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1:48:24 页码:7
最新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模板14篇)
2023-11-26 11:48:24    小编:zdfb

公益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在写总结之前,要对所总结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确定总结的重点和要点。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一

奶奶——这样的一个词是那么的温暖和详和,有着和妈妈一样的柔情和暖如阳光,可是却有不同的味道和色彩。它总是带着一些回忆和古老,悠悠然,静静流淌在童年的时光。

我要说的是我的奶奶。我要用的不华丽,浮藻的文字,这是和奶奶极不相衬的。就如同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一样,我要用黑,白像她所穿的衣服的颜色一样的笔调来描绘那充满神圣和梦幻的回忆。

灰,白,岁月及我的奶奶。

奶奶嘴里随囗而出的都是一个灰色的历史,轻轻地笼罩了我最原始的童心。她的双目混浊却充满了圣洁的信仰。岁月过滤了一个女人,就会剩下一个衰老的面容,那面容沟壑纵横,头发灰白相间,犹如我的奶奶。

所有的尘世浮躁,所有的恩怨情仇都渐渐淡去了,她更愿意用苍老的双手托起一个新生的婴孩,用混浊的目光观察她内心处深藏的希望。孩子的目光纯洁,顽皮无知,这样的灵魂无限亲近。留在也身子里的东西已不多,回忆和新生。那回忆是历史,那新生就是渐渐长大的我。

我是和奶奶的历史一块长大的。

“谁能料到,”奶奶又再讲她的历史了。年幼的我安静地趴在她的腿上,在奶奶一双宽大的手掌的安抚下走进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历史。奶奶放下手中的针线活,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我能活到现在啊……”

胶片转动的声音在我的耳中沙哑地响起……

电影的开头是一个顽劣的小女孩,两个羊角辫倔强地站立在头顶上。

蹦蹦跳跳的她手里正提着一个小竹蓝和一个小铲子摇晃在长满小草的田间小道上。夕阳渐渐下沉,染红了她额前蓬乱的柔发,也将她红红的脸蛋映得更红了。

清纯的儿歌在属于她的年代单纯地响起,但是我听不到声音,我呆呆地看着小姑娘一张一合的.嘴,独自猜测。这是一个我不认识的年代,我所不熟识的遥远的地方。

视野渐渐模糊了,小姑娘的背影变得扑朔迷离。

挂钟古老的“嘀嗒”声传入我的耳朵,奶奶用粗糙的手摸了摸我稚嫩的脸说:“人这一辈子啊,就这样一眨眼就过去了……”

电影进行得很神奇,视野中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但已不是那个小女孩。她是一个年轻而美丽的姑娘,眼睛黑色而闪亮,皮肤透着红润。手中的菜蓝厚实而又精致犹如一个少女的心。她的微笑面对着一个方向,穿过镜头看去那里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头上裹着白色的纱巾,正有力地抡起镢头向地上刨去。姑娘的微笑振荡了整个春天的阳光。

“蓝波,”奶奶猛然唤醒了我,她说“你见过暴吗?”我点点头。奶奶却摇摇头,她说:“你从没有见过一场真正的暴雨……”我看见奶奶的眼睛变成了幽蓝的颜色,充满了诡异神秘的色彩。我的目光穿过了这幽蓝的瞳孔进入了一个世界。

视野开始变得湿漉漉的,到处都是水,地上,天上,眼睛里。世界仿佛沉没。突然,一片打湿了的年历表漂过了我的视野,上面的1958显得格外醒目。

一个明亮的闪电照亮了一张残白的女人的脸,那眼神恐惧而无助。女人怀中抱着一个熟睡了的婴孩,表情安静得如同一潭平静的水。然后突然有一滴混浊的水从她脸上滑过。

奶奶脸上的沟壑都是让洪水冲成的吧,我不经意间说出了囗。但奶奶说不是,也摸了摸脸上的皱纹说:“时间是把刀,人活得越长,它刻在脸上的就越深。”

颓废的火车站。疲惫的人们悄然闪过。

镜头停留在一个留着平头的孩子身上,他的身上闪发着别人没有的灵气。这时的他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一个紧张的棋局,并在旁边指点江山。他刚伸出一个要点兵的手指就被一只宽大的手拽住了,那只手一直将他拉到将要开走的火车上。然后火车吐了几囗黑色的烟,便向远方的家的方向开去了。他向窗囗吐了几口气又硬生生地拍打了几下。

那样的风安静地刮了十几年,那样的云幽幽然飘了十几年,新的一轮朝阳照旧升起了,照亮了幽黑黑的大地,点亮了我昏暗的视野。

电影就这样进行下去,一直进行到我以为没有结束的时候却嘎然而止了。“人生是平淡无奇的,关键是你要为自己活得精彩些。”奶奶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说道,“蓝波,你还小。”我郑重其事地点点头,对她笑了。

电影的结束是平淡而自然的,我看了奶奶纯朴的笑容,看见了妈妈亲切的呼唤,她拉着我的手,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序幕里我是一个坐在木质桥墩上踢水的孩子,清澈的河水冲涮着我的小脚,带给我凉凉的感觉。我分明感觉到了。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二

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叶飘香时。每年临近端午,都能吃上外婆包的香喷喷的粽子,可是今年外婆不在家,粽子可能无望了。一提到粽子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记忆中肉粽的香味好像还残存在唇齿之间。

本周作业有一项就是体验包粽子,这下可把我乐坏了,可妈妈却很为难地说她不会,那可咋整呢?妈妈看我可怜兮兮的眼神,决定和我一起学习。抖音短视频真是个好东西,各路大神各显神通,让我们觉得包粽子很简单,于是我们去超市采购苇叶、肉、糯米,信心十足地准备着一切。回来后,妈妈先把肉腌好,苇叶放锅里煮,糯米也洗好调味备用,唉,真是万事俱备只欠技术呀。

光闻闻苇叶、米和肉的香味,我仿佛成功一大半似的。妈妈说穿针粽子简单些,于是我们对照视屏教程现学现卖。我夹起三片叶子,先卷成漏斗形状,然后迫不及待地挖米、夹肉、再盖上一些米,可我手才刚松开,将要翻折叶子时,漏斗中的米啊肉啊全不听使唤了,它们就像放学的娃娃一样,一哄而散,我瞄了一旁的妈妈,她似乎比我快一些,可却也一脸愁容,原来她粽子的折角处像极了咧嘴笑的娃娃,她正要重新包时,我阻拦道:“别散开,衣服破了还可以补呢,你难道就不能修一下吗?”听后妈妈苦笑着拿起一片叶子“打补丁”,最后在粽子中心穿针,把叶尾拉过去固定,天哪,雷人,这是啥造型呀!我们又不厌其烦地试了多次,但还是会出现不同的状况,随后我又细心地包了几个粽子,人家包的都是立体的,而我的却是扁扁的,突然明白,学游泳和包粽子是一个道理,看看简单,说说轻松,实际上却很难,其实每一个动作都有讲究。花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包完一大锅,他们排好队进入了高压锅。

妈妈边看时间边忐忑,担心质量不过关,一开煮就露馅。“不看卖相只品味道,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第一次能包得起来,已经很棒啦。”嘿嘿,看着她勉强的笑容,我瞬间明白了,她安慰我的同时也在安慰她自己呢。

四十分钟一到,我经不住粽味飘香的诱惑,急忙打开盖子,哇,完美极了!香喷喷、油亮亮,我的粽子好像特别骄傲,都在争先恐后地对我卖萌:“谢谢小小设计师,这种独一无二的感觉真好。”我品尝着肥而不腻的粽子,心中乐开了花。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三

每当看到有粽子卖时,无论价格多少,我总会掏出平时积攒的钱,去买几个粽子。每次吃粽子时,我总喜欢闻淡淡的粽叶香,每当闻着闻着,便会想起家乡的端午节。

一、包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一个星期,有粽叶和棕榈叶的人家,便会担着粽叶和棕榈叶到集市里卖,在此时很多的村民也纷纷到集市里买。买回粽叶跟棕榈叶后,便会上山挖黄荆和栀子树的根。(煮粽子时用的配料,可以降低粽子的热度。)。

端午节这天,天刚蒙蒙亮,村民们便一一起床了。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把适量的糯米,放到一个大缸里浸泡,然后架锅生火,把粽叶跟棕榈叶一起放到锅子里煮。煮熟后,便用一个篮子或桶子提着到村前那条清澈见底的河中洗刷。馋嘴和懂事的孩子,也会在旁边帮忙,大家的脸上都露出甜美的笑容,比过年还正浓。

洗完粽叶和棕榈叶后,便回到家里,把黄栀子放到一个大碗里浸泡。(包粽子时用的配料,具有染色的作用。)然后把大缸里的糯米倒到一个干净的木桶里,提到水井里冲洗。冲洗完后用撮箕稍微晾干一下,便倒到另一个干净的桶子里,用浸泡好的栀子水撒在糯米上,用一个干净的大勺子把它们一弄,顿时全部糯米都变得金黄。一般的村民会在糯米上添加花生仁和红枣,富裕的村民不仅会在糯米上添加花生仁和红枣,而且还在上面添加鸡肉、猪肉。然后把粽叶放在一旁,知道包粽子的大人们会用一根干净的棕绳把棕榈叶硬的那头绑住,又把它绑在一个相应的地方,把两片粽叶合弯成一个漏斗形,把糯米适应地放到“漏斗”里,然后约两下粽叶,用一片小的棕榈叶把它紧紧地绑住,一个三角粽子就完成了。

有小孩的人家,小孩子看到包好了一个三角粽,会兴高采烈地到邻居家或向伙伴们炫耀:“我家包好一个粽子了,我家包好一个粽子了。”有的邻居或伙伴会笑笑地说:“我家也包好一个粽子了,我家也包好一个粽子了。”然后大家都嘻嘻哈哈的,村里都热闹了起来。村民们包的粽子各种各样,有三角粽、枕头粽、双脚粽等等。

二、煮粽子。

包好粽子后,村民们便会用干净的稻草烧成灰,用一个干净的蛇皮袋装好,放到一个大木盆里浸泡十余分钟,把包好的粽子也放到水中浸泡十余分钟。为了一个小时内能吃到粽子,村民们都不用大黑锅煮粽子,而用大的高压锅煮粽子。亲爱的朋友,在这里不得不插几句,在我们这里如果有户人家在三年内有仙逝的人,是不能到自己家里煮粽子的,要三年后才能在家里煮粽子或把粽子弄到没有仙逝的人家里煮,为什么要这样,我问了许多白胡子老爷爷,他们也讲不清,据说这规定流传有近一千年了。在大高压锅里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黄荆、栀子树的根放下去,随后把粽子放到上面,盖好高压锅,添加柴火,这就开始煮粽子了。

此时的小孩们又会高兴得跳起来,因为要不了几十分钟,他们就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其实煮粽子也是有技巧的,根据不同的粽子,火的大小也不一样,像花生仁粽子,大多的时候,火不需要太大,慢煮即可。粽子煮着煮着,香气四溢,整个村庄都弥漫着粽叶的清香,那香味刺激人的心弦,让人不时地舔嘴唇、吞口水,忍不住马上掀开锅盖,用筷子夹一个粽子出来尝尝。尤其是小孩,闻到粽香味总赖着家人到锅子里夹粽子来吃。记得有一年端午,嘴馋的大弟弟在家,奶奶包粽子慢,别人家都煮出粽子来了,而奶奶的粽子正煮到一半,大弟弟哭着要奶奶用筷子夹个粽子出来尝尝。奶奶好无奈,最后用米饭包了个“粽子”给大弟弟。

三、吃粽子。

一般的粽子,用高压锅煮了一个小时就会煮透。这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围在锅子边,当掀开高压锅盖的那一刻,全家人都高兴不已,且每户人家都如此。嘴馋的小孩每次都想先去拿一个粽子,大人们怕沸腾的水烫着孩子。每次都会让孩子们先猜谜。猜中了的.孩子就可以先吃一个鸡肉粽子或猪肉粽子,没猜中的孩子便后吃粽子。在我的印象中村民们给孩子猜得最多的一个谜就是:“田面上的女,大山里的郎,穿着衣服去洗澡,脱了衣服去拜堂(糖)。这谜对小孩子来说有点难,因为他们不知道田面上的女,指的是糯米;大山里的郎,指的是粽叶;穿着衣服去洗澡,指得是煮粽子;脱了衣服去拜糖,指的是吃粽子之前把粽子去粘糖;但稍微提示一下他们便懂了。

先猜出的孩子,用双筷子夹着热乎乎的粽子到冰冷的水中浸泡一下,然后夹出水中,用一根筷子缠着,到碗里粘点白砂糖,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没猜出的孩子,这时才去拿粽子。边吃粽子,大人们边会给小孩子讲包粽子的由来,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小孩子们每次都是全神贯注地听着,有时听着听着就忘了吃粽子了。当讲完故事和吃饱粽子后,小孩子们才会用筷子缠着向伙伴炫耀,这时伙伴也拿出家里包的粽子,相互比较,我家有花生仁粽子和鸡肉粽子,你家有猪肉粽子和红枣粽子,我们来换换怎样?大多数的小孩子都会进行交换,大人们也是如此,大家都乐呵呵的。

四、喝雄黄酒。

吃完粽子后,大人们会把酒端到大厅里,然后把雄黄倒到酒中,用一个干净的勺子调拌均匀,一家人你喝一口,他喝一口。有的小孩不喝,大人便会把雄黄酒涂一点到小孩的嘴唇边,这时孩子们会要求大人在自己的额角上写字。像“王”、“雄”这些都是小孩子们常要求大人们写的。没有喝完的雄黄酒,大人们会把它们洒落在房子的四周。其实大家都知道,喝雄黄是为了辟邪,洒在房子的四周是为了杀百虫。

五、采药。

村民们认为端午节这天是药母娘娘晒药的日子。如果是晴天,村民们会有所担忧,担忧这年生病的人会很多,因为在这天,五毒会大量地出来害人,药母娘娘会大量地晒药,去医治那些病人。如果是雨天,五毒很少出来害人,药母娘娘也不用晒药,这年生病的人会很少,人们不用太为病所担忧。但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村民们都会去采药,因为没有人是不生病的,而且村民们认为这天的药会受药母的熏陶,比平时的药药效好上十倍都不止。

喝完雄黄酒后,村民们纷纷扛着锄头,背着背篼,向大山或田埂地头走去。看到认识的药,就把它们采摘或挖掘。像车前草、鱼腥草、艾草、虎刺、淡竹叶、夏枯草、马蹄香、乌龙、阔叶十大功劳等家里用得着的药是必挖的,洗净后晒干或阴干,以便平时使用。

亲爱的朋友,我家乡的端午节,主要就是这些。如果撩拨了你的好奇心,后天就是端午节了,欢迎你来我的家乡玩,提前祝你端午节快乐!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四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没有太多爱好,就是喜欢文竹。

以前一到春天,我总会疑惑地问:“奶奶,您为什么总对这株文竹如此爱护呢?”奶奶则会不慌不忙地回答:“这是奶奶种的唯一一株植物。”我不厌其烦,打破砂锅问到底:“您为什么只种这一株植物呢?”奶奶一时无语。

夏天,奶奶的文竹长得异常茂盛。这时我的疑心又来了,我问:“奶奶,这株文竹怎么长得这么茂盛?”奶奶倒有些不耐烦了,大声反问道:“你怎么这么多问题?”我的脸皮可够厚,跟没事人一样继续问道:“文竹的叶子在春天怎么那么绿,在夏天怎么那么暗?”奶奶一时又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低下头继续修她那珍贵的文竹叶子了。

秋天,文竹依旧嫩绿。我问:“奶奶,你那珍贵的文竹为什么秋天还是那样绿?”奶奶回答道:“文竹是不会掉叶子的,除非枯死了。”回答完我的问题,她就去做饭了。

冬天,外面雪花纷飞,只有奶奶的文竹依旧绿绿的。正所谓“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忽然有一日,奶奶的目光永远离开了她心爱的文竹。文竹没有人管了,也跟着奶奶的脚步远去了。

每当看到别人家的文竹,我总会想起已经离开我三个月的奶奶,泪水不由溢满了眼眶。

作者:贾明慷。

指导老师:王金娣。

公众号:小笔头作文。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五

儿时,父母工作忙,寒暑假会将我送回乡下与奶奶同住。坐上一段巴士,再转乘麻木,就是那种三个轮子的车,会发出像拖拉机一样突突突的噪音。

通往村子里的路是一条能勉强供两辆面包车并排行驶的土路,凹凸不平。天晴的时候遇上起风,灰尘漫天飞舞,皮鞋上都能蒙上薄薄的一层灰。遇上下雨天,一眼望去,路上尽是大大小小的水坑,车辆驶过,溅起的泥水能有半人多高。人坐在车里,上下飞颠,就像是在玩蹦床,稍不注意,头就碰到车顶,撞得生疼。尽管如此,我却十分喜爱那短短五分钟的路程,就像是回家的仪式,充满着期待与欢乐。后来,当地拨款修了一条宽阔而平坦的水泥路,再走这段路的时候,心里反倒空落落的,回味时越发的苦涩,然后竟飘着一份淡淡的哀愁......

奶奶生活在那个灰砖红瓦的老屋子里。屋子的前面是一块空地,空地上种着一棵栀子花树,那模样像一朵盛开的睡莲。每到夏天,栀子花开满枝头,一个比一个饱满,惹人喜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屋子的后面是一条土路,一直通向一所小学。奶奶说,我爸爸,姑姑小时候都在那儿读书。说是小学,其实连校门都没有,几座低矮的土房当作教室,孤零零的立在那儿。小时候闲不住,曾趴着窗户往教室里看,几张破旧不堪的桌椅摆的整整齐齐,桌上的每一道纹路似乎都在诉说着那漫长而深刻的古老故事。教室的前面是一块巴掌大点的地儿,中间有一个用土搭成的.乒乓球台,这就是操场。

后来,爷爷去世,姑姑说要接奶奶一起住,可奶奶却不愿意,总说闲不住,说人老了,不做事容易得病。于是,她每天起早贪黑的忙碌着,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她先是下地种田,后来又在老屋子旁开辟出了一亩三分地种些小白菜。那白菜总是长得特别好,一个个出落得水灵灵,绿油油的,亮得逼人的眼儿。奶奶从来不给白菜喷农药杀虫,说是菜叶上有虫眼才好呢,健康!印象中,她总是拎着一个木桶,桶里要么是洗碗剩下的潲水,要么是粪水。浇菜的时候,连房子里都飘着一股刺鼻的臭味,我总是捏着鼻子大叫,然后满屋子飞跑,奶奶乐呵呵地笑,边浇菜边说:这样白菜才长得好呢!

放假的时候,我们的车一驶进村口,就有一群孩子跟在后面奔跑,边跑边喊:婷婷,你回来了!我满面笑容的看着他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还没到家门口,奶奶就已经从屋里出来了,一脸笑呵呵的模样。住在奶奶家,每天都玩到疯,心里满是阳光。那一群小伙伴们对我格外照顾,好像我是从城里来的客人,年龄又比较小,有好吃的留着我,好玩的想着我。就是闹别扭分帮派的时候,也恨不能将我撕成两半,一半对我说:你跟我玩吧,别理她。一半又待我亲如姐妹。那段日子,实在是一段得宠,幸福且快乐的日子。

每天,天一擦黑,屋前的空地上就被奶奶摆上了一张竹床,这时家里的黑白电视机也被从房里抱出,搬到屋门口摆着的一张四方桌上。竹床上坐满了小伙伴们,一齐等待着电视剧的开始。竹床坐不下,就坐到椅子上。尽管是夏天,但乡村独有的宁静和祥和却让我倍感舒适,幕布上洒满漫天星星,一闪一闪的格外好看,遇上安静的时候还能听见蟋蟀和青蛙此起彼伏的叫声,再伴上几声犬吠,真有点蝉噪林愈静的感觉。

奶奶那个村子里的人们全都姓吕。用奶奶的话说,往上数几辈都是一家子。所以,大家见面,串门都显得格外的亲切和随性。村里的屋子呈梯田式的一行行排列着,屋前都有一块空地,纵横交错,一直通往去村口的路。如此天然的玩乐场所,我只干一件事骑自行车。

那是一辆粉红的女士自行车。不会骑的时候,总是将右脚踩在一边的踏板上,左脚踩着地面一蹬,一路滑行,既不担心撞人,也不担心有车发生危险。那些善良的人们,老远看见我就乐呵呵的笑。扛着锄头,刚从田里回来的他们总是满脸热情对我喊:走,婷婷,上我家吃饭去!面对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孩,也丝毫不减他们如火般的热情,那份真诚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我被他们深深地感染着,是他们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善良且热情如火的种子。朋友大多说我仗义,大概也是受他们的影响吧!

就这么日复一日的滑行,还真让我学会了骑车。滑行,坐上座椅,一路向前。就像是打猎后满载而归的猎手,内心饱满极了。从屋前骑到屋后,从村里骑到村外。遇上小伙伴,还会腾出一只黑乎乎的手和他们打招呼,这时,一只手骑车更威风,骑着骑着竟傻傻地痴笑起来。儿时的我竟如此热衷于这项运动,常常满头大汗的回去。奶奶就会变戏法似的拿些好吃的给我。那味道,如今还记得,真甜!

记忆里,奶奶做的菜格外好吃。她做的滑藕片,薄薄的,吃在嘴里清脆可口。粉蒸肉,红色的粉末裹着肥肉满满一碗。粉末又不粘稠,吃起来无比香甜又有嚼头,常常是在我吃下一碗米饭后,又将碗里的甜粉吃光,只剩下几块肥肉孤零零的摊在那里。番茄鸡蛋汤,味浓,汤,酸中有甜,每次我都能连同鸡蛋,番茄吃个精光。有一年吃饭的时候说豆腐泡好吃。于是以后每年回家,总能迟到奶奶亲手做的豆腐泡。遇上大太阳的时候,她总是将豆腐泡一个个排队似的摆在窗台铺好的报纸上,或是簸箕里,做饭的时候拿上一些就着大白菜煮上一碗,一个劲儿的往我碗里夹。后来大姑结婚,生了孩子,奶奶为了照顾外甥搬出了老屋。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吃过奶奶亲手做的菜,但是却从来不曾忘记那香甜可口的饭菜,留在记忆里的味道再也没有出现过。

村子的一边是一条长堤一直通向远方。天气凉爽的时候,我会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爬到堤上玩上一会儿。长堤的另一边是一条长长的河流,河水清澈,水里的鱼虾都清晰可见,夏天的时候,一些穿着短袖短裤的大人们下河游泳,我们小孩子就在一边捡石头,捉鱼。有一回兴奋过头,脚下一跘,一头栽进河里,衣服全打湿了不说,还喝了几口河水。一旁游泳的大人,小孩手忙脚乱的将我扶起,又把我送回家。还在灶房里忙碌的奶奶见我这幅模样回来,吓了一跳,待问清原因,脸都吓变了色。一直说:再别去,再别去,淹死了可怎么得了!看着奶奶忙前忙后的帮我打水,换衣服,我只是一个劲儿的咯咯傻笑,哪里知道此时的奶奶正揪着一颗心哪!

我虽是女孩,可奶奶却丝毫没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爸爸说,妈妈生下我后回乡下坐月子,奶奶忙前忙后的伺候。妈妈想吃什么,就想法设想为她做。做不了就让爷爷去买,爷爷呢,也乐此不疲。鸡汤喝不完,剩下的也不倒,全被爷爷消灭了。说是老人节约也好,还是心疼妈妈也好。对妈妈,那真是和疼自己亲生女儿一个样。爷爷走得早,对他的记忆一片模糊。印象中他是一个一天有大半时间都躺在床上,被哮喘病折磨着却十分乐观的老头儿。每次我一回来,先是到他屋里和他打招呼,他就拉着我的手告诉我柜子里头有好吃的,自己拿。遇上爷爷哮喘病发作的时候,整日都能听到爷爷大口大口呼哧呼哧喘气的声音。奶奶说,我3岁之前都是在乡下度过的,爷爷那时的身子骨还硬朗,整日把我举过头顶,逗我玩乐。真正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尾声。

如今想来,爷爷走的那年,我和爸爸妈妈赶回乡下,舅奶奶拉着我的手让我看看爷爷,我死活不肯,更别提掉眼泪了。成年后,奶奶离世前半年没去看过她,走时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我实在是不孝,我是怎么就如此混账呢!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六

其实有好多话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对谁说,说多了显得我太娇气,说说少了吧,又不能释放出本来的心情。不知道哪个理论家总结的,这就是要面子。面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也许有时候很重要,它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和吹牛一样,说说大话,有时候感觉自己真的很强大没什么做不了的事。其实就是这个词“面子”,它扼杀了好多人的勇气,让勇气死于萌芽之中。

曾几何时也曾幻想自己能写本小说,不要求别的,只是记录下自己的故事,让自己也不白来人世间一回,可是每每提起手中的笔,却不记得有什么辉煌的历程,只是有些许的不堪回首的`过往历历在目,有时候还引以为荣。不知羞耻。

还记得4年前的今天,是多少学子即害怕却又向往的一天,转眼间只剩回忆。第一节是考语文,自认为是母语,再烂也会及格的心态走进了考场,走进了30人的教室,每个人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距离感,没想到,在这种距离感之下,我却还能飞鸽传书,不自量力的我还给同学写起了答案。就这样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了,出了考场还怀揣着梦想,带着所谓的信心,开心的与爸爸共进午餐,感受着父爱。就这样考完一科放松一下的心情,在最后的最后,显得是那么得紧张,最后科目英语,我最怕的,也是排斥的,它让我怕了好些年,一直以为我会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没想到小宇宙最后还是要爆发了。后面的同学拍了我一下肩膀,喂,同学,英语怎么样?这么一句让我的心更凉了半截,我说:我不会。你呢?他说:我也不会呀。要不这样你给我写作文,我给你前面的答案,怎么样?就这样我们达成了共识,为一个目标而奋斗,不知道哪来的胆子,我在这种激烈而紧张的时候胆子还大了。考试就这样结束了,分数下来英语是所有学科中最满意的。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七

痛失奶奶心中疼泪长流,举家悲痛天地皆伤悲,问询亲情何处有,音容笑貌挂心头。此去他乡望慢行,奶奶一路请走好。

维公元二0一七年岁次丁酉农历九月二十五日上午9:40(阳历十一月十三日),宜祀良辰,乃我祖妣刘门曾氏会英老孺人,家奠发引,扶柩登山期也,期服子刘培尧、刘培顺等,孙刘鹏先、刘程先、刘万先等,泣俱哀酌哀肴,及香楮烛帛,不典之句为不文之句,跪于奶奶灵柩遗像前:呜呼!

奶奶生于1933年,虽识字不多,然而能明礼教。一生操劳,全为家庭。历经沧桑,饱尝困苦,走过了风霜雨雪,铸就了您坚韧的意志和要强的性格。身兼美德,和睦亲友,敬重乡邻,谨言慎行,处世以宽,育人以正,待人以诚。

奶奶幼年丧母,历经艰辛。与爷爷结婚后由于家境贫寒,常吃不饱,穿不暖。生育了2男2女。大饥荒那几年,爷爷被迫远离家人去荒漠放养牲畜,生活的重担落在您瘦弱的肩上。踩着一双小脚白天出集体工,还要照顾孩子和曾祖母吃喝。晚上纺棉,推磨,做针线活,忙里忙外不得闲。挖野菜,吃粗粮,住草棚,睡地板,单裤过冬,单鞋御寒,含辛茹苦,无怨无悔,拉扯4个儿女长大成人。对公婆,胜似亲爹娘,病中呵护,极尽孝道。教养大儿女又帮带孙子。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顶烈日,冬受严寒。您无私奉献几十载!用自己的一生演绎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把孙子、孙女当作心肝宝贝,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记得幼时刚上学前班,我像跟屁虫一样粘在您身边不肯去,您就为我陪读。慢慢的我适应了,您就每天都在家门口等着我放学归来。上五年级要住校了,您用无限的爱把旧衣物可用的边角一小方一小片缝制成一大块花样新颖的被面和褥面,赢得同学们的羡慕和赞美。呕心沥血的您用那双饱经风霜的粗糙的双手把一团团缠绕、杂乱的驼毛梳理成一片片轻柔松散的云,一层一层絮成温暖的棉衣,被褥,使我的'世界不再有冬天的寒冷。2008年父母为养家糊口到外地务农,而我上高中了只能半个月回来一次,您怕我回家冷清既像母亲一样为我准备丰盛的饭菜又像父亲一样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每到回家的日子不论天气多恶劣您总在门口把我张望,夜里陪我相伴而眠。离家时您又像小时候的我一样跟随着我跑来跑去找车,直到我搭上车消失在您的视线,您才拖着弱小疲惫的身体回家。2012年爷爷病重,您不分昼夜,竭尽全力独自照顾爷爷直到他老人家安然离世。爷爷走后的这几年里,要强的您独自生活,不愿给儿女添一点负担,默默独自忍受无数个日日夜夜空巢老人的孤苦、无助,直到病重您还是那么要强。

在奶奶的福荫下,奶奶又添内外孙子、孙女共8人,重孙3人可谓福寿双全,子孙满堂。而今奶奶却因病离世。在奶奶重病的一个多月里,我看着奶奶一天天的从可以坐起来到一直昏睡不醒,从有意识到无意识,从可以吃饭到咽不下水,身体一天天消瘦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没有掉下一滴眼泪。我痛恨病魔夺走我们和奶奶相处的时间,也庆幸病痛没有折磨她太久,目睹大伯父母姑姑姑父乌鸦反哺之情,极尽孝道之德,让奶奶安然离世。如今,我们在也看不到您慈祥的笑脸,听不到您亲切地呼唤我的乳名,感受不到您的雨露滋润。

呜呼哀哉,呜呼痛哉!生如春之灿烂,逝如秋叶之静美,我们知道,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您已经很累了,需要休息了,让我们默默的祈祷,真心祝福您一路走好,含笑九泉。

敬上

孙女:涵默儒雅

二0一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八

我是奶奶的眼珠子,我象奶奶的老闺女,街坊邻居常这样说。从我记事起,我就是奶奶的尾巴,一步也离不开她,一会不见就叫,叫不应就哭,奶奶常把我背在背上在墙上挤着嘴里还哼着:“挤挤挤蛄蛹,挤出水炸油。”忙碌一天后奶奶还不休息,奶奶晚上还要纺棉花,经常是纺得很晚才睡,常先把我哄睡她再起来纺,要不我会一直哭闹,爷爷哄我睡那不行,爷爷老是吓我说:“别哭,你要再哭吴小狗来抓瞎发了。”等我长大后才知道吴小狗和瞎发都是我们村的人。爷爷吓我也不行,我还是非要奶奶搂着才能睡着。

等我长大了以后,我才知道奶奶真的不是我的亲奶奶,我的亲奶过世早。奶奶象祥林嫂一样来到我们家,奶奶的丈夫去世后,她领着一个女儿过日子,因为她的丈夫勤劳,还给她留下点家底,生活还能过得去。奶奶勤劳节检,为省灯油,她晚上到别人的地窖里去捻棉子,她的本家借此机会把奶奶偷卖给了我爷爷,可能是早预谋好的,他们用架子车拉上奶奶,奶奶又哭又闹,卖她的人把奶奶绑到架子车上,奶奶又踢又蹬,又骂又喊。卖奶奶的人用手掌狠狠地掺在奶奶的脸上,用脚跺在奶奶的身上。奶奶来到我们家时,奶奶的脸已被打得黑青了,奶奶的`鞋也蹬丢了,本家霸占了她的家产,从此她就成了我的奶奶。

听娘说奶奶来后还生了一个女儿,后因出天花夭折。奶奶过来不久,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姑姑也来到我家,父亲不在家时姑姑就和我娘做伴。

闹年成[也就是一九四二年]时,奶奶的女儿被卖到了南阳,我小时侯奶奶去找过姑姑两次,姑没回来,因为她已经有儿有女,她舍不得孩子。我兄弟姐妹多,父母照顾不过来,我就跟着奶奶,奶奶冬天给我暖被窝,夏天给我摇扇子,赶蚊子,扑嗒一声扇子掉了,拣起来再摇。奶奶给我洗衣服,做棉衣。晚上睡觉时,寒冷的冬天她总是把我冰凉的双腿抱在她的怀中。不管奶奶到哪里我都是寸步不离,她走亲戚串门子都得带着我。

我家有个小梨园,每年爷爷都看得很紧,谁也不让吃,可奶奶常偷偷给我摘。小时候没啥玩具,夏天就是玩泥巴,天冷时摔提溜,我没有提溜就缠着奶奶要,没有木头奶奶就把梨树砍了一枝,可把爷气坏了,爷说:“她要星星你也给她摘呀!”

“能够着我就给她摘。”奶奶毫不让步。等我上了中学,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有好吃的奶奶总给我放着,还东藏西藏不叫爷爷看见,因为爷爷不叫我们吃。我结婚后,每次回娘家,走时奶奶会一直把我送到村口,有一次临分手时奶奶掀开衣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饱子塞给我。

这就是我的奶奶,不是亲生胜过亲生。我长大了也很亲奶奶,爷爷去世后,我把奶奶接到了洛阳看我的小儿子,她疼我的孩子就象疼我一样,奶奶在洛四年,我想给她养老送终,也是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我提前给她买了送老衣,给她讲火葬的事,目的就是不想让她走,我说:“周总理都是火葬的,我们小老百姓为啥不能火葬?”可奶奶还是想她的女儿,在洛四年她女儿没有来过一封信,后来小弟要到洛上学,奶奶只好回了老家,回家一年后去世,我痛哭不已,时常想我的奶奶。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九

我是一个不常回家的混儿,每逢过节,母亲打电话出奇的殷勤,倒不是她有多想念自个儿,而是常常埋怨自家的那个老太太。老太太是我的祖母,年纪跨了百年,身子骨依旧相当硬朗。清明之际,我回到家的时候,看见老太太独自一个人坐在铁门外,双眸空洞地望着稻田上拔秧的叔伯。老太太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早夭,剩余三个儿子轮着赡养她,真是过上了皇太后的生活。照理来说原本安详晚年的日子,却怪生异端。

老太太的脾气越来越大,逢人就骂。

老太太喜欢独自一个人生活,我父亲原本好心地劝劝她,却被老太太劈头盖脸骂了一顿,无奈之下,一家人给老太太整了一个大仓库出来,供她烧菜做饭。记得那天母亲把我接回家的时候,原本放农具的仓库被整理得干干净净,老太太像尊佛像一样坐在铁门旁,也许因为年老失聪的关系,听不着狗唤鸡叫,更不知常年未回的孙儿站在她的身后。我母亲赶紧催促我和老太太打声招呼,老太太的年纪大了,脾气越来越糟,他们说老太太连自己儿子都瞧不清了,可是却见得自己的孙儿。

每逢过节,我依旧有一堆事情要做,这回,我倒是没有那么赶急,而是卸下自己身上的重物,搬了一根小凳子挨在老太太的身边。小的时候,我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偌大的房子独独亮了一盏灯火,老太太成了我的长辈,又成了我的养育人。十几年前,老太太似乎还听得见,看得清楚,认得谁是她的儿子,脾气也没那么糟糕。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太太还做得一手好菜,饭桌上老太太会喝些小酒,唱段小戏曲。酒足饭饱过后,也顾不得饭桌上的那些残渣,而是搬两张小木凳子坐在后门旁端倪着天上的星星。老太太一生似乎没有什么爱好,信了一辈子的佛,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收藏经文,尤其是地藏经。两个人坐着的时候,老太太念念有词,小时候我不懂,现在我倒是明白了,也许老太太是念给天上的老头子听的。

我在她身边了唤了一声,老太太充耳不闻。我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看着老太太的脸颊,灰暗的双眸像是两颗鹅卵石一样镶嵌了枯皮当中,如同老树盘根一样。我想老太太尽管看不亲切,灰色的眼眶下一定藏着她自己的一方世界,在那个世界中老头子还在。我又唤了她一声,老太太突然打了一个激灵,转过头来向我露出了一排残缺的牙齿。

老太太的腿脚不利索,看见我回来了,非要起来给我拿些水果,我摆摆手,可是拗不过老太太的性子,把一些快烂掉的苹果放在我手心里,又蹒跚地回到自己的椅子上。有时候,我母亲经常偷偷把老太太一些快烂掉的水果扔掉,换成新的放在她房间里,奈何老太太的记忆过人,我母亲常常会因为这些事情连遭老太太的怪罪。久而久之,老太太成了镇上出名的“骂人精”,腿脚还好的时候,自己还会走门串巷的,只是谁都知道老太太的名声,每逢见着老太太在路上,大家伙都得避着走。

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我见着她手上拿着地藏经,口中和常年一样念念有词。当翻到“地狱受刑图”的时候,手就停在那儿,也许,今儿,老太太开始担心自己的事儿了。

午餐的时候,我母亲让我收拾一下,清明之际,按照惯例是要放饭祭祖的。往常,老太太思想还清楚的时候,都是她一个人来主持,过了几年,就由赡养老太太的母亲来做仪式了。我是不懂乡镇世俗的这套,农村人的祭祖相当考究,要选在正午,摆上大圆桌,上面放着十大碗的贡品,子嗣至亲都应该十叩九跪以示敬畏周遭鬼神,老人说,这个时候跪的是阎王殿,叩的是鬼门关,总有些鬼差会欺负新鬼的。

对于这些事儿,老太太是格外上心,不用家人去喊她,自个就拄着拐杖过来了,家里人都知道老太太脾气蛮横得很,若是这桩大事不由她亲眼过目,怕是整个家庭又要遭罪了。房子的正上角就放着祖宗的神龛,老太太将手上的黄酒樽洒在神龛下,转身将桌上的一碗米饭举过头顶,面对神龛,静默了几秒,随即用含糊不清的方言对我道:“正平啊,来,拜拜你爷爷!”

我知道,老太太不会说,但是会做,她的脾气很古怪,她的身体如同是钢筋一样坚韧。我难以想象一个年过百岁的老人还会为了这些事情操心操肺,一个被人说成疯子的老婆子,却怀着一颗敬畏世灵的心。

老人迷信,认为供奉过鬼神的贡品有着护佑世人的力量,太太做完了自己份的活儿,仿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样,不管不问自顾自地回到后门口端坐着。我父亲偷偷地在母亲的耳朵旁说道:“别人说咱娘老年痴呆疯了,我看没事儿,这老婆子脑袋清楚得很,干活干事比咱们还讲究呢!”

母亲只是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看着老太太孤寂的背影,也许母亲和老太太想的一样,终有一天,坐在那儿的是自己。仪式之后,也没有我什么事情了,母亲的意思就是想让我多去陪陪老太太,毕竟母亲也知道,我是老太太亲手带到大的,总有一些特殊的感情在。

当我回到仓库的时候,老太太并没有把那张小凳子撤掉,偶尔会撇我一眼,然后又失望地望向稻田上。现在想想,我还小的时候,老太太经常会和我提一些她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老太太出生在战争年代,年轻的时候没有过上好日子,我祖父用一辆自行车就娶走了老太太。听老太太说,我祖父在私塾读过几年书,会写些字,祖父就用芦苇杆在草地上笔画图形,老太太看不懂,还真以为是字,其实那些只不过是祖父乱涂乱画的,不过后来老太太知道了,倒也不责怪我的祖父,两个人就这样过了一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后,老太太把剩下的了一些大洋都分给了孙子孙女,这些烙印了岁月的`大洋垫在手心里相当沉重,我依稀还能看见刻在大洋上的故事。

老太太紧攥着地藏经,眼眸中流露出了丝丝的忧虑。这个被街坊骂成“疯婆子”的世界里似乎藏着别样的情怀。俗话说:向佛之心,其言必善。对于我这个不懂世故的年轻来人说,真的弄不清楚这个年事已高的老太太会被这么多人唾弃。每当谈起老太太的事情,我的耳畔总会响起一些谩骂和诅咒,年幼的身份让我无法去辩驳长辈们所说的一切,身之善心此刻变得那么软弱无力,愚昧的世俗枷锁让我无法去开脱这个养育了我好几年的老太太。

母亲在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通常会埋怨老太太一番,可是最后总会说些感慨话来:人有时候瞎了聋了,未必是件坏事,等到你看透了世间的浑浊,老天爷就给你蒙上一片黑,朦朦胧胧的,就是让你不要再去参与这个世间的争端。我总是取笑我母亲是个哲理大师,母亲笑笑不说话,每个人到了一个年纪总要经历一些俗世俗难,挺过了就是福气,挺不过就成了劫难。

我陪坐在老太太的身旁,突然,老太太起身去往自己的房间,好像在老箱子里捣鼓起什么东西来。我母亲责令我不要进去,老太太有怪脾气,每当丢东西了,总会找子女儿孙发难。我就静静地等在外面,半柱香的功夫,老太太走了出来,手上还多了三张旧黄纸,看纸貌已经碎得不成样子了。老太太踌躇了一下,颤抖着把三张黄纸交到我手上,仰在椅子上不停地念叨着。

“正平,好东西,好东西哇!”

现在想起来,小时候,我也总是会听老太太说,她有三样宝贝,神神秘秘的,即便是我哭闹央求,老太太也不愿意给我看。三张黄纸上用墨汁涂着一些画儿,也许是时间有点久了,黄纸上的墨汁都散开了,不过看得出老太太将三张黄纸保存得依旧相当完整。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十

别看奶奶们年事已高,可包起粽子来,那可都是得心应手,堪称“大神”啊!只见徐善茨棠滔冉三四片箬叶叠在一起,铺开呈一个扇形,正面朝下,反面朝自己,再用剪刀把头上的分叉剪去。她灵活地用食指与中指夹住箬叶的最前端,把手逆转180度,卷起的箬叶瞬间成了一个锥形。这个锥形可不能有一点点空隙,否则米将会逃之夭夭。徐奶奶用勺子盛了少许米倒入锥形里,再放上一两颗红枣,最后再用米盖住红枣,若铺了一层雪。填完馅后,将余下的长长的“尾巴”盖在锥形上,再沿着边对折,直到能完全遮住为止。最后再将粽子来个五花大绑,一个粽子就神奇般地诞生啦!

这活看起来如此轻松,再加上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信心满满,可谁知我却遇上了大难题:不会卷。怎么也卷不起来,不是卷得太小,就是卷的有漏洞,要知道我可是个要面子的人,可不能因为一个粽子丢了我的脸面。我前思后想,脑海中全是奶奶们卷叶时的动作,与自己的动作比较着,究竟是哪里出错了呢?哦,原来是手法错了,我忘了逆转180度了。险过了这关,谁曾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攻克了卷箬叶这一难题,我又迎来了下一个难题:盖箬叶。这余下的箬叶在我手中折来折去,怎么也做不成一个正三角体。眼看别人都已经包了好几个了,我连一个也没有做好,急了,随随便便一折,嗬,竟然也成了!瞎猫遇上死耗子,福星高照呀!找到窍门后,我快马加鞭,一连包了好几个,虽有些丑,但也算是过把瘾了。

下午,刘老师拎着一大堆的粽子进了教室,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棕叶的清香,肉的鲜香,枣的甜香,米的糯香。同学们每人拿一个,拆开箬叶,糯米似穿上了金黄色的盔甲,肉点缀其中,多一分则盈,少一分则亏,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我咬上一口,米,软糯,肉,鲜美,加上箬叶的香气,令人回味无穷。

经过四个小时的等待,“粽子大军”总算姗姗来迟了,肉的鲜美,枣的醇香,米的糯香,使大家都醉了。一个个都坐不住了,恨不得一个个都长翅膀飞过去。粽子烧熟后,箬叶已经褪去往日的翠绿,取而代之的是带着一点点灰。打开箬叶,一股肉香扑面而来,使我沉浸在里面,无法自拔。我轻轻咬了一口,在口中慢慢咀嚼着,舌头都被它缠绕着。哦,这就是美味。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十一

敬爱的奶奶:

您在天堂一切都好吗?

奶奶,您知道吗?我居然一直都不知道您是哪一年出生的,只知道您的属相是猪。直到那次您突然病危,我才查了老黄历,得知在我的说法里八十岁的您出生于1935年!

病来如山倒。平日里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您突然就卧床不起,连上厕所都需要人搀扶了;平日里,您总是说“我和你爷爷一顿吃的,你一天也吃不上么”,可那时,即使您最爱的玉米面食端到眼前您都没有了食欲了;平日里,每次周末回家,您不仅会做我喜欢吃的饭,还会给我开小灶,烧洋芋烧苹果……可那次本来嚷着回家要包饺子来孝敬您和爷爷的我,回家却看到家里亲戚川流不息,而您面容异常憔悴地躺着,在我眼中您那丝毫不亚于高尔基祖母的头发也似乎在短短一个礼拜全白了,家里全然不是以往的样子。即使有时在乡下,只有我们三个人,我也从不觉得孤单,而那天,亲朋齐聚,我却在进门的一刻感到无比的孤独。

您就那样以我所不能接受的方式倒下了。您是那么的慈祥!在我们心里,您是世界上最无私和蔼的老人,在您的眼中我看到了我们永远只是孩子的事实。可那时,我紧握您的手,您却累得不能睁眼看我。

您和爷爷和是在您十五岁的时候结婚的。您说,嫁给爷爷那年,太奶奶还在生小孩。按您的说法,您是一个苦命的人。您的父亲(舅太爷爷)在五八年挨饿的时候就去世了,您唯一的哥哥也在您结婚前病逝,在您结婚后娘家也就只剩您的母亲和侄子(我如今叫舅爸的人);您的母亲,我的舅太奶身体也不好;咱家日子也是过得捉襟见肘;所以可想而知结婚后的您过的有多么的不易。您说有时做饭,您都会累的在厨房睡着!而日子在分家以后,或者说是我爸爸长大后才慢慢好过了。

您曾骄傲地说,只要爷爷和您在,我们就永远有菜吃。咱家不大不小的菜园子,您和爷爷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因此我周末回家的日子也基本就在陪爷爷摘菜、陪您分装收拾菜的事情中过去了。虽然简单平淡,却温暖而安心。

您倒下了,那一夜,在家里我也没睡踏实。我清楚地听您叮嘱二姑“你岁(方言:小)哥哥爱吃洋芋馓饭,明早做的时候把我种的洋芋切上……”那时,半夜两点多,您起夜。后来,妈妈告诉我,星期三那晚,您病危,迷糊中您叮嘱她说南房(家里放粮食的房子)有几筐苹果,是给我二哥准备的。当妈妈含糊答应拿上了时,您却挣扎着说有一箱是女哈的(我的小名)。这就是我爱的您啊,一生都在无私奉献爱,却让我们收获温暖的您啊。三天的假期过去了,您担心我的工作,后面执拗不过,我也就走了。那时我感觉,您虽然依旧孱弱,却也已经能在电话那头微弱的叮嘱我不要记挂您。我以为您会好起来,善良了一生的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可是,您还是走了,没有等我。家人都说,您走得很安详!

从九月初二病倒到十月初二去世,经历了整整一个月的苦难。正如家里人所说,我们舍不得您,希望您一直活着,可是看着坚强慈祥的您所承受的苦痛,我们却再也不愿如此奢望了。

如今,我似乎明白,慈祥的您在突然病倒后却也延磨了一个月,给了我们一个月的.时间,让我们来化解所有可能的遗憾。从市医院到县医院再到回家静养,您亲手拉扯的儿女们,日夜不离不弃地守候。即使在您大小便不能自理时,却也始终身体干净,床铺整洁。由于病痛,您的身体一直处于浮肿状态,看着日渐孱弱的您,爷爷总会说“哎,娃娃脸再孝顺,罪要自己受啊!藏如果好不了,你就好好地走,少受点罪”。每当这时,我总会埋怨爷爷。在您去世前的一个周末,我回家来看您,那时您已经被病痛折磨得皮包骨了,意识也时而模糊,但却也会在我握住您的手的那一刻,微微用力的握着我。倔强要强的您甚至不愿一直躺着,会闹着要起来坐。可是,那时您已经不能说话了。您会在需要方便的时候,需要喝水的时候,需要起来的时候,抓那一双双握着您的儿女的手,然后妈妈、姑姑或是姐姐会问您是要喝水还是要上厕所,您却只能动动眼皮予以回应。后来的后来,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抱您起来坐一会。也是那次抱您,我就好后悔自己平时没能像您期望的那样好好吃饭,因为我都没有足够的力气抱起您来,可是大姐姐行的。

我时常记得那一次,在老家的巷道口,我看到了提着竹篓的您。

我呼道:“婆……你咋掐(方言:干什么去)?”

耳背的您在我多次呼叫后才转过身来:“这是谁家的娃娃,好像是我家女哈呀……”

“婆,我就是女哈呀!”

“那我就不去扯柴了,我的娃娃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菜我收拾好了,给你烙韭菜馍走!我不见你回来,想着去场边望一下,顺便扯点柴……”

奶奶,您知道吗?知道那会突然跑着说要去开大门的我早已经泪流满面了吗?

孙儿不孝!

在给您服丧的日子里,我老是想,如若不是我手机坏了,我定会接到家人通知您病危的电话,我定会在您离去的时候和我所有的亲人一样守着您、看着您,可是我的手机确实坏了,我也确实是在加完班回去的路上,从手机店取回了我那无法再使用的手机然后才勉强接到了哥哥报丧的电话。可是,在接到哥哥电话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句却是“哥哥,我手机坏了,再也修不好了”,电话那头,哥哥说“哦,我给你买……婆过世了……”

大家都说,您是个晴朗的人。所以,在出殡那天连阴几天的天也放晴了,而第二天却下了整天的雨!伏三那晚,我们收拾了您平日的衣服到坟头烧,其中有许多衣服您平日都不怎么舍得穿。其中有一件我去年冬会上买的棉衣,您一直特别喜欢,即使在最后的日子里,您也曾要求给您穿上。一直盘算那年再买一件的,却也因几十元的差价选择了等待时机。可是,您没有等我!

您走了,走得很欣慰,很安心。作为唯一一个未亲视您离开的儿女,我曾苦苦追问妈妈您去世前说了什么。妈妈告诉我,您在最后的时间眼睛一直是闭着的,只是留下了两滴眼泪;妈妈告诉我,您什么也没说,您走得很心安,只是对我们有些许的不舍。可能是吧,在卧床的日子里,您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却也留下了一生的感慨。妈妈告诉我说您拉着她的手说您很喜欢她,像喜欢自己的闺女那样的喜欢,您为儿女们的孝顺感到安心!您走了,您的爱却留在了家的每一个角落里,留在了每一个被您的爱温暖着的人的心里!望着家里的窗沿上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看着家门上新贴的白色挽联,多么鲜明的比对,却也是多么刻骨的痛楚与记忆!

奶奶,您知道吗?在您刚走的那段日子,我甚至见不得和您年龄相仿的老人、吃不得最爱的浆水面、看不得一切能让我感受到您的气息的东西!自从您走后,爷爷就搬到城里的楼上住了,我竟然再也没回去过。老家一草一木就慢慢地在我的身上疏远,却在我的内心扎根。给您烧两年纸的时候,姑姑坚持要去老家的院子里转转,我也硬着头皮去了。那日,那是我走过的最为漫长和孤寂的小路,周遭一切似乎都没了生气,临家的巷道口再也看不到咱家厨房上的袅袅炊烟,咱家的花花(奶奶养的小狗)再也没来接我,再也没有听到爷爷开得老大声的电视声音,我再也不能透过那些枯萎草木的干涸外表去感受他们潜在的蓬勃生命力,再也没有心情去分辨哪个车辙是咱家的推推车留下的。巷道上满是荒芜的东西,院子的门楣上竟然也有了蜘蛛网,院子里再也没有往日的干净整洁、温馨祥和。姑姑在上房和厨房里给你看了香,烧了纸,姑姑又一次痛哭,可我一句话也没说。我知道她在想你,像我一样的,甚至比我更强烈!

奶奶,我成家了,而且您也又抱重孙了。我知道说到这里,您又要问姑姑家的妹妹了。我知道您疼惜姑姑,你为妹妹的叛逆感到忧虑,您每次拐弯抹角的问我,我都敷衍您,您是那么明亮的一个人,肯定也是明白的。现在好了,妹妹也长大了,而且前两天我还联系她了。所以,请您不要再操心姑姑了,好吗?哦,还有,姑姑家的小妹去年也考上大学了。大哥哥依旧晚上在放电影,我知道这也一直是您的心病,奶奶,不要再担心了,好吗?哥哥现在老成了。奶奶,您知道吗?我终于不会再埋怨耳背的您怎么就听得到哥哥夜归的摩托车汽笛声,听不到我的敲门声了?终于不会再醋意大发地说您偏心大哥哥了,终于理解您作为一个伟大母亲的博爱了,可是您怎么就再也不能为我开门了?奶奶,还有,二哥家二宝昨天出生了,如大家所愿,是个姑娘。可是爸爸和哥哥在起名字的事情上意见又不统一了。奶奶,是不是我说的这些您都知道啊,每次家里有点事,爸爸都会给您烧纸,估计早就告诉您了吧。也是这样,我就觉得爸爸像个孩子,一个离开自己母亲,无比怀念母亲的孩子。

奶奶,听得您也累了吧。奶奶,您休息吧。记得住我心里,记得来我梦里。

身体康健事事顺意

孙女:雪苗

2018年8月12日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十二

我奶奶的坐功是一般人无法比的。我小的时候,见到奶奶最多的状态,就是坐在小板凳上或者土炕上。她不扎花绣花,更不裁剪缝补,更多的却是坐着说话,而且是喜欢坐在一帮老女人中说话,说到高兴处,她会眉飞色舞,有意无意地透露一点儿我家的消息。

女人们一片哗然,而她在哗然中坐得更加端正,说得更加郑重,表情似乎也活泛和生动起来,整个人竟好像年轻了十岁。

我看见奶奶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不知怎么,她竟然有点得意呢?

我问娘,奶奶怎么这么喜欢坐在人堆里说那些话呢?

娘说,可不是因为她闷得慌?!

闷得慌?她为什么会闷得慌呢?我家这么多人围着她,她不应该闷啊!等到我长大了,我才确切地理解了“闷得慌”的意思,她也确实闷得慌。

时间一长,娘就对奶奶有了微词,怪她只坐着说话,不起身干活。但奶奶说了,我就乐意这样,你管不着!

后来,娘就不愿理奶奶了,但毕竟两人还得在一起。于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来了,你怨我怨的毛段也来了。

娘试图从炕上拉奶奶坐起来说说话,但奶奶怎么也坐不起来了,她的身体已经发沉,沉沉地僵在土炕上,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灵魂仿佛已飘到空中,而那些经年的往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风流云散,不见踪影了。

当生命走到尽头,所有的辛酸已无法说起。回眸她的脚步,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生如春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在生死的末梢,我更愿意看到,所有的凋零不悲戚,不绝望,哪怕遗世独立,满目洪荒,我自在这个世界上走着。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十三

关于奶奶的记忆很少很少。

只记得,奶奶是在我六岁那年去世的。

那天,是我第一天上学的日子,肩上挎着的是奶奶亲手做的小书包。那是我第一个书包,是奶奶用旧衣服改的。军绿色,上面还绣着红色的五角星。永远也忘不了当时背着它,心里那种开心快乐的滋味。后来,我的书包换过很多,但我觉着都没有奶奶做的那个好看。在我心里,奶奶的那双手是万能的,不但可以做漂亮书包,还会做很多好吃的。

可是那天,还没到放学时间,我就被爸爸的一个朋友接走了。家的方向,远远地就看到了爸爸妈妈还有几个叔叔婶婶都穿着白色的孝服。邻居们进进出出,都好像很忙的样子。空气中凝聚着一种紧张的气息,我抬起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他们每个人脸上的神情,不敢说话。这时,邻居的几个阿姨看到了院子里瘦小的我,随即将一件又宽又大的白色衬衫强行套在我身上,然后示意我进屋。那时候的我,不知道孝服的含义,更不知道穿上它意味着什么。刚进屋,就看到了奶奶的灵堂。中间摆着的是奶奶生前的照片,照片上,奶奶的微笑被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油漆师,还在对奶奶的棺木上着色。那时候,对于奶奶的离去,并没有太多的意识。

只记得,奶奶下葬那天,爸爸哭了,哭得特别的伤心。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爸爸流泪。妈妈告诉我,奶奶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妈妈还说,那个叫棺材的东西,就是奶奶以后的家了,所以奶奶再也不来我家了。听完后,我也哭了,哭得歇斯底里。后来,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奶奶。想起她边烧火边教我唱童谣;想起她边洗衣服边唠叨,谁也不清楚她到底都在说些啥;想起她跟我说,吃了烤焦的馍片可以捡到钱,后来我总是争着抢着去吃掉那些黑乎乎、苦巴巴的东西;想起她站在门口,目送我上学的样子,嘴里永远喊着好好学习,等我回来给我做好吃的。梦里,曾无数次闪现出奶奶慈祥的面容。

关于奶奶的记忆虽然不多,但却像是定格在了脑海里一样,挥之不去。

那年,我结婚了。婚后,我又有了奶奶。她是老公的奶奶,自然也就是我的奶奶。

见过奶奶的人都会说她很和蔼,待人很和善。结婚六年以来,我几乎没看到过奶奶生气的样子,更没看到过她跟谁红过脸。别人都说,奶奶天生长着一副笑脸,根本就不会生气。的确,奶奶的心态特别好。她总对我们说,人生在世,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把心放宽,啥事儿都能过去。

特别喜欢听奶奶讲关于她的那些往事。她说,老公小时候特别淘气,所有孙子孙女当中,他总是最不听话的一个。那时候,都是要靠挣工分来养家,所以奶奶的三个儿子、儿媳都忙着去干活,爷爷也忙着帮人家打理果园贴补家用。因此,家里的三个孙女,四个孙子都由奶奶一个人带。他们当中最大的三个姐姐才刚上小学,最小的两个弟弟相差不到四个月,也都没满周岁。奶奶那时候,一边忙着带年幼的小孙子,一边要照看淘气的大孙子--老公,还得做一大家子的饭,抽空还得喂家里那两头耕地的牛。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打断:奶奶,您那是有分身术吗?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奶奶笑着说:“丫头啊,你不懂,那都是被逼出来的。”尽管奶奶那样说,我还是无法想象她那瘦小的身躯,是怎样扛过来的。

这些事儿,奶奶总是反复讲,我知道奶奶是在忆苦思甜。她之所以讲给我们听,应该是想让我们学会珍惜眼前这幸福的日子。奶奶喜欢说,我也喜欢听,并觉得百听不厌。

奶奶做饭很好吃,我想这应该是他们那辈人共有的优点吧。在奶奶身上,总觉得有我那去世二十多年的奶奶的'影子。尤其是他们做的饭,几乎是同一个味道,而这种味道在我看来,是别人所做不出来的。尤其是奶奶烙的饼,简直跟我小时候吃到的那种味道一模一样。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只有在每年的生日那天,或者是偶尔生病的时候才能吃上烙饼。因此,小时候总是盼着生病 ,因为只有生病了就能吃上奶奶做的香喷喷的烙饼了。特别怀念那时候,奶奶做烙饼时,忙碌的身影。

如今,想吃烙饼,只一个电话打回去,奶奶便开始和面,等我们回到家时,桌上早已有热乎乎、香喷喷的烙饼等着我们去品尝。每每此时,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块塞进嘴里。这时,奶奶总是一边端来烧好的汤一边嗔怪道:“洗手!洗手!不洗手就吃,也不怕吃坏肚子,都做妈妈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一样……”

说起烙饼,便总能想到那年冬天,我因剖腹产而住院七天 ,婆婆跟妈妈一直在医院照顾我和刚出生的儿子。出院那天,婆婆嘴里一直反复念叨:“哎,家里这么多天不住人了,肯定特别冷,这回到家该怎么办哟。”然而,当我们回到家时,大门敞开,奶奶微笑着摇摇晃晃走出来了。我虽然被捂得严严实实的,但依然刚进院子就闻到了烙饼的香味。奶奶说我一定是属狗的,一闻一个准儿。

于是,便迫不及待地走进屋。饭桌上,果然放着刚烙好饼,还热气腾腾的。奶奶说,她在接到我们要回来的电话后就开始准备了,我们回来时,她刚好烙完,可以够我吃好几天的了。奶奶还跟婆婆说,等我快吃完的时候提前跟她说,她提前烙好送过来。

家里,都被奶奶收拾得一尘不染,我的床上也多了一床被子。奶奶说,坐月子不能着凉,所以她提前帮我多晒了一床棉被。看来,婆婆之前的担心完全多余了,因为屋里被奶奶用炭火烧得暖烘烘的。我搂着奶奶说了声“谢谢”,奶奶抱着儿子说:“是我要谢谢你为我们家生了这么个大胖重孙……”这时,屋里的所有人都被逗乐了。

奶奶跟我们并不住在一起。从我家到奶奶家要穿过好几条巷子,奶奶不会骑自行车,又有严重的腿疼的毛病,尤其是在这严冬季节。因为腿疼,奶奶走起路来总是一摇一晃的。我曾偷偷跟老公说,奶奶走起路来像唐老鸭一样。可是,要走这么长的路,我不知道她这一路上要忍着怎样的疼痛,要歇多少次才能走过来,就为了我能吃上一次热乎乎的烙饼,也为了我跟孩子回来能住上暖暖的屋子。奶奶的,我能体会的到。她的爱,是用心来表达的。

不得不说奶奶又是位可爱的老人。

一次,我跟老公带着儿子回奶奶家。吃完饭后,本应依照老规矩,陪奶奶聊会儿天儿的,可突然接到顾客的电话,我们不得不立即返回县城。临走时,奶奶依旧像往常一样,在我们车里塞满了一堆又一堆她种的蔬菜 。奶奶说,那些都是绿色食品,我们城里买不到的。老公笑着说奶奶还挺时髦,还知道“绿色食品”。

车子发动了,正当我们准备走时,奶奶突然想起了什么,摇摇晃晃又返回屋里去了。没有奶奶发话,我们哪里敢走?没多久,只见奶奶又摇摇晃晃出来了,手里还拿着用塑料袋包裹着的东西。

“你们现在就回县城?不会回家(指婆婆家)了吧?”奶奶走到车窗前问。

“先回家,您的重孙说要在奶奶家住几天,我们先送他回去再回县城。”虽然被奶奶问的有点莫名其妙,但也只能如实回答。

“那这个烙饼咋办?我一大早烙的,到家热一下就好吃了。本来以为孩子跟你们回县城,想让你们带回去一起吃的。”奶奶指着塑料袋里的东西说。

“ 哎呦,就几张烙饼,您留着跟爷爷吃吧,我们不拿了。”我回答。

“不拿怎么行?这是特意给你们留的。那孩子不回县城,你就带回去自己吃吧。一共五张,有俩我特别加了鸡蛋的,我没舍得让他们吃,都给你留着了。”奶奶说着将手里的塑料袋从车窗往进塞。

“那我就拿着了,待会给孩子留家里吧,让他奶奶热给他吃。”我说着双手伸过去准备接。

这时,奶奶突然将手里的东西又抽了回去:“ 说了让你拿回县城吃,不许往家放啊,听到没有?孩子既然不回去了,那我随时可以烙给他吃。你难得吃上一次,就都带回去吧。”

“奶奶,你偏心啊,光想着你这孙媳妇,我们这些孙子都不管了啊。” 一旁的老公看不过去了,调侃道。

“臭小子,你媳妇儿还能让你饿着?”奶奶的话引起了一阵儿哄笑。

车,缓缓启动了。从后视镜中,我看到奶奶那瘦小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视线中。我知道,奶奶舍不得我们走。虽然相隔不远,但总是因工作忙碌而很少回家。

奶奶总说,希望我们经常回来,她会为我们做好吃的。我说,我们每次回来,奶奶都会很忙碌,不想奶奶那么辛苦。奶奶说,她不觉着累,只要看到我们喜欢吃,她就高兴。

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奶奶还活着,那她应该也会像老公的奶奶一样,忙前忙后,只为了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我们吃吧?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对于已去世的奶奶,我只有在心底深深怀念。而对于这位可爱的奶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经常带孩子回家陪陪她。

我想,这应该是她最想要的吧……

奶奶的抒情散文300字实用篇十四

梧桐花落了一地,穿过巷子的我注意到了这一地的凋零,弯下腰用手轻轻地抚摸那落下的梧桐花,细腻温和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想起了小的时候奶奶经常用梧桐花煮水给我洗长疥疮的腿。

童年时光里,那个整日整夜疯跑的我,经常贪玩得忘记了回家吃饭,因为怕挨打便顺路拾些干柴,交给父亲。可有的时候因为错过了写作业的时间,还是要挨打的。当父亲的拳头将要落下时,奶奶踮着小脚死命地拦着,才幸免于难。

那时,奶奶在我的记忆中就是一位慈祥的保护神,她梳着一个老式的发髻,身穿一件旧式自制大褂,十分勤劳,除了擅长讲鬼的故事,还喜欢做一些花糕,刺猬馍,糕上面镶嵌的是红枣,刺猬馍是发好的面团揪出一个个的小刺,然后用绿豆或者是红豆镶嵌在馍的两边做眼睛。有时她也教我包水饺,包水饺的时候,奶奶眯着双细长细长的眼睛,十分耐心,当看到我学的十分认真时,就用两只长长的胳膊搂住我使劲地亲了又亲。花在包水饺的过程中,从奶奶的嘴里知道饺子的别名叫扁食,这是山东人的传统叫法,直到今天,有许多地方还在沿用,回想起来奶奶的祖籍应该在山东,是什么原因让他背井离乡来到河南鲁山与爷爷成为了一家?奶奶是童养媳吗,是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便因生活所迫被父母亲送人了吗?一个个谜团油然而生,到现在我突然发现从小到奶奶离开的那一天,听过奶奶讲过无数古代的奇人趣事和鬼怪的故事,但却从没有听过一次她讲自己父母亲的事情。好可怜,顿时觉得奶奶是非常的可怜,也非常坚强的。

一个小女孩子从小便离开了父母,那么或许她的父母对她也不是格外地疼爱,或许就没有给她亲情。是三岁还是五岁或者是六七岁?奶奶便离开了父母远离他乡?再或许从小就没有了父母,被哥嫂卖到我的老家河南鲁山爷爷家?唉,想来想去也没有一个结果,儿时只顾着吃,顾着玩儿,哪里过问过奶奶的辛酸和不易,一个劲儿地享受着奶奶的爱,而如今品读着童年人生的我,却又想挖掘奶奶的过去史了。

奶奶的学名叫董学新,一个很有朝气,很有学识的名字,单冲这名字我就猜测判定奶奶的父母是个有学问的人,没有把自己的孩子起名叫狗蛋狗剩什么的就是相当有文化家底的了;再或许奶奶是个书香门第,可为什么却从小便将女儿遣送他乡了呢,或许是那个时代闹饥荒,全家落魄搬迁?嗨,这可真是个谜啊。再或许,奶奶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但却渴望自己的孩子有学识,掏钱请人起了这么个有文化的名字?董学新,简言之就是要把生活过出新模样。想着想着,思绪被风儿牵动着回到那个悠久的年代,我剪着齐耳的短发,蹦蹦跳跳地在院里的'大槐树下,缠着奶奶要吃的,吃过了还要听奶奶讲鬼的故事。奶奶已经累了一天了,想休息休息,但还是摇着蒲扇,坐在那个古老陈旧的大藤椅上,一边讲一边替我扇走身后脚下的蚊子,那些鬼怪都是虚无缥缈的,但总被她描绘得有鼻子有眼儿,有的时候我竟真的认为屋后会时不时冒出个女鬼来,经常吓得鼻窍生烟。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一直很平静,也很坦然。我依偎在奶奶的身边,享受着这份温暖。

直到有一天,奶奶的朋友来看奶奶,那是一个小脚老太太,个子矮矮的,满脸的皱纹,牙都瘪了,裹着双和奶奶一样的小脚,穿着个旧式大褂端着一盆自制米酒送到我们家里来。我在一边玩耍,奶奶与她并排坐在院内的石墩上,同聊了很长的时间,言语间,我瞅见她们俩都先后抹了眼泪,又用衣角拭了拭眼角,然后顺了口气,沉默了一晌后,小脚奶奶便要告辞了似的。等她走了后,奶奶告诉我:“这位奶奶可怜得很呐,从小送到丈夫家做童养媳,等成家了后,丈夫又嗜赌,为了还赌债,骗她出了门骑上驴子将她卖了,唉一提起她就想起了自己……”说着,说着,又用衣角拭了拭红红的眼眶,我也装模作样地怜悯了起来,但并没有陷入这种氛围当中,真的无法融入她们的情绪里。但感觉奇怪,奶奶为何也会抹眼泪?难道她真有类似的遭遇?她也象那位小脚奶奶一样从小便被卖来做童养媳?真的记得爷爷年轻的时候好赌,想到这里不敢再想了,我怕自己的记忆中会穿插一段有关奶奶的悲惨史。这位骑驴来到信阳的奶奶以后很少出现在我的眼前了,我倒希望经常可以见到她,因为她有着和奶奶一样善良的眼睛。尤其是临走时,我望见她将一盆米酒倒在了我家的老瓷盆中。那一霎那,好像有许多的不舍与难以表达出来的情感,她有像我这般大的孙女吗?一想起她是骑着驴子被卖到信阳的,便会心酸。

她走的时候,有些蹒跚,是因为小脚的缘故吗,一时间对小脚也产生了好奇,等奶奶晚上休息的时候,我绕到床尾,脱去她的布袜子,仔细地端详那一双被缠过的小脚,看到整个脚掌处只留一个大拇指,其余的四个脚趾全被弯曲地扭到脚掌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状。哇,四个脚趾的骨头都被扭曲了,那当时缠足的时候有多疼啊。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又仔细地询问了奶奶缠足的经历,又在百度里查阅历史记载,“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才完全得知女子缠足是要蒙受极大痛苦的。缠足约从四五岁开始,讲究的人家一般挑农历八月二十四日这天给女孩裹小脚。缠时先将脚拇趾以外的四趾屈于足底,用白棉布条裹紧,取其涩而不易松。等脚型固定后,穿上“尖头鞋”,白天家人扶着行走,以活动血液,夜间将裹脚布用线密缝,防止松脱。到了七八岁时,再将趾骨弯曲,用裹脚布捆牢密缝,以后日复一日地加紧束缚,使脚变形,最后只靠趾端的大拇趾行走。缠到“小”、“瘦”、“尖”、“弯”、“香”、“软”、“正”,才算大功告成。这时我仿佛看到四五岁时的奶奶,被大人扶着墙根,一步一步地挪动着,脸上的表情痛苦忍耐,心中不由得寒噤起来。奶奶出生于一个男权社会中,是女子受压迫和摧残的年代,男性的扭曲审美观导致许多女性脚部畸形,我看着这三寸金莲,一点美的感觉也没有,反而觉得很丑陋也不健康。或许在古代男人眼中,缠足女子都是楚楚可怜的,是淑女,我觉得很幸运生在现代社会,我可不想生活在那个封建年代做一个缠足的淑女。

过年的时候,我经常和姐姐哥哥们一起跪在供桌前,冲着爷爷年轻时的照片拜了又拜,拜过后就可以吃年夜饭,得压岁钱了。拜完后,我望着爷爷英俊的照片,使劲地端详着,仿佛可以从照片中看出奶奶的故事来。望着望着,有些遗憾,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嗜赌了呢,听说经常偷拿家里的钱,被奶奶失望的拳头撵出了家门,后来便杳无音信了。难道在外又成了家,每次问奶奶,奶奶先是叹口气,失落地回答道:“被抓了壮丁,遇上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被炸死了。”爷爷年轻时这么英俊,看来奶奶当年缠足后相当窈窕,令人倾心,不然一个童养媳在爷爷面前怎会如此强势,竟将嗜赌的爷爷打出了家门。随着一朝一夕的轮回,我逐渐结束了对奶奶身世模糊的判断,在很久的时间里,没有对任何人包括父亲提起奶奶的身世之谜。

又一次起了好奇心的时候,是在父亲四十五岁的那天。记得那天,奶奶又包了水饺,边包边嘴里念叨:“吃扁食喽!”包好后,又踮着小脚,颤巍巍地围着锅排数数:“一五,一十,一十五……”扁食,一种古老的名称,这两个字便隐藏在脑海里,时不时被我翻阅出来,从百度和书籍里得知叫扁食的山东省临沂有新字辈,难道奶奶的是山东省临沂人,那样挺好的呀,我喜欢山东,因为山东有令人留恋望返的海,有这样的一个祖籍,我以后便可以去寻根了。一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忘记了奶奶曾经受过的缠足之苦,也抛掉了那位骑着毛驴被卖的奶奶的悲惨身世,一个劲儿地高兴着呢。这个时候的我,真的忘记了她们毕生的遭遇,或许奶奶的朋友,曾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被卖到信阳的她生活状况如何?再嫁的丈夫善待她吗,她辗转一生,颠沛流离,与奶奶成为莫逆之交,或许在与奶奶聊天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纠结。奶奶却完全懂她,并用柔善的胸怀容纳了她的故事。而我却不能完全地懂,心里牵挂的是她还来不来,来时是否还带来一盆香甜的米酒,过去压抑女性的年代,摧残蹂躏多少颗女性的心,她们碎了的心是否得到过慰籍?一个个的问号,迎面扑来,我不停地思索,仿佛那些追寻的脚步从不会停歇。

这种追踪的心情,一直在胸间萦绕,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听见生活在平顶山的亲戚说起扁食的典故,一时间,象落入了万丈深渊似的,失望了,原来奶奶是河南平顶山那边过来的,而不是山东人,我竟不能做着寻根去山东的梦了。急忙回家查阅资料,果然河南平顶山也有董字辈,唉呀,自己太孤陋寡闻了,但突然思路一转,心想要知道不该和平顶山的亲戚聊天的,那样我就可以继续做着晚年追踪寻根去山东居住的梦了。在山东生活多好,长年有海相伴,还可以吃海鲜,这样的美事竟被一盆冷水给泼灭了,好扫兴。于是,再也没有兴趣去翻阅山东董氏辈资料的闲情逸致了,但心里在长久盘旋的是奶奶的小脚,奶奶童年的经历,奶奶短暂的爱情,奶奶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送米酒奶奶尚未透露的人生故事。余下更多的时候,我便空对着爷爷年轻时的照片和奶奶弥留后的照片凝神,仿佛要从这两张照片中继续挖掘出一段爱情史话似的。

奶奶的身世似乎被好奇的我揭开了,但又好像仍然是个谜,留给了我,像燃起的一柱香袅袅绕绕,经久不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