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1:24:19 页码:7
最新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大全10篇)
2023-11-27 01:24:19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评估工作和学习的成果。写作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增加思考深度。以下是一些学习方法总结,供大家参考和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篇一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感悟: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篇二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名叫曹冲,曹冲的爸爸是个大官。

有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于是就对手下的官员说:”你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我想知道它有多重。”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它?手下的官员开始使劲想,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

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冲,大家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而且大象这么重,他怎么可能想到办法称它呢!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他爸爸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牵了过来,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爸爸,还有那些官员们都很奇怪,曹冲去河边干什么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怎么称大象,就一起跟着来到河边。

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曹冲说:“在船挨着水的地方画一条线做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就往上浮起来很多。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想:“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他这样怎么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呢?”

接下来曹冲叫人搬了很多石块过来,装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冲看见船上的记号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块一块块搬下船来。

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个记号的地方,这时候,石头和大象是一样重的;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

所有的官员还有曹冲的`爸爸都竖起大拇指说:“曹冲真聪明!”

故事点评:曹冲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曹冲利用大石头成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至此曹冲称象的故事就广为流传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让我们的思维受限制,要多角度思考,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篇三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生活窘困,常和一些穷孩子放牛砍柴。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从前的一些穷朋友,都想跟他沾点光,弄个一官半职,于是有两个人结伴去京城找他。

见到朱元璋后,一个人先开口说:“还记得我们一起割草的情景吗?有一天,我们在芦苇荡里偷了些蚕豆,放到瓦罐里煮。没等煮熟,你就抢豆子吃,把瓦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抓一把就塞到嘴里,却不小心被一根草卡住喉咙,卡得你直翻白眼……”他还在那儿喋喋不休讲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当即下令把他杀了。

然后,朱元璋又问另一个人:“你有什么要说的?”那人连忙答道:“想当年,微臣跟随陛下东征西战,一把刀斩了多少'草头王’。陛下冲锋在前,抢先打破了'罐州城’,虽然逃走了'汤元帅’,但却逮住了'豆将军’,遇着'草霸王’挡住了咽喉要道……”朱元璋听了,顿时心花怒放,随即降旨封他做了将军。

二人所说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后者把朱元璋小时候偷吃东西的轶事,用一种特殊的“隐语”表达出来了。当事人听了,彼此心照不宣,而局外人听来,完全是在描述朱元璋当年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所以最后他的结果完全不同。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篇四

柏拉图曾说过:“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没有哪种训练能比这更高贵了。”一个人所具有的良好品德是其人生最有价值的一种资源,不仅能够促进他的人生发展,而且有利于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感动一生书系: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从品德修养的各个方面,诸如诚实、守信、仁爱、宽容、孝顺、敬业、感恩、公正、廉洁、勤俭等出发,精选了许多真挚感人、行文优美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因而更加贴近生活,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从中得到切实、有益的启迪。同时,还为每个故事设置了一条引言,对故事的内涵加以提炼,并给青少年朋友们以有益的引导。此外,《感动一生书系: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选配了大量轻盈优美、风格独特的图片,使您在阅读时就如同在品尝一道色香味美的文化大餐。

快乐的暑假开始了,我便有许多时间看书,今天我就读了一本名叫《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其中的一篇令我难以忘怀,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一杯牛奶和三片面包》。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贫穷的少年为了攒够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但一天下来,他非常累却没有挣够吃饭的钱。于是,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要点吃的。他敲开了一户人家的美,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少女,这让少年很不好意思。少女看少年很饿,便拿出一杯牛奶和三个面包片来招待他,让这位少年很感动。本来他打算退学,但是这位少女的举动又让他重新鼓起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气。数年后这位少女长大了,却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院束手无策,最后她被送到了大城市的医院治疗。当年的那个贫穷少年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医生——霍华德·凯利,他也参与了治疗行动中。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这是给予自己自信和生活勇气的少女,从此,他就对这位特殊病人给予特殊的照顾,偷偷的把手术费和其他费用的钱都付了。等女病人的病好了之后,她压根就不敢看药费通知单,因为她知道,这会让她倾家荡产。不过,她还是鼓起勇气看了单子,一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和三片面包就足够了。——霍华德·凯利医生。”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仁爱是一种美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是一个人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当你给了别人一片生活的阳光,你就会收获一次希望,因为她(他)就会藏到这一片阳光的背后。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篇五

春秋时代,有一名琴艺十分高超的乐师,名为俞伯牙。伯牙有一位特别了解他的朋友,名叫钟子期。

一天,伯牙弹琴给钟子期听。伯牙小时候曾拜名师学琴,琴艺原本就很棒,长大后,他开始自己作曲,琴艺又大大提升。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一个不赞叹不绝。但是很少有人能每次都准确地道出伯牙弹琴的心意,而唯独钟子期可以做到这点。

一日,俞伯牙坐在高山之上弹奏《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时,心中想到了挺拔的高山,琴声就像一座雄伟的山川竖立在听者耳旁。路过的樵夫钟子期驻足倾听,陶醉在其中,听后拍手赞叹道:“弹得真是太好了,琴声慷慨激昂,就好像巍峨挺拔的高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先生志在高山。”伯牙心中想到流水,琴声犹如一条翻滚着的江水流进了听者的'心中。钟子期听后高兴地说道:“真是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面前流过”。俞伯牙万分惊讶,于是与钟子期成为知心好友。他们俩融融洽洽,从来没有发生过冲突。连游人也赞叹道:“钟子期真是俞伯牙的知音呀!”

可惜,这件事过去几年后,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这世上唯一的知音去世了。伯牙泣不成声,悲痛欲绝。

钟子期死后,伯牙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屋中弹钟子期生前最爱听的《高山流水》。听着自己弹的曲子,伯牙仿佛又听到了子期一句句赞赏的话语。伯牙想:“子期死了,谁又能说出我的心意呢?那弹琴又有什么意思呀!”想完,他又爱惜地抚摸着琴,心里暗暗地说:“没了知音,弹琴还有什么乐趣可求,子期已经去世了,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了解我了,就让我的灵性随逝去的琴声去陪我的知音吧!”说完咬咬牙,长叹一声,便把自己心爱的琴“啪”的一声摔碎,决定终身再也不弹琴。

故事点评: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这就是后人也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12。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篇六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读书。起初,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当居要职,要多读些书。”吕蒙说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精通经史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要你读点书,增长一点见识,开阔一些视野。你说军务繁忙,难道比我还忙吗?我常常抽时间读书,感到收获很大。”吕蒙于是开始利用空余时间读书。

后来鲁肃要到陆口,路过吕蒙的辖区时,鲁肃觉得吕蒙是个大老粗,不想去见他。有人劝他说:“吕将军已经今非昔比了,应该去看看他。”于是鲁肃来见吕蒙。大家喝酒喝得高兴时,吕蒙问鲁肃:“现在将军重任在身,要与关羽为邻了,要怎么防备他呢?”鲁肃说:“还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吧。”吕蒙说:“现在吴蜀虽然结成了联盟,但关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准备呢?”于是给鲁肃筹划了五条计策。

鲁肃非常惊奇,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刮目相看”是比喻重新认识事物。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篇七

古时候,有一个姓梁的女子,人称梁姑,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跟她的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

有一天,哥哥和嫂嫂下地干活去了,梁姑就在家独自照看着哥哥的一个儿子和她的两个孩子。当她在屋外的庭院里洗衣服的时候,屋里突然着起了熊熊大火,烈火将三个小孩子堵在屋子里,情况十分危急。

梁姑奋不顾身地冲进屋子里,想先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但是因为屋子里浓烟滚滚,根本分不清哪个孩子是自己的小侄儿,所以等她把孩子抱出来一看,却发现得救的是自己的儿子。这时候,火势越来越猛,再进去救孩子的话她自己都有生命危险。她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捶胸大哭,心里想:这怎么得了啊!要是我不能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自己的孩子却得救了,这样一来,家家户户不都会知道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了吗?那么我以后将再也没有脸去面对我的哥哥和嫂嫂了啊!不行,即使冲进去被烧死,我也得把自己的侄儿救出来!于是,她冒着生命危险再一次冲进了已成火海的茅草屋,结果孩子没有被救出来,她自己也被烧死了。

后来人们就用“家喻户晓”来表示一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都知道的意思。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篇八

一提到国学,你是不是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诵读二字呢?诵读经典固然是好的,但对于国学精粹而言,不仅要多读,还得细“品”。

什么是“品”呢?你先别急,听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之前老师让我们背《笠翁对韵》,这里面的很多字都不太好读,死记硬背的话,记起来就好很难,但如果多读多诵,掌握住音律韵味可就简单了点儿,但也只是简单点儿罢了,还是不太好背,我曾为此大发牢骚,很不想背。直到后来,我学会了“品”,才由衷爱上了国学。“品”呢?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品”重在理解,体会。先说理解。《笠翁对韵》中一篇原文读下来,先是难读,接着感到不理解;就比如(十五·删)中有一篇文章写到“埋笔冢,烂柯山”。有的'同学读下来就会发问:“什么是埋笔冢?什么是烂柯山”?因为不理解,所以会有些迷茫,不解其义,又怎能熟练背下来呢?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查电脑找解义,如“埋笔冢”是指晋代书法家智永禅师学书三十多年用过的五筐笔头埋成的墓,又称“退笔冢”。理解了意思,加深了印象,以后背时绝不会出错,读起来也会更加熟练。再说体会;在“品”中,体会也很重要。《笠翁对韵》虽然只是启蒙音律,但是要想记熟它,也需要体会。比如读书时读到“龙潜终得跃,鸟倦亦知还。”这句话时,有没有想到“蛟龙就算潜得再深也终有跃出水面的一天,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联想呢?这样多想想实在是好,只是简单的两句话就是体会了,既能使我们加深印象,又能让我们拥有自己的见解,多好哇!

理解与体会结合在一起就是“品”了,学会了“品”,学会国学内容就易如反掌了。

也正是“品”字使我爱上了国学。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篇九

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你父亲、兄长都还在,他们的阅历与经验比你丰富,应该先问问他们,不要急着动手。”

接着,冉有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当然要马上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大惑不解,就问:“子路和冉有的问题是同样的,为什么您的答案却不一样?”

孔子答道:“子路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经观察,比较草率冲动,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后行;冉有遇事畏缩,没有魄力,他需要勇气与胆量,所以我鼓励他不要犹豫,听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动。”

苏轼:这便是随遇而安!

苏轼的友人王定国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柔奴眉目娟丽,善于应对,其家世代居住京师,后王定国迁官岭南,柔奴随之,多年后,复随王定国还京。苏轼拜访王定国时见到柔奴,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却答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之,心有所感,遂填词一首,这首词的后半阙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苏轼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柔奴能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处之安然。从岭南归来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更加年轻,笑容仿佛带着岭南梅花的馨香,这便是随遇而安,并且是心灵之安的结果了。“此心安处是故乡”,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均能安之若素,方可心无烦忧,一心做自己应做或爱做之事。即便身处泥泞之中仍能遥看满山花开。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优质篇十

我在十二中上艺科学校。每次上语文课的前十五分钟,老师总会让我们背诵十几句国学,并逐句讲解句意。刚开始,我认为背诵这些国学纯属浪费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改变了这个观点。

那天,老师布置了许多的作业。吃完饭,已经六点了。我匆匆忙忙地跑到书桌前,开始奋笔疾书。我估摸着,写完作业应该就到八点半了。我想:我得快点写,因为还有许多课外班的作业,加油。我再抄写三字经的“亲师友,习礼仪”时,弟弟跑了过来,对我说:“姐姐,我有3道题不会,请你教教我。”我一口否决了,着急地想:我的作业都写不完,还帮你?真荒唐!弟弟会溜溜地走了。我又想了想那句三字经的意思,突然觉得自己放了一个天大的`错误——没有“亲师友”,所以立即放下笔,焦急地向弟弟跑去。追到弟弟时,看到他愁眉苦脸,就像他道歉:“小浩,真是对不起,我不应该不帮助你。来,让我看看题!”弟弟开心地笑了。我开始一道一道的给他耐心的讲解。我已经把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只是想着给弟弟讲题,让他明白。

那天,我写完学校的作业时,已是九点了,但我一点也不困。我写完课外班的作业时,已是十点了,我却一点也不乏。那天晚上,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同时我也比其他同学的理解更深刻,令我终身难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