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留学生教案(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19:39:25 页码:10
最新留学生教案(5篇)
2023-04-03 19:39:25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留学生教案篇一

一:学习目标:

(1) 自由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 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 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二:作者简介:

洗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生干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人岭南 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人 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 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 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 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 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 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 保罗·杜卡。1931年考八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 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 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 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 《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 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 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 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 利亚》、《莫提起》、《黄河之恋》、《热血》、《夜半歌声》、 《顶硬上》、《拉犁歌》、《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 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 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 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 品。1940年丢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 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 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 《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 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 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 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全文欣赏:

我曾在国内学音乐有好些年。还在广州南大教过音乐,但仍然感到国内学音乐的环境不理想,很想到法国去。我奢想把我的音乐技巧学得很高超,成为“国际的”音乐家。(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希望自己成为有名的国际音乐家。)凑巧得马思聪兄的帮忙,把他在巴黎的先生奥别多菲尔介绍给我,我下了很大的决心,不顾自己的穷困,毅然于1929年离开祖国赴巴黎。

本段主要讲:在马思聪兄的帮忙下,不顾穷苦,1929年到巴黎留学。

到了巴黎,找到餐馆跑堂的工作,就开始跟这位世界名提琴师学提琴。奥别多菲尔先生,过去教马思聪兄时,每月收学费二百佛郎(当时约合华币十元左右)。教我的时候,打听到我是个做工的,就不收学费。(奥别多菲尔先生同情冼星海,因生活的贫困,不收学费。)接着我又找到路爱日•加隆先生,跟他学“和声学”、“对位学”、“赋格曲”(作曲必修的课程)。加隆先生是巴黎音乐院的名教授,收学费每月也要二百法郎,他得知我穷困,免了学费。我又跟“国民学派”士苛蓝港•多隆姆学校(唱歌学校——巴黎最有名的音乐院之一,与巴黎音乐院齐名,注重天才。与巴黎音乐院不同之处,是不限制年龄。巴黎音乐院则限20岁上下才有资格入学。它除注意技巧外,对音乐理论更注意)的作曲教授丹地学作曲,他算是我第一个教作曲的教师。以后,我又跟里昂古特先生学作曲。同时跟拉卑先生学指挥。(虽生活穷困,但渴求知识的愿望激励着他不断向音乐名师请教)这些日子里,我还未入巴黎音乐院,生活穷困极了,常常妨碍学习。

本段主要讲:初到巴黎,生活极端贫困,边工作边学习。

我常处在失业与饥饿中,求救无门。(身处国外,孤苦伶仃,生活十分窘迫。)在找到了职业,学习的时间又太少,我做过各种各样的下役,像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做过西崽,做过看守电话的佣人和其他各种被人看作下*的跑腿。在繁重琐屑的工作里,只能在忙里偷闲抽出一点时间来拉拉提琴,看看谱,练练作曲。(在繁重琐屑的工作里,只能忙里偷闲学提琴,看看谱,练练作曲。)但是时间都不能固定,上课的时间一到千方百计去上课,晚上能够在厨房里学习提琴就很好了,最糟的是有时一大早五点钟起来,直做到晚上十二点钟。(过大的工作量并没有使他放弃学习)有一次,因为白天上课很累,回来又一直打工到晚上九点,结果端菜上楼时,晕眩得连人带菜摔倒在地。(艰辛的劳动,致使身体疲乏,晕倒在地。)第二天就被开除了。

本段主要讲:冼星海忙里偷闲,坚持学习。

我很不愿把我是个工读生的底细告诉我的工友们,连对老板也保密,同事对我很不好,有些人还忌刻我,在我要去上课的那天故意多找杂事给我做,还打骂我,因此我常打架。有一个同事是东北人,一见我学习,总是找出事来给我,说壁上有灰尘,要我去揩,等等。(不愿意透露底细,别人时常故意为难他。)但我对他很好,常常给他写信回家(东北),他终于感动了,对我另眼相看,给我衣服穿。可是我还是没有告诉他我求学的事。

本段主要讲:艰苦的工作经常遭到别人为难。

我失业过十几次,饿饭、找不到住处,一切的麻烦都来了。有几次又冷又饿,实在支持不住,在街上就软瘫下来了。(在外留学的艰辛,多么让人痛心。)我那时想大概要饿死了。幸而总侥幸碰到救助我的人,这些人是些外国的流浪者(有些是没落贵族,有些是白俄)。大概他们知道我能弹奏提琴,常请我到宴会上演奏,每次给一二百法郎,有时多到一千法郎。有对白俄夫妇,已没落到做苦工,他们对打工者的苦楚深表同情,竟用很微薄的工资帮助我——请我吃饭。(白俄夫妇因了解打工者的苦楚,用请吃饭的方法帮助冼星海。)

本段主要讲:在外国流浪者的救助下得以继续生存。

我这样的过朝挨夕。有过好几天,饿得快死,实在没法,只得提了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忍着羞辱拉一整天也得不到多少钱,回到寓所不觉痛哭起来。把钱扔到地下,但又不得不拾起。门外房东在敲门要房租,不付钱给他,就有坐牢的危险(如果不是为了学习,倒是个活路)。(在困难中磨练自己.)

有一次讨钱的时候,一个有钱的中国留学生把我讨钱的碟子摔碎,打我耳光,说我丢了中国人的丑!我当时不能反抗,含着泪,悲愤得说不出话来——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很不喜欢我,他们都很有钱,有些人领了大笔津贴,但不借给我一文。(面对有钱的中国留学生的做法,忍受屈辱。)有时,我并不是为了借钱去找他们,但他们把门闭上,门口摆着两双到四双擦亮的男女式皮鞋。(受到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的冷遇。)

我忍受生活的折磨,对于学音乐虽不灰心,但有时也感到迷惘和郁闷。(顽强的意志支撑着他,使他永不言弃。)幸而教师肯帮助我,鼓励我,音乐会演奏名曲,他们常送票给我。奥别多菲尔先生在一个名音乐会里演他的提琴独奏时,不厌我穷拙,让我坐前排。这些意外的关怀,时时促使我重新鼓起勇气,同时也扩大了我的艺术眼界。我的学习自己觉得逐渐有些进步,我写了好多东西,学习应用复杂的技巧。

本段主要讲:在教师的帮助鼓励下,再次鼓足学习音乐的勇气,扩大了自己的艺术眼界。

对祖国的怀念也催迫着我努力。(过渡句)

我很喜欢观看法国国庆节和“贞德节”的大游行。这是法兰西盛大的节日,有整齐的步兵、卫队、坦克队、飞机队等。民众非常热烈地唱着国歌,三色国旗飞舞飘扬。我每次都很感动。1932年,东北失陷的第二年,每逢节日,我都去看游行。民众爱国的狂热,法国国歌的悲壮,强烈地打动了我。(目睹国事,爱国之心油然而生。)我想到自己多难的祖国,想到三年来遭受的种种辛酸、无助、孤单、悲痛、哀愁、抑郁的感情混合在一起,我两眼充满了泪水。在悲痛里,我心头涌起了挽救祖国危亡的念头。(各种磨难混合在一起,面对国家的多难,投身于救国的热潮。)

我那时是个工人,我参加了“国际工会”。工会里常放映些关于祖国的新闻片。我从上面看到了祖国的大水灾;看到了流离失所、饥饿死亡的同胞;看到了黄包车(人力车)和其他劳苦工人的生活;看到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派分裂、国民党的大屠杀的情形。这一切更加深了我的眷念、隐忧、焦虑。

本段主要讲:目睹国事,爱国的情感更加强烈。连续运用了四个“看到了……”,写出了祖国大难临头,更加激发起这个音乐家的爱国情怀。

我把我对于祖国的那些感触用音乐写下来,像我把生活中的痛楚用音乐写下来一样。我渐渐把脱离内容的技巧(这是“学院派”艺术至上的特点)用来诉说内心的痛苦,诉说祖国的被压迫。(通过留学,自己的学识水平大有长进。)初到法国的时候,还有艺术家的所谓“慎重”,一个作品要花上一年的功夫,像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我就花了八个月。但以后,我觉得不能这样了。我写自以为比较成功的作品《风》的时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住在一间七层楼上的破小房子里,门窗都坏了,巴黎的天气本来就比中国南方冷,冬夜又刮大风,我没有棉被,觉也睡不成,只得点灯写作,哪知风猛烈吹进来,煤油灯(我安不起电灯)灭了又灭。我伤心极了,我打着战,风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述怀,写成了这个作品。(详细地叙述了完成一部成功作品的经过。用心去感受,用音乐去谱写。)以后,我又把对祖国的思念写成《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的作品。

本段主要讲:学会用音乐诉说生活的痛楚,谱写对祖国思念的作品。

我想不到《风》那么受人欢迎,我的先生们很称赞它,旧俄的音乐家(现在已统称苏联),也是现在世界有名的音乐家普罗珂菲叶夫也很爱它。我的作品,包括上面说的《索拿大》终于能在巴黎公开演奏并且播出了。

本段主要讲:经过自己的艰辛的劳动终于写成成功的作品《风》,博得了众人的称赞。

大概因为作品和别的先生的介绍,我侥幸认识了巴黎音乐院的大作曲家普罗•刁客先生,他是世界三大音乐家之一(印象派)。更侥幸的是他竞肯收我做门生,还给我各种援助,送我衣服,送我钱,不断地鼓励我。又派他的门生送我乐谱、香烟(我当时不抽烟,没有收下),并答应准我考巴黎音乐院的高级作曲班。(侥幸认识了巴黎音乐院的大作曲家,受到了他的援助和鼓励.)在这以前,一个法国的女青年作曲家,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亲自弹奏过我的作品,她鼓励我不要灰心,她教我学唱,学法文,经济上不时周济我(她的母亲待我也很好)。在考巴黎音乐院的时候,她先练习了八个月的钢琴为我伴奏。

本段主要讲:一个成功者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他人给予的帮助和鼓励。

报考的那天,巴黎音乐院的门警不放我进门,因为我的衣着不像样(袖子长了几寸的西服),又是中国人。(其貌不扬让人鄙视。)我对门警说,我是来报考高级作曲班的,他不相信,因为中国人考初级班的都很少,而且多是衣冠楚楚的人。高级班过去只有马思聪兄入过提琴班。为难之际,恰巧普罗•刁客先生从外面来,他攀着我的肩一同进去了。

本段主要讲:报考时门警不放“我”进门,恰巧又遇到普罗·刁客先生,为“我”解决了困难。

我万幸考入了高级作曲班,考了个荣誉奖。他们发物质奖品时,让我选择,我说要饭票,他们就送了我一束饭票。(这一束饭票能解决生活中的困苦。)入学后,我专心学作曲。兼学指挥,并在“国民学派”士苛蓝港•多隆姆学音乐理论。在生活上也有好转。学校准许我在校内吃饭,刁客先生更常帮助我。不过比起别人来,我还是穷得多。学习上需要还很难解决,买书就不容易,所以我几次要求中国政府给公费。照我的成绩及资格说来,是应得公费的,但政府对我的几番请求都没答复。学校给证明,甚至巴黎市长赫理欧也有证明文件都不行。我很失望。(尽管生活上有了保障,但是学习上的各种需要仍然存在困难。)记得有一年,有个要人到巴黎来,找我当翻译,我顺便要求他给我想法资助去德国学军乐(那时我还未入巴黎音乐院),回来为祖国服务。他那时虽是对外宣传中国需要抗日,却不能答应我的请求。而我入了巴黎音乐院之后,要想指望政府给公费,就更加困难了。结果是自始至终一文公费也领不到,只靠师长和学校的帮助。

本段主要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高级作曲班,受到物质的奖励。

1935年春,我在作曲班毕了业,刁客先生逝世,我不能再继续留在巴黎研究了。另一方面我也想急于回国,把我的力量贡献给国家。所以临行时,上面说过的那位女青年作曲家劝我留在巴黎,我也不肯。(眷恋祖国,想发展祖国的音乐事业。)为了不过分打击她的盛意,我对她说谎,说半年后就回到巴黎来。至今我许多曲稿还留在她那里,许多书籍稿件也放在别处一间小寓所里,因为没钱交房租,不能去取回来,但愿现在还在。(为了求学一直在国外过着艰苦的生活。)

本段主要讲:1935年春冼星海在作曲班毕业,打算回国。

1935年初夏,我作最后一次的欧洲旅行。几年来,欧洲主要的大小国家的名城、首都都游过了,增长了很多知识。这最后一次到伦敦的旅行,却很不顺利。登岸时,英政府不准我入境,他们看见我的证明文件及穷酸样子,以为我是到伦敦找事做的,不相信我是旅行者。(英国人对中国人有成见。)我被扣留了几个钟头,亏得打电话到公使馆才被释放了。帝国主义对弱小民族是歧视的,英国的成见尤深。

本段主要讲:1935年初夏,进行最后一次欧洲旅行时,认识到了帝国主义对弱小民族的歧视。

四:主题思想

本文记叙了冼星海在法国巴黎留学时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他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了人民的音乐家。

五:本文结构

生活贫困--------不怕苦

留学巴黎-----  条件恶劣--------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身体劳累--------顽强努力

六: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能吸引。这种直白的叙述,能把作者的亲身经历,一目了然地告诉读者,让读者从中感悟音乐大师艰苦的求学生涯。

第三问意在生动的语言表述感人的场面。

第二题:可结合课文中冼星海的有关动人事迹进行解答。如打工中遇到的歧视,中国有钱留学生对他的侮辱等。

第三题:眷恋祖国,想发展祖国的音乐事业。谈体会一定把握冼星海爱国思想的表现这一要点。

第四题:本题的意图是让同学们感知冼星海动人的事迹,从中受到启发。

上一篇:《珠宝》《挖荠菜》教案及练习

下一篇:《留学巴黎》教案2

留学生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生的苦难往往孕育着艺术的成功这个道理。

2.学习作者不惧困难,坚毅拼搏的精神。

3.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刻苦学习和指导学生如何刻苦学习。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听读课文,理清结构。

(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1)

(二)、饱受折磨,刻苦学艺。(2-8)

(三)、思念祖国,谱写心曲。(9-13)

(四)、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14-16五、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17-18)

2、提问: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

小结:冼星海到巴黎留学,生活十分艰苦,学习条件十分恶劣,身体特别劳累。(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归纳为:生活贫困、条件恶劣、身体劳累,并随之板书。)

过渡:冼星海遇到了那么多困难,生活、学习条件又是那么艰苦,冼星海是怎样学习的呢?他有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呢?

2、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的第13段。

分组讨论:冼星海是怎样克服困难进行学习的?

创设情景,情感体验:(当学生谈到冼星海在寒冷的屋子里创作《风》这部作品时,请同学谈一谈假如自己在寒冷的屋子里有什么感受?你会怎样做呢?体验冼星海当时学习的艰难。)

小结:冼星海不怕生活贫困,更不怕学习条件的恶劣,千方百计创设条件,利用一切机会努力学习,而且不顾身体的劳累,顽强地坚持音乐艺术追求。

(板书:不怕艰苦克服困难顽强努力)

过渡:生活的艰苦、学习的艰辛,没有使冼星海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地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3、赏读课文第四部分。

提问:冼星海取得了哪些成就?

小结:冼星海面对困难,靠着自己勤奋刻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取得了成功。就连敬爱的周总理都曾颂扬他“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他最终也成为人民的音乐家。

留学生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2: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指导点拨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介绍作者,出示课题)

二、自主检测

1、作者介绍:(冼星海(1905年--1945年)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西崽琐屑

迷惘穷拙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走头无路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忌刻:

流离失所:

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

(2)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交流总结:

(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

(二)、在巴黎的艰辛生活。

(三)、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四)、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

三、小组交流:

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3、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

四、展示点拨:(由小组代表展示本组交流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并评价答题效果)

五、小结反思: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六、拓展延伸:

1、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2、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七、教师出示名言和寄语: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留学生教案篇四

我曾在国内学音乐有好些年。在广州南大教音乐的时候,感到国内学音乐的环境不方便,很想到法国去。同时,我奢想把我的音乐技巧学得很好,成为“国际的”音乐家。正在考虑之际,凑巧得兄的帮忙,介绍了他在巴黎的先生奥别多菲尔给我,于是我下了很大的决心,不顾自己的穷困,在1929年离开祖国到巴黎去。

到了巴黎,找到餐馆跑堂的工作后,就开始跟这位世界名提琴师学提琴。奥别多菲尔先生,过去教兄时,每月收学费200法郎(当时约合华币十元左右)。教我的时候,因打听我是个做工的,就不收学费了。接着我又找到路爱日.加隆先生,跟他学和声学,对位学,赋格曲(一种作曲要经过的课程)。加隆先生是巴黎音乐院的名教授,收学费每月也要200法郎,但他知道我的穷困后,也不收我的学费。我又跟“国民学派”士苛蓝港.多隆姆(唱歌学校--是巴黎最有名的音乐院之一,与巴黎音乐院齐名,也是专注重天才。与巴黎音乐院不同之处,是它不限制年龄。巴黎音乐院则只限廿岁上上下下才有资格入学。此外,它除了注意技巧外,对音乐理论更注意)学校的作曲教授丹地学作曲,他算是第一个教我作曲的教师。以后,我又跟里昂先生学指挥。这些日子里,我还未入巴黎音乐院,生活穷困极了,常常妨碍学习。

我常处在失业与饥饿中,而且求救无门。在找到了职业时,学习的时候却又太少。在此时期我曾经做过各种各样的下役,像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做过西崽,做过看守电话的佣人和其他各种被人看做下*的跑腿。在繁重琐屑的工作里,只能在忙里抽也一点时间来学习提琴,看看谱,练习写曲。但是时间都不能固定,除了上课的时间无论如何要想法上课外,有时在晚上能够在厨房学习提琴就好,最糟的有时一早5点钟起来,直做到晚上12点钟。 有一次,因为白天主课弄得很累,回来又一直做到晚上9点,最后一次端菜上楼时,因为眩晕,连人带菜都摔倒在地,被骂了一顿之后,第二天就被开除了。

作者简介:洗星海1905-1945)原 籍广东番禺,生干澳门一个贫 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人岭南 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人 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 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 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 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 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 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 保罗·杜卡。1931年考八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 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 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 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 《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 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 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 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 利亚》、《莫提起》、《黄河之恋》、《热血》、《夜半歌声》、 《顶硬上》、《拉犁歌》、《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 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 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 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 品。1940年丢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 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 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 《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 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 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 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上一篇:《留学巴黎》教案2

下一篇:《琵琶行》诗体译文

留学生教案篇五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介绍作者,出示课题)

1、作者介绍:冼星海(1905年--1945年)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           西崽               琐屑      

迷惘           穷拙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  (   )  走头无路 (   )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忌刻:

流离失所: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

2、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交流总结:

(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

(二)、在巴黎的艰辛生活。

(三)、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四)、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

三、研读,讨论:

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3、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

交流总结:

四、体验与反思: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拓展延伸:

名言:

1、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2、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六、教师出示名言和寄语: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教师寄语:

胜利是我们的果实,困难是我们的对手,失败则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要随时随地的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要被它吓倒。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困难无处不在,我们要有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高尚品格。相信自己,相信成功。切记,成功源于艰苦奋斗!

教后记:

上一篇:《留学巴黎》教案1

下一篇:冼星海《留学巴黎》在线阅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