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26:44 页码:11
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优质8篇)
2023-11-11 06:26:44    小编:zdfb

教案应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在编写教案之前,我们还应该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接下来将展示一些优秀的教案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课。

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篇一

例题用文字叙述,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而通过课件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再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简单化,并相应的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吧?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曹冲他是怎么称象的。(点击播放)。

播放结束后提问:曹冲称象,为什么不直接称大象而要称石头?(生自由回答)。

生:当时还没有这种技术。

了不起。其实,他就是运用了“替换”这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板书“替换”)。

师:大臣们的问题大致是(口述):把720毫升果汁倒入7个杯子,正好都倒满,杯子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你会列式吗?(课件没有出示杯子)。

生自由说。

师:720÷7?真的这么简单?就能难倒聪明的曹冲?看看,大臣们给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杯子。(出示杯子)。

师:看,这样的杯子,能用720÷7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杯子的大小不一样)——可以多问几个学生。

师:是的,杯子不一样,所以我们就不能直接用720÷7。那如果,装满的都是?

让生答:装满的都是小杯或者都是大杯,我们就可以直接算出每个杯子的容量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臣们出的问题具体是:(课件出示: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读。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到什么信息?

(720毫升果汁、6个小杯、1个大杯)(师板书)。

理解关键句。

师: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多问几个同学)。

(预设之一:把大杯当做标准量,小杯是比较量;反过来那如果把小杯当作标准量(单位一)那大杯的容量是可以说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也可以说3个小杯的总容量等于1个大杯的容量)。

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师:那你想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把你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同桌讨论,生列算式的过程中(师巡视指导,并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师:好,同学们请看:(指着算式)做对了吗?你来解释一下你的解题过程!3、课件演示学生所回答的思路。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呢?(演示):他是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时候就有?(生:9个小杯)现在就可以先求出?(小杯的容量),然后我们再根据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求出大杯的容量。

4、板书小结:

师:简单的说就是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再加上原来的6个小杯,一共就有9个小杯。

5、请学生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师:诶?这组算式呢?对吗?谁知道他的`想法?生回答。

6、学生讲完第二种方法后,课件演示。(也要问到点子上,比如:你是根据)。

师:真不错,是把每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这么一替换,得到的就是(大杯)。就可以求出?(大杯的容量),我们在根据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求出小杯的容量。

7、完成板书:

师:是的,我们还可以把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再加上原来的1个小杯,一共就有3个大杯。

师:你们也都像他们这样解决吗?

检验。

师: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还要对它进行?

生:检验。

师:怎么检验呢?试一试!(留给学生检验的时间)好,谁来说?生:用240+80=720ml所以正确。

师:哦,你是验证了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的容量等于720毫升这个条件,但是请你们好好思考思考,只符合这个条件就可以了吗?(240÷80=3)。

师:所以,我们在检验时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要从整体去思考。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什么策略帮助曹冲解决难题的?生:替换师:对,替换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那为什么要替换?

生:因为杯子不同,替换了就能变成同一种杯子,问题变得简单了。师:你替换的依据是?

生:小杯是大杯的三分之一。

师小结:是的,解这道题的时,我们先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替换成同一种杯子,也就是说把两种不同的量替换成同一种量来解决问题。这样,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化了!(板书:两种不同的量替换同一种量)。

师:看来呀,替换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咱们继续用“替换”这种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请看:(出示练习)。

师:你打算填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也可以理解为1个大杯的容量等于()个小杯的容量。

如果把小杯替换成大杯,那么8个小杯的容量+2个大杯的容量=()个大杯的容量。

如果把大杯替换成小杯,那么8个小杯的容量+2个大杯的容量=()个小杯的容量。

2、有2个大箱和4个小箱,每个小箱的容量是大箱的1/2,1个大箱可以换成()个小箱,4个小箱可以换()个大箱,如果把大箱都换成小箱,则共有()个小箱。

3、买15支铅笔和4支钢笔共50元,5支铅笔可以换2支钢笔,每支铅笔和钢笔各是多少元?(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题,展示学生作业时,要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算得的又是什么?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等。)。

师:你觉得这种替换的策略神奇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说一说,和大家分享分享。

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我想:我们将会有许多不同的收获和发现,韦老师期待着,那我们下一节课再一起来探讨。

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篇二

内容:教科书p68-69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用从问题想起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挂图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揭示课题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要求:先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再解答。指名说解题思路,并说说用列表的好处一台3小时84米一台8小时?米独立列表解答,交流思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例题出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认真读题仔细分析信息比较多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把所有的信息都整理进去吗?你能根据问题列表整理信息?(巡视个别辅导)展示学生所列表格不需要都整理,只要用到“与桃树、梨树有关的信息”独立列表整理信息桃树3行每行7棵梨树4行每行5棵分析数量关系,你打算从哪里想起?怎样想?小组讨论交流可能有两种思路(分别从问题、条件想起)请列式解答巡视适当进行指导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独立列式解答交流说意思3×7=21(棵)4×5=20(棵)21+20=41(棵)试一试出示问题: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要求:列表整理,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展示学生表格和答案桃树3行每行7棵苹果树8行每行6棵独立列表整理,互相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独立列式解答检查订正3×7=21(棵)8×6=48(棵)48-21=27(棵)你能根据题目呈现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再设计表格填表并解答吗?选择典型题展示共同交流(让其他学生猜一猜被展示者的分析思路)独立提问题,设计表格,填表列式解答互相交流比较小结刚才列的表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思考交流组织练习用列表的方法,来算算,用这些栅栏还可以围成长是几米的长方形?长(米)8765宽(米)1234面积(平方米)8141820引导观察:刚才我们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可以围出很多种情况。想一想,如何围面积最大?指出:在确定长方形周长后,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独立填表交流填表情况观察每组数据讨论交流8×1积最小,7×2、6×3积依次增大,5×4积最大,“想想做做”第1题选择列表、不列表的答案予以展示共同交流分析图意,收集信息独立解题(列表、不列表皆可)“想想做做”第3题展示学生作业共同评议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每步求的是什么?可以怎样检验我们的解答对不对?独立填表解答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路互相说每步的意义口述检验过程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互相交流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练习本上整理条件,作业本上解答教学随笔:

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篇三

经历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系统复习与整理,基本技能巩固和提高的过程。

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自主复习与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课时。

进一步认识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知识梳理。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里面的;如果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再算()。

3、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4、中括号和小括号在算式的作用是()。

(二)题型、方法归纳与典例精讲。

1、四则混合运算计算。

例:计算下面各题。

方法归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方法归纳:先要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算出答案,还要进行检验和反思。

方法归纳:弄清题意,理清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归纳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先要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算出答案,还要进行检验和反思。

(四)随堂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赵阿姨从12只河蚌里剖出432颗珍珠。

如果每72颗珍珠穿成一条项链,那么赵阿姨剖出的珍珠能穿成多少条项链?

照这样计算,赵阿姨从26只河蚌里能剖出多少棵珍珠?

板书设计。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解决问题时,先要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算出答案,还要进行检验和反思。

作业布置。

1、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速度是11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100千米/时。求东、西两地间的路程。

预习102页有关内容。

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篇四

(出示两幅天平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生:1个苹果的质量是1个梨的2倍。

生:1个梨的质量是1个苹果的1/2。

师:根据两幅天平图,你能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吗?

生:1个苹果重200克,1个梨重100克。

师:你是怎样推想的?

生:把图2左盘中的1个苹果换成2个梨,就成了4个梨重400克,可以求出1个梨重100克,再求出1个苹果重200克。

生:把图2左盘中的2个梨换成1个苹果,就是2个苹果重400克,1个苹果就重200克,再求出1个梨重100克。

(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换成2个梨或者把2个梨换成1个苹果)

(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师:曹冲是如何用替换的办法称出大象的质量的?

生:曹冲是用石头替换大象的。

【反思】导学的艺术在于唤醒。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学习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已模糊地经历过类似的方法,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完整的数学模型。所以在课的引入部分,从直观的天平图,到感性的数形结合,再到抽象的推理计算,并结合“曹冲称象”的典故,一下子就扣住学生心弦,唤醒了他们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图文呈现倒题,引导分析)

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

(生答略)

师: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

生: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生: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

生:3个小杯可替换成1个大杯。

师:现在能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吗?

生:不能。

师: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互相说)

师: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替换,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画出示意图来,然后根据示意图,再列出算式解答。

(生画图、列式计算,然后同桌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代表在投影仪上展示和介绍)

生: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样就有9个小杯。一共是720毫升,720÷9=80,可以算出一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80÷1/3=240,1个大杯的容量就是240毫升。

生:我是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这样就有3个大杯,720÷3=240,可以先求出一个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240×1/3=80,再求出1个小坪的容量是80毫升。

(师结合学生汇报,逐步形成板书)

】如何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学生动态的思考?如何在动态的思考中感受替换的过程?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寻求策略,接着独立画图感悟思考,最后师生交流,教师用简洁明了的板书体现替换的策略。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建构数学模型。

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篇五

p63~64例题和试一试、p65“想想做做”

(1)让学生学习有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和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哪些方法可取,比较好?

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这节课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场景

(1)说一说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据提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出示问题:

(1)小华买5本需要多少元?

(2)小军用42元可以买多少本?

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篇六

程老师听说呀,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上课时,每位同学都能坐得端端正正,而且善于开动小脑筋。今天,咱们也让在座的这些老师们看看我们的精彩表现,好吗?这里,老师还特意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个礼物盒,咱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组学得最棒,得到的礼物最多!

师:现在,程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下秋天里的景色。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配乐情景:美丽的秋天)。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秋天美吗?

师:确实很美!那你们知道吗,在这些美丽的画面中还藏着好多的数学问题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发现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习例1。

师:请看,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这几个小朋友玩得可开心啦!

(课件出示扑蝴蝶图)。

师:同学们好好看看,左边有几个小朋友?

生:4个。

师:那么,右边呢?

生:2个。

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左边有4个小朋友,右边有2个小朋友。你们能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吗?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讨论)。

师:好,谁能把你提出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生1:4+2=7。

师:4加2等于“7”吗?

生:不是,应该等于6。

师:你再说说,4加2等于几?

生1:4加2等于6。

生1:好。

师:谁再来说说你提出的问题!

生2:合起来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真不错,都已经学会提问了!

师:谁还想说说你的问题?

生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瞧瞧!这位同学也会提问啦!他提出的问题也是“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真是好样的`!

师:那你们知道“一共”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合起来。

(生活动,师引导)。

非常棒!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合起来。

(板书:)。

师:那么,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适时板书:?人)老师在大括号的下面写上一个问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问号!问号表示这是一个问题。

师:那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列式呢?

生:加法。

师:你们同意吗?

师:老师也同意!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我们就用加法计算。(板书:+)。

师:谁来列一道加法算式?

生:4+2=6。

师:对!这里的“4”表示什么?“2”呢?很好!把左边的“4个”小朋友和右边的“2个”小朋友加起来,一共是6个小朋友!4+2=6。请大家齐读一遍!

(板书:4+2=6。生齐读)。

师:谁还能列一道加法算式?

生:2+4=6。

师:对吗?

三、做一做2。

师:其实啊,这些蝴蝶已经飞到咱们身边来了!看看!每个小组都有一块这样的小白板,白板的左边和右边各有几只蝴蝶。(出示师白板)。

师:请大家先在小组内数一数小白板的左边和右边各有几只蝴蝶,组长负责写在白板上。好了,请组长把小白板拿到桌上来!开始吧!(出示)。

(师巡视,走到一组,停下)。

师:你们也说得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那合起来呢?(手势)合起来可以用我们刚才学过的什么符号表示?(大括号)。

师:同意吗?老师为每个组各准备了一个大括号,小组的同学商量商量,商量好了,就贴上去吧!

师:贴完了吗?好,我来看看!嗯,不错!我再看看其它几个组(巡视),你们都很棒!

师:大括号贴好了,现在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好,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上一个“?”,表示你们的问题。(师边举白板边说)。

师:我们来看看,这是第2组的。你们提的问题是什么?(指“?”)你们组谁来告诉大家?(生)。

师:你们组呢?(转向另一组)。

生:也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师:其它组的问题也和他们一样吗?好,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列式计算吧!组长在小白板上列式!

师:做完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算式!

生:4+3=7。

师:你们同意吗?哦,你们组一共有7只蝴蝶。

师:很好。还有哪个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算式?

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摘录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的方法整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感受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出示情景图,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说说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交流。

结合学生的“无序”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

(1)小华用去多少元?

(2)小军能买多少元?

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问:要解答“小华用去多少元”,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指名用简洁的语言陈述。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将发言的内容,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需要的条件整理出来。

18元买3本,元买5。

学生的整理方案可能有:

3本要18元,小华买15本。

小明买3本用去18元,

小华买5本用去()元。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评说,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表整理。

教师在小黑板上绘出空表格,学生完成填空: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明3本18元。

小华。

小明。

小华。

提问:下面我们来解决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内容?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18÷3=6(元)。

6×5=30(元)。

再让学生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谈话:再来看问题2,大家会整理信息吗?

学生自主整理,展示学生整理的内容。

师生评议学生的整理结果。

指名板演解答,其余自练。

评析板演的解法,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引导比较,强化整理信息的方法。

讨论、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数在变化,钱数也在变化;本数与钱数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不变的是——每本的价钱。

3、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巩固应用,提高整理信息的自觉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作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

提问:通过整理,解题的感觉如何?

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指名板演,

师生评析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整理、解答,指名板演。

提问:大家觉得在这里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揭示课题,提升对整理信息意义的认识。

谈话:回顾一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探讨了——列表整理,摘录整理。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今天所学习的列表、摘录问题信息等策略,都能使信息得到简明的表达,方便我们理解,有助于顺利解题。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策略。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教后反思:

教材中的例题及练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以往被称之为“归一”、“归总”的内容,但在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问题信息,体验解决问题中的思考策略。教学时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摘录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评论、比较、鉴别,从而认可最简洁的一种,形成共识;接着教师绘制表格,让学生填写。这里一方面相信和尊重学生,任由学生来摘录和整理信息;另一方面又不失指导点拨的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规范简洁的列表整理。

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篇八

【教材分析】例题用文字叙述,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而通过课件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再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简单化,并相应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曹冲称象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吧?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曹冲他是怎么称象的。(点击播放)。

播放结束后提问:曹冲称象,为什么不直接称大象而要称石头?(生自由回答)。

生:当时还没有这种技术。

了不起。其实,他就是运用了“替换”这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板书“替换”)。

二、教学例题1。

师:大臣们的问题大致是(口述):把720毫升果汁倒入7个杯子,正好都倒满,杯子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你会列式吗?(课件没有出示杯子)。

生自由说。

师:720÷7?真的这么简单?就能难倒聪明的曹冲?看看,大臣们给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杯子。(出示杯子)。

师:看,这样的杯子,能用720÷7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杯子的大小不一样)――可以多问几个学生。

师:是的,杯子不一样,所以我们就不能直接用720÷7。那如果,装满的都是?

让生答:装满的都是小杯或者都是大杯,我们就可以直接算出每个杯子的容量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臣们出的问题具体是:(课件出示: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读。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到什么信息?

(720毫升果汁、6个小杯、1个大杯)(师板书)。

理解关键句。

师: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多问几个同学)。

(预设之一:把大杯当做标准量,小杯是比较量;反过来那如果把小杯当作标准量(单位一)那大杯的容量是可以说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也可以说3个小杯的总容量等于1个大杯的容量)。

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师:那你想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把你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同桌讨论,生列算式的过程中(师巡视指导,并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师:好,同学们请看:(指着算式)做对了吗?你来解释一下你的解题过程!3、课件演示学生所回答的思路。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呢?(演示):他是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时候就有??(生:9个小杯)现在就可以先求出??(小杯的容量),然后我们再根据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求出大杯的容量。

4、板书小结:

师:简单的说就是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再加上原来的6个小杯,一共就有9个小杯。

5、请学生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师:诶?这组算式呢?对吗?谁知道他的想法?生回答。

6、学生讲完第二种方法后,课件演示。(也要问到点子上,比如:你是根据)。

师:真不错,是把每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这么一替换,得到的就是(大杯)。就可以求出??(大杯的容量),我们在根据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求出小杯的容量。

7、完成板书:

师:是的,我们还可以把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再加上原来的1个小杯,一共就有3个大杯。

师:你们也都像他们这样解决吗?

检验。

师: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还要对它进行?

生:检验。

师:怎么检验呢?试一试!(留给学生检验的时间)好,谁来说?生:用240+80=720ml所以正确。

师:哦,你是验证了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的容量等于720毫升这个条件,但是请你们好好思考思考,只符合这个条件就可以了吗?(240÷80=3)。

师:所以,我们在检验时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要从整体去思考。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什么策略帮助曹冲解决难题的?生:替换师:对,替换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那为什么要替换?

生:因为杯子不同,替换了就能变成同一种杯子,问题变得简单了。师:你替换的依据是?

生:小杯是大杯的三分之一。

师小结:是的,解这道题的时,我们先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替换成同一种杯子,也就是说把两种不同的量替换成同一种量来解决问题。这样,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化了!(板书:两种不同的量替换同一种量)。

师:看来呀,替换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咱们继续用“替换”这种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请看:(出示练习)。

三、巩固应用。

师:你打算填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也可以理解为1个大杯的容量等于()个小杯的容量。

如果把小杯替换成大杯,那么8个小杯的容量+2个大杯的容量=()个大杯的容量。

如果把大杯替换成小杯,那么8个小杯的容量+2个大杯的容量=()个小杯的容量。

2、有2个大箱和4个小箱,每个小箱的容量是大箱的1/2,1个大箱可以换成()个小箱,4个小箱可以换()个大箱,如果把大箱都换成小箱,则共有()个小箱。

3、买15支铅笔和4支钢笔共50元,5支铅笔可以换2支钢笔,每支铅笔和钢笔各是多少元?(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题,展示学生作业时,要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算得的又是什么?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等。)。

四、全课总结:

师:你觉得这种替换的策略神奇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说一说,和大家分享分享。

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我想:我们将会有许多不同的收获和发现,韦老师期待着,那我们下一节课再一起来探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