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大全(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0:43:24 页码:12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大全(优秀11篇)
2023-11-25 00:43:24    小编:zdfb

时间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总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时间。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一篇完美的总结,以下是一些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篇一

预习是“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最核心的环节,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设计的预习作业是:

1、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了解对称轴。

2、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试着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画一画,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交流预习成果,在平面图形中找轴对称图形,交流如何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真正体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从而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篇二

学生拿出老师发的半只蝴蝶图,自己画。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是怎样画的,展示学生画得蝴蝶图,比一比,谁画得蝴蝶漂亮,为什么漂亮?再请画得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画得更好。

2、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

形,用剪刀剪下来,再把纸打开,就可以得到一副美丽的图画了。

3、学生用刚才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图形,并将做好的图展示。

出来。

这样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都有一条折痕)。

这样的图形我们给它们取个什么名字呢?请大家看看书上给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

学生自学课本,并说一说通过阅读书本知道了什么。

5、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对称轴。

6、师:你们能指出你刚才画的图形的对称轴吗?指给同桌看看。

8、猜一猜:老师出示“美”的对折图,让学生猜猜这个轴对称的字是什么?“古人当初造字时是否就已经发现对称就是一种美呢?”

10、介绍数学的对称美。

(1)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对称图形。自然界中冬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春有竞相开放的鲜花,动物、植物中也都有对称图形,你们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蜜蜂、花、雪花、松树……图。

(2)师: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美又是数学美的一种,它能使物体具有饱满、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奇迹,请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人类创造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天安门、埃菲尔铁塔、宫殿、隐形飞机、赵洲桥……图。

图形的去掉。

再每人任选一个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能画几条就画几条。

2、学生汇报:你们是怎样找出它们的`对称轴的?分别有几条?

三、练习强化。

1、练习二十七第4、5、6题。

四、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把你的收获在这里交流一下吗?

你能用你的认识说一说轴对称图形为什么是美的吗?

对称是美的,但并不是只有对称才美,有时不对称也是一种美,就看你有没有用心出发现美、创造美。

学生思考,并在班上说一说。

学生操作,做完后用透明胶贴在教室里。

评析:

1、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并且通过画蝴蝶、自己想象画以及设计图案布置教室等活动,进行美术创作,实现美的应用。

2、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的设计没有囿于书本的限制,而是大胆采用学生画蝴蝶的操作形式,让学生在探索如何画得好看的过程中感受到对称才美,又在大家的交流中提炼出对折的方法。在这里,教师没有主导学生的思维,而只是提供了一个学生探索的空间。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王益琴。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篇三

今天,我上了一节关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数学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借助网络,展示具体的图形、形象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并结合学生动手操作,运用试一试、剪一剪、围一围、折一折等方法,通过不同折法,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从而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验证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把纸对折,画上简单的图案,然后再剪,剪好后再展开,就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一般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而动手做的学得好。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操作可耻下场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本课要掌握“对折——重合——完全重合”这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首先通过自己的判断把我之前准备的几个平面图形按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进行分类。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自己发现了“对折”这一个重要方法。再通过每个同学自己动手把对称图形对折,引出了“挡住了”“合在一起了”这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重合”的理解。最后通过对折后的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两者的比较,引出对两种重合的区别,从而深刻理解了“完全重合”。最后设计了一个对“折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只有把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折痕才是“对称轴”这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说,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是能够完全掌握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自主的学习比老师单纯的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知识来源于生活,当然知识也应该应用于生活。从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从中也感悟到对称美。通过网络,搜索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到了许多关于运用轴对称原理设计图案,以及利用轴对称知识创造出的美丽的民族文化,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对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加上配乐欣赏,让学生更加陶醉于美丽的画面中,让本节课达到了**,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欣赏完后,很多同学都有跃跃欲试的兴奋,很想自己亲手创造关于轴对称的作品。由于时间关系,我把学生的这种创作激情延伸到课后,让学生们在课后,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对称”的知识,亲手设计一幅精美的图画。第二天,我回访了一下,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大部分同学都完成的相当不错,有画的,有剪纸的,有贴画的,看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收获是丰富的,这让我也感到非常欣慰。

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但是要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效果,完全是得益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辅助。图生动、画形象,不仅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让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练习的一一呈现,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能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要想真正地用好它,用活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教师在课前还得付出非常多的心思,从教学素材的收集到课件的制作,无不凝聚了教师的所有心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实践、不断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不断地发挥农远工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将是我们一线教师今后几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教师选几张学生剪得好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找出不同的剪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

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

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

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

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灯笼、衣服等)。

三、实践操作,深化认识。

1、组织活动——折一折。

(1)每个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折一折。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折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折法。

(3)学生认识对称轴,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小结:通过折、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

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得直线叫做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3、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五、回归生活,体会美感。

1、谈一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

2、欣赏生活、艺术、自然、建筑、剪纸等领域的对称之美。

六、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

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折痕——对称轴。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篇五

《轴对称图形》这个内容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动手活动来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其物体的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和看到一半想另一半的空间想像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1、从激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个活动,出示一些简单的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去猜另一半,这样不但启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2、通过动手操作,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开放性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对称图案的同时又与大家分享自己作品的愉悦心情,让学生在满足自己成功感的同时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观摩同学作品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拓展延伸,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这样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又让学生找找说说生活中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例子,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生活服务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能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本节课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找出不同的剪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

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

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

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

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灯笼、衣服等)。

1、组织活动——折一折。

(1)每个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折一折。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折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折法。

(3)学生认识对称轴,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小结:通过折、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

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得直线叫做对称轴。

3、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1、谈一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

2、欣赏生活、艺术、自然、建筑、剪纸等领域的对称之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轴对称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篇七

《轴对称图形》是数学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轴对称》中的第二课时。我在两年前曾为数学市级骨干教师上过展示课,两年后再上,只是在个别环节上做了一些修改,但面对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心境,又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悟。

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基础上,来认识图形中的对称,也就是轴对称图形。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因此在学习时单靠教师讲是不行的。操作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

与由教师讲授和个人自学相比,学具操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每当我们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1)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比较小,经常表现出爱的程度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因而总是情趣较浓。

(2)学具自身不论是在颜色、设计的形状等方面都近似于儿童玩的一些拼插玩具,能够吸引学生对它进行操作。

(3)让学生进行学期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自由空间。正如赞习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正是这样的教学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被动局面。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针,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动口、动脑,自主地探究知识,实现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矛盾转化,形成新知识网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动于操作学具可以使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刺激细胞,以控制学生情绪使注意集中在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新知的这个环节里,为了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将教材中的例1、例2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在第一次图形的对折过程中明白完全重合的概念:是形状、大小一样,边缘重在一起的。并通过第二次对折三等分圆的错例分析,强化学生对完全重合的认识。在理解了什么是完全重合后,给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在这个环节的最后,通过观察正方形的不同折痕,发现不同的对称轴,有意识的渗透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的观点。

动态学具操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提供直观支持。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抽象思维为主发展过渡阶段,运用学具操作,引导学生思考,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感知认识基础上经分析、综合、抽象思维化。促进了思维发展,为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会擦出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学中第一个练习设计为判断轴对称图形,从对折过度到在头脑里想对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

1、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的要求还不够明确,有些学生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听清老师的要求,对操作的过程不清楚。加强对孩子操作的指导,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让学生真正的听懂要求,是相当重要的。

2、在教学中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由我示范的剪纸过程这个环节中,用的时间比较长;而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却无事可做,显然浪费了时间。我后来想如果在课前将剪纸做好,只展示剪纸的步骤,可能会好一些。

3、这节课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上还不是很够,如果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许会更好。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篇八

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而且对于一幅图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在教学“轴对称”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独立画出例题1上面图形的对称轴,帮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教学例题1,接着在例题1的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分别观察不同类型的.轴对称图形的各对应点与轴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对称的基本性质。

不足之处如果这节课是运用多媒体上的话就更直观、更有效果了,直接可以显示出“折叠”、“重合”形成轴对称图形,清晰而一目了然。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篇九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处理教材。皮亚杰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从原有认知水平经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认知水平。因此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坚持“以学定教”,合理处理教材,选准教学的切入点,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立足点。本节教材的设计是利用天安门、飞机和奖杯引入对对称现象的.认识,再把天安门、飞机、奖杯抽象成平面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感兴趣而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应是教师课前思考最多也最重要的问题。本节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什么叫完全重合?什么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等等。这些问题,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并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间,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交流,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教学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探究、建立模型——应用拓展,走进生活”这一思路展开教学,用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探究空间与探究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的探究方向,用科学而有结构的材料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用独立猜想、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与交流机会,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方法与策略,使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使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了充分发展。

在教学设计上若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兴趣将更高,教学效果将更好。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篇十

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片断二所展示的画面,已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强烈意识以及他们在应用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创造力。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展。因此,教师只有以学习者的角色去理解学生,才能教好学生。片断二中,学生能向老师赠送自己的作品,充分说明了师生间情感的交融。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篇十一

1、这堂课从常见的生活例子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练习内容也相对简单,学生容易接受,很快进入课堂节奏。在上课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数学转化思想和“建模”能力的培养。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2、在课堂的合作探究中,我设置了几个有铺垫作用的问题,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引导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学生能说出例题1和课前的引导有相同之处,也说明学生对本堂课的认真程度比较高。课堂中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养成探究问题,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懂得了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一定能得到异想不到的结果,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差异导学”教学方法以“尊重差异”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让优生帮助后进生,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堂课学生能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课后作业都能及时完成,特别是作图完成比较好。但对为什么这样作图就是最短的路线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对于稍难点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表达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后面课堂要注意的地方,这对优生的培养很重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