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3:51:28 页码:13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精选16篇)
2023-11-26 23:51:28    小编:zxfb

教案是一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常用文献形式,它记录着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教案范文,学习一下优秀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方法吧。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一

3.培养根据理论知识和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难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能力。

温故互查:

1、电功率表示的快慢。用字母表示,它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2、电功率计算公式是。

3、叫做额定电压,叫做额定功率。

4、电功率p和电流i、电压u之间的关系满足公式。

设问导读:

2由上面的公式可知: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用测出流过小灯泡的,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此方法也称法。

(二)1、伏安法测电功率。

(1)、实验原理: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实验器材:

(4)、器材的作用分别是:

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一、示标。

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加深理解……。

二、导学。

(一)、知识链接。

1、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原理是:。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是:_____。

3、在右边空白处画出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

(二)、自主学习。

[探究一]实验室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公式推导:w=uit。

p=w/t。

2、主要器材:___________表,___________表。

3、实验原理:__________。

4、实验方法:__________。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导学案18。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导学案18”,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二、【自主学习】。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到哪些测量仪器:________。

3、尝试画出实验电路图:

4、思考:(1)实验中为什么加入滑动变阻器?

(2)怎样连接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为什么?

(3)电流表、电压表应分别与小灯泡怎样连接?

(4)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闭合开关前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一:你能对实验器材进行正确的选择吗?(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状态。

2、测额定电压是2.5伏的小灯泡的电功率时,至少要选节___干电池串联作电源。为保证实验中灯泡不被烧坏,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大不能超过___。

3、电压表的量程应选____,电流表的量程应选____。

合作探究活动二:根据你的实验方案正确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

1、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并设计实验的表格,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注意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然后缓慢移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直到电压表的读数等于2.5v,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观察小灯泡正常发光的亮度。

(3)适当改变变阻器滑片位置,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它的额定电压,分别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

(4)再适当改变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于它的额定电压,分别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

(5)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低于或高于额定电压时的实际功率。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导学案16。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导学案16》,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认识小灯泡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

3.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课程预习。

1、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2、由上面的公式可知: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用测出流过小灯泡的,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此方法也称法。

学习过程。

1、伏安法测电功率。

(1)、实验原理: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实验器材:

(4)、器材的作用分别是:

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5)、实验电路。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二

二、方法规律总结。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公式尸=之中反映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已知其中的两个量可以确定另外的一个量,但如果只知道其中的—个,将无法确定另外量的大小.功率与机械效率的有关区别加下表。

由上可知,功率与机械效率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并不一定高,同样,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并不一定做功快,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三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多媒体设备

一、复习引入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

有什么区别?

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义法。

p=w/t

p――功率w ――功t――时间

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四

2.功率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常指平均功率,为瞬时功率;

2.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

1.重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概念。通过汽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引入课题(采取比赛的形式组织教学)。

二、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主要采用启发式)。

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通过例题,加深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概念的理解)。

四、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引导学生自学)。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五

1.能说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

2.能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电功率概念的掌握及计算。

难点:对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及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三、教学策略。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2分钟)。

1.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

2.家庭电路中测量电能的工具是什么?测出电能的单位是什么?

3.1kw?h的电能给灯和空调使用,哪个用的时间可以长一些?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5分钟)。

把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接入家庭电路中,观察电能表转动快慢。

比较:相同时间内热得快和白炽灯哪个消耗的电能多?

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么?

电能表转盘转动快慢不同,说明电流做功快慢不同,可以利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

新课教学(28分钟)。

电功率。

对比力学中的功率,思考: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2.电功率的单位,单位间是如何换算的。

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用电器的功率有多大呢?

思考:

1.电功率的定义。

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可以利用w=uit进行计算,代入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

例题:教室一盏日光灯的电流约为0.18a,则此日光灯的电功率约为多少?

“千瓦时”的来历。

回忆电能表测出电路中消耗电能得到的单位是什么?它的从何而来的?

例题: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150w,每天使用3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算)。

阅读课本p93的“想想议议”,相互讨论一下,该记者犯了什么错误?

电功的大小与用电器的功率与通电时间都有关,用电器的功率越大,通过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越多。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同一个用电器,在不同的电压下,其实际的电功率会随着它两端的电压而改变。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说出一电热水器的铭牌“220v1000w”表示的意思。

根据此电热水器的铭牌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电热水器两端电压低于220v,它的功率就小于1000w,此时它的功率就是实际功率,但额定功率仍为1000w。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是用电器的参数,它的大小是不变的。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是指把用电器接在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它的实际功率大小与实际电压有关。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可能相等吗?

阅读课本p95“想想议议”,要串联多少个这种灯泡?

展示一个正在发光的灯泡,提出问题:你如何测出此时灯泡的功率?

思考:

1.实验原理。

2.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3.画出此实验电路图。

具体的测量方法在下节课我们再详细研究。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到了哪些内容呢?回忆并回答: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单位。

2.“千瓦时”的来历。

3.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的区别,用电器铭牌上标的电压和功率是什么意思。

4.电功率的测量原理、原理图等。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六

《电功和电功率》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但是学生在这方面又经常学不好,失分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本块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对本知识的掌握,也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开了这节公开课,为了这节公开课,我除了和平常一样之外,还做了各方面充分的准备。开完课后,我作了认真的反思,并且认真听取了各位听课老师指出的优点与不足,现在,我把上完这节课之后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以便能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本节课是中考物理电学专题复习部分,《电学实验及电功、电功率综合计算》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主要涉及到电学实验复习归纳总结,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规律的总结和综合应用电学知识的整合提高。提高学生解电学实验题的能力和掌握综合应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但对于学生来说,本章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是在中考较常失分的地方。为了突破本章的重难点,在本节的复习课中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精美、充实、形象、逼真的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这节课上完之后,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复习目标和任务,本人认为这节课比较可取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作了精美、充实、形象、逼真的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因为本块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知识点多,比如电学实验很多同学经常会弄错,例如连接线路及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最容易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flash格式的电学画板现场操作演示电学实验(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全过程,同时让学生当场思考并参与分析如何更好的做好这个实验,这样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归纳了所有初中电学实验,使学生更完整更系统的掌握整个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象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图象法这一直观、有效的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复杂的物理问题。学会利用图象对图像本身所表达的信息推理分析,形成科学结论。

二、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复习物理知识点,使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例子,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达到复习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本节课堂容量大,但能把握中考复习的重难点,知识点复习条理清晰,知识点复习全面,讲解到位。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本人也意识到教学中还有许多方面不足,均有待于提高。比如在分析电学中的电路故障时,例子较少,可多增加一些例子,还有如课堂教学语速偏快,如果时间允许,可放慢速度,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效果会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改进不足的地方,努力坚持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及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七

第四节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渗透sts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

2.播放动画引入。

播放动画:功率选择“功率的引出”按钮,逐步点击相应按钮。

二、新课学习。

1.想一想,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时,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3)利用路程和时间之比,即速度来描述。

由速度的启发,你能想一想怎样比较人和吊车做功的快慢吗?

(1)时间相同,比较运砖的多少,也就是做功的多少。

(2)运砖多少相同,即做功的多少相同,比较时间。

(3)如果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做功多少和时间之比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再进行比较。

其实在物理学里有一个专门的物理量来描述做功的快慢,这就是功率,用字母p表示。

2.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

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

单位:瓦特(w),1kw=1000w,mw=1000kw。你知道1w的物理意义吗?因为1w=1j/s,也就是说1w表示物体在1s内做功1j。

3.比较。

比较这四个物理量的建立过程,找出共性,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4.了解一些功率值。

播放动画:功率,选择“功率的实例”按钮。

5.功率的计算。

中,w的单位是j,t的单位是s,得出的功率才是以w作单位的,计算时要注意到单位。如书上例题中给出的时间是2min,要换算成以s为单位。

三、小结。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出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公式是。

单位是瓦特(w)。

四、板书设计。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

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

单位:瓦特(w),1kw=1000w,mw=1000kw。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八

课题:功率(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20xx年4月17日。

课标要求:理解功率,关心生产生活中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立足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功率,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体会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功率的理解。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温故知新。

三、新课教学。

1.功率概念。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3.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联系生活。

思考回答。

思考计算。

对比。

联系实际。

做题练习。

激发兴趣。

探究。

巩固。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7.3功率。

一、功率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物理意义平均功率——时间。

2、定义瞬时功率——时刻。

3、定义式:

t

w

p?三、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单位四、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5、功率是标量?cosfvp?

教学反思。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九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注:这里强调使用机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与后面的机械效率对应,指的是使用机械会做额外功。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第二节功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3、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

有什么区别?

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1、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义法。

p=wt。

p——功率w——功t——时间。

2、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2)会利用两个必要因素分析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会利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总结得出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和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探究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两个探究活动分析用手将不同物理课本分不同高度拿起所做功的大小,功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功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功包含的必要因素;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功包含的必要因素分析力对物体是否做功;运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探究法、例举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指导: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二、讲授新课:

一、功:

1、定义(幻灯片):物理学中对做功的规定: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通过对几个力做功的工作实例观察,让学生想想这些做功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点?(幻灯片)。

得出这样的结论:共同点1.都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2.必须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教师指出这两个共同点,我们就叫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边板书: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缺一不可)。边让学生打开课本105页找到相关内容,用笔勾勒出来,课代表起头,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两遍。然后,让几名同学说出大致意思。

3、三种不做功情况:

通过“想想议议”范文九九网活动,让学生对几个事例(幻灯片)观察,得出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教师板书让学生在书上做笔记:(1)静止的;(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的;(3)靠惯性运动的。巩固练习(幻灯片),对功的两要素的理解情况进行考查。

4、探究:功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先猜测,然后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希望同学们下去进行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活动方案:

结论:在距离相同时,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结论:在力一样大时,功的大小跟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成正比。运用实验结论,得出:

1、功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3、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强调并让学生注意:s是指在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功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1j=1n〃m提问:1j为什么等于1n〃m?从而使学生明白物理公式不仅表示着各物理量的大小关系还表示着各物理量的单位间的关系。

即: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焦。

j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1j相当于把一个鸡蛋举过头顶时手对鸡蛋所做的功。

5、功的公式应用:例1例2的原题和练习题的原题及分析解答见幻灯片。小结:本节知识要点:1.定义;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4、探究出的功的计算公式w=f〃s;5、功的公式应用:

作业设计:

1、课本p1072、3。

2、了解举重比赛的有关规则,分析每个阶段运动员的举力是否做功,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一、功。

1.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缺一不可)。

3、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静止的;(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的;(3)靠惯性运动的。

4、探究出的功的计算公式w=f〃s;。

5、功的公式应用: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十一

1、知道只受重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运动,是平抛运动.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它是本节的基础内容.

2、复习曲线运动的条件,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使学生理解匀变速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还可以是曲线运动.

3、掌握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直线运动和运动合成的知识基础上,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合成的知识得出乎抛运动的规律,运动轨迹.

能力目标。

训练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采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开门见山,给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定义,通过演示实验和频闪照片引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处理方法,接着讨论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最后通过例题加以巩固落实,同时又附有思考和讨论及课外小实验,比较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议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建议。

平抛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物体的运动按路径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平抛物体运动是曲线运动的一个重要模型,同时也是同学们首次研究曲线运动.要结合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通过同学的讨论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同学利用运动会成与分解的知识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合成的知识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这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繁为简.掌握位移和速度公式,轨迹方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能力.平抛的教学重点是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的匀速运动,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再利用合成知识求平抛运动的位移及速度.这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方案。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一、平抛运动。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的运动。

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学生举例;可看作平抛运动的生活事例.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

(二)用录像放慢动作,两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任何时刻总在同一高度,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三)利用课件1:引导分析水平方向:不受力,初速度求出初速度,所以要测水平射程.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十二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多媒体设备。

一、复习引入。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

有什么区别?

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义法。

p=w/t。

p——功率w——功t——时间。

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认识物理学概况,了解物理学的研究范围。知道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3、激发、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学习方法

物体重心的确定。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科学实验的方法素质。

实验法、阅读教学法、归纳法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十四

课题: 功率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2013 年4 月17 日

课标要求:理解功率,关心生产生活中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立足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知道功率,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体会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功率的理解。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温故知新

三、新课教学

1.功率概念。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3.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联系生活

思考回答

思考计算

对比

联系实际

做题练习

激发兴趣

探究

巩固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一、功率 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物理意义 平均功率——时间

2、定义 瞬时功率——时刻

3、定义式:

t

w

p ? 三、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单位 四、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5、功率是标量 ? cos fv p ?

教学反思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定义、单位,并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具体的概念,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学会把速度的知识迁移到比较做功快慢上来,理解功率的定义及其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

2.播放动画引入。

播放动画:功率选择“功率的引出”按钮,逐步点击相应按钮。

二、新课学习。

1.想一想,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时,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3)利用路程和时间之比,即速度来描述。

由速度的启发,你能想一想怎样比较人和吊车做功的快慢吗?

(1)时间相同,比较运砖的多少,也就是做功的多少。

(2)运砖多少相同,即做功的多少相同,比较时间。

(3)如果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做功多少和时间之比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再进行比较。

其实在物理学里有一个专门的物理量来描述做功的快慢,这就是功率,用字母p表示。

2.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

单位:瓦特(w),1kw=1000w,mw=1000kw。你知道1w的物理意义吗?因为1w=1j/s,也就是说1w表示物体在1s内做功1j。

3.比较。

比较这四个物理量的建立过程,找出共性,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4.了解一些功率值。

5.功率的计算。

在中,w的单位是j,t的单位是s,得出的功率才是以w作单位的,计算时要注意到单位。如书上例题中给出的时间是2min,要换算成以s为单位。

功率高中物理教案篇十六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加深理解……

(一)、知识链接

1、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原理是:_____。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是:_______。

3、在右边空白处画出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

(二)、自主学习

[探究一]实验室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公式推导:w=uit;p=w/t

2、主要器材:___________表,___________表。

3、实验原理:__________

4、实验方法: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