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于丹庄子心得全文阅读实用(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5:34:07 页码:12
最新于丹庄子心得全文阅读实用(精选9篇)
2023-11-26 05:34:07    小编:zdfb

总结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动力之一。我们应该思考一种适合当前情况的最佳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特别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阅读实用篇一

《外物》篇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庄周家里很贫困。有一天,家里穷得实在是揭不开锅了,等米下锅。他就去找监河侯借米。监河侯是当时专门管水利的一个小官,看河的,生活比他要好一点。

这个监河侯对他非常热情,说:“好啊,我马上要去采地收税金,你等着我,一旦把税金全收上来,我一下就借给你三百金。”这个话说得很漂亮,三百金,这是多大的一笔钱啊!

庄子一听,“忿然作色”,气忿得脸色都变了,但他却给这个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昨天我也从这个地方过,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四下看了一下,发现在路上大车压出来的车辙里面,有一条小鲫鱼,在那儿跳呢。

我就问鲫鱼,在那里干什么呢?小鲫鱼说:“我是东海的水官,现在你要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救了我的命。”

我说:“好啊,我这就要去吴越那个地方,引来西江的水来救你。”

这小鲫鱼说:“你要这么说,不如早一点去卖鱼干的铺子里找我吧!”

你看,庄子虽然幽默而有涵养,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人。他还要处处求人,等米下锅。

庄子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贫困的呢?在《山木》篇他又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庄子去见魏王。他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衣裳,鞋子也没有鞋带,随便拿根草绳绑着,一副邋遢相。

魏王说:先生,你怎么这般困顿啊?

可见,庄子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是有清醒认识的。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

一个人可以困窘于贫困,但是他的内心是不是真正在乎这种贫困,对一个“利”字看得有多重,会决定他面对贫困的态度。

庄子自己对这个“利”字看重吗?他周围有的是有钱的人啊!他在《列御寇》篇又讲了一个故事:

就在他们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有一次他很荣幸地为宋王出使秦国。那个时候秦国是西部最强大的国家。

他走的时候,宋国只给他配备了几乘车马。曹商到了秦国,不辱使命,特别得到秦王的欢心,回来的时候,秦王浩浩荡荡送了他上百乘的车马。

曹商回国以后,趾高气扬,对庄子说:我这样一个人啊,要让我住在陋巷的破房子里,窘困地每天织草鞋度日,人也饿得面黄肌瘦的样子,要我这样生活,我估计我没有那能力。我的能力是什么呢?见到大国强国的国君,讨得他的欢心,换来百乘车马这样的财富,这是我的长处啊!

庄子的话,可谓极尽辛辣讽刺之能事。同时也说明,“利”这个字是困不住庄子的心的。庄子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利”,尽管他很贫穷。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阅读实用篇二

《庄子》心得躺在我的书桌上,作者就是于丹,大家应该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听过她讲解的《论语》心得和解读《庄子》心得,这本书是本年4月份退团时公司给我的退团纪念礼,同时还有电子万年历,小小的礼物却感觉格外有意义,一个代表时间,一个代表一种精神。

《庄子》心得的扉页是作者题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字迹很大气。平日里我也是很喜欢看这种类型的书或文章,把哲理写实,易懂不乏味,使人在感悟人生的同时也得到诸多处世之道。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因为计较太多,我们曾烦心劳神,因为要实现某一目标,急功近利而不达。也曾因为生活的种种困境,失去了希望和理想。于丹则用她现代视角很好地讲述庄子的思想。

我和我的朋友常常在一起感慨生活的种种,我们有时也觉得人的一生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并没有很年长,可为什么总要经历很多不快乐和不顺心的事,这件事刚过没顺心几天另件事又出现了,人一辈子那么长,酸甜苦辣还真要我们一一尝尝遍才不为过呀。生活带给我们很多快乐的感觉,幸福的感动,亲情的温暖,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难题,需要耐心和毅力去磨练,去化解,去完成。无论处在何种状况下,我都会勉励自己乐观面对。这本书则告诉我们说“世界上总有路可走。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如果我们遇到了高山或者大河,真正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放低平常心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本书从十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第七章是“坚持与顺应”,书中写道“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原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自己也经常有感慨,也听身边的朋友同事感慨过,现实生活的种种已将我们磨得圆圆的,没梭没角,没个性。人们把个性冠名为“张扬”,所以我们已不再张扬凡事随大流,说得难听点,哪天入了哪流都不知道,平庸呀。

“坚持自己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我的理解是自已的想法一定要说出来,但不与他人对立。不知你是否赞同。在这个丰富的物质时代,三人成虎,那些语言攻击一般人都很难坚持自我的。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比如今天你穿了件你自己认为还不错的衣服,当然这只是个人认为,一出门,张三看见说,哇你今天这什么衣服,不适合你吧。碰见李四,李四更直接,这什么衣服,难看死了,快别穿了。就算你心里够自信,我想你自我感觉也经降到底线了,第二天这衣服就可能是压箱底的命运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例子,我看很多朋友第一次吸烟也是这样开始的,周边大多数朋友都会,什么男人吸烟才有男人味的怪论,一冲动,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地吸了别人就不会说了的想法。事可大可小,但做为个体来说,我们的内心一定要有自己的定力,有自己的原则,当非主流成为个性的例子也很多,那时的目光是别人只能欣赏,因为别人没法做到。

“面对外原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外在与世界随遇而安,尽可通畅通无阻,与内心的紧持,内心的清明互为表里。我觉得这是种很高的境界,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让自己试着这样做,内心坚持,外在要随和,才能够不动摇,因为你内心的力量是坚强的。我们可能会把每一个当下活得好得更好,会把人生整个的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地走过,少了很多的纷争,少了很多的矛盾,而我们最后,会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自己的生命境界。外在要顺应,你的内在冲击力可能就会减弱。

我们可以从书中得到一些启发,从别人的人生中得到可以共享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不要非要亲身试过才知这路不能走。年轻的我们需要激情,让生活常常充满阳光,偶尔刮风下雨也能知道凉爽的滋味,年轻的我们少些冲动,多些思量,不要把固执当成坚持,因为我们年轻,所以在生活,情感,和工作上都需积极,即坚持又通达。)。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阅读实用篇三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现实世界而生活。但是,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读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思想的灵活、心里的快乐,是我们的身心受益很多。

多读一些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升高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够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自己的忙碌沉迷,把一切牵扯到自己的扰攘纷争、烦恼、仇恨,都看淡了、抛开了。

在现实的这个世界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有人喜欢买车买房;也有人喜欢把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储存在大脑中。而我认为,在大脑中储存佳言名句,即使最富有经济价值,也是最安全的储蓄。这是因为,他既不怕盗窃,也不怕丢失,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自古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读书,使你宁静、快乐,少了一些唯利是图,少了一些唯恐失去存款的心神不宁。既然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不爱读书的朋友,赶快过来试一试吧!爱读书的朋友,请继续努力读书吧!让我们一起努力读书,共同进步!共享盛世繁华的好时代!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阅读实用篇四

说到我们今天,一个只拥有10块钱的人,他的快乐未必不如一个拥有亿万身价的人。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里的分量。

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最快乐的人,既不是穷得叮当响的,也不是家财万贯、富比连城的,往往是那些由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因为他们的生活还不至于过分窘迫,同时,他们也还不至于被财富束缚,为财富担忧。这些人是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都属于有资格幸福的人。但是,幸福不幸福都在你的心里。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媒体出身的,后来开始从事房地产业,资产越做越大,事业越来越成功。他离开媒体的时候非常痛苦,因为媒体是他最喜欢的事业。但是为什么要去做房地产呢?他说:因为我要为我的家庭和将有的孩子负责,要给他们幸福的生活。所以,我违背我的心,我必须要有更多的金钱。

他的回答大家可能想不到。他说:以我们家现在的家产,这个孩子如果在国内上学的话,我每天都会担心孩子被绑架。所以,我要把他们送走。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利”,真的是越大越好吗?

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很淡了。“利”束缚不了他。为“利”辛苦,为“利”奔波,却丧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乐,“心为形役”,太不值得了。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难了,有多少人可能不为利所惑,却为名所累。即使一个高洁之士,也希望名垂青史。

那么,庄子是不是在乎名分呢?在高官美誉面前,庄子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名利名利,破名比破利还要难。很多人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却难过名这一关。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臣武将一生追求的,就是死后追封的一个谥号,君王封他忠,封他孝,封他文,封他武,等等,等等。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大概生前的一切失落都在这一个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补偿。

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庄子在乎名吗?我们知道,庄子这个人好学深思,富有雄才大略,但是他不爱说。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所以他不爱说什么。

《秋水》篇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庄子有个好朋友,名叫惠施,人称惠子。惠施当时就是个天下有名的雄辩家。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就去梁国看望他。当时就有人跑去跟惠子说:庄子这个人来这里,是要代替你做梁国宰相。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阅读实用篇五

《一千零一夜》里面讲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故事。相传,一个国王,他每天娶一个女子,第二天就杀掉。有位聪明又善良的姑娘要阻止他的这种做法,于是她愿嫁给国王。她每天都给国王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每次国王准备要杀掉她的时候,故事刚好讲到最精彩的部分,国王为了把故事听完只好不杀她。就这样她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使国王回心转意。

《一千零一夜》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有的发扬勇敢冒险精神,有的机智善良、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人们。

每篇故事都是曲折生动、想象丰富,大多数令人感动。如《神灯》则述说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孩子在罪恶多端的巫师的帮助下得到了神灯。于是他运用神灯的法力和自己的智慧使家庭富裕,娶到了公主,杀死了偷走了神灯的巫师,还杀死了为巫师报仇的巫师弟弟,他最终当上了国王。

通过看《一千零一夜》这本故事书。使我懂得了:做事只要有了:有始有终、不屈向上、勇往直前、不半途而废的精神,就算再难的事情都能做到。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阅读实用篇六

闲暇之余,我随手拿着《于丹庄子心得》,随着于丹教授的引导去体会那逍遥,无为的世界。

庄子的逍遥世界都围绕着名与利的纠葛去诠释世界。通过《于丹庄子心得地教诲我们》,知道了世人都被名利所迷惑着,我们平凡人一辈子都被名和利所束缚,无法逃脱,终身拖着那疲惫的身子。

而庄子却对名与利丝毫不眷恋,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看破世间一切的名利。他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以天下精神往来的人。他说:“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个人可以穷窘于贫困,但他的内心是否真正在于这种贫困,他对于一个利字看得究竟有多重,这就决定了他面对贫困的态度。”

我们这些平凡人啊,对待庄子这种无为逍遥的处世精神,是何等的困难。我们在这世界上相互的拼斗,争夺,面对四处的勾心斗角与背叛亲离,为的仅是那张张的纸钱。

唉!我感叹与羞愧着,我们为何要为了世间的种种所拼,为了人欲所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

于丹教授说,网上流行一段话“人生无非就是为了那几张纸。为钱,就是为了那几张人民币。名呢,就为了那几张奖状、文凭、档案。人死后,为了墓志铭,为了烧钱纸。一辈子,就是为了那几张纸而已。”

界。

我们试图解脱,可是已定的局势,名与利实在太重要了,它们代表了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我们无法释怀。

名与利啊,只有看破一切红尘的人才可以不被它所束缚,我们平凡人只有在于丹教授的引领下,在庄子的笔下的《庄子》中感悟那无为的世界。

可是细细想想,我们争夺乙炔,目的是为了自己最终可以享受,但是我们不去追求任何,逍遥面对,那种享受才是真的享受。我们都想像庄子一样乘物以游心,独以天地精神往来的人。做到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贵贱。可是何等的困难。

试想一下,人的潜能无限,只需自己做到,我们便可像庄子那样在逍遥,虚无的世界乘物以游心,与天地精神往来。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阅读实用篇七

07年春节的时候,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节目曾请了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的女教授叫于丹来讲庄子,当时没有在意,换台了。今年我们幼儿园在老师生日时每位教师都收了这样一份生日礼物一本于丹的《庄子》心得,一开始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了几页,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写得挺好的,挺实在的。于是思想上就逐渐地改变了态度,觉得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每天晚上认真地品尝这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阅读实用篇八

庄子在书当中多次提到“心游万仞”,多次提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不就是磅礴万物吗?所以,连叔说:“之人也,物莫之伤。”外物伤害不了这个神人。洪水滔天可以吞没一切,但是淹不死他;大旱可以让金石熔化、土山烤焦,他也不觉得热。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有这样的定力,这样的功力,这样的境界。

其实,这样的一个神人,显然是庄子杜撰出来的神话人物。庄子最终的落点不是给你讲神话,而是跟你谈人生。人生的经历不同,禀赋各异。经历和悟性最终决定了你的眼界。反过来说,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固有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经常说,命运这个东西太客观了,完全依附于机遇。其实,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决定你的取舍。

苏东坡和佛印经常共同出游,看到很多的事物情景,但是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解读。有一天,两个人结伴出游,见到一个木匠铺,看见木匠自己在那儿正在做家具。木匠拿出一个墨盒,“啪”一弹墨线。佛印见了,马上就拿起这个墨盒来,做了一首诗:

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

有时拉出一线路,天下邪魔不敢当。

这诗是拿墨盒做比喻。墨盒有两个墨池,就是“两间房”;墨盒里面不有一个轮子吗?墨盒的一头通过轮子把这个墨线拉出来,叫做“赁与转轮王”。这个墨线弹出一条笔直的线,就是正直与准则。在这样正直与准则的标准制衡之下,所有的妖魔鬼怪是不能抵御的。这就是说,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做人要有底线,不能超越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这就是理性。

苏东坡也做了一首诗:

吾有一张琴,五条丝弦藏在腹。

有时将来马上弹,尽出天下无声曲。

苏东坡说,我也有一样东西,不是墨盒而是一架琴,五条琴弦都藏在我的肚子里。我自己随兴所至的时候拿出来就弹,但曲声是你们别人听不到的,只有我的心智可以听到,“尽出天下无声曲”。

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庄子提出,道法自然,道无所不在。那么,怎么样才算是道法自然了呢?“游”是个动词。“游”告诉我们,人想要体验逍遥,必须要有一种动态的系统,也就是说,让你生活有更多的灵动,不要让它僵死,要善于打破常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真正稳当的东西都处在动态之中。

比如陀螺旋转,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真正会抽陀螺的人,总是不停地让陀螺旋转着,旋转就是它的价值。等陀螺一旦静止下来,就失衡了,就倒地了。所以动态是最好的平衡。我们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子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时代在变迁,一个人真的能做到与时俱进,真的能做到取舍自如,以一种清楚的眼界给自己确定准则,并且以这样心游万仞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永远保持动态中的平衡,你就永远不会倒,你永远是行进中的自行车和旋转着的陀螺。只有当你静止下来,你才会真正倒下。你倒下来是没有外力可以拯救的。

有个宋国人想到越国去卖帽子。这个宋国商人按照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觉得越国地处蛮荒之地,没见过帽子,我要去那儿卖的话肯定生意兴隆。可是到了那里才知道,越国人“断发文身”,就是剪了头发,身上刺着花纹,风俗习惯和中原地区完全不同,根本用不着帽子。

庄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自己想当然的价值观去评估这个世界。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感到愤愤不平,说,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这是因为我们的心带有成见。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阅读实用篇九

这本书主要写了这个假期,笑猫和马小跳他们来到了乡下张达外婆家。在飘散着茉莉花香的小村庄,他们认识了女鸭子麻花儿。麻花儿的幸福仿佛没有边界,什么事都能让她感到幸福。在她的心中,总藏着甜美的感动和不尽的思念。她看着孩子们把花环一个又一个地套到自己的脖子上,听着他们一声声的欢呼时,就会产生幸福感;一只很有绅士风度的猫送她回家,她也会产生幸福感;能够看见最后一片晚霞一点一点地消失在天边,这一种景象也会让她忍不住说:“好幸福哦……”大家都被麻花儿的幸福感染了,每个人心中的幸福,都正在慢慢长大。

文中的麻花儿经常说:“我好幸福啊!”这时我会被麻花儿的幸福深深地感动。她可以对任何一件小事产生幸福感,她是多么乐观啊!为什么麻花儿这么容易产生幸福感,然后久久陶醉在里面呢?这是因为她热爱生活的点滴,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容易被感动的心。她是一只时时刻刻都充满幸福感的鸭子,她的心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能从每天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幸福。认识了麻花儿,我从中也受到了她的感染,幸福感一点一点地涨满了我的心房。

我第一次感觉到,幸福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其实,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幸福,只是我们不善于去发现。例如:在教会了同学一道难题时,你会感到幸福,那是给予的幸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你会感到幸福,那是成功的幸福;当你遇到挫折时,旁边有朋友亲人关心你,你会感到幸福,那是关爱的幸福……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事例:在校运会上,我参加了女子1000米跑步比赛。虽然我没有拿到第一名,但同学和老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鼓励我。这时,我感受到了关爱的幸福;在我们一家人出游的时候,一起玩耍,温馨快乐,这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幸福!身边处处有幸福,而幸福,需要你用心去体会!

生活中的幸福无处不在,一点一滴也是幸福,只要你热爱生活,勇于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那就一定会找到幸福!让我们像麻花儿一样,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容易被感动的心,当一个幸福的人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