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静夜思教案小班(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9:22:09 页码:12
最新静夜思教案小班(大全8篇)
2023-11-25 19:22:09    小编:zxfb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提前预习和备课,从而减轻教学负担。编写教案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设计。教案的优秀范文充分展示了教学步骤的设计和课堂活动的安排,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静夜思教案小班篇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感悟,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课标中要求写字写笔画简单的字,不求多,贵在精。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本课共四个字,都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做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笔顺规则,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后让学生练写,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写2个)。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四、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静夜思教案小班篇二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光、床”6个字。认识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合体字“床”的组合要合理。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展示。

静夜思教案小班篇三

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习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案小班篇四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光、床”6个字。认识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合体字“床”的组合要合理。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展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静夜思教案教学设计最新,31-静夜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静夜思教案小班篇五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察夜空。

教学本课用2课时。

预习: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由复习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初读课文,借助汉语读准字音。

1、朗读全诗,对照生字表,在诗中画出来。

思考:全诗有几行,有几句话?(全诗有四行,有两句话。)。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进行正音。

四、讨论交流,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1、轻声自由读诗,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质疑。

2、先弄懂“静夜思”每个字的意思。静,安静;夜,指夜晚;思、思念。

3、然后让学生观看插图:说说诗人在什么时间干什么?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4、让学生结合每个字的意思和插图内容讲讲诗题的意思,(在寂静的夜晚诗人望着明月思念自己的家乡。)。

5、学习古诗第一句。

(1)由朗读第一句诗,思考:读懂了什么?

(2)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地方。

(3)讨论不懂的词语,再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句意。

(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光”这里指的是月光。“疑”是怀疑的意思。)。

(4)提问: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明亮的月光的,诗人觉得月光好像是什么?想象一下,/article/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5)同桌互相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6)练习朗读第一句。

(7)总结学习第一句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分组学习第二句。

5、学习古诗第二句。

(1)分组学习。先读句,然后议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最后将词语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全班进行交流。结合插图,理解句意。

(“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思故乡”就是想念故乡。全句可以理解为:抬起头来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外,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3)让同学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应该怎样朗读。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五、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要读出节奏、韵脚,带着作者的情感进行朗读。

六、照着板书和结合插图,说说全诗的意思。

七、同学们议论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集体朗读全诗。

2、小组议论古诗的意思。

3、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认读生字。

一、学习生字/soft/,掌握字形。

1、自己自学生字,想想它们是由几笔写成,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字形。

2、全班交流学习。

3、口头组词。

二、练习写字。

三、作业设计。

后记: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板书。

所见所思。

所思所感。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静夜思教案小班篇六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中的诗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帮助幼儿初步体验古诗的意境。

教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

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亲人。

二、展开。

1.教师朗诵古诗,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2.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认为的意思。

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儿学习古诗,教师指导。

4.利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诵读。

5.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教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我们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三、结束。

“我是小诗人”诵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上台表现。

教师讲评,为幼儿颁发奖品。活动结束。

静夜思教案小班篇七

活动目标:

1.让女孩子巩固扇子舞的基本动作,知道扇子的高低变化,亮相的动作和笑脸的强调(重点)。

2.合唱部分的站姿和合唱方式的引导,拿竹简的男生的混唱配合(难点)。

3.培养幼儿的合唱的表现力以及合唱的积极性,并恰当运用于舞蹈中。

活动准备:

1.折扇三十三把,《静夜思》视频准备。

2.课前有过几次队形排练和舞蹈的基础。

3.请小朋友观看视频《静夜思》成品扇舞。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我们小朋友这次的大合唱排练的特别认真,为了使我们能更加熟练的表演,我们要更加认真的'学习。

二、基本部分:

1.巩固基本队形:现在让我们的扇子们也开始吧。(引导幼儿练习开扇)开花时,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示一下。(摇头、微笑等)。

2.巩固基本动作:男孩子绕一圈后,女孩子开始边唱边扇风,“哗”花园里吹过一阵微风花儿被风一吹,会怎样?花儿们看到这么多的小朋友在看它们,有点害羞了,要收拢了(练习微笑)。

师:我好象听到花儿们在说,小朋友们的花开得太低?让我们长高一点。(男孩子练习把竹简高举过头边抖扇)。

3.反复练习:

a:现在,老师要听着音乐自己来一边。(幼儿跳第一段)。

b:幼儿表演,提醒幼儿注意表情。

c:老师请男小朋友扮演大树和星星,女小朋友抢演开得高的花,请一部分幼儿进行演唱,(注意眼神对视和队形)(竹简高低)。

d:这么多美丽的花,我都分不清哪一步漂亮了,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谁最美,(男孩和女孩的歌声比赛)。

e:要拍照啦,请你们摆一个最漂亮的动作让我拍下来吧。(让幼儿摆造型、亮相)。

f:男小朋友演唱和女孩子一起表演第二段。

4.幼儿表演。

a:刚才,小朋友用竹简装饰了美丽的花,还用扇子跳了好看的舞蹈。

b:老师给跳得好的孩子进行鼓励和动作的指导,让歌唱的幼儿休息一会。

三、评价表演情况。

1.评价幼儿练习情况。

2.表扬跳得好的幼儿,并要求学习舞蹈,用分组跳的形式学习。

四、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用扇子当伞,竹简当柄,回家吧,并在合唱后补充水分。

活动反思:

排练中有很多幼儿喉咙不行了,在排练的时候注意让孩子多喝水,提醒幼儿保护自己的喉咙,减少唱歌的音量,重点记住节奏和动作,在比赛的时候再大声唱出来,黄晓润小朋友感冒很严重,但还是坚持来排练,值得表扬,鼓励幼儿清唱并多喝水。

静夜思教案小班篇八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光、床”6个字。认识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合体字“床”的组合要合理。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展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教学设计最新,31-静夜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