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教案(大全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08:56 页码:7
最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教案(大全四篇)
2023-06-06 15:08:56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通过探究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1) 通过提问、阅读、比较、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学生能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晋的政治局面:“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宋、齐、梁、陈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大量南迁;社会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

1.教材分析

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2.学情分析

东晋的兴亡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篇二

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西晋兴亡以及原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前秦与淝水之战及其失败原因和教训,江南地区开发等。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提问、讨论等方法,辅以板书或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

【讲授新课】(时长:45分钟)

导入新课:(时长:3分钟)借用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提问)典故的由来以及含义?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司马昭何许人也?借而引入曹魏,然后由教师进一步引导,三国鼎立的是哪三国,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众所周知,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实现统一大业,那么历史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继三国鼎立之后的历史发展情况。

一、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时长:15分钟)

1、 司马氏代魏与三国局面的结束

率数百人攻司马昭,结果反被司马昭所杀。265年,司马昭死,子司马炎废掉魏主曹奂,自立为帝,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统率18万人分道伐蜀。钟会攻汉中,蜀大将姜维据守剑阁。邓艾则以奇兵间道直逼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蜀后主刘禅(shàn)降魏,蜀国灭亡。

264年,三国时期著名暴君孙皓即吴国皇帝之位,吴国众叛亲离。279年冬,司马炎分六路大举伐吴。280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至此,西晋实现了统一。

2、 西晋统治集团的腐朽与“八王之乱”

西晋建立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君臣错误地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王,宗室削弱的结果。于是,晋武帝在即位之初,立即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并且拥有军队,分取赋税。一些同姓王还担任地方重镇的军政长官或统领中央的军队。晋武帝的本意是想借此巩固晋室的统治,后来却适得其反,酿成宗王势大,埋下“八王之乱”的祸根。

晋武帝死后,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皇太后之父杨骏辅政。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不满杨骏专政,于291年利用楚王司马玮先除掉杨骏,以汝南王司马亮执掌朝政。接着再矫诏使司马玮杀掉司马亮,随即又以擅杀大臣为罪名杀司马玮,将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后,经过了七八年比较安定的时间。300年,贾南风除掉太子司马遹(yù),掌握宿卫禁兵的赵王司马伦又起兵杀贾南风。次年,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为帝。齐王司马囧(jiǒng)、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遂联合进攻司马伦。司马伦被杀,晋惠帝复位。为了争夺皇位和阻止司马囧独揽大权,司马颙和长沙王司马乂(yì)打败并杀死了司马囧。此后,司马颙和司马颖联合进攻司马乂,在洛阳一带发生激战,造成了严重破坏。最后司马乂战败被杀。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将晋惠帝迁回洛阳,先后杀掉了司马颖和司马颙。此后,司马越毒死晋惠帝,另立司马炽(chì)为帝(晋怀帝),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晋的统治,也为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提供了机会。

3、 少数民族的内迁与“五胡乱华”

东汉前期,蒙古高原发生了空前的大旱灾,导致匈奴“人畜饥疫,死耗大半”。结果,匈奴发生了分裂,大部分匈奴人西迁,被称为“北匈奴”;另有一部分匈奴依附于东汉,被称为“南匈奴”。南匈奴最初居于今内蒙古地区,东汉每年以巨资供给南匈奴,以作为北部边境的屏障。后来,在鲜卑族势力的压迫之下,南匈奴迁移到今山西离石一带。曹操又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分布于今山西汾水流域,选汉人作司马,监督匈奴各部。在西晋末年的内乱中,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在其酋长刘渊的率领之下,建立政权,灭亡了西晋。(幻灯片: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羯(jié)族可能起源于西域的小月氏(zhī)。因附属于匈奴,故又称“匈奴别部”。羯族和匈奴一起内迁,多居于山区,主要从事农业。从匈奴政权中分离出来以后,西晋末年建立了后赵政权。

氐(dī)族主要分布在今甘肃、四川、陕西一带。东汉末年,曹操击破氐人的部落,迁其“五万余落”至甘肃的扶风、天水等地。后来又有武都氐部归附内迁。296年起兵反晋。前秦时,氐族的势力最为兴盛。

羌(qiāng)族从西汉开始陆续内迁。由于受到汉族政权和汉族地主的压迫,东汉时期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羌人起义,给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是东汉衰落的原因之一。三国时期,魏蜀连年攻战,双方都征招羌军参战,更多的羌人迁徙到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鲜卑族起源于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一带。东汉中后期,拥有数以十万计的军队,盛极一时。三国时期,分布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直到辽宁一带。经常参与中原各国间的战争,后建立几个政权,由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把北方基本统一起来。

西晋灭亡以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十六国”。(幻灯片:十六国)

4、 西晋的灭亡与东晋的建立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先提问后总结):第一,统治集团奢侈腐朽,晋惠帝智力低下;第二,内部发生争夺皇位内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彻底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

317年,皇族,历史上称为“东晋”。

二、淝水之战(时长:10分钟)

1、 前秦的建立与汉化

351年自称大秦天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改称“皇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355年苻健死,子357年苻生堂兄,重用汉人王猛,实行抑制氐族贵族豪强、扩大皇权的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他恢复魏晋土籍,承认士族特权,吸收汉族士人参加政权,扩大胡汉联合统治的阶级基础。提倡儒学,兴立学校,培养统治人才。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修立亭驿,发展工商。消灭前燕后实行徙民政策,将关东被征服的鲜卑、乌桓、丁零等族十万户徙至关中,充实近畿,便于控制;又将关中的氐族十五万户移至关东,分置于各要镇,用以加强控制新征服地区的人民。前秦此时,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相对安定,国力达于鼎盛。

2、 统一北方与东晋南北对峙(幻灯片:前秦版图)

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今甘肃威县西北)氐族杨氏,373年攻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鲜卑拓跋氏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前秦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3、 淝水之战与失利原因

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年前秦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而进攻淮南的行动受阻,进攻江陵的军队也被击退。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发动对东晋的进攻。382年十月,召集群臣,提出亲率百万大军一举灭晋。臣僚多不赞成,有的还极力谏阻,但他执意不从,甚至吹嘘自己有百万大军,只要把马鞭投入江中就足以阻断江水,这就是“投鞭断流”的由来。383年下诏进攻,八月以苻融为前锋都督,率步骑二十五万先行,九月苻坚亲统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为后继。益州、凉州、河北等地的秦军也纷纷出动。东晋谢安当国,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水陆八万迎敌。十月,两军会战于肥水,苻坚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不由心虚,结果秦军大败。溃散的秦军饥饿寒冻,一路上听到“风声鹤唳(lì)”,以为是晋军追来胆战心惊,死亡十之七八。苻坚中箭,仓皇逃至淮北,沿途收集残兵,到洛阳时有众十余万。年底,回到长安。(幻灯片:淝水之战形势图)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一统江南,(先提问后总结)究其原因:从前秦方面看,军队民族成分复杂融合程度不深,前秦王苻坚无视内部不稳,降将思乱,民疲兵倦的状况,恃众轻晋,单路突进,战线太长,分散兵力,缺乏协同,对朱序等人的活动没有察觉;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急于决战,导致大败;从东晋方面看,临危不乱,上下一心,一致抵抗,主将指挥若定,并据敌情及时改变方略,适时决战,并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终获全胜。

淝水之战后,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场战争对于前秦来说,则是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

4、 前秦灭亡与“南朝”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南方虽然取得暂时稳定,但是好景不长,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又相继经历了 齐、梁、陈等王朝,总称为“南朝”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国号齐,定都建康。宋朝灭亡。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国号梁,定都建康。齐朝灭亡。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国号陈,梁朝灭亡。(幻灯片:四朝开国皇帝肖像)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0分钟)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

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庐江太守王景教人民牛耕之法、兴修水利。此时江南人口大增,已非南蛮之地。(提问:比较各时期变化并探讨原因)

三国时期孙吴对江南进行了进一步地开发,大规模推行屯田制度,加强水利建设,兴修河道,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特别是造船业最发达。

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提问)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①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在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④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且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3、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总结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到。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幻灯片:各实物图片)

4、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直接指出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城市繁荣。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篇三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胡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 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自主预习】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266年--316年)

1、西晋的兴亡

学生思考: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

总结: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出示:《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与迁徙方向》。生找出内迁五个少数民族的分布。

2、内迁的各族

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

出示:司马睿。生答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东晋与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此后,苻坚急于统一全国,大举进攻东晋。

(二)淝水之战

看视频《淝水之战》,结合影片和课本知识,思考回答:

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有关成语?结果?影响?

“动脑筋”: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

思考与判断: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南方的东晋政权又被大将所夺。420年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南朝开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总称为“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出示: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学生结合课文寻找答案。

【合作探究】

1、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2、西晋仅仅是昙花一现,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篇四

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提问、讨论等方法,辅以板书或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

【讲授新课】(时长:45分钟)

导入新课:(时长:3分钟)借用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提问)典故的由来以及含义?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司马昭何许人也?借而引入曹魏,然后由教师进一步引导,三国鼎立的是哪三国,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众所周知,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实现统一大业,那么历史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继三国鼎立之后的历史发展情况。

一、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时长:15分钟)

1、 司马氏代魏与三国局面的结束

率数百人攻司马昭,结果反被司马昭所杀。265年,司马昭死,子司马炎废掉魏主曹奂,自立为帝,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统率18万人分道伐蜀。钟会攻汉中,蜀大将姜维据守剑阁。邓艾则以奇兵间道直逼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蜀后主刘禅(shàn)降魏,蜀国灭亡。

264年,三国时期著名暴君孙皓即吴国皇帝之位,吴国众叛亲离。279年冬,司马炎分六路大举伐吴。280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至此,西晋实现了统一。

2、 西晋统治集团的腐朽与“八王之乱”

西晋建立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君臣错误地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王,宗室削弱的结果。于是,晋武帝在即位之初,立即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并且拥有军队,分取赋税。一些同姓王还担任地方重镇的军政长官或统领中央的军队。晋武帝的本意是想借此巩固晋室的统治,后来却适得其反,酿成宗王势大,埋下“八王之乱”的祸根。

晋武帝死后,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皇太后之父杨骏辅政。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不满杨骏专政,于291年利用楚王司马玮先除掉杨骏,以汝南王司马亮执掌朝政。接着再矫诏使司马玮杀掉司马亮,随即又以擅杀大臣为罪名杀司马玮,将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后,经过了七八年比较安定的时间。300年,贾南风除掉太子司马遹(yù),掌握宿卫禁兵的赵王司马伦又起兵杀贾南风。次年,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为帝。齐王司马囧(jiǒng)、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遂联合进攻司马伦。司马伦被杀,晋惠帝复位。为了争夺皇位和阻止司马囧独揽大权,司马颙和长沙王司马乂(yì)打败并杀死了司马囧。此后,司马颙和司马颖联合进攻司马乂,在洛阳一带发生激战,造成了严重破坏。最后司马乂战败被杀。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将晋惠帝迁回洛阳,先后杀掉了司马颖和司马颙。此后,司马越毒死晋惠帝,另立司马炽(chì)为帝(晋怀帝),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晋的统治,也为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提供了机会。

3、 少数民族的内迁与“五胡乱华”

东汉前期,蒙古高原发生了空前的大旱灾,导致匈奴“人畜饥疫,死耗大半”。结果,匈奴发生了分裂,大部分匈奴人西迁,被称为“北匈奴”;另有一部分匈奴依附于东汉,被称为“南匈奴”。南匈奴最初居于今内蒙古地区,东汉每年以巨资供给南匈奴,以作为北部边境的屏障。后来,在鲜卑族势力的压迫之下,南匈奴迁移到今山西离石一带。曹操又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分布于今山西汾水流域,选汉人作司马,监督匈奴各部。在西晋末年的内乱中,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在其酋长刘渊的率领之下,建立政权,灭亡了西晋。(幻灯片: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羯(jié)族可能起源于西域的小月氏(zhī)。因附属于匈奴,故又称“匈奴别部”。羯族和匈奴一起内迁,多居于山区,主要从事农业。从匈奴政权中分离出来以后,西晋末年建立了后赵政权。

氐(dī)族主要分布在今甘肃、四川、陕西一带。东汉末年,曹操击破氐人的部落,迁其“五万余落”至甘肃的扶风、天水等地。后来又有武都氐部归附内迁。296年起兵反晋。前秦时,氐族的势力最为兴盛。

羌(qiāng)族从西汉开始陆续内迁。由于受到汉族政权和汉族地主的压迫,东汉时期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羌人起义,给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是东汉衰落的原因之一。三国时期,魏蜀连年攻战,双方都征招羌军参战,更多的羌人迁徙到四川、甘肃、陕西一带。 鲜卑族起源于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一带。东汉中后期,拥有数以十万计的军队,盛极一时。三国时期,分布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直到辽宁一带。经常参与中原各国间的战争,后建立几个政权,由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把北方基本统一起来。

西晋灭亡以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十六国”。(幻灯片:十六国)

4、 西晋的灭亡与东晋的建立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先提问后总结):第一,统治集团奢侈腐朽,晋惠帝智力低下;第二,内部发生争夺皇位内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彻底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

317年,皇族,历史上称为“东晋”。

二、淝水之战(时长:10分钟)

1、 前秦的建立与汉化

351年自称大秦天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改称“皇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355年苻健死,子357年苻生堂兄,重用汉人王猛,实行抑制氐族贵族豪强、扩大皇权的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他恢复魏晋土籍,承认士族特权,吸收汉族士人参加政权,扩大胡汉联合统治的阶级基础。提倡儒学,兴立学校,培养统治人才。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修立亭驿,发展工商。消灭前燕后实行徙民政策,将关东被征服的鲜卑、乌桓、丁零等族十万户徙至关中,充实近畿,便于控制;又将关中的氐族十五万户移至关东,分置于各要镇,用以加强控制新征服地区的人民。前秦此时,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相对安定,国力达于鼎盛。

2、 统一北方与东晋南北对峙(幻灯片:前秦版图)

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今甘肃威县西北)氐族杨氏,373年攻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鲜卑拓跋氏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前秦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3、 淝水之战与失利原因

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年前秦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而进攻淮南的行动受阻,进攻江陵的军队也被击退。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发动对东晋的进攻。382年十月,召集群臣,提出亲率百万大军一举灭晋。臣僚多不赞成,有的还极力谏阻,但他执意不从,甚至吹嘘自己有百万大军,只要把马鞭投入江中就足以阻断江水,这就是“投鞭断流”的由来。383年下诏进攻,八月以苻融为前锋都督,率步骑二十五万先行,九月苻坚亲统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为后继。益州、凉州、河北等地的秦军也纷纷出动。东晋谢安当国,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水陆八万迎敌。十月,两军会战于肥水,苻坚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不由心虚,结果秦军大败。溃散的秦军饥饿寒冻,一路上听到“风声鹤唳(lì)”,以为是晋军追来胆战心惊,死亡十之七八。苻坚中箭,仓皇逃至淮北,沿途收集残兵,到洛阳时有众十余万。年底,回到长安。(幻灯片:淝水之战形势图)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一统江南,(先提问后总结)究其原因:从前秦方面看,军队民族成分复杂融合程度不深,前秦王苻坚无视内部不稳,降将思乱,民疲兵倦的状况,恃众轻晋,单路突进,战线太长,分散兵力,缺乏协同,对朱序等人的活动没有察觉;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急于决战,导致大败;从东晋方面看,临危不乱,上下一心,一致抵抗,主将指挥若定,并据敌情及时改变方略,适时决战,并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终获全胜。

淝水之战后,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场战争对于前秦来说,则是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

4、 前秦灭亡与“南朝”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南方虽然取得暂时稳定,但是好景不长,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又相继经历了 齐、梁、陈等王朝,总称为“南朝” 。公元479年,萧道成称帝,国号齐,定都建康。宋朝灭亡。公元502年,萧衍称帝,国号梁,定都建康。齐朝灭亡。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国号陈,梁朝灭亡。(幻灯片:四朝开国皇帝肖像)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0分钟)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

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庐江太守王景教人民牛耕之法、兴修水利。此时江南人口大增,已非南蛮之地。(提问:比较各时期变化并探讨原因)

三国时期孙吴对江南进行了进一步地开发,大规模推行屯田制度,加强水利建设,兴修河道,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特别是造船业最发达。

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提问)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①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在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④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且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3、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总结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到。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幻灯片:各实物图片)

4、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直接指出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城市繁荣。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