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18:54 页码:9
2023年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优质14篇)
2023-11-12 20:18:54    小编:zdfb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参考相关的范文和案例,借鉴他人的经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好词:

宽阔、平坦又漂亮;挺立、粗壮、结实、挺拔,高尚的心。

好句:

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主要内容:

《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讲述了在公路延伸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工程师使公路拐了一个弯,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顺叙、倒叙、插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论点、论据、论证。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

词:石榴园、枝条、嫩绿、喇叭、活泼、成熟、逐渐、熟透、张望、喜讯、玛瑙。

四字词:郁郁葱葱、晶莹透亮。

重点句子:

1.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2.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3.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4.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中心思想:

《石榴》一文通过描写石榴从刚开始发芽到长出绿叶,结出果实的过程,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的把石榴刻画的栩栩如生,本文让大家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动动脑筋想一想:

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

春天: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熟透了的石榴会咧开嘴,有的甚至咧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四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同时也是人类。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

总结。

归纳,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

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

故事。

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

议论文。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

文章。

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

句子。

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

短语。

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

散文。

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6.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8.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

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11.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12.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五

戏(京戏)细(仔细)。

饥(饥饿)鸡(小鸡)。

及(及格)极(极点)。

实(其实)食(粮食)。

至(至于)帜(旗帜)。

治(治病)青(青菜)。

轻(轻轻)清(清水)。

申(申请)伸(伸手)身(身体)。

尤(尤其)由(由于)游(游泳)。

园(公园)元(元旦)员(队员)。

互(互相)户(户口)护(保护)。

历(日历)丽(美丽)粒(米粒)。

夕(夕阳)吸(吸气)息(休息)。

之(总之)枝(树枝)织(纺织)。

科(科学)棵(一棵树)颗(颗粒)。

京(北京)经(经过)惊(惊奇)睛(眼睛)。

劳(劳动)牢(牢记)。

牵(牵挂)铅(铅笔)。

州(神州)舟(小舟)周(周围)洲(亚洲)。

住(居住)助(帮助)注(注音)祝(庆祝)。

其(其它)奇(奇怪)棋(下棋)旗(旗帜)。

计(计算)记(日记)技(科技)际(国际)。

克(克服)刻(立刻)客(客人)课(上课)。

市(市民)示(表示)事(事情)室(教室)。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六

尽管谁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缘于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二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这些同学似乎很精明,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这种比较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因为真正称得上拉分的应该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看他们是否因为某一门功课的缘故而使总成绩受到了影响,这两位学生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两位学生总体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说,我们看拉分,不应局限于个别与特殊,应着眼于整体与普遍,就全体看,在高考中,因为某一门理科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并不比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多。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只考八十来分,也会有一批学生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门理科的较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去看前几届的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而得到证明。

2、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语文的学习好比在一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然而,盐放几天也许感觉不到,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是一定可以感觉到的。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的学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高三复习,时间有限,但同学们同样需要重视课本,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背一背,做到“心中有本”。

高三要想复习效率高,必须适时总结归纳。总结已做过的题,归纳做题方法及解题思路、设题角度及答题要点。多动手,勤总结。以点带面,化繁为简。

制定适合自身的切实可行的语文复习计划,做到天天有事做,时时有目标,不急不躁,保持适当的压力。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七

欢呼雀跃喜气洋洋喜出望外欣喜若狂欢天喜地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惊慌:大惊失色惊惶失措。

难过:垂头丧气愁眉苦脸悲痛欲绝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一筹莫展心烦意乱闷闷不乐。

其他神态:一本正经自言自语呆若木鸡左顾右盼。

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如愿以偿没精打采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湖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黄金黄杏黄鹅黄淡黄橙黄。

红火红橘红桃红深红大红粉红。

白米白鱼肚白象牙白雪白洁白。

蓝深蓝蔚蓝淇蓝浅蓝天蓝宝蓝。

绿嫩绿翠绿碧绿墨绿浅绿苹果绿。

一所学校一辆汽车一位少先队员一份报纸。

一家杂志社一架照相机一张相片一乘轿子一串串车灯。

千万缕金光一座大宝库一座大花园一头小毛驴一位摄影师。

诚实的孩子寒冷的冬天著名的地质学家奇怪的大石头遥远的秦岭。

尽情地玩耍仔细地观察使劲地吹气婉转地回答自言自语地说专注地听。

确确实实严严实实密密层层来来往往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热热闹闹飘飘摇摇干干净净日日夜夜。

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又酸又甜又高又壮又踢又跳。

隆隆的雷声溪水淙淙地流着北风呼呼地刮过。

圆溜溜的眼睛胖乎乎的小手红朴朴的脸蛋静悄悄的校园。

黑乎乎的山洞雾沉沉的早晨雨蒙蒙的西湖绿油油的田野白茫茫的大地。

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喜洋洋兴冲冲。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八

大吃一惊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声音很悲惨孤单失群。

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经常叮嘱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哈哈大笑。

嘻嘻的笑声神情变得严肃和颜悦色地说一生受用露出满意的神情。

禁不住点头称赞弯弯曲曲的线连绵不断的山峰连绵起伏的群山。

赶快——赶紧后悔——懊悔奇怪——奇异劝告——劝说。

盘缠——费用能手——熟手悲惨——悲苦有名——出名(著名)。

帮助——援助害怕——惧怕本事——本领孤单——孤独。

满意——满足要求——恳求称赞——称颂恰好——正好。

审视——审察教诲——教训叮嘱——叮咛(嘱咐)。

密密麻麻——密密层层若隐若现——隐约可见禁不住——忍不住。

连绵不断——连绵起伏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接受——拒绝害怕——勇敢熟悉——陌生严肃——和蔼。

相信——怀疑称赞——批评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一目了然——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叼(叼走)劝(劝告)悔(后悔)寓(寓言)则(两则)。

叨(唠叨)加(加法)诲(教诲)遇(相遇)侧(侧面)。

晌(半晌)狠(狠心)盘(盘子)猪(小猪)惨(悲惨)。

响(响亮)狼(狼狈)盆(脸盆)猎(打猎)参(参加)。

列(列车)副(一副眼镜)申(申请)审(审视)。

裂(裂开)幅(一幅图画)伸(伸手)。

钻_______(钻石)便_______(方便)结_______(结实)。

_______(钻研)_______(便宜)_______(结束)。

教_______(教师)角_______(角度)更_______(更加)。

_______(教书)_______(角色)_______(三更半夜)。

遇(相遇)弓(弓箭)公(公司)剑(宝剑)。

寓(寓言)愈(愈合)工(工厂)宫(宫廷)箭(火箭)。

丁(园丁)乐(音乐)燕(燕子)。

盯(盯住)越(越过)雁(大雁)。

叮(叮嘱)悦(喜悦)。

1、《亡羊补牢》亡:走失,丢失。补:修补。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的意思是说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只要我们及时改正或补救,就还不算晚。

2、《南辕北辙》辕:车前部驾牲口的长木,引申指车。辙:车轮碾出的痕迹,引申指道路。把式:老手,行家。本课指车夫驾车的技术很高。盘缠:路费。

“南辕北辙”的意思是心里想往南方去,可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3、《惊弓之鸟》。

(1)“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的声音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拼命)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4、《画杨桃》。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是老师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叼:第五画是()悔:第八画是()盘:第四画是()。

晌:读音是()窟窿:的读音是()。

弓:写出笔顺()肃:读音是(),第四画是()。

《语文园地三》。

1、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48页)。

2、比喻句。(背诵)。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拟人句)。

(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3)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4)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5)二月春风似剪刀。

3、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背诵、默写)。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九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转眼就要结束。孩子们也即将在下周迎来期末考试。本次语文期末考试的范围是七、八单元,外加课本里的四首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本周我们已经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复习。此次考试卷面总分100+20。试题类型为:基础、阅读、作文+附加题。附加题里肯定会含有部分《弟子规》内容,请重点复习: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要求会背诵、理解诗句意思)。

孩子们在本学期共学习了精读课文32篇、新认识了一类字200个、会写了二类字300个。一学期学下来,各类知识点还真不少。老师们将本册语文书中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意义在于:希望孩子们能更有条理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为下学期的学习作好铺垫,绝不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哟!所有这些知识点是对三年级上学期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归类。大家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打印出来,周末让孩子看一看,读一读,全面进行复习提高。孩子们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有遗忘。所以如果能在寒假里利用这份知识表让孩子进行查漏补缺的复习,相信下学期语文一定会学得更棒哟!

一、多音字。

二、近义词。

突然——忽然。

大致——大概。

盼望——希望。

创造——发明。

欣赏——观赏。

马上——立即。

依然——仍然。

使劲——用力。

似乎——好像。

旅行——旅游。

研究——钻研。

迎候——等候。

试验——实验。

不得不——只鼓励——鼓舞。

观察——打专门——特地。

骄傲——傲。

推测——猜测。

引人注目——惹人注意。

渐渐——缓缓、慢慢。

三、反义词。

粗——细。

尾——头。

淡——浓。

顶——底。

低——高。

异——同。

深——浅。

紧——松。

沉——浮。

内——外。

醒——睡。

湿——干。

嫩——老。

强——弱。

迎——送。

轻——重。

清——浊。

窄——宽。

横——直。

贵——贱。

断——连。

软——硬。

难——易失信——守信。

诚实——说谎。

勇敢——懦弱。

张开——合上。

遥远——附近。

准确——错误。

阻力——动力。

超常——失常。

上升——下降。

黑暗——光明。

辽阔——狭窄。

敌人——朋友。

傲慢——谦虚。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普通——特别。

仰望——俯视。

严寒——炎热。

苏醒——昏睡。

浪费——节省。

清闲——忙碌。

参加——退出。

紧张——轻松。

长处——短处。

胜利——失败。

难过——开心。

危险——安全。

激动——平静。

给予——索取。

担心——放心。

宽裕——贫困。

乱成一团——井井有条。

不假思索——犹豫再三。

三、词语归类。

1、数量词。

2、abb式词语。

写景: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油亮亮、亮晶晶、滑溜溜。

3、aabb式词语。

5、aabc式词语。

一、格格不入、空空如也、念念不忘、6、abac式词语。

7、又x又x的词语。

四、不折不扣。

9、包含反义词的成语。

10、一x一x的词语。

11、同部首的词语。

12、四字词语。

10、表示颜色的词。

四、各类短语。

(温馨提示:对于下列各种短语,让孩子们以读为主,旨在积累词语、提高语感。对于短语中的语法概念对三年级孩子难度较大,大家可视孩子个体理解能力稍作渗透,不要求必会。)。

1、偏正短语。

2、动词前面“地”

3、补语(得)。

4、动宾短语。

五、句子a、拟人句。

1、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2、蔷薇绽开来美丽的笑脸。

3、烟草花从暮色中苏醒。

4、昙花在夜晚九点含笑一现。

5、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6、浪花欢笑着,追赶着,跑向沙滩。b、比喻句。

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3、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红的小灯笼。

4、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

5、泉眼冒出的泡泡像一串串珍珠。c反问句(要会变陈述句)。

1、你怎么能这样不尊重老人呢?

2、雷锋叔叔的精神怎么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3、上课时怎么能不认真听讲呢?

4、我们难道不应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吗?d设问句。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光照有密切的关系。

2、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

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因为我们是学生。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

今天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孔子拜师》这文章,我深受启发。

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有一个问题不会。我记得有一个本子有参考答案,我便把答案抄了下来,第2天。我发现我得是的是优老师还表扬了我,我忽然再打开作业,发现等级右边有个黑点我又在想是不是向我你真懂了吗?后来我又想起了孔子拜师的文章,我就一直觉的很惭愧。

自从我读了《孔子拜师》后,我就觉得我们小学生不能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靠参考答案完成。要自己用头脑去思考问题,将答案搞明白了,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孔子拜师》,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孔子有一种学而不厌,不耻下问,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美德,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位名人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他就离开家乡曲埠到千里之处的洛阳找老子拜师求学的过程。老子名气不如孔子,孔子仍然向他学习。

读了此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孔子有这种精神,我们却没有,之所以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恒心,做什么事总会半途而废,总是不能坚持到底。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心要向孔子学习,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自己的学习更成功。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半途而废的人。就连我们自己也经常会犯这些错误。比如:有一次我学书法,学到行书高级班的时候,我因为课太多所以没学行书高级,所以导致我现在连一点书法字的影子也没有了,就连握笔姿势也变了,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所以我们以后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正所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读了这篇文章,我告诉大家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如果你能把握好时机,那么你就是最棒的!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海中勇往直前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坚持不懈的精神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成功更近。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一

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词作者是乔羽。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3、“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2学会查“无字词典”

1、“有字词典”指《现代汉语小词典》等工具书。“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学会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2、骄阳似火在本文中的解释: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3、“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的解释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这就是对骄阳似火的解释。

3古诗两首。

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句意: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石子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的有几户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句意:我停下车子,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的枫林晚景。被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坐:因为。于:比。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句意:月亮渐渐地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只有江边的枫树、晃动的渔火陪伴着我,难以入眠。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到:送到、传到。句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只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6、《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7、《枫桥夜泊》中“泊”的意思是:停船靠岸,“枫桥夜泊”的意思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作者张继看到的景物有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客船,听到了乌啼和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达了作者孤寂忧愁思乡之情。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二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三

很多同学在平时上课时不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在考试中对于这部分的考察范围比较少,但其实几乎每年的高考试卷上都有一些相关课内的考试内容,而且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复习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考点的理解,因为课本知识都是在考试大纲的覆盖内容内飞,所以对于明年高考语文来的同学来说还是要注重课内的复习,并对课内的讲读篇目要落实和过关。

诗文默写一直是高考中的固定题型,虽然分值不大,但是这是我们应该可以拿到的分数。只要按照平时的教学要求对文章进行了背诵,那么就可以轻松的拿到这几分所以学生首先必须首先掌握好高中课内的所有背诵内容,同时把握初中的课内要求背诵内容,再去掌握课外的背诵,这些要点考生必须了解,同时是复习背诵默写的一个方向,只有了解了这个方向,才能"万无一失"。

现在很多省的语文作文命题都是用的开放性材料,即所谓的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过去材料作文的区别在于:过去材料作文中的倾向性明显,引导性明显。而新材料作文相反。要求学生围绕材料中的主要意思,不违背主要倾向,有关联,任选角度,可以是材料的意思,或者是补充,或者是从另一个角度弥补不足的,这些都可以。"所以,相对来说新材料作文更有利于同学的把握和发挥,同学可以在多积累素材,在考试中就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发挥的。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四

语文学习。

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有法可循的,一步走步稳,即将步步不稳,我们要学会将学习、积累、训练三方面结合起来,达到理解、掌握与巩固的目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

总结。

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

议论文。

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

短语。

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

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

文章。

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

报告。

说明书。

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