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4:45:31 页码:13
2023年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优秀10篇)
2023-11-10 04:45:31    小编:zdfb

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激发思维,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总结中可以借鉴一些相关的范文或案例,但要注意切勿直接抄袭。附上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和心得,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一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如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4.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p36)。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对光:升、转、看、调(3)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4)整理。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3.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人体的各项功能都是由细胞或多个细胞共同完成的。所有的细胞都能显示出生命的各种属性,在它们之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细胞里进行的,细胞内还一直进行着呼吸作用。一切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我繁殖。细胞能通过分裂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和生命一样,表现出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一切说明,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系,互相交流营养物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植物)生长时先出现很多小液泡,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2)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色素等。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

2.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3.dna是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4.遗传信息是生命体内每一个细胞中所包含的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信息的统一体。

第三章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3.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例:洋葱鳞片叶表面)。

2.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例:番茄果肉)3.分生组织: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其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4.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

四.生物体结构的层次性:动物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

1.绿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细胞: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疏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3.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六.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细胞: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种组织为主。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例如: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

5.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观察草履虫:

(1)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吸取表层的(氧气丰富)培养液一滴,滴在在玻片上。

(2)在玻片中的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限制草履虫运动,便于观察),再盖上盖玻片。

(3)草履虫的结构图(4)草履虫的应激性。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胚芽:发育成茎、叶子叶:1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胚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胚根:发育成根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种子是完整的、活的,种子不在休眠状态。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种子的萌发的过程:

玉米:胚乳里。

胚根根;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茎和叶。

5.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根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二

1、烷烃的命名遵循:链长、基多、序数低。

2、烷烃的碳原子都是sp3杂化,四面体结构,连1个c-c的碳原子为伯碳、2个c-c为仲碳,3个c-c的为叔碳,4个c-c的为季碳,与对应碳原子相连的h为伯、仲、叔h。

3、烷烃的光照卤代是游离基机理,叔h最活泼,叔游离基最稳定。

4、三元环由于环张力而容易开环:与h2、hx、x2反应,四元环活泼性次之,五元环基本不开环。

5、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为椅式构象,大基团在e键上多的构象是优势构象。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一、分类归纳推导物质的通式和通性。

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每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以及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分类归纳每类有机物的通式和通性。如在《烃的衍生物》一章中,知识是以官能团为主线展开的,所以在学习衍生物时,要首先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去推断衍生物的特性,再由性质进一步验证其结构,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关系。

二、运用分子结构模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更加形象地理解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情况。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到实验室自己动手组合ch4、ch2=ch2、ch3ch=ch2、ch3ch2oh等分子模型,以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三、掌握性质注重应用。

1、联系结构,记清性质。

如:乙醇的结构式为:

(虚线a、b、c、d代表易断裂的键)。

它的性质与相应易断裂的键的关系为:

(1)跟活泼金属,跟羧酸酯化断裂a处的键。

(2)跟氢酸(hx)反应,断裂b处的键。

(3)氧化为醛,断裂a、c处的键。

(4)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生成烯烃,断裂b、d处的键。

(5)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生成醚,一分子断裂a处的键。另一分子断裂b处的键。

2、对比种类,记准性质。

如:含有羟基的有机物及羟基相应性质如下:

(1)醇(如ch3ch2oh):能跟na等活泼金属反应,不能跟naoh、nahco3反应。

(2)酚(如):能跟na、naoh、na2co3等反应,不能跟nahco3等反应。

(3)羧酸(如ch3cooh):能跟na、naoh、na2co3、nahco3等反应。

1、先学好烃这章,才有可能学会烃的衍生物。如果你现在是六十分,说明你要先补烃这章。

2、你可能缺乏背诵,化学就是理解加记忆。请不要吃惊,就是这样。你应该已经学完烃了,在学衍生物,但别急,先从烃开始。那你先把各官能团的性质记一下,化学反应就没问题了。然后把鉴别各物质的方法(就哪几种)搞清,但别弄混。把几种反应类型弄明白。

3、各种反应其实都是各官能团的反应,所以官能团的性质要了然于心,才行。

4、以上做完了,再用同样的方法学衍生物就会觉得,跟烃比,它是个屁。很容易记。

5、最后一步,就是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只要脑袋好使,做题到位,有机是没问题的。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三

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遇溴水褪色。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h2s、h2so3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机溶剂)。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

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生成某酚纳。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6、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17、有硫酸参与的有机反应:

(1)浓硫酸做反应物(苯、苯酚的'磺化反应)。

(2)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醇脱水制乙烯或制乙醚、苯的硝化反应、酯化反应)。

(3)稀硫酸作催化剂(酯类的水解)。

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hi、h2s、h2so3等)。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四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十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

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3、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实验 现象 表达式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五

(1)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2)常见根价的化合价。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二、燃烧实验现象口诀。

氧气中燃烧的特点:

氧中余烬能复烯,磷燃白色烟子漫,铁烯火星四放射,硫蓝紫光真灿烂。

氯气中燃烧的特点:

磷燃氯中烟雾茫,铜燃有烟呈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

三、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口诀。

口诀1: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口诀2:氢气检纯试管倾,先通氢气后点灯。黑色变红水珠出,熄灭灯后再停氢。

四、过滤操作实验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五、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顺序口诀。

口诀1。

先将游码拨到零,再调螺旋找平衡;

左盘物,右盘码,取用砝码用镊夹;

先放大,后放小,最后平衡游码找。

口诀2。

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调节螺丝达平衡,物码分居左右边。

取码需用镊子夹,先大后小记心间。药品不能直接放,称量完毕要复原。

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活动性。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l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hco3—。

h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

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六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物质的除杂方法

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kno3):蒸发溶剂

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1、化合价实质之歌

化合价实质要记准, 金正非负单质零;

氢一氧二应记住, 正负总价和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3、书写化学式之歌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4、书写化学方程式之歌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钾钠硝酸铵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铅、钡沉水中,碳酸、硫酸镁微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9、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0、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在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要注意化学式的“·”不是数学上的“乘号”,而是表示结晶水合物里含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其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无水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加而不是相乘,如na2co3·10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跟10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加的和,即na2co3·10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3×2+12+16×3+18×10=286。

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的依据是看该物质的组成(或构成)是否固定,而不是看该物质中所含微粒的种数,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即该晶体中cuso4微粒与h2o分子之间的个数比是固定的,为1∶5,所以硫酸铜晶体中各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固定的。由此可知硫酸铜晶体是纯净物,类似的碳酸钠晶体也是纯净物。

将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无水硫酸铜是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 cuso4+5h2o

这个变化是由一种物质(胆矾)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无水硫酸铜和水)的反应,所以属于分解反应。

风化是指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将胆矾变成无水硫酸铜,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所以不是风化。

碳酸钠溶于水后电离产生na+和co32—,co32—和水分子发生如下反应:

co32—+h2o hco3—+oh—,溶液中产生一定量的oh—离子,所以溶液显碱性,如果给碳酸钠溶液加热,可产生更多的oh—,使溶液的碱性更强。

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硝酸钾是盐,盐能与酸、碱、盐起反应,分别生成新酸、新碱与新盐。但硝酸钾与酸、碱、盐反应后所生成的新酸是硝酸,生成的新碱是氢氧化钾,生成的新盐必定是硝酸盐或钾盐。其中既无气体也没有沉淀,而反应又不生成水,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时对生成物的必要条件,故硝酸钾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同理,硝酸钠一般也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根据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反应物必须可溶于水或酸,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所以硫酸钡不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对常见盐的考察除物理性质用途外,逐步趋向于信息给予题的研讨。

2、对溶解性的考察趋向于物质的共存,离子的共存。

3、物质的推断趋向于答案的不唯一性,即符合题意答案的多样性,并对全章进行综合考察。

4、物质的鉴别趋向于叙述的准确性,合理性。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七

1.排水法:

(1)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一般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尽量用此法,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大,但含一定的水蒸气。

2.排气法:

(1)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都。

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排空气集气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但所收集到的气体纯度不高。

注: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口即可,这样便于操作;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可充分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

b.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后,是正放在桌面上还是倒放在桌面上,取决于气体的密度,为了减少集气瓶内的气体向空气中扩散,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集满集气瓶后,盖上毛玻璃片,要倒置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正放在桌面上。

二、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

(1)排水法:

集气瓶里的水要装满,瓶口处不能留有气泡,倒立在水槽里,到集气瓶中的水完全排出为止。

(2)排空气法:

要把验满的工具放在靠近集气瓶口处,不能放在集气瓶内。

三、气体的干燥与除杂。

气体的干燥原则:

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硫酸铜固体、氯化钙固体作干燥剂。

(1)选择干燥剂: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和干燥剂的性质,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反应。

(2)选择干燥装置: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态来决定。干燥时,装置要么是“长进短出”要么是“大口进、小口出”。

气体净化除杂原则: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八

化学可以说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所以化学是有很多需要背的地方的,我们要想学好化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背诵课本,如果你连课本都没有背下来的话,你是没有可能去学好高中的化学的。高中的化学试卷中出的题,一般都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我们在背诵的过程中是需要理解的,化学毕竟是理科,有很多的同学把化学的各种反应都背下来了,但是一换数据还是不会,这样是不行的,我们在背诵化学的时候一定要加以理解,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

错题本。

我们自己必须建立一个错题本,我们把自己平时不会或者是做错的题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到复习的时候就有针对性,如果有的问题我们一直不太理解,一定要及时的问老师和同学,这样我们会对这道化学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再复习的时候会更加的容易。对于自己经常犯错的题一定要及时的改正。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九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篇十

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做还原剂。

水与f2的反应:

(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水电解:

(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2.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水合、水化:

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2)、水解:

3.名称中带“水”的物质。

(一)、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

(二)、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

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同学们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阅读;上网查找;注意摘录。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s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