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23:13:46 页码:13
最新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精选19篇)
2023-11-25 23:13:46    小编:zdfb

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编写教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一份专门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设计的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一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数(已知)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求另一个数。教学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确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最为关键的。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反思这一节课,做得好的方面是:一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循序渐进,通过“句――式――方程”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方程解题的基本方法:即找到了等量关系,方程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二是练习形式多样,练习有层次。由简到难,有坡度,但目的只有一样,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些练习能很快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不足的方面是:练习的重点在于找准数量关系式。课堂上大量提问了学生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并进行了专项训练,但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只满足了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应该让中下学生再再说说关键句是什么,是根据哪句话找出来的,分析题时可先用铅笔画出来,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用相应的未知数和具体数字表示出来,转化成等式,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再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二

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

(2)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3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

1.p17第9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2.2x=960。

(3)解方程。

2.p17第10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1.5x-x=24。

(3)解方程。

3.p17第13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4=83。

(3)解方程。

三、综合练习。

1.p17第11~12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4)解方程。

(5)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列方程。

(280-240)x=400。

280x-240x=400。

(3)解方程。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天鹅只数+丹顶鹤只数=960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x+2.2x=9601.5x-x=24。

7x+124=83(280-240)x=400280x-240x=400。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三

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了:复习引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总结拓展这5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学的积极主动,而且学的非常轻松,在课堂中,大部分同学都非常积极踊跃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重要的是他们在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时,非常的主动、迫切,并非象以前那样显得被动而不情愿。看到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劲头,我真感到非常的高兴,那种高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当然,通过仔细的反思,发现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还是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比如:

1、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所提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

这也许是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但不管怎么说,做为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无论是从问题内容上,还是在提问题的.语气上都应具有挑战性。有时问题内容本身无法把它变得具有挑战性,我们也可以通过提问题的语气来加以渲染,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后,应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让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平台。

学生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努力,探讨解决了问题,我却没有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这肯定会让他们感到遗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例5、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教师需树立“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观念,因此教学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画线段图,找数量关系,列方程等方法来解决相关的类似的题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情促思。

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掌握了不少百分数的知识,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是一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想不想攻克它。

要攻克它,我们首先要了解它,分析它,师出示例题。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评价总结。

2.从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板书有意义的信息,教师适当引导):

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36人。

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关系式进行综合后老师板书:男生人数+男生人数×80%=36人。使学生用方程解答成为一种迫切的内因。

下面你会求男生人数了吗?怎样求?

3.这个方程你会解吗?女生人数怎样求?你解得对吗?

板书学生的方程,解读学生的方程。

追问:你是怎样检验的?

追问:你为什么设男生为?为什么不设女生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设单位“1”为较为合理。

怎样确保自己的正确率?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思考:数量关系在哪句话中,是什么?应该把谁看作,另一个量怎样表示?

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会解这个方程吗?你怎样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3.做练习四的第1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做练习四的第2、3两题。

先说一说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四的第4题。

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画线段图。

学生讨论后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综合后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把男生人数设为列出方程。

学生解方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计算20+16是否等于36。

学生思索比较。

学生可能会说两种答案:“美术组有36人”和“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后者说的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用来解设更为方便。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列出方程。

解方程。

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并解答。

检验。

学生练习,尽量口算,集体订正。

学生说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答。

集体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解答。

检验。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两个关键句中梨树都是1份数,桃树都是3份数,虽然单位“1”不同了,但倍比关系并未改变。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根据所给信息,找出单位“1”并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

找关键句,说基本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6。

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关键句。

问: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这里的2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

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问题。单位“1”知道吗?

你能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解题的方法。

指导检验。

2、进行对比:将复习题和例6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明确解题的关键。

3、教学“练一练”

(1)做第1题,先审题。

问:比舞蹈组人数多20%应该怎么理解。

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解答。

(2)做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比原价降价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

再让学生解答。

4、补充练习:

(1)对比练习。

(2)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少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3)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五月份比六月份多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指名板演,师生评议。

四、指导完成课堂作业:

1、练习四的第8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2、练习四第9题: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五、回顾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找单位1是解答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关键,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围绕这一关键进行理解题意,并注意和已有知识的比较,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解题的方法。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六

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能熟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一、基础训练。

1.列方程,不计算。

(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

(2)小明有x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军有邮票55张.。

(3)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0.6千米.

(4)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倍,运来橘子200千克.

2.我当包公,判一判.

(1)0.5是方程3x+0.7=1.6解。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3)方程3x+3=27与方程2x+2=18的解相同。

(4)x+2=2+x是方程。

3.择优录取,选一选。

(1)方程4x-2=10的解是()。

a.x=2。

b.x=3。

c.x=32。

d.x=48。

(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

a.654+4x=480。

c.65+x=4804。

d.(65+x)4=480。

(3)六(1)班植树68棵,比六(2)班植树棵数2倍少8棵,六(2)班植树多少棵?解:设六(2)班植数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

a.2x-8=68。

b.2x=68+8。

c.68=2x+8。

(4)张强今年a岁,李东今年(a-7)岁,再过c年,他们的年龄相差()岁.。

a.7。

b.c。

c.c+7。

(5)x=1.5不是方程()的解。

a.5x+6x=165。

b.105-6x=41。

c.3x-1.8=2.7。

二、综合训练。

1.p12第9题解方程下面3条。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独立解方程。

小瓶容量3=1.5。

大瓶单价-3.2=1.8。

此题出现了两个未知数,怎么办?

学生说一说:一个用x表示,另一个用y表示。

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

(2)p12第14题。

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方程。

12个墨水的价格+1个文件夹价格=25.1。

(3)p12第15题。

读题理解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1.p12第9题上面3条。第10题。第13题.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开门见山,

1.教学例4,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学生观察场景图。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学生讨论。

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验算,再交流检验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方程解答。

四、拓展提高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自己计算商品的现价或原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八

用方程解决问题,学生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所以掌握这种方法并不难。在上课之前,我以为不会有很大的困难,因为之前也一直在练习找数量关系。可是课堂效果告诉我,要突破这节课的难点,一定要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

课的开始,我出示了一道复习题:青云小学九月份用水550立方米,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20%。十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我让学生根据之前的解题经验分析问题,他们找到了单位“1”是“九月份用水量”,数量关系则找不出来。我引导学生理解“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20%”这句话,让学生明白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表示十月份比九月份少,少了九月份的20%。接着出示例题: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学生还是能找到单位“1”是“九月份用水量”,但是数量关系却还是找不清楚。我继续用刚才的方法,根据“比九月份节约20%”,说说谁比九月份节约?学生能知道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节约九月份的20%,但是还是不能正确写出数量关系。

课后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课上我没有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数量关系。虽然分析问题时,关键句、单位“1”都能找到,但就题目而讲题,学生并不能弄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通过画图,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观察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于是我又重新进行了讲解,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图,从图中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学生不再像第一次那样,告诉我没听懂,有了图形,学生觉得清晰多了。

虽然高年级的学生遇到的题会比较抽象,但是教师应有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意识,让学生在遇到较复杂的题时,能想到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一)找出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

2.实际比计划节约。

3.今年产量比去年提高。

4.乙数比甲数少。

(二)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

(三)复习题:

找关键句,说基本数量关系式。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6。

1、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关键句。

2、分析题意。说数量关系式。

问: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这里的2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

3、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单位“1”知道吗?

4、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数量。

5、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6、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7、检验:

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20%;也可以用九月份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看是不是440立方米。

2、进行对比。将复习题和例6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3、教学“练一练”

(1)做第1题,先审题。

问:比舞蹈组人数多20%应该怎么理解。

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解答。

(2)做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比原价降价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

再让学生解答。

三、补充练习:

1、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75%比30的25%多1.5,求这个数。

(2)一个数的25%比它的75%少30,求这个数。

2、对比练习。

(1)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少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2)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五月份比六月份多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

a、独立练习,小组交流。

b、指名板演,师生评议。

四、指导完成课堂作业:练习四第5-8题。

1、练习四的第8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2、练习四第9题: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十

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就是在学生五年级学过的解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我觉得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关键句分析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的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如:例1中的关键句: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根据这句话学生的思维就会直觉的写出这样的相等关系: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22。如果小雁塔的高度不知道就可以直接写出方程,这样问题就很快解答了;通过学习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直觉思考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几这种相等关系,如果另一个数是1倍数不知道,可以用方程直接解答。因此学生如果学会抓住关键句分析与思考,能很快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学生的直觉顿悟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成合唱组男生比女生多48人。又如何解决呢?让学生自己讨论和交流,自己解答。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体会,很快找到解决的方法。

通过学生的分析、交流与语言反馈表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主要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进行学习上的互补,同时也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在交流中可以促进学生直觉顿悟思维的有效组织与思考,便于学生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语言,理清自己的思维,长期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三.重视学生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

在学生学会找准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我觉得还要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基础性、综合性等训练,使学生的直觉顿悟思维等有层次、有条理得到训练与提高。

在教学中我多次通过训练学生的基础表达拓展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有效。如通过基础训练:苹果是梨的2.5倍,如果梨是x千克,那么苹果和梨一共有()千克,苹果比梨多()千克,梨比苹果少()千克,类似这样的题目,长期用短时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这样的实际问题解决时就能熟能生巧。不仅如此,还要通过适当的变式题目,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适当提高学生的解题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提高,如我在教学中把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3倍,合唱组人数比美术组多12人。这样基础题目通过改编成以下的题目: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3倍,如果从合唱组调6人到美术组,则两个小组的人数同样多。让学生比较、交流与思考,通过比较和思考发现题目的差别,找出题目中两组人数差的共同点,找到解题的共同处,对学生直觉顿悟思维有很好的帮助和提高。

教学中我多次通过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辨析、交流与反馈表达中使学生的思维在顿悟中豁然开朗,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和反思,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和培养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促进了教与学的共同提高。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十一

例10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6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3.引导学生画图,我没有让学生按照书本现成的线段图来补充,直接让学生尝试画完整的线段图。

4.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

提问:如果画图,应该先画谁?再画谁?如何画?

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请学生评判。

5.看着线段图,你能分析一下题中的数量关系吗?

你能得出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总吨数×60%=已经运走的.吨数。

总吨数-已经运走的吨数=还剩的吨数。

按运走60%,还剩48吨,我们找到了哪个数量关系式?

求一共的48吨要用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7.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设哪个量为x?那运走的呢?

8.交流解答过程及结果。

9.让学生尝试检验;

交流总结:先根据总吨数算出运走的吨数,再把总吨数-运走的吨数看是不是还剩48吨。

10.小结:这道题实际问题里的“60%”和剩下的48吨这个已知数量不是对应,是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时要找准单位“1”的量,弄清已知条件中与百分数相对应的数量,找出题里的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确定用什么方法解答。当单位“1”未知时,可以列方程解答。解答时一般设单位“1”的数量为x,然后按照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求出问题的结果。

这样的安排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十二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一)》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解答经验及解题方法。本课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在已学会的一些基本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出列方程解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复习题引出例题。复习题: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五分之四。美术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让学生列式计算,交流是怎样想的?这里学生有两种种解法:(1)用方程;(2)按比例分配。针对方程的解法和学生一同回忆用方程解答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写什么?这时我把复习题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五分之四”这个条件改成“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让学生自己解答,通过这样的知识迁移学生很轻松的解决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比较,第一次引导学生比较几种解答,使学生体会到用方程解答的好处;第二次引导学会上比较复习题一例题在题目及解答上的异同,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成系统。在巩固练习的安排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题:梨树和桃树一共有96棵,根据下面的条件算出梨树和桃树各多少棵?(1)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5倍。(2)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五分之一。(3)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0%。引导学生将此题的三个条件相比较,沟通百分数问题和倍数、分数问题的联系。

本课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生成资源我处理的较好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用方程解答,但在方法的多样化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还要处理好解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一节课下来,觉得自己上的比较累,学生学习效果也不那么满意。

这个例题是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量,以及一个数量比另一数量多(少)百分之几,求另一个数量(单位”1”)”的实际问题。

例题教学,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在交流中完善精致化。先画什么?(单位1,九月份用水量)再画什么?十月份用水量这条线段画多长?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比九月份节约20%”:节约的用水量是九月份的2/10或1/5。学生修改线段图的过程实际也是进一步理解题意的过程。

课堂上老师最累和学生最怕是找出适合列方程的数量关系式。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中各线段,在各线段的关系中寻找等量关系,仍有部分学生有困难。学生提到九月份的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用水量。我没有引导学生及时选择合适的,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进行列方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尝试中找到适合的等量关系。在全班交流中明确等量关系。

这个环节让我真切感受到部分学生对于寻找数量关系有困难。猜测着可能他们不清楚题目中的数量,也可能不会选择哪个数量关系式才适合列方程,还可能画线段图本身对他来说就是很困难的。到底平时作业不可能每道题目去画线段图(而且学生画线段图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学生来说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式困难啊。

正确检验也是本课的难点,不是所有的学生掌握,也没有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其中检验是否如何“比九月份节约20%”这个条件,这种检验方法掌握的学生不多。

后来,从小学数学教学网上看到有老师这样设计了准备题:

440×80%   440÷80%   440×(1-80%)。

与其他老师有同感,觉得这样的填空设计非常富于启发性。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十三

课堂教学目标:

2.通过练习,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5。

4.红花和黄花一共有100朵。

5.一种商品,打七折出售。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解方程。

学生每人任意选择两题进行计算,稍后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及时讲评。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1题。

(1)先让学生画线段图。

(2)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

(3)列出方程解答。

(4)进行对比。

2.做第14题。

(1)读题,理解含有分数的条件,说出等量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3.做第15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分析含有分率的条件。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答。

三、拓展练习。

补充下列题目:

1.鸡的只数比鸭多25%,

(1)鸭有180只,鸡有多少只?

(2)鸡、鸭一共有180只,鸭有多少只?

(3)鸭比鸡少40只,鸡有多少只?

(4)鸡有180只,比鸭多多少只?

三、全课总结。

上完本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练习情况怎样?

四、布置作业。

第10、12、13、15、16题。

附:找了些对比题,供同组老师选用。

1、一根绳长60米,用去20%,用去了多少米?还剩多少米?

2、一根绳长60米,用去一些后,还剩20%,还剩多少米?用去了多少米?

3、一根绳用去20%,正好用去了10米,这根绳有多少米?

4、一根绳用去20%后,还剩24米,这根绳有多少米?

10、果园里有桃树240棵,比梨树少20%,梨树有多少棵?

11、果园里有桃树200棵,梨树比桃树少20%,梨树有多少棵?

12、一种商品降价20%后是160元,这种商品原价多少元?

13、饲养小组养兔子60只,白兔比黑兔的只数多20%,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课前思考:

根据我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打算在做练习的时候重点让学生多说说数量关系式。有困难的题目还可以让学生画线段图来解决,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也是我应用题教学中一直困惑的问题。

拓展练习的第一题出得比较好,通过4个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果学生能把这些基本的问题解决了,我想对于这一单元的内容基本掌握了。

课前思考:

认真学习了孙老师的设计,可以看出孙老师在今天这节课上重点训练:1、数量关系的分析;2、对比练习,在对比中理解巩固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但我从前几节课的情况来看,每节课都是一个新授例题,部分学习困难生可能没有掌握扎实,主要存在问题:1、还没有掌握百分数应用题基本的审题方法(找单位“1”,分析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2、不会分析数量关系,没有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根据关键句列);3、解答完后不会自觉检验,即使题目中要求检验的题目,也是依样画葫芦,将数据代入检验,而没有真正养成要自觉检验的习惯,更没有看解答的结果是否看符合实际的意识,以至于前几天闹出到银行存钱后将钱全部取出时比原来少了,或者打折后价格比原来还贵等等这样的笑话。

所以在今天的练习中,要结合具体题目,进一步教给学生审题与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课前思考:

根据前两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打算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分析数量关系和理解解题方法上,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解题熟练化。

课后反思:

前几节课都是一个个例题单独练习,大部分学生掌握得不错。可是今天让学生做一些综合的练习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掌握得很不错,解题的速度很快,正确率也很高;一部分学习困难生相对而言就有困难了。

在六(2)班上课采用了孙老师补充的拓展练习一,不管从速度和正确率来讲学生做下来都存在很大问题,可见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还是没有理解,需要多加强练习。对于书上的一些练习,大部分学生都是能够解决的。六(1)班上课的时候我先是讲解了学生练习中一些错误的情况,然后再完成书上的练习,孙老师补充的题目作为课后练习,在午自习的时候再讲解。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上完成课堂作业,我也及时的进行批改。感觉上下来效果比六(2)好,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不够扎实,有些题目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要求是过高了。

总得来说,今天上下来,感觉有点累。还是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策略:找准单位“1”的量,会分析数量关系式,学会检验的方法。

课后反思:

处理解决第11题时,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口头交流数量关系式,讲评时,我结合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式,效果不错。

第14题是一步计算的分数实际问题与两步计算的分数实际问题的对比,课中我要求学生先寻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在讲评第2小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前提是要分析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即牛郎星的运行速度减去织女星比牛郎星慢的速度=织女星的速度或牛郎星的速度乘织女星运行速度占牛郎星的百分率=织女星的速度。运用后一种数量关系式来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教师我们也不做一样的要求,但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十四

课堂教学目标:

1.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能依据题中的关键句分析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来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设哪个未知量为x,怎样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量。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下列关键句:

(1)现价比原价便宜15%。

(2)小明比小红的体重重10%。

(3)十月份用水吨数比九月份节约20%。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的?

学生先同桌之间说说,再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二、教学例6。

1.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题意。

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

3.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线段图。

4.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5.列方程解答。

提问:你认为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合适?怎样设未知数?先设哪个比较好?为什么?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6.检验。

九月份节约的,看是不是440立方米。

7.反思。

提问:回顾这一题的解题过程,你认为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学生简单交流,如:要抓住带有百分数的那句话认真分析;正确找到单位“1”的量;弄清两个未知数量间的关系,设未知数时先设单位“1”的数量为x等。(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三、教学“练一练”

1.做第1题,先审题。

问:比舞蹈组人数多20%应该怎么理解。

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解答。

2.做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比原价降价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

再让学生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练习四的第8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五、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堂上你的表现如何?学得怎样?

六、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5、6、7、9题。

板书设计:

例题6的线段图(略)。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解:设九月份用水量x立方米。

x-20%x=440。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十五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四川省宣汉县君塘镇洋烈中心校桂明。

所谓“定量”是指不发生变化的量。在一些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解决此类应用题时要通过单位“1”的转化,把题中的定量确定为单位“1”。例如:

分析:题中的单位“1”是乙车间的人数。而乙车间的人数在发生变化---乙车间调10人到甲车间,即乙车间的人数减少了;而甲车间的人数随着增多了。可我们来看甲乙两车间的人数和(也就是总人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单位“1”的转化,把甲乙两车间的总人数确定为定量,把它当作“单位“1”。再根据题中的条件:甲车间的人数是乙车间的人数的2/3,可以把甲车间的人数当作2份,乙车间的人数当作3份,则甲乙两车间的总人数为3+2=5份,甲占总人数的2/5,乙占总人数的3/5。进而说明甲乙两车间的人数不相等。再根据条件“如果从乙车间调10人到甲车间后,两车间的人数恰好相等”,说明原来甲乙两车间的人数之差为10×2=20人,即乙车间比甲车间多20人;而乙车间比甲车车间多3/5-2/5=1/5。20人就和1/5是两个对应量,它们相除就可以求出单位“1”,也就是总人数:20÷1/5=100人,从而求出甲车间人数:100×2/5=40人;乙车间人数:100×3/5=60人。

分析:这道题中有4个单位“1”,分别是:“乙丙丁总数”、“甲丙丁总数”、“甲乙丁总数”和“甲乙丙总数”,而这4个单位“1”又不相等。可甲乙丙丁四人植树的总棵数不变,把4人植树的总棵数当作“1”。根据甲植树的'棵数是乙丙丁植树总数的1/8,可以把甲植树的棵数当作1份,乙丙丁植树的棵数当作8份,则甲乙丙丁四人植树的总棵数为1+8=9份,甲占总棵数的1/9;同样得出乙占总棵数的2/9;丙占总棵数的5/18;丁占总棵数的7/18。再根据甲植树10棵,求出四人植树的总棵数为:10÷1/9=90棵,乙为:90×2/9=20棵;丙为:90×5/18=25棵;丁为90×7/18=35棵。

试用此方法解决以下两题:

(上下两层书的总本数是不变的,确定它为单位“1”,上层原来占上下两层的总本数的5/12,下层原来占上下两层总本数的7/12;拿50本到下层后,上层占上下两层总本数的1/3;上层占的份数少了5/12-1/3=1/12,上层少的50本和少的1/12是两个对应量,从而求出上下两层书的总本数:50÷1/12=600本,上层原来有600×5/12=250本,下层原来有600×7/12=350本。)。

[1][2]。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十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6、“练一练”、练习四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

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题意。

问: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这里的2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

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数量。

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检验。

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20%;也可以用九月份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看是不是440立方米。

二、教学“练一练”

1、做第1题,先审题。

问:比舞蹈组人数多20%应该怎么理解。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解答。

2、做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比原价降价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

再让学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对比练习:

1、练习四的第8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

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2、练习四第9题: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第10~16题。

教学目标:

1、强化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让学生对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能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思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说一说形如的方程的解法。

2.做练习四的第11题。

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画出的线段图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要求解出所列方程;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2题。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口头列方程;解出方程并检验。

4.做练习四的第13题。

要求学生画图后,写出数量关系,再对照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检验方程。

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想,认识到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其实也是分数应用题,只是分数呈现的形式不同)。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4题。

这道题目中还有百分数吗?画出线段图,比较两小题的线段图有什么不同?

从线段图(或关键句)中你找到了什么相等的数量关系?

追问:应设谁为。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练习四的第15题。

两个分数各是什么意思?哪个是具体量,哪个是分率?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设谁为?降价部分怎样表示?

你会列方程吗?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6题。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怎样的对应关系?数量关系式是什么?你会列方程吗?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十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例7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的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校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加强审题,弄清题意,正确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数量关系解答。

教具准备:

题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例7。

(1)出示例7情境图。

师问: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生:小军的成绩-0.06米=小刚的成绩。

生:小刚的成绩+0.06米=小军的成绩。

生: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师提出:数量关系都是正确的。

师问: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小军的成绩),在“小军的成绩”上打“?”。

师指出:“小军的成绩”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同时要先写“解”。

师示范: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师追问: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列什么样的方程呢?

师指出:像第3种这样,x的值表示结果的,我们可以尽量避免。

根据前2个方程,大家在小组中说说:x,1.39,0.06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师追问:会解这个方程吗?在小组中选一个,解答后,说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字组中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x=1.45x=1.45。

指名汇报方法。

师指出:因为在“解:设……”时已经设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写单位名称。

师追问:怎样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确呢?你准备怎样检验?

学生说自己的检验方法,教师点评。

(2)小结方法。

3.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师问:哪一个条件告诉了我们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什么?(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怎样列方程呢?

(3)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解答并汇报方法,师巡视指导。

解: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x吨。

33x=165。

x=165/33。

x=5。

答:(略)。

4.指导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小题。

师问: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去年的体重+2.5千克=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千克)。

方程怎样列?(x+2.5=3636-x=2.5)。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2)完成第(2)小题。

师问: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基本等量关系呢?(单价*数量=总价)。

师追问:方程怎样列呢?

解:设买了x本笔记本。

6.5x=78。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二、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二第5题。

(1)导理解每幅图的意思。

(2)说一说题中的等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汇报与方法交流。

2.完成练习二第6、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师追问: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你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总结。

板书: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

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x-1.39=0.06x-0.06=1.39。

x=1.39+0.06x=1.39+0.06。

x=1.45x=1.45。

答:小军的跳高成绩是1.45米。

教学后记: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题意,启发学生从合理的角度理清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要避免出现“x=……”或者“……=x”的形式。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十八

课堂教学目标:

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能依据题中的关键句分析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来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说出下列各句话中单位“1”的量并分析数量关系。

1.松树棵数是柏树的78%。

2.男生人数占女生的95%。

3.跳高运动员人数的80%是跳远运动员人数。

4.一等奖人数是参赛总人数的10%,二等奖人数是参赛总人数的15%,三等奖人数是参赛总人数的30%。

组织学生同桌两人之间先互相说说数量关系,然后请几位学生来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和小结。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例5。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图。

问:如果画图,应该先画谁?再画谁?如何画?(学生尝试画图分析)。

(3)确定解题策略。

提问:你认为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合适?你怎么想到列方程解答的?

(4)寻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得出等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美术组的总人数(教师板书),学生列方程解答。

(5)交流解答过程及结果。

(6)让学生尝试检验。

交流总结:看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是不是等于36人,并且还要看女生人数除以男生人数是不是等于80%。

回顾解题过程:刚才我们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觉得关键是什么?

组织学生简单交流,明确分析题意及寻找等量关系式的重要性。

三、教学“练一练”

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这两个实际问题,稍后指名学生板演。

3、比较两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四、小结。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4题。

要引导学生将此题跟例题相比较,沟通百分数问题和倍数、分数问题的联系。

2.补充练习。

组织学生解答以上题目,可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题目重点讲评。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练习四第1-4题。

例题5的线段图(略)。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美术组的总人数。

课前思考:

看到这个例题,我想到了上学期全书的第一个例题也是类似的,是和倍问题,当时也是安排在列方程解决问题中的。今年的例题5与这个例题相似,不同的是两者的关系由倍数(整数或大于1)改成了百分数。思考方法完全一样。所以我想能否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发挥学生的迁移能力,放手让学生来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交流这样解决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解决这样解答的原因。或许有学生初了教材上介绍的解法外,还有其他方法,比如转化成按比例分配问题、或转化成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等等,都可。但教师要与学生强调,今天主要学习用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另两种方法在第六单元还会介绍。如有能力的学生,可在掌握今天方法的基础上在增加其他解法。

课前思考:

我和高老师也有同感,这节课的内容的确和上学期类似,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对于大部分来说应该是没问题,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只要让学生体会到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整数、分数表示与百分数表示,本质上是相同的。之前在教授这类问题的时候,找数量关系式一直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只会做不会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

在教授新例题前让学生找找单位“1”的量和说说数量关系式我认为很好。至于教材中提到的画线段图是否要让学生掌握?我觉得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课前思考:

在孙老师复习铺垫后我还想补充含有百分数的方程让学生学习解此类方程。主要是让学生灵活转化,是化分数算还是化小数算。

列方程解百分数应题时,要学生明白:1、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也就是要了解题目的结构类型,知道题中有两个未知数,用方程解比较方便。2、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等量关系?3、怎样解设?这是一般的解题技术。因此特安排了这样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列方程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对于线段图我想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学生对于这题的数量关系是不难理解的,因而我觉得这个地方的线段图价值不是很大的,完全可以综合题意轻易地得出数量关系式来。(个人想法)。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没有想象中的好。在复习找单位“1”的量以及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时候,有不少学生认为“跳高运动员人数的80%是跳远运动员人数”这话是把“跳远运动员的人数”看作单位“1”的量,这也是上学期学生错得比较多的。

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了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一例题上学期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已经有了,只是拓展到了百分数,大部分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中都没有多大的困难。

其实今天的题型是很简单的,只有两种,如“练一练”的两个题目,让学生体会到根据含百分数的条件设未知数,根据另一个条件找等量关系。计算时是化分数算还是化小数算,我和学生说只要算得对就行,灵活计算。实际计算时,学生大都是把大部分的计算化成小数来算的。

今天的两步两问的方程,在求单位“1”的量时要用到小数除法,再求另一个量时,要用到小数乘法,而且大都是含有小数部分的两位小数。因而本节课的让学生计算花了一些时间。

课后反思:

在例题5时,在新授后,我将80%改成了4/5,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分数,数的表达方法不同,数量关系相同,所以解答方法也相同,再将例题改成: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倍,美术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解答的方法更多,再与例题5比较,体会到这3题的共同特征都属于和倍问题,解答的方法很多,但重点学习用方程解答,原因是这类问题中的单位“1”未知,基本方法是用方程解答。

沈老师提出当未知数解答后,另一个量是用乘法还是用减法计算比较好,我觉得都可,但在计算时,要看哪种情况计算简便,一般情况是减法简便。我想,例题中设男生有x人,女生有80%x人。这第2句话主要是为了列方程服务的,后面的女生计算方法可以不必那么统一规定。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篇十九

授课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基本。

内容p58例4和练习十一t9-14。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学法指导迁移、概括。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习例4。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23÷214÷4512÷10310÷6。

9÷3104÷452÷3141÷32。

2、揭示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4。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得多少?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板书: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教学环节设计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板书:=。

3、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看看里有几个,有几个,再计算。

=

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方法。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作业。

板书。

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周次7课次(本周第几课时)4。

授课课题除法简单应用题(一)。

教学基本。

内容。

p62例5和练习十二t1-3。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1、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

及手段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习例5。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提问: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5。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环节设计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用除法计算,教师可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1)出示题目。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十二t1。

3、小结解题策略。

作业。

板书。

设计。

大瓶的果汁*=小瓶的果汁。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