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8:43:36 页码:14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大全19篇)
2023-11-13 08:43:36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案。怎样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总结范文展示了作者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一

本课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

二、理念设计。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十几减9的例题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出来的,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迫切想计算的心理需求,并迅速进入独立思考的状态,探究算法。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算法的个性化的同时,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算法。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三、

教材分析。

教材将“加、减法”穿插安排,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重要基础知识,并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作好迁移准备。另外,教学这部分内容,还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1、使学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小朋友们想参加吗?我们出发吧!

学生随着音乐边表演边唱:走走走走走,我们乘上小汽车。走走走走走,参加游园会。

(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表演边唱,既组织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复习铺垫。

(三)探究新知,加强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出示课件)(课件)小丑卖气球。

学生列式,然后相互交流。

师:我们也来当一回售货员。从15个气球,卖了9个,可以怎么拿?

2、加强操作、理解算理。

(1)学生独立操作,边操作边说。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演示拿桃子的过程,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学生可能出现书上的4种想法:第一种,从15个气球一个一个减,减9次;第二种,先从10个中减去9个,再和其他5个气球合起来,这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15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种,先减去的5个,再减去4个,这样共减去了9个,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9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四种,15个气球分成9个和6个,所以15减去9等于6。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15–9=6。

(学生在充分动手操作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可能会发现多种计算方法,在开放式教学环境里培养开放性思维品质。)。

(四)自选算法,交流体会。

(课件出示聪明屋里的题目)“试一试”:12–9=()16–9=()。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做。能算的小朋友尝试做,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摆摆,再算。做好后,任选一题跟好朋友交流算法。接着班内交流。(自己喜欢什么方法做就用什么方法做。)。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五)巩固与拓宽。

1、“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任选一题:(1)自己说说图意;(2)想想怎么做;

(3)学生独立摆一摆,算一算;

(4)展示做的过程,并解释相应的计算方法。

2、“做一做”第2题。(1)学生计算;(2)反馈;

3.“做一做”第3题。

(1)一组一组独立算出结果。(2)交流算法。

(3)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些题目都是十几减9。(揭示并板书课题:十几减9)。

这些题目等于号后面的数正好是。

2、3、4……。

9、10。

等于号后面的数都多1。……。

师: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希望你们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在练习中,设计了分组游戏,让学生“玩数学”,代替了课间操,又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趣味盎然,学生参与率高。最后一个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掀起高潮,同时顺势揭示了课题。)。

(六)全课。

总结。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二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

(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

(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

(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

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简便方法,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三

十几减九是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上课注意力更不集中,本周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我应该给孩子明确要求以及足够的时间,把摆小棒这一过程分成几步来完成,先让学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后再让孩子从中拿掉九根,追问从哪边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们自然会回答从十根小棒这边,从而引出:“破十法”。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才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四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问题。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圆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抢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独立思考后,开火车口算得数。说说每组里减法得数可以根据哪个式子想。

提问:你会根据上面加法算式说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吗?

指出:上面每组里两道加减法算式是有联系的,可以根据上面加法算式和得数,很快就知道减法的得数是多少。

师: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这节课来学习新的知识十几减9(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理解题意。

引导:请小朋友看看图中情景想一想,怎样从15个气球里减去9个,得数是多少,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思考。

方法。

一、先从10个里拿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另外5个合起来,就是6个。(根据交流演示学具圆片过程)。

板书:先算10-9=1再算1+5=6方法。

从图上看,你认为可以根据哪道算式来想15减9等于6?

指出:从图上看出,这9个和几个合起来是15个呢?因为9个和6个合起来是15个,所以15减9应该得6.因此可以这样想:9加6得15,15减9就等于6。

板书:9+(6)=1515-9=6这样的算法是联系加法来算出得数的,叫做“想加法、算减法”,简单地说就叫做“想加算法”。

板书:想加算减。

方法。

三、(1)先拿去5个圆片,再拿去4圆片,还剩6个。(边交流边演示拿圆片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汇报的几种计算方法,说说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学生个别汇报,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看法。

在图上圈一圈,并把算式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和这两题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汇报:减数都是9.教师引导学生并归纳小结:今天学习的是十几减9。在计算时可以用“破十法“,把被减数分成10和几,先算10减9等于1,再把1与几相加求出得数,也可以用“想加算减”,还可以用连减的方法。

3.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3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个别交流汇报展示。

4.小兔采蘑菇,连线。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学生交流汇报。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五

本课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

二、理念设计。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十几减9的例题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出来的,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迫切想计算的心理需求,并迅速进入独立思考的状态,探究算法。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算法的个性化的同时,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算法。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教材将“加、减法”穿插安排,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前面的被减法是10的减法和9加几的学习为学习十几减9作好了知识准备。十几减9又是20以内退位减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重要基础知识,并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作好迁移准备。另外,教学这部分内容,还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策略。

1、让学生以好心情接触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课始用“举行数学游园会”的形式,自然地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同时,“举行数学游园会”这一形式串联全课,使全课有浑然一体的整体感。

2、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识。

教学活动中,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通过“拿一拿”、“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算理,“创造”出多种计算方法。

3、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巩固练习中,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钻山洞”、“白兔搬家”、“蚂蚁找窝”、“大象摘椰子”,学生自由编题,玩中学,学中玩。宽松又富有竞争的活动环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满足,并给学生以知识上(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或再次“创造”知识)的满足。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六、教学难点。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小朋友们想参加吗?我们出发吧!

学生随着音乐边表演边唱:走走走走走,我们乘上小汽车。走走走走走,参加游园会。

(二)复习铺垫。

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一生一练,其余学生用手势反馈)。

9+7=9+4=9+8=9+5=。

9+()=119+()=129+()=159+()=18。

师:祝贺你们用智慧赢得参加游园会的机会。请小鸟为我们带路,快点出发吧!(课件:小鸟从公园门口飞至水果店)。

(三)加强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出示课件)。

(课件)猴老板喊:卖桃子啦!卖桃子啦!又香又甜的桃子。快来买呀!

(课件)小猴来了,说:猴老板,我买9个。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答:小猴在卖桃,我还知道猴子的前面有13个桃子。)。

师小结,并追问:一共13个桃子,小猴买了9个,还剩多少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然后相互交流。

师:我们也来当一回售货员。从13个桃子里卖出9个,可以怎么拿?

2、加强操作、理解算理。

(1)学生独立操作,边操作边说。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演示拿桃子的过程,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学生可能出现书上的4种想法:第一种,从13个桃中一个一个减,减9次;第二种,先从10个桃中减去9个,再和其他3个桃合起来,这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13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种,先减去盒子外的3个桃,再减去盒内的6个桃,这样共减去了9个桃,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9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四种,13个桃分成9个桃和4个桃,所以13减去9等于4。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13–9=4。想表扬一下自己吗?(生自我表扬)前面有间聪明屋正等着你们这群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呢!(课件:小鸟从水果店飞到聪明屋。)。

(四)自选算法,交流体会。

(课件出示聪明屋里的题目)“试一试”:12–9=()16–9=()。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做。能算的小朋友尝试做,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摆摆,再算。做好后,任选一题跟好朋友交流算法。接着班内交流。(自己喜欢什么方法做就用什么方法做。)。

师:做这类题目有很多种方法。做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小朋友,愿意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本领去接受智慧宫的挑战吗?(课件:小鸟从聪明屋飞到智慧宫。)。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五)巩固与拓宽。

1、“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任选一题:(1)自己说说图意;

(2)想想怎么做;

(3)学生独立圈一圈;

(4)展示圈的过程,并解释相应的计算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计算;

(2)反馈;

3.“想想做做”第3题。

(1)一组一组独立算出结果。

(2)交流算法。

4、分组游戏:

(1)钻山洞(2)白兔搬家(3)蚂蚁找窝(4)大象摘椰子。

学生自由编组做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师在尊重学生的意愿的前提下作适当的协调),然后展示与评价各组活动结果。

5、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

(1)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些题目都是十几减9。(揭示并板书课题:十几减9)。

这些题目等于号后面的数正好是2、3、4……9、10。

等于号后面的数都多1。……。

师: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希望你们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六)全课总结(略)。

教学反思:

该课在展示新课程理念中突出了“三个重”:一是重情景,以故事情境贯穿全课;二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三是重交流,有组内、组际、全班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走下座位自由结合进行交流。

当然,在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中,有些地方可能做的并不到位,例如,学生的合作交流在有些环节中并没有完全起到很好的作用,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引导,以期得到很好的效果。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15—5=10,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加5,10—8=2,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8+(7)=15,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13—8=12—7=16—8=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

第13页第1题、第2题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七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摄数学的.作用。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挂图,学具。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3=5。

方法三:8+()=15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15-8=7。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7)=15。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一年级下册第10—12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问题。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1、多媒体课件;

2、一袋小棒。

学具准备:每生18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材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图。游园中的聪聪和明明分别提问:同学们,这是学校游园活动的场面,从图中你看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相互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游园活动中,老师有15个气球,卖了9个,小华问:“还剩多少个气球?”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1、学生独立用学具(小棒)操作探究15减9怎样减,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交流:相互说一说,摆一摆,告诉小组的同学我是怎样摆15减9的,我是怎样想的。

3、各小组汇报探究。(指名上演示讲解。)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估计可以整合成以下几种方法。(板书)。

4、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用那种方法呢?为什么?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师:学生们,你们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活动方法到游园活动中去帮助小朋友解决猜谜语和套圈游戏中的问题吗?试试看。(多媒体呈现游园活动图,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体小结。)。

2、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2页例1,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3、师:同学们会计算15-9和12-9了。下面,老师再带你们去看一看游园活动中云朵里藏着的问题,看哪些同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小鸟回自己的家。(多媒体呈现练习二第3题的内容,学生合作完成。)。

4、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1、2、4题,再集体小结。

四、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的题都用什么特点?(生:被减数都是9。)出示课题:十几减9。(板书)。

师: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十几减9一共有哪些数学问题。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九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7,理解计算过程。

多媒体课件、投影。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8+8=7+8=7+6=14-8=10-6=13-9=18-9=。

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15-5=10,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加5,10-8=2,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8+(7)=15,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13-8=12-7=16-8=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

第13页第1题、第2题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六、作业布置。

1、第13页第3题。

2、选做题:自主练习第5题、第6题。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摄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3=5。

方法三:8+=15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十一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加和减(二)》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1.经历从日常生活过程中抽象数的过程,了解加减法的关系,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技能。

2.能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在他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天气暖洋洋的,鹦鹉弟弟一大早就挎着小篮子上街去了,走着,走着,正好白云姐姐经过,白云姐姐说:“鹦鹉弟弟,你到哪里去呀?”鹦鹉弟弟对着天空说:“白云姐姐,今天是马戏团的小丑刺猬哥哥过生日,我去给小刺猬买礼物呢!”说完,就继续往前走,鹦鹉弟弟来到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苹果,开心极了,就对蓝猫先生说:“蓝猫先生,我想买一些苹果。”蓝猫先生说:“可爱的鹦鹉,我只剩下一箱苹果和这3个苹果了。你想买几个苹果呀!”鹦鹉弟弟说:“蓝猫先生,我想买9个苹果。”(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故事情节)。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9。

继续提问:那么13-9等于几呢?该怎样计算呢?

二、主动探索知识。体会形成过程。

第一层次:个体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操作:先摆10个苹果,再摆3个苹果。

2.教师提问:在13个苹果中去掉9个苹果,该怎么算呢?你能为蓝猫先生想想办法吗?看谁想的方法最多。

3.学生独立开始动手操作。

第二层次:同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同桌开始交流,边操作边说出13个苹果中减去9个的操作过程。

第三层次:师生交流,寻求各种解决方法。

教师提问:你为蓝猫先生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呢?(边说边演示)。

此时,学生感情投入,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指几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若学生操作过程说得不完整,教师可作引导。

在学生的回答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想法一:从13个苹果里一个一个地去减,1、2、3……9,最后还剩4个。

想法二:先从10个苹果里减去9个苹果,还剩1个苹果,再把1个苹果和箱子外面的3个苹果合起来是4个苹果。

(10和3),板书:13-9=4。

/\。

103。

先算几减几呢?再算几加几呢?完成板书:13-9=4。

/\。

103。

那么13-9等于几?

老师了解一下,有哪些学生是用这种方法算的,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想法很好,从13个苹果中减去9个苹果,可以先从10个苹果中减去9个苹果,还剩1个,再把1个苹果和箱子外面的3个苹果合起来是4个苹果,所以13-9可以这样想,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9=1,再算1+3=4(边说边演示)。

想法三:箱子外面有3个苹果,因此先减去3个苹果,然后减去箱子里面6个苹果,这样一共减去9个苹果,最后还剩4个苹果。

也就是把9分成几和几?(3和6)板书:

13-9=4。

/\。

36。

为什么要把9分成3和6呢?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那么13-9等于几呢?完成板书:

13-9=4。

/\。

36。

想法四:把13个苹果分成9个苹果和4个苹果,因为9个苹果和4个苹果是13个苹果,所以13个苹果减去9个苹果等于4个苹果。

教师引导:你的想象力真好,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他在计算13减9的时候,想了一个什么算式呢?(加法算式)。

能说一说是哪一个加法算式吗?(9+4=13)。

因为9+4=13,所以你就想到了什么?(13-9=4)。

教师小结:因为9+4=13,所以13-9=4。

刚才,小朋友为蓝猫先生想出了好多办法,我们在计算13减9等于几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减,也可以把13分成10和3,10-9=1,1+3=4;也可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还可以这样算,9+4=13,13-9=4(接着板书,小结)。当然,方法还有许多种,课后可以相互讨论,看看谁还可以想出其他方法。

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第四层次: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1.出示12-9=□16-9=□。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引导说出不同算法)。

2.口算(出示演示题),直接说得数。

11-9=14-9=18-9=15-9=17-9=。

你有什么发现吗?

当学生发现第一个数都是十几,减去的数都是9时,揭示课题:十几减9。

三、巩固深化,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继续以故事引入:聪明的鹦鹉弟弟穿过树林,来到小丑哥哥的家,小丑哥哥家热闹极了,熊猫买了许多蛋糕,小山羊买了许多黄瓜,前来祝贺。那么到底熊猫买了多少蛋糕呢?小山羊买了多少黄瓜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说图意,列式计算。

这一练习先引导学生看图、讨论、体会、交流算法,可以利用加法写得数。

2.小狗买了许多汉堡包,真奇妙,汉堡包上面有奶油制成的题目呢!

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这一练习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强求统一算法。

3.小松鼠和公鸡正在玩卡片游戏呢。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好,我们和小松鼠、公鸡一起来做游戏。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小朋友,一人移动卡片9,一人计算,然后交换。

(2)集体算一遍。

[评析:这一游戏,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调控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4.海洋上的金鱼也来凑热闹了。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这一练习让学生比较每道题的相同和不同,感知相互间的某种联系,体会可以用相邻的算式推算得数。

5.小丑哥哥捧着生日蛋糕走了出来,小动物一起唱起了生日歌。

小朋友,我们也唱起来吧,一起祝小丑哥哥生日快乐。

师生同唱生日歌。唱完后,让学生同桌说一说题意,互相交流和启发。

[评析:这一练习为后面学习简单应用题作了铺垫。这一层次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情趣,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步步深入,把全课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四、引导总结,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1.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2.如果鹦鹉弟弟买了8个,那么还剩几个呢?你能运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吗?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十二

1、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十几减8的思考方法,较迅速地计算十几减8。

2、通过不同类型练习的设计,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尝试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掌握10几减8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叙述10几减8的计算过程;

课件、自制信箱、头饰、图片、学具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是谁?(小狗笨笨)笨笨今天不太高兴,因为它遇到了难题,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帮你们的新朋友。(课件出示复习题)。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帮助笨笨解决了难题,它非常高兴,找来了几位好朋友,它们打算去小猴家玩。

1、学习例1。

师:(课件演示)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笨笨和它的小伙伴们来到了小猴家,它们在小猴家又是蹦又是跳,玩得非常开心。可是玩了一会儿,小熊猫感到口渴了,它想喝水,这时其它的小动物也想喝水,于是小猴拿来了一些杯子。下面请同学们数一数小猴一共拿来了多少个杯子?(11个)。

师:那么现在有多少小动物?请同学们再认真数一数。(8个)。

师:有8只小动物每只动物一个水杯需要几个水杯?那么还剩下几个杯子?谁能根据这幅图列出算式?(板书11-8)。

师:你说得真好!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那么,要算11减8得几,我们应该怎么想?(启发学生)我们是不是要想8加几得11?(8+3=11)。

师:所以11-8=3。(完成板书)。

师生总结:算11减8,要想8加几得11,8+3=11,所以11-8=3。(找生复述:谁能把11-8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2、学习例2。

师:(大屏幕出示)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题,(12-8)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算式用自已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动手操作后回答,并启发学生说出算理)。

师(总结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十几减8”。(板书课题)。

师:这八只小动物在小猴家玩得很开心,看到天气特别好,于是它们又决定去大森林里玩。它们来到大森林立刻被这里的优美景色吸引了,不知不觉地玩得忘记了时间,当它们想要回家时突然发现自己都迷路了,现在请同学们帮助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出示三种动物的家的图片和三组题,小组合作)。

师:刚才同学们都帮助你们喜欢的小动物找到家了,那么老师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信鸽送信“。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自制信箱)。这两个信箱的号码分别是多少?(3、8)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写着算式的卡片,你们要先算出卡片上的得数,然后投入到和得数一样的信箱里。(师演示)那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信没有寄出去,请你们来做聪明的信鸽帮助老师把这些“信”投到信箱里。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他们寄信的“地址”对不对?(师生共同检查、订正)。

师:你们都是聪明的信鸽,信全寄对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每人一张卡片,请你们写一封能投入到这两个信箱的一封信。(师生共同订正)。

师:我发现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我们来休息一下,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师: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变得生机勃勃,可是森林里的一棵老树却生病了,谁喜欢当啄木鸟医生为这棵老树看病?(生:仔细观察并找错,计算结果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棵老树的病治好了,重新焕发了生机。连“太阳公公”都在对它微笑。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随着春天的来临,它一定会变得更加的枝繁叶茂。

师: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争夺“今日之星“的竞赛,我们选两名同学参加比赛,谁算得又快又准,谁就是今天的“今日之星”。(出示课件“猴子摘桃”小组合作计算。师生共同检查、发奖。)。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同学们都能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表现的非常出色。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十三

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十四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唐氏综合症学生1人,自闭症学生1人,多重障碍学生2人,脑瘫学生3人,中度智障4人。通过《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评量结果分析,发现在认知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可分为三类:a类(宁正喜、陈谭安、晏勇)物体恒存性、分类与配对、记忆力、顺序已发展适应环境需要之能力,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b类(周祖英、易东奎)配对与分类发展很好。记忆力、顺序、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c类(董林、陈林、王阳华):物体的恒存性,发展的较好。配对与分类、解决问题仅发展些微能力;d类(李洋、张林平、刘其玲)配对与分类、发展较多能力,物品操作、计划思考、应用科学、修正错误仅发展些微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a类:理解、掌握十几减八的计算原理,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b类:能分步计算;

c类: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说出计算结果。

d类:能在师生的帮助下用学具表示数字3和4。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1-8、12-8。

【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法、分层分类搭配教学法、启发与引导。

学法:观察法、实践法、分析与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苹果11个(实物)、两个颜色不同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引入。

老师用多媒体引出果园景象,然后出示实物11个苹果。请一位同学(c组)将摘到的苹果装进盒子里。

a、b生能直接看物说结果11,并能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c生数苹果实物说结果11,并在老师帮助下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d生能跟读数字11。

二、小组合作,初步探究(学具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11只苹果分掉8只,该怎样分?

c学生在教师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后数出剩下的苹果数(3个);

d学生教师帮助数数3。

学生反馈分苹果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a生能复述分苹果过程并尝试用数学形式表达;

b生能在提示下复述分苹果过程;

c生能正确读出11—8=3;

d生能跟读数字3。

三、强化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提高。

教师出示重阳节在托老所看望爷爷奶奶时分香蕉的录象片段,从而引出生活数学题12—8=4。

a、b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c、d生通过教师的学具演示感知生活实例;

然后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题。

c、d生感知生活实例。

【教学反思】。

1、有效分层,因材施教。

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施教过程让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分层教学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等,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各有侧重,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教学时,课堂提问也是分层次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注重引导他们去猜想、类比、推理,在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对b组学生的提问是形象的,注重让他们去模仿思考,形象思维;c组学生注重读5以内的数数;d组学生让他们跟读,发展语言能力。在实际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中,浅显的问题c、d组的学生回答,复杂一点的问题a、b组的学生回答,但也可以根据当堂课上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去尝试高一层次的问题,这样促使学生跳一跳去摘到更多的果子。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c、d组学生的辅导,难度稍低的练习可以发挥a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去带动b、c组学生,在课堂中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为了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同,a组学生及时巩固当堂课所教的内容,力求独立完成,b组学生可以尝试或辅导他们去练习课堂所教的内容,c组学生读、写数和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含义,d组学生跟老师摆一摆,读一读数字。

课堂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与方法也不一样,对于b、c组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激励、表扬评价,鼓励、激发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于a组学生用竞争评价,促使他们努力奋进。

2、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十五

1、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十几减8的思考方法,较迅速地计算十几减8。

2、通过不同类型练习的设计,活用知识于生活实际中。尝试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掌握10几减8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叙述10几减8的计算过程;

四、教具准备:课件、自制信箱、头饰、图片、学具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是谁?(小狗笨笨)笨笨今天不太高兴,因为它遇到了难题,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帮你们的新朋友。(课件出示复习题)。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帮助笨笨解决了难题,它非常高兴,找来了几位好朋友,它们打算去小猴家玩。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1、学习例1。

师:(课件演示)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笨笨和它的小伙伴们来到了小猴家,它们在小猴家又是蹦又是跳,玩得非常开心。可是玩了一会儿,小熊猫感到口渴了,它想喝水,这时其它的小动物也想喝水,于是小猴拿来了一些杯子。下面请同学们数一数小猴一共拿来了多少个杯子?(11个)。

师:那么现在有多少小动物?请同学们再认真数一数。(8个)。

师:有8只小动物每只动物一个水杯需要几个水杯?那么还剩下几个杯子?谁能根据这幅图列出算式?(板书11-8)。

师:你说得真好!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那么,要算11减8得几,我们应该怎么想?(启发学生)我们是不是要想8加几得11?(8+3=11)。

师:所以11-8=3。(完成板书)。

师生总结:算11减8,要想8加几得11,8+3=11,所以11-8=3。(找生复述:谁能把11-8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2、学习例2。

师:(大屏幕出示)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题,(12-8)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算式用自已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动手操作后回答,并启发学生说出算理)。

师(总结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十几减8”。(板书课题)。

(三)层层深入解决问题:

师:这八只小动物在小猴家玩得很开心,看到天气特别好,于是它们又决定去大森林里玩。它们来到大森林立刻被这里的优美景色吸引了,不知不觉地玩得忘记了时间,当它们想要回家时突然发现自己都迷路了,现在请同学们帮助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出示三种动物的家的图片和三组题,小组合作)。

师:刚才同学们都帮助你们喜欢的小动物找到家了,那么老师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信鸽送信“。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自制信箱)。这两个信箱的号码分别是多少?(3、8)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写着算式的卡片,你们要先算出卡片上的得数,然后投入到和得数一样的信箱里。(师演示)那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信没有寄出去,请你们来做聪明的信鸽帮助老师把这些“信”投到信箱里。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他们寄信的`“地址”对不对?(师生共同检查、订正)。

师:你们都是聪明的信鸽,信全寄对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每人一张卡片,请你们写一封能投入到这两个信箱的一封信。(师生共同订正)。

师:我发现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我们来休息一下,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师: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变得生机勃勃,可是森林里的一棵老树却生病了,谁喜欢当啄木鸟医生为这棵老树看病?(生:仔细观察并找错,计算结果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棵老树的病治好了,重新焕发了生机。连“太阳公公”都在对它微笑。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随着春天的来临,它一定会变得更加的枝繁叶茂。

师: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争夺“今日之星“的竞赛,我们选两名同学参加比赛,谁算得又快又准,谁就是今天的“今日之星”。(出示课件“猴子摘桃”小组合作计算。师生共同检查、发奖。)。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同学们都能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表现的非常出色。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文档为doc格式。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十六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谈话:老师跟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课件出示小兔和妈妈对话的场景)小兔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买点东西。好吗?”妈妈说:“好的,买了东西早点回来。”(课件出示例题情境中小猴卖桃图)集市上可热闹了。瞧,一只小猴在卖桃呢,多么鲜美的桃子啊!(把例题情境图出完整)小兔看到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心想买点桃子回去吧。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提问:怎样求还剩几个桃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1、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3-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交流算法。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根据需要让学生边说边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及时用课件再演示,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用下面的几种方法计算:

(1)一个一个地减;

(2)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另外的3个合起来;

(3)先去掉3个,再去掉6个;

(4)想9加几得13;

(5)先从13中去掉10,再用多减的1与3合起来……。

3、比较算法。

谈话: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3-9的方法。请小朋友比较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

4、教学“试一试”。

出示:12-9=□。

16-9=□。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说拿小棒的过程,并提出“还剩多少根”的问题。

(2)提问:你能列式并算出还剩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列式,算出得数,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谈话:你能自己摆小棒算一算16-9等于多少吗?

反馈:你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让学生边说边在实物展台上摆)。

(4)还想算十几减9吗?自己想一个十几减9的算式,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课件出示左边的方块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可以怎样列式?

再问:怎样计算15-9?

(2)课件出示右边的丝瓜图。

谈话:这道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先跟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再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并让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2)反馈:你是怎样算的?

交流算法时,适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课件出示题目。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蚂蚁出题,小朋友算得数”的游戏,好吗?小蚂蚁把方块推到哪个数的下面,就表示用这个方块上面的数减9。谁最先算出得数,就大声地说出来。

(2)课件演示,学生抢答。

(3)谈话:你想出题让别的小朋友算吗?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合作,一个说十几减9的算式,另一个说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

(1)课件出示:11-9=、12-9=、……、17-9=、18-9=(排成一竖排)。

(2)提问:你能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

根据学生回答,填写每道题的得数。

(3)谈话: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学生可能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十几减9的算式;从上往下看,减号前面的数总比前面一题多1,得数也比前面一题多1”,等等。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十七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跟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课件出示小兔和妈妈对话的场景)小兔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买点东西。好吗?”妈妈说:“好的,买了东西早点回来。”(课件出示例题情境中小猴卖桃图)集市上可热闹了。瞧,一只小猴在卖桃呢,多么鲜美的桃子啊!(把例题情境图出完整)小兔看到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心想买点桃子回去吧。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提问:怎样求还剩几个桃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自主探究,确认算法。

1.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3-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交流算法。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根据需要让学生边说边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及时用课件再演示,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用下面的几种方法计算:

3.比较算法。

谈话: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3-9的方法。请小朋友比较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

4.教学“试一试”。

出示:12-9=□。

16-9=□。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十八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本节课上完后,我重点想到了两个问题:

1、本节课必须重视合作交流和动手合作: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所以下一节课的设计上,我着重强调了学生自己动手写出计算方法和自己思考对比上。

2、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以及学会更多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

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十几减5,4,3,2教学设计篇十九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十几减8、7》。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学得较好,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因此学习十几减8,7比较轻松。本课练习中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大多数人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来完成十几减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学对不同的题目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根据题目来选择相对简单的或者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当被减数小于15时,大多数学生用想加算减,因为他们对加法比较熟悉,而被减数大于15时,选择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觉得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学“试一试”15-7,13-7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十几减9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学习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