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5:06:05 页码:7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优秀19篇)
2023-11-12 15:06:05    小编:zdfb

我们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这是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议题。不同领域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各行业的总结写作方法和要点。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一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节内容。它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起作为结束直线型面积的计算,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成为本册教学内容一个重点。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中向高年级过渡时期,其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亦正处于进一步发展和日趋成熟的时期,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学生对图形特征及各种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可促使他们的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本节的设计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2、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验证、推导、小结,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索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转化的数学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如何把要学的图形转化为已学的图形,从而使学生自己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更为深刻,思维能力亦得到发展。

4、渗透数学中的变换思想,在转化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平面图形的旋转和平移,认识了解旋转和平移的含义及方法,以及其对图形位置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但在这节课当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只要是学生在与老师的配合上还有待改进,其中部分学生的讨论不够积极,有个别学生不会参与讨论,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气氛也有待改提高,不过学生对动手操作、推导公式倒是很感兴趣。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知道计算策略――巧算,即通过容易的题推算出难的题。

2.知道精确计算与估算。

3.能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报数的游戏好吗?

要求:我说一个数,请你们说出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看看谁说的又快又准确。

出数:57、82、259、473、698、546、739。

2.师:游戏做的真不错。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2.师:我还准备买一台微波炉和一只电饭煲,你们愿意帮我一起出谋划策吗?这是我从大商场中了解的商品信息。你们帮我参谋参谋哪个好。出示商品介绍。

微波炉三星牌451元a飞利浦392元b电饭煲三角牌176元c飞利浦287元d3.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请你们每个人帮我挑一台微波炉和一个电饭煲。先列一个算式算一算要多少钱,再列一个算式算一算我大概要带多少钱比较合适。交流汇报。

生:整十数和整百数。

师:那在这两种方法中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用整十数进行估算。

出示课题:《用整十数估算》。

三、巩固新知。

师:这里还有一些我准备采购的商品,请大家用整十数估算帮我估算一下大概要多少钱。(选一个来算一算)。

a.榨汁机185元电烤箱308元。

b.饮水机298元电热水壶107元。

c.吸尘器349元电吹风183元。

12。

交流汇报。

四、拓展新知。

1.师:刚才大家为我出了许多金点子,还用整十数估算的方法为我估计了买这些东西大约要带多少钱,你们真的很能干。

出示:购物清单。

师:这里有三组购物清单,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用好办法算得又快又正确,好吗?

生:先算最容易的300+200,其它两道题的结果可以根据300+200的结果进行推算。

师:很会动脑筋。这两道题的'加数与300和200都比较接近,所以我们可以先把容易的题先算出来,再推算出比较难的题目。

生:298+183,我是这样算的:298比300小2,183比200小17,一共小了19,所以298+183的结果比500小19是481。

生:308+213,我是这样算的:308比300大8,213比200大13,一共大了21,所以308+213的结果比500大21是521。

师:真聪明。接下来就请小朋友用这个本领再来算一算其它的题目。汇报,核对。

五、小结。

1.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本领?

2.师:其实,估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用处,有些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出结果,只要大概估计一下结果就可以了。当然,估计的结果越接近精确算的结果越好。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三

计算课可以说比较枯燥乏味的,怎样让计算课也活起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在数学计算课上,要想使呆板的计算让学生学得更灵活有趣些,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一定的虚拟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和生活化,尤其是估算,在生活中更有用武之地。所以,我在教学中创设了超市购物前的.准备工作这样一个虚拟情境,学生在生活中最常见了,所以他们比较能接受,而且表现出很乐意解决问题的情绪,整个教学随着在逛超市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逐步展开,并牵引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学,整堂课都是由超市这样一个大环境将教学过程贯穿起来,整个教学过程完整有序,合理化,学生学得也比较主动,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了灵活地进行估算,培养他们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由于多媒体的动画效果,信息量大的优势,展现的超市比起传统的图片更逼真,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及时地进行展现情境,比较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四

作为实验中学一名年轻的老师,我非常关注学校的每一步发展,也在努力的充实着自己,促使自己能有更大的能力来为学校为学生,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下面是我写的《初三物理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的反思,我认识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我会努力完善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一、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初三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评阅作业”几个有机的环节,结合实验精讲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当中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力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巩固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讲授新课当中,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有趣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做实验麻烦,很多老师不愿做实验,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学中,应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一期来,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

四、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介绍科学家的事迹,介绍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五、积极探求教学改革。

着眼于素质教育,为达到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针对传统封闭、固定化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寻求、思考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该期尝试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程式,和谐地展开双边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此教学模式较常规教学更易增强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该教法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学生的状态特别的好——上课的指导思想。

最近,看着班内孩子积极主动讲题的神情,我忽然有了对上述想法的解答: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要传递积极的信号,让学生倍受鼓舞,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精神教学。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积极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创造各种让学生积极成长的机会,如讲题成功了、受到表扬了等成功案例。

第二,教师要利用好知识这个载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从来不是枯燥的,但前提看这位老师能不能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的思路飞出课堂。

第三,教师要重视思路教学,对物理来说,思路教学包括两方面:学习思路和解题思路。教师首先要提教给学生学习思路,具体来说如新课、复习思路等。以2009河北中考物理试题为例,甚至是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为例,每年的类型题特别的固定。如果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考试前把相关的问题如巧测密度、力学综合题等相关问题巩固住,不仅学生的考试成绩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能力将会有惊人的改变。另一点是解题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讲,解题思路关系到学生的前进距离,关系到学生成绩的高低,对物理来说每天的解题训练就是能力提升的一个方面。

在现阶段授课过程中,如果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步骤:所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怎样在试题中找到相关的规律?怎样在计算中巩固这相关规律。比如在考察杠杆平衡条件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基本的概念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到哪个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实现了这一点,学生对待相关的物理问题就显得透彻了很多。类似的例子还包括电学综合题中的电路分析、根据电流比找电阻比等。

提升后进生兴趣———复习课有感。

第二节课在6班讲的是功和能和机械效率的相关例题,自己采用“建筑材料”做滑梯这一话题引入的。通过讲解这个现象,班里的很多孩子都有特别浓的兴趣,跟着我回答出重力势能与动能的相关概念,自己也趁着学生的热乎劲给他们讲解了什么叫能的转化,他们听的还是比较认真的。在讲解机械效率概念时,也是采用先讲相关概念,再进行试题练习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能够听进去,仅有个别学生出现了走神现象。

这一结果证明了自己对成绩较低孩子的授课策略“采用身边典型的物理事例调动兴趣,让学生在高高兴兴的状态中学习”是有效的,在下次授课时应该尽可能的寻找这类素材。

虽然自己在本节授课中尝试了这种方法,但是一些孩子在课堂上还是出现了乱说话和走神的现象。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我觉得还是自己的授课没有引起这部分孩子的兴趣,或者说自己准备的素材与这部分孩子的水平不太适应,或者难了,或者容易了。又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我觉得必须对这类学生摸一摸底(拿名单问问班主任,或者底下与这类孩子私下里谈一下),看一看他们的具体水平,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之后,这部分学生的能力将会有大幅度提升。

该停就停、表扬、检测———物理复习的一点体会。

看着讲台下的孩子“艰难”的写着力学考试题,我忽然发现自己正在犯一个错误:净忙着给学生讲题,却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消化时间。这种“舍不得时间”的做法直接导致学生解题速度变慢了。

当别的老师正在一个劲的往前冲的时候,我忽然有一种想法,是不是可以稍微停顿一下,让学生把他们出现的错题真正的想明白呢?比如功率练习中与简单机械结合的部分,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如果能踏踏实实帮助学生把相关的原理分析清楚,肯定会有利于后续的教学。

对于这个方案,自己准备进行实施。

在考试前,自己想给学生15分钟的自己复习时间,但是临时又想说点什么,于是就给学生讲相关的错题了,在讲的时候匆匆忙忙,语言飞快,也没能给学生讲出什么,纯粹就是给学生“对答案”。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索性提前给学生定位,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做什么:对答案或讲题,或者干脆把时间都给学生自己支配。这样做之后,肯定不会出现囫囵吞枣现象。

在看着学生复习时,很多孩子的基本概念出现了错误,出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回到家不积极记忆基本概念造成的(当然也包括教师课堂对概念的讲解)。针对学生不复习的特点,结合学生手中练习册比较富裕的实际,自己必须在最近的复习课上对学生的基本题进行检测,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提前复习的习惯。

当然,使用这种办法促进学生学习仅是下策,如果能把学生内心的动力激发出来才是上策。这一点提醒自己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真的行动起来去学习。

利用浮力巧测密度———几点遗憾。

今天给学生讲解的内容是巧用浮力测密度,虽然有去年的课件可以参考,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紧,没能够把课件上的内容调整成适合学生思考的思路,所以就放弃了使用课件。

在这节课上,自己遵从这样的思路:以测量物体的密度原理公式引出测量,如果缺少相关天平和量筒,我们还能测量物体密度么?提示浮力知识与物体密度联系紧密,能不能利用浮力知识测一下物体的密度呢?这时就给学生引入相关试题了。

在第一班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反应比较及时迅速,课堂比较流畅。思考课堂流畅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试题中有相关的提示,学生的思考难度比较小,他们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但当自己翻开学生的试题笔记,对比自己的课堂,觉得有些地方让人感到遗憾:

首先,今天写的板书实在是太差,图画的有点歪,字写的不好,这样做可能难登大雅之堂。

第二,自己只是帮助学生讲解了一点试题,并没有给学生进行相关的总结提升,所以担心这样做是不是会降低学生的思考水平。

第三,这些试题大部分没有提前让学生思考,所以又觉得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接受水平。

第四,通过翻看学生的笔记,发现孩子只是记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没有记录相关的图形或分析过程,这又提示自己必须对学生笔记内容有所强调。

20xx初三物理期末考试带来的思考:

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思考一下原因,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授课过程中效率不高,给学生讲的试题比较少。回想本学期的授课,自己每节课都落下一些内容,最后一算总帐,丢下了不少东西。在下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必须要对所讲内容进行精简,只要是自己讲解的内容,学生必须做到听会。

第二,有一些学生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听讲并不是很认真,出现了低头脱离教师讲解的现象,这样的孩子一般成绩都下降了。针对这一问题,自己在下学期授课的时候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只要自己讲课的时候,学生必须要认真抬头看教师,而且要形成固定的听讲习惯。

第三,对一些成绩比较低的孩子没有具体的帮扶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早就发现一些孩子理解水平极其的低下,也发现个别孩子在课堂上迷迷糊糊,根本就听不下去讲。面对这些严重问题,自己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比如单独给这些孩子打印一些作业,代替统一留下的作业,或者对这些孩子的笔记记忆情况进行检查等。

第四,自己不能保证班级孩子的作业独立认真完成。每次自己进入班级里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些孩子在匆匆忙忙的抄着作业。自己应该思考一下怎样对这个不良现象进行纠正。

第五,自己在教学中投入也不够,有一些分神的现象与做法。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学生出现了分神现象。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分析自己的教学和教育,不断的反思,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五

下面,结合学生在《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单元中的学习情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其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多说说自己的发现,多说说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同桌说,指名说,以“说”促“思”,也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再次,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参与意识,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会做作业,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要积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作业中发现问题后,我在评讲作业时,利用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分别用米作单位和用分米作单位计算面积,从而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再现了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找回记忆中的知识。但是作业中的情况反应,仍有错误存在。看来有些学生确实忘得一干二净,现在只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说教,把进率塞进学生脑子,效果毕竟不行。但是重教一遍也不可能。另外,诸如千克和克,小时与分等单位之间的进率,遗忘也很多,有待于在复习梳理中加强记忆。学生为什么遗忘得那么严重呢?有人说,我们的教材知识点分得太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这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学生在当初学习的时候,也许体验也不够深刻,所以导致容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就拿这次单元测验来说吧,“压路机的作业宽度是6米,每小时前进6千米”,“一块长方形布长4米,宽16分米”等,单位名称不统一,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

当然,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产生纠正不良习惯的需求。如针对学生的作业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想想解决办法,使学生明白,做作业一定要静下心来,从认真读题开始,不读清楚题目不动笔,只有付出细心、耐心,才能把作业做好等。

总之,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准备把做好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日一题”的练习,拓展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知识。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六

**月**日,我出示了学校的教学研讨课《计算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对计算方式的认识的扩展,也是第三学段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计算器的机会比较多,但系统的认识计算器还是第一次。所以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系统认识计算器,提高操作水平。

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完全按照我们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模式:自主先学—合作交流—小组展示-质疑点拨-达标测试—归纳提升的环节来设计的。

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学生对怎样使用m+、m-、gt键非常感兴趣,于是在计算5864-(1438+519)时,我向学生渗透了如何使用m+键。先在计算器上输入1438+519=1957,这时按下m+键(把这个数值放在存储器中),再输入5怎样864-,这时按下mrc键(调出存储器数值),就得出正确答案3907了。为了研究怎样使用m+、m-、gt键,我还费了好大功夫,自己深深体会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作为一名老师,真的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为好人师。学生们被我这一招佩服的五体投地,连听课老师也觉得很意外,因为很多老师也对m+、m-、gt键不熟悉。这算是这节的一个亮点吧。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

1、当学生的回答在我的教学预设之外时,我还不能灵活处理,今后应继续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

2、当学生的表现没有符合我的教学思路时,我有些沉不住气,总想牵着学生鼻子走,今后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和研讨,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老师一定要耐心倾听。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七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这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1、首先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10分=70分,70分-45分=25分,25分加1时等于1时25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边做边说,练习几次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还不错。

除此之外,我还向学生渗透:相同单位才能直接计算,单位不同要先换单位;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高级单位退一,再换成这一级单位:如1时换成60分,如果是退1米换成10分米,退1元换成10角等。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八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数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也特别重视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使学生通过我的教学设计能够自己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上完这节课,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教学按照进程有步骤地实施。

二、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备课时我认真分析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索知识方面没有计划和方法,从日常学习情况看学生们比较懒惰,不能做到积极思考问题,总体看学习成绩比较差。因此,我在安排教学是有意的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应用方法的能力。

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面积。

每行有几个与长的关系,有几行与宽的关系。做这样一个铺垫,对于孩子们就相对容易一些。学生们尝到取得学习成果的喜悦,再思考问题就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

除此之外,我还注重知识灵活性地运用,在推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我又安排一个过渡环节,以几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基础,将练习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结合起来。学生们在我的安排下,一步一步地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我重视基础训练的同时,更加注意锻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利用组合图形很好地练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

三、出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力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课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出现与。

教学设计不一样的地方,其中有学生不能顺利达到教学预想的可能,那么,该如何处理?我想,针对学生的问题,赶快调整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学会知识。在这节课上我就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我们拼摆出几种长方形之后,探讨每行有几个与长的关系,有几行与宽的`关系时,学生们开始听不懂我说话,不知从哪儿去思考和回答,于是我放慢语速,再清楚地说一遍,然后利用手势帮助学生看清楚我问的问题与哪儿有关,学生就比较快速地回答上来。

在我们完成表格填写任务,思考: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有什么关系时,学生在我的手势提醒下也回答不出来时,我开始慌张,于是再次重申问题,学生们不知怎么思考,正在这时,我想到这个问题与上面问题的联系就请刚才回答问题的张境莹同学再把每行有几个与长的关系,有几行与宽的关系说一说,帮助全体同学思考。可就在这时,许志博同学再一次把大家带到另一个误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我当时恨死他了,怎么想到那儿了?我又一次不知所措,责备孩子不行,责备自己不是时候,于是,我赶快问:“我们现在推导什么呢?”同学们异口同声:“面积。”“对了,那刚才许志博说的是什么?是周长的计算方法。”在这时学生反应过来,重新思考得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才得以突破。

四、面对学生漏洞进行反思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上完这节课,暴露出一个个问题,回想起来,当然这些问题出现使我慌张的原因是我分析学生情况还是不够全面深刻,设计的教案没有完全符合学生实际,才会不顺利。这次的教训,我应该反省的是,以后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提前预想以下学生会怎么回答每一个问题,如果回答不上过来应该怎样调整教学方法等等,尽可能多想一些,使教学进程顺利一些。

面对这节课,我觉得自己有点过高估计自己和学生的能力,才会造成被动,以后我应该扬长避短,发扬对数学教学的热情,设计新颖、实用的教案,克服自以为是的缺点,全面地分析学生。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九

一、选择题:估算。

(1)296+184,最接近的答案是。

a.500b.480c.470。

(2)121+180,最接近的答案是()。

a.301b.300c.310。

二、判断题:

(1)196+327=423()。

(2)725–156=890()。

三、估算:

四、星期天,欢欢一家出门品尝风味小吃,下面是她家品尝风味小吃的帐单:

红烧鱼块27元。

老鸭煲28元。

炒虾仁32元。

芹菜肉片19元。

蘑菇豆腐15元。

你能估算一下这顿小吃花了多少钱吗?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十

教学目标:

1.计算策略——巧算。

3.估算:用整十数、整百数近似计算。

教学重点:

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将一个数看成整十数、整百数。

教学过程:

一、推算。

1.出示:

300+98+183308+213。

(学生计算,交流)。

2.师:你在计算这组题目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得数都比较接近,题目有的容易,有的难。)。

3.师:像这种题目,我们可以先做容易的“300+200=”然后通过容易的推出难的。

二、估算。

(一)用整十数估算。

1.出示:462+229。

2.师:这道题你会用整十数估算吗?(学生独立尝试,也可小组讨论)。

反馈:(可能出现情况)。

(1)462+229。

(2)462+229。

460+220=680。

470+230=700。

(3)462+229。

460+230=690。

3.师:比较一下几种估算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板书:(1)估小(2)估大(3)根据四舍五入估算。

4.小结方法:我们发现在估算时只有找最接近这个数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才越精确。一般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进行估算。(可再复习“四舍五入”的方法。)。

5.说出下面的数接近哪一个整十数(可形式多样)。

837725156811189682129341。

师:你是怎么估的?

6.估算:(口头)。

(二)用整百数估算。

1.继续出示:462+229。

师:这道题你会用整百数估算吗?(学生独立尝试,也可小组讨论)。

反馈:(可能出现情况)。

(1)462+229。

(2)462+229400+200=600500+300=800。

(3)462+229500+200=700。

2.师:比较一下几种估算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板书:(1)估小(2)估大(3)根据四舍五入估算。

3.师:若要将一个数估成整百数应该看哪一位?

板书:整百数:十位。

(三)比较用整百数、整十数估算。

2.小结:用整十数进行估算,结果更正确。

三、巩固练习。

1.由学生报数,并说出接近的整百数、整十数。

2.书上题6。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十一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试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也这就是说,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并非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上学生主体富有思考性的探索过程。所以,激趣――动手操作――猜测――验证――自学――实践为主线,展现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景激趣。

吴正宪老师说过:情境应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尽快进入数学的本质。在本节课开始,我利用本班学生刚刚进行的“少年强”推铁环比赛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提出了以下问题:“铁环是什么形状,关于圆形你们都知道什么?你们还想知道圆的什么知识?”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圆的知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引入课题。

二、动手操作、猜测、验证,构建圆的周长公式。

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动手“摸”理解“圆周长意义”,立足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由表达;“圆周长公式”的建构,则是借助于学生主体的测量、计算、自学、推导、论证等充分的实践活动而展开的。可以说,每个知识点的发现,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结论。探索,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达到了最大化。

三、数学史的设计,拓宽了学生是视野,渗透了爱国思想。

本节课圆周率是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圆周率,我不惜。

占用了三张幻灯片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了解它的的来历,感受数学的奥秘和数学家的伟大。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了爱国思想。

四、面向团体学生,设计梯度练习。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设计“闯关练习”。第一关“数学小医生”为基本知识的辨析,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关“数学小能手”共两题,也是基本技能的检验,适合80%的学生。第三关“学以致用”利用前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该问题照应课前的“推铁环”情境,体现了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适合50%的学生。

存在的问题:

1、本节课容量太大,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本节课以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等学生活动为主,因此,在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消化和吸收的时间相对来讲就少了,因此,本节课显得容量太大,太挤、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理解的时间也较少。

2、学生积极性不高,发言的不够积极。分析原因,可能听课老师较多,有点放不开,另外,内容多,节奏快,学生消化不够,反应没得跟上等。

总之,本节课有得有失,我会认真反思,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积极互动、积极思考的课堂。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十二

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内容安排都比较靠前,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等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我对于以下三点有一些困惑:

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了“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我还把书本p62上的2时=()分,改成了2小时=()分。事实上,2时就是我们平时口语中的2小时,2小时规范的说法就是2时。因此在复习课是,一定要纠正这个不规范的说法。

2、另一个比较困惑的地方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这是我在教学时与别人有分歧的地方。后来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这个问题在复习课上也是要重点纠正的。

3、“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看来还得花时间让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去理解了。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十三

充分体现“学为主体,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始末;教师始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导者、指导着、点拨者,不包办代替,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还给学生。利用学生身边的情景入手引入新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象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过程与方法的落实。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内容,又是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实验,通过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规律,对于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点尤为重要。科学探究的方法、思想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素养都是在探究过程中潜隐默化的形成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来说是一种隐性的目标,它是学生在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后的情感升华,是一种内心体验,只有学生在真正的参与学习和探究之后,再反思总结才能形成的,如果前面的两维度的目标没有落实,那么,情感态度这一维度的目标则成空谈。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十四

计算器已融入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直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我还补充出示了这样一个算式,1111111111=,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然后再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这些算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表扬,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评价,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让小组对小组的发言作评价,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小组作出评价。

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规律的表述还不够精炼、不够准确。从他们的表述能够看出他们心里是明白的`,可是怎样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还有所欠缺。另外,学生间的差距也不小,有的能说到点上,有的总在点外徘徊。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别奢望一蹴而就。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十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1、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本课一开始就用学生最喜欢的秋游引入新课,让学生估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2、注意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如653×18的此类题目时,先安排独立计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这样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时,当学生出现“650×20”和“700×20”两种不同意见时,强调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方法。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从选取学生最熟悉的事件作教学素材,使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最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十六

本节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充分发挥学生作用为主线,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展开教学。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以及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分析、解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吸引和恰当指导下,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享受到体验成功的愉悦。现针对本节课实际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1、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的时候我一开始设计了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为下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拼出一些美丽的图案,体会组合图形的特点,以此引入组合图形做好了准备,以旧引新顺其自然。又认识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感知数学无处不在,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很顺利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究。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贯穿教学始终

这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一步一步地引导,层层推进,把学生引向要解决的问题。既向学生演示了组合图形的组成与分解过程,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有效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组合图形概念的理解,密切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同时又把教学过程组织得更生动形象,使学生从中领悟了组合图形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尝试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给足学生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个人认为,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组成的图形,解决这种问题,不仅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可以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我注重的是方法和策略的引导,孩子们虽然掌握了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但是在求面积时缺乏思维的条理性,这时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十七

《估算与精确计算》 这课要求学生用整十数、整百数对三位数加减法进行估算。

现在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初步的购物经验,而且他们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即两位数的估算能力。根据这些条件,我从“报数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自己搬新家为主线,根据知识的迁移性,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通过商场和家的图片和场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来复习两位数的估算。在中间计算的环节,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学生算的较快,有的算的较慢,作为引导者的我,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住时间,导致整节课的节奏慢了一拍。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非常注意的问题。我设置“我是小小采购员”综合练习,它分为三个层次,层层加深。第一层次,自己随意挑选两样,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第二层次,买哪两样最接近700元?第三层次,买多样,越多越好,你可以买哪些?这个练习,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实际购物比较类似,学生很乐意的去解决老师设置的问题,学生从中也明白学习估算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过多的让学生在纸上练习,耽误了很多的时间,这是失败之处。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学生可以很快的计算出结果,可以让学生进行口答,这不仅加快了课堂节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气氛。以后,不管是研究课,还是家常课,我都要注意灵活的将口算与笔算结合起来。

同时还有一些课堂细节做的不是很到位。例如,整节课我的语言不够简练,需要改进。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比较单一,对不同的回答要有不同的评价,评价要有层次性,这点做得不太好,因此整节课的气氛不是很放松,不够活跃,比较紧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堂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完善,争取进步!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十八

《梯形的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沿高的中线分割成两个梯形三种方法,并比较每个梯形与所拼成的图形各部分间的关系,然后学生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切割、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多,这是本课中的缺憾。

在这节课中,探讨梯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公式记得也牢固。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点在本节课中做得还不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多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在教学中存在不足。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采用齐答的办法,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彻底了解中下学生的掌握情况。今后要注意在教学中避免运用这种方法。还有个别同学发表了自己的错误想法,我就直接给驳回,没有让学生自己找到自身的错误所在。

数学计算题教学反思篇十九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自己学会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不会拘束于传统的'单一逻辑思想。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