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大全(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7:00:26 页码:12
2023年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大全(汇总20篇)
2023-11-11 17:00:26    小编:zdfb

写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在写总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表现和成长。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一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北京人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7、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3、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14、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族。

15、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16、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17、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8、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9、约公元前1600前,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20、公元前1046年,周商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倒戈,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二

>历史

当做镜子照。

(三)。

抗元英雄文天祥,广东兵败拒劝降,坚贞不屈抒战歌,《正气歌》《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多悲壮,浩气长存永不忘。

(四)。

民族融合日月新,杂居相处又通婚,“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经济文化大发展,促进社会向前进。

十三、十四、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四

>历史

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亚非经济大交流,友好关系长又长。

(二)。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战斗是名将,英勇善战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浙江。

十七、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

努尔哈赤统女真,1616国号金,起兵攻明夺辽东,迁都沈阳改盛京。继承汗位皇太极,重视生产改内政,选才“联蒙”扩势力,1636国号清,1644清入关,统治中心迁北京。

(二)。

清初采用明朝制,内阁六部都设置,但留满洲议政王,议政决策军国事。雍正集权强君主,开始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皇帝说,大臣跪地作记录,名存实亡议政会,乾隆时期被撤除。思想文化搞禁锢,“康雍乾”时最残酷,“文字狱”案搞恐怖,阻碍发展和进步。

十八、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

“牛皮侵略”是荷兰,1624占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1661帅战船,1662收台湾,1683清朝管。日今“台独”搞分裂,阴谋诡计要揭穿。

(二)。

十七世纪沙俄国,扩张势力搞侵略,城堡修到尼布楚,烧杀抢掠吃人肉。康熙两次派军队,击毙俄军总头目,1689双谈判,签定条约《尼布楚》,黑、乌两江库页岛,规定都属我领土。

十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

清朝统治很有方,驻藏大臣管西藏,平定和卓的叛乱,伊犁将军管新疆,土尔扈特回祖国,民族统一谱新章。

(二)。

清朝疆域真宽广,东边临着太平洋,东北林海风景好,外兴安岭库页岛,东南台湾诸岛屿,南海诸岛跨水域,西跨葱岭众山谷,西北巴尔喀什湖,北接寒冷西北利亚,亚洲中国属最大。

二十、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

明代引进农作物,玉、甘、花、向、马铃薯,棉织、丝织、青花瓷,商贸出现大城市,明朝中期资萌芽,“机户”就是资本家,“机工”出卖劳动力,雇佣关系就成立。

(二)。

清朝国策大错,对内“重本抑末”,对外“闭关锁国”,先进技术不学,长期与世隔绝,二百年来国弱。

二十一、二十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

明朝修建北京城,建筑特点很鲜明,设计精巧又严整,“宫、皇、京城”三部分,皇帝故宫紫禁城,世界瑰宝最出名。

(二)。

明朝长城大发展,采用条石和青砖,东边起点鸭绿江,西边到达嘉峪关,蜿蜓六千多公里,世界史上数奇观。

(三)。

《本草纲目》李时珍,医药巨著世人惊,《天工开物》宋应星,“工艺百科”传后人,《农政全书》徐光启,农学史上他第一。

(四)。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写成功,长。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五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a、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六

>历史

向前进。

(二)。

《资治通鉴》司马光,战国—五代编年详。苏轼豪迈评“赤壁”,清照委婉又感伤,弃疾作品多豪放,汉卿剧作善恶扬。择端《清明上河图》,孟頫书画人崇尚,书法人称“宋四家”,苏、黄、米芾和蔡襄。

十五、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

1368朱元璋,建都南京元灭亡,“民政”“刑狱”和“军政”,三司直属归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六部分理管朝纲,特务机构锦衣卫,皇帝指挥大权掌,四书五经八股文,明朝君权更加强。

(二)。

明朝有个建文帝,下令削藩大祸起,朱棣打起“靖难”旗,起兵夺权称了帝,1421迁都城,南京迁都到北京,强化君权有谋心,削藩“增特”搞专政。

十六、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

我国航。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七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经过多年的战争,打败了各部,统一蒙古。

2.12,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

1.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兵败被俘,但始终坚贞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崇高气节,最后被杀害。

4.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5.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并居住多年,记述他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杭州的繁荣,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唐、元时期,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我国一些地区定居,他们和汉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叫回族。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八

>历史

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土地肥沃无人垦,雨热充足也置闲。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迁江南,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北魏有个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大计,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学汉礼,卑汉联姻受鼓励,采用汉制学令律,以孝治国,崇孔尊老倡风气,民族融合大统一。

二十一、二十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南朝“冲之”爱科研,数学天文有贡献,精确计算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著书《缀术》有功绩,计算年时差无几,造“千里船”行百里,水碓磨磨面又舂光。

(二)。

北朝有个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他写,农林牧副渔五业,不误农时抓季节,改进技术和方法,农学史上硕果结。

(三)。

郦道元写《水经注》,地理学中是专著,江河水道为纲目,地形物产与风俗,山川城镇与古迹,如诗如画好景物。

(四)。

东晋羲之写字行,书法艺术集大成,代表作品《兰亭序》,“行书”天下第一名,后人给王送美誉,尊称他为大“书圣”。

(五)。

东晋恺之画人物,形象逼真好艺术,代表作品有两幅,《女史箴图》《洛神赋》。

(六)。

北朝劈山凿石窟,“云岗”“龙门”最杰出,继承秦汉的风格,吸收佛教的艺术。

结束语。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九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了解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七上p·56)。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的交流,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十

一、诗歌:屈原,战国时楚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作品《离骚》、《天问》。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

二、史学: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伟大史学家,著有《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等,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三、书法: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东晋,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五、雕塑艺术:

1、秦汉:秦始皇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2、北朝: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中的雕塑作品。

六、两教:

1、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经西域传入我国。对我国有广泛深刻影响。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正式创立,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称它为太上老君。

七、战国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制作于战国时期,说明当时我国音乐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十一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考点3: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统治残暴: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十二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3、逗号不要和顿号、分号、冒号混淆。

例2/6/7/8/9/10/11/12/13/16/17/18/22/26/28:(略)详见顿号、分号、冒号的用法。

4、逗号和标号同时使用时位置要得当。

例28:(略)详见引号、括号。

分号。

1、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例1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例17: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多重复句辨别第一层次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例18: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要有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3、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例19: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例24:(略)分条陈述后有“等等”“其他……”之类表列举未尽的成分时,此类成分的语法作用也相当于列举一项,之前用分号,之后用句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不要。诗句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

2、“风烟望五津”的“望”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望”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望”把所在地和赴任地联系起来,创造出天地辽阔,地域广远的意境,表现出诗人视线被风烟所遮,流露出惜别的情感。

含义:望,远远地看见。表明作者时刻关注着友人所达的目的地,说明诗人对友人极为关切。

3、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蕴含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对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5、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它一洗以往送别诗中伤感低沉的酸楚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的首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渲染,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愤懑不平。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对比。

3、诗的颔联中借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和痛悼之情。

烂柯人:暗示被贬时间之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怅惘之情。

4、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你对诗的理解。

描述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兑发;自然中,病树的前头,万木争春。

情感: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哲理: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作者说“暂凭杯酒长精神”,作者果真是靠“杯酒”长精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意思是在朋友的关怀下,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以此收尾,收到了言尽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料柯人”“沉舟”“病树”表明内心的凄苦,但更以“千帆过”“万木春”表现乐观豁达的情怀。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十三

>历史

七年级下册

(一)。

北周到了581,外戚杨坚大权集,夺权定都在长安,杨坚封为隋文帝。589年隋灭陈,南朝北朝归统一,文帝治国有功绩,隋朝繁盛一时期。

改革制度显盛世,发展生产重吏治,提倡节俭反奢侈,以身作则节衣食。

百姓负担大减轻,社会经济大繁荣,粮食布匹都丰盛,二十多年人口增。

(二)。

隋朝到了隋炀帝,巩固统治开大渠,征发民工几百万,开凿运河二千几(公里),贯通海、黄、淮、长、钱,“天下转漕仰此渠”,炀帝统治施暴政,隋末农民大起义。

二、“贞观之治”

(一)。

唐太宗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在心,轻徭簿赋重生产,君臣廉洁又勤政,“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政治清明国强盛,“贞观之治”真繁荣。

(二)。

唐朝有个武则天,后宫之中掌大权,晚年称帝国号周,唯一女皇她为先,弘扬“贞观”有政绩,引出“盛世”到开元。

三、“开元盛世”

(一)。

“开元之治”唐玄宗,任用宰相名姚崇,十项建议献良策,玄宗一一都依从。重视吏治看政绩,改革图新大手笔,玄宗前期政局稳,“开元盛世”显生机。

(二)。

农田水利多工程,水稻育秧产量增,蔬菜传入新品种,饮茶之风多盛行。犁地改用“曲辕犁”,“筒车”灌溉新工具,丝织陶瓷都出名,城市发展鼎盛期。

(三)。

玄宗后期图享乐,宠爱贵妃惹大祸,安史之乱局势转,唐朝从此渐衰落,907年唐朝亡,后期五代又十国。

四、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诞生隋朝时,炀帝最先设进士,实行“学而优则仕”,公平竞争用考试。

太宗玄宗武则天,完善科举是关键,太宗重教扩国学,进士第一称状元,则天“武举”选武士,诗赋考试玄宗时。

教育文艺大发展,科举改善用人制,此制延续一千三,清朝末年才废止。

五、“和同为一家”

(一)。

到了公元七世纪,青藏高原大统一,松赞干布求太宗,文成公主嫁过去。藏汉联姻传佳话,促进经济和文化,金城公主入土蕃,藏汉“和同为一家”。

(二)。

渤海郡王管“两江”,六诏统一云南王,怀仁可汗治回鹘,民族友好万年长。

六、对外友好往来。

(一)。

中日关系渊源长,日派遣使来隋唐,鉴真东渡到日本,文化交流美名扬。

(二)。

唐与新罗是邻居,来往频繁好关系,仿唐建制用科举,中国文化传过去。

(三)。

高僧玄奘最杰出,历经艰险到天竺,西天取经有功绩,写成《大唐西域记。

七、八、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隋朝李春赵州桥,世界现成最古老。唐朝雕版《金刚经》,世界最早印刷品。

(二)。

唐朝诗歌有成就,唐诗艺术传千秋,可查诗人两千多,现存诗歌五万首,李白杜甫白居易,唐诗“三杰”最优秀。

(三)。

李白诗歌传千年,诗歌作品万万千,“朝发白帝彩云间”,“蜀道难于上青天”,豪放清逸意境奇,后人尊称为“诗仙”。

(四)。

杜甫诗歌写实情,语言凝练讲分寸,“三吏”“三别”是诗史,后人称他是“诗圣”。

(五)。

唐朝中期白居易,诗歌艺术讲讽喻,《秦中吟》《新乐府》,直白如话最简易。

(六)。

“颜筋柳骨”书法妙,立本道子画艺巧,名家辈出举世骄,各具神韵领风骚。

(七)。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雕塑是宝库。隋唐盛世多乐舞,“千歌万舞不可数”。

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

时间到了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当皇帝,杯酒辞去石守信,北宋大权集一身,统一局面又形成。

(二)。

辽军进逼澶州城,真宗皇帝亲助阵,士气大振宋军胜,双方议和澶州城,北宋给辽送岁币,“澶渊之盟”就形成。

(三)。

南宋名将叫岳飞,抗金之中扬军威,郾城之战收失地,精忠报国闪光辉。最恨奸臣是秦桧,陷害忠良千秋罪。

十、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

唐朝、五代、宋时期,经济重心向南移,北人南迁搞开发,带去技术和劳力,水稻棉花发展快,丘陵茶园遍地起。

(二)。

手工业很繁荣,丝织棉织高水平,浙江哥窑冰裂纹,著名瓷都景德镇,广州泉州造船业,造船技术世人惊。

(三)。

开封杭州兴商业,“买卖昼夜叫不绝”,海外贸易超前代,广州泉州名世界,北宋四川出“交子”,纸币流通就开始。

十一、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

宋代气象万万千,衣食住行多了眼,风土民俗有情趣,心旷神怡好新鲜。

(二)。

宋代市民多层次,娱乐商业兴“瓦子”,说唱耍踢花样多,市场繁荣大都市。

十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

成吉思汗铁木真,游牧部落当首领,1206为大汗,从此蒙古国建成,战绩直到多瑙河,一代天骄后人敬。

(二)。

忽必烈战功高,1271建元朝,次年定都在大都,1276灭宋朝(南宋),中央设立中书省,省级行政始元朝,西藏正式归元管,琉球台湾也管到,重视农业治黄河,开通运河有两条,海上运输大发展,大都繁华景象好。

十二、大一统的汉朝。

(一)。

刘邦用人“张萧韩”,前202(年)建西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百姓的负担。“文景之治”谋发展,社会面貌大改观,轻徭薄赋得民心,奖励农桑重生产,带头节俭把事办,“以德化民”民心安,文帝景帝治江山,国库钱粮都丰满,着眼长治和久安,武帝一统更不凡。

(二)。

雄才大略汉武帝,善用人才把权集,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举办太学学五经,一统江山鼎盛期。

十三、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

武帝治河有高招,文武官员背柴草,亲临工地看治理,八十多年无灾涝。

(二)。

东汉明帝修黄河,筑起大堤一千多(里),被淹土地变良田,八百多年无水祸。

(三)。

西汉耕犁装犁壁,耧车播种新工具,丝绸织布提花机,杜诗水排用水力。

(四)。

武帝集权有经验,统一铸造五株钱,盐铁经营归中央,城市繁荣已出现。

十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冒顿统一蒙古盛,汉初被迫去和亲,卫、霍领兵破匈奴,昭君出塞传美名。

十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十四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十五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一、隋唐科举制度:

北: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北: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识图p34鉴真东渡示意图)。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图)。

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北:p75-7612,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历史学习方法技巧。

一、学会听课。

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听课过程中,一有所得,当即记于课本天头地脚处,以供备忘,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学会课后自己整理教材。

在历史能力测试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闭卷的选择题;一是开卷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迁移以及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能力测试题都离不开考察你对教材的认识。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教材为本。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确性。这部分往往会在闭卷的选择题部分来考察。

(2)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并要注意这些历史对今天社会建设中的启示。这类知识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如果对教材没整体认识和熟悉,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知识的线索化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文献材料和注释和课文中补充的小字。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识图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变化;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现景物图中的细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学习时,注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检测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个环节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把没见过的材料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浓缩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法、联想比较记忆法。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十六

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紧,从一月下至期末考试约复习6课时左右。

从每个班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忽视。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

第一单元:我的家在哪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二单元:大洲大洋、自然环境、世界大家庭、从地球仪看世界。

第三单元: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草原人家、干旱的宝地、如何认识区域。

第四单元:华盛顿、巴黎、班加罗尔、蔚山、巴西利亚、如何认识城市。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思想工作,切实预防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

2、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3、组织学生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

4.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

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教学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四、期末复习课时安排:

1、做好学生复习前的思想动员工作,让他们尽早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当中。

2、复习的每一节课目的要非常明确,要达到相应的目标,完成相应的任务。

3、依据课时少的现实困难,加强集体备课,将重点问题、重点材料题、重点选择题汇总,以弥补课时不足的困扰。

4、复习的重点放在单元测试卷及临界生上。

5、严要求,严规范,严把关,充分利用课堂检查和默写以及小组评价机制提质量。

五、期末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能力使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不管结果如何,自己尽努力,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对得起学生,足矣。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十七

>历史

意义了不起。

(三)。

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通欧洲,陆海贸易大发展,东西文化相渗透。西域各国归附汉,社会面貌大改观,设立西域都护符,总管西域的事务。

(四)。

前138、119,张骞到西域,带去牛羊和布匹,铸铁凿井和开渠,织布漆器金工具,带回葡萄石榴核桃和苜蓿,还有歌舞和乐器。

(五)。

海上丝路也不差,广东沿海大出发,中南半岛往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继续通往孟加拉,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十六、十七、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东汉蔡伦“蔡侯纸”,张衡发明地动仪,《九章算术》了不起,均在世界创奇迹。

(二)。

华佗外科是名医,“麻沸散”是好药剂,世界医学有创举,还编体操“五禽戏”。

(三)。

东汉末年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医德高尚医术精,后人尊称为“医圣”。

(四)。

司马迁写《史记》,记述黄帝到武帝,编撰使用纪传体,文笔简洁是范例。

(五)。

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水平显神功,艺术群像磅礴势,造型精美又生动。

十八、三国鼎立。

(一)。

200年时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曹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定根据。

(二)。

老骥伏枥志千里,208年战又起,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齐抗击,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

赤壁之战定大局,魏蜀吴国三鼎立,二二零年是曹丕,定都洛阳打魏旗,次年刘备亦称帝,定都成都汉业继,二二二年孙称王,定都建业吴旗举。

(四)。

三国经济大发展,各显神通抓生产,魏国重视抓水利,蜀锦丝绸数第一,吴国沿海抓造船,联系内地与台湾。

十九、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

淝水之战383(年),苻坚领兵八十万,妄图一举灭东晋,雄心勃勃有野心,哪知早已失军心,将士不愿去卖命,前师不忘有教训,人心向背是根本。

(二)。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十八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了解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七上p·56)。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的交流,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十九

一、四大发明:

1、活字印刷术:北宋的毕升发明。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4。

2、指南针:1、战国时期,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作用: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3、火药: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科学1.北宋科学家沈括写成的《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2.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的科学写成《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三、史学。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史通史,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四、宋词和元曲。

1.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2.李清照两宋之交词人,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3.元朝的关汉卿是最优秀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五、绘画与书法。

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3.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被称为“神品”。

4.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初一历史1~10课知识总结篇二十

建立者。

称号。

都城。

杨坚。

隋文帝。

长安。

李渊。

唐高祖。

长安(今西安)。

忽必烈。

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应天、北京。

皇太极。

北京。

2.主要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创设,包括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科举制:隋朝创设,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时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行省制度:元朝创设,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厂卫特务机构:明朝设立,主要有明太祖设的“锦衣卫”和明成祖设的“东厂”。

八股取士:明朝的科举制度,考试范围在“四书五经”,文章称“八股文”,对读书人危害甚巨。

军机处:清朝雍正皇帝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

3.著名盛世及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4.宋代三大词人及代表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5.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6.四大名著及作者《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7.人物与成就。

李春:赵州桥。

毕升:活字印刷术。

孙思邈:记载火药配方。

司马光:《资治通鉴》。

关汉卿:《窦娥冤》。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郑和:七次下西洋。

8.中国之最。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朝。

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在唐末。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

第一次把火药配方记录下来的人是孙思邈。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是在宋代。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

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毕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是元朝。

少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于元朝。

我国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于元朝。

世界上最早进行的远洋航行是郑和下西洋。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有中国古典小说颠峰之称的小说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修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长城是明长城。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故宫。

中国近代化萌芽最早开始于明朝中后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