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初三总复习(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38:22 页码:12
最新初三总复习(汇总10篇)
2023-11-13 12:38:22    小编:zdfb

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借鉴其中的教训。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长和无关的内容。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总结中的思路和方法。

初三总复习篇一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物质的加热。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初三总复习篇二

从中考的角度讲,中考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和心理共同提高的过程,良好的心理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也有利于提高心理素质。

惧怕化学,对它敬而远之,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化学这门功课的学习无疑是有害的。为什么会产生恐惧化学的心理?第一、初三化学的学习,思维量大,能力要求高,比较难学,这是客观存在的因素。第二、有些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基础不好,当然会影响到化学的学习。第三、进入初三后,经过一次或多次模拟考试的失败,从而产生恐惧化学的心理。消除这种心理,要有战之必胜的自信心,要有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自信是成功的前提与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常常是取得胜利的唯一法宝。”自信心和兴趣并非与生俱有,要靠平时的悉心培养。

1.从分析基础题着手,从解题成功中找到乐趣,找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化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可以多关心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试着用学过化学知识加以理解,在应用中体检学习化学的'价值。

3.把解化学题看成是一种享受,把解完每一道题(特别是难题)看成是一次自我超越,是一次人生价值的体验。坚持每天做一道综合题,既能锻炼思维又能从中找到成功的快乐。

与教师同步。有些学生以为进入初三了,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搞单干,教师在台上一套,自己在台下搞另一套,这是初三总复习最忌讳的。教师是有备而来,初三教师一般都有丰富的经验,课前已经深入研究过课标、考纲,研究过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课上专心听讲可以少走弯路,少花胡乱摸索的时间。

积极思考。初三的课堂容量大,思维密度大,学生的思维必须紧跟教师的节拍,学生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系统,而是信息处理系统,要把接收的知识信息条理化、系统化,存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库。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想到这样做,有没有其它做法等等。

初三化学总复习无记录绝对不行,但把黑板上什么都抄下也不行,这样会分散听课的精力,可采用三点式记录:重点(重点知识、重要方法)、疑点(疑惑之处、需整理消化之处)、闪光点(感觉特别巧妙,使自己豁然开朗之处)。

有些学生把作业看成任务,这种任务式作业是消极的,不同的学生做完同样多的作业后,感觉是不一样的,教师布置的作业会考虑到复习哪些知识点,巩固哪些解题方法,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做完每道题后要认真体验教师的良苦用心。这里说的有效是指能通过作业达到预期目的,不动脑子仿效式的作业是收不到好的效果,做作业一定要做出效果来。

(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意识。

(2)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或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且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的意识。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相等的意识。

(4)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的意识。

(5)在电解中,通过阴极的电量(电子数)与通过阳极的电量(电子数)相等的意识。

质量守恒是化学的主线,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简单的应用在普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还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电子守恒应用于配平,其实体现的都是这一守恒的基本定律。

所以,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培养自己的质量守恒意识,善于用质量守恒的观点简化解题。用守恒的观点思考问题是化学一种重要的方法,学生们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之成为解决化学问题的首选工具。

根据近几年中考题型,不难发现推理题可以采用推测的解法。因为有些学生不能直接从题干得出物质的化学式,但是却可以推出物质的类别,于是用常见的物质直接代入就成为一种好办法。这种方法经过我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得分率明显提高了。

一些学生在解答实验题特别是综合性实验题时,不去认真分析题给信息,得出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因此,他们往往不知道题中的实验在做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题目自然解答不出来。所以,在解答实验题时,应具有以下意识:

(1)分析题给信息,确定实验目的、原理的意识。

(2)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实验方法的意识。

(3)根据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步骤的意识。

(4)根据实验步骤,确定实验装置和实验仪器的意识。若题中已给出装置或仪器,则要根据实验步骤,确定装置中各仪器的作用或各仪器的连接顺序的意识。若有气体生成或用气体进行反应的实验,则要根据实验步骤来确定气体流向的意识。

(5)实验规范操作的意识。

(6)实验废品处理的意识。

(7)分析实验误差以及实验成败因素的意识。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和解题以后,应及时做好归纳总结,对自己解题活动加以回顾、分析与研究。解题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这一目的主要是通过回顾解题过程来实现的。回顾过程是解题的最后阶段,也是解题的“最高阶段”。回顾时要做到“异中求同”,不同的习题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做到“同中求异”,把“形同质异”的问题加以比较,从中找出本质的区别。通过回顾,能更好地发挥例题的迁移作用,收到“解一题,带一片”的效果。

初三化学总复习脱离课本是不行的,必须重视课本知识点的复习,做到知识点“一点不漏”,并形成知识网络,在注重知识点复习的同时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从资料中选做适量的习题,来巩固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方法,并在训练中培养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中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积累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一轮复习偏重于知识的复习,但一定要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复习过程中,使自己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初三总复习篇三

这篇文章是议论文单元的第一课,采用鲁迅先生的驳论文作品,拉开了本单元探索思想上求知之路的序幕。在篇目安排上,学生们已经接触过议论文,了解了立论文的特点。本文的出现,可以使学生们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对鲁迅先生的杂文风格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鲁迅先生的作品一直以来多是语文课本中的难点。其难度在于,一方面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鲁迅先生的杂文作品,虚实结合,褒贬结合,语言风格犀利,学生们无法准确把握其中深刻的内涵。所以,理解本篇驳论文就更有难度了。因此,讲清背景、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感受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个别语句的深刻含义。

2.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1.时代背景赏析语句。

2.了解鲁迅先生幽默讽刺与热情颂扬相结合的语言风格。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环节一:课文导入。

(二)环节二:解读题目。

(三)环节三:寻找观点。

(四)环节四:研究驳论方式。

(五)环节五:分析语句。

第二课时。

(一)环节一:区分含义。

(二)环节二:明确观点。

(三)环节三:赏析重点语句。

(四)环节四:举例印证。

(五)环节五:赏析词句。

(六)环节六:总结梳理。

初三总复习篇四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面、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1)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两个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4、中心对称的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初三总复习篇五

一学期即将结束,我们又迎来了后期的复习工作,为了使复习工作全面、系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们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以下系统性的复习计划。

复习的目的就在于查漏补缺,所以本次复习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如本班学生的作文水平较差,许多学生语句不通顺,有些甚至有离题的现象,所以本次作文复习的重点应是让学生能做不离题,语句尽量做到通顺。特别是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较薄弱,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字词方面,学生也有遗忘的现象,要加强巩固。

1、作文方面。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其次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进行互评,针对班级中出现的通病,加强写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审题。

2、背诵。主要是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3、阅读。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

(1)句子意思的理解。

(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

(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5)体会思想感情。

4、句式的变换。本册基本上有这么几种句式的变换: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把陈述句改成比喻句;把句子改成拟人句;对句子进行缩句;用关联词将句子联系起来;将句子写具体等形式。对这些句式,学生理解的不深,常常都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会一句,而不能运用规律进行修改,这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这些句式的变换一般都有例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例句进行分析,找出修改的规律,再对学法进行指导。

1、汉语拼音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汉字 “认识所学的二类字,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

3、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4、句子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能按要求改写句子,包括各种句型的转换。

5、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

(1)句子意思的理解。

(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

(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5)体会思想感情、作者的表达方法。

7、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8、写作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四、时间安排:

每月重复两次字音、字形、成语应该就没问题了。熟语、文学常识、都可以用这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完成。病句常考的几大类型每天练五道题,坚持十天,你会发现病句很简单。

其次是综合性学习。这部分是大多数学生都会丢分的,要找典型题来练习,如材料题和图表题。材料题,首先是读清提干,然后是找准答题区间,去区间里找关键词、关键句来答题。对图表的分析要关注表头、关注表里的每项内容,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关注、最大最小值。根据问题要求选取归纳的信息答题,建议做近三年真题模拟题。

阅读是中学语文的重点环节决不可掉以轻心。首先是必考文言篇目要会翻译,对内容熟练、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特别是文中的重点实词、和重点句式要进行汇总 ,准确翻译,加以记忆。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作品阅读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关键词、关键句的含义、句段的作用、词句的赏析以及拓展延伸的解题方法都要有明确的了解。说明文的材料链接和某词去掉可不可以等题型。议论文,找论点、论证过程及思路的把握、补充论据可以做为现阶段突破的重点,这些知识点的方法讲解在xx暑、秋、寒、春的讲义里明确讲解可以留心下。建议做近三年中考真题及一、二模题。

作文要做的是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在作文上也如此,首先对常考的作文类型进行新颖素材的积累,如:情感类、励志类、品格品质类等等。然后是结构思路的把握,要训练出属于你自己的结构模式,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也就是说材料如何变化,都可以用你的结构来驾驭素材。然后是语言要有文采,多积累四字词语、多用修辞、多引用古诗文、名言、名句等。最后是写作技巧的提升如开头、结尾的技巧、细节描写的技巧、和写出真情实感的技巧等是我们冲刺的重点,当然这些都要建立在立意明确中心突出的基础之上的。

初三总复习篇六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五、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3o2==2al2o3。

碳c+o2==co2。

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现象表达式。

电解水验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通电2h2↑+o2↑。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分子备注。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不带电。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sial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液态固态气态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o2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元素符号前的数字:

1、表示原子个数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h2o。

八、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o2==(点燃)co22c+o2==2co。

3.还原性c+2cuo==2cu+co2。

4.无定形碳1.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

2.焦炭炼钢。

3.炭黑颜料。

二、co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h2o==h2+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o2==2co2。

还原性co+cuo==cu+co2。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作用。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和空气。

3.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能源。

1.化石能源2.氢能3.太阳能4.核能。

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二、金属材料。

1.纯金属铜铁铝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

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

2al+3cuso4==al(so4)+3cu。

cu+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

1.干燥,

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

1.防止金属腐蚀;。

2.金属的回收利用;。

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第十单元酸和碱。

一、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或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化)?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花朵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

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2)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三、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或碱溶液:

如何稀释浓硫酸?

四、实验探究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盐酸的用途有哪些?

五、实验探究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实验探究naoh固体的吸水性?

naoh固体的用途?

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naoh和ca(oh)2的俗称,ca(oh)2的用途?

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六、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2)与酸;什么叫中和反应?

(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4)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七、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八、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一、了解nacl、naco3、nahco3、caco3等盐的名称、俗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操作需要哪些仪器?步骤?

都要用到哪个仪器?蒸发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

三、如何检验co32-?常见的沉淀有哪些?

四、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1)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

(2)学会判断一些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五、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1)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是什么?

(2)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分别什么?什么叫复合肥?举几例?

(3)如何鉴别氮肥/磷肥/钾肥?

六、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一、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

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2)氨基酸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3)淀粉的代谢过程。

二、知道某些物质co、甲醛、黄曲霉毒素有损人体健康。

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1)co如何使人中毒?

(2)甲醛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3)黄曲霉毒素使人中毒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某些元素如:ca、fe、zn、i、f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人体缺乏ca、fe、zn元素对人体分别有什么影响?

四、初步认识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五、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了解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了解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七、用简单的实验区分棉线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织成的不料?

八、用简单的实验区分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

用简单的实验区分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初三总复习篇七

教育事业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我们必须以教育为中心,把教育发摆在首要地位。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建设摆在首要地位。这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3)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所以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希望上面对教育事业知识题目的练习之后,同学们对此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做的很好。

初三总复习篇八

备课组所有教师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无锡市中考考试说明》以及近3年来的中考正副试卷,以便突出重点,把握走向,对中考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对中考复习时说什么也能“有的放矢”。复习中,我们牢牢把握中考要求及考试范围,挑选题目时能做到“舍得”,舍弃繁索的题目,舍弃与中考要求不符的,不拿来就用,不打题海战,努力做到精讲精练,练到讲透。

二、周密计划,占得先机。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初三总复习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目前这一阶段,听力口语,第一轮立足教材的课本复习,词汇手册等。事先周密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平凡中追求卓越,创造同伴成长的新教育。我们备课组内,乃至南长区内在教研员王黎平的带领下,时常同伴互助协作,共享教学资源,交流复习计划,如同一个大家庭。初三伊始,我们备课组就早已统一教学思想,制定了周密的复习计划,教学活动立足学生,奉行“先行一步”的原则。

关于听力口语的准备,我们就先走了这样的第一步。听力口语是打响中考的第一枪,也是必须要漂亮打好的一仗。为此而进行的准备牵扯了我们初三英语老师大量的精力,考虑到上半学期的新课教学任务相对较为轻松,我们从《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纲要》中,挑选了与新课单元话题相关的朗读语篇与话题简述,印发给每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既提前解决了部分口语内容,缓解了下半学期的口语压力,又减轻了学生背诵的负担,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是牛津英语新老教材交替过渡的一年,口语纲要内容变化也较大,增减比较多,朗读短文第1,18,26篇属于新增内容,话题简述部分的话题3doityourself对于目前的学生困难最大,因为相关的话题他们没有学过,是新教材8au4的内容,大量的生词,陌生的词组,背诵难度很大。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备课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做了周密的计划,分以下四个节点进行:

第一阶段,梳理文章。寒假前带领学生过一遍所有朗诵和背诵文章,让他们对语篇及话题内容有所熟悉。播放录音,学生跟读,教师适当辅导,小至爆破、连读、声调、断句都不放过。同时话题简述中文版本也印发给每个学生方便他们背诵。

第二阶段,自我检查。寒假期间,我们制定了每天口语朗读和背诵及听力训练的安排表,家长监督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签字,开学后上交检查并进行校内模拟考试,这样每位英语老师对班内学生听力口语方面的学情了如指掌。

第三阶段,教师严查。这学期一开学备课组详尽的把口语朗读、话题准备、听力测试、情景简答等各项考试的内容分配到每一天、每节课,并将这些安排整理成南中学习档案一周知识清单,学生、家长、老师人手一份,每天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并记录在表格里。口语书上的所有文章按中考要求,遵循完整性、正确性、流利性和韵律性原则,做到生生过,篇篇过。同时也加大对情景问答的训练,教会学生认真阅读中文提示,根据中文提示,自己预设问题并解答。我们根据中考命题要求,舍弃一些信息量太大,句子太长,重复的试题,选取一些符合中考要求的题目,甚至我们备课组成员自己找材料,编范例,做成ppt让学生进行操练。考虑到朗读及背诵中学生会遇到很多易读错的单词,我们特意按考纲的排版,把每篇文章中的易读错单词按篇章进行了重新整理,人手一份,利用早自修及课前5分钟反复朗读训练。

以往考试后发现,中考听力的得分率往往低于口语,而听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听力能力的加强显得更为重要。我们每个教室都安装人机对话学练系统,保证了有充足的训练的材料,大大增强了训练机会。利用手里的现成听力资料,努力做到一周有3至4次的听力训练,训练的同时我们还会加强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告诉他们考试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关注细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由于学生以前从未经历过口语听力自动化考试,心中都没底,所以我们也组织学生对这一流程认真学习,每周每班安排一个课时的上机操作,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做到心中有底,同时又达到定期检测的效果。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持之以恒的多听、多练、多检测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听力能力。

第四阶段,也是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小组合作。每组学生有a、b、c、d四个层次,要求a同学对组内成员每天检查指定内容,尤其要对d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及检查,以提高整组的口语幸福指数。同时,根据中文提纲,每天默写一个话题,老师进行重点突破。另外,由于中考个别话题会改1至2个信息,而学生长时间习惯了机械式的背诵,会不自觉地忽略这些改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打算在未来的1至2周内,备课组内分工合作,改编个别语篇,对学生进行适应性训练,把机械背诵转换成叙述表达。同时听力训练也需要继续加强,《考纲》上的5套样卷放在中考前最后一周进行,考前指导学生、教会学生能看图识别常见国家的国旗,国内外名胜古迹,水果、甜点、蔬菜的分类,不同材质衣服的表达等。

我们备课组先走的第二步是关于词汇的教学及检测。词汇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一直在词汇教学上努力不懈。上学期开始,每两周进行年级统一的词汇竞赛,25个四会单词,25个基本词组,100分的学生被评为master大师级,90分以上的同学有机会被评为talent达人级,每次成绩年级公告栏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热情高涨。中考第一轮复习由于事情繁多,有些学校可能会忽视词汇手册的复习,其实好好利用手中的词汇手册,对于学生的听力口语考试也有极大的帮助。因为听力考试中所涉及到的单词、词组会有部分来自7a,7b,而这些内容相对我们学生来说,太过久远,或许早有遗忘,或许很生疏,比如softball与baseball,一碗牛肉面等,所以不妨利用早自修时间朗读词汇手册,增强学生对于单词的敏感度。为了夯实词汇基础,在寒假作业表中我们备课组也安排了词汇方面作业,每天背诵词汇手册5页的内容,要求重点关注四会单词,并能做到词汇的灵活运用,开学第一周竞赛检查。目前年级中各个班按自己的进度同步穿插对于词汇手册的默写,计划一模前我们将进行一至两次的词汇竞赛,一模后仍然抓住词汇手册,进行第二轮复习,对其中的四会单词重点讲解,常用基本词组要人人掌握,除此之外,关注词汇手册的不规则动词表,关注其中的介词和连词分类。

总之,不论是平常教学,还是中考复习,我们备课组所有老师们的教学宗旨就是通过老师多做一些,学生就能少做一些,这样相信我们离中考的成功就会更近一些。

初三总复习篇九

初二思想政治上下册及初三思想政治全一册。

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复习方法,结合近年政治中考开卷的形势得出初三在总复习阶段应合理利用“三轮复习法”:

形象的说,这一部分应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分为:初二知识要用四周的时间,初三知识用二周时间。

用来系统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重点知识点,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在联系,可采用比较法,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他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是从第九周开始,估计使用两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教师需要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

要注意的问题有: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这一阶段主要环节是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前看,初三政治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考前指导,并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扎实研究初三政治复习课的教法,学习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方法,搜集其他学校水平高的试题,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初三总复习篇十

所谓“查漏补缺法”是指将自己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查找出自己欠缺的知识点,并及时进行补救的方法。例如在字音字形、古诗文背诵以及传统文化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一定要及时地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那么,关键是薄弱环节如何确定呢?事实上,只要通过大量地演练2016年初三真题及一、二模模拟题基础知识题目的汇编。在做题过程中,总结自己经常出现错误的题目,然后对错误题目的考点进行分类汇总,然后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再次学习和巩固。那么,这样的语文复习方法就是所谓的查漏补缺。

所谓“模块训练法”是将语文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练习的方法。例如,从现在开始到期末考试之前,我们可以把语文的学习分为:基础知识、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然后我们再给每一知识模块制定一个学习周期。这一学习周期的概念是指在这一个周期内务必要搞懂学透该知识模块的考试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知识点进行巩固,然后再通过做题对知识点进行二次回顾,并在做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利用“查漏补缺”的方法进行复习。

所谓“错题批注法”是指在语文做题的过程中要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归类总结的方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将出现错误频率高的题目摘录到错题本,然后下面要写清楚错因、考点及做题注意事项。这样的语文复习方法更适用于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这三大阅读板块。

所谓“佳句积累法”是指在平时阅读过程中,将抒情、议论和描写得比较好的句子进行积累的方法。这一学习方法其实更适合于大作文的复习。积累之后,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积累的句子更适用于哪类主题的作文写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写作时及时有效地提取并运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