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0:23:47 页码:8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大全14篇)
2023-11-26 00:23:47    小编:zdfb

社会制度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权利义务。总结需要客观真实,避免夸大或缩小事实的发生和影响。每篇总结范文都有其独特之处,愿大家在借鉴的同时保持自我风格和个性。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一

1.固歌曲《采花》,能完整准确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文化。

3.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地区,学唱了四川民歌《采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一同来演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

教师讲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重点介绍音乐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特点。可结合讲故事的方式重点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设计意图:在故事讲述中使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二

我喜欢傣族的泼水节,我还喜欢汉族的春节,但我更喜欢纳西族的火把节。

这个日子的起因源于: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子劳阿普在云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丝竹歌舞之声。

人间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恼怒,于是便差一名天将到人间,要把大地烧成火海。这位天将变做一个老人到了人间,遇到一个背着大男孩、牵着小男孩的纳西男人。他不解地询问,才知道大男孩是别家的孤儿,小男孩才是这个男人的孩子。于是深受感动,心起怜意,不忍将大地毁灭。他就叫人们家家准备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齐点燃。

这天,子劳阿普到云河边查看,果然见满山遍野都是火光,以为大地真的被烧毁了,方才罢休。纳西人因此躲过了一劫,免受焚族之灾。从此,就有了每年农历6月25日至6月27日纳西族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有三天,跟我们过春节一样热闹。其中第一天就是为过火把节做准备。为了更快更好的点燃木头,,所以纳西族人要把木头捆起来。他们捆木头很讲究,必须用铁丝、布以及一些彩色的手绢把木头捆起来,为火把节增加一丝生机。准备好了火把,还要在这天杀猪宰羊,为火把节准备一些好吃的。吃的准备齐全后,还要穿上新衣服,使火把节显示出万象更新。

第二天白天,人们都会到街坊邻居家问候,互相观赏对方的火把,互相访亲问友,祝贺节日,到熟人的家里吃为火把节准备的饭菜,吃到了平时吃不到的美食。晚上,家家户户都高举着点燃了的火把,涌向农田中,照亮庄稼,盼望新的一年能五谷丰登。

最热闹的就数最后一天了。家家户户都把房前屋后的火把放在个自己家门口,堆成以摞,再把那些火把点燃,成了火团,有的有两三米那么高,有的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如果从高处往下看,家家户户的门前,广场上,巷子里,火团连起来就像一条闪光的腰带。

所有的纳西族人,都围着火把,牵着手,在悠扬的笛声下,人们跳起了火把节的舞蹈,形成了纳西族最美的风景线。跳完舞蹈后,人们开始表演节目。节目没有舞台,不分场地,就在人群中表演了起来。

你看,你看,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越过齐腰搞的火团,赢得了众人的喝彩;姑娘们身着靓丽的衣服,跳起了“阿哩哩”;杂技演员拿着火把,开始在天空中旋转。整个纳西族都沉浸在热闹中……人们在这优美的舞蹈中,结束了快乐的火把节。

我爱我们汉族的春节,但我更爱纳西族的火把节。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三

1、扎实的歌曲《采花》才能是一首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欣赏音乐火把节。通过听音乐、视唱练耳、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了解彝族传统节日和文化。

3、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现代创作手法描绘民族风情的表达。

1、欣赏音乐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音乐创作技法。

第一,审核和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学会了唱四川民歌《采花》。学生们被邀请在老师的伴奏下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这首歌的印象)。

老师讲述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音乐舞蹈为主,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你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关注火把节的起源。

(设计意图:在讲故事中让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听音乐火把节,边听边思考:这首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想象一下它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交响组曲《云南印石》的相关知识。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四

看到绿色的稻田,和着清新的空气,我发现自己好久没逛这无边的田野了,可是一下子又要离开了。

也许我还在想着那些红楼女子,不觉眼前以出现高立着的大火把。

火光

我按照习俗到火把下绕了三圈,据说这可以消灾免难。

黑暗中,星星点点的火光遍布了田间,处处欢歌笑语中,我享受着美好的夜,随着火光处慢慢回家了,心底竟莫名生出一种希望来。

许是因为那火光!

午夜

那晚。午夜,我还没睡,静静躺着,忽然听得窗外滴滴答答下起雨来,仿佛奏着低低的蓝色多瑙河。

这雨是想要浇灭那未息的火星吗?我想着。我听着雨声,感觉这夜的宁静,第一次不那么害怕,却想起一个人来。我期待着他的文,因为那是我给的话题。

想起仓央嘉措的诗句“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

致此,今年的火把节告终。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色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族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一、自主探究。

1、默读5—10自然段,想:描写了火把节的哪些场面?按什么顺序写的?(用“﹏”标出表示顺序的词语。给每个场面拟小标题)。

2、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课文哪些语段能体现出“盛典”的特点?(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3、作者几次邀请大家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二、合作学习。

1、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场面,

读读语段,抓关键词句,想象当时的画面,谈感受。

3、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情”: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抓几次的邀请,抓关键词句谈感受。)。

4、我喜欢火把节的场面。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

5、视频欣赏——火把节。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的笛子;姑娘们来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篝火着,着,着,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火把节是我们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缩句)。

(2)、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缩句)。

(3)、(造句)……不约而同……。

3、拓展延伸:的场面描写很有特色,请你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六

引导幼儿对舞蹈的'创编。

多媒体课件、播放器(进场音乐和七月火把节音乐)、成人彝族服饰一套。

一、导入部分。

组织幼儿律动《哈密瓜熟了》进活动室。

提问:(1)这首乐曲是哪个民族的?(新疆)。

(2)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

(3)你们都知道哪些民族?(汉族、蒙古族、彝族等)。

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彝族文化吧!

二、开始部分。

1、出示课件。

火把节流程:迎火—颂火—送火。

2、观看视频。

3、出示课件。

彝族服饰。

4、学习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小跳步、踏点步)。

(1)教师引用彝族阿妈送服饰,给幼儿悬念,教师通过穿彝族服,两次音乐依次跳出小跳步、踏点步。

(2)引导幼儿舞蹈创编。

三、结束部分。

四、延伸部分。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七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它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一个祈祷幸福和祝好运的节日。火把节最初是为了消灭昆虫和害虫,祝福庄稼丰收。每年农历6月24日是普格彝族人庆祝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第一天,家家户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准备丰盛的节日大餐。晚饭前,大人们把米饭放进簸箕里,把盘子放在盘子里,把筷子和勺子放在盘子上,然后一起放在门前。希望过世的老人回来吃饭,看望儿孙,祝福活着的家人平安健康长寿,带走家里的霉运。全家人在给死去的老人献祭后开始吃饭。吃完饭,老幼都走出家门,来到寨口。他们用火把烧了几堆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们手牵着手围着火,读着火的祝酒辞。人们对着金色的火焰跳啊笑啊!问候声一个比一个高,欢乐的波涛淹没了一个又一个,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火把节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来自四面八方的彝族人聚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火把节的场地是一片又圆又平的草坪,四周是茂密的森林,欢庆节日的人们围坐在草坪上。这一天,会有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族的摔跤和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日本相扑有些相似。跌在上面的不一定赢,跌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这取决于谁的脚先离开地面,谁的肩膀先接触地面。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男生是每个村最好的。有时它们被这个拾起,有时它们被那个落下。败者不气馁,胜者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到立于不败之地。

火把节第三天是选美。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佩戴金银首饰,各持一把酥油布伞,手持五颜六色的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圈又一圈,跳着优美的彝族舞蹈,唱着婉转的彝族歌曲。五颜六色的裙子摇摆旋转,像蝴蝶展翅,像孔雀一样骄傲,很迷人。女孩们试图展示她们的美丽。记者很忙,拍照,拍视频。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百花中的“牡丹花”。看,他们大汗淋漓。好像真的很难选择!到了晚上,各家各户点起火把,在父母的带领下,绕着房子和院子转了一圈,嘴里说着:“烧瘟疫,发展牛羊。”愿六种动物兴旺发达,庄稼丰收。然后全村每家每户都集中精力把剩下的火把堆在牛羊进出村子的路口,点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上放一块石板。家家户户往石板上扔9块小石头和9块草,象征着无数牛羊前来吃草,一望无际的庄稼堆积成山。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进步,我家乡的火把节逐渐发展成为集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和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大量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到普格与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你来普格参加彝族火把节,你会看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八

我的家乡西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每年农历的6月24日都会举行一个盛大的节日,它就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这天,街上到处张灯结彩,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车游行,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天色渐渐变暗,身穿漂亮民族服装的.彝族同胞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约而同地来到火把广场,整个广场和城南大道都被围得水泄不通。

约定的时间到了,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同时点起了火把,一束束火把连成了片,好像是燃烧的海洋,又像是舞动的巨龙,灿烂的大火照亮了半边天空。这时,动听的音乐响了起来,人们把火把聚集在一起,堆成了一个个火堆,大家在火堆周围手拉着手,围成了一个又一个大大的圆圈,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了达体舞。大家不停地跳啊、唱啊、笑啊,玩的开心极了!直到很晚,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这真是一个热闹又难忘的火把节!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九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石林,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县城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火把狂欢节。火把节是中国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了。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在我的家乡有个传说。古时有个魔王的堡垒久攻不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大获全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战争,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要耍火把来庆祝,由此就有的火把节。火把节共庆祝三天,第一天是祭火。在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都要杀牛羊,一起分享。到指定的地方拿起松木做成的火把,点燃祭台上的圣火,祭拜祖先。第二天是传火。青年们要骑马、斗牛、摔跤,而姑娘们唱歌跳舞。第三天是送火,在夜幕降临时,大家高举手中的火把,再把火把堆成一个火堆。所有的人拉起手,在火堆外围成一个圈,一起唱歌跳舞,直到天亮。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又快到了,小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一起过火把节吧!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十

了解火把节,中国少数民族和彝族的传统节日。了解火把节的来源,时间,习俗等等。

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非常重要的节日,其隆重程度丝毫不逊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在活动中,要着重让孩子了解火把节的来源和节日的习俗。用多种感官感受彝族人民的欢乐心情和火把节的热烈气氛。

活动一:七月科学“火把节”

活动目的:

1、了解七月火把节,它的起源,习俗等。通过各种感知。

2、在活动中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气氛,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准备工作:

与彝族火把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活动或建议:

(1)教师扮演“导游”的角色,让孩子坐上“大篷车”进行“有中华民族风情的旅游”,引向主题。

(2)展示图片,让孩子了解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

问题:

1、图中的.人是哪个族群?

2、他们在做什么?

3、你知道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吗?

这是彝族特有的节日,叫做火把节,通常在七月举行。在那一天,每家每户都会点燃火把。天一黑,我们就把大家的火把堆在一个空的空地上,燃起熊熊大火。然后彝族人会围着火堆唱歌跳舞来庆祝这个节日。

(3)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英雄大战蒙蒂”的故事。

(4)体验彝族火把节的热闹气氛。

1、游戏:《对歌》。

2、游戏:摔跤。

3、生产:火炬。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十一

假期到了,我和母亲一起去云南旅行。我们在石林游玩的时候,当地司机告诉我们,再过几天就是火把节了,还热情的挽留我们。石林的彝族火把节可是鼎鼎有名的哦!可是,我们的行程已经安排好了,只在石林呆一天,所以我们以为错过了火把节,满怀遗憾。

石林之后,我们又去了大理。大理古城也到处充满了火把节的气氛。街上的人们举着刚刚采购的大大小小的火把来来往往。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门店前,立着一个三米多高的大火把。以前,我想象中的火把,就是一根木头,顶端点上火就成了。可我们看到的真实的火把远没有那没容易做。

就说这家门店前的大火把吧,一整根碗口粗的大木头,把它的上半部分劈成许多小杈,下半部分不用劈。在劈开部分的中心里撒上松香粉;缝隙里,插上鲜果、彩旗等装饰品,远远看去挺像圣诞树的。热闹的大街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在卖凤仙花。买凤仙花干什么用?我心里想着,便上前询问。原来,在火把节这天,有白族女孩儿都要用凤仙花染指甲的传统习俗。我仔细一瞧,哇,真的!卖花的老奶奶、买花的阿姨姐姐们,都用凤仙花给指甲染了色,有的甚至连整根手指都染红了呢。我本以为又跟火把节擦身而过,那是因为,火把节当天下午,我们不得不因为行程安排,离开了大理。而跳舞、斗牛等真正的节日狂欢,夜幕降临时才会开始。

但是,当我们晚上赶到丽江时,那里的居民给了我们惊喜,原来纳西族也过火把节!就是今晚开始,而且要持续三天呢!第一天晚上,我们因为到达束河古镇的时间太晚没去成。第二天晚上,我们吃完饭就匆匆赶往四方听音广场。我看见广场中央有个巨大的火堆已经点燃,火苗越来越大,最后成了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所有人的脸。有一些身穿表演服装的哥哥姐姐们随着音乐,牵着手,跳了起来,我们也赶紧参与。

大家手牵手,围绕着火堆跳起欢快的舞步。我赶紧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二、一、二的跳起来。看着那些当地人跳得那么轻快,我们却手忙脚乱,心里真有些不服气。可我很认真的学着,第三天,我就跳得好多了。跳啊跳啊,人越来越多,;里里外外围了一层、两层、三层、四层。我们跳得直到大汗淋漓才回客栈。

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火把节!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十二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十三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而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而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家乡的火把节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而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热闹的火把节作文优质篇十四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

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形成,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在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

凉山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即反映了这种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与氐羌系统的彝语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后来传统道德观念对火把节习俗传说的渗透,反映为女性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的相互交叉。不论是早期的喜鹊姑娘,还是后来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种共同的“投火自焚”的命运结局,这类传说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阴谋,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刚烈女性的传说,意在表节烈之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