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4:59:27 页码:13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大全10篇)
2023-11-13 04:59:27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总结应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冗长和废话。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灵感。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篇一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谈谈自己对文学的看法。

讲读法讨论法。

2课时。

同学们:现请大家猜一个词与:它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它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它是一个真诚而忠实的朋友;它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打一两个字的与语文有关的术语。)。

文学: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1.指名学生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憧憬危言耸听潜移默化诠释裨益无聊浏览。

2.解释部分词语的大意。

风俗画:用当时社会风俗以及日常生活作题材的绘画。

喜剧和悲剧:戏剧按照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喜剧的结局大多是圆满的,悲剧的结局大多是悲惨的。

求知:获得知识。

阅世:获得生活的经验。

憧憬:向往。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诠释:说明,解释。

裨益:益处。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中国台湾和国外出版。他写的〈〈雨中〉〉一文收入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一册。

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题目“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人口处。“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用“门”来比作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总起来看,“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为你(指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某一领域(指文学)的无限风光。

中心意思: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中心句:“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第一部分:(1、2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

第一节由“门”引出话题。

第二节由门能打开及如何打开。

第二部分:(3、4节)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意义。

第三节点明这是一扇文学之门。

第1句文学的特征。

第四节第2-4句文学的内涵。

第5—8句文学的功能。

第9-13句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关系。

第三部分:(5节)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

1、讨论:第一二节内容及在文中作用?

第1段由“门”引出话题。首句“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给人一疑——哪来那么多门?为什么都关闭着?紧接着“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给人二疑——世界上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然后用“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给人三疑——二者所产生的感受和结果竟会那样的截然相反,这又是为什么?这种种疑团无疑会深深地打动青少年读者的心灵,激起他们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的强烈欲望。

第2段因势利导,告诉青少年读者这些门都能打开,接着话锋一转,用“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点明了打开这些门的两个充分条件。

这两段文字是个引子,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蓄势。

2讨论:如何才能打开文学的大门。

明确: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工夫。

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欲望。

3讨论:快速阅读第一小节思考文中“门”指的是而什么?

明确:知识。

4讨论:作者为什么建议我们打开门并走进去?

明确:浏览新鲜的景物,……激动人心……乐趣无穷的过程。

5讨论:这些关着的门能不能打开?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

明确:概括第二节。

6讨论:不想进去的人结果会怎样?

明确:精神上贫困衰弱……沉睡。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广_____(mao)真_____(di)跌_____(dang)斑_____(lan)。

二、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情不自尽()热泪粘襟()千资百态()追明逐利()。

无拘无书()足不出护()浅移默化()祟山峻岭()。

三、根据课文填上适当的词语。

1、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新鲜的景物,()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

2、一个不想开门()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地。

()。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篇二

5、教法:启发、讨论等;

6、学法:预习、比较、质疑、迁移等;

7、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研习课文。

课时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让学生解题。

提示:(1)为--引出行为的对象,寄予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

(3)门--文学之门比喻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4)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题眼。

2、检查字词。

注音组词:裨、横、折、禁、空、薄。

辨析组词:诠、栓、拴,拨、拔,俊、峻、梭,沾、玷、拈、惦,扇、煽,叠、迭、跌,憧、幢,缔、缔,微、薇、徽。

3、检查背诵。

齐背“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4、概括归纳。

预习要注意什么?

提示:

(1)三思:a题目要弄清,b注释要弄清,c课后练习要完成。

(2)三看:看作者,看背景,课文要看三遍。

(3)三关:词语关、思路关、诵读关。

(三)研习课文。

1、理清思路。

(1)总体感知:作者要为你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2)分段。

提示:分几部分并没有定规,不同角度分有不同分法,只要言之成理。

如本文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都可以。

两部分: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这两部分在内容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三部分: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逐层深入。

(3)最重要的段。

提示:第四段。

本段形象地阐述了文学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鉴别功能。

分层:1234/567891011/1213。

层意:特征/意义/小结。

2、理解主旨。

(1)中心句: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2)文学的特征:文学内容具有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跨时空的超越性,对读者的移情性,文学价值的永恒性。

3、了解写法。

提示:(1)文体特征:序言也叫“小序”,它一般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2)内容特征:本文与普通序言不同,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深入浅出地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文学的魅力,语气亲切,情感真挚,尽可能地吸引读者,激起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青少年朋友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

(3)手法特征:运用了对话方式以及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对比。其中最重要的是比喻和拟人。

(四)了解作者。

(五)小结:学懂课文是学习最基本的要求,要注意课前预习,课中研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的:个性解读。

课时内容:

(一)导入:仅仅理解课文是不够的,我们对文章还要有自己的见解。

(二)自由评价。

提示:你觉得这篇文章哪段写得好?哪里写的欠妥?为什么?

(三)深入质疑。

提示:1、文中套文要和谐一致,天衣无缝,看看文章是否有漏洞。

如第4段与7、8、9段同讲文学内涵,重复。

2、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要学会辨别。

如:(1)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2)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四)提出见解。

提示:参考书是学习的帮手,但不能迷信,要学会思考。

如“我心中的文学”,可根据课文中的描绘以及词典上的解释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想。

它可以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一汪湛蓝的大海,一野幽绿的草原,一座高耸的大山,它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认识真、善、美,了解假、恶、丑,理解真知灼见,感染纯洁淳厚,认识生活,走向未来。等等。

(五)小结:要做有思想的学生,学会质疑、分析、评价,提出独特的见解。

第三课时。

课时目的:创新运用。

课时内容:

(一)导入:

(二)改写。

1、把文章改写成“文学自述”

2、把文章改写成剧本“文学老人与青少年”

(三)扩展。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

2、了解文学的特征与内涵,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口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

4、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走近文学,热爱文学。

教学重点:

理解题目含意及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文学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做过当作家的梦吗?我相信很多同学做过这样的梦。那么,请你热爱文学吧。

二、作者简介:

赵丽宏:1951年出生,诗人,散文家,上海市崇明县人。

三、背景资料。

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是一篇书序。

四、课文解析:

1、示范读课文,然后再由生自读两篇。

2、字词解析:

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诠释、憧憬、裨益、跌宕、真谛、潜移默化、危言耸听。

3、划分段落层次。(由生自行解决,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再由师作总结: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概述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强调打开这些门的必要性和充分条件。

第二部分:(3-5)阐明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学的理解并总结全文,鼓励广大青少年阅读文学作品。

五、生再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述的文学的重要性,为下一节课分析课文做准备。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提生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二、生讨论以下问题:

2、课文第3自然段是一个什么段落,有什么作用?

3、再次细读第4自然段,思考:

(2)文段从几个方面解说了阅读文学作品的作用?

(3)为什么“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4)“有人说,一个从不同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5)“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中的“这”指代什么?

(6)请为本层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三、再次通读全文,思考总结下面问题:

文学可以使我们、、

…………………………。

先由学生分组讨论,再由各组派代表来填充。

四、总结:

本文用散文诗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希望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能真正地去喜爱文学,圆你心中的那个作家梦。

五、布置作业:

1、作语文学习提要与检测。

2、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篇四

1.感受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

2.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课文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技巧。

二、自主预习。

作者与青少年的对话运用了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作者以和青少年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便于直接抒情,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的感染力。

三、合作探究。

(一)品析语言。

1.本文作者是当代散文家,善用修辞,文采飞扬,整篇生动形象,产生“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艺术效果。请就文中比喻、排比两种修辞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1)比喻:“为你打开一扇门”,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并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一种神秘感,产生探究的欲望。

(2)排比:“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

2.本文的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多变,这些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世界”一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内涵,“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前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后一个“世界”则指领域。又如,第二人称代词“你”在课文中指代青少年读者,语气亲切,增强了的感染力。

(二)品味情感。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是当代散文家、诗人,对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喜爱和感悟。用文学的语言来描绘文学,关键在于对文学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实质又在于作者对青少年读者的关心和信赖,由此而转化为亲切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使青少年读者爱不释手,备受鼓舞。

四、板书设计。

词汇丰富多彩。

抽象的概念人格化。

亲切的语气。

真挚的。情感文学的魅力。

五、课外拓展。

文学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陶醉、沉迷。那么作者的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共鸣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用文学作品实例来帮助理解。

明确:课文第四自然段开头两句,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优秀文学作品同“历史”“时代”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上古文学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认识;《水浒传》是一部社会生活画卷,让我们了解了我国历史上农民从起义到失败的经过及起义失败的原因,看到了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目睹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感受了北宋末年市民阶层的社会理想等等。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篇五

朱春梅。

教学目标:

1、感受文学的特征、文学的作用和文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文学的特征、作用、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其他相关内容:

1、欣赏丰富优美的语言(主要通过朗读)。

2、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运用。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1-4节第一层。

课前准备:

教师:1、作者简介。

2、文中涉及的一些资料。

3、制作课件。

4、布置预习题。

学生:1、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传达的意思。

2、掌握生字词的字形,了解其意义,并在文中落实。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学生分工合作,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教师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初步理解情况。

二、教学1-2节。

1、激发学生对文学了解和探索的愿望。

[4]。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篇六

通读课文,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课后学习:准备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作品,让同学对你推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并很希望阅读。

学习目标: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中积累。

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学生评价讨论、评价。

3情境创设:你已经充分感受了文学的魅力,那你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4组织活动、评价个人思考、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参与活动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向其他同学推荐。

2评价交流:你准备看什么样的书了?

1、背诵你最欣赏的语段,并摘抄到你的读书笔记上。

2、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进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篇七

预习:

一、按照要求读课文:

1、初读课文,标注节次,生字注音。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三读课文,在笔记本写上疑难问题。

二、完成预习书面作业:

1、抄写词语2遍。

憧憬、裨益、诠释、潜移默化、危言耸听、千姿百态。

2、打开文学这扇门,里面的世界有哪些新奇美妙的风景?摘录原文词句回答。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文学的魅力和作用。

2、分析文章巧妙的结构。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流程设计:

一、导入。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打开它们,走进去,就能发现大自然和人世间许许多多奇妙的景象,文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扇大门。(板书)。

关于这篇课文,有人说过这样三句话:这篇文章的语言是多么美妙啊!这篇文章描述的门里的世界是多么奇妙啊!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是多么巧妙啊!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三句话来学习课文。

二、这篇文章的语言是多么美妙啊!

1、积累一批雅词。

迷醉探求凝聚憧憬结晶风景线新奇美妙潜移默化危言耸听大有裨益。

2、欣赏一个文题。

讲析: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你”第二人称,亲切自然;“门”,还是全文的'线索。

3、品读一个美句。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结合学生的阅读积累,讲析。如:《三国演义》就反映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历史……。

分析修辞及作用,明确:比喻,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排比,增强语言表达的气势。

三、这篇文章描述的门里的世界是多么奇妙啊!

主问题:打开文学这扇门,里面的世界有哪些新奇美妙的风景?

走进文学这扇门,你将得到什么收获?

要求:用摘录原文词句方法回答问题。

讲析:摘录课文中现成的词语或者句子来回答问题,是一种解答问题的方法,要注意摘录时的完整。

四、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是多么巧妙啊!

老师讲析:什么叫文章结构?(搭积木)。

明确:全文的递进式结构;第4小节的并列式结构;3-5小节的总分总结构。

五、结语。

诵读《致文学》两节文字(探究练习一)。

作业。

第一课时:

1、《伴你学》1、2、3、6、8、10。

2、熟读第4节。

第二课时:

1、《伴你学》16---19。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篇八

张红旗。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完成生字词的辨识,多音多义词、成语的积累。

2.感知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

3.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4.欣赏名家优美诗文,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工具书完成生字词的辨识,多音多义词、成语的积累。

2.感知课文内容,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

3.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课前准备。

1.上课前粗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2.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设施。

3.教学课件: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图片展示。

通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解题目的含义。

展开讨论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练笔:我心目中的文学。

交流:文学活动。

一、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指定区域,请学生将自己认为的生字写在黑板上,并注音。将不好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二、诵读课文两遍。

三、课堂导入: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介绍。

四、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

“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世界有无数门,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的特定的一扇,可见其重要。用“门”来比作某一领域的入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含义: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文学领域的无限风光。

五、读课文,理解内容并展开讨论。

1.讨论题:

什么是文学?

文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怎样才能打开文学的大门?

2.学生活动:

分组研读讨论:指定组长,(组织讨论,控制音量)参加抽签确定本组讨论主要题目,推举汇报员。(组员可补充发言)。

3.研读方法: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

1、感受文学的特征、文学的作用和文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文学的特征、作用、魅力。

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其他相关内容:

1、欣赏丰富优美的语言(主要通过朗读)。

2、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运用。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1-4节第一层。

课前准备:

教师:1、作者简介。

2、文中涉及的一些资料。

3、制作课件。

4、布置预习题。

学生:1、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传达的意思。

2、掌握生字词的字形,了解其意义,并在文中落实。

教学过程 :

一、检查预习。

1、学生分工合作,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教师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初步理解情况。

二、教学1-2节。

1、激发学生对文学了解和探索的愿望。

(面对初一新生)当每一位同学站在新学校大门口时,你会有哪些感觉(欣喜、快乐、徘徊、仰慕、兴奋、无动于衷……)不同的感觉反映对事物不同的态度,观望、摩拳擦掌想大干一番,徘徊不前,哪些是可取的?(学生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强调:想要领略新学校美好风光,享受到新学校里的无穷乐趣,关键取决于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

同样现在有扇门非常重要的门向大家开着,这就是作家赵丽宏给大家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引领大家徜徉文学这块神奇快乐的园地。同学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呢?(启发学生思考)。

2、出示作家赵丽宏简介。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中国台湾和国外出版。他写的《雨中》一文收入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一册。

3、学生朗读1-4节第一层次,讨论概括文学的特征及对它们的理解。

(1)生动形象(2)反映时代生活。

(提示:结合读过的文学作品来谈对这两个特征的理解)。

教师出示相关的文学资料来配合讲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作品大多是学生所熟悉的。

教师补充:从上古文学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认识,先秦文学《尚书》中武王伐纣、《左传》中齐鲁长勺之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之而竭)、《战国策》中苏秦连横合纵、朝秦暮楚,《离骚》中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反映从殷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等,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历史长河滔滔不息。魏晋司马氏与曹魏斗争激烈化,政治极其黑暗,具有进步思想的文人无法施展抱负,自身安全也没有保障,只能转而采取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但他们内心之痛苦在阮籍《咏怀诗》得以表现。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未尾两句诗人那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孤独寂寞忧思,也是那个时代的心声。一部《水浒传》是一部社会生活画卷,让我们了解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到失败的经过,起义失败的原因,看到了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目睹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感受了北宋末年市民阶层的社会理想等等。

4、朗读、背诵第4节第一层,加强对文学特征的感受。

三、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文学作品,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这一课重点是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因此理解文学作品的特征不只停留在字面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作一些内容上的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文学的作用及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推荐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并作简要介绍,供学生参考。

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4节第二层次。

1、学生朗读,小组讨论:文学的作用?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文学的作用的?

两层次,前者“了解”是浅层次的,后者是深层次,作者特别强调文学对人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作用。

2、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

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例如科幻片中掌握能毁灭地球、毁灭人类的高科技武器的狂人,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缺乏情感,缺乏修养。

二、教学5-11节,理解文学的魅力,说明各小节之间的关系。

1、学生选择喜欢的一段朗读,并概括其内容,其他同学参与评比优劣。

第6节,增长见识。

第7节,展现人生、丰富情感、明白事理。

第8节,跨越时空、交汇虚实,启迪想象。

第9节,真实真诚,引起读者共鸣。

第10节,提高自身修养。

第10节,具有纯洁性,教育大家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举例席绢、韩寒的写作观)。

3、作者将文学称为“你”,与文学对话,采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什么?

三、集体朗读5-11节,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四、交流:第6-8节各指哪一类文学作品。

五、布置作业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体会文学的作用,文学的魅力。

[教学建议]。

在了解文学作品的作用、文学作品的魅力后,引导学生自觉地“亲近文学”,在课堂上安排交流,点化学生沉积的思想情感,让其对文学有进一步的感悟。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安排学生活动,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心得。

课前准备:

教师:编录一个初中阶段课外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目录发给大家。

学生:设置一份读书计划表。

教学过程 :

一、学生展示: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并说明理由。

二、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给予指点,并根据印发的优秀文学作品目录,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勉励大家多读书。

三、读书习惯培养:做读书卡,标题《佳作共欣赏》,一周交流一次。

篇名。

书刊及。

期号。

精美语。

言集萃。

文章中心。

对本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掩书而思。

四、布置作业 :依照读书计划,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教学建议]。

这样的学生自我展示活动,符合初一新生的心理,同时可满足读书“小有成就”的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兴趣,教师应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也可以带动阅读量少的同学。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教学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谈谈自己对文学的看法。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4][5][6][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