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3:17:52 页码:13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精选13篇)
2023-11-26 23:17:52    小编:zd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过去,规划未来。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掌握好阅读策略,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阅读效率。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一

回眸间,我掉进了现实的坑里,这一刻,尘世的无绮坦荡便与我失之交臂。泰然里,我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天真的味道,便憧憬着乘风归去,但前方阴云弥漫,剩下的只有步履维艰。

奏响一曲哀歌,用心灵的沉淀为自己制造一个太阳,穿梭在布满荆棘的林子里,拼命把射进的阳光揉成露珠、洒入心扉…却,触摸到经历不足的风雨,便含泪告别冬日里早已凋敝的花草。狂奔着,幻想能跳进流淌千年的湖泊,洗脱沾染全身的泥土,踟躇过后,一个被倾注青春情愫的气泡炸裂了,水花四溅…溅,至高空。望远方,太阳升起;看脚下,蓬蒿遍野,强毅的闭上双眼,托着一副皮囊,摇晃在前方那个泥洼的路上。

有一种胆略,亦称魄力,借此酿壶美酒,酣然下肚,飘忽于万恶之上,挥手召唤洁白的云朵。醉里悠然入梦,去寻觅那份遗失的珍贵。

生命,似是一道流星划过天际,在海市蜃楼般的历程里,还将注定埋下艰辛的种子,奔波忙碌、血汗淋漓的背后,是现实,似同蜘蛛网般纠缠不解。面对现实和现实面对,俨然已化成前行的航向,以标本的形式被搁置于生活的博物馆,引行人驻足钻研。冬雪飘零,行走在漫无边际的道途上,是一棵快要枯萎的青菜,等着寒霜的洗礼。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二

现在在我们这个年龄里,青春是什么?是欢乐,还是。沮丧是美丽的鲜花,还是苦涩的茶酒。是轻松的不能再轻松的乐曲,还是沉重的不能再沉重的压力。有一个人曾经问过我他的优点在哪里,我无法准确地回答。但如果他问他的美好时光在何处时,我会十分骄傲的回答道:在我们这个年龄里!

在我们这个年龄里,可以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在我们这个年龄里,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小学生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就如一个杨桃一样,有一些人说是菱形,当然,也有十分稀少的人说这是星型。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想法都是正确答案。但是,要在所有人中寻找一个最标准的答案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有这些千奇百态的答案,才使这个世界添上绚丽的一笔。

在我们这个年龄里,也会充满许许多多的烦恼,比如说:假期都被星期六日给冲掉、作业多的不要不要、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课程中的副课随时都有可能被抢的风险、脸上长满了许多青春痘上面的都是烦恼,当然,烦恼也分成两种,第一种可有可无,第二种就是随时会发生,就无自己已经在生死门前徘徊了一圈。

在我们这个年龄里,我们脱下天真的衣服,以前的满腔热血,现在就变得默默无闻。小学的时候不爱学习,现在也慢慢的勤奋起来了,也有的也是一差再差。

也许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悟,对自己的成长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也少不了面对成长的希望。现在的我们正在播种的人生的种子,在我们这个不能复制粘贴的年龄,我们要向往着属于自己的未来,捍卫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三

青春期,这个词的意义对我来说是模糊的!

在我们这个年龄,这是个复杂的年龄。拥有一半成熟,一半幼稚的脸庞,抱着美好幻想前行却又被现实硬生生打趴下。

在我们这个年龄,这个花样的年龄。女生短发齐肩,长发及腰,男生轮廓清晰分明。赶时髦,追新潮,做着非主流,偶尔的小暧昧却成了我们这个年龄大大的幸福。

在我们这个年龄,这个混乱的年龄。明明都还是小孩,却学着做大人的是――抽烟、喝酒、谈恋爱,还自以为是属于自己的个性。

在我们这个年龄,似乎玩世不恭才是对生活的态度,在我们这个年龄,似乎有两个分歧路口两种思想,决定以后的路。

在我们这个年龄,复杂,花样,混乱,憧憬交错在一起让我们在这个年龄更有色彩。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四

我终于明白,没一条路径都有他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要走上去的前途也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

――席慕容。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漫天飞舞的世界里,她的鲜艳迷惑了我们天真的脸。回眸一笑的刹那间,伴随着灵魂深处的和旋,如拾捡了幸福,填补了空缺。

这个世界从未苏醒,它一直沉睡在你我唇边,却又无法启齿,难道是安详阻绝了你我的道路。但我确定,光明总会缓缓驱散迷茫的晨雾,就如一场声势浩大又漫漫无期的人生追逐。除了行道树排斥这的孤独,还有沿途洒下触目惊心的,你我曾经共同编织的幸福。

若不是你的回眸,我的笑,何来今日我起笔的源头。天空中破碎的神秘,我听见时空断裂的残音。

一生是一年,一年是一天,一天是你夕阳衬衫边苍白的侧脸。我还是从前那片飘摇的落叶,只是被你折进了书页的某个章节。

不相信世界上最完美的是平行线,因为没有交点过后无限的遥远,不相信命运的十字架能够逆转时间,因为没有距离间无比的思恋。

空旷无人的街,没有白雪陪衬仿佛更加凄烈,不觉间冬季如约而至,如同去年那个年少轻狂的夏天,带着失望在地狱路口出现。我想要在此刻开始收藏整个冬季,当做我的溶剂,以一个叫做夏季的季节当做溶质,搅拌均匀,让我不再受季节的煎熬。这条肃杀的街景,我极力控制着我的回忆,梦想和命运让我两面受敌,心痛碎,撒了一地,还骗自己无所谓籍。

那些离散的岁月重回身边,那些暗淡的韵光缠绵心田,忘不了关于你的一切,那些由浮云记录的事,我会拖微风代为保管,让他们生长出翅膀,飞向远方,让世界都渴望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往。而后世界又恢复了平静,当我怀着平淡的心情再次穿过这条街角时,终于理解了物是人非的孤寂,以及人雁南飞的倦意。

对不起,我爱你!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五

星,夜明,也非昼暗,只因白日的太阳,目者才难睹其光源!

月,无缺,永圆,只因地球和宇宙的运转,才给人们留下了偏见!

人的世界,生命苦短,年华有限,却蕴有悲欢!

我们有多少惬意?有多少留恋?有多少忧伤?有多少遗憾?

也许我们知道自己有多少从前,却不知还有多少个明天!

心酸的泪水几次漫过额前,欢乐的往事又有几件?

朋友们:我们拥有同样的大地,我们拥有共同的蓝天,但我们却有着不同的坎坷和不同的心愿!

我们拥有共同的太阳和同样的空间,却有着不同的志向和不同的疲倦!

生活中有多少迷茫,足履下有多少艰难?我们能否真的做到快乐每一天?

光阴无限,留给生命的.是有限的时间!拼搏吧!为了我们那无知的企盼,为了心中的那片蓝天!

开拓吧!为了明天的永远,为了把心灵的慎密洞穿!

无论是否还能看到青春的火焰,无论是否还能记起青春的纸船!为了生命的宿愿,为了共进夕阳晚餐!点燃最后的心中盛火,走进春天,去面对大自然!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六

初冬的风开始凉起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路面泥泞不堪,可他,继续驾着车前行,任车子一路留下。

他匆匆赶路,毫不畏惧这冷这雨,没有丝毫犹豫,纵然车身颤抖,但他仍坚持前进。

路边少有行人,远处淡去了炊烟,更淡去了盛世的画卷,只有他,似乎只有他一人,行在这落寞而又坎坷的路上。

他有点儿失望,但他仍要继续,他要找到一片合适的土壤,让自己的思想开花结果;他要找到一位伯乐,让自己奏高山流水的绝唱。这回,他要去陈国,他怀揣梦想,准备敲开新世界的门。

上朝,不修边幅的`读书人总让以貌取人的君主不悦;陈词,口若悬河步步莲花让国君茫然;既往,碰壁的次数已被载入档案,让陈君心中已不快……什么“仁政”“爱民”“孝悌”,只一声“退下”就独留下他一人在战栗。

他起身四眺,整个世界在这烟雨中混沌着,似乎是一个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时代;他低头看着自己,衣衫褴褛,独有古琴、破车为伴。但倘若避世退隐,志向只会永远湮没,是的,是生命催着他继续起身寻找。

他驶在路上,听到了“今之从政者殆而”的悲叹,看到了“死人骸骨相撑拄”的惨剧,这一切让他更加坚定了舍小我而不顾、为大我而寻找那星星希望的信念。

蔡国国君的态度更为恶劣,又一次压灭了他希望的光,甚至在郊外他还被蔡国的军队包围。他再次淡然地弹起古琴,奏出心声。这次,他在竹简上平静地记下了心中的感受。当文字流淌时,他的心更轻了,他的眼神更深邃了,他猛然意识到,自己要寻找的已经找到。

是的,不在这物质世界里,这生不逢时的年代给了他寻找的过程,最终让他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圭臬;不在他寻找的一次次结果中,而在这一次次寻找的过程里。既然这样,还有什么遗憾呢?他寻到了道德与星空,寻到了至真、至善、至美。

他立起身,于河水中不经意间看到,自己已双鬓皆白。是的,他要永远地寻找下去。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七

记忆之中,他是一个令我永远都无法抹去的肖像,他是我所见识的千万个打工族,确切地说是所有被称为农民工中最具个性,最富特色,最标新立异的一个人物。他可能肤浅,但一定懂得珍惜和热爱,他可能简单,但永远轻松和快乐。他可能,绝对可能,非常可能是十三亿中国人最另类、最具幸福感的男人。

每天,我都要经过城市北街的路口,城市面貌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公园在修,广场在修,楼盘在修,高层建筑群一片接一片拔地而起。他就在这些工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瓦工,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晓得在官方的报纸和文件里,他被叫作进城务工人员,被叫作农民工,街坊邻里干脆就叫他民工,而在日益吃香的建筑行业,他则被众多人尊严的称作“大工”或“匠人”。瓦工穿一件长袖t恤,胸前印着一幅家电下乡的广告图案,黄色的裤子,土的有些泛白,脚上一双旧得不能再旧的黄绿色胶鞋,鞋帮上满是瓦砾蹭烂的小窟窿,看上去有点像红卫兵时代的遗物。脸上有太多的色彩,像东北加西北长庄稼的'土地,走在楼盘宣传廊的背衬中,有点像油画里的人物,也是在日月和风雨里淘净的风景色。每天一大早,他就来到工地,一手掂着瓦刀,一手拿捏砖块,动作既熟练又麻利,瓦刀咣咣当当的敲击声,抑扬顿挫,不是刺耳的那种,有点动听的味儿,跟他曾经在土地上不经意吼出的原生态乡音,有着绝味的相似和相近。给他拉下手的是两个年过三十的女人,也穿着上代年轻人那种橄榄色的迷彩服,一顶灰黄色的安全帽,将大半个脑袋护了起来,跟民间社火里滑稽的大头肖像。脸是红里透白,浸盈了汗湿,白的像水粉画的底纸,红的像留在水粉画上的彩描,或是水粉画一边落款的那枚印章。矮点的女人在一边不紧不慢地拌和沙浆,高点的女人在墙脚一边不慌不忙地运着沙浆。三个人配合自然,环节默契,像是事先经过了商量,又如制造某种名牌产品的各台机器,在恰当有序的运作。头顶的太阳正毒,街上的女人都顶着一把遮阳伞,脚步趿拉着,懒散着,脸上挂满了愤懑和烦躁。瓦工似乎早已习惯了毒日头的烘烧与炙烤,虽然脊背上沾满泥灰的汗印和皱纹已融为一体,但他依旧在脚手架上动作。墙像速生的杨林,在我的眼里迅速长高,又像一块巨幅屏障,在我的注视中不断拉长。瓦工欣喜的表情,在毒毒的太阳里灿烂。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又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每天晚上,瓦工照例还会去北街的舞厅跳舞,几乎天天如此。第一次瞧见他时,我有些许疑惑,有点神经质。干这么重的体力,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劳作,怎么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虽说我不敢完全判定跳舞这等体面、高尚、阳春的活动,是悠闲人、排场人、身份人特定的娱乐方式,至少像瓦工这样的群体,天天沉溺这种场所,更需要时间精力的保证和支持。于是,我更加怀疑自己会不会看错,更加质疑天天出现在北街口舞厅的那个中年人,会不会是瓦工本人。有许多个风清月朗的夜晚,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猎奇心,走进了这家装修得轻松温馨的舞厅。舞池里,瓦工早已在翩然而舞,优雅得体的舞姿,让我将他判若两人。瓦工四方四正的脸盘,总有一幅黑土加黄土长庄稼的笑脸,在我的眼前同镭射灯一同旋转,只是那落满泥灰、长满窟窿的t恤衫,早已变成西装革履。瓦工的舞伴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挑选,一位身材高挑、明眸皓齿的年轻女子,陪着他轻歌曼舞。女子一袭黑色光亮的长裙,半高腰皮靴,头发高挽着,一对明晃晃的耳坠子,在光影里欢快地闪动,释放的是超然,不变的是脸色,是笑容,是轻松的心情和永远的快乐。是肢体与灵魂完美结合的飘逸和洒脱。一阵,又有一位清纯靓丽的红衣女子与瓦工相约而舞,瓦工脚步踏实稳健,一板一眼地掌控着节奏,灯影里,红衣女子更加媚妩可人,像一只飞蝶,又像一团热情奔放、魅力四射的火焰,大半个舞场因为瓦工和红衣女子的绝妙组合沸腾起来。

瓦工的日子是辛劳的,然而,被称作匠人的瓦工,其生活又是匠心独到、丰富多彩的。白天,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浸着冷风,长年累月为生活打拼。夜晚,他又在两个阳光丽质年轻女子的相邀中,踩着音乐、踏着节奏、哼着轻曲、咬着口香糖,消闲时光,放逐心情。一天一天,瓦工就这样简简单单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日子,或许,瓦工根本说不出生活和生命的本质意义,但是,瓦工生活却为我和所有现代人揭示和传递着这样一个浅显又深邃的道理:劳动为了生活,生活必须快乐。这便是那种超越的幸福。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八

浩浩人海,传颂着多少爱的佳话;茫茫史海,书写着多少爱的篇章;大千世界,演绎着多少爱的故事。

情爱如胶似漆;母爱有幽深似海;父爱博大深沉。

因为有爱,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因为有爱,世人活得滋润而精彩;因为有爱,世界变得多姿而绚丽。

人都说爱是人世间最美妙动听的乐章;人都说爱是人世间最温暖湿润的气流;人都说爱是人世间最神奇灵验的仙丹。

爱,可以产生雄浑无比的力量;爱,可以迸生豪情万丈的胆魄;可以产生催生灿烂辉煌的业绩。

爱,可以抗拒一切重压,哪怕是黑云压城;爱,可以冲破一切阻挠,哪怕是火海刀山;爱,可以抵御一切风险,哪怕是身败名裂。

因为爱,有的人不惜背叛父母而远走他乡;因为爱,有的人不惜冲撞上司而身败名裂;因为爱,有的人不惜背叛妻儿而妻离子散。

因为爱太过美丽动人,使得多少人苦苦寻觅;因为爱太过博大精深,迫得多少人艰难跋涉;因为爱太过绚丽多彩,引得多少人精心呵护。

如果人生不曾拥有过如胶似漆的爱,那是平庸的人生;如果人生不曾历经过海枯石乱的爱,那是残缺的人生;如果人生不曾遭遇过生离死别的爱,那是遗憾的.人生。

因为时代的变迁,爱的份量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不再厚重;因为观念的更新,爱的内涵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不再深刻;因为生活的变化,爱的色彩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不再绚丽。

朋友们,不要让肆意横流的物欲迷茫了你的双眼,让爱情的追求变成了物质的追求;兄弟们,不要让至高无上的权力挡住了你的明眸,让爱情的追求变成了权力的追求;姐妹们,不要让无所不能的金钱牵引了你的视线,让爱情的追求变成了金钱的追求。

朋友们,请睁开你的双眼,去找寻情深意长的真爱吧;兄弟们,请放开你的双手,创造美丽和谐的真爱吧;姐妹们,请迈开你的双腿,去追赶幸福美满的真爱吧。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九

写了那么多年的散文,就像是和一个人谈了一次时日长久的恋。那个人,一直住在心底难舍难分。你知他的惆怅,他懂你的悲喜。

每一次提笔落字,仿若是与他倾心相谈,眉目之间常有爱意涌动。每一次的瓶颈期,像极了在某个风飘摇的渡口,与他依依惜别。每一次的归来,潜心或执手,将每一个朴素的日子过成良辰。

去年四月某日,我赶赴杭州参加了《浙江散文》的首发式以及一次文学交流活动。在首发式现场,见到了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陆春祥老师以及邹亮、马叙、邹园、周华诚等作家,他们与大家分享了散文写作的心得与体会。

会前,陆老师相赠《浙江散文》2016年精选本,我在序言中读到了一段至今令我铭记于心的句子——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

是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将成为创作素材。我们的生活就是一篇长调散文,集叙事和抒情于一体,不是简单的叙事也并非一味的抒情,更多的时候,散文是“我”与世界的一种交谈方式。我最近的散文,就是努力朝着这个方向——以写遗嘱般的真实,用祈祷般的虔诚,用老人般的安详,和世界交谈,和自然中的一切生灵交谈,和自己交谈,和自己意念里幻境中的人交谈。

散文是一个人的心灵史和时间史。生活是散文写作的河流,只要我们活着,那么,这条河流永不枯竭。在我们搜肠刮肚地寻找写作素材时,往往会忽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我们生活着的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灵,才是散文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万物皆有灵,是生活滋养了我的写作,是文学丰盈了我的生活。在交流会战场,我听到周华诚老师说:“实际上,散文的疆域非常辽阔,怎么写,都被允许。”确实,散文是最能体现人自由的文体,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生活,生活必然回报给你什么样的文字。散文讲真,散文写作不能脱离生活这个轨道,也不能与“我”背道而驰。

怎么理解这个“我”呢?

这个“我”是一种出发,出发是为了去与更广阔的世界接触,散文是用“我”的眼睛去认识世界。散文是书写“我”的生活,“我”当下的生活,“我”曾经经历的生活,“我”看到的生活,“我”内心隐藏的生活,然后体现在写作上,付诸于文字上的是一种内心的返程。让散文回到生活本身,回到“我”的状态中,回到身体的经络与心脉,是一件很难的事。

散文是心灵的图景,是思想曲径通幽的隧道,天地自然,人间万事映照在心之境上,灵魂与思维被作用和影响成一种状态,把最动人的一处描摹下来,就应该是纯粹意义上的“散文”——这便是多年来我对散文的理解。

有人说,在我们经常涉猎的文学体裁中,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散文是好写且最容易上手的体裁。小说可以虚构,诗歌可以纵情,散文是最不易写好的文学体裁。散文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散文的情感要含蓄隐忍,抒发要力求节制,想打破原有的根深蒂固的写作风格非常艰难,所以写散文不难,写好一篇散文却是很难的。

任何一种文学体裁的写作,都有它的独特性,问题在于我们写作者如何看待,散文的魅力和独特性体现在哪里呢?我个人以为自由是散文的独特性。

傅菲老师曾经说过:“散文的自由,即没有边界,是散的本质,任何的写法都可以入散文,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没有紧箍咒,任何的边框都是写作者强加给自己的。”

我在陆春祥老师的序文里也读到了他的观点:“做人要谨慎,为文却需放荡,周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没有不好的题材,别管许多框框。”

可以看出,两位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

当前的散文大多过于同质化,所谓同质化就是指散文写作上的随波逐流、重复自我。当下的散文写作已经不再停留或注重“形散神不散”的路数,因为散文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的心灵法度。散文可以单主题可以多主题,不管怎么变,始终在你的心灵中游弋。散文需要有细节,有内涵,有气韵。

散文写作,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独立的精神和饱满的气韵,属于个人独有的语境。一篇散文,有了属于写作者个体的且别人无可复制的气韵,那就是一篇好散文了。以前我们写过的散文,大多是有一个能给读者带去启迪的好主题,文字优美,结构严谨,段落过渡自然等等,经过多年写作和深入的拓展性的阅读,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都是极其简单的散文,我们当前的散文写作应该具有更多的湿度、温度、厚度,维度,不再局限于一篇文一个主题,一事一议的散文。

什么是散发性的散文呢?大多体现在:

一、散文的语感训练——可以直接抵达读者的内心。

二、散文的叙述手法——体现在一篇散文中的叙事多元化。

三、散文的结构铺设——发展有起伏,呈波浪性。

四、散文的细节抓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

五、散文的境界认知——个人气质与散文气质的'糅合。

六、散文的磁场营造——个人的血气和精神内核。

无论是哪一种写作,都是一种漫长的服役。所谓快乐写作,在我的认知中是不存在的。因散文写作有着极为独特的自由体验,所以我们往往十分迷恋,甘愿长时期被苦役。最好的写作状态是一边行走一边写作,在行走的过程中,去获取更多更广的写作灵感。不要写你想写的,而要写你能写的。有文友曾提及:写自己所想写,所能写,可驾驶不了“自己”适合什么,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那个时候就干脆不写了,去远方,与灵感相遇,那个适合自己的在远方等你。

在散文写作这件事上,我们的笔触不要去涉及那些宏大的主题,也不要去写我们陌生的事物,不要把散文写得柔弱无骨,散文应该有写作者的气味,汗液,要懂得留白给读者,要学会语言上的简洁和情感上的节制,不要将高高在上的元素和矫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散文里。

曾经读了一篇题为《漫谈散文》的讲课稿,满篇的引据经典,旁征博引。给我的感觉却是这篇文章里博引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自己的观点和东西就微乎其微了。其实,写散文也是一样的,可以适当地引据,但千万不可博引,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引据来的经典必须要和自己的情感以及散文的气质相符合,不然写出来的东西会给人掉书袋的感觉,因为散文毕竟是体现个人内心的文体,而不是借写作去标榜自己。

这又回到了“我”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也是唯一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把“我”放进历史中去,将“我”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同时,不要去追求汪洋恣肆的高谈宏论,以显自己的丰赡远识,而是要将自己的身影在历史的大道上信马由缰,去寻美探胜,去独辟蹊径,写出历史和文化的深味。华夏悠悠五千年,文化历史古迹和人物都被人写了又写,名作也不少,当下出新意那是很难的,只有去独辟蹊径,反向思维。

曾有文友与我交流游记类散文的写法:散文,一游到底的叙事,还有什么看点?

确实,游记是散文中最难写的一种题材。很多此类的散文,写着写着就成了流水账。流水账和导游词这样的散文基本没有看点。如果我们在写游记时,能从微观的地理入手,追踪旧时人物,将目光多关注那些僻冷的景物,多关注那些被时代遗忘的村落古迹,从中去挖掘和打捞一些有意义的别人又极易忽略的东西,那么思路会越来越开阔。当然,这和一个人的散文意识有关,并且还涉及到写作者自身的姿态和心灵维度。

比如我写的西塘。多少文人写过西塘,散文更是数不过来。再去写西塘的美景,风情就没有意思了。在这篇散文里,我以《西塘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为题,写了个生活在古镇的女人——她卖烤串卖栀子花,她的美体现在素朴和真实,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又让文本充满了生活味和活力。

在杭州的那日,我独自前往位于灵隐寺边上的法云古村,回来后写了一篇散文《绝尘——法云古村寻踪》。我将这篇《绝尘》游离于游记之外。期间,曾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心中甚是焦躁。期间,我与傅菲老师交流,我问他:什么才是散文写作该有的姿态?傅菲老师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匍匐在地。当时,我读到这四个字时,心里非常震撼,在那一刻找到了写文的感觉。将自己的身体放低,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心也渐渐放低。在写作上,将自己的身心放低,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姿态,做到也是极为不易。很多人写散文,喜欢往高处攀,往深处写,满篇信口开河,高谈阔论,殊不知,匍匐在地才是散文写作者该有的姿态。

曾有文友问,小情小调的文,还有存在感吗?这个问题,让我想到的是散文的抒情性。严格地说,如果此类的抒情唯美散文,没有一定的叙事和细节去支撑,加固文本的结构,那么作品的大存在感已是微乎其微。

这类写作者把散文的诗意庸俗化了,动不动风花雪月,动不动就用优美词语去堆积,结果是弄得所描述的事物像个大花脸,庸俗无比。不是说,不可以写出诗意,真正的诗意是发自内心的,阔大的诗意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经营。

我们平时看到一些散文,语言很诗意,句子很华丽,实则却是空洞无物,读后便忘得一干二净。很多人对诗意的理解,就是用唯美的句子,优美的描述来表达事物,抒发情感。这类散文,过度放大了诗意,让诗意变得极为廉价和容易。其实,这种表现曲解了散文的诗意。浙江散文家马叙老师曾对此有过极为生动的描述:“这种诗意,就好像是一个化妆的女人,把啥颜色都往自己脸上抹,抹得越多给人的感觉就越假。这种诗意就像是在往文字上刷油漆,花花绿绿,其实是非常表层的。”

散文写作不要刻意往诗意上靠,诗意不是刻意制造出来的,诗意是居于写作者内心深处的。只有内心深处具备了诗意,那么,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文字之中贯注进诗意。

散文细节是很重要的,在一些文学名作上,我们会读到一些很不错的细节描写,那可真的是极具内功的。如:“吴敬梓先生在《儒林外史》里写道的一处细节:严监生临终前举起的那两根手指头;如朱自清《背影》中对于父亲老迈臃肿却在铁道月台边努力攀爬的身影的描写;还有茹志鹃在她的散文《百合花》里描写到的盖着一床枣红色洒满百合花离开世界的小战士……”这些堪称文学史上的不朽细节。

《浙江散文》这本书中收录了邹园老师的散文《列兵的故事》。她写的是自己的亲大哥。这是一篇以细节取胜的散文,我们在写作中,对于越是亲近越是熟悉的人越是难以下笔。邹老师在这篇文中写道:“大哥入伍三个月后正值九月“开学季”,他将积攒的每月六元津贴共十八元,再向战友借十二元,共三十元寄到家里,让苦于开学季窘迫经济压力的父母,第一次宽松地给弟妹们交了学费。这三十元钱,是大哥的家庭担当。有了这种铺垫,后来升华为社会担当才顺理成章。半个多世纪后,大哥作为退休教授,用自己的退休金为浙大的家乡寒门学子设立励志奖学金的事迹,在“担当”这一精神内涵上与“三十元”前后呼应,一脉相承。”

邹园老师的这篇散文告诉我们——细节处理在散文写作里的重要性。因为人物的责任和担当优秀品质,因为诸如三十元那样的细节。足见细节不能虚构,不能借用,细节必须来自生活,来自观察和个人体悟,要享受细节,感谢细节。在作品里,能为你四两拨千斤的,就是细节。

还有一个不得不注重的,那便是散文的气质。你读过的书,你听过的曲,你的修养,你本人的气质都会出现在你的散文里。散文的气质也是写作者本身的气质。散文要有个性、要有灵性、要大气、要有担当。散文气质的形成是散文的构架为基点,并起始于散文的语言意境上,最后以散文的情感含量、知识含量、文化思考含量激发人、引领人。散文的语言,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当下散文界,我最欣赏和迷恋的是傅菲老师的散文语言。文学评论家胡颖峰老师曾对傅菲老师的散文语言有这样的评价:“傅菲的散文语言背后有厚重的影子,有长久的生活在支撑着。并不是所有的写作者都能进入语言的殿堂,但傅菲肯定是个为语言而活着的作家。”我深以为然。

余光中先生曾说:“散文家无所依凭,只有凭自己的本色”。我喜欢的散文家苏沧桑曾说:“发现常人难以发现的自然美、人文美,用辨识度高的语言、奇妙的构思写出具有独特气质和面孔的散文,是我的追求。”这同样也是我的追求。

多年来,我潜心于散文写作,在那个自由的世界里将自己全身心地放空,融入,再放空,我就像一个孤独的旅人,一直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写作理念,不愿随波逐流,不愿将就更不愿意让自己的散文被加注任何标签。在散文的深处,我不再拘谨不再踌躇,我愿意去呈现内心与本色,去守望每一个心动的时刻,去和自己和世界里所有的悲喜相遇。而后,于每一个日常,在每一次与现实的抗争中,平衡生活与阅读写作的天平。我一直深信不疑的是,读书是为了写作,写作需要去读书,写作离不开生活——其实,每天我们都生活在散文里。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十

不论怎么对待自己,人在本质上仍然是一只蛾子。在蜕皮与重生中延续着生命的血脉。

在乡下工作期间,停电的时候很多,对着蜡烛或是用植物油点燃的灯火,一些很细小的飞虫不期而至,围绕着一粒豆粒大的火苗边,一些翅膀茸茸的蛾子会慢慢找到这里,在一群小小的虫群里,以无畏的姿态,以面对火光的勇敢,在死亡与欢乐之中,载歌载舞。每到这时,我便放下手里厚厚的书籍,面对着它们,思想的双翼会飞得很远。

蛾子的个体通常要大于那些成群飞来的小飞虫,因而它们接近灯火的能力也很强,不知不觉间,它们在逼近灯火之际,带着燃烧的翅翼“啪”地一声坠落而下,成为一道闪着光亮的弧线,完成了一个生命的绝响。

剩下的小飞虫们仍旧围绕着灯光盘旋着,如同苍鹰在天空的翱翔,如同鱼虾在水里的游畅,如同人在世界上对时间的完成。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就变得非常的重要。有为着目标取义成仁者、有不甘寂寞造些响声者、有独立潮头更著风骚者,更多的却是平平凡凡、满足于生活而生存于世的人。

然而,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最终人的生命还是一粒落地的果实,一枚飘荡的羽毛,在土地与雨水之间,在空气与腐烂之中,完成一种死亡的过程,如同蛾子蜕落的皮蛹。

生命是一个结果,一个继承与完成的承载体;生活却是一个一步步完成并得到自己认可的过程。生命在生活中以诞生、成长、成熟、腐烂的规定程序实现着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同的是,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要蜕下一层层不同色彩的皮张。

我曾在村庄的角落里,见过一堆堆完整的蜕皮。那时它们一行行整齐地排列着,透明而精致,在阳光的照射下斑斓多彩。印证着它们在生命的每个过程中,经受着痛苦与欢乐,轻松与变化。

人生活的过程,也如同一次次的蜕皮。出生时的单纯,少年时的惊悸、青年时的烦恼、中年时的承重、老年时的沉没,这些环节都是一次次蜕皮。

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减重的过程,当你成长之后,你必须脱下少年时期的稚气,学会把生命当成一个快乐的过程;必须卸下青年时代的独立,为着生存的需要放下心灵里渴望的内容;必须在中年时期放弃自己的欲望和努力,却承担一个人对生命的`延续所应该承诺的内容;必须把年老的心态和创造的财富摈弃而尽,才能感受着阳光、空气、清水和粮食的幸福。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论你创造多少的财富和物质的重量,你却无法带走,就是开天辟地的秦始皇和雄居于世的伟大君主们,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和丰厚的物质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仍旧带不走他们生前掠夺和占有过的任何一件物质。

其实,把生前创造的一切沉重卸下,可能是轻松活着的最后途径。回过头来,你看看你的一生都是在一次次完成着装下又卸去的过程。最后,在一无所有的幸福里,带着自己的心情远去。物质的丰富只能是一种感官的娱乐,物质总是希望能以感官的途径达到心灵的快乐,以安全与依赖的手段实现充实的目标。

在草原上行走的时间长了,就会有这样的一个感受,那些游牧的民族,他们的歌声并不比我们在卡拉ok包厢里差,他们欢乐并不比我们在文明的城市里少,他们甚至比城里人还幸福的多。物质文明的一步步退后,渐渐地显现出精神文化的重要,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吧。在牧民的毡房里,我们能够享受到的乐趣,可能比在城市的饭店里要多也许多。阻碍人的眼光去看草原、去与自然亲密的接触,是城市文明中由于人工造景所带来的一大弊病;阻碍人的感官去享受来自雨露的透彻、来自植物的尖锐刺伤、来自空气中清香的草艾气息,是旅游业得以发展和扩张的原因。

也许黑夜给了我想像的力量,也许黑夜给了我飞翔的幻想。

生活就是在一层层的减轻之中,达到一种净化的境地。你看世界上的人们,一个个把别人的快乐、别人的欲望、别人的成功等背负在自己的肩头,成为别人物质重量的承担者。而只有死亡和死亡的最后结果,让人自己成为生命的一种“清零”。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十一

《拖延等式》的作者彼埃尔斯·斯蒂尔博士说,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有拖延症!其中一部分原因肯定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太过狂乱,而且我们的注意力太过狭隘。

看来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有拖延症,我们推迟重要事件或关键任务,只是因为其他的事占据了我们的时间;我们放弃学习阅读健身,只是因为,玩游戏上网更能使我们快速地获得愉悦。

然而,长时间的玩游戏上网,对积极事务的懈怠,会使我们丧失行动力,给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严重地直接影响到了下一代人的人生观。

同样地,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总是对生活充满着期待的人,会一直生活在阳光中,就算生活再艰难,也只是过客,无法挡住积极乐观的.人前进的步伐。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潜移默化,深入骨髓。女儿的校长,在一次演讲中,很自信地说:“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将来会有怎样地成就。但是,我知道,他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一个积极努力,奋发向上的爸爸。”

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时候,对我和妹妹的影响很大。父亲乐观积极,洪亮的笑声很有感染力,母亲做事认真勤快,平时忙着上班,难得休息日,也会忙个不停,家里地里总是收拾得妥妥当当。

妹妹生完孩子后,全职在家带孩子,一直不停地努力着,不曾松懈过。现在孩子读书了,她又重新拾起导游工作,做起了国外游的领队。在工作上,比生孩子前更卓越;在生活上,也在为装扮自己的小家努力着,一家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儿。

我的先生,在重要的岗位上有着繁忙的工作。但是,在工作之余,他仍然积极地利用碎片时间考证、阅读,引领着我和女儿一路向前。

我们小区的社区通昨日有条新闻,报道了我的公公是小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给居民朋友们分享戒烟经验。公公还是小区垃圾分类自愿者,在公公的影响下,我也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开始将家中的垃圾进行干湿分离,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出一份力。

史蒂芬·柯维在他的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重点提到了积极性,书中的第一大习惯就是要有积极性,并对我们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生短短数十载,积极努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对别人产生正面积极地影响,让活着更加有意义。

在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主动地大家庭里。我也更加自律,早睡早起,阅读学习,跑步健身,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十二

青春闲愁,总有数落不尽的伤及思绪。斑斓流年,摇曳了漂浮不定的流离。梦若琉璃般美好,又似琉璃般易碎。暗灰色的记忆,点燃了来不及凝结的思绪,在我们这个年龄,总会被忧伤冲淡了方向。

我隐隐感到我迷失了方向。

暮夜的风,吞吐着寂寞。夜凉如水,凄静无言,冷月当空,意尽万眸。

天冷了,将人裹严。人也就丧失了情感。只是淡淡感伤溢于言表。

忧伤是青春的譬喻。

孤身走在暗黑的小径上。路灯的光韵令我迷离。我踏着投的出淡淡背影,驻立在穹空之中,细索着些感伤的文字。

断断续续。一盏路灯一言语。

蜷缩在暗夜。

我品味着暮秋的睥睨,

感伤沉痛。

繁剪双眸。

每至秋尾,心中总有些压抑,生命好像也变得无端惨淡,或许是害怕冬天的到来,所以一到冬天,便将存留的阴霾全部释放。

我无处追寻,寻也无处可依。便一直向尽头走去。

我无比熟悉这条小径,只是现在,有几许惘然。路转了一个方向,虽然我不忌惮前行,但我要选定一个确切的方向。

抬头望望幽径旁的树,被闲晃的光彩照耀。

一阵寒风吹来,树上剩下的叶子在风中细细摇曳。风很大,但是叶子的信念也足够强大,与枝桠不依不舍。撕扯不足以让坚强覆灭。

风更大了,叶子似乎坚持不住了,从半空中晃下来,留出一道弧线……触景伤情,有点泪泛出眼眶。

或许叶子它早明白,自己落下是必然的结果,它终究会被摧残至深渊,被路人一脚一脚踏过。但是它依然选择坚持。若地下倘若有地狱,它定不会下去,而是等待有缘人将它送入下一个轮回。

我将它拾起,放入泥土中。待你腐朽为来年的初春提供一份养分。

心中悄悄为逝去肉体的叶子默哀。只是四个腔的心也填满了忧伤。叶子的灵魂写满信念。

它随着十二月的寒风而眠,但愿你也别为了青春的忧伤而失去了希望。要坚强,等待来年,花满楼。

不要让未来成了虚影,等花残时才想起,我们错过了最美的花季,怨花期不逢。

面对强大,有时会显得无力,但我们要学会驾驶自己的忧伤,学会点燃心中不灭的希望。

我抵达到了下一个春秋。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的随笔篇十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都是来自那遥远的小山村,在这个探索与发现的时代里,没有学历,没有金钱,没有权势,没有地位,毫无疑问,你,只能是一个穷光蛋,靠着出卖劳动力,过着三点一式日子,获取着自己仅有的剩余价值,苟且偷生的活着。

住着筒子楼,吃着地沟油,为此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浪费了美好的青春年华,换来的是年龄的`增长,得到的是满头白发。

混乱的世界,造就了一个腐朽的社会,怨,只怨我们生活在这个无知的年代。

不是传奇,不是神话。

活着,还是死去,全都是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