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七年级语文课文下册教案指南电子版(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1:03:19 页码:11
最新七年级语文课文下册教案指南电子版(实用8篇)
2023-11-24 21:03:19    小编:zdfb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教案前,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和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语文课文下册教案指南电子版篇一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深厚兴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咱们今天要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课题)。

2、指导读题目,认读生字“寻”、“隐”、“者”。

3、全班小朋友跟教师读课题。

4、教师简单地解释题目的意思。

5、教师导入:诗人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却遇到了一个小男孩。

二、观察图,感知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反馈,教师引导:松树下。

3、引导想像:想一想,诗人会部男孩什么呢?

4、教师导入:男孩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古诗读一读。

三、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全班小朋友听录音范读,然后跟录音读。

3、学生齐读。

4、指名读,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5、全班齐读。

6、学习生字。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指名认读并组词。

(3)小朋友自由识记,可以和其它小朋友音商量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4)反馈识记生字的办法。

(5)小组开火车去拼音检查认读的情况。

四、读懂诗意,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童子是怎么回答的呢?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童子对诗人说了什么吗?

4、角色表演当时的情境,在表演中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五、朗读古诗。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互相督促。

2、教师指导学生读。

3、全班齐读。

六、布置作业。

1、认读生字词语。

2、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指名读古诗,其他评议。

2、集体读古诗。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4、抽查生字的认读。

5、开火车读生字词,巩固生字。

二、背诵古诗,鼓励积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计,集体评议。

3、学生跟老师有感情读。

4、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5、学生自由背诵,看看谁背诵得又快又好。

6、鼓励学生这时候课余时间多收集、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生字。

2、学生再次认读生字,并组词。

3、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说一说第个字书写的注意点。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互相交流、评价。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书写本课生字。

七年级语文课文下册教案指南电子版篇二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子中逗号的停顿;。

3、初步了解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4、会运用文中介绍行星的句式;。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兄、弟、住”;。

2、读通课文;。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能够流利的朗读出课文。

3、学习画自然段序号。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文中插图,找到太阳和地球,谈话导入。

2、师板书课题,读准生词:兄弟。理解“兄弟”一词的意思:哥哥和弟弟。

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兄弟住着呼啦圈天王星行星太阳系。

晴朗温度淡蓝色不停绕着。

(2)去掉拼音读。

(3)指名读长句子,注意停顿。

地球/是我们的美丽家园。它和兄弟们/不停地绕着太阳转,是太阳系中的八个行星。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理清文章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太阳系是个怎样的地方?

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引导学生想象宇宙的浩瀚,激发探究兴趣。

3、讨论: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与太阳系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从“太阳系里、住着”等词语体会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住在太阳系中。

4、比较句子:

(1)太阳系里,住着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

(2)太阳系里,住着地球和其他七个行星。指名读,比较两句话的表达效果。学生练习用拟人的方法说话。

5、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识记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兄、弟、住,组词,理解字义。

2、指导书写,范写。

(1)兄: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上下结构,上面的口要写得小巧,下面的儿要写舒展,使得整个字重心平稳。

书写要点:上小下大,弯圆底平。

(2)弟:独体字。借助字谜记忆字形:头戴兔儿帽,身穿弓字衣,脚板站得直,一脚向左踢。

重点让学生观察笔顺,指导“弓”字写得较扁,横画间隔匀称,竖画写在竖中线上。

(3)住:形声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书写要点:右边的主三横间隔匀称,最后一横稍长。

3、学生描红、临写生字词,反馈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初步了解太阳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理解词语“兄弟”、“家园”、“太阳系”。

2、流利的朗读出课文,注意长句子中逗号的停顿。

3、会运用文中介绍行星的句式。

教学重点:

注意长句子中逗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

了解太阳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兄弟住着呼啦圈天王星行星太阳系。

晴朗温度淡蓝色不停绕着。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这段话描写了哪几种行星。

(2)交流后板书: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思考:这些行星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读圈画相关语句。讨论,相机板书:

金星:最亮。

木星:

水星:最小。

火星:离地球最近。

土星:转着呼啦圈。

天王星:温度最低。

海王星:淡蓝色。

(4)出示图片,图文对照,理解文中词语,如“转着呼啦圈”是指土星周围有一圈壮观的光环。

(5)指名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拓展:你能用句中的句式介绍一下家庭成员吗?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板书:地球美丽家园)。

(2)欣赏地球图片,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的美丽家园?

(3)地球和兄弟们的运行有什么规律?

(4)指名读,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齐读全文。

2、角色扮演:说说地球的七个兄弟各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们?

四、识记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呼、王、行,组词,理解字义。

2、指导书写,范写。

(1)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口字旁稍稍靠上写。

(2)王:从字源入手,感受字形的演变。

书写要点:横画间隔匀称,竖画居中,底横长而平。

(3)行:观察两撇,一撇短,一撇长,起笔对齐,方向一致。书写要点:左右结构,为避让右边的长横,双人旁的位置稍高,整个字的上部呈现出明显的左高右低之势。

3、学生描红,临写生字词,反馈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每组搜集一种行星的资料,准备在活动课上向大家作介绍。

七年级语文课文下册教案指南电子版篇三

教学目标:通过“默读——散读——快速阅读——比较阅读”等形式,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悟人生经历和世情的巨大变化,体会传统文化对民族的影响。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才疏学浅”、“告罄”的含义和“疏”“罄”的字形;“炮制”“粗犷”“舀”“掰着”“镶嵌”“匮乏”“摈弃”的注音;“长盛不衰”“旱涝保收”“省吃俭用”“五光十色”“眼花缭乱”“郑重其事”“不同凡响”的含义;积累朱用纯《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及专用名词“点彩派”。

口语交际的训练设计目标:概述制粥的过程,比较不同时期喝粥的感受;概括比较与《水乡茶居》的异同。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人物心理。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你是否喝过稀粥?请你谈谈喝稀粥的感受。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或小声散读课文,思考:文本告诉我们怎样一件事?

学生简要概述文本内容;。

一位走南闯北的人,几十年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吃稀粥,从中反映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世情的巨大变化。

三、体验文本、品位语句、理解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圈划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语句,品味这些语句。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理解的重要问题;。

(1)粥是中国百姓最常吃的,也很爱吃的食物,在中国粥源源流长。

(2)表达作者对粥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兴趣。

做粥用的米少,这样可以省钱,三年吃粥省下的钱就可以买一亩田。告诉我们中国人具有节俭的、勤俭持家创家业的好传统。

四、适时穿插口语交际设计。

1.通过比较阅读,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对各种稀粥的制作、吃各地粥的不同感受以及所反映的世情变化。(穿插在品味语句过程中,请学生直接回答)。

2.想象“我”在吃粥时的心理,如果不吃粥会怎样?

3.可用制表的形式来概括以上内容。

地名制粥吃粥的感受世情变迁。

江南一带烧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然后用水烧开。”外婆“烧”白米粥,“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焖上一阵。”在外婆家喝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花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滚烫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五六十年代(省吃俭用)。

北大荒“熬”豌豆糖粥,“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又加上不知从哪弄来的一点白糖。“煮”大楂子粥,“急火煮开锅了,便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似乎越长越好。”在北大荒喝大楂子粥,“它的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喝小米粥,“比之大楂子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_时期(大米粥极偶然才炮制一回)。

广州(湖南)熬鱼生粥,“从锅里舀起一勺滚滚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再加少许精盐、胡椒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新会老家亲戚家“煲”具有广东地方家庭特色的粥,“把淘好的米放在罐子里,加了适量的水,再拔罐子放在封好底火的炉子上,……早上起床,只须将准备好的青菜碎丁、切碎的松花蛋、海米丁,还有少量肉末,一起放入罐内,加上些作料”。还有湖南“舂”出来的米粥。其味鲜美无比……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在亲戚家喝特色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让人喝了一碗还想再喝……而且内容丰富,色泽鲜艳。”改革开放年代(稀粥的功能也从一般聊以糊口、解决温饱的实用性,开始迈向对稀粥的审美、欣赏,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

4.比较的结果:“我”吃粥从江南一带——北大荒——广州(湖南),反映了五十年代的人们省吃俭用置产业的心理——_时期极偶然炮制,反映物质的贫乏——“改革开放”年代吃粥是审美、欣赏、享受,反映了“改革开放”不仅使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而且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发展起来了。表达了作者赞美“改革开放”国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变化的思想感情。

(适时指出这样的写作方法是“以小见大”和“对比”,即以“吃粥”这一常见的、普遍的生活小事的变化,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制粥方法比较,来反映世情的巨变、国家的发展变化。)。

五、延伸体味与《水乡茶居》的比较(时间不够可布置选择性作业)。

1.相同点。

地点相同:都涉及广东省的广州。

主题相同:都是反映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有了巨大变化。

写作特点相同:以小见大对比。

都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语言。

题材相同:散文。

2.不同点。

叙述方式不同《水乡茶居》以第三人称《稀粥南北味》以第一人称。

对比的内容不同《水乡茶居》茶居与城市茶楼茶居与旧时茶楼饮茶与饮酒。

《稀粥南北味》与各地制粥吃粥的不同感受作比较。

七年级语文课文下册教案指南电子版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做好。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止字旁,能读准多音字“朝”的字音,理解“铁棒、诗人、困难、进步、更加、功夫、不论、决心、从此、刻苦”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仿照“谁正在什么地方赶什么”的例句,把句子写完整。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第二段中的两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肯下苦功夫。”

教学难点:这篇课文要求理解的词语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感知词义,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针、铁棒。问:这是什么?说说针和铁棒的样子。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2、揭示课题:《铁棒磨成针》读题,题目里的生字想个办法记住它。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文共有几段?讲了谁,什么时候的故事?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评价、正音:诗、更、决、此。

3、卡片认读字词。

4、训练朗读句子a、能!一定能!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b、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

5、说说课文讲了李白小时侯的什么故事。

三、学习第1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找到书上写李白的一段读一读。

2、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学习后你知道了那些事情?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指名读第二句。问:这里的“他”是指谁?“读书进步不快”指什么?李白读书进步不快?理解“贪玩、困难。”

教学:困,用“捆”来记。[你在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对待的?

4、读第1自然段。

小结:李白小时侯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孩子。他后来改正了吗?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四、学习2-6段。[改为学习2-7段]。

1、自由读2-6段,划出李白和老大娘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和老大娘的话。

问:课文中两次出现“奇怪”,觉得奇怪的是谁?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a、看到老大娘在磨铁棒,不知道为什么。(疑惑)。

b、听说老大娘要用铁棒做针。(不可思议,不可能。)。

3、用奇怪的语气读一读李白的问话。

自由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4、老大娘是再怎么回答的呢?

用干脆、坚决的语气读第5段。

5、听了老大娘的话,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找到读读第6段。[指导朗读]指名回答,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学生释疑。

6、从此以后,李白怎样?以读代讲。

“从此”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

五、学习第7段。

1、齐读第7段,李白怎么会成为有名的大诗人?他回怎么刻苦学习?

2、认读“从此”,李白是从什么事情中明白要刻苦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3、能用“谁看见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写一句话。

六、分角色读课文。

七、总结课文,进一步明白此课文的道理。

1、齐读全文,李白的两次问话应该读出奇怪的语气。老大娘的话读得干脆、坚决。

2、启发想象: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他遇到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七年级语文课文下册教案指南电子版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技能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德育目标: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教学方法: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课文主要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课上三分钟: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党的基本路线。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长江,位于我国境内,全长6380公里,发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冬,流经11个省区,是中国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长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国的“母亲河”。长江作为一个符号,是祖国的象征,由于它的灵性,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赞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板书课题、作者)。

2、明确目标。

(1)识记课文主要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速读课文,积累文中基础词语。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4、小组探究。

5、(教师)检查指导。

七年级语文课文下册教案指南电子版篇六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批注:开篇写木兰辍机叹息,为下文设置悬念])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批注:指出叹息的原因,表明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批注:置办从军必需之物])[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批注:从军途中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批注:概写木兰的军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批注:胜利归来的木兰朝见天子,不贪求荣华,请求返回故里])。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批注:一家人为木兰的归来而高兴])[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批注:木兰重归女儿身])[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批注:看到一身女装打扮的木兰,伙伴们惊讶不已])。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七年级语文课文下册教案指南电子版篇七

一、导语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文的层次及时间表示:

a、全文共四个层次。

第一层:(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第二层:(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第三层:(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第四层:(16——20)写登月归来。

b、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同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三、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畅谈:尽情地谈。昂首挺立:抬头挺胸,笔直地站立着。形容人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四、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五、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六、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七年级语文课文下册教案指南电子版篇八

二、问题研究。

“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3、孙悟空变了哪些形象?

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

4、二郞神又变了哪些形象?

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

5、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说明二人斗法,真君始终技高一筹,同时也表现出大圣的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

三、精读课文,体会妙处。

1、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示例。

(1)大圣变作大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增添了喜剧效果。

(3)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四、畅所欲言,拓展延伸。

喜欢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敏、坚毅、勇敢、无畏、有正义感和反抗性。

喜欢二郎真君: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本领高强、神通广大。

2、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

启示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启示三: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我们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

五、分析矛盾冲突,理解中心思想,把握形象性格。

1、课件出题。

提示: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不把佛祖、菩萨、神仙放在眼里,犯了天条,冒了天威,还自名为“齐天大圣”,所以二郎神奉命来到花果山降服孙悟空这只“妖猴”。

大战几百个回合,表明变身斗法的艰苦曲折,旗鼓相当,亦表明孙悟空的本领高强,骁勇顽强、机智灵活,难以降服。这刻画了孙悟空桀骜不驯、幽默诙谐的特点,以及不畏强权、反抗镇压、争取自由的精神。

孙悟空屡败屡战,总是落慌而逃,原因是二郎神得到佛祖、菩萨、神仙、天兵天将的协助,人多势众,而且有比孙悟空更厉害的法术和法器,而孙悟空势单力薄。

二郎神是佛祖的卫道士(相当于军队和警察),是佛祖派来镇压犯上作乱的孙悟空的,代表维护统治秩序、等级制度的帮凶势力。孙悟空是反抗强权的愚弄奴役和镇压统治、争取平等自由者的代表。

六、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西游记》的相关部分,了解这场战斗的结局。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