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0:39:32 页码:11
最新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实用10篇)
2023-11-26 20:39:32    小编:zdfb

如何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了解总结的目的和意义是写好一份总结的首要条件。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范文进行参考和学习。

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篇一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但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它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

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流赋诗的雅兴,下文就自然转入叙写雅事,叙写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字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

第二段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的情况。不管是“晤言一室之内”的静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躁者,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这些眼前的美景和人世的欢乐,“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乐极而悲生,他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老之将至”、“终期于尽”,人生苦短。至此,作者自然提出“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本段末以“痛”字反诘作结,不仅为呼应上段的“乐”,更为引起读者深思“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

第三段作者抓住死生问题,进一层表明自己的生死观。作者首先借古立论,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接着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文章前面两段分别以“乐”、“痛”作结,最后一段以“感”字作结,表明作者坚信后世读者会从斯文(这篇序文)中产生同感:认识死生问题的重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深远立意。同样是写了宴游情景,但石崇的《金谷诗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文章,抒发的却是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立意显然不及作者的《兰亭集序》深远。作者生活在东晋时代,当时统治集团偏安江东,不思进取。士大夫崇尚玄学,清谈之风很盛,而作者却公开批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颇想有所作为。从作者给中军将军殷浩、会稽王司马昱、太傅谢安等人的信中,可以看出作者忧国忧民,渴望救国家“倒悬之急”的大志和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作者不可能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人生态度,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春,即作者写完《兰亭集序》后两年,作者因深感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又因与扬州刺史王述的矛盾恩怨,愤而称病去官,且到父母墓前立誓永不再仕。此后便“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去寻求“当以乐死”的境界,反映了作者晚年思想渐趋消极虚无。这是我们在全面评价作者一生思想时应该注意的。

《兰亭集序》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立意深远,而且因为其文笔清新流畅,朴素自然。魏晋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高潮,骈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典故,极不利表情达意。在这种骈文风行的时代,作者能不拘成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文中用了“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林”、“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词语写兰亭山水之优美,叙时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议死生意义之重大,而这些词语从此便被后人当作成语使用,极大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

文学之美。

古往今来,人们多关注《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之美,往往忽视了文章本身的价值。其实,这篇散文短小精炼,审美价值颇高,也因此得到了教材编者的青睐,人教版与苏教版都列在必修课文中,文章具有文学与哲学之美,值得我们品味探究。

一.文字凝炼语言恬淡隽永。

《兰亭集序》短小精悍,语言清隽恬淡,不失为一篇佳作。文章开头简单交代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及人物,接着将笔锋转向了写景。宗白华先生言:“晋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能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1]p211我们在此文中就可以欣赏到开阔美妙的意境。作者并没有大肆渲染,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兰亭的曼妙景色。如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来描写山,仅八个字就将山峰的高耸、树多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又如写水“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给读者展现了溪流清澈、汩汩流淌的画面;再如描写天气为“天朗气清”,语言精简,表现力较强,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快乐轻松的心情。基于这篇散文四字短语和对仗句较多,节奏感特强,教师在授课时可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文意,体会作者的高妙笔法。文中多用反复的.手法,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只盛”、“俯仰一世”、“俯仰之间”中,“俯”和“仰”共出现了三次,一唱三叹,增强了散文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便于抒情。本文仅324个字,但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由乐到痛再到悲,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的觉醒,对自己的生命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追求。

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篇二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

贾平凹(1953-)的散文以率直、坦城、不故做高论、不拿架子的风格而打动人心,著有《月迹》、《商州散记》等散文集。

他散文的内容极为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

除游记外,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代表作有《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等。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动听,从容不迫,决不自以为是,不炫耀、不张扬。

贾平凹的艺术感觉细致灵敏,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里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在他的《静》、《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

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篇三

一、细腻悠长,令人寻味。

贾平凹他的笔法如电影镜头,推、摇、拉,一个个镜头将美景逐一展现。《商州又录》是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这是一篇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写景散文。他共分11个段落,这11个段落之间的结构方式散漫、随意,但其笔调细致,就像是由11幅写意的素描画组成的画卷。例如第一部分开头写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像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的女子,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的面目。石头裸裸的显露,依稀在草木之间。”这段中的“红”、“绿”、“瘦”营造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意境,不得不让人细细地去品味。贾平凹善于运用拟人、通感的方式传递感觉,如“路是顽皮的,时断时续,因为没有浮尘,也没有他的脚印”。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静虚村记》便是他的一篇散文佳作。回归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是贾平凹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为了达到自然与人融合这一境界,贾平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带有古典神韵的画面。静虚村远离“繁华”、“热闹”的城市,是一个“清静”的地方。与自然的接近使这里人们极易受到道家“知足观”的影响。他们是山野村人,住着茅屋,却并不觉得“寒酸”;他们喝的是粗茶,吃的是淡饭、一个个却坦然地端着碗“一律集在巷里,就地而蹲”地吃喝。恬淡超脱、适意自然便是静虚村人最高的人生哲学,他们“厚诚”、“几乎近于傻昧”,其实,这些平凡到极点的山民都是真正的“智者”。他们的脉搏和着山山水水的心律而跳动,自然,赋予了他们一切,也昭示了一切。在《静虚村记》中,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可见出人的心灵的投射。

二、具有哲理意味,极富情致和个性。

贾平凹大部分的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表作有《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等。例如《丑石》,贾平凹在写“丑石”时,可看出他对于丑石是有感情的,他在用他的感情来述说哲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看起来像一篇叙事散文,但实则是一篇哲理散文。我们生活中缺乏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这样的哲理寓意不是从长篇的大道理中说教出来的,而是简单地从一个小小的生活故事中传达给人们的,这样的“哲理散文”看起不恶心、不作呕,很舒服。平平谈谈才是真。看多了那种“大鱼大肉”的散文,来点“清淡小菜”很让人胃口大增。

三、语言平实、朴素、大气,善用白描手法。

贾平凹是个注重语言的作家,他的`语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无言”。贾平凹早期创作即十分重视语言的运用,他认为好的语言的标准一是充分地表现情绪,二是和谐地搭配虚词,三是多用新鲜准确的动词。如《闲人》中,“闲人是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性格开朗豪爽、爱打抱不平的人,他够哥们儿义气,傲慢、还有点玩世不恭”。对闲人日常生活,结识朋友的描写,就仿佛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立在面前一样。就“‘喂,哥们儿!’他一跳一跃地迈雀步过来了,还趿着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或者是正儿八经的西服领带——总之,他们在着装上走极端,但却要表现一种风度”。就这样一位人物被贾平凹描绘得让人又喜又恨。他没有用什么过分的辞藻来堆砌,他就用一种平实的笔调来叙述,不刻意美化,也不蓄意丑化。《静虚村记》中对农村生活的抒写也是极其平实的,没有矫揉造作的笔触,那样恬静的生活已经是最好的说明,无须加上不真实的花边。贾平凹靠白描传神,构筑起一个朴素恢弘、沉稳深邃的艺术世界。

走进贾平凹的散文天地,我们好像踏进了一片原始森林,风景绚烂,色彩缤纷,有一种野性的神秘和古朴的韵味,其中的山水花草,无不涂抹着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色彩。读他的散文,常常会被一种不可捉摸的谜性情绪所困扰,无法明确而清醒地把握其主题和内容。他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人、事、景都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感觉色彩,有一种别样的风韵深藏在字里行间。

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篇四

这样一个暮色四合的傍晚,很适合思绪的飞舞。

朋友说,没想到你是一个如此安静的人。我想,凡事必有两面性。曾经的我可以选择无忧无虑很快乐的样子,现在我的亦可以堕入黑暗的深渊,一边乞求同情一边冷漠不屑地抛下所有温情的过往。

朋引伴的年代。而现实是如此的残忍,我不过是站在寒风中追忆旧事罢了。

耳机里如水的音乐让我窒息,幻想不断地在脑海里重复。化身为蝶,能够翩翩起舞,能在夕阳落下的那刻落在心如止水的人肩上,一起仰望着曾经的风风雨雨,一起感受生命的血液静静流淌的声音。可是到了最后都会变成坠下,脑袋碰地,摔成一片血花。华美而壮观。颤抖的双手空空荡荡,有些东西抓不住,有些东西抹不去。比如过往,比如疼痛。喜欢看阳光毫无顾忌地落下。每每经过大树,看见细碎的阳光落在地上的斑驳光影,便觉太阳是温情而祥和的。人生是美妙的,有遇见,有离别,还有无数的重逢。这样便像太阳,存在,是留给有心的人。人生一直充满着未知,我们可以精确地算出方程式中的未知数,却无法粗略算出未来某一件事发生的概率。如此,是对每一个人的公平。

当灰色的鸽子落下时,双眼氤氲,似乎触及到了某些事。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奇怪,经历的时候不觉有多惊天动地,回忆时却恨不得用显微镜将之放大千倍万倍。是流年里的一些人,欢乐的时候,就像鸽子飞翔的那段时间,俯视苍生,结伴而行。是春日里绽放的木棉,单纯地兀自火红着。而过后,却亦如鸽子落地的时候,平稳而安定,寂寞又苍凉。浮尘后的流年。

当那些不安定的分子沉淀下来后,目光便有了深意。总担心落入尘世圈套,于是不断地逃开所有视线。当孤单成为一种习惯以后,便习惯了孤单。总是一个人很落寞矫情的样子,有时候看到自己很累却试图睁大眼睛去感知外界,便觉得难过。微尘也有眼泪,在漂泊时候,它是快乐的。因为它在追寻一种信念,而当它走向灭亡的时候,是痛苦的。因为它的信念已成了永世的遗憾。

不管是曾经的光荣还是往事的凄苦,都已经成为了记忆里简单纯粹的挂念。无论是过去的欢笑还是以前的苦楚,都镶嵌在了时光隧道里某个角落。既然无法拒绝繁华背后的苍凉,倒不如带着当年眉清目秀的模样,带着烟花盛开璀璨一时的快感,去仰望一生的芳菲。

夕阳落下,终于还是释然一笑。身后已经空无一人陷入了黑暗。而眼前的华丽,却是如此的鲜明。

优雅,是婆娑绿荷簇拥着的那支菡萏,清丽真纯,媚而不妖,素而不冷。你脱去世俗的脂粉,洗尽沧桑的尘痕,亭亭中,略带少女的青涩腼腆,更显少妇的成熟风韵,嫣红的笑脸,放射隐约的霞光,招引无数青睐,你却自有一段不嗔自矜的庄仪,有不忍亵渎的圣洁。

优雅,是一捧温润的美玉,泛着幽幽的光晕,吸纳着天地的灵气。你不如钻石般高贵地镶金嵌银,也不像水晶般的剔透玲珑,占尽风情。但是,那份坚贞无暇的高雅气质,浑璞中蕴含着的无尽亲和力,却让知己把玩不已,难分难舍。

优雅,是天鹅绒夜幕上缀着的那颗星星,淡定而智慧微笑,散发着烁烁的光芒,指给迷路者清晰的前程。你有你的品位,尊严而独立,不在银河浩瀚中随波逐流,不因飞矢流云而黯然遁去身形。你有你的定力和韧性,不因雾霾而失去光泽,不因长夜漫漫而畏缩困顿。

优雅,是高脚玻璃杯盛装的葡萄酒,没有伏特加的呛人烈性,没有橙汁的甜腻,不似白开水的寡淡,那粘稠的琥珀色液体,那绵长甘醇的口感,诱惑知音悠悠的品咂,反复的回味,终生铭记。

优雅,是寒意料峭后习习涌来的春风,情意融融,温暖大地冰冷的胸怀,催生希冀的籽种,涂鸦姹紫嫣红的春色。二月里,你悄悄的脚步走近,三月,你款款的身影动人,四月,你奔放的炽爱幻化成漫天的风情。

优雅,是那条崇山峻岭间的溪水,让倦游者眼前一亮,心头一颤。你不是生机耗尽的枯井,更非蚊蝇栖身的死水,源源的碧泉,让你永远活脱奔跳,蜿蜒有致,流荡着生命的律动。你没有黄河长江的气吞万里,没有大海的汹涌澎湃,却在潺潺诉说中,给这世界带来了欣悦和吉祥。

优雅,是几节莞尔的小诗,在灵秀的眼眸里摇曳。啜饮着友爱的琼浆,感应着季节的更迭,那些浪漫的苗儿在心田簌簌地拔节,纤巧玉手轻轻剪接,就有了长长短短的句子,情色并茂的文字,散发着幽幽的馨香,诱惑着蜂蝶的翅膀。

心作者:草忘忧

远远近近,深深浅浅,朦朦胧胧,飘散人间——题记

今日

湘潭的雨,总会与你一种看不清的惆怅,想不到的无奈,偌晴的天,转瞬之间,便是一场迷蒙,看不透,思不穿,只似那水方伊人白白茫茫。

梦境中醒来,淅淅沥沥,窗外的世界,又是一片湿淋淋,这三月,却又不像三月,故地的三月,多是鸟语花香,好不个热闹。而这,却多了不少阴湿,凉薄的'雨,却还加了阵阵寒风,记得少时年纪,风起的日子,母亲总会为我加一件长衣。少时顽劣,身上的衣总穿不住,也至如今,落下肩周炎这一顽疾。很久没有为下雨而欢喜过了,思来思去,却也道不出缘由。

雨,细细的飘散。风,挣扎乱舞。

突然很想念母亲,母亲常说:下雨的日子,世界都在安睡。不知今夜的母亲是否安然入了梦。彼时儿时,下雨对我来说是个无比快乐的时刻,也记不得儿时的我,是不是太过喜欢会各路拳脚的武僧,所以总喜欢剃个能反光的光头,水珠降落,头顶的凉会激起心中的火热,儿时的玩伴,也大多调皮纯真,不等反应,都冲进雨里,嬉笑打闹,直至一个个成了落汤的小鸡,父母看到,总免不了批评呵斥,只是似乎那时知道玩味,父母之言,早于耳外。

儿时的岁月,雨季里总希望有一双颜色明亮的水鞋,回家的路,踏遍万水,踏遍千川。长大了些,也总学会了一些,雨天记得了带伞,可,那时的我,还是不喜欢打伞,生怕伞下的再没快乐。也就这样,湿了眼,湿了面。

作者:洄味

每天重复的行走在同样的路上,看着同样的人来人往和从墙那头延伸出来的风景,竟没有审美疲劳,似乎对这一切都已经麻木。今天出门办事,走了条不同的归路。路上依旧人来人往,不同的是一路的绿叶芬芳,和着飘零的落红给人一种匪夷所思的美感,心里舒畅许多。

三月,微风拂面,没有了寒冬的凛冽刺骨,留给心里的是满满的温暖。静静地观赏,静静地让温暖住进心窝。一路回家,拿起一直想品读却搁置在旁的书,却有了些许兴趣。阳春三月似少年般,意气风发,生机盎然,正是一年最灿烂的时光,我却只能做那摆放于温室的盆景,孤芳自赏。同样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同样的鸟语花香,一墙之隔却是两个世界。我只能观望她们的缤纷和欢声笑语,亭亭立于景盆。外面虽有狂风暴雨,可残花虽落,芬芳依旧,大地为它埋葬,鸟语为它送行。世界是精彩也是残酷的,但无论怎样至少我也可以精彩的活过,而不是被保护的密不透风。

放下书细细回味,诧异地发现竟然已视大半却无一丝倦意。沉寂已久的心渐渐打开,世界依旧是美丽的,只是我屏蔽了自己的双眼。

静下心来,我听到远方暖暖的风吹过田野,掀起瓣瓣花香。谁说的花语无声,我听到了她们的欢声歌舞,也听到了她们款款深情的召唤。喃喃的私语像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在空中漂浮,演奏着如诗如画的乐章。

我感受到了缓缓的河水在流淌,一丝清清凉,浇灭了内心的躁动不安。

我还看到了湛蓝的天空,那是我最爱的颜色,浮云朵朵,变换着画轴,倾听着内心真实的声音。

窥探窗外,春暖花开,我是否有勇气面朝大海呢?当温柔的阳光覆盖大地时,万物褪去银装残叶,我听到遥远的灵魂在呼唤,满眼都是嫩芽招展,花语飘香。春风轻拂过我的灵魂,竭力吹倒困扰的心墙,我缓缓浮出水面接受阳光的洗礼,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就是我们最想要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我知道我等待的那一天不会遥远,它正在悄悄向我走来。

成长往往是一瞬的事,回眸前一秒的自己,轻扬嘴角。我们得感谢经历的一切,他给了我们坚强,给我了我们内敛,给了我们成长,同样给了我们永生难忘的记忆。结果并不重要,但经历却值得我们一辈子珍藏。

凝神窗外,也许换个角度,换条路,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小蝌蚪的欢乐

作者:方舟:

我观察过周围的人,有不少常常处在抑郁之中,或焦躁,或沉闷,或担心,或忧愁,似乎总有一种包袱压在心中。在一些时候我也是这样,老觉着有一种淡淡的忧虑,如影随形般地伴随着我,说不清,道不明,挥不去。

我知道,世间一切事物,有后果必有前因,有上稍儿必有下枝。这忧虑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什么,总会有一个解不开的结。经过反复多次地思考、琢磨、巡察,我似有所悟,隐隐觉得这个结就在自己心中。在我采访了一位健康长寿的老领导之后,这个“结”终于找到了,他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过多地考虑了那些自身力所不及的不该考虑的事。他讲了两个故事给我听。

另一个故事,是一则《小蝌蚪的寓言》。话说炎炎夏日,一场大雨之后,大地上留下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洼,里面有许多小蝌蚪在欢快地游动着,丝毫也没有感到这个小水池要不了月把天气就会干涸的。在此吃草的老水牛善意地对小蝌蚪说:“这个小水池不久就会消失的,你们早些打主意吧!”小蝌蚪说:“谢谢老水牛爷爷的关心,不要紧的,要不了一个月,我们就会离开这里,就让它消失吧。”二十天过去,等老水牛再来看时,小水池已消失殆尽,而那些小蝌蚪已经蜕变成小青蛙,向老水牛招手说“再见”,然后蹦蹦跳跳地奔向稻田或水渠。老水牛点头说:“看来是我多虑了。”你看,二十天小蝌蚪就会完成自己的一段生命的轮回,二十天之后的事它们无须考虑,即如考虑,它们能改变水池即将干涸的现实吗?聪明的小蝌蚪就这样愉快地度过了自己的二十天。

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篇五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篇六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着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着,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炼、委婉、坚决,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驳斥了孟尝君养士的传统观念,畅谈如何才算“得士”的问题。即使象《伤仲永》这样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现文思上,其实际的用意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

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也常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如《游褒禅山记》中用了近一半篇幅来议论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达到超越常规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强的意志,此外,别无捷径可寻。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炼、朴素,立意非凡。

【欧阳修的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他的散文创作特点有三:1、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2、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3、富于变化,开阖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

欧阳修的政论散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不仅富于现实意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是“古文”中的名篇。

最能体现他散文成就的是记事兼抒情的作品。他的这类散文,无论状物写景,或叙事怀人,都显得楚楚动人,如他最着名的《醉翁亭记》,写滁州山间四时的景色和早晚的变化以及人们游玩山间的情景,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抒发了一种解脱束缚后,从容怡然而又怅惘若失的情怀。《醉翁亭记》连同他的《鸣蝉赋》、《秋声赋》一样,都保持了骈文注重声律辞采的特点,散文句法的加入,又使得文章节奏变化协调、舒敛自如。

简约有法的叙事、迂徐有致的议论、曲折变化的章法、圆融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的语句,构成了欧阳修散文含蓄委婉的总体风格。

【苏轼的散文】。

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超凡的才能。他的作品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在第一章里,对苏轼的诗、词已经作了介绍,这里再对他的散文作品作一概览。

苏轼的散文,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家的散文媲美。苏轼散文,首先在其政治论文中大露峥嵘。在《策略》、《策别》、《策断》等篇章里,作者满怀儒家的政治理想,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字里行间颇有贾谊、陆贽的气势、神韵。文脉晓畅,文采飞扬,所受《战国策》的影响,明显可见。苏轼的历史论文,如《平王论》、《留侯论》等,是其政治论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借描画、评述历史人物、事件、典故,阐释政治见解。这些文章尽管在内容上无什么特别可取,但写法上善于随机生发,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苏轼还给后世人留下不少书札、杂记、杂说、小赋。这些精致典雅、小巧玲珑之作,大都夹叙夹议,挥笔轻盈自如,抒发了作者坦诚的胸怀,也表达了对人生、对文艺的见解和喜爱之情,成就大大超过他的政治论文。形象地阐明对文艺问题见解的散文,实际上是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交融的文论佳篇,论述精辟,才气横溢,如《传神记》和《书吴道子画后》便是最能令人心折称道的例子。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一见解,虽是就绘画而言,但其精神对其它艺术门类也可以相通。阅读此类文章,我们又目睹了苏轼作为一位出色的文论家的风采。

【韩愈的散文】。

韩愈(768--824),字退之,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

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杂说四?马说》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

成语。

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篇七

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如《倾城之恋》中的开头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结尾虽然白流苏如愿以偿嫁给了范柳原,但是作者却冷眼说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以及呼应开头的胡琴声又响起。战争的混乱使白流苏认识到人的生命在大动荡中微不足道,所有关于爱情的实验到头来都经不过乱世的冲击,白流苏范柳原不过的婚姻,不过是两个战乱中的人对未来的迷茫对生命难以把握的结局。这一切实际上都反应了一种个人情绪:大限来临的惶恐和个人的迷失。再如《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小说中的曹七巧用“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

喜用比喻反讽等手法。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

如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在《金锁记》里,她写道:“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样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这是人物处于阴沉压抑的环境中,爱情终归破灭的情境。没有大段的`铺张描写和渲染,文字精练动人,却将那种伤感表现的非常深入,自然灵动。

如《金锁记》中借七巧的媳妇芝寿眼睛有段描写:“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屋里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绣花椅披桌布,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篆字。梳妆台上红绿丝网络着银粉缸,银漱盂,银花瓶,里面满满盛着喜果。帐檐上垂下五彩攒金绕绒花球,花盆,如意,粽子,下面滴溜溜坠着指头大的玻璃珠和尺来长的桃红穗子。偌大一间房里充塞着箱笼、被褥、铺陈,不见得她就找不出一条汗巾子来上吊,她又倒到床上去。月光里,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张爱玲喜欢用紫色、金色等浓艳色彩的字眼,而本来代表着高贵富丽的紫色、金色在她的叙述中从来给人的都是一种绝望的凄怆,在艳丽的字眼背后掩盖的是满眼满心的荒凉。这段文字中的玫瑰紫、大红平金、水红、红绿丝、银粉、桃红等等一系列标志着喜庆的富丽的色彩和青、绿、紫等冷去的尸身的颜色相对照,一暖一冷,一艳一晦,一喜一悲,这种鲜明而又参差的色彩对照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使人视觉上受到猛烈的冲击,烘托出一种晦暗阴森的气氛,给人以无边的联想,让人感到再美的色彩都只是一种凄凉和了无生气,让人觉得喘不过气的压抑和恐惧。这段色彩分明,描写细微的文字写出了芝寿无边的绝望,使读者对芝寿的悲惨处境给予深深的同情。同时通过芝寿的绝望、悲惨也从侧面进一步的达到塑造主人公曹七巧病态人生、变态心理的目的。

作品主题多描写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张爱玲自称:“我甚至只是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肆的。”

不管是张爱玲的小说还是散文都是描述那个时代的人们和生活,如《倾城之恋》描写了白流苏在离婚后,因为受不了家里人的不停给她闲气受想通过嫁给范柳原改变现状,最终如愿以偿的故事。《红玫瑰与白玫瑰》通过讲述振保的情史来展示两性之间对恋爱和婚姻的差别。《色戒》是关于王佳芝通过美人意图计杀害汉奸易先生,最后却发现自己爱上了易先生,而放走了他自己却惨遭杀害。

张爱玲的散文虽然不如小说成就高,但是其中的名篇《中国的日夜》通过一个女的视角描写周遭的一切。其它作品如《谈音乐》、《谈舞蹈》、《自己的文章》描写的是关于某种事情的看法,但是张爱玲的散文很“散”即使看是议论文的文章,如上面所说的几篇,也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和中心,让人感觉全是作者信手拈来。

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篇八

3、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

由此看来,这是一种短小精悍,自由灵活,便于描绘,长于抒情,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文体。

那家伦先生认为:散文诗不象一般新诗那样有较严的格律,它不分行、不压韵,可既然是诗,必须具备诗的最主要的基质:感情必须强烈,想象必须丰富,意境必须和谐。

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篇九

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

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所以,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一样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

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可是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1)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构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2)在语体上,散文诗的语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叙事性的现实的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无法比拟的弹性美、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较大。散文为文,语言要求简洁洒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谈,写清作者情之所系的来龙去脉,抒情也更细腻,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较紧密。散文诗为诗,语言要求浓缩、跳跃,一般是跳跃式地联结意象,句与句之间,尤其是段与段之间,往往是似断实连的关系,这就留下较多的可供读者想象的空白美。

所以,散文诗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独立性的文体形式。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而得的新果品。在科学领域有“边缘学科”一类的学科,它即与这种学科有关,又与那种学科有关;但它就是它,即不从属与这种学科,又不从属与那种学科。散文诗就是散文诗,不是散文与诗的拼合。它既有散文的特点,又有别于散文;它有诗的本质,又有别于其他品种的诗。

散文诗不是散文,不能认为是散文的诗化。

首先,散文诗是歌唱生活,而不是叙述生活,描述生活的。散文诗大多用联想来编织。

其次,散文诗一般以短小见长。同样题材的散文和散文诗,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前者因为要塑造人物形象(虽然不必必须完整),要叙述故事(虽然不必必须详细)往往篇幅会长一些;而后者集中抒情,以抒情的剪刀放手裁剪素材,往往篇幅就短一些,甚至短的多。

第三,散文的语言往往要求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散文诗对语言的要求就不仅仅于此。散文诗不仅仅要求字字用精取宏,段段别有洞天,还要有诗的节奏,造成诗特有的语言美。

综上所述,从资料、篇幅、语言三个方面,散文诗与散文都有很大差别。

散文诗是诗的品种,有作为一个独立品种的特点,这个特点和散文有血缘关系。

散文诗是貌似散文的诗,是散文形式的诗,是摆脱了诗的某些形式约束,而保留诗的本质的诗。

散文诗在音乐美、排列美上不如其他品种的诗那种严格。有语言的自然节奏,而无有规律的节奏;一般有留恋非韵文的倾向。

散文诗不分行排列,分节全拼自然,卷舒自如的飘逸美、疏放美是属于散文诗的诗美。

优美散文:琥珀散文的特点篇十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1.诗:韵文;讲求句式关系的基本规定性;一般说来,长度上受到限制。

2.散文:无韵文;不讲究句式关系(所谓单行散句是)。一般说来,长度上比诗受到的限制要小。

3.散文诗:或韵或散;句式通常短小;篇章长度通常短小。

形式上的区别我认为就是这样的。另外,还有题材上的区别、写作方法上的区别、风格上的区别等等。体会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有人说,是诗;有人说过是散文。当然重要的不是文章的结构方式,重要的是它自身的写作和表达方式。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如同青蛙,陆地能够开阔它的视野,但它终生还是离不开水,诗歌就如同散文诗的水。

从散文的发展趋势看,逐步走向分化,已经构成了各种独立的新的文体,议论性散文,演化为杂文;叙事性散文,派生出报告文学,抒情中的散文于诗歌中停滞于传统风格的流派相结合,产生散文诗是一种必然!

所以说,散文诗的产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它必将摆脱依附于诗或者散文的附庸地位,这是一片新生的绿色的土壤,那里有人文精神的种子,也有大自然的迤俪风光和清新的空气。

了解散文诗要比了解诗歌容易和显与理解,也要比散文更多一分艺术光泽和吸引人们的情趣。对于写散文诗的人来说,了解散文诗与散文和诗歌的血缘关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自觉地注意到从这两方面来吸取营养。想写好散文诗,注意散文的行文特点以及熟练地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注意思维和语言的衔接,同样没有真实的情感,是很难写出好多散文诗的。

散文诗是因为其资料重在一般为诗所集中表达的感悟过程而与诗拉上关系的。当然,有人说,这种现象是写作者造成的“文体侵权”,比较新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