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6:12:35 页码:12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优质14篇)
2023-11-27 06:12:35    小编:zd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所收获和进步。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每个家长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写作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一

《站着上北大》主要讲述了北大保安甘相伟,来北大当保安之前,他只是个小人物,自称“草根”,“蚁族”,“青年农民”“普通保安”,但他不屈服命运安排,在没有资源,毫无背景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奋斗,从苦境里逆生“精英意识”,凭借自己的奋斗精神,以北大保安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拼命获得与北大学子并肩的机会。他在北大这几年,读书写作,写尽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奋斗痕迹,成为底层人物的励志典型,从“北大励志哥”身上,让我们看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改变命运”,因为他演绎了小人物不可能成才的另一种可能模式,他就是一个鲜活的草根传奇。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平凡的人一生默默努力,却不被大众所知,但有这样一个人,却在信息开放的今天走进我们的视线,他将“北大”“保安”“中文系”这样的标签贴在身上,用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对艰难的过去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平凡的人一生默默努力,却不被大众所知,但有这样一个人,却在信息开放的今天走进我们的视线,他将“北大”“保安”“中文系”这样的标签贴在身上,用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对艰难的过去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看着《站着上北大》,我举得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上北大,只是我们没有那种吃苦,努力的精神。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二

寒假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会议,我很震撼!从那里我看到了郑州中学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一位位发言的教师无论是在业务能力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是那么的优秀和出色。更可贵的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一种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我,善于突破自我的决心和勇气。我应该努力向他们学习,力争做一个高校长所倡导的忠诚、进取、创新、和谐的有梦想的郑中人。最后学校领导还安排我们寒假期间的读书活动。这正好也是我寒假想做的事情,我正打算充实自己的脑袋,那就要多读书和读好书。为了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为了建立与国际部教学相适应的中方课程体系,我特地选了一本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刘玉民编著的《北大哲学课》来读。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自己从此书中获得的些许体会吧。

首先谈一下我对《北大哲学课》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北大历经沧桑,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智慧。此书汇聚了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书是非常可读的一本书。

每本书前面的序言是我必须认真读的。这本书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冯友兰代序的。在序言中,冯友兰先阐释哲学的含义,他认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他还说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就要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生活当中的我们虽然不是哲学家,但我们也必须经常反思我们自己。记得在论语中曾读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他在哲学的功用上强调,哲学是为人类提供获得更高价值的更为直接的途径。我记得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需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哲学的探讨和学习以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作为政治老师,为此应该好好在这方面下大气力做好功课,并把这些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能产生积极影响的哲学思想深入浅出的分享给学生。这也正是我选此书来读的原因。

这本书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关于庄子思想的内容。“万物与我唯一”的庄子以超越贫困的人生,向人们诠释了真正的自由在于顺其自然,展现了他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净无为的性格特征。而活在世间的人们大多是不自由的,归根究底,就是被名利所累。他还提出了人们要想挣脱外界物质条件和自身肉体的束缚,到达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其办法是“坐忘”――彻底地忘掉一切。这也给活在现世的人们指引了一个出路。其实我明白他也不是让我们什么也不做,而是让我们勇敢的打开名利那把枷锁,修养身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跟我们眼下所倡导的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的理念不谋而合。”庄周梦蝶”的典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庄子在梦中变成了一只快乐的蝴蝶,梦醒之后庄子开始怀疑到底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他就是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很难讲清楚的但每个人心间都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其实庄子只不过借梦和觉来比喻死和生,使人们更多的去思考和感悟人生。

战国时期有两个很著名的辩客,一个是力倡“白马非马”的的公孙龙,另一个是主张事实胜于雄辩的邹衍。一次邹衍路过赵国,平原君想让他和公孙龙辩论辩论,看看谁更厉害,谁知邹衍并不买账,直接对平原君说,“所谓的辩论,就是区别不同的类型,不想损害;排列不同的概念,不想混淆;阐明自己的观点,让别人理解,而不是越辩越迷惘。像这样的辩论是可以参与的,辩论中胜出的一方能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挫败的一方也可以继续追求真理。但用花言巧语来偷换概念,用繁文缛节来做论据,甚至用互相诋毁来吸引别人的辩论,只求咄咄逼人、纠缠不休,让别人不认输不罢休,这不仅妨碍了治学的根本道理,还有伤君子风度,我邹衍是绝不会参与的。”这就是著名的“邹衍不辨”。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学说,其合理性看到了特殊和一般的差别,但由于他过分夸大这种差别性,而看不见概念反映事物的同一性,这一命题也就成了形而上学诡辩论的代表。我特欣赏公孙龙上面的一番话。生活当中,有些事情,事实胜于雄辩,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与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徒费口舌呢?这就是说人有的时候只需要保持沉默就行了。但在我们的文化里,缺失一个面对自己内心沉默的向度,沉默意味我面对自己的内心,我把自己摆平,而我们没有办法应对我们内心的沉默。

这也正是印证了一位评论家一句话,中国人,每个人都不知道干什么,但都特关心别人干什么。了解别人,窥视别人,进入别人的欲求是很旺盛的。像邹衍这种学术自由也好,个人观点自由也好,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我们每天不都能在网络上观看到一场场抹黑别人、洗清自己的喋喋不休的论战吗?精力旺盛的人们,停下来吧,该歇歇了,我们只要能够学会应对自己的内心就好,你不是潘金莲,你也无需满世界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清白。我们也无需抱怨,无需诉求。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时候,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本书中有太多的大智慧、大道理,需要自己慢慢地、细细地、反复地咀嚼和体会,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自我。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它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那么,让我们一起品读哲学吧!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三

北大,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近百年的沧桑岁月,见证了中国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日积月累的文化底蕴逐渐塑造了她特有的人文魅力。在全国,多少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徜徉于“一塔湖图”之间,聆听学界大师的教诲,但仅有少数佼佼者能有幸踏足未名湖畔。北大,由新文化温养又反哺中国,至今依然坚定地屹立在文化的前沿,形成了她自己的北大精神。而《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一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我们讲解了百年北大的精髓。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很多人一直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对此,我们可以联系前北大校长胡适先生所说的那句话,“一个真正的开明进步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造成的,是要有独立个性,有自由思考的人造成的”。

蔡元培校长为北大这所百年名校定下基调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无疑在强调,北大是宽容的北大,北大人都是有着独立思想的北大人。独立的思想源于独立的思考。不管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研究生,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新时代的人们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这一基本素质,而学生时代,正是培养这一素质的黄金时代。

很多伟大的发明家都指出,他们的成功都来自于独立深入的思考,正如数学家高斯所说的:“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做出同样的发现。”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和突破。对学生来说,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就只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跟在老师、教授身后亦步亦趋,永远不会有更大的成就。

独立思考的精神,就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北大精神。读了本书,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独立思考是如此的重要,你也会知道,如何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为巩固江山、促进民族交流建功立业;鲁迅弃医从文,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晋商弃仕从商,成就了享誉数百年的“海内最富”……古往今来的无数例子充分说明了认清自己对打造成功的重要性。

认清自己,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这就是我们参加地税工作后,需要从北大精神中汲取的精神养分。借助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如何才能做到发现、发挥自己的长处,怎样才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今天的中国,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缺少有智慧的人。因为有能力,他们成了成功者,然而成功之后却因此陷入了无所事事的迷茫,或者干脆不思进取、自甘堕落,这些都是缺少智慧的表现。北大精神中恰恰包含了很多先哲的智慧,比如“常怀感恩之心”“成功永无止境”“有所为有所不为”等等,这些是事业有成者最应该从北大精神中汲取的养分。

北大是精英荟萃之地,多少人在这里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北大精神是人生哲学的汇集,无数人在这些人生哲学的引导下实现了个人价值。其实每一位读过此书的人都能够充分汲取北大精神的精华,用一种全新的理念经营自己的人生。这就是《受益一本的北大哲学课》对我们的指导。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四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6月。

【作者简介】。

甘相伟,男,80后,湖北广水人。

不是富二代,却算农二代。

非名牌重点毕业,却入一级学府。

先当保安,再上北大。

担任过奥运安保志愿者、北大本科生、农民工子弟小学支教志愿者。

丰富的“混搭”履历,非同寻常的逐梦人生。

20荣获“中国教育年度十大影响人物”

个人故事作为“年全国高考作文十大素材”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甘相伟,来北大当保安之前只是个来自鄂北山区的农村孩子,在没有资源、毫无背景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奋斗精神,以北大保安的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在本书中,作者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展现了这些年的奋斗经历,描绘北大生活,分享人生感悟,以生动的经历,演绎了小人物成才的另一种可能模式,成就了草根成才的一个鲜活传奇。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五

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努力,王海桐毫无悬念地从石室中学初中部升入了高中部,她在高中的第一篇周记中写道:“世事尘嚣,尤须心灵恬静,置身与人才济济的理科实验班,面对着更加残酷的竞争,但求能宁静地面对上苍,相信生活终会为自己尽现衷情。”即使作者微笑着在生活中感受每一点惊喜与快乐,但高考带来的压力,仍然像王家卫电影里的呓语,如影如形。在王海桐很小的时候,北大、清华就是她脑海中对大学的全部定义,所以进北大——就像在做一个美丽羞涩的梦,可是生活是在偶然与必然间彷徨的流浪汉,未来的路苍茫而模糊。

713分,对于学理科的女孩子来说,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啊?!然而她,那美丽而羞涩的梦终于成真了!但愿她真能由“海桐”变成“海边的梧桐”。

而不可及?我有过。高考前,个人的最低目标就是中大,梅姐(物理老师)也说,最差也就是中大了吧。查询分数时,梅姐打电话来,问我成绩。我说我不急,不查先。梅姐说她急。于是便查了。当电脑显示查询中时,我的心情依旧平静。分数出来了,人呆了。我喊爸妈过来看。接着爸妈说了很多。当时我一直以为这是在梦境当中。只记得爸妈说的一句:“没事,尽力就行了。”爸妈走后,我还没回过神来。只感觉到,亲戚们接二连三的电话来询问,父母一五一十的回答。我低着头,走进房间,拿出我的乒乓球拍,准备去打球。我对父亲说:“我去打球。我和几个小学生约定好了要打球。”来到球场,却久久不见人影。怎么,连小学生都失约?呵。一想,原来今天是星期五,他们都回家去了。于是,空留我一个人坐在球台上。风,肆虐地刮,泪水,亦不知不觉地流下。我想,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何上天如此待我!!

残阳如血。人去楼空。

回去,电话还在不断。在衣柜前找衣服准备洗澡。母亲走过来说:”有什么就说出来吧,不要压在心里。儿子,我知道你很‘委屈’(大概是运气不好的意思。)”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哗啦地流了下来。在母亲的怀抱,小孩子般地哭泣了起来。呵,许久许久没有这样哭过了。代老师从仁化骑单车,匆匆赶到董塘。那时,我正在与父亲散步,接到电话后匆匆地赶了回去。那时候,心情平静了许多。慢慢地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但是仍然觉得不甘心。后来,代老师给他的的一个朋友,北大的一个研究生打了电话。我与他聊过后,看到了一线希望。原来可以通过考研上北大。这个消息来得真是时候。上了大学,只要努力,还是有希望的。

在qq群里,我看到同学们有喜有忧。意外让我发现,一位同学将我的成绩剪贴到了群上,下面批注到:刘勇斌考得不好。看着这个热闹非凡的群在讨论,我不赞一词。

泽云发信息来,说:斌,很多人在安慰我的同时总会提到你,我知道,对于你我之间的不同目标,或许都是一种失利。我相信你能调整好自己,希望明天的勇斌更加坚强。我不是来找安慰,更不是来安慰,只想大家一起鼓励!

我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很多人”为什么都知道我的成绩了。也不在乎那些“很多人”在议论或者惋惜些什么。

启华也发了一条信息来:斌,一个晚上的时间,一起冷静一下,再想一下,明天晚上再找你。

刘文娟在一篇日志里说,她连稍微正常发挥也没做到。事后她说,她在写这篇日志的时候一直在想着我。我承受的痛苦比她大,她明白,但是要一起加油嘛。

而父母也在安慰,上了重本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很高兴。

一位在大学的表姐也说,好歹也是个重本,不错了。

代老师告诉我,分数只是别人给的。你还是你,你的价值仍在!

是呀,我还是我,我的价值还在!只是一次考试,并不代表什么!分数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尺度!过程是美好的,结果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何况上了大学以及出来工作后,谁还会在意你的高考分数?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一切皆随风而去了!出社会后,看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于是,我竭力地搜索我高中以来的收获,厚着脸皮写了下来,只是为了慰藉自己,肯定自己。

一,优秀的习惯,丰厚的积累。

记得,从高二开始,明天的生活习惯基本固定下来了。每个时间段都有固定的学习任务,每天早上6:10起来,下午放学总会去跑跑步,每到睡前都会写写。

日记。

提及日记,在整理时发现,自从高二第二学期用固定一类本子写日记后,到高三结束,竟有5本之多,再加上之前一些零零碎碎的,都有挺厚一沓了真是没有想到,日积月累的结果,会如此巨大,连自己也有些惊讶。

班主任龙兄说,你的时间安排的很合理,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老师新明说,你能有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的是聪明才智,你的智力跟大家一样,靠的是你优秀的习惯。

语文老师老是说,你的语文老是靠以前的积累吃老本。

文娟说,你学习踏实有方法。

轩说,你是我很欣赏的人,因为你很优秀。

mary说,斌,他是要考北大的。在我看来,他似乎对任何事情都很认真。他这个人不简单,跟他接触过就知道,他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以上,他们的称赞让我有些不自在,总觉得言过其实。但是我还是默默地记了下来。作为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

二,爱好广泛,全面发展。

记得在高二的时候,李校评价过我,我发现你很全面,全面发展!

班主任龙兄也说,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党委副书记,主管团内事务的王艳林老师说,纵观你的方方面面,可以发现你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你是很优秀的。

泽云说,学习姑且不说,在为人处世发面我很佩服你,从不斤斤计较。

以上,我本身却不这么觉得。我只是爱好多了一点,喜欢听歌,喜欢弹琴,喜欢跑步,喜欢打球,喜欢和好朋友聊天,喜欢参加各种课外竞赛活动。提及竞赛,我竭力寻找仅有的一些荣誉证书。如下:

20xx年韶关市数学竞赛市一等奖。

20xx年韶关市“丹霞山申遗”征文比赛市一等奖。

20xx年韶关市现场。

作文。

竞赛市二等奖。

20xx年韶关市“电脑虚拟机器人足球比赛”市三等奖。

20xx-20xx学年度被评为优秀团干。

仁化中学第37届运动会上跳远b组第二名。

仁化中学第36届运动会上跳远c组第三名。

仁化中学高一年级乒乓球比赛第7名。

其他的实在不好意思写了。荣誉实在是过眼云烟。

三,善于交流。

张妍,阙说,每次和你交流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文娟说,喜欢和你hearttoheart的谈心。

启华说,你很会开导人。

小琳说,我很喜欢看你的日志及被人的评论,我觉得看了给人很大的启发。

星说,你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你讲话很舒心,你带给了我很多快乐。

代老师说,我的郁闷,有时候可以被你的一句话,化解得烟消云散。

心理老师说,我发现你很善于总结。

其实也不是,大家的评价,太夸张了点。我只是喜欢相互交流而已。大家平等的一起交流,相互学习。我自己也受益匪浅呀!我并没有想自命清高,也并非好为人师,只是用心在交流。我喜欢交流,仅此而已。

此外,我发现,高中阶段我一共有三次大型演讲的经历,都有电视台的来了。一次是,在仁化县仁化中学共青团表彰大会上,作为优秀团支书代表发言。然后是,仁化中学20xx高考表彰大会上,作为准高三学子代表发言。最后是在20xx年董塘高考表彰大会上,作为董塘准高三学子发言。

恩,就总结到这了吧,太不好意思了。请原谅一个任性的家伙的骄傲吧。

看了文娟的日志,她说她不明白到底错在哪里。呵,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母亲总安慰到如此浅显的题目对我们不利。可我却不那么认为。题目本身的难度并不是问题,尖子生照样不会低分。这只能说明,第一,自己不够尖;第二,心态不够好。确实,心态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平时,自己没能选择正确的方法释放压力,心态放得不够轻松,精力不够专一,给自己太过多的累赘。或许思想单纯专一一点会比较好。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邱文洪学长听到我的高考成绩时说,这些东西,就看你怎么看待,没有关系的。

汝城一中的何霞敏同学(她的高考成绩很牛)从她的班长那里听到了我的成绩。还叫她的班长安慰我呢。她说,她相信我,可以实现我的梦想的。

今天一位堂姐对我说,勇斌,不用内疚,尽力就行了。你考上重本,我们都很高兴。

王海桐是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来写《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而我,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来诉说。其实现在已经没有所谓的成功与失败了。纵观我的整个高中,在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这是其他荣誉利益无法比拟的。过程的收获已经如此丰厚,又何必去过于在乎结果,再追究什么。

成,由人说;。

败,由人说!

正如父亲所说,如果连自己都否定自己,那么你就真的失败了。

因此,我会永不言败。我会做一个执着的追梦人!

我想,在大学的时候,我该好好吸取这次教训,专一一点,努力编织自己的美丽羞涩的梦想。

此时此刻,我将我的高中收拾好了,但愿报考能够顺利,接下来又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每天都很阳光,很热心。什么都愿意给;什么都愿意说;什么都没有留······。

做一个执着的追梦人!!!

今天下午的天空很湛蓝,很湛蓝,有各种各样的鸟儿在飞翔······。

北大。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不是已经长成亭亭少女、就要度过自己的十六岁生日了吗?但平时常在嘴边的歌这会儿全都沉默了。我望着陌生而又熟悉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四百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字的最小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小小的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有时,并不急着翻检借阅,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而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学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一张一张细细地读那些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重温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尽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因此,当有人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北大。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六

《北大荒的秋天》有独特的美,小编通过读文友们的读后感感受到的。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北大荒的秋天》。

希望你也能感受到它别样的美。

北大荒的天空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一阵微风吹过,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秋天,是北大荒丰收的季节,一名“大豆摇铃千里金”用来赞美北大荒金黄的九月,再合适不过了。

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亲自去一趟北大荒,去体验北大荒秋天的美。

好句:。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家;家就像红布条,永远系着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替代的温暖.

好词:金风送爽、雁过留声、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感悟:秋天是多么的美!怪不得人们常说秋色是宜人的,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他给我们人类带了极大的帮助!我爱秋天!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祖国北大荒美丽的秋天,课文分别写了北大荒的天空美、河水美、原野美,北大荒的人们生活更美。

课后,我查了。

字典。

知道“荒”代表荒凉、没有人烟而课文为什么会把北大荒描写的这么美呢?这是因为来到北大荒的人们都很勤劳是他们让北大荒变得美丽、富饶就这样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以前这么荒凉的地方都会变得热闹起来那么就让我们也为祖国的建设增添光彩吧!让我们的祖国也变得美丽、富强起来吧!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七

我有幸阅读到了阳煤集团图书漂流活动中《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一书。一看封面,“让生命更充实,让灵魂更纯净,让内心更强大”。不禁喜欢上此书,深感如获至宝。

此书全文共24章、291页。我用了41天通篇阅读完此书,并做了6万余字的笔记,是自己阅读最认真、做笔记最多的一本书,深感此书章章是真理,节节是精华,页页是珍宝,是自己有生以来阅读到最浅显易懂、最朴实无华、最令人沉思、最给人力量的书。书中既有北大人生哲学言论,又有北大人的事迹、发人深思的名人故事、精彩寓言,更有对北大人哲学深入浅出的解读。它包含着事业成功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原则、对人生意义的感悟……可以说,几乎涵盖了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是书如其名,非常感谢推荐人,非常感谢集团公司团委,非常感谢图书漂流活动。

北大学子向来以“大师近旁好读书”而自豪,这让“外人”对他们一直享受着北大人生哲学的耳濡目染而艳羡不已。尽管如此,“外人”也有权学习北大人生哲学。常言道“墙里开花墙外香”,思想的传播从来都不会被时空所限,只要我们渴望成功,渴望活出更好的人生,即使身在北大之外,也可以学到北大的人生哲学。本书就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种选择。

我是中专毕业,无缘感受大学这一象牙塔里的精彩生活,更无机会踏足未名湖畔,徜徉于“一塔湖图”之间。但通过阅读此书,让我们让些身在北大之外的“外人”有机会了解到无数先哲们的思想,感受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从北大的人生哲学中汲取到营养,从而在更高更广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并借此指导和优化自己的人生。

哲学是开启真理的一扇门,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无暇去细细品味和领悟。而薪火相传的北大精神成就的一系列经典而深刻的人生哲学课却能直抵内心,带给我们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这是一个从北大先哲的人生经验中发现价值的机会,是一次从北大知名学者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中获取的尝试,相信对每一个致力于实现梦想和达成内心幸福的人都会大有裨益。

李彦宏曾说过:“你其实要挑选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一种价值体现,一种真正可以把自己的岁月、自己的热情、自己的才华与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一种可以从物质得到升华的价值体现!”

相信,领会了北大人生哲学,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定会像北大人一样思考,像北大人一样站上自己领域的巅峰。

学习北大的人生哲学,用北大的方式思考,定会受益一生。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八

近日,我认真的读了方向东先生编著的《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一书。读完之后,可谓眼前一亮,心中仿佛被点亮了一盏从未发光的明灯。通过学习,可谓使我受益匪浅,更将心得整理如下。

人要成功需要独立独行,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什么事都没有主见,那么他离成功的道路是会越来越远的。一个独立独行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人生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够找出不足,找出出路,迈向成功。我们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下班后,工作停止了,但是我们的思考不能够停止,必须多想一下当天的工作,有什么得失,有什么成功,遇到了所有事都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不足,扬长避短,走向成功。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九

我是个没有脾气的人,却因为读到一些人对一首诗的讨论时而生了一场闷气。

正在看《在北大课堂读诗》这本书。

看完第一篇,虽然知道了一些东西,可是心里真的超级难受。

第一页是一首诗,后面的好多页都是好几个人以对话的方式在解读剖析。

一开始,我觉得他们针对每一句诗做的解读都还好。尽管,和诗句原本一样晦涩难懂。

可是越看到最后,越看不下去。为什么呢。你们可以想象。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个屠夫,在你的面前,解剖一个动物,一边解剖,还一边向大众解释,这是它的什么,这是它的什么……我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了。

一首诗,可以在所有人面前什么都不是。总有人批判,总有人赞赏。

我虽然不是什么诗人,可我懂得写诗的心情。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就知道,每个人观察世界的角度都是不同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那会儿对待思想,就是如此大度,而放在一首诗歌上,就什么也不遵从了呢。

我们有多大的把握去揣测准确作者的写诗意图呢?

写诗的人都是孤独的……诗里有他的情感,有他的思想,有他的精神,还有他的一切渴望和寄托。

当这一大堆的东西,浓缩到那短短几行字里的时候,再以诗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是无奈的,是极其怜爱它的,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他知道它的诞生,要经得起怎样的打击,回回落落,没有人会去关乎它的.生死存亡,只有作者自己,像最初一样爱它。

所以,当我们读诗的第一个字开始,我们不必去想它到底在讲什么,它会把你的思绪带到何方,又会想起什么。我们只管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每读完一句,就会在自己的脑海里有对它的第一份真实的解释。而这,对于读者,对于作者来说,就是一种两全其美的解释了。

一首诗出现,不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或者懂得什么,也不是为了引起广大社会群众的共鸣。

它是那样不起眼,背负不了多大的责任,也没有义务去服务大众的观念。它只是一首由几行字组成的叫做诗的文字,它美还是丑陋,没有关系,像刚落地的生命,人们大都不会因为它的长相而判定它的一生。

这仅仅代表我,没有针对任何一本书,也没有针对哪类人。我只想说。如果一首诗,它曾被人读懂,那或许,诗是失败的。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十

罗伯特・保罗・沃尔夫教授的《哲学是什么》已经出到第十版了,对本书颇感兴趣的两位译者――黄小洲和张云涛――也热心地翻译出新版,为哲学爱好者提供了入门捷径,并通过本书的各种优点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享受哲思的乐趣。《哲学是什么》是面向大众读者的哲学通俗读物,就通俗读物而言,评价其优劣一般有两个标准:第一,是否通俗。第二,是否言之有物。所谓“通俗”,既要在语言上浅白易懂,又要在行文设计上生动活泼,这是形式上的。所谓“言之有物”,就是浅白生动的语言(广义上的,如图片也是语言)传达出某些思想,这些思想不是教条,而是引导读者提出问题,激发读者思考问题,从而在根本上培养读者的反思能力。第一个标准是形体,第二个标准是灵魂,二者对于通俗读物而言都是缺一不可的。若以这两个标准衡量,本书当能献给读者一次回味无穷的哲学盛宴。按照这两个标准,本书大概有如下优点:

一、形式生动活泼。

本书在形式上大有西方学者撰写学术著作的普遍特点――生动活泼,甚至比很多学者做得更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拉斐尔的《雅典学园》,然后是达维特的《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人奠定了所谓“两希文化”之希腊文化传统。除此以外,书中不乏图片解说,或是配合对哲人的简介,或是用来描绘某个哲学场景,让读者在“文字疲倦”之余及时转换阅读方式:“阅读”图片,这不啻为一种减轻阅读疲劳的良好方式。除此以外,作者还不忘加点“美国式的幽默”。比如作者在每一章开篇处都会给出一些笑话(当然是与本章主题有关的,而不是那种勾起莫名其妙的傻笑的笑话),还有就是表现在具体行文中。这些幽默之处比比皆是,让我们在阅读之余“严肃地轻松一番”。我想,这就是本书形式上的最大特点。当然,形式只是形体,最重要的是本书在内容上的全面新颖。

二、内容全面新颖。

如果说配以图片和笑话不过是司空见惯的形式,那么让我感动不已的是作者在内容上的全面新颖,我们可以从本书结构的精心安排上看出这个特点。从全书结构看,作者的论题是相当全面的,涉及本书的中心主题――哲学是什么,认识论,伦理学,甚至还包括教你如何撰写哲学论文。在这个思想贫瘠、哲学体系化崩溃的时代,沃尔夫教授或许不是一位哲学家,也不可能完全把哲学的方方面面的论题融会贯通,但他“与时俱进”,三十多年来不断修改,以致该书出版到现在的第十版,其认真之态度可以从“当代应用”所讨论的案例、哲学读本等章节一窥究竟。一件作品之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态度。沃尔夫教授的这股执着劲儿保证了在广泛论题上其理解的相对可靠性。具体到每个论题,如第二章认识论,开篇即给出本章的目录,然后以通俗的语言讲述哲人的主要思想,适当地摘录原著的经典论述,接着总结本章要点,并提出问题,帮助复习,最后是给出经典书目,最重要的是,还提供了案例教学――当代应用:虚拟实在。“虚拟实在”等当代应用是人类在当代生活中所面临的最新问题,充分显示了哲学与现实生活的血肉关系。而贯穿整合本章的,是认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三、理论实践相长。

从内容的全面新颖可以引申出一个特征,即理论与实践相长。沃尔夫教授在结构安排上设计了“问题讨论与复习”、“当代应用”,这有点类似于英美法学教育的传统――案例教学。作者先给出哲学思想史,然后提供一些当代生活中所发生的最新问题和最新讨论成果,并引导读者一同参与讨论。哲学本质上是思想,思想是关于存在的思想,因而从存在的狭义上说,是关于人类生活世界的思想。所以,理论和实践相长乃是基于哲学的本性,任何回避问题、无视问题的哲学都是伪哲学,因而不是让读者学会自由地反思,而是施加教条式的束缚。哲学,正如本书开篇所说的,恰恰是在反思中才得以可能的。“案例教学”真正地把握和暗示了哲学的本质:反思(或对话)。

哲思难,写一本融形式与内容、通俗与思想于一体的通俗读物更难,本书是一个典范,甚至西方学者的很多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哲学并不高深,因为它本质上是亲近大地的,如果说它高深莫测,那只是由于我们还没有领会修辞的力量。但愿我们从本书中除了学会如何提问和反思外,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十一

北大人生哲学课,初见书名,觉得这本书离我远之又远。北大,人生,哲学,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严谨的气氛。翻开书的目录,才知道,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文章名展现眼前。

每个北大人身上都具有北大的精神和特质。而这本书让广大读者接触到了那些北大学者曾经接受过的教育。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北大学习。而通过这本书,这才明白,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具有充分的实力。我原以为哲学,是需要很渊博的知识、很充足的人生经验才可以学习。但通过读这本书,我才知道,哲学不过就是生活中的点滴。只要你能擦亮眼睛,认真对待、观察世界,哲学离你并不遥远。

这本书由三篇组成。上篇:人生如浮云,做最好的你。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纵使人生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事,也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调整心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为自己而活。这个概念,我虽然不能理解清楚,但至少知道,做自己快乐的事,不去理会懊恼的事,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是为自己而活的一部分。书中说:“人生就像一次短暂的旅行,我们两手空空的来到人世间,又两手空空得走进了墓穴。转眼间,一切如浮云烟消云散。这个过程虽然非常短暂,但我们只要做最好的自己,那么当我们离去的时,也不会留下任何遗憾!”。

中篇:做事有技巧,成功有秘诀。这一篇不仅说是事业,也是说你要做好的每一件事。理想、选择、努力、细节,都很重要,成功的过程他归纳为以上几点。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实现的时候,应该可以称之为成功。我的理想很实际,以后的每一天,都尽量过得快乐。我们在理想的路上,不放弃,一直努力的话,总有一天,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下篇:生活如细雨,幸福如饮水。不如意事常八九,踩着困难向前走。书中有这样一段“生活就像淅淅沥沥的细雨一样,一滴一滴地下着,从不间断,每天都是如此;而幸福就好似饮水一样,冷暖自知,其实,幸福是用心去体会的。只要我们用心生活,用心感觉幸福,当我们的心里感觉到幸福时,我们就是幸福的。”我现在感觉很幸福:爸爸妈妈在身边,一家人健健康康,我还每天有学上。其实,我们每个人把幸福的标准线往下放一放,你就会很幸福。

这本书大概有72个小文章。每篇文章都以一位曾将或现在在北大任教的教师的话引出主题,再用一则小故事深化主题。我觉得以这种形式表达的思想特别能引起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写的不像书名那样给人遥远的感觉。轻松易懂的语言,新颖特别的形式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觉。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十二

一种好自卑的感觉袭来,这本书里向我展示了太宏大的文化场面,这是一本目前为止,给我最大广度袭击的文化风暴。由余秋雨老师制造。

好久前,也许是十多年前了吧,看过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这在当时是一本畅销书,没能看完,对里面道士塔这篇文章有很深的印象,对余秋雨这个人倒是印象不深。多年后,再一次看《文化苦旅》,感觉完全不一样,对余秋雨多了几分尊重与敬佩。这本书还放在床边,看完后再写读后感。

这本《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是在看《文化苦旅》期间在图书馆偶然看到后挑来的一本书,一看就爱不释手,让我暂且抛下了《文化苦旅》这本书,花费近2周的时间读完。我想自己是很有必要再根据书里关于中华文化的脉络,去更系统地选择一些书来读了。也许,先把余秋雨的书集先浏览一遍吧。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余秋雨答大陆和台湾学生问。就是这些精彩的问答吸引到了我。《文化苦旅》里余秋雨的文字很华丽,让我感觉他是不是有些做作,有些卖弄。在这些现场问答中,余秋雨的妙语连珠,让我由衷地佩服羡慕惊叹。同时,特别是大陆同学的问话,更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功底,文化上的老成,让我觉得中国人口众多,精英荟萃于顶级大学,厉害。

第二部分是余秋雨给北大的学生上课实录。再一次惊叹于那些北大学子的文化素养,就一两个字可以形容。牛,牛逼。哈哈。这本书余秋雨基本是沿历史脉络一路讲下来的。但是主讲的方式并不是简单的按时间顺序以历史事件讲解,而是以各个时代的文化事件、文化流派,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开讲。讲得有血有肉,生动有趣。这么薄薄地一本书,将长长的中华文明脉络分明地展现在我面前,真是有吃了一顿大餐的感觉。俗一点,也许可以用享用了一顿饕餮文化大餐来形容。

讲到先秦文明,孔老儒道,墨子、孟子等诸子百家;再讲佛教,讲佛教与中华传统儒道文化的融合;讲汉武帝攻击匈奴对中华文化保全的意义;讲唐诗,讲大唐盛世文化,讲龙门石窟,给唐代诗人排序;讲书法、绘画;讲宋词,宋代的经济发展,文官制度;讲元曲,明清文化,小说,清朝文字狱,对文化的禁锢。许多的文化现象是闻所未闻,许多的文化视角让我感觉非常的新奇与震动。

阅读的时候,总会拿他和南怀瑾比较,比较他们的层次与风格。一直没有结果,一团模糊。在看完全书后,掩卷回味。突然就有了答案。南怀瑾所学更驳杂,涉猎的传统儒释道古籍更多,记忆力更强,像已经进入化境的前辈高人,讲课与文章已经返璞归真,对受众没有要求,能将深奥的古文讲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余秋雨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对近现代文学研究更多的人,但还算不上大师,应该是大厨级别。将文化烹饪得精巧细致,典型的江浙精致文人,将文化讲解得精致漂亮,对受众有一定的文学基础要求。是一个中年学者。

两人有一些共同点。就是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有一些自恋,将自己看得很高,也许是因为有高度的文化责任感,使自己有了一种超脱的意味,这种清高感就自然而然散发出来了。还有就是诲人不倦。再有就是对文化的深切热爱。这也许是句废话吧。

看了这么本精彩的书。没领悟到什么东西,反而在这里八卦,真是不应该呀。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十三

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虽然书中的故事很简单,但却引发了我内心一种强大的共鸣。

在追求精神还是追求物质这个问题上,这本书给出了一个清晰明确的回答:精神远高于物质。

当人的精神丰满时,整个人也会呈现出强大的能量和气场,吸引和影响周围的人,书中的主人翁就是最好的示范。

感恩这本书,引发了我究竟每天该如何生活的思考。

我要让自己的精神每天都处于丰满状态,让自己每天都将大块的时间用于之前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上,比如要学习中医养生,要每天祷告读经,要每天写读书笔记,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要和朋友建立好的关系,要树立自己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还有要参加宋老师的课程,来清理累世的负面情绪,唯有让自己生活充满着希望,生活才会朝着我所设定的方向来发展。

北大授课读书笔记篇十四

今天,趁着迪儿在听钢琴曲的时候,给迪儿读了《北大哲学课精义》中的人似铜钱,外圆内方这一则内容。希望慢慢长大的迪儿能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一份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自己该坚守的原则。也能像铜钱一样,不伤害别人,但是也能坚守自己的正确的原则。

北大教授孔庆东说:“中国古代的货币,那个大钱,是非常有道理的,‘外圆内方’象征着中国人的人性,外表上不要割伤人家,要跟人家和谐相处,要宽容。”

早在秦朝,我国的市面上通用的钱币形状即为外圆内方,千百年来,很多的中国人都在解读这钱币。因此,这一枚小小的钱币就引申出心的做人道理:“方”为做人之本,象征着浩然正气;“圆”指的是与人交往中的圆融,是善用技巧化解矛盾。方圆并济才是最高明的做人原则。

并说明了:太过于方正,就会像一块生铁,看似坚硬,实则一扭就断;反之太过于圆滑刁钻,处处为了自己的利益想尽办法去算计别人,却不受大家喜欢。这两种人都很难在社会中立足。

近代教育学家黄炎培在写给自己的儿子的家书中说:“和若春风,若秋霜,取象与钱,外圆内方。”他就是想启发我们:方圆有致才能是真正的智慧与通达,才能走上真正的成功之道。

书中用一个例子说明了“方”与“园”的区别:

有一家公司正在招聘员工,那是你梦寐以求的职位,很多人为了争取到这个职位采用了种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而你非常反感这样的做法,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赢得这一切,这就是“方”。

你希望朋友陪你去参加一个聚会,如果你开门见山的说:“你陪我去参加那个聚会吧,我自己一点儿也不想去。”朋友或许会认为:你自己都不愿意去,我更加不愿意去。可是如果你换一种说法:“亲爱的,你天天只知道工作,来,我带你去参加一个聚会,带你认识几个朋友吧?”对方肯定很高兴的陪你去赴约了,这就是“园”。

这个就说明了,外圆,圆融的作用了。

同样的在《资治通鉴》中也有一则故事:

魏王打了胜仗,非常开心,特举办宴会表彰大家的辛苦。酒席中,魏王问群臣:“大家认为我是通达的圣君,还是无能的昏君?”面对魏王的这个问题,当时很多官员都不敢照实说。大家只是奉承道:“您肯定是通达的圣君啊!”魏王一听,顿时得意洋洋,有点儿飘飘然。这时,一个忠心耿耿的官员却说:“您是不辨是非的昏君。”魏王听了,气得浑身发抖,质问道:“你这样说,有证据吗?”他回答说:“大王打了胜仗以后,没有论功行赏,而是以感情来衡量功劳,难道不是不辨是非的昏君吗?”魏王很生气,马上命人将这个官员拖出去,等候发落。

这时,另外一位大臣说:“大王是通达的圣君。”魏王心中的怒气消了点,忙问:“为什么呢?”这位大臣说:“古人认为,只有通达的圣君才能收揽直言的臣子,而您现在不正有敢于直言诤谏的陈子辅佐吗?所以,我说您是通达的圣君。”魏王听了恍然大悟,就命人放了那个耿直的官员。

文中第一个臣子属于刚正不阿之人,盛行耿直,不畏权势,可是为人不够“圆滑”所以不免受皮肉之苦。第二个臣子内有刚正之气,外有圆滑处世的智慧,既巧妙的赞美了魏王,又救了直言的臣子。

所以说,人生在世,固然要坚守一些东西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比如:尊严,品格。但是也需要学会变通,应对各种情况下的困境和危机。这样才能让自己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游刃有余。

最后用美国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的话结束:“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的说话等软科学本领。”外圆内方的人大都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离成功就不远了。

读完之后感觉,有些道理真的需要好好细细的琢磨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在和迪儿讨论的时候,直接分析迪儿的情况:外不够圆滑,内不够方正。希望迪儿能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能坚守一些自己的正能量的原则,比如: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去想不去做,像不恰当的时候玩游戏,玩手机。比如:早恋和作弊这些行为是不能做的。心里一定要有一个底线。这样的原则如果能方方正正的在心里带着记着就好了。对外是不够圆滑,表现在有问题不敢去问老师,不愿意跟同学讨论。做错事情了,不肯承认错误,还喜欢狡辩等。其实,做错了,承认错误,表明今后不再犯,心里再树立起一个底线,那就行了。可是性格比较耿直的迪儿可能还有的学啊!

这样的好文,希望迪儿能反反复复的看多几遍。细细领会其中的道理。对将来肯定有很大用处的。也希望作为妈妈的我能坚持陪儿子读这样的书。写这样的不成文的读书笔记。坚持,加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