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8:10:06 页码:11
最新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大全11篇)
2023-11-09 18:10:06    小编:zdfb

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把握和思考。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表达个人的感受和思考。这些读后感范文从不同角度对书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思考书中的内容。

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篇一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学习《火烧云》开始,我就想轻轻走进萧红,走进《呼兰河传》。假期中,我跟着作者来到了呼兰河小城。

这是一部充满童趣、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小说,它那散发着的淡淡墨香和真切朴实的语言,让我陶醉,让我回味无穷。从字里行间,我体会到了萧红儿时的那种孤寂,和被愚昧与迷信包围的生活。幸好她有一个性格爽朗的爷爷,陪伴她度过童年,让她留下了一些甜蜜的回忆。

全书七章,各自独立而又浑然一体,一、二章写小城的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的人物,五、六、七章描绘了独立旁支的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笔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作了传记。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有一点沉闷,但无论是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逛庙会,还是北方的天气、环境,以及独特的火烧云,都能让人为之动容。只是,呼兰河小城的人在精神上还是被老的思想和迷信的观念包裹着。如,跳大神是为驱鬼的,唱大戏是唱给龙王爷听的,放河灯也是让鬼去脱生。最悲惨的是团圆媳妇的遭遇,因为她的`行为不符合封建礼教的要求,加上街坊邻居背后的议论,她被毒打了一次又一次,最后,终于被折磨而死。封建的思想和制度就像无情的魔爪,可以把人的生命置于死地。

读了《呼兰河传》,我的心灵受到了多重的洗礼。有因儿时萧红的可爱天真而会心的一笑,有为萧家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生的感叹,更有对封建思想和制度的大为不满与愤怒。萧红为我们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创造了这部永远不朽的经典,我感受良多。

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篇二

当紧张的学习、繁多的作业使我们的好心情一扫而空时,当我们处在失望、伤心的处境时是什么涤荡了我们的心灵?是书!高尔基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在这里,《呼兰河传》会带着我们走进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旧社会人们愚昧所带来的灾害。

《呼兰河传》讲述了萧红的童年故事,他并不是那样的惊天动地,但童年中的一丝快乐却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中。

以前的社会是重男轻女的,因此没有一个人在乎萧红,而最疼她是,只有祖父。当她把韭菜当做野草除掉、吧狗尾巴草当做谷子……祖父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的给萧红解释。

就像茅盾所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的童年竟是在这样一个悲凉的小城里度过的。而我们的童年,简直是她们的美梦!

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篇三

正如作家茅盾所说,《呼兰河传》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的确,《呼兰河传》这本书本身就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它如诗如画地讲述了作者萧红年幼时在呼兰河畔的所见所闻。娘娘庙的风土人情、十字街的繁华、“跳大神”时人们的欢畅,这些无不诉说着呼兰小镇的五彩的风土人情。

可阳光总是伴随着阴影,五彩缤纷的事物背后黑暗的那面同时存在。

那时正处于封建社会,人们对封建礼教深信不疑,不肯接受新鲜事物。传统、残忍,而毫无意义的仪式被延续下来,比如“扎彩衣”,“算卦”。这无不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混乱,以及他们的愚味,残忍,对传统的事物不分辨真假。

小团圆媳妇的遭遇就是个最好的案例。

小团圆媳妇原本是一个活泼向上的小姑娘,但由于重男轻女的旧习,女性的社会地位极低,因此她在八岁时便被卖去了呼兰镇的老胡家,这在年幼的小团圆媳妇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她本是个性格里稍带调皮的小女孩,但当时的人们麻木地认为只有乖巧贤惠才是女孩子们的本分,顺从更是排在德行的首位。就是如此,小团圆媳妇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常常遭到婆婆的毒打,身上留下烙铁的印记。

后来,小团圆媳妇生了重病,又被卷入一场各种传统仪式的漩涡。人们不用药物治疗,反而迷信各种如“跳大神”、“扎彩衣”、“算卦”等仪式。最后,小团圆媳妇在被用烧开的水洗澡时丧命。

从这方面看,《呼兰河传》这本书不就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吗?

童年的萧红顽皮、稚气、天真,但当时可怕的封建社会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内心:正因此,她就借一本《呼兰河传》表达她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以及她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

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篇四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作者是萧红。

其实,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反对封建。她向往自由,觉得老百姓与地主阶级是平等的。写这本书,也反映了作者悲惨但又自由的童年生活。萧红的童年很悲惨,在失去外祖父之后,萧红因为家境败落而退学,但她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学习,终于在1934年出版了《生死场》,得到了鲁迅先生的赞扬。

在第三章中,作者写了自己和祖父在园子里尽情自在的玩耍,我觉得那时候是半封建社会,人民不自由,作者写这一章,背后也反映出了对封建制度的反抗。

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篇五

这本书是一本童趣的书,主人公小女孩在呼兰河这个城市生活,和他的祖父一起生活。呼兰河是一个小城市。i在这本书里主要讲的是这个城市的有趣事和小女孩跟祖父一起生活的故事。

呼兰河有一个十字街,是这个城市最有名的也是最热闹的。十字路口分为四条道:东西南北这四条道。除了有名的小道之外还有比这个更有意思的,是一个大坑!每当一出事那人挤得呀,真能用“满”这个字来形容。这个坑在道路上真是要了命了,人扶着墙才能过去,不然就泡个泥巴澡!人都要扶着墙才能过去,那马车可就遭殃了,每年都有马车在这里翻车。更好笑的是鸡、鸭和猪也来这里泡澡!要是白天还有得救,要是晚上没人的时候,那就请安息吧。祖父每次都抓这些鸡鸭猪来给下女孩吃,这就好比一个集市!

祖父有一个大花园,里面什么都种,小女孩在这个花园里自由自在,玩累了就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倒地一睡!可舒服了。祖父后院里种了祖母爱吃的野菜,可是不幸的是菜还没有熟,祖母就病死了。从此家里就更寂静了,后来家里来了好多人来祭奠,小女孩是最高兴的,因为来了好多个小朋友,她可以跟小朋友们一起爬树翻墙!可是没玩几天他就有一个人了,她太寂寞了。

家里来了一位小女孩的叔叔,他的脾气古怪。每次吃东西,你要是不给他拿,他就会骂你:“王八羔子,你个兔崽子!'你要是拿个他,他就会说:“叔叔不爱吃这个,拿下去!”哎,他们家多倒霉呀!

这本书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这几个就是我最喜欢的小故事。后来小女孩离开了这个城市,来到了香港。就再也没回来过。

祖父不在了。

院子的花草都枯萎了吧,大街上还是这么热闹吗,谁知道呢!

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篇六

我试着从过年热闹繁忙中脱身出来,抱着萧红的这本《呼兰河传》跑到一角,将寻得一刻宁静寄托于这本书中,谁知,至此便从一种热闹掉入了另一篇热闹之中。这里的热闹非比外面的热闹,藏在萧红记忆中的那座热闹的小镇,读到深处,涓涓涌出的是那道不尽的思念。

虽然生在“关门口”,向东北方向骑车30分钟就算是正式踏入东北境内,然而我却从未真正去过深居祖国最东北的那片土地,或者说没有真正了解过那里的风土人情。循着书中的字字描述,我想象着呼兰河的街道模样,大大小小的瓦房错落参差,院墙相隔的邻里起居,以及赶马车扬鞭的吆喝声……这里有着小城镇特有的习俗人情,人们相互熟知,甚至随便抓出一个人来,两三个主妇闲聊的的功夫,已经把这个人的来头和家中历史翻了个底儿掉。这样的琐事还有许多,如此的细碎拼凑起来,却在萧红的笔下,以一种欢喜热闹的滑稽模样,逐一记录展现出来了。

作者可以将一个经常坑人的大泥坑塑造成一个廉洁奉献的形象。因了这个泥坑,路人们才在一次次遇见翻车事故时,得以显示出帮助的爱心,也正因了这个泥坑,每每大家买来便宜的死猪肉,可以一口咬定是谁谁家不幸掉入泥坑中淹死的小猪,推掉大家图便宜买来瘟猪的不雅罪名。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乡间可遇的泥坑,在《呼兰河传》中第一次成了申明正义的主角。

对于当地的风俗,说起来更是热闹。人们在街上消费只认口耳相传的“老字号”,这里就提到了一家药铺,说来也奇了,不用打广告不需挂大字招牌,人们自然而然知道去哪条街,转几个弯可以找到。而那个占据界面的门面,即使挂着特大招牌,整日广播宣传,最后挺了段时间还是关门大吉。只因这后者是外地来的行家,而前者哪怕是吃了一疗程都仍拉肚子不止的“万能药”,还是会生意兴旺。没办法,家家户户都知道,那谁谁家的药铺有一味何等神奇的治百病药,不管用也可以买来做个心理安慰。

风俗的体现在后文的团圆媳妇故事里,有更深的体现,那一段可真是叫人有些哭笑不得,只觉闭塞的思想令人生气,团圆媳妇的经历着实可怜。

整个《呼兰河传》围绕着家乡,以及那片祖父的园子为主线条,来描写童年经历的故事,看似写得琐碎,却都是在祖父的周围发生的,亦是在作者童年时听到看到的。本该热闹的场面就此,剩下些许的苦笑和感叹。

书的后面一小部分是《商业街》的内容,讲述的则是人生中另一位重要的人物——伴侣。相识相恋、一起过艰苦的日子,褪去了爱情丰盈华美的外衣,留在萧红文字里的,是两个人一起奋斗的日常,和过日子的朴素温暖,它更贴近现实中的婚姻生活。伪满洲国和日本侵华为背景,日子算是不容易。有一出描写典当衣服买包子的片段,将夫妻俩的模样写得真实又可爱。当时作者与当铺的伙计讨价还价换来的1元,在集市买了大袋包子回来,一进门拿给爱人,虽说他不乐意,却还是喜欢包子,于是也就没再说什么接受了。想想生活中哪找那么多的甜蜜,这段买包子也是再平常不过的瞬间,倒是因作者心中有爱,显得几分平淡的温暖和些许喜感。

整本书都是这样大大小小的日常所拼成的记忆,想必当时的情景未尝有这些的欢乐,缘于记忆中的思念,越发得情感深邃,真实热闹。

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篇七

呼兰河是个小城,它伫立在寒冷的东北大地上。那里有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还有小胡同,那里有碾磨房、豆腐店、烧饼铺、粮栈还有赫赫有名的大泥坑,大家在大泥坑这看热闹、听消息、心安理得的吃着不卫生但便宜的瘟猪肉。

呼兰河城有老爷庙、娘娘庙、跳大神、野台子戏等各种信仰风俗,十分热闹。呼兰河人在此生活,挣扎着、享受着、他们平凡、普通,他们麻木、不仁,他们冷漠、无知,他们对鬼神热情,对现实无奈。

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冬天一片冬雪,夏天满院蒿草。那里有作者的后花园,有蝴蝶、蜻蜓、黄瓜、倭瓜她可以在后花园自己玩儿,也可以在那睡觉,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那里有一位和蔼慈祥的老者,是祖父,个子很高,身体健康,眼睛是笑盈盈的,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抽着旱烟管,教她背诗,不许她吃过多的年糕,喜欢和这里的孩子们开玩笑。

小说都是生活碎片化的描写,散文化的叙述,没有跌宕起伏,但依旧触动人心。

最令我感到悲凉的是老胡家小团圆媳妇的死亡。十几岁的姑娘,活泼开朗,却在封建迷信的思想下,被毒打,跳大神,洗热水澡烫全身,她的婆婆如此愚昧无知,自以为是的善良令人既痛心又无力。

同样的人间悲剧还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他的脸焦黑焦黑,他的头顶雪白雪白。他无知、他无奈、他滑稽、他悲凉。他在呼兰河一无所有,他在呼兰河卑微的生活。

冯歪嘴子是令我欣慰的,他打着梆子,半夜半夜的打,一夜一夜的打。他贫穷,他的家很冷,就像露天一样,但是他一直向上,勤劳,坚韧,可是命运却不好生待他。妻子离世,留下两个幼儿,他依旧没有消极厌世,他坚持着,挣扎着,他的孩子最后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生命向上的姿态一直都在。正如结尾: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

我们都会死去,我们都有漫长岁月,我们怀念,我们追忆。

我记得,我家的院子下雨天时没有红砖的地方就会泥泞,大鹅会在水坑里胡乱扑腾;公鸡在我没睡醒时就开始打鸣,小鸟叽叽喳喳、吵吵闹闹;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散出几束光照在脸上暖洋洋的。

东家的小子因为偷吃了五块奶油冰棍被拿着鸡毛掸子的奶奶追着满院跑;西家的姑娘十岁就开始在家里洗洗涮涮、洗衣做饭;北边的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招呼我去大河边摸鱼。

南边的我那时从来没有想过人世间的悲凉和生命的无常。我在路边发发呆,看看花,想想明天要去姥姥家吃饺子,姥爷一定会给我吃从山东带回来的香油,金黄金黄的,可香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篇八

这个寒假,我有幸阅读了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整本书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的故乡黑龙江呼兰河县的特色,风俗及小时候熟悉的`人物和印象深刻的事。

《呼兰河传》全书分七大章和尾声,第一和第二章节主要写了全县的三条街与当地跳大神,放河灯,看野台子戏和庙会等风俗,其余五个章节写了与作者同住一条街的邻居和亲人,把祖父的和蔼可亲,冯歪嘴子的辛勤质朴,有二伯的古怪性格描述的淋漓尽致。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并且十分的封建和落后,在那里,由于人们的迷信和愚昧无知,发生了一个个杯具,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运凄惨的小团圆媳妇,她生了病,高烧不退,婆婆不仅仅不带她去看病,反而还请了个骗人的“法师”,最终把她丢到滚烫的开水里洗澡,结果不但没有治好她的病,反而还要了她的性命。那里的人们宁肯顺从天意,也不愿相信事实,名明白可悲也不愿意反抗,我看着看着也增添了很多怜悯和痛恨。

儿”。这也让我联想到了自我,童年的完美时光是多么的让人留恋,我们都要好好地珍惜,长大了才不会后悔。

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篇九

刚读了《呼兰河传》的第一章,我就感到了一种奇异的感觉。不知是因为冬天冰封一切的天气,还是因为雨季变得恐怖的大泥潭,或是因一个个对死亡的生命冷淡的村民,我都隐隐感到不太舒服。如此使人压抑的一个个景象,被作者描绘的倒是很生动,但真的不想再看下去。后来咬咬牙,又往下读了读,才知道原来这整整一章,只是为这本书不了一个景,也预示了整个故事都会在这种环境下展开。阴暗的社会,简陋的生活,蒙昧的人;没有信念,没有目标,没有一切值得活下去的事物。呼兰河的人,像行尸走肉般活着,生老病死就如没有一般。他们欺骗自己,忍着穷苦,却又有一丝向往好生活的意思。

耐着性子,我又读了第二章,这章确实是比第一章要有趣些。但,全旨还是没变。呼兰河的村民,有“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迷信;“放河灯”,自欺欺人;“野台子戏”,粗鲁;“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虚伪。这些活动又是为了谁呢?是为了人们取乐而办的呢?不,是为他们自己也不太确信是否真实的鬼神举办的。倒是有一项盛举,“唱秧歌”,是为人举办的,但作者也只是几语略过。我很佩服这些人——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活动,他们便可找出“无限”乐趣。至此,本书仍无主角。甚至连作者也只是如上帝般旁观。

第二章起,书的情感仿佛一下就有了。原来冰凉的文字,仿佛一下子就有了生命。全章几乎每节都由祖父或祖母起头,人物一下子就有了,也很鲜活。“我”在这布景下,好像丝毫没有影响,甚至祖母去世时“我”还在玩。但细想,“我”的玩伴也少的可怜,似乎只有祖父。这和布景似乎有些像了。在后来第四章,又忽然以“院子”或“我家”起头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并插入了很多事例来介绍“我”家,感觉很有立体感。作者的童年,不管幸福或是不幸福,必是深刻的。由这小院的描写,便可感觉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美,但凄美。“我”与祖父虽玩耍愉快,但却是只和祖父。只有唯一的依靠的人,是值得同情的。而“我”的内心不也和这开头的布景一样吗?这样深刻的童年,必给作者留下极深印象,才使她写得如此细致。而她与命运做斗争,独自在小院快乐着。这不是一种顽强的表现吗?随着小故事越积越多,终于,作者要写大故事了。

五、六、七章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它们倒像是真正的小说。有人物:团圆媳妇、二伯、冯歪嘴子;也有情节:小团圆媳妇被折磨死;有二伯的日常生活以及冯歪嘴子一家与世俗做斗争。这些故事都很生动,有的有趣有的悲惨,但都告诉我们一件事:“在呼兰河,人是苦,但不甘的人不会忍受凄苦的命运。”是的,这些人都很坚强,有志气,与命运斗个你死我活。在作者笔下,这一个个人物,与她的布景,似乎不相称,但又很现实。这些人,坚强乐观的活着,不靠“精神”盛举,只靠一颗顽强的心。我很佩服他们,也为他们的故事感动。

不知不觉就读到了尾声。呼兰河,是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儿时生活场所,那里凄苦,但那里的人乐观,以至于每个故事都蕴含着凄苦笼罩下的快乐。这本书很深刻,耐人寻味。

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篇十

一口气读完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称为“文学洛神”的萧红在生命的后期所写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一种幽香的余味长存心间。九十多年前东北小县城呼兰的草木风貌、人情世故、物是人非如一幅画卷铺展在我的眼前,我深深为萧红高超的语言文字魅力所折服。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思考:为什么要给学生教语文?我们到底要教会他们什么?萧红的《呼兰河传》给了我深深的启示。语文的要素固然很多,比如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考,但抛除其功利目的,从最终的意义上来说,我们学语文是为了学会表达,进而更好地提高我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正如新教育的创始人朱永新教授所言:教育是让人成为一个幸福而完整的人!

《呼兰河传》是教会自己、教会学生进行表达的范本,其借鉴之处至少有三。

第一,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在哪里都带上观察的眼睛。有人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只有保持好奇心,我们的日子才不至于乏味。的确,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万事万物时时都在运动变化当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不会对不一样的事物熟视无睹,以至于让自己的思想和神经长期处于麻痹状态,更不会怨天尤人。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乍一看,这是一个天真的儿童在花园里贪玩,可是你仔细看:小小的蜜蜂、大红的蝴蝶、金色的蜻蜓、绿莹莹的蚂蚱,不正是在夏季的花园里营造色彩缤纷的自然奇景吗?“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这正是一个特写,作者把自己眼中飞舞的蜜蜂写得惟妙惟肖。萧红通过一个儿童的视觉,把观察到的小昆虫一笔一划地给我们勾勒出来,如在眼前。萧红在病重的时候写自传,她童年与大自然为友形成的乐观性格,无疑在感染着生命即将终止的她,至少会让她粲然一笑;至于我们后来的读者,更会惊诧:在若干年前,在东北,在一个自己从没去过的地方,竟会有如此好的景致,我们的心瞬间也会被美好所化,风轻云淡,暖意融融。这就是一种心灵的愉悦!

第二,拟人化的修辞,让文章情趣盎然。俗语云:万物有灵。可是我们如何才能发现这个灵性?修辞,所谓拟人的修辞手法功不可没。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慌花,就开一个慌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就是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涨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来一对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在这里,你发现作者和这些生灵有距离感吗?没有,一点也没有,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是相亲相爱的家人!相互熟知,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地、人和谐相处的场景多么令人感慨!在许多文学名著中,拟人的修辞手法也被作者拿来巧妙使用,进而使文章增色不少,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路遥、莫言等,这让他们的文笔表达有了一种神奇的代入感,读者如身临其境,陶醉而忘乎所以!

第三,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言为心声,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是为了交流,是为了向人坦露自己的心迹,进而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为自己在人间的存在留下一些印证。

“祖父睡着的时候,我就躺在他的旁边哭,好像祖父已经离开我死去似的,一面哭着一面抬头看他凹陷的嘴唇。我若死掉祖父,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好像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爱”和“温暖”带的空空虚虚。我的心被丝线扎住或铁丝绞住了。”

这是一种何其疼痛的感觉!纵观萧红这一生,遭遇不少人间白眼,饱尝世间寒凉。其实只有她的祖父一直无条件地疼着她,爱着他,超过自己的亲生父母,她一直都是知道的。在祖父即将寿终的时候,她的哀伤在文字间溢于言表,让我们感同身受。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人生记忆最深刻的时光,它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烙下了生命最初的烙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是我们与故人的相逢,与自己灵魂的深度对话,是自己与自已的一次握手,是心灵的和解!干干净净地活在人间,利用合理的渠道释放自己的情绪,扭正“三观”,我们才能轻松前行,才能看到照耀自己人生的灯塔!

总之,阅读是一种奇妙的心灵体验,它让我们在别人的文字中去感受真谛,寻找奥秘,进而更好地学会表达自己,进一步提高自己生命和生活的质量,趋向幸福而完整的人生。为了师生共同的成长,为了不辜负我们每一日的生活,萧红的《呼兰河传》在前,后辈如我们紧随其后,愿我们每个人都学会表达,也学会用文字书写我们自己独特的人生。

呼兰河传读后感50字优质篇十一

呼兰河是北方的一座小城。当它被严寒笼罩时,出行的人们就会窘态百出。卖豆腐的人一不小心,盛豆腐的方木盘就被冻在地上了。卖馒头的老头儿走在街上,时不时就会摔一跤。馒头就从推车上滚了下来,旁边的人就趁机拿走了几个。

小城十字街聚集了呼兰河的精华,虽不繁华却称得上热闹。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在东二道街上,有一个五六尺深的大泥坑,时不时就要闷死动物。无论谁从这里过,难免要费一些周折。在城里,经常会听到类似“那泥坑又闷死狗了。”之类的话。

虽然那个大泥坑经常给呼兰河的人们制造麻烦,但人们宁愿与它斗智斗勇,也不愿把它填平。人一旦习惯于一种无所谓好坏的状态,就很有可能陷入麻木的泥潭。有时候,我们只有敢于跳出惯有的思维,才会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意义。

在呼兰河,豆腐是一种特别可口的食物。人们都很欢迎卖豆腐的,小孩子也想开个豆腐坊,因为那样就能自由自在地吃豆腐了。

豆腐不但是人人都想吃的东西,更是呼兰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会有一些意料外的坎坷或磨难,只要我们乐观面对,总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呼兰河的人们就是在这样看似平凡又充满趣味的生活中,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