2、出示四个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解决问题,重点研读。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回答,找出这小节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引导理解,生简介音乐家。(出示图片)。

(抓“许多著名的”、“都在”、“大部分”理解)。

(4)教师总结:是啊,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5)拓展延伸: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师:现在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引读第一句)。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习第三小节。

(1)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第二个原因是?

你知道装饰什么意思吗?(装扮)是的,维也纳用音乐装扮着自己。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了。

(2)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

在这儿到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

(3)还有谁要补充的?

为了……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出示图片)。

就连王宫花园……也用鲜花……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是啊,维也纳用音乐装饰着自己,一起来把第二小节读好。

过渡: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课文还从哪个方面来叙述?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习第四小节(女生读)。

(1)你从哪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人们在漫步时……(两句)。

(2)从这两句话中这里体会到了……(音乐与自然、人类巧妙地连在了一起。)齐读。

维也纳的许多家庭……。

(3)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维也纳人民沉浸在音乐中的画面)(出示图片)。

说话练习: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合家欢乐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比如在我们中国八月十五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我们都做些什么呢?(生交流)。

过渡:而维也纳人民呢?他们真是把音乐当作精神食粮了啊!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4)还有吗?

更有趣的是,政府会议……成了一种习惯。

(5)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过渡:是啊,在维也纳小到普通人民大到政府,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血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维也纳人民的一种习惯。我们一起拿起书读这一小节,把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迫切需要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是心脏的中心吧。

(1)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国家歌剧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出示图片)。

(2)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a、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出示图片)。

b、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3)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这么宏伟壮观的歌剧院一定会举办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说明:通过阅读中发现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紧紧的抓住文本这个阅读的载体。

四.学习总结,布置作业。

1、维也纳何以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

归纳板书,课文以总起分述的结构,把音乐之都维也纳展示在我们面前。

2、难怪有人会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维也纳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之中。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3、课后作业: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说明:从整体入手,再回归整体,同时又是对总分写作方法的回顾。这样的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前后兼顾,相得益彰。

板书设计:

总起分述。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世界歌剧中心。

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板书通用篇八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摇篮”、“装饰”、“金碧辉煌”等词语的意思。

2、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内容提问,积累和音乐有关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之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4、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陶冶艺术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之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积累和音乐有关的词句。

2、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内容提问。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试着对课题和不理解的词句、内容提问。

教学过程:

1、(播放《春之声》圆舞曲)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曲,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

2、板书课题 齐读。

3、维也纳在哪儿?这又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出示第一节及图片)齐读。

4、你对维也纳有了哪些了解?(首都、地理位置、特点)。

5、指导朗读第一节:把这么美丽的景色通过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个别读、齐读)。

6、这就是课文的第一节,它让我们对维也纳有了粗略的印象,写游记是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二、初读课文。

1、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默读课文,找出理由划出来。

2、交流、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拥有世界歌剧中心。

3、你们是怎样快速找到答案的?

这三句都是2——4节的第一句话,这3节都是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也写得很具体。

4、在这些特点中,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呢?轻声读2——4节。

三、重点研读。

1、学习第2节。

(1)指名读。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那是因为——。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引导理解,补充简介音乐家。(出示图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特……)。

(抓“许多著名的”、“都在”、“大部分”理解)。

(4)教师总结:是啊,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5)拓展延伸: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师:现在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引读第一句)。

2、学习第三节。

(1)你怎样理解“音乐装饰”?(用音乐装扮)。

是的,维也纳用音乐装扮着自己。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了。

(2)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

a、在这儿到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

b、为了……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出示图片)。

c、就连王宫花园……也用鲜花……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3)是啊,维也纳用音乐装饰着自己,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

3、学习第四节。

(2)说话练习: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带着轻松、舒畅的心情来读好这段话。

(4)配乐朗读。

4、学习第5、6节。

(2)交流板书:造型美观 大 金碧辉煌  影响深远。

a.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出示图片)。

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b.交流影响深远。(这么宏伟壮观的歌剧院一定会举办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3)世界上所有的乐团、知名的歌唱家都以在此演出为荣。齐读这两节。

(4)小结: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她无愧为“世界歌剧中心”。

四、总结课文。

2、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学做小导游,介绍维也纳。

3、课后作业: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拥有世界歌剧中心。

(造型美观 大 金碧辉煌  影响深远)。

总起                         分述。

教学效果反馈:

课文内容集中、条理清楚,大部分自然段都采用了典型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是一篇适合学生自模仿的范文。第4节内容不深,语言优美,在熟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积累其中的好词佳句。第5节对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这一特点进行介绍时,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也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抓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