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7:24:12 页码:9
2023年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优质13篇)
2023-11-25 17:24:12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整理和归纳,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总结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一

进入2月,不少上班族虽身在办公室,心绪早已“放假”。除了各自的活动计划,有人想起了另一个问题,加班工资怎么计算?除夕(2月18日)当天单位须支付两倍工资,而正月初一(2月19日)至初三(2月21日)期间则按照三倍工资标准支付。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和广州市人社部门了解到,20春节放假期间,加班工资支付标准为:除夕(2月18日)当天单位须支付两倍工资,而正月初一(2月19日)至初三(2月21日)期间则按照三倍工资标准支付,而初四至初六按照两倍工资标准来支付。

“并非所有法定节假日加班都有三倍工资”人社部门专业人士介绍,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或延长工作时间,加班费计算标准为:一、工作日,按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150%工资支付;二、休息日安排加班又不能补休的,按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200%支付工资报酬;三是法定休假日,按劳动者本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300%的标准来支付加班费。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去年12月发布《关于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15年春节放假时间为2月18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7天。不过由于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自1月1日起,春节法定节假日仅为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三,而除夕则仅被列为法定调休日。因此,与往年不同,今年除夕当天属于调休范围而非法定节假日,如果有市民在除夕当天加班而不能安排补休的,只能拿到双倍工资。

改派礼品包或请吃年夜饭。

虽然今年除夕不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但是一些企业有了各自的值班费计算法则。需要安排人员值班的企业,大多数企业虽然不再发三薪,但也开动脑筋大打人情牌来激励士气。另外,还有企业高价请临时兼职人员来值班。

某大型商业地产公司一位职员告诉新快报记者,该公司旗下的商场、酒店和物业管理职员众多,他们除夕难免要加班,因此公司的'人事部门已经早早做了安排。除了为每位加班职员准备了年夜饭,还为大家送上“一个大大的礼品包,里面有饼干糖果、海鲜干货腊味等等年货食品。虽然算不上丰厚,但很有人情味”。她说。

某船舶运输企业职员表示,公司提前一个月已经贴出通知,把除夕值班的同事集中在食堂吃年夜饭,“人事部还事先征集大家的意见,点什么菜我们说了算。”他还透露,上司表示今年除夕加班的职员获得的开年红包会比其他同事更加丰厚。

有的仍发三薪有的干脆休假。

记者还询问了多家酒店和酒楼的职员,五星级酒店大多数依照国家规定取消除夕三薪。民营餐饮服务业则相对灵活一些,各种应对都有,有的照旧发三薪,有的双薪,有的老板另外封红包奖励加班职员,还有的干脆关门全体休假去。有外企员工表示,公司严格执行规定,除夕双薪,初一到初三保证三薪。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无三薪”转变对白领个人加班与否的决定影响不大,不少人表示为了长远保住饭碗和自我发展,“有没有三薪都要做好分内事”。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二

古人过七夕的方式有三种:穿针乞巧、投针验巧和为牛庆生。穿针乞巧是少女们在月光下快速穿过九孔针的习俗,称为“得巧”。投针验巧是人们在中午将针扔进水中的倒影,以判断是否讨到巧。为牛庆生是人们关注牛的生日,儿童会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这些习俗和现代庆祝七夕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古人对七夕节的庆祝和关注。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三

七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温馨、浪漫、甜蜜的一天,你知道七夕节是不是法定假日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七夕节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节日产生了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xx年5月20日,七夕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媒体炒作,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1、磕巧果。

青岛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习俗是磕巧果。巧果也叫“巧饽饽”,是用模具磕出来的观赏兼食用的小面食,多呈几何图形,上有各种精美的吉祥图案。常见的有莲蓬、桃、虎、狮、猫、猴等。

据了解,人们在不同节日,选择不同题材的印模,所以“磕子”的种类很多,常在一块长约40厘米的木板上刻3枚至5枚模纹,诸如“福禄寿喜”形成一套。同时常用的还有寿桃模、莲子模等,用于结婚、寿诞、年节宴会,寓意连生贵子,多福多寿等吉祥寓意。

巧果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先将面皮切成一两寸长的条形,然后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再把炸好的面皮捞起来,立即撒上芝麻、白糖,酥脆香甜。巧果还有另一种做法:在面粉中加入鸡蛋和糖,不掺一点水,而是用油和面。面和好后,揪出一块剂子,摁进用桃木或枣木刻成的精美模子里,然后照面板一磕,一个个可爱图形的巧果诞生了,进炉一烤,香飘十里。

在锅里烙熟之后,用红线加秸草支撑串起,下缀彩穗。十几个巧果为一串,挂壁间或儿童脖子上,作为装饰或零食,据说吃了巧果,孩子心灵手巧。有的地方这天生豆芽,称“巧芽”.

2、乞巧。

乞巧是未成年女孩带有神秘色彩的习俗活动。每逢七月七夜,大人们都在仰望天河的时候,她们却秘密串联,背着自己的父母,带着野炊的工具和食物来到场院边、草垛后等隐蔽的地方,各做一道拿手菜,虔诚地向织女姐姐敬献,让织女姐姐赐给她们一双巧手。

平日,女孩不允许出门,尤其是夜间,但是七月七这天,父母可以破例允许女儿结伴外出,七月七是女孩子们最惬意的一天。

晚上少女们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挂织女图,摆上时令瓜果、花生、巧果子,互相击掌,唱着乞巧歌,向天上的织女乞巧。崂山、即墨一带的妇女各自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针线活,如针织、刺绣、花边、绣鞋等,凑在一起过乞巧节(有炫耀和相互评比的意思)。

3、看天河。

初夜,人们在村外或院内席地而卧,遥望天河,预测秋季作物收成如何。农谚说:“天河弯弯吃干饭(收成好),天河直溜吃气馏(歉收)。”当人们看到弯弯的天河时,便互相传告,预庆丰收。

《昆新合志》中还称:“七夕天河去,以河来日久速,卜米价贵贱。”天河即银河,七夕时银河最明亮壮观,七夕后银河有时明亮有时晦暗,农家的经验是根据银河明亮晦暗的先后来预测米价的贵贱,这里有迷信的成分,但银河的亮度与时间的关系也可能与自然灾害有关,从而影响稻子的产量及大米的价格。

杭州。

过去每年七夕,萧山坎山镇都会举行“祭星乞巧”活动。庭院中摆放着八仙桌,上面放着精美的花边、时令水果和摆成“心”形的祭酒。

姑娘们在祖母的带领下,向天上的牛郎织女敬酒,祈求织女多多给予心灵手巧的本领和美好的未来。接着,女孩子们开始赛巧,每人拿一针一线,看谁穿针引线最快。

台州。

温岭石塘镇的石塘、箬山一带,七夕节被称为“石塘小人节”,长辈在七夕当日向七娘妈(织女)为未满16岁的孩子祈愿。三百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带的居民从福建迁入,将当时在闽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习俗也带到了这一地区。因该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这一习俗至今仍被民众完好保留。

宁波。

旧时妇女于此日采摘槿树叶揉成汁液,放入水中洗头发,相传织女用槿叶汁洗头,故头发乌黑。亦有相约去茄树丛中卧地贴耳听声响,听得锵锵声音者以为织女来临,视为得巧。也有以三条长凳搭桥,两条相接,另一条搁于上端,少女相扶走过凳子,称七女“走仙桥”.

温州。

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嘉兴。

在塘汇乡古窦泾村,每年都有七夕香桥会。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金华。

20xx年武义“七夕接仙女”被正式公布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夕这天,农家少女会取黄荆柴及乌桕叶捣汁洗发,让一头秀发乌黑发亮,美若仙女;家中女子于七七之夜,设香案陈列瓜果糕点于庭院,遥拜七仙女,向其乞巧。女孩们会静卧葡萄架或梧桐树下,听牛郎织女窃窃私语;姑娘们还会用指甲花涂染指甲,打扮窈窕,吸引眼球。

衢州。

每年七夕,柯城区九华乡关溪村村民都会敲锣打鼓、放鞭炮、抬佛,热闹地举行庆祝活动。当天,村民都要用水冲洗自己身体,以求净身,意思是:消灾,老佛保佑,万事平安。关溪村七月七民俗庙会始于明代,这一民俗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周边村民每逢此时,也来关溪村参加民俗活动。

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七夕拜七娘妈之外,往往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这类神只也都是女性神。

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

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四

“织女”源于自然天象崇拜,其原形是天上的星宿织女星,后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她是著名的牛郎织女神话的女主角,与织女相关的传统节日是七夕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于是人们根据《西京杂记》的记载认为七夕习俗起源于汉代。

其实,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远古时代。从历史文献以及结合古俗遗迹来看,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以及祭祀祈福的节俗在上古时代就有了,“乞巧”只是七姐诞的其中一项习俗。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五

2017年1月27日至2017年2月2日调休,放假7日。

2月3日(星期五)、2月4(星期六)日照常上班。

2017年春节高速公路免费时间安排情况:

免费时间:2017年1月27日0时(除夕)起至2月3日24时(正月初六)。

免费车型:7坐(含7坐)以下载客车辆,以及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春运注意事项。

1多活动防血栓。

春运期间在火车、汽车上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会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缓,易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这些血栓有的会自行溶解,有的则可能引起心梗或肺栓塞。因此,乘客在乘车时应避免久坐不动,多起身活动,还可用手从上往下按摩下肢以助血液回流。

2如何防晕车。

长时间坐在封闭的车厢里,一些人会有晕车症状。预防晕车应该在出发前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症状较重者应提前半小时服用防晕车药,并在乘车时尽量减少头部活动,避免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轻度晕车也可以试着用牙签点刺双手的劳宫穴。

3旅途中不适如何缓解。

在旅途中一旦出现头晕、恶心、乏力、呕吐等晕车症状,应闭目仰卧,用冷毛巾敷前额。另外,旅客还应重视饮食卫生,在车厢中用餐时应尽量使用餐具,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

4勤开窗防感冒。

人流拥挤而空气比较污浊的时候就容易诱发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细菌在车厢里面是很容易传播的,应注意通风透气,适当把车窗打开。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六

公历203月5日,星期四;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这天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等习俗。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元宵节不额外放假。

目前,元宵节还不是法定节日,这个元宵节和春节挨得太近了,刚长休完,没必要又放假吧。呵呵,但这个节日还是一个传统节日。

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这七个法定节日才放假。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七

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这七个法定节日才放假。

国家法定假日放假时间安排表:

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1月4日(星期日)上班。

春节:2月18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15日(星期日)、2月28日(星期六)上班。

清明节:4月5日放假,4月6日(星期一)补休。

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端午节:6月20日放假,6月22日(星期一)补休。

中秋节:9月27日放假。

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关于元宵节的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八

作为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元宵节在传统的民俗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们并不遥远的记忆中,所谓“过年”是以元宵节璀璨的烟花作为结束的,令人遗憾的是,首个月圆之夜,烟花依旧,节的味道却淡了许多———由于元宵节未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多数人还要在办公室或工厂忙碌。

元宵节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十五之夜,在烟花爆竹、万千彩灯之中,人们观灯猜谜、赏月团圆其乐融融。如果说大年初一讲究的是团圆相守,元宵节追求的则是尽情狂欢———元宵节俗称“闹元宵”,一个“闹”字尽显百味。

实际上,普通民众并不缺少仅供休闲的`周末,但却缺少一个联络亲情与友情的纽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早已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何以遗落了元宵节?赏花灯、观社火之类民俗活动,如果没有一个假日为支撑,公众是否能够得以成行?无论从假日经济抑或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元宵节似乎都需要一个假期。退一步说,在元宵节放假的呼声日渐高涨,而一时还无法立刻做出改变的情况下,能否允许地方政府利用双休日作出调休?先给民众提供一个休假的机会,结合实际影响再来考虑下一步调整,以决定元宵节是否需要假期的安排。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九

不是,但除夕属于春节假期内,即20春节放假时间为2月11日至17日放假,共7天。其中,2月11日便是除夕。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

除夕的来历。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除夕当天禁忌。

1、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2、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3、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时,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4、除夕是去旧迎新的时候,尤其是惧怕疫病与恶鬼。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十

在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节才是唯一的法定节假日。自起,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但是这个节日并不是法定节假日,而是属于一个农业欢庆日。

1、秋分送祝福,秋分送祝愿,发条短信祝福你,不知祝愿什么好!你小子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事业顺利,真不知道你还需要什么!得了,祝愿你秋分和平时一样快乐幸福吧!

2、秋冬季节总是给人萧索的感觉,心情也会因此受到影响,那不如用穿着来改善自己的心情吧!多穿点粉嫩亮色的衣饰,就能让你从视觉开始感受到活力和快乐。秋分快乐!

3、秋分到,让秋风为我带去最诚挚的问候,以秋雨为快乐的音符,谱成秋日最幸福的音律,为你送去秋日的丝丝惬意。祝你秋分天天好心情!

4、夏日已逝,秋分已至。天气逐渐转凉,早晚加件衣裳。注意保重身体,健康才是硬道理。秋意渐浓,思念愈浓,祝你身体健康,事业更红!

5、秋分到,祝福闪耀;无烦恼,开口常笑;成功绕,失败遁逃;吉祥罩,如意拥抱;幸福闹,快乐呼啸。祝:秋分快乐!

6、把问候写在树叶上,让它捎给你;把思念写在秋雨上,送给你点点滴滴;把情谊写进秋天的庄稼,一起丰收;还要把祝福撒向广袤的大地,好好保留,永不过期,秋分了,祝福你!

7、我有快乐等你分享,你有烦恼找我分忧。幸福狂喜不分彼此,苦恼忧患共同分担。深厚友谊无法分割,思念传递不差分毫。祝你平安秋分快乐,天天开心恰如其分。

8、秋风拂面是我的祝福,平常却很舒畅;秋雨滴身是我的问候,偶尔却很甘甜。秋分来临,祝你:烦恼跑光,心情顺畅,快乐徜徉,幸福安康!

9、吃得饱,睡得好,开心快乐没烦恼;住得宽,穿得暖,日子过得挺灿烂;秋分凉,思念长,天凉莫忘添衣裳;保安康,人吉祥,愿你幸福伴身旁。老朋友,秋分快乐!

10、老朋友,秋分秋分,昼夜平分,清凉的早晨,美丽的黄昏,炎热的天气降了温,舒爽的时光不烦闷,美好的节气请让我的祝福认真,祝你快乐常跟,欢笑秋分!

11、多喝水,吃清淡,健康长寿到;防干燥,保胃暖,养生季节到;秋分到,情意到,我的祝福到。秋分节气到,愿你如秋天的菊花般正气凛然。

12、秋分了,快乐找你谈心,欢喜连连;美好找你聊天,幸福无限;惬意找你碰头,舒爽无比;轻松找你约会,心情舒畅。愿你开怀,逍遥无限!

13、秋分时节气温降,天凉注意添衣裳;生活工作比较忙,合理休息体质强;多喝开水利胃肠,运动锻炼强臂膀。朋友联系不会忘,愿你:平安健康,快乐无疆。

14、秋分时节到,快乐分你一半,将忧愁为你驱赶;幸福分你一半,好运萦绕在你心田;美梦分你一半,心情永远保持灿烂;收获分你一半,愿你秋天收获满满的幸福,甜蜜到永远!

15、夏天热,冬天冷,秋分时节好时光,收获季节秋忙忙,注意要把甲流防,休息不能老赖床,勤加算连身体壮,身体健康事业长,亲切问候送吉祥。祝快乐。

16、秋高气爽月儿明,秋花高洁脱俗清,秋叶飘飘忆深情,秋分问候遥传送,福健安康快乐多,好事长圆乐呵呵,愿你万事顺利,开心在秋分。

17、上善若水是你的风韵,奔腾千里是你的方向,止水游丝是你的温柔;深不可测是你的胸怀。事业顺利总顺水,幸福天长地久,爱情似水流连,一生悠闲淡泊。秋分到了,愿美如水韵,静若水止,纯若水清,凉若水冰,福如水流的你,快乐永远随心!

18、吃得饱,睡得好,开心快乐没烦恼;住得宽,穿得暖,日子过得挺灿烂;秋分凉,思念长,天凉莫忘添衣裳;保安康,人吉祥,愿你幸福伴身旁。秋分快乐!

19、秋分时节悄然到,短信祝福送吉祥:无尽的思念分不清日夜的相伴,默默的关怀离不开日夜的惦念,真诚的问候道不尽日夜的牵挂,朋友,天凉,记得添衣!秋分快乐!

20、白色的云朵,清风在舞动;红色的苹果,甜蜜在枝头;金色的稻田,稻穗在翻滚;绿色的菠菜,美味在养生;黝黑的脸膛,硕果在进仓。秋分到了,让我们触动秋的`脉搏,感受五彩秋色,品尝秋的收获。秋分快乐!

21、秋分时节太阳高,风轻雁飞云彩飘。朋友许久没见面,想你想的累弯腰。趁这秋分好福气,小小祝福送给你,愿你开心快乐每一天,健康顺利每一秒。

22、祝你有“秋高气爽”的心情,有“秋色宜人”的形象,有“秋意深浓”的爱情,有“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的兴致,秋分到了,愿将最美的祝福送你。

23、风儿栽着我的思念,云儿传递我的叮咛,秋分将至,秋意渐浓,请加上我的那份,用心照顾好自己。

24、秋分到来岁月快,问候朋友别见外,深切思念欲等待,赶走烦闷逐无奈,生活如歌还不奈,惦记朋友心愉快,众多朋友数你帅,祝你天天乐开怀!

25、秋分麦粒圆溜溜,秋来收获满兜兜,日夜平分溢满秋,朋友情谊不能丢,诉说挂念不能休,秋分,祝愿事业大丰收。

26、秋分节气夜见长,注意休息精神抖擞,皮肤白嫩俏模样,美丽漂亮人赞扬,秋天天气爽,秋风吹来冷飕飕,请你及时添衣裳,别着凉,祝你秋分节气好运来报道,万事如意,身体硬邦邦,生活幸福。

27、一缕秋风送凉爽,一阵秋雨暑气消,一滴秋露润吉祥,一粒秋果缀喜悦,一朵秋花福芬芳,一条短信传祝福,一字一句都真诚,秋分时节,愿你乐无边,福无尽!

28、秋风染红了枫叶,片片枫叶寄托着我的无限思念;秋风染香了稻谷,颗颗稻谷满载着我的祝福。秋分到了,千言万语化作一条短信,愿你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29、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几日不联,恍如隔世。秋分秋分,日夜均分,祝你在金秋十月清爽的日子里,心情舒畅,心想事成,新生快乐,永远幸福。

30、秋风习习,秋情动;秋雨绵绵,秋意浓;秋景宜人,谁与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秋分到来时;秋分到,好友祝福不离左右,愿你生活无愁更无忧。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十一

除夕夜这一天并不是法定假日,只是一个假期,但是很多单位和公司都在这一天和春节一起放假,有些人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要开车回去。如果回家晚了,可能赶不上年夜饭,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这一天将是一个假期。对于那些还需要工作的人,他们会在这一天晚上聚在一起吃一顿美餐,也就是年夜饭。

大年30不是法定假日的转变,正常的情况下是没有三倍的工资的,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人,他们没有假期,毕竟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能安排补休的,给予双倍工资。当然,如果他们上夜班,他们会在春节零时领到三倍的工资。

返回目录。

不能留去年的春联。

除夕不可使用去年留下的春联,否则将视为不祥。民间禁止妇女撰写春联,认为这是家中人丁不旺的征兆。张贴时可由旁人提示张贴的位置,春联一旦张贴完毕,旁人就不得再议论是非,否则会令家人不快。有丧事的家庭,三年之内不得张贴春联,不得披红挂绿,否则就被视为子女不孝,家门不幸。门户是居住者的出入通道,也是划定“家里”和“家外”的主要界线。踏出门口为“出门在外”,进入门口为“平安归来”。民间在门口之外喜欢贴上“出入平安”之类的吉祥语,以求居家、出门皆顺利平安。

不能放短炮。

沉闷又短促的爆竹,只有办理丧事时才燃放,所以过年时这样的爆竹是千万不能燃放的,民间认为这种爆竹只能给家庭带来晦气。买好的爆竹要及时曝晒,据说经过曝晒的爆竹声音更加响亮、清脆。点燃爆竹时要一次点响,忌爆竹燃放时突然中断,民间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兆头。爆竹燃尽,全家要同声喊“发”,寓“发家致富、发财发丁”之意。

女性不能祭祖。

除夕下午,要以三牲祭祀祖先,拜地神,以祈新年赐福,合家平安。参加祭拜的只能是家中男丁,女人一律不得参加。向祖宗行跪拜礼时,也要按照辈分大小安排j帧序,不得乱了辈分。在文昌、海口等地,旧时由于男人多下南洋,这类祭祀之事也就由女人来操持。直到今天,此俗尚在流行。

返回目录。

除夕的民间故事。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返回目录。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十二

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这七个法定节日才放假。

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1月4日(星期日)上班。

春节:2月18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15日(星期日)、2月28日(星期六)上班。

清明节:4月5日放假,4月6日(星期一)补休。

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端午节:6月20日放假,6月22日(星期一)补休。

中秋节:9月27日放假。

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关于元宵节的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七夕节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篇十三

公历2015年3月5日,星期四;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这天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等习俗。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元宵节不额外放假。

目前,元宵节还不是法定节日,这个元宵节和春节挨得太近了,刚长休完,没必要又放假吧。呵呵,但这个节日还是一个传统节日。

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这七个法定节日才放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