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2:23:13 页码:9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模板10篇)
2023-11-27 02:23:13    小编:zd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一个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可以通过提前制定大纲来帮助撰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篇一

阅读课全班到小书虫乐园看书,我走过书架旁,突然看到一本没有看过的传记,于是我抽出这本书,开始阅读。贝尔出生于公元一八四七年,死于一九二二年,享年七十六岁。因为父亲的潜移默化之下,贝尔从小就对声音和说话有浓厚的兴趣。

一直以来,贝尔的家族都在为残障儿童服务;贝尔也理所当然的当起了聋哑教师。贝尔在当老师的同时,也不忘朝他的梦想前进;他时常在空闲时间跟夜里研究电话。贝尔后来被汤玛斯桑德士董事长聘至家中教书,汤玛斯桑德士也毫不吝啬得让出地下室给贝尔做些研究活动,并提供一笔研究经费给贝尔运用。而电话就是在这个地下室诞生的。贝尔也曾经研究、改良过爱迪生所发明的留声机和制造飞机,可见他非常有研究精神。

贝尔在发明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挫折和失败。贝尔在一开始提出“电话”这个想法时,被汤玛斯桑德士大力驳回,因为他认为电报才是最有有效果的传讯方式。由于汤玛斯桑德士提供经费,贝尔才能进行研究,所以贝尔也只好打消研究“电话”念头。可是当汤玛斯?桑德士看见贝尔第一个是作品时,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因为他在那件试作品上看见了努力和希望的光芒。而贝尔也不负所望,成为电话之父。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的距离,下次你要打电话时,不妨在心里跟贝尔道个谢吧!

并不是人人都做的到在失败中找快乐,在挫折中找解答,然而贝尔他做到了。我觉得,贝尔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于他那愈挫愈勇的精神。贝尔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所以我要说:“贝尔叔叔,谢谢您!”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读后感]。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篇二

台风“海马”刚刚过去,天气果然凉快了下来,温度让人感觉到非常舒服。看来,秋天离我们不会太远了。遇到这样的好天气,应该好好利用起来,还是看书好了。拿起小学生《阅读前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突然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目光。

文章写了老张看完电视,就一夜没有睡好。一大清早就给在武汉的儿子,打了一个电话,问寒问暖:“你那厚衣服准备好了吗?寒流快到武汉了……”儿子却说:“暖和着呢!”嘟―――一声,挂了!老张刚想再拨,一阵急促的铃声响了。是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颤巍巍的.声音:“北京要变天了,多加衣服……”老张问:“妈,您那儿呢?”“还下雪呢!”老张不由自主的愣住了。

在母亲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在生活中,无论我们相隔着千山万水,母亲的关怀永远在身边。

文档为doc格式。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篇三

阅读课全班到小书虫乐园看书,我走过书架旁,突然看到一本没有看过的传记,于是我抽出这本书,开始阅读。贝尔出生于公元一八四七年,死于一九二二年,享年七十六岁。因为父亲的潜移默化之下,贝尔从小就对声音和说话有浓厚的兴趣。

一直以来,贝尔的家族都在为残障儿童服务;贝尔也理所当然的当起了聋哑教师。贝尔在当老师的同时,也不忘朝他的梦想前进;他时常在空闲时间跟夜里研究电话。贝尔后来被汤玛斯桑德士董事长聘至家中教书,汤玛斯桑德士也毫不吝啬得让出地下室给贝尔做些研究活动,并提供一笔研究经费给贝尔运用。而电话就是在这个地下室诞生的。贝尔也曾经研究、改良过爱迪生所发明的留声机和制造飞机,可见他非常有研究精神。

贝尔在发明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挫折和失败。贝尔在一开始提出“电话”这个想法时,被汤玛斯桑德士大力驳回,因为他认为电报才是最有有效果的传讯方式。由于汤玛斯桑德士提供经费,贝尔才能进行研究,所以贝尔也只好打消研究“电话”念头。可是当汤玛斯?桑德士看见贝尔第一个是作品时,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因为他在那件试作品上看见了努力和希望的光芒。而贝尔也不负所望,成为电话之父。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的距离,下次你要打电话时,不妨在心里跟贝尔道个谢吧!

并不是人人都做的到在失败中找快乐,在挫折中找解答,然而贝尔他做到了。我觉得,贝尔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于他那愈挫愈勇的精神。贝尔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所以我要说:“贝尔叔叔,谢谢您!”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篇四

旅游回来后,赶紧上网查找一些关于发明创造者的神奇故事。而《电话的发明者――贝尔》的经历吸引了我,现在就让我来说说贝尔的故事吧。

贝尔少年时代天资平平。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在班里倒数一二名。他不但学习不好,而且淘气、贪玩。书包里常常装着老鼠、麻雀这类小动物。有一次,老师还在台上讲课,小贝尔书包里的老鼠钻了出来,在教室里乱窜乱叫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乱成一团,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他。后来,父亲把贝尔送到伦敦祖父那里,由严厉的祖父直接管教。祖父是位严格而又倔强的老头。但他知识渊博,教育耐心。很快,小贝尔喜欢起他的祖父,对学习有了兴趣,道理明白了不少。他变了,不仅学习成绩好,有发明创造的热情,而且品德优良,经常助人为乐。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孤独老人用笨重的水磨在磨面,小贝尔很同情他,约了一群少年伙伴来帮忙。后来,小伙伴们嫌推磨太苦,纷纷不干了,只有小贝尔一人坚持下来。回到家里,贝尔想,怎样才能使水磨省劲呢?为了设计新水磨,他翻阅了大量资料,设计图画了一张又一张。经过1个月的反复琢磨,草图终于设计出来了。几个工匠看了很称赞。在工匠师傅的努力下,省力的水磨制成了,乡亲们十分感激他,小贝尔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小贝尔年少时,爱好演讲。他父亲是一位演讲家,贝尔少年时代,就组织“少年技术协会”,每周演讲一次。他很有演讲才能,22岁被美国波士顿大学聘请,当了语音学教授。父子二人成为美国饶有名气的演讲家。

1875年6月2日,28岁的贝尔经历千万次的失败,终于制成了有线电话。这一天,他和华特生正在进行新的实验。贝尔把一些部件放入硫酸里,不小心,硫酸滴到了他的腿上,他十分疼痛,无意地连声呼救:“华特生,快来,我需要你!”声音通过电线传到了华特生的耳朵里。就这样,人类第一部有线电话制造成功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贝尔不止发明了电话还制造了助听器,同时还是个非常厉害的企业家,他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啊!这位伟人让我明白,人一定要勇于探索、钻研、发现,更要通过不断努力,坚持不懈,这样才能走向成功之路。我一定要做个好学、勇敢、善良的好孩子!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篇五

1925年的一天,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店顾客盈门,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涌向店内两间相连的小室。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机器,能把接收到的图像再现出来。

观众们乘兴而来,但扫兴而归。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闪烁不定的轮廓。

“这不是吹牛吗?这叫什么图像。”

“追求广告效应,不讲真话,应该告这个所谓的发明者”。“不是他的错,是百货商店老板的馊主意”。

人们议论纷纷,有一些热心者则不断地向发明者追问:“你怎么不把图像弄清楚些呢?”“你能不能传一只动物什么的给我们看看?”

“对不起、对不起。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发明家贝尔德在一边无奈而又尴尬地回答着人们的追问。

贝尔德是个不到20岁的英国青年,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通讯、

成功的日子终于来到了。终日陪伴他的木偶头像“比尔”的脸部特征被清晰地显现在接收机上了。这一天是1925年10月2清晨。

“成功了、成功了”贝尔德兴奋地喊叫着冲下楼。一把抓住一个店堂里的小伙子,拽他上楼,把他按在“比尔”的位置上。小伙子吓得直打哆嗦,但几秒钟后,他也吃惊地喊叫起来:“真是奇迹,真是奇迹。”因为贝尔德的“魔镜”里映出了他的脸。

贝尔德终于震惊英国,资助他的人纷纷涌来。贝尔德更新了设备。开始更大规模的试验。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篇六

贝尔是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什么,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电话,被称为“电话之父”。贝尔的父亲致力于聋哑人事业,贝尔的母亲是位聋人,这都对贝尔发明什么起到影响作用。贝尔除了发明了电话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贡献。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的祖父亲毕生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事业,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声音的现象,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贝尔发明了什么以很大的启发。

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这就是贝尔发明了什么关于电话的最初构想。贝尔发明电话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说到自己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

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想不到贝尔发明了什么,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电话里听到电话声音的人。

贝尔在得知自己试验的电话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写给母亲的信中预言:“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由于贝尔1876年3月10日所使用的这部电话机的送话器,贝尔发明了什么在原理上与另一位电话发明家格雷的发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诉。

一场争夺电话发明权的诉讼案便由此展开,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最后,法院根据贝尔的磁石电话与格雷的液体电话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几个小时提交了专利申请等这些因素,作出了大家已经知道结果的判决,电话发明权案至此画上句号。尽管如此,电话仍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凝聚着包括贝尔在内的许多电话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

当法国政府因为他发明了电话而授与他沃尔塔奖金时,他用这笔奖金再加上他通过出售另一项发明所得到的钱,在华盛顿建立起沃尔塔办事处,其目的就是为医治耳聋提供资金。今天这—机构称作“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协会”,它的作用已改为,向全世界的聋人提供如何最有效地对付耳聋的最新资料。

贝尔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电话,此外,他还制造了助听器,改进了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他对聋哑语的发明贡献甚大,他写的文章和小册子超过100篇,他还创立了英国聋哑教育促进协会。1881年,他为了发现美国总统詹姆士·加菲尔德体内的子弹设计了一个检验金属的装置,成为x光机的前身。

最初,每一对电话是用两根铁丝连接起来的。然后,交换台使电话线集中到一个地点、其他的发明——如放大声音的真空管和在陆上及海底连接长距离的同轴电缆一一极大地扩展了电话服务。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到了60年代,通信卫星又消除了对地面线路的需要。今天,一束束的玻璃纤维用激光传递人们彼此间的通话。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篇七

贝尔,1847年3月出生于英国英格兰爱丁堡市的一个聋哑教师的家庭。从小就对自然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他1871年随父亲迁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后来,他对声学实验发生了特殊兴趣,并着手对声波进行研究。

有一天,贝尔从一个偶然的实验现象中受到了启发。

当他把电路接通或断开的时候,螺形线圈便发出轻微的噪声,这就像莫尔斯电码“嘀哒”的声音一样。

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了:既然空气能使薄膜振动发出声音,那么,如果用电使薄膜振动,人的声音不就可以凭借电流输送出去了吗?这个想法成了他设计电话的理论基础。

年轻的贝尔当时非常激动。他专程到华盛顿,去拜访久负盛名的电学家瑟夫·亨利。向他谈了自己的'发现和设想,得到了老科学家的热情鼓励。

亨利的鼓励给了26岁的贝尔极大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

从此,他便刻苦攻读电学,这时,贝尔恰巧碰上了18岁的电气技师沃特森。由于志同道合,两人马上结合起来,并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共同奋斗。

他们反复试验,制作了许多模型,花了2年多时间,实验仍以失败告终。后来,好不容易才制出两台样机,为了检验其效果,便在两个房间装上电线,电线两头分别接上样机,然后两人分别在两台样机面前边调试边喊话。很遗憾,对方的声音是听到了,但不是通过电线传来,而是透过墙壁或从过道上传来的。仪器中根本听不到声音。好心的邻居也很耐心,允许他们的电线穿过自己的房间,并默默地忍受着他俩无休止而又毫无结果的喊叫。嗓子都快叫哑了,可机器并不体贴和理解他们,还是个“哑巴”。

为什么屡遭失败呢?贝尔陷入惆怅之中。

“先生,你听!”沃特森从背后呼唤他。

哦!远方传来优美的吉他声,像叮呼的山泉在寂静的夜空回荡,扣人心弦。贝尔定神细听,听着听着,顿然醒悟。他冷不防猛地打击了助手一拳:“有了,沃特森!”

原来,他从吉他的共鸣声中受到启发。他想,肯定是我们送话器和受话器的灵敏度都很低,声音很弱,分辨不清。要是像吉他一样,配上共鸣装置,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贝尔立即设计了一个音响草图,和沃特森一道连夜赶制音箱,一时没有材料,就毁去床板。待制作完毕,黎明已在迎接他们了。接着他们又改装机器,一连忙了两天两夜,直到第三天傍晚,终于把机器全部安装完毕。

俩人尽管三天三夜没有很好休息,但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感到特别兴奋。他们关严了门窗,准备试验了。

贝尔一面调试机器,一面对着话筒讲话。沃特森在另一间房子里屏气静听,也准备讲话。突然话筒里传来贝尔清晰的声音:“沃特森先生,快来呀!”

原来,贝尔在操作机器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腿上,痛得难受,急忙求救。

“贝尔,我听见了!听见了!”

贝尔也听见了沃特森的声音。这就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电话通话。两人欣喜若狂,相互大喊大叫,以致谁也分不清对方在喊什么。

他俩不约而同地放下电话机,冲出门,直奔对方。两人在走廊相遇,眼含兴奋的泪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历史老人在一旁记下了这一时刻:1875年6月2日晚。这时贝尔28岁,沃特森21岁。

他俩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改进装置,终于在1915年研制成了第一架实用电话机。这种电话仍有一些缺点,如声音不清楚,杂音大,传话不远等。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篇八

1847年3月3日,亚历山大·贝尔出生在英国的爱丁堡。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颇有名气的语言学家。

受家庭的影响,贝尔小时候就对语言很感兴趣。他喜欢养麻雀、老鼠之类的小动物。他觉得动物的叫声美妙动听。上小学时,他的书本里,除了装课本书外,还经常装有昆虫、小老鼠等。有一次,老师正在讲《圣经》的故事,忽然他书包里的老鼠窜了出来,同学们躲的躲,叫的叫,弄得教室内大乱。老师怒不可遏,觉得这样的学生不可教。

不久,贝尔的父亲就将贝尔送到伦敦祖父那儿。这位慈祥的老人虽然很疼爱孙子,但对孙子的管教十分严厉。祖父深谙少年的学习心理,他不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硬逼贝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从培养贝尔的学习兴趣入手。渐渐地,贝尔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成绩也上去了,成了优等生。贝尔后来回忆道:“祖父使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应该懂得的普通功课,我却不知道,这是一种耻辱。他唤起我努力学习的愿望。”

一年之后,贝尔又回到了故乡爱丁堡。在他家附近,有一座磨坊。贝尔觉得这种老式水磨太费劲了,要改进改进。于是,他查阅各种图书资料,设计出一幅改良水磨的草图。这图虽然画得不规范,但构想却十分巧妙。经过工匠的加工,水磨果然变得十分灵活,比原来省力多了。从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发明家”。

贝尔从这里看到了发明创造的意义。每一项的发明,都将使很大一部分人受益,都是人类向前迈进的一块基石。

1869年,22岁的贝尔受聘美国波土顿大学,成为这所大学的语音学教授。贝尔在教学之余,还研究教学器材。

有一次,贝尔在做聋哑人用的“可视语言”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电流流通和截止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声,就像电报机发送莫尔斯电码时发出的“嘀答”声一样。

“电可以发出声音!思维敏捷的贝尔马上想到,“如果能够使电流的强度变化,模拟出人在讲话时的声波变化,那么,电流将不仅可像电报机那样输送信号,还能输送人发出的声音,这也就是说,人类可以用电传送声音。”

贝尔越想越激动。他想:“这一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想法。”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电学界的朋友,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有益的建议。然而,当这些电学专家听到这个奇怪的设想后,有的不以为然,有的付之一笑,甚至有一位不客气地说:“只要你多读几本《电学常识》之类的书,就不会有这种幻想了。”

贝尔碰了一鼻子灰,但并不沮丧。他决定向电磁学泰斗亨利先生请教。

亨利听了贝尔的一五一十的介绍后,微笑着说:“这是一个好主意!我想你会成功的!”

“尊敬的先生,可我是学语音的,不懂电磁学。”贝尔怯怯地说,“恐怕很难变成现实。”“那你就学会它吧。”亨利斩钉截铁地说。

得到亨利的肯定和鼓励,贝尔觉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决心也更大了。他暗暗打定主意:“我一定要发明电话。”

此后,贝尔便一头扎进图书馆,从阅读《电学常识》开始,直至掌握了最新的电磁研究动态。

有了坚实的电磁学理论知识,贝尔便开始筹备试验。他请来18岁的电器技师沃特森做试验助手。

接着,贝尔和沃特森开始试验。他们终日关在试验室里,反复设计方案、加工制作,可一次次都失败了。“我想你会成功的”,亨利的话时时回荡在贝尔的耳边,激励着贝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研制工作中去。

光阴如流水,两个春秋过去了。

1875年5月,贝尔和沃特森研制出两台粗糙的样机。这两台样机是在一个圆筒底部蒙上一张薄膜,薄膜中央垂直连接一根炭杆,插在硫酸液里。这样,人对着它讲话时,薄膜受到振动,炭杆与硫酸接触的地方电阻发生变化,随之电流也发生变化;接收时,因电流变化,也就产生变化的声波。由此实现了声音的传送。

可是,经过验证,这两台样机还是不能通话。试验再次失败。

经反复研究、检查,贝尔确认样机设计、制作没有什么问题。“可为什么失败了呢?”贝尔苦苦思索着。

一天夜晚,贝尔站在窗前,锁眉沉思。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悠扬的吉他声。那声音清脆而又深沉,美妙极了!

“对了,沃特森,我们应该制作一个音箱,提高声音的灵敏度。”贝尔从吉他声中得到启迪。

于是,两人马上设计了一个制作方案。一时没有材料,他们把床板拆了。几个小时奋战之后,音箱制成了。

1875年6月2日,他们又对带音箱的样机进行试验。贝尔在实验室里,沃特森在隔着几个房间的另一头。贝尔一面在调整机器,一面对着送话器呼唤起来。

忽然,贝尔在操作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腿上,他情不自禁地喊道:“沃特森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

“我听到了,我听到了。”沃特森高兴地从那一头冲过来。他顾不上看贝尔受伤的地方,把贝尔紧紧拥抱住。贝尔此时也忘了疼痛,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天夜里,贝尔怎么也睡不着。他半夜爬起来,给母亲写一封信。信中他写道:

“今天对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日子。我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未来,电话将像自来水和煤气一样进入家庭。人们各自在家里,不用出门,也可以进行交谈了。”

可是,人们对这新生事物的诞生反应冷漠,觉得它只能用来做做游戏,没什么实用价值。

贝尔一方面对样机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电话的使用价值。

两年之后的1878年,贝尔在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首次长途电话试验(两地相距300公里),结果也获得成功。在这以后,电话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来。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篇九

“我知道命运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我知道巨大的成功马上就要到来。”贝尔曾自信地向世界这样宣告。

贝尔1847年3月3日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父亲是一位嗓音生理学家,并且是矫正说话、教授聋人的专家。

1862年贝尔进入著名的英国爱丁堡大学,选择语音学作为自己的专业,贝尔通过总结父辈们的经验进步很快。1867年毕业后又进入英国伦敦大学攻读语言学。

就在此时,英国发生大规模的'肺病,贝尔先后失去了两个兄弟,其父带着全家迁居到加拿大以躲避瘟疫。

1869年22岁的贝尔受聘为美国波士顿大学语言学教授,担任声学讲座的主讲。在莫尔斯电报发明后的20多年中无数科学家试图直接用电流传递语音,贝尔也把发明电话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电话是传递连续的信号而不是电报那样不连续的通断信号,在当时的难度好比登天。

随后的两年内贝尔刻苦用功掌握了电学,再加上他扎实的语言学知识,使他如同插上了翅膀。他辞去了教授职务,一心扎入发明电话的试验中。在万事俱备只缺合作者时,他偶然遇到了18岁的电气工程师沃特森。

两年后,经过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制成了两台粗糙的样机:圆筒底部的薄膜中央连接着插入硫酸的碳棒,人说话时薄膜振动改变电阻使电流变化,在接收处再利用电磁原理将电信号变回语音。但不幸的是,试验失败了,两人的声音是通过公寓的天花板而不是通过机器互相传递的。

正在他们冥思苦想之时,窗外吉他的叮咚声提醒了他们:送话器和受话器的灵敏度太低了!他们连续两天两夜自制了音箱、改进了机器,然后开始试验。刚开始沃特森只从受话器里听到嘶嘶的电流声,终于他听到了贝尔清晰的声音:“沃特森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

1875年6月2日傍晚,当时贝尔28岁,沃特森21岁。

他们趁热打铁,经过半年的改进,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电话机。1876年3月3日(贝尔的29岁生日),贝尔的专利申请被批准。

其实,在贝尔申请电话专利的同一天的几小时后,另一位杰出的发明家艾利沙·格雷也为他的电话申请专利。由于这几个小时之差,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贝尔为电话的发明者。回到波士顿后两人继续对它进行改进,同时抓住一切时机进行宣传。两年后的1878年,贝尔在波士顿和沃特森在相距300多千米的纽约之间首次进行了长途电话试验,与31年前莫尔斯一样取得了成功。所不同的是他们举行的是科普宣传会,双方的现场听众可以互相交谈。

中途出了个小小的问题:表演最后节目的黑人歌手听到远方贝尔的声音后紧张得出不了声,急中生智的贝尔让沃特森代替,沃特森鼓足勇气的歌唱使双方的听众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声,试验圆满成功。

1877年,也就是贝尔发明电话后的第二年,在波士顿设的第一条电话线路开通了,这沟通了查尔斯·威廉斯先生的各工厂和他在萨默维尔私人住宅之间的联系。也就在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电话给《波士顿环球报》发送了新闻消息,从此开始了公众使用电话的时代。1922年,贝尔逝世于加拿大巴德克,享年75岁。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200字篇十

伏特出生于意大利科莫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他对科学的爱好似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十九岁时他写作了一首关于化学发现的六韵步的拉丁文小诗。伏特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许多书,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给他一些仪器,并在家里让出了一间房子来支持他的研究。

伏特十六岁时开始与一些着名的电学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诺莱和都灵的贝卡里亚。贝卡里亚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国际知名的电学家,他劝告伏特少提出理论,多做实验。事实上,伏特年青时期的理论思想远不如他的实验重要。随着岁月的流逝,伏特对静电的了解至少可以和当时最好的电学家媲美。不久他就开始应用他的理论制造各种有独创性的仪器,用现代的话来讲,要点在于他对电量、电量或张力(如他自己所命名的)、电容以及关系式q=cv都有了明确的了解。

伏特制造的仪器的一个杰出例子是起电盘。一块导电板放在一个由摩擦起电的充电树脂“饼”上端,然后用一个绝缘柄与金属板接触,使它接地,再把它举起来,于是金属板就被充电到高电势,这个方法可以用来使莱顿瓶充电。这种操作可以不断地重复。这一发明是非常精巧的,以后发展成为一系列静电起电机。

伏特强烈地感到,他必须定量地测定电量,于是他设计了一种静电计,这就是各种绝对电计的鼻祖,它能够以可重复的方式测量电势差。他还为他的静电计建立了一种刻度,根据电盘的发明,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确定他的单位是今天的13,350伏。

1775年由于起电盘的发明,使伏特担任了科莫一些学校的物理教授。他的名声开始扩展到意大利以外,苏黎世物理学会选举他为会员.伏特的兴趣并不只限于电学。他通过观察马焦雷湖附近沼泽地冒出的气泡,发现了沼气。他把对化学和电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制成了一种称为气体燃化的仪器,可以用电火花点燃一个封闭容器内的气体。他在三十二岁时去瑞士游历,见到了伏尔泰和一些瑞士物理学家。回来后他被任命为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这是伦巴第地区最着名的大学。他担任这个教授职务一直到退休,正是在那里他作出了他的划时代的发现。

伏特于1792年去国外作另一次长途游历,到了德国、荷兰、法国和英国。他访问了一些最着名的同行,例如拉普拉斯和拉瓦锡(1743-1794),有时还和他们共同做实验。他当时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通迅院士,不久又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的外国会员。

伏特在四十五岁生日后不久,读到了伽伐尼1791年的文章,这促使他去作出了最大的发明和发现。他开始还有些犹豫,但不久他就开始了工作,用伏特的话说,他实验的内容“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因而它们看来是惊人的”。起初他同意伽伐尼用蛙做莱顿瓶的观点,但几个月后,他开始怀疑蛙主要是一种探测器,而电源则在动物之外,他还注意到,如果两种相互接触的不同金属放在舌上,就会引起一种特殊的感觉,有的是酸性的,有时是碱性的。他假定,并且也能令我们惊叹的静电测量证明,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和锌接触时会得到不同的电势。他测量了这种电势差,得到的结果与我们现在所知的它们之间的接触电势差没有多大差别。至少当连接肌肉和神经的金属电弧是双金属时,只要假定蛙是一种非常灵敏的静电计,伽伐尼实验就到了解释。当然,伽伐尼回答说,甚至当金属电弧是单金属的时,他也能够观察到肌肉的收缩。这是一种严峻的反对意见,伏特对这些指出了金属的不纯和其他原因来为自己辨解。

伏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使他发明了伏特电堆,这是历史上的神奇发明之一。伏特发现导电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属,它们接触时会产生电势差;第二类是液体(在现代语言中称为电解质),它们与浸在里面的金属之间没有很大的电差。而且第二类导体互相接触时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电势差,第一类导体可依次排列起来,使其中第一种相对于后面的一种是正的,例如锌对铜是正的,在一个金属链中,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之间的电势差是一样的,仿佛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接触,而第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直接接触似的。

伏特最后得到了一种思想,他把一些第一种导体和第二种导体连接得使每一个接触点上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相加。他把这种装置称为“电堆”,因为它是由浸在酸溶液中的锌板、铜板和布片重复许多层而构成的。他在一封写给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1743-1820)的着名信件中介绍了他的发明,用的标题是《论不同导电物质接触产生的电》。电堆能产生连续的电流,它的强度的数量级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由此开始了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

伏特最伟大的成就是在他达到相当高龄(五十五岁)时得到的,它立即引起所有物理学家的欢呼。

1801年他去巴黎,在法国科学院表演了他的实验,当时拿破仑也在场,他立即下令授予伏特一枚特制金质奖章和一份养老金,于是伏特成为拿破仑的被保护人,正如二十年前,他曾经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被保护人一样。1804年他要求辞去帕维亚大学教授而退休时,拿破仑拒绝了他的要求,赐予他更多的名誉和金钱,并授予他伯爵称号。他对政治毫不关心,只专心于他的研究。

伏特在完成了电堆工作后,实际上就从舞台上消失了。对他的发现的利用完全落在其他人身上。他可能是年纪太大了,无法再与年青的新生力量竞争,也可能在心理上受到了他以前的巨大成就的阻碍。他没有脱离过学校,他的工作可能太个人化了,他的着作与教学中缺乏正规的数学,可能限制了他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伏特最后八年是在他的坎纳戈别墅和科莫附近度过的,他完全过一种隐居的生活。1827年伏特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