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反思 怎样加快溶解实验记录表(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19:32:58 页码:10
最新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反思 怎样加快溶解实验记录表(七篇)
2023-04-03 19:32:58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反思 怎样加快溶解实验记录表篇一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三学式教学结构:共学--导学--自学,并按照“假设--实验--结论”的思路来讲,可分为三部分:

㈠.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讨论:要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或食盐,在一定量的水里尽快溶解,应该怎么办?

㈡.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㈢.指导学生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加热、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教具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每组2个)、筷子、热水、高锰酸钾、大粒盐、食盐、小勺。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1.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和掌握了水能溶解物体的性质,知道了什么是溶解,什么是不能溶解,哪些物体可溶解,哪些物体不能溶解。

2.提问:什么是溶解?说出三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

3.复述:像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哪样,能分成极小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如: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

4.讲述:要想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或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尽快的溶解,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㈠、指导学生认识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1.讲述:首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 下面我们一起打开书22页,哪位同学将课文实验一内容读一遍。

2.投影显示实验方法要求并讲解:在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并同时各放入数量基本相同的高锰酸钾,其中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的水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观察比较,哪杯水中的高锰酸钾溶解的快呢?

下面同学们按照上述方法来做这个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

4.提问:⑴.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⑵.实验中,哪几个条件相同? (水量、水温、高锰酸钾的数量及颗粒大小放入的时间相同)

⑶.哪个条件不同? (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⑷.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呢?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才能够准确地比较出哪种方法使物体溶解的快)

5.教师小结:通过实验一,我们知道了搅拌可以加快物体的溶解,并且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对比实验的方法,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6.填写课文22页填空:(在图中的方框内画ˇ)

㈡、指导学生认识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1.讲述:我们在看一下书23页的实验二,溶解的快慢与水的冷热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来实验? 在实验中,应该让哪几个条件相同,哪几个条件不同?

下面各组同学讨论一下。

2.提问:在实验中必须保证哪几个条件相同:水量.盐的数量及颗粒大小,放入的时间,搅拌情况。哪几个条件不同:一杯用冷水,一杯用热水。

3.讲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实验中必须保证哪几个条件相同,哪几个条件不同。哪么,我们这样来设计这个实验看行不行呢?

4:投影显示实验方法: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并在两杯水中同时放入一粒大小基本相同的粒盐,将两杯水都搅拌或都不搅拌,观察比较一下,哪杯水中的盐粒溶解的快。(要求:找一名同学读一遍后教师讲解)

5.讲述:这个实验由老师来做,大家注意观察,是用冷水溶解的快,还是用热水溶解的快。

6.教师投影显示实验过程:

7.提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溶解的速度一样吗?哪个快呢?

8.汇报实验结果:不一样,用热水的比用冷水的溶解的快。

9.提问:为什么用热水溶解的快呢?

10.因热水能加快溶解。

11.教师小结:通过刚才所做的实验证明,用热水也可以加快溶解。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反思 怎样加快溶解实验记录表篇二

教材简析:本册第 6、7、8、9、10课构成了教材“水”的教学单元。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水能溶解别的物体的性质之后,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从而使学生知道搅拌、加热、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三学式教学结构:共学--导学--自学,并按照“假设--实验--结论”的思路来讲,可分为三部分:

㈠.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讨论:要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或食盐,在一定量的水里尽快溶解,应该怎么办?

㈡.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㈢.指导学生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加热、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教具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每组2个)、筷子、热水、高锰酸钾、大粒盐、食盐、小勺。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1.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和掌握了水能溶解物体的性质,知道了什么是溶解,什么是不能溶解,哪些物体可溶解,哪些物体不能溶解。

2.提问:什么是溶解?说出三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

3.复述:像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哪样,能分成极小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如: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

4.讲述:要想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或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尽快的溶解,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㈠、指导学生认识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1.讲述:首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 下面我们一起打开书22页,哪位同学将课文实验一内容读一遍。

2.投影显示实验方法要求并讲解:在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并同时各放入数量基本相同的高锰酸钾,其中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的水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观察比较,哪杯水中的高锰酸钾溶解的快呢?

下面同学们按照上述方法来做这个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

4.提问:⑴.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⑵.实验中,哪几个条件相同? (水量、水温、高锰酸钾的数量及颗粒大小放入的时间相同)

⑶.哪个条件不同? (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⑷.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呢?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才能够准确地比较出哪种方法使物体溶解的快)

5.教师小结:通过实验一,我们知道了搅拌可以加快物体的溶解,并且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对比实验的方法,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6.填写课文22页填空:(在图中的方框内画ˇ)

㈡、指导学生认识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1.讲述:我们在看一下书23页的实验二,溶解的快慢与水的冷热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来实验? 在实验中,应该让哪几个条件相同,哪几个条件不同?

下面各组同学讨论一下。

2.提问:在实验中必须保证哪几个条件相同:水量.盐的数量及颗粒大小,放入的时间,搅拌情况。哪几个条件不同:一杯用冷水,一杯用热水。

3.讲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实验中必须保证哪几个条件相同,哪几个条件不同。哪么,我们这样来设计这个实验看行不行呢?

4:投影显示实验方法: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并在两杯水中同时放入一粒大小基本相同的粒盐,将两杯水都搅拌或都不搅拌,观察比较一下,哪杯水中的盐粒溶解的快。(要求:找一名同学读一遍后教师讲解)

5.讲述:这个实验由老师来做,大家注意观察,是用冷水溶解的快,还是用热水溶解的快。

6.教师投影显示实验过程:

7.提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溶解的速度一样吗?哪个快呢?

8.汇报实验结果:不一样,用热水的比用冷水的溶解的快。

9.提问:为什么用热水溶解的快呢?

10.因热水能加快溶解。

11.教师小结:通过刚才所做的实验证明,用热水也可以加快溶解。

12.填写课文23页填空:在图中方框内填上快和慢。

㈢、指导学生认识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模仿着设计对比实验 (自学)

1.讲述: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搅拌,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溶解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

3.讲述:这种办法行不行呢,下面我们再做一组实验,用什么方法呢,你自己设计一下你想怎么实验,各小组讨论一下。

4.各组讨论实验方法,怎样实验。

5.提问:你们组准备用哪种实验方法?怎样实验?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在两杯同样多、冷热相同的水中,把要溶解的物体中的一粒研成粉末,一粒不研成粉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作为对比实验,实验中,要搅拌都搅拌或都不搅拌。

7.教师复述一遍实验方法

8.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9.提问:哪一组的实验做好了?结果如何呢?

10.汇报实验结果:研成粉末的溶解快。

11.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己设计了一种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把物体研成粉末也能够加快溶解。

㈣、指导学生综合认识加快溶解的方法

1.提问: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几种加快溶解的方法?

2.学生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填写在课文24页中这个问题的填空上。(三种:搅拌、用热水、把物体研成粉末)

3.提问: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在哪方面应用了加快溶解的方法呢?

4.学生汇报:如:冲奶粉、用温水溶解洗衣粉、将大粒盐加工成面盐。

5.讲述:大家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把实验报告内容填好。

6.提问: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

7.学生汇报:学习了搅拌、用热水、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8.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几种加快溶解物体的方法,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就应当多想一想,注意观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反思 怎样加快溶解实验记录表篇三

教材简析:本册第 6、7、8、9、10课构成了教材“水”的教学单元。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水能溶解别的物体的性质之后,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怎样加快溶解”从而使学生知道搅拌、加热、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三学式教学结构:共学--导学--自学,并按照“假设--实验--结论”的思路来讲,可分为三部分:

㈠.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讨论:要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或食盐,在一定量的水里尽快溶解,应该怎么办?

㈡.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㈢.指导学生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加热、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教具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每组2个)、筷子、热水、高锰酸钾、大粒盐、食盐、小勺。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1.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和掌握了水能溶解物体的性质,知道了什么是溶解,什么是不能溶解,哪些物体可溶解,哪些物体不能溶解。

2.提问:什么是溶解?说出三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

3.复述:像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哪样,能分成极小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如: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

4.讲述:要想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或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尽快的溶解,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怎样加快溶解”

学习新课:

㈠、指导学生认识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1.讲述:首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呢? 下面我们一起打开书22页,哪位同学将课文实验一内容读一遍。

2.投影显示实验方法要求并讲解:在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并同时各放入数量基本相同的高锰酸钾,其中一个杯子静止不动,另一个杯子的水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观察比较,哪杯水中的高锰酸钾溶解的快呢?

下面同学们按照上述方法来做这个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

4.提问:⑴.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⑵.实验中,哪几个条件相同? (水量、水温、高锰酸钾的数量及颗粒大小放入的时间相同)

⑶.哪个条件不同? (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⑷.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呢?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才能够准确地比较出哪种方法使物体溶解的快)

5.教师小结:通过实验一,我们知道了搅拌可以加快物体的溶解,并且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对比实验的方法,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6.填写课文22页填空:(在图中的方框内画ˇ)

㈡、指导学生认识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1.讲述:我们在看一下书23页的实验二,溶解的快慢与水的冷热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来实验? 在实验中,应该让哪几个条件相同,哪几个条件不同?

下面各组同学讨论一下。

2.提问:在实验中必须保证哪几个条件相同:水量.盐的数量及颗粒大小,放入的时间,搅拌情况。哪几个条件不同:一杯用冷水,一杯用热水。

3.讲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实验中必须保证哪几个条件相同,哪几个条件不同。哪么,我们这样来设计这个实验看行不行呢?

4:投影显示实验方法: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并在两杯水中同时放入一粒大小基本相同的粒盐,将两杯水都搅拌或都不搅拌,观察比较一下,哪杯水中的盐粒溶解的快。(要求:找一名同学读一遍后教师讲解)

5.讲述:这个实验由老师来做,大家注意观察,是用冷水溶解的快,还是用热水溶解的快。

6.教师投影显示实验过程:

7.提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溶解的速度一样吗?哪个快呢?

8.汇报实验结果:不一样,用热水的比用冷水的溶解的快。

9.提问:为什么用热水溶解的快呢?

10.因热水能加快溶解。

11.教师小结:通过刚才所做的实验证明,用热水也可以加快溶解。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反思 怎样加快溶解实验记录表篇四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1.复习:什么是溶解?说出三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

2。演示实验:在水温不同的器皿中,同时放入高锰酸钾,

3.讨论:根据你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要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或食

盐在一定量的水中尽快溶解,应旗怎么办?(把学生说的方法简要地写

在黑板的右边。)

4.讲述: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加快溶解的方法,这些方法行不

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方

(1)讲解:

要知道刚才说的这些方法行不行,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同学们说的

方法很多,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验证,先来验证搅拌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

这样实验:在两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在两杯水中同时各

放入一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其中一个杯子的水放在桌上不动,另一个杯子的

水用筷子不停地搅拌。比较一下,哪杯水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在做实验时,

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为助手,检查水量,水温,同时放下高锰酸钾,并让其中一

人搅拌,教师手持秒表计时间。

(2)观察实验

(3)讨论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通过以上实

验,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实验方法,要验证搅拌是不是能加快溶解,可以用两个实

验进行比较,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在比较时其他条件——水的多少、水的冷

热、高锰酸钾的数量及颗粒大小、放入水中的时间等都必须相同,只有这样,才

能验汪出搅拌是不是有加快溶解的作用。我们在验证其他方法时,也应该这样实

验。教师出示投影片,进行填写。

2,指导学生认识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1)讲述:刚才,有的同学还提出用热水加快溶解,下面,我们来验证这种

方法行不行。

(2)讨论:要验证用热水是不是能加快溶解,应d诙怎样实验?在实验中,必须

保证哪些条件相同,只让哪个条件不同?先让各小组讨论,

然后每组推举一人说出讨论结果,说教师填写。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再次出示投影片,请一组学生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3.指导学生认识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模仿着设计对比实

验,

(讲述:通过实验,我们已经验证了搅拌,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还有没有别

的方法能加快溶解?同学们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2)讨论:你们组准备验证哪种方法?怎样实验?

(3)汇报讨论结果,

(4)学生分组实验。(启发多数组验证“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是否可以

加快溶解,个别组可以验证他们自己提出的其他方法。)

(5)汇报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 我们知道把耍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

溶解。(此外,还要总结一下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

4.指导学生综合认识加快溶解的方法

(1)提问: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几种加快溶解的方法?

(2)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

(3)学生复述加快溶解的方法。

(4)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个组的碱块溶解得快?

首先要求各小组商讨方法,制订实验操作步骤,确定主试人等。

然后教师计时进行比赛。布置作业 

1,溶解与容器的大小有无关系。

2.不同物体溶解的速度是否有不同。

3,溶解会不会蛤人带来什么害处?

附: 实验报告单

实验小组: 主试人: 助手:

┌──┬──────────┐

│课题│ │

├──┴─┬─┬──┬───┤

│实验名称│ │类型│ │

├────┼─┴──┴───┤

│使用仪器│ │

├────┴────────┤

│实验步骤 │

├─────────────┤

│实验结果(如不成功写出原因)│

└─────────────┘

填写人:

七、板书设计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反思 怎样加快溶解实验记录表篇五

课 题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11 月 18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通过搅拌、用热水和把物质研成粉末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溶解快慢的条件。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

准备

天平、烧杯、玻璃棒、小药匙、水槽、热水、冷水;高锰酸钾、碱块、冰糖、粗食盐、细食盐、明矾等预先包好,写好名称;研磨工具。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证实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2、让学生自行验证溶解的快慢与颗粒大小的关系。

3、学生自行设计水的冷热与溶解快慢的实验并完成实验全过程。

4、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提问:什么叫溶解?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

2、讨论:你有什么办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3、谈话:同学们所想到的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加快溶解,(板书课题)通过实验来证实我们的想法。

(1)自学课文中介绍的方法。

(2)讨论:实验时,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个条件是不同的?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师生小结:我们刚才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为了验证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我们在两只烧杯里倒入了同样多的水,水的温度也相同,放入的食盐也同样多,在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只有搅拌和不搅拌这一点不同。结果我们发现,在搅拌的这一杯中,食盐的溶解加快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下结论:搅拌能加快溶解。

(1)教师任意抽取学生实验桌上的一包粗食盐与一包细食盐,放在已调平的天平两边,表示这两种食盐的质量是相同的。

(2)谈话:我给每组同学准备了同样多的食盐两包,但它们颗粒的粗细不同,请同学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来得出溶解快慢与食盐颗粒大小的关系。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实验是怎样设计的?观察到什么不同变化?得出什么结论?

食盐的颗粒越细,溶解得越快。

(5)讨论:为什么要取一样多的食盐?

如果小组中出现使用冷热不同或多少不同的水进行实验,教师可用较为夸张的对比实验,及时给予纠正。

(1)小组讨论,填写实验假设,实验并填写实验结论。

(2)小组汇报。

(3)小结:水温高,食盐溶解得快。

课后感受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加快溶解的方法。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反思 怎样加快溶解实验记录表篇六

【教学分析】本课通过学生的猜想和验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尝试用较严格意义上的对比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案例描述】

首先,由“怎样使糖块溶解得更快”问题引入,通过调取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能更快的喝到一杯糖水,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提出“加快溶解的方式”的猜想。

学生做出猜想后(搅拌、粉碎、加热),提醒学生思考“需要什么器材和材料来完成实验?”“如何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对比出加快的效果?”。此时,我安排小组讨论,并巡视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发现只有少数组设计的探究方案有具体如何操作的想法。于是,赶紧把有思路的组的设计在全班分享,并由加以点拨“控制变量”对实验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实验环节中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个别组面对实验器材束手无措。为什么前期做了充分准备还是不行?排除个别同学听讲不认真的原因,应该是大部分同学没有明确探究目标和具体的操作方案,所以谁都不敢动手,生怕出错;即使有个别蒙着头操作的,也没有注意对比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因素是什么。分析发现,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能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提高,需要教师出示一些直观的文字和图像信息供其参考。

对于控制条件的细节操作容易忽略。比如,应当在两个烧杯中同时加入等量同种可溶性固体(糖),却出现了三种情况:一、加入了不同的可溶物;二、所加可溶物的量不同;三、未把两份可溶物同时加入。对比实验里控制相同的条件是个难点,除了在设计时应当强调外,实验操作前最好也能出示文字或图片启发学生,实验中的及时指导更是必不可少。如,“粉碎”可以解释为等量颗粒较大和较小固体溶解快慢的对比,具体做法是“将一块红糖(易粘合,易粉碎)一分为二,大小相等”,以减小操作中的难度。

本节课从材料准备、实验设计到分组实验探究(共10个组,6人/组),共用了2课时,大多数组能自主完成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任务。反思整个过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思维尽量用文字和图片等直观模型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十分有帮助。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反思 怎样加快溶解实验记录表篇七

第二课时 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质的大小、水的温度、搅拌能使物质加快溶解。

2. 能运用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进行相关实验。

3. 初步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

4. 能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控制变量实验进行设计。

5. 经历对加快肥皂溶解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对加快肥皂溶解的探究。

教学难点:记录糖块溶解的时间。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肥皂、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水盆等。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提出问题:怎样加快肥皂的溶解速度。

2.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学生讨论交流:加快肥皂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设计与指导

•选择其中一种假设作为研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交流。

•教师初步的指导:控制变量的教学。

4.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5.运用控制变量的观点进一步探究。

•自主选择其余的一种假设进一步研究。

•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小组实验。

•得到结论。

•小组交流、教师总结评价(过程、方法、知识)

6.知识运用

•加快食盐的溶解。

•加快糖块的溶解。

•说说运用的方法及依据。

7.课外作业:尝试溶解更多的物体、寻找更多的方法来加快物体的溶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