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写秋景的散文(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0:32:36 页码:10
最新写秋景的散文(优秀9篇)
2023-11-11 10:32:36    小编:zdfb

总结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负责,也是对他人工作的一种尊重。总结应该客观真实,尽量避免主观性因素的干扰。以下是常用的总结写作技巧和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写秋景的散文篇一

山上成片的柿子,满树的山里红;庄稼地里成熟的玉米,直挺的红高粱,压弯腰的谷穗…….

从辉县拍石头乡徒步穿越,途径牛骨湾村,再到富庄村,一路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时而高山峻岭,时而潺潺流水;水库一座连着一座,绿山碧水伴你左右,越往山里走,山水深秋的.景色却更加的越发迷人。

“近家小漓江,谧幽赛江南,山青水秀处,亭台画廊吮清风,一叶扁舟漾涟漪;多少烦躁事,都在笑谈中……”我见人家在网上发的出行帖,还能观汉代遗址、揽明清古风,赏千年古树等,不免有些动心。

从新乡坐大巴到辉县拍石头乡,也就1个半小时的路程。这里进山的路水泥铺就,可以过小车,大巴就有些勉强了。所以来这里游玩,一般需要徒步一段路程。据了解,徒步穿越大约需要8公里。不仅适合徒步,还适宜骑行。

这里,水库的水相当的充盈。一座座山峰层峦叠嶂,巍峨壮观,翠绿山头倒映在水里,使水库的水显得更加绿了。

我们在长岭水库稍作休息。望着秋风轻轻吹着的水面,但见波浪层层漾起,涟漪不绝,使人心旷神怡,惬意涟涟。真有点到了漓江的感觉。只可惜,没能见到水中的扁扁小舟。

这里的瀑布更有特色。我见到了两处,一处在路边,一处在山崖,两者相处不远。清水绿苔,“哗哗”流水,远近的水声交织在了一起,遥相呼应,吸引不少的游人驻足拍照。

按照安排,除一路赏景之外,还听了当地村民给我们讲王莽、刘秀曾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实地参观有着传奇色彩的钢叉(音)楼、扳倒井,还免费吃农家特色的糊涂面条、大个的白蒸馍,配着由胡萝卜、花生、芹菜、辣椒参合一起的小菜,喝着小酒聊着天,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旅途。

写秋景的散文篇二

自从父母搬到镇里,我很少回老村了,不知道如今的乡村是否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梦回乡村,我又想起自家的菜园,绿油油的农田,村头树林里的牛羊。还有我家园子里的李子树,红的,黄的,紫的。摘下一个,放入口中还是那样的酸甜。久违的味道在舌尖漾开。我仿佛又看到大妹插着腰站在李子树下阻止邻居摘李子吃的模样,还有小妹蹦哒的跳墙上树的淘气样。

还记得村东头的杨树林,是我去外婆家的必经之路,每次我都爱一个人走在绿意盎然的树林里,踏着青草的芳香,偶尔摘一朵紫色的野菊花,然后一蹦一跳的朝外婆家奔去。外公已经去世多年了,外婆也搬到城里和父母一起居住了。老屋也拆了,成了土地。外公的小瓜园如今成了菜地。很多美好的回忆都淹没在庄稼地里了。

在我们东北黑龙江,农村一到春节前都有包粘豆包的习俗。一个比脸盆还大的盆里,倒入半盆玉米面《也有用大米面做的,那时候用大米面做的人家都是很富裕的》发上一夜,第二天看着玉米面鼓起来且干湿正好,就可以包豆包了。一家人坐在盆周围先把玉米面揉成巴掌大的小饼,然后把事先做好的大豆馅放进饼中,再用手团成一个圆球。豆包就包好了,接下来放入带有笼屉的锅中蒸上三十分钟左右,一锅带着浓郁的香味的粘豆包就出锅了。有时候家里做的豆包多,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大家做在一起边包豆包边唠家常,还记得我家西院的`庞大娘,东院的于大娘还有西边的栾大娘经常帮我家包豆包。那时候一屋子的人说说笑笑真的很热闹。包豆包烀大酱,如同一根纽带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也把年味装点的更浓。

八仙桌往炕上一放,黄橙橙的粘豆包带着大豆馅的清香扑鼻而来,还有杀猪菜,五花肉,血肠,猪肝,酸菜粉条炖出了东北的主打菜。那香味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美味,现在不管我怎么做就是做不出曾经的味道。

村子里的人都很和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都会去邻居家窜门,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孩子们则都在院子玩耍,藏猫猫是孩子们最爱的游戏!

村子里的人都很热情。也爱于助人。我家三个女孩,一些搬搬扛扛的体力活都做不来,每次都是村子里的男孩子去帮忙。而像擦玻璃之类的轻巧活计多数都是我们女孩子去帮忙的。

如今父母搬到城里很难体会到这样的温馨了,城里面的人都很少来往,一栋楼里的人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谁不去谁家窜门,也不在有事来帮忙,人情味变淡了,邻里之间不在友爱了。好样钢筋水泥隔阻了人们之间的情感,没有红砖白瓦里淳朴的乡情了。

我如今在河北打工,看不到家乡的蓝天白云,就连家乡话都很少听到了。

如今的社会我该如何去寻找那份失落的淳朴,浓厚的乡情?

写秋景的散文篇三

秋天带来了金黄色,悄悄地走向世界。风轻轻的吹着,轻轻的吹着,来这里的是美丽的秋姑娘。

秋高气爽,天空如一尘不染的玻璃;淡淡的云像牛奶一样白。天空那么蓝,月光那么亮。蓟草飞来飞去,似乎被秋风陶醉了。毕竟让人觉得舒服。

秋天真的很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写秋景的散文篇四

最后一个词砸着我的脑袋。遍地春色?低头一看,哪儿啊?满地银霜,一派寒意。紧紧大衣,向前走去,由水泥路转入泥泞小道,带着欣赏的心思,果然渐见春色了。

首先是水沟边绿参差的野水芹,沿着溪埂,一溜儿密挨挨地排下去,那绿,绿得有些暖意,有些挣脱冬天的劲儿。其次,地米菜和野菊蒿也把头抬得更高了,甚至挺起了半个身子,跟几天前的形貌大不一样。再看薄霜之下,豌豆苗多了些抗寒的勇气,不再蔫巴巴趴在地上;麦苗上的霜粉转眼化成了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春天真地近在眉睫了。

其实,春天正是从心灵深处出发的,一如刚过立春,老农就瞅着挂在房梁上的种子,打量着草棚里那头似乎还没有歇够的老黄牛。儿时常听祖母说,打春三天,百草发芽。虽然近乎夸张,却道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春天一声召唤,万物随即行动,真是时不我待。设若心里依然冬天永驻,那再温润暖和的春天也难以感觉到,更不要说欣悦地发现遍地春色了。

在祥和的日子里,在有空调的单间,感觉四季如春,于是对春天的企盼也就减淡了。记得小时候盼望春天,把乡野里那些杂花野草都装在心里,一只风筝,一株冻米花,一只燕子,都定格在不可磨灭的记忆里。后来,那么多的春天不知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过去的,一概没有印象了。是忙大事去了吗,忙得连春天都不值得注意了?完全不是,是心迟钝了,麻木了,失去了欣赏的激情,失去了品味日子的审美感。曾经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日子需要欣赏着过”,我觉得那作者是懂得生活的,不是单纯地过日子。亚里斯多德早已说过,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不仅仅在于过日子。一个能发现遍地春色的人,他的心始终醒着,他的思想一定是葳蕤生光的。

趁着仲春到来之前,先在心里预设一片绿茵吧,以便迎迓那遍地春色。

写秋景的散文篇五

秋天有着怡人的景色,是诗人笔墨行走的天国,是农民一年四季的凝望与期盼的时节,是多愁善感之人思绪的凄婉与柔曼。站在院子里,望着眼前结着偌大盘子的向日葵,露着金黄玉米粒的大棒子玉米,满树半红半黄的秋海棠,花儿草儿在秋风中摇曳,蜂儿蝶儿在花丛中追逐,蜻蜓时不时的在狗尾巴草上练习着平衡的本领,远处偶尔传来牛儿羊儿的叫声,牧童的吆喝声,心中的喜悦不雅于诗人笔下的柔美与飘逸,不雅于农民脸上的憨实的笑靥。

人总是有着逆向的心里。小的时候,总觉得农村的生活很辛苦,春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劳作。倒粪,侍弄园子里的采草杂物,翻地,还要加强园子栅栏的牢固性,只这些就够累的。以前农村每家的栅栏几乎都是高粱秆和葵花杆的,经过一年雨水的浸泡,寒风的袭击,到了第二年春天,能站在原处的栅栏已经所剩无几。每年的春天种园子前,我就要和父亲一起围栅栏,给父亲打下手。农村几乎家家养小鸡、小鸭,还有淘气的山羊。栅栏要是不坚固,辛苦的小园子就要被这些无孔不入的小动物祸害个精光。

从种上种子栽上秧苗开始,每天母亲都要嘱咐我:兰儿,看着点小鸡儿和山羊,别让它们进园子,秋天好给你买新衣服。从春天草绿的时候起,我就盼秋天;从夏天哗哗的雨季盼秋天;等姐姐们叨咕着抢秋膘了,我便知道秋天到了,就一天天地看着母亲绷紧的脸能换成轻松的笑面。从海棠树从叶子泛绿,满树结着粉色、银色的花蕾,开着满树的粉花、银花。风起花落,花瓣满地的飘洒,一直盼到果树上结满了翠绿的果子。夜里就怕起风,每天早晨起床就跑到园子里的果树下去捡拾小果子吃,心痛的.和父亲说着讨厌的风把果子又刮落了那么多,要不然秋天会多结好多果子,也会多收入一些钱,我便也会有好日子过。父亲总会安慰着我说,树上的果子太多,果树会很累的,它也需要营养。到了秋天,果实也会很小......

秋天,我也要帮着爸爸妈妈收玉米,收土豆,爬到树上摘海棠果子。很多时候不小心就会被毛毛虫蜇着,被蜇过的地方都是毛毛虫身上的小毛毛刺,奇痛奇痒的,特别难受,只能用肥皂水使劲的洗才会好些。因此,我见到那黑乎乎的毛毛虫就打怵。

六岁的时候,秋天里,就会常跟着母亲到镇上卖瓜子,一毛钱一茶碗,卖胡萝卜,五分钱一斤。母亲卖瓜子时总会在给人家抓上一把,嘴里还要说着,自家产的,多给你点。海棠果按个卖,母亲查完个数总会再多给人家几个,嘴里会说,自家树上结的。胡萝卜也会多给俩个,时间长了,人们都很愿意在母亲那里买东西。我不解的问母亲,干嘛要多给人家呀?母亲笑眯眯的说,傻孩子,这你就不懂了,这叫招引回头客,你没看到他们都愿意在我们这里买东西吗。等我后来开店时,便也学母亲当年,会很大度的满足客人的小思想,生意固然会很好。

其实,母亲说让我等到秋天,秋天实在没什么给我的,整个秋天父亲母亲都在忙。父亲还要上班,除了星期天在家外,其余时间都是利用早晨和晚上下班后忙。还记得苞米棒子干了以后,每天晚上一家人就坐下来搓苞米。我家一般不用苞米钏子,父亲说那样搓苞米实在太慢。父亲做了一个打包米的机器,实际很简单的,就是个没有两个堵头的槽子。父亲幽默的说那是他的发明,可以申请专利的。父亲用脚夹住所谓的爆米机,把苞米棒子放到里面,用一个木头棒子捶打包米棒,打两下就可以把苞米棒上面的粒子打的没多少了,我们搓起来便很省力气。把苞米搓完,才算是母亲所谓的秋天的时候,实质上已经是深冬了,母亲便会领着我时常往供销社去。一般的东西都要凭票买,而母亲到了供销社很仗义,父亲的舅舅在供销社当会计,我叫舅爷。我舅爷小的时候出天花,脸上落下来一些麻子,娶了个非常漂亮的媳妇,也就是我舅奶,漂亮的舅奶特别大方,和谁好,供销社的东西就会送人。舅爷陪了许多钱给供销社,家里顿时穷了,舅奶受不了穷日子,怀孕不久就跟相好的跑了。后来的舅奶是母亲给保媒介绍的,因此,母亲到供销社也是特殊待遇,相中什么只要和舅爷说,舅爷就会按内部关系把东西卖给母亲。自行车,缝纫机,上海或雷达牌的手表,只要有货,我家就可以买到。唐绒布、花达尼布属于最好的布了,只要有好颜色的,母亲必买无疑。

我家有两个一米半见方的木头箱子,里面都是母亲秋后的收入一次次买的东西。一到夏天,只有我在家的时候,母亲才打开箱子把那些布晾晒一下。我穿的衣裤基本就是唐绒,直到母亲七十岁去世,母亲的箱子才得以真正见天日。哥哥姐姐们惊叹母亲的收藏,没上脚的鞋就一箱子,那些各色的唐绒布、花达尼等还都完好如新,只是母亲的儿女已经不知用这些几十年的古董做什么之用了。母亲一直跟在我身边生活,便由我做主,除了几个床单和大花被面留做纪念之外,把其它母亲心爱之物都送给了乡下的亲戚。

我喜欢花衣服,母亲总是不给我买,说花布虽便宜,不结实,不耐穿。八岁的时候,我终于穿上了一件花衣服,红红碌碌的漂亮极了,到处蹦跳着彰显。那是母亲卖海棠果的收入给我买的,是我十五岁之前唯一的一次穿花衣服。也算是母亲秋天里对我格外的奖赏吧。从此,我便有了走出农村的想法,说什么也不在农村生活一辈子,农村给我的记忆真的很辛苦!

终于走出了农村,城市的喧嚣又让我格外向往农村的生活,想方设法往农村跑。农村的空气清新、宁静,清晨听到的是各种小鸟婉转的鸣叫声,屋檐下燕子飞来飞去筑巢的喜庆,牧童悠扬的柳笛声。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动手种,种地也不像小时候那么累。秋天几乎收大地都是机械化。小园子里景色要多怡人就有多怡人,西红柿的品种就很多,贼不偷,红皮球,黄皮球,小尖尖黄,小尖尖红,小尖尖紫,大黄,大红......吃不了的吃。栅栏旁边的支架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和冬瓜,微风徐过,葫芦在半空中摇摆着,有时我便会幻想着,不知什么时候会在那些随风摇摆的葫芦里蹦出俩个葫芦娃来满地上蹦跳呢。冬瓜大的要在冬瓜的下面做个托,不然也不知什么时候,重重的冬瓜会把藤蔓坠断掉到地上。满树的海棠果把树枝坠的弯弯的,和小时候父亲侍弄的树一样,躺到地下不用手摘,张着嘴便可以吃到果子。葵花籽也是按照父亲种植的方法,开花的时候人工授一次到两次粉,秋收时籽粒饱满,吃着醇香。油豆角将豆角结的嘟噜嘟噜的串,吃不了,半截秧变成了豆角籽。朝天椒就更漂亮了,半截绿半截红,绿的是辣椒叶子,红的都是尖尖的小辣椒,红的泛着亮光绿彰显着生命的色彩。有时我会忍不住小尖椒的诱惑,弯腰摘一个咬上一口,却把我辣的呼呼冒汗,不知如何是好,然后自己笑自己好傻呢,笑这或许就是生活中苦辣酸甜的辣吧。

秋,就是喜人,给诗人无限向往的天地;秋,让我想起小时候割麦时在麦田里东奔西跑的捉蝈蝈;秋,让我想起风中小哥哥吹奏的柳笛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秋,让我想起父亲起早贪晚的在园子里辛苦劳作的背影;秋,总能让我想起母亲温馨的叮咛;秋,给了我馨婉的回忆、无尽的欢乐与美好的神往。

如今,父亲离开我三十年,母亲离开我也十几年了,好想父亲母亲能看到他们的小女儿站在秋风中满心满脸的喜悦与思念的凝望。哦,走在秋天里,心又飞回了儿时的秋天,母亲推着推车,我坐在车上,满脸稚气的吃着海棠果,憧憬着心里的秋和母亲一起去镇上的集市......

写秋景的散文篇六

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条白蔷薇。

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靓妆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

里抱着一大束花。

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说。

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

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

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花。

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

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写秋景的散文篇七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草木秀,百花荣,农人抓紧播种下珍珠般的颗粒。不过几天,发芽、拔尖,像银笋、似金针,以庄严的姿态矗立在田园里。在阳光下、在春风中,很快长出嫩叶,受阳光的调理,迎空气的涤荡,进行光合,制造养分,产出叶绿素,极快就给田野披上了软茸茸的绿装,暖暖的微风吹拂,似婴儿荡漾着稚气的喜悦,引人欢快。

一株株幼苗,一片片翠绿,把乡村田园打扮得分外妖娆。各色花儿次第盛开,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在碧翠绿叶的衬托下,令人眼光缭乱,更加鲜艳。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在融融春风的涤荡中,婀娜多姿,娇态百出。枝头,布谷频唱,报春吉祥;花间,蝴蝶飞舞,蜜蜂欢唱;空中,春燕俯冲为之欢翔,蜻蜓起落为之喜悦。

生机勃勃的田园春色,点染着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二、林阴山道。

乡间崎岖蜿蜒的林阴山道是乡下人踩出来的。一条山路,幽静而漫遥,默默地记录下乡下人柔肠百转的心。山风把山道染成了绿色,在林阴山路驻足,任凭思绪飞翔。轻抚林阴道旁的花草,嗅醉人的芳香,深情依旧,陶醉痴迷,惆怅离别的情殇,叹息缠绵的卿芳。

耕耘了一天的农人带着喜悦的心情收工回来,扛着锄头、挑着簸箕,在乡村的林阴山路上漫步,含羞的草儿直率地探出脑袋来,兴奋热情地招呼着,花儿淘气地露出可爱的小门牙,深深地吸一口气息。霞光映红了乡村人黝黑的脸庞,他们谈说带笑,似乎忘记了一整天的劳累,其身影被落日的余晖在乡村的山路上拉得很长。

三、乡间小溪。

清澈的乡间小溪是山村的命脉,从村庄旁边蜿蜒流过,一阵微风轻轻吹来,镜子般的水面泛起了一层层波澜,偶尔,有些小鱼、小虾浮出水面,呼吸了大自然的空气后,又一头扎进溪水中,鱼儿、小虾的嬉闹给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溪边那些椰树的影子,就像大蛇一般在溪水中弯曲地蠕动。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会儿,涟漪就慢慢地消失,溪流又恢复了平静,水中椰树的倒影仍清澈可见。

农人劳作归来,困了,累了,喜欢坐在溪边闲聊,洗手濯脚,消除疲惫。男人们踩着清凉溪流底下的鹅卵石,把溪水挑到田园里浇菜;女人们在小溪边浣被洗菜;小孩子在溪水里嬉戏,或捕捉撞到脚背上的小鱼、小虾,喧嚣喜乐是他们无忧的童年。

四、村头古井。

村头的古井。盈盈井水,默默无语。有时还会有燕子飞过来停息,衔来百花染红的春天,片片坠落于秋的枯叶在金闪闪的阳光下,以诡异的话语,诉说着山村的旧事。

沿着古井壁上的青苔,握住岁月磨光的井绳,恍如握住了洗衣姑娘的纤纤素手,山村古井边的女子,起伏的身影使我彻夜失眠。独对乡村古井那深邃的目光,曾经让我忧伤,透过那眼光,也看到了自已的.过去和将来。被井水溅湿的寒月,躲在往事里,聆听片片花瓣于春日凋谢的回音。

山村古井沿的绳痕依然证明着乡村曾经的辉煌。只需要驻足,那生命纷繁的触须,就会伸进某个黎明和黄昏,演绎出一段既凄凉又美丽的爱情。

五、农家老屋。

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农家老屋依旧忠诚地坚守在乡村瘦水秃山中,每天太阳翻过山顶都把金灿灿的光线撒向农家老屋宽敞的庭院,古榕和农家老屋是差不多年纪,顶天立地伸展出千百条榕枝与老屋在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的季节变换中相伴相守,风风雨雨几十载。

农家老屋百年不变,厚厚的石墙同简单的椽子支撑起千片万片布满青苔的瓦片,老屋屋顶的青瓦上常有翎毛洁白的鸽子停驻,喉咙发出“咕咕咕……”的嘀咕声,任随它们猫手猫脚地走过去,“扑棱棱”的一声,扬起翅膀飞向瓦蓝的天空,回旋着。最后,消失在天际边,把我带回懵懂多梦的童年。

写秋景的散文篇八

春天到了。春风掠过一座小山坡,唤醒了坡上沉睡的嫩绿的青草。青草轻轻抖落身上薄薄的冰层,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舒展着自己微微弯曲的身体。放眼望去,人间已不知不觉被春风染上了一抹美丽迷人的春色。

春的色彩是极丰富的,不过她没有夏那么艳丽,没有秋那么浓重,没有冬那么单纯。春色是温润的、清淡的,就像画家在调色盘里多兑了一点水,画出的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不信你出去走走看看:田野里密密麻麻的桑树上刚刚吐露的`嫩芽,像是春风随意点上的一点点嫩绿;山上热闹地开放着的桃花林,远远望去似一层淡淡的粉红色的轻纱飘落在山腰上;洁白如玉的梨花、海棠、白玉兰,又仿佛是圣洁而高贵的新娘在幸福地等待。枝头绽放的木棉花该是火红的了吧,可仔细瞧瞧却也是如婴儿嘴唇般润润的水红。天空里如新棉般柔软的白云,你推着我,我推着你,在春风中轻快地飘动着,而露出的空处是如海一般的浅蓝,只是没有哪一种海会这般静、这般平。春风挪动着云,也轻轻地摇曳着湖边鲜嫩的青柳,让她的倩影在湖光中轻盈而柔美地舞动着,叫人联想起舞女曼妙婀娜的舞姿。河水潺潺地欢快地流淌着,或深或浅,或宽或窄,如少女眼眸一般清澈。偶尔飘来几片乳白的、粉红的、嫩黄的花瓣,引得三五成群的小鱼儿好奇地追逐着、嬉戏着,一直游到看不见的远处去了。春风吹到身上,使人有一点暖意、一种轻快、一份酥酥的舒畅,仿佛是母亲的双手在温柔地抚摸着脸庞,梳理着发丝,拽拽衣角。

春是及其慷慨的,她把春色送给了山林小溪,送给了千家万户,也送给了喜爱春色的每一个人。只要有春风吹过的地方,就会留下美丽迷人的春色:花园里,一对年轻的恋人手牵着手在悠闲地散步,男孩侧着身在女孩耳边呢喃私语,女孩低着头像一朵含苞的花蕾微微羞涩地笑着。你看,春色不是已经流进了男孩秋水般明净的清眸里,流进了女孩浅浅的笑靥里了么?草地上玩耍的祖孙俩,小孙子在前面蹒跚地跑着,爷爷在后面弓着腰张开双手小心地护着,祖孙俩清脆的笑声久久回荡在草地的上空。你看,春色不是已经融进了这浓浓的、暖融融的亲情里了么?池塘边一群活泼的少男少女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春装,露出粉粉的、嫩嫩的让人羡慕的肤色。他们手拿相机,酷酷地摆着各种造型,这里一张,那里一张地照着。你看,春色不是已经装进了他们的相机里了么……春给大地注入了勃勃生机,也注入了一个长长的希望。不是吗?鲜花热烈地开放,是希望枝头有累累果实;鸟儿欢快地啼鸣,是希望巢里有嗷嗷待哺的雏鸟;我们在春天辛勤地耕耘,是希望秋天有丰收的喜悦。

春色是最美丽的,她预示着夏天的成长,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富足。

写秋景的散文篇九

乡村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慢,虽然春的消息早就被春风送来,树木、花草却看似依然消瘦。不常出门的我,将目光落在了邻居院墙外的柳树上,以它色彩的变换寻找春天的倩影。

春天真是奇妙,首先用它灵巧的手,将美雕刻在纤柔的柳条上,成就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妙意境,仿佛一位绿衣少女,曼妙着轻柔的风姿,飘在你的纱窗前,若隐若现,散发着朦胧的绿意。当柳条的绿叶日益丰满,绿意更加深浓,很清晰地伫立于我的面前,我知道春天又向我走近了一步。

旧宅深院,黛瓦青墙,一扇木门虚掩。远远路过,不经意间,目光与墙院内的杏花相撞。两棵杏树,繁花如云,让人心神荡漾,不由自主地想靠近它、拥抱它。寂寞庭院,关不住满园春色。原来春天不仅缀在柳条上,还落在了杏枝间。

田园里,绿油油的麦苗,挺直了腰杆,散发着勃勃生机,空气中氤氲着麦苗青甜的芬芳。绿色的麦田里,有纯朴的农妇,正弯腰拔面叶菜和红根菜,她们在寻找春天的味道,春天就这样落在了她们的菜篮子里。

许多人家,门前或院墙外栽了桂花树,希望富贵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日子美美满满、甜甜蜜蜜。我则想在院中栽竹种梅,过一种雅致的生活,愿修竹常伴,青梅养性。春天就是这样把心愿埋在了泥土里,将美好挂在枝头上了。

经年的老房子,陈旧,经不起岁月的摧残。弃旧更新,是人们对新生活的渴望与挑战。拆了旧宅,在原有的宅地上重建新的家园。红瓦瓷砖,高墙深院,华丽气派。高峨的门楼,青瓷竹匾,“家和万事兴”是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高大的红漆铁门,敞开着,迎来了春风,迎来了吉祥,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原来春天是这样宽厚慈爱,它就镶嵌在平常人家的一砖一瓦上,停住于普通百姓的祈盼里。

春天还唱响在乡村朴素的戏台上,流淌在民间传统的风俗里。为了迎接春天,祭祀神灵,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从春节那天起,那些经年不衰的老戏就在许多村庄连续上演,那甜润婉转的唱腔,唱遍了大江南北、街头巷陌,一直唱到暮春初夏。让人们在戏剧生活里享受春天的过程,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愉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