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2:22:04 页码:8
2023年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优质15篇)
2023-11-24 12:22:04    小编:zdfb

感谢信是表达对他人帮助或关怀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总结还要具备可读性,即使对于非相关人员也可以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总结内容。2.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面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吧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一

这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1页的操作题,我为学生准备了操作纸。让学生弄懂数位上的数的意义不同,示范了两个圆片的摆法,并在黑板上画出图,让学生看清楚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圆片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两个圆片可以同时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可以都在个位上,表示两个一,也可以一个在十位上,一个在个位上,表示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11.在只有两个圆片的时候,无论他们怎么摆,圆片的数量不能变。接下来就是学生在操作表上自己画圆片表示数。

学生结合圆片的个数分别放在个位和十位上,让学生画一画、数一数,并完成填空:个圆片组成个数,分别是:。让学生结合画的进行统计和汇总。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分别是3个圆片、4个圆片、5个圆片,拼摆之后是统计,背面是8个圆片的操作,结合前面的总结,先猜想会摆几个数,再操作进行验证。

反思:

教师可能关注更多的是进度,而不是学生的探索,所以本节课很失败,用了两节课来完成,尽管如此,仍有学生没有掌握。当有学生很快完成3个圆片的拼摆时,有些学生的拼摆数量超过了3个却浑然不知。在操作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合作完成,也没有让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教师有些着急,在未完全掌握两个圆片的拼摆的时候急于推进3个圆片的拼摆,效果不好。有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么来自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就非常的重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可能更有效,同伴之间相互帮助也是一种督促。教师的进度太快反而欲速则不达。

让学生借助实际圆片拼摆之后再去完成图的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二

这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1页的操作题,我为学生准备了操作纸。让学生弄懂数位上的数的意义不同,示范了两个圆片的摆法,并在黑板上画出图,让学生看清楚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圆片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两个圆片可以同时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可以都在个位上,表示两个一,也可以一个在十位上,一个在个位上,表示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11.在只有两个圆片的时候,无论他们怎么摆,圆片的数量不能变。接下来就是学生在操作表上自己画圆片表示数。

学生结合圆片的个数分别放在个位和十位上,让学生画一画、数一数,并完成填空:个圆片组成个数,分别是:。让学生结合画的进行统计和汇总。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分别是3个圆片、4个圆片、5个圆片,拼摆之后是统计,背面是8个圆片的操作,结合前面的总结,先猜想会摆几个数,再操作进行验证。

反思:

教师可能关注更多的是进度,而不是学生的探索,所以本节课很失败,用了两节课来完成,尽管如此,仍有学生没有掌握。当有学生很快完成3个圆片的拼摆时,有些学生的拼摆数量超过了3个却浑然不知。在操作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合作完成,也没有让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教师有些着急,在未完全掌握两个圆片的拼摆的时候急于推进3个圆片的拼摆,效果不好。有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么来自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就非常的重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可能更有效,同伴之间相互帮助也是一种督促。教师的进度太快反而欲速则不达。

让学生借助实际圆片拼摆之后再去完成图的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三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传统的新授课,教师的预设局限性太大,往往把这节课所需的知识基础替学生“提取”出来,然后进行课前铺垫。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权不够,教师“抱着走、领着走”,结果只能是“学生遇到新的'情景就束手无策”。因此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习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习要好的多。表现在:

(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

(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

(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

(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习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习、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短短的一节课已经结束,但它却留给笔者长时间的深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已渗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低段学生的探究欲望强与探究能力低的矛盾如何突破?是我们每位实践新课程的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仅以此课想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四

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一课,我觉得教师执教后需要自己去感悟、辩别与反思,形成对这节课的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感受、情感和领悟。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需要的是经验还是体验?下面我就围绕此问题说说“摆一摆,想一想”这堂实践活动课。

如果纯粹以“经验”为目的,这节课的目标(以下称目标一)可以这样陈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数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果以“体验”为最终目的,那么目标(以下称目标二)则要重新定位:(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巩固100以内数位及数值的概念;(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情感塑造学生的情感,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在交流反思中发现自己数学活动中的错误或别人的好方法,能及时改正或采纳。

两个目标不仅仅是字数的差别,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差异,这正是体验与经验的质的区别。在目标一中,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会有自己关于这个知识的经验,这个经验偏重于单纯的认知性理解,即以往教学中最强调的知识技能。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教学从整体生命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教学观的致命缺陷。”但是,如果这个“经验”是一个情感的生命体,课堂便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目标二中加大了情感的融入,特别指出了“用情感塑造情感,用态度影响态度”。

我们可以非常感性地欣赏这样一句话:“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入、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

二、体验数学课堂。

体验数学课堂的维度是多向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数学概念间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还可以体验课堂里的教师、同伴、环境与氛围……每一项体验的内容不可能完全孤立,但可以从一些片断中有侧重地加深对体验的理解。片断(一)至片断(五)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数学流程,这里人为地分割只想借一个片断说明一个问题。

片断(一)——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

师:请大家用三颗围棋摆在数位表上,摆1次顺便把这个数写下来。(学生独立尝试摆棋,并写下摆出的数)。

师:现在不急着上台演示,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一共摆出了几个数,分别是怎么摆的?通过比较,推荐出小组中的最佳摆法。(学生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上台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最佳摆法。

生:我们组最好的摆法是这样的:(演示)先把3颗棋都摆在个位上,是3;再移一颗到十位,是12;再移一颗到十位,是21;再移一颗,三颗都在十位上是30。

师:老师做你的小助手,把你刚才摆的4个数写下来(板演:3、12、21、30)。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数正好一个比一个大9。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们组的摆法正好和他们相反,我们先把3颗棋全放在十位上,再一颗一颗移过去。

师:那你们摆出的数分别是哪几个呢?

生:是30、21、12、3。

师:很好,还有其它不同的摆法吗?

生:我们组先摆12,再交换位置是21,摆一个3,再换位置30。

师:请你上台把它们摆出来。

(生上台演示,师板演12、21、3、30)。

师:原来你们是交换了十位和个位上的棋子颗数。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摆法?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这样一颗一颗移不会忘记,而且4个数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它们一个个大起来。

生:我喜欢第三种摆法,只要摆好一个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就成了另一个数。

生:这种摆法有时候会忘记已经摆了哪些数。

师:每一个同学都有心目中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来摆,摆出的都是4个数。

从独立操作到小组交流并非在“追风”,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从无序到有序,最终有了自己心目的最佳摆法,让认识活动本身与学生的认知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发生了关联,而选择最佳方法让学生的愿望和喜好也介入了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中,这正是经验升华为体验的转折点。

片断(二)——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师:还想继续摆棋子写数吗?你们可以从1、2、4、5颗棋中选,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摆一摆,记一记。

(学生活动)。

师:我们还是不急着说,请你帮你的同桌先检查一下,他摆对了吗?

(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帮助同桌检查的。

生:我的同桌摆的是4颗棋子,我用4颗棋子重新摆了1遍和他摆的一样。

师:这位同学是用重摆一遍的方法来检查的,好办法。

生:老师我是用眼睛看的,我发现它少写了一个41。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5颗棋子分成两部分就是5、14、23、32、41、50。

师:老师听懂了,你把分解数5的本领用到这儿了,同桌改正了吗?(同桌点点头)谢谢你!

师:你们刚才在摆的时候,老师选了6颗棋,不过没有摆,脑子里想了想,写了这几个数(板演:6、15、24、34、33、42、51、60)你们帮我检查一下。

生:34不对。

师:你怎么一眼就发现了老师不对。

生:用6颗棋子是摆不出34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34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之和是7,而不是6。

师:谁听明白了?

生:我听明白了,用6颗棋摆的7个数,它们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正好等于6,0+6=6,1+5=6,2+4=6……,不可能等于7。

师:加一加,也是检查的好办法!太谢谢你了!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这个片断中摆棋子的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先在感受出发去参与、体验多角度检查的策略,很显然学生对摆棋写数的知识有了自己的态度,他们亲近或排斥某种方法,特别是在检查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更深的感受与领悟。

片断(三)——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

生:各能摆出8、9、10个数。

师:谁赞同他的猜想,说说你的理由。

生:用1-6颗棋摆出的是2、3、4、5、6、7个数,所以用7、8、9颗棋就能摆出8、9、10个数。

师:一定吗?

生:一定。

师:这毕竟是我们的猜想,想要变成现实只有通过验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不过这一次你可以选择摆一摆,也可以不摆,在脑子里想,分别写出摆的这些数。

(学生活动)。

师:通过验证,你们的猜想正确吗?

生:我用9颗棋写出了10个数:9、18、27、36、45、54、63、72、81、90。

生:我用8颗棋写出了9个数:8、17、26、35、44、53、62、71、80。

生:我选7颗,写了8个数:7、16、25、34、43、52、61、70。

师:事实证明你们的猜想完全正确。

这里,学生的活动是以自身的需要为动力而展开的,在摆与猜测之间是否能建立学生想象中的关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猜想与验证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猜想不是凭空,验证也不只是一种模式,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各自的结论,此时摆与想会以一种全新的意义融入学生生命之中。这正好说明了体验的结果不仅仅是产生情感或对所学知识的喜好,更重要的是生成新的意义,即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对这一知识有更新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提升为一个数学方法或一种数学思想。

片断(四)——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生:老师70岁,女儿7岁。

师:是吗,你们看见过70岁还这么年轻的老师吗?

生:老师不可能70岁,我猜你25岁,女儿16岁?

生:这不可能,我猜老师34岁,女儿——?

师:给你一个提示,你在猜年龄的时候,可以参照你和你***年龄。

生:我知道了,老师34岁,女儿7岁。

生:我和我***年龄可以用9颗棋子来表示,我妈妈36岁,我9岁。

“70岁与7岁”这种丰富的联想,不再是学生的生活、意识或生命中无关的东西,在这个片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认知结构、价值取向或自己已有的经历去理解、感受、建构知识,从而生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感受、领悟和意义,所以会有36与9岁的“对话”,在学生各自的生命中有了一次更深刻的体验。

片断(五)——体验数学的魅力。

(学生活动)。

生:我们发现这组数是有规律排列的,第一行是1、2、3、4、5、6、7、8、9。

第二行是十几,第三行是二十几,第四行是三十几的数……。

生:我们发现竖的看这些数都是9个9个增加的。

生:还可以斜的看,它们是10个10个增加的。

师:真棒,还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比如说横的看、竖的看、斜的看。

生:我们还发现摆出的数比棋子要多1!

师:谁和他们的发现是相同?你能反过来说说吗?

生:棋子的颗数要比摆出的数少1。

师:也可以说摆出的数的个数和棋子颗数相差1。

师:你能顺便估计一下我们今天一共摆了几个数吗?

生:100个。

生:50个。

生:80个。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验证一下吗?

生:只要1+2+3+4+5+6+7+8+9+10就可以了。

师:结果是多少呢?

生:55。

师:你为什么算得那么快?

生:1+9是10,2+8是10,3+7是10,4+6是10,一共是40。再加上10是50,再加上5是55。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生:100颗。

生:不对,20颗。

生:是18颗。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00以内最大的两位数是99,用18颗棋摆。

师:真聪明。

师:如果用10颗、11颗、12颗……来摆,你们再来猜想一下,分别能摆出几个数?

生:分别能摆出11、12、13、14……个数。

师:真的吗?

生:一定是的。

师:很遗憾告诉大家你们的猜测错误!有时规律是不变的,有时规律只适合某一段,到了另一阶段规律就会发生变化。

师:至于用10颗以上的棋能摆出多少个数,留给大家课后去证明。

体验的归结点是产生新的情感。这里观察的方法、估算、简算、规律的永恒与变化等。“所有”的知识在这一刻全部融合在一起,学生和这些知识也不可分割也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全身心地进入知识之中,而知识又以全新的意义和学生构成了新的关系。

我们可以再一次感性地品味这句话:“我听到过,过眼去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了,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

文档为doc格式。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五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习过程。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六

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一课,我觉得教师执教后需要自己去感悟、辩别与反思,形成对这节课的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感受、情感和领悟。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需要的是经验还是体验?下面我就围绕此问题说说“摆一摆,想一想”这堂实践活动课。

如果纯粹以“经验”为目的,这节课的目标(以下称目标一)可以这样陈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数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果以“体验”为最终目的,那么目标(以下称目标二)则要重新定位:(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巩固100以内数位及数值的概念;(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情感塑造学生的情感,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在交流反思中发现自己数学活动中的错误或别人的好方法,能及时改正或采纳。

两个目标不仅仅是字数的差别,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差异,这正是体验与经验的质的区别。在目标一中,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会有自己关于这个知识的经验,这个经验偏重于单纯的认知性理解,即以往教学中最强调的知识技能。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教学从整体生命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教学观的致命缺陷。”但是,如果这个“经验”是一个情感的生命体,课堂便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目标二中加大了情感的融入,特别指出了“用情感塑造情感,用态度影响态度”。

我们可以非常感性地欣赏这样一句话:“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入、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

二、体验数学课堂。

体验数学课堂的维度是多向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数学概念间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还可以体验课堂里的教师、同伴、环境与氛围……每一项体验的内容不可能完全孤立,但可以从一些片断中有侧重地加深对体验的理解。片断(一)至片断(五)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数学流程,这里人为地分割只想借一个片断说明一个问题。

片断(一)——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

师:请大家用三颗围棋摆在数位表上,摆1次顺便把这个数写下来。(学生独立尝试摆棋,并写下摆出的数)。

师:现在不急着上台演示,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一共摆出了几个数,分别是怎么摆的?通过比较,推荐出小组中的最佳摆法。(学生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上台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最佳摆法。

生:我们组最好的摆法是这样的:(演示)先把3颗棋都摆在个位上,是3;再移一颗到十位,是12;再移一颗到十位,是21;再移一颗,三颗都在十位上是30。

师:老师做你的小助手,把你刚才摆的4个数写下来(板演:3、12、21、30)。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数正好一个比一个大9。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们组的摆法正好和他们相反,我们先把3颗棋全放在十位上,再一颗一颗移过去。

师:那你们摆出的数分别是哪几个呢?

生:是30、21、12、3。

师:很好,还有其它不同的摆法吗?

生:我们组先摆12,再交换位置是21,摆一个3,再换位置30。

师:请你上台把它们摆出来。

(生上台演示,师板演12、21、3、30)。

师:原来你们是交换了十位和个位上的棋子颗数。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摆法?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这样一颗一颗移不会忘记,而且4个数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它们一个个大起来。

生:我喜欢第三种摆法,只要摆好一个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就成了另一个数。

生:这种摆法有时候会忘记已经摆了哪些数。

师:每一个同学都有心目中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来摆,摆出的都是4个数。

从独立操作到小组交流并非在“追风”,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从无序到有序,最终有了自己心目的最佳摆法,让认识活动本身与学生的认知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发生了关联,而选择最佳方法让学生的愿望和喜好也介入了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中,这正是经验升华为体验的转折点。

片断(二)——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师:还想继续摆棋子写数吗?你们可以从1、2、4、5颗棋中选,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摆一摆,记一记。

(学生活动)。

师:我们还是不急着说,请你帮你的同桌先检查一下,他摆对了吗?

(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帮助同桌检查的。

生:我的同桌摆的是4颗棋子,我用4颗棋子重新摆了1遍和他摆的一样。

师:这位同学是用重摆一遍的方法来检查的,好办法。

生:老师我是用眼睛看的,我发现它少写了一个41。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5颗棋子分成两部分就是5、14、23、32、41、50。

师:老师听懂了,你把分解数5的本领用到这儿了,同桌改正了吗?(同桌点点头)谢谢你!

师:你们刚才在摆的时候,老师选了6颗棋,不过没有摆,脑子里想了想,写了这几个数(板演:6、15、24、34、33、42、51、60)你们帮我检查一下。

生:34不对。

师:你怎么一眼就发现了老师不对。

生:用6颗棋子是摆不出34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34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之和是7,而不是6。

师:谁听明白了?

生:我听明白了,用6颗棋摆的7个数,它们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正好等于6,0+6=6,1+5=6,2+4=6……,不可能等于7。

师:加一加,也是检查的好办法!太谢谢你了!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这个片断中摆棋子的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先在感受出发去参与、体验多角度检查的策略,很显然学生对摆棋写数的知识有了自己的态度,他们亲近或排斥某种方法,特别是在检查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更深的感受与领悟。

片断(三)——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

生:各能摆出8、9、10个数。

师:谁赞同他的猜想,说说你的理由。

生:用1-6颗棋摆出的是2、3、4、5、6、7个数,所以用7、8、9颗棋就能摆出8、9、10个数。

师:一定吗?

生:一定。

师:这毕竟是我们的猜想,想要变成现实只有通过验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不过这一次你可以选择摆一摆,也可以不摆,在脑子里想,分别写出摆的这些数。

(学生活动)。

师:通过验证,你们的猜想正确吗?

生:我用9颗棋写出了10个数:9、18、27、36、45、54、63、72、81、90。

生:我用8颗棋写出了9个数:8、17、26、35、44、53、62、71、80。

生:我选7颗,写了8个数:7、16、25、34、43、52、61、70。

师:事实证明你们的猜想完全正确。

这里,学生的活动是以自身的需要为动力而展开的,在摆与猜测之间是否能建立学生想象中的关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猜想与验证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猜想不是凭空,验证也不只是一种模式,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各自的结论,此时摆与想会以一种全新的意义融入学生生命之中。这正好说明了体验的结果不仅仅是产生情感或对所学知识的喜好,更重要的是生成新的意义,即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对这一知识有更新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提升为一个数学方法或一种数学思想。

片断(四)——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生:老师70岁,女儿7岁。

师:是吗,你们看见过70岁还这么年轻的老师吗?

生:老师不可能70岁,我猜你25岁,女儿16岁?

生:这不可能,我猜老师34岁,女儿——?

师:给你一个提示,你在猜年龄的时候,可以参照你和你***年龄。

生:我知道了,老师34岁,女儿7岁。

生:我和我***年龄可以用9颗棋子来表示,我妈妈36岁,我9岁。

“70岁与7岁”这种丰富的联想,不再是学生的生活、意识或生命中无关的东西,在这个片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认知结构、价值取向或自己已有的经历去理解、感受、建构知识,从而生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感受、领悟和意义,所以会有36与9岁的“对话”,在学生各自的生命中有了一次更深刻的体验。

片断(五)——体验数学的魅力。

(学生活动)。

生:我们发现这组数是有规律排列的,第一行是1、2、3、4、5、6、7、8、9。

第二行是十几,第三行是二十几,第四行是三十几的数……。

生:我们发现竖的看这些数都是9个9个增加的。

生:还可以斜的看,它们是10个10个增加的。

师:真棒,还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比如说横的看、竖的看、斜的看。

生:我们还发现摆出的数比棋子要多1!

师:谁和他们的发现是相同?你能反过来说说吗?

生:棋子的颗数要比摆出的数少1。

师:也可以说摆出的数的个数和棋子颗数相差1。

师:你能顺便估计一下我们今天一共摆了几个数吗?

生:100个。

生:50个。

生:80个。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验证一下吗?

生:只要1+2+3+4+5+6+7+8+9+10就可以了。

师:结果是多少呢?

生:55。

师:你为什么算得那么快?

生:1+9是10,2+8是10,3+7是10,4+6是10,一共是40。再加上10是50,再加上5是55。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生:100颗。

生:不对,20颗。

生:是18颗。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00以内最大的两位数是99,用18颗棋摆。

师:真聪明。

师:如果用10颗、11颗、12颗……来摆,你们再来猜想一下,分别能摆出几个数?

生:分别能摆出11、12、13、14……个数。

师:真的吗?

生:一定是的。

师:很遗憾告诉大家你们的猜测错误!有时规律是不变的,有时规律只适合某一段,到了另一阶段规律就会发生变化。

师:至于用10颗以上的棋能摆出多少个数,留给大家课后去证明。

体验的归结点是产生新的情感。这里观察的方法、估算、简算、规律的永恒与变化等。“所有”的知识在这一刻全部融合在一起,学生和这些知识也不可分割也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全身心地进入知识之中,而知识又以全新的意义和学生构成了新的关系。

我们可以再一次感性地品味这句话:“我听到过,过眼去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了,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七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习,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传统的新授课,教师的预设局限性太大,往往把这节课所需的知识基础替学生“提取”出来,然后进行课前铺垫。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权不够,教师“抱着走、领着走”,结果只能是“学生遇到新的情景就束手无策”。因此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习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习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习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习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习、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短短的一节课已经结束,但它却留给笔者长时间的深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已渗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低段学生的探究欲望强与探究能力低的矛盾如何突破?是我们每位实践新课程的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仅以此课想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八

《摆一摆,想一想》这堂课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棋子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在公开课前,我分别对104和102班进行了试教,第一次的试教非常糟糕,两方都有原因,学生的因素:学生随意插话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摆棋子的过程中学生也没有听老师的要求,随意地摆,学生的思维也不够活跃;我自身也准备地不够充分,课堂纪律没有管理好,所以导致那次课的效果完全没有出来。第二次课,我做足了功课,对课堂流程基本熟练掌握了,并且在上课前我就与学生约定好,在听老师要求的时候只能听,不能动手,摆完之后迅速地把棋子放进信封里,使得课堂纪律变得井然有序。我又利用学生想当小老师的心理,激发学生思考和积极性,使得整堂课变得非常活跃,但是这也让整堂课的进度变慢,《摆一摆,想一想》的重点放在了摆一摆,而没有想一想的时间了。

最终的公开课,我吸取了前面两次课的教训,改善了我的教学设计和流程,一开始我先在ppt展示摆一颗和摆两颗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有序的摆三颗和四颗,接下来不摆直接写五颗可以摆出哪些数,然后运用所学到的规律去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整堂课下来流程比较完整,也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表扬,但是自我感觉不是很好,需要反思的有如下几点:

1.自身过于紧张,导致语言组织得非常不好。因为心理素质不够硬,站在这么大的教室里面也发了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语无伦次,这个问题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得到解决。

2.整堂课的很多细节之处需要改善。比如板书的几个字还是太小了,不够大;比如一开始摆一颗糖的时候总结的太快,可以稍微放慢点讲;另外在讲解如何有序摆的这一个环节是重点环节,但是由于我过于紧张,所以没有把这一个环节讲仔细,并且把总结也遗漏了。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丰富。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之后,我可能没有及时评价或者只是评价说“不错”、“很好”这样的用词,希望我的用词能够变得丰富起来,这样也能给学生带来信心,并给整堂课增加趣味性。

4.在练习环节讲解的不够细致、深入有条理。因为事先以为这部分练习会来不及上,结果也没有准备,所以导致在讲解的时候非常凌乱,没有条理,也挖的不够深,可能有些学生还是云里雾里的听不懂,这也让我意识到我平时的练习课,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使得我以后的课程也有了方向的指引。

总之,为了准备这堂课,这两个礼拜我基本上每天都要设计教案和制作教具到11点,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也让我体会到了磨课的不易,以及最后良好的课堂效果带来的喜悦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向海文姐学习到了她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稳重的人格魅力,相比之下我就显得过于鲁莽和杂乱无章了;另外,也感谢校长在百忙之中与我探讨教学设计,校长凭借她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与我讨论了一些她所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而这些问题如果是我一人钻研的话,是得不出个所以然的。所以,很多时候,我要多向他人讨教,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九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表,百数表,汇总表,圆片20个。

教学设计。

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大教室上课,大家高兴吗?那么老师要看一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表现最好,最聪明,最爱动脑筋,能得到老师发的智慧花。

复习铺垫。

1.数位顺序。

师: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2.用计数器拨数。

师:现在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看仔细,十位和个位都拨上2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数位上的2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回答。)你说的真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计数器,我说数你拨珠,注意要边拨边说4,13,22,31,40。

生:4,个位拨4。13,十位拨1,个位拨3。22,十位拨2,个位拨2。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拨这几个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拨这几个数,每个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是4。

生2:每个数与前面相邻的数相比,都是个位少一,十位多一,相差都是9。

师:你们说的真好!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高兴,大家给他鼓鼓掌。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1.用2个圆片摆数。

生1: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就是2。

生2: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个位上没有,就是20。

生3:我把1个圆片放在十位上,1个放在个位上,就是11。

板书:2个圆片。2,11,20。

生4:因为摆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是2,而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所以是20。

板书:3个圆片,3,12,21,30。

师:从刚才摆的这两组数中,你发现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聪明。

2.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

师:看,这两个小家伙又给大家提出了更难的问题“用4个圆片,5个圆片……分别表示哪些不同的数”。

好!大家真勇敢!你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让老师佩服。

3.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师:下面,咱们分四个小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几个圆片都能摆出哪几个数。每一小组老师发一个汇总表,分工合作,3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小组长在汇总表上作记录,表的左边是圆片的个数,右边是摆出来的数。

师:注意: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师:大家在摆的时候呀,要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规律,这样摆起来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4.学生汇报。

师:4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哪一组给大家汇报?

生:我们用4个圆片摆出了5个数(板书:4个圆片,4,13,22,31,40)。

师:介绍介绍经验,你们怎么摆的这么快。(表扬这一组。)。

5.勇于想象,探索规律。

师: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略)。

总之,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形成交流。

寻找规律,归纳整理。

师:大家都摆完了吗?一齐看黑板,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小结。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善于动脑,发现规律,使我们的学习能提高效率。

教学设计说明。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这个活动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安排的。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我从情感、能力、知识三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竞争的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3)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按照以上教学目标,我对本课进行了下面的设计。

1.复习铺垫。

由于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对数位和位值的概念比较熟悉,所以在开始活动前,我就利用数位表和计数器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例如,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让学生说一说着两颗珠子分别代表什么。

2.激发兴趣,探索求知。

利用学生熟悉的两个可爱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提问题来引入新课。例如,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也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四人小组合作,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动手操作,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3.导放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我注意尽量多给学生留一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规律,去归纳整理。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动手让学生做,动口让学生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去获取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目的。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觉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数学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专家评析。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都不同程度的得到培养和提高。

尤其是学生在数位上摆数,探索摆数规律的活动片断。学生用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教师提出: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教师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活动的设计非常巧妙,一步一个台阶,学生的动手和动脑也密切相连。由于活动到位,教师点拨及时,学生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十

4月24日下午,我校5位教师参加了一年级的教材培训,听了一节一年级的研究课《摆一摆想一想》,现将听课体会汇报如下:

首先,我喜欢姚老师的教学风格,是那么亲切、自然,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和所有的听课老师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一起走进这节课;另外,从这节课的效果看,姚老师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一定煞费苦心,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后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节值得回味、值得研究的课。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节活动课,姚老师能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3个、4个、5个小圆片能摆出哪些不同的数,并且在活动之前老师给学生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引导,这为后面学生的有效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后,老师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小圆片的个数与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有序地去思考问题。

下面,我想谈一谈我听了这节课后,由这节课引发的三点思考:

1、精心设计问题,是学生有效思考、有效活动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老师的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只有让学生清楚要做什么、想什么,学生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本节课,当学生找到了用2个圆片能摆出的三个数2、11、20后,姚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要把它们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应该怎么写呢?”这个问题问得不够明确,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意思,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都在猜想:老师想要什么答案呢?所以,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提问:“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三个数排列起来,谁来试一试?”学生边说,老师边记录下来。

2、把握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用不同个数的小圆片能摆出不同的数以及边操作边体会用怎样的方法找到这些数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的方法。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10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分别用2个、3个、4个……圆片去摆一摆、试一试,边操作边填表边思考,每次怎样移动圆片怎样才能使找到了数不遗漏、不重复?给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和规律的机会,如果有学生找到了好的方法可以让这个学生介绍,其他学生学习;如果学生找不到好的方法或叙述不清楚,老师再给予帮助和点拨。我想,这要比直接给学生方法效果更好,学生的收获也更大。

3、抓住有利时机,顺势加以引导。

本节课,当学生用5个圆片摆出了6个数后,在处理6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时,老师没有再让学生摆,而是让学生去思考,6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写出来。我很赞成姚老师的这种做法,前面学生已经有了摆的基础,在摆的过程中也应该能引发思考,所以6个圆片不摆直接写,学生也能写出来。我认为当学生写出这七个数后,老师应该抓住学生思考的机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写出了这七个数?能给大家说一说吗?”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为后面更多的圆片能摆出的数有一个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写出更多的数。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十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的一节数学活动课,目的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堂中,我化“静”为“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娱乐中、探索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拓了,能力发展了,头脑也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浓了。在整堂课中,我就是让“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用学具变魔术,创造出一系列的数,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规律地摆出来,并写出来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十二

“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学了100以内的数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摆一摆,想一想”就是要求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活动课中只有放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摆圆片活动,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归纳与运用规律,感受数学的美,感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在上这节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安排了摆的活动,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玩、摆圆片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因为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十三

在上这节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安排了摆的活动,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玩、摆圆片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因为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十四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学习难点是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培养初步的归纳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多说,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先通过数字教材以动画的形式将一个珠子摆出的数表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感知珠子在不同的数位就表示不同的数,学生说的也很好。2个珠子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述,并通过对比有序、无序优化记录方法。3个珠子的活动主要是练习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位和位值的理解,并尝试有序地思考。4个珠子主要是让学生有序地思考并记录的一种练习。观察总结规律后,5个珠子就是只想不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之后再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时间的把控不是特别好,学生讨论部分给的时间太多,学生发现规律还是很快的,给的时间过多导致有些学生想问题想偏了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再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设计好每个环节,准确把握时间。

一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篇十五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习过程。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