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9:54:18 页码:10
2023年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通用9篇)
2023-11-11 19:54:18    小编:zdfb

阅读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情商。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篇一

例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句中的多重状语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昨天,许多老师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或“许多老师昨天……”

例2: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句中“万一”与“若”重复,属赘余。

例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消防车、三千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句中并列主语中“消防车”同动词谓语“放弃休假”“坚持”不搭配。

例2:许多穿裙子的妇女和青年正在那里拍照。句中的定语“穿裙子的”和中心语“青年”不搭配:“青年”和“妇女”词义有交叉,不能并列。

例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句中的“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与“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照应错位,应将后者的语序打个颠倒,方可照应。

例4: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情歌”与“民歌”互有包容,二者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例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用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谓语部分只有一面:“是根本任务”,而主语部分却说了两面:“能不能”,主谓不搭配。

例2: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由于储蓄额的高和低都是增长,所以并不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

四、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应考虑句意是否明确。

例1: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和“不可”双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例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否认”“不”与反问语气构成三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五、代词指代句中内容应考虑指代是否明确。

例1:之华同志去世前,满心希望我能写一篇有关秋白同志文学活动的文章,就像他写《序言》一样。句中“他”是指“之华”还是指“秋白”,不明确。

例2: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王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这方面”是“欣赏”还是指“创作”,不明确。

六、句中出现数字,可考虑数字说明是否前后矛盾或重复,是否有歧义等。

例1: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人员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至少”与“以上”矛盾。

例2:这两年,不少名牌彩电的价格和前几年比,几乎下降了一倍。“下降”与“一倍”不搭配。(“倍”仅表示增加。)。

例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是说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还是不同学校的几个领导?有歧义。

七、句中有判断动词“是”,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

例1:东端有两座石碑,一座是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一座是”与“四个大字”搭配不当。

例2: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风亮节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高风亮节”与“榜样”不搭配。

八、句中有介词或连词,可考虑其是否用得恰当。

例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句中第二个介词“在”使用不当,应改为“从”。

例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的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做了详细报道。“关于”应改为“对于”或“对”。

九、句子是复句,应考虑分句顺序是否正确,关联词语是否恰当,分句关系是否符合逻辑。

例1:一个人有错误不加改正,如果是很小的错误,也可能会酿成大害。该句是让步关系的假设复句,“如果”应改为“即使”。

例2:《红楼梦》写了那么多的人,就是因为作者和他描写的对象长期相处,深深理解了他们的一切。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

这是辨识病句最基本的方法,除辨识复句外,辨识单句,也必须以此为基础。在一时找不到“病症”的情况下,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例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倾斜。主干“进入”不能与“分成”搭配,即成分残缺,需在“分成”之后补上中心语“的时代”,才通顺。

例2: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针对”与“攀升”不搭配,状语“针对”的中心语“的形势”残缺。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篇二

"文学常识"包括: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其代表作,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文学体裁常识。

"重要的作家及代表作"是指在中外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家、作品。这些著名的作家、作品,是毕业生应该掌握的。"文学体裁"主要指的是文学四分法所说的诗歌、小戏剧、散文四种体裁。

文学常识这部分的内容,知识性强,学习方法主要以记忆为主,但从命题的主旨看,并未提倡死记硬背,主要考查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就试题的内容看,往往是综合性的,覆盖面大,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系统知识,要想学好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要牢固掌握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在复习的方法上,应当以文学史为纲来复习记忆。

从命题的趋向看,今后以主观题的形式命题,并且一般和默写或古诗词的欣赏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内容除一部分是课本上的外,还有一部分是课外的知识。关键是"重要"两字,只要是名篇、名人,就可以视为"重要"就可以考,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

文学常识的识记,最重要的是抓住重点、强化记忆。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个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进行记忆。一般地说,在中国文学中,小说、戏剧重于诗歌和散文,外国作家作品重于中国作家作品,欧美文学重于亚洲文学。值得强调的是,对作品的识记,不能只停留在作家名与作品名的水平上,还要对有关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题材、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有一定了解。要把阅读中外名著同掌握文学常识结合起来,脱离了阅读,往往事倍功半。

文体知识的识记应明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在不同时期的名称及文体特点,在理解记忆上下工夫。

《种树郭橐驼传》(高一)。

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有《柳河东集》。

2.文体: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

1.类比:

(1)用种树须“顺天致性”的道理类比治民须顺应百姓天性的道理。

(2)用“他植者”勤虑害树的做法类比做官者烦令扰民的做法。

2.对比:将郭橐驼种树“顺天致性”的做法及结果和“他植者”勤虑害树的做法及结果进行对比。

3.衬托:(第二段)用其他种树人“莫能如”衬托(或“反衬”)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段)以“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的正面描写来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以富人及种果者“皆争迎取养”和其他种树人“窥伺效慕”的侧面描写来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

本文通过记叙郭橐驼“顺天致性”的种树经验,形象地表达了治民也应顺应百姓天性而不应繁政扰民的观点。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篇三

语文是一个连续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阶段积累的语文知识也将会对高考答题大有用处。因此,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纵观我们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你会发现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语文课本在构成形式上都是基本相同的,即由众多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单元的形式构成。这些单元中的文章不管是在体裁上还是题材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而且,每个单元中的字、词、句以及语法等基本要素都有一定的连贯性。

李佳是个漂亮的女孩,提起语文学习总是让她又爱又恨。她特别喜欢朗诵,于是一涉及到优美的散文、诗歌或是记叙文,她就学得津津有味,可是一涉及到古诗文部分她就提不起情绪,在她看来,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不是该让穿着长袍马褂的老夫子们去研究的嘛。于是,遇到自己喜欢的课程就尽可能多的提前去预习,课堂上也听得津津有味,一旦遇到古诗文部分,她就完全没有预习的欲望,在课前从不看一眼,甚至到了复习的时候也同样如次,于是每次考试总在100分上下徘徊。到了高三,她也知道不应该再带着情绪去学习,也很知道预习的重要性,知识她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去复习。

就像上文所说,既然语文课本是以众多内容相互关联的文章作为学习的基本载体的,那么这些文章就是承载我们应学习内容的载体。因此,应该对这些文章倍加重视。在高考当中也是这样,阅读题是除作文之外赋分最高的题目,不管是古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其做题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含义。所以在平日当中,我们可以试图将预习过程中的文章阅读看作是一种阅读题的日常练习。

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有声朗读课文。一来可以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及时纠正一些自己在发音方面的问题,二来还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通过有声朗读,你可以加深对课文中情境的把握。等待自己大约明白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之后,就尝试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了哪些内容,用怎样的表达方式、修辞方式来讲述的,其优势在哪里这些都可以进行思考。然后再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提炼出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

另外,所谓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是让你用标准答案的精确语言去进行概括总结,你只需要知道文章通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或者描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追求文字的精准。这点就和高考一样,往往考查大家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大略掌握,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只要理解方向准确就足够了。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时代的符号。当今时代下,有很多文章看起来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是没有处在原来那种环境下去理解。时代总是在变化的,我们的审美等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文章的内容没有改变,所以想要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里,探究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就需要我们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

这种感觉有点像学习历史。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可以让你走进一个与自己现在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去感受他的人生他的故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文章的趣味性。每一位文章被收录进教科书的作者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务财富,只能观摩不能复制。大家通过这些传奇的经历,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

举一个例子吧。《济南的冬天》文章作者是老舍先生,是一位身世坎坷的大作家。他从小便成了孤儿。老北京大杂院的贫苦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那一幕令人难忘:急急忙忙往家跑,掀开锅却是冷冷的锅底,什么饭都没有,便只好又匆忙地往学校赶。这个细节打动过很多人,但是我们却不能够感同身受,是因为我们完全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所以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回到那个旧社会的环境,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放置于那个空间之中,你才会体会到老舍先生作品的真谛。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写出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享誉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了这些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对于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大有好处。研究完了文章之后,顺便看看课后练习。这些课后练习考查的往往是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时候不要尝试着去做,而仅仅是浏览下就可以。对考查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等到老师讲授完毕之后,再认真测试自己是否完全且深刻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高中语文学科在考查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时,往往会从字、词和句的角度进行考查。从高考前几道基础知识题就可以看出来,高考题目往往从字型或者发音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字、词、句也就成为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很多地方的同学因为方言或者不够重视此方面内容的缘故,语文考试的前几道题目总是取得不了另人满意的成绩,如此丢分确实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在平日中就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

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们首先应该把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词及句子标记出来,通过查询工具书的方式进行初步尝试再次理解。倘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足以将问题彻底搞清楚,就应该特别标记出来等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这样势必会让你听课更加有目标性。也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老师的讲授。如此心中有数,听课效果怎会没有大幅度提高。这也是课前预习最重要的价值。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篇四

“教师讲解,学生静听。”这是陶行知先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高度概括,其弊端自不待说。

我们知道,学语言要培养“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听,排位第一,却最不受重视。这决非危言耸听。下面着重跟大家谈谈“怎样听”的问题。

“听”的学习,其实也有一个态度问题。如果,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同步,甚至老黄牛师的讲解落后在你对这一内容的理解(题前思维),进而时时有“是的”的领悟,有“为什么”的质疑,乃至有“不一定”的求异,这才是积极的听。可我们的同学不少是充当了“录音机”的角色,那是消极的听,低级的听。至于“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人也不是个别的,“心不在焉”的更多,这是被动听课所造成的。

一、印证性听。诸如老师对旧课内容复习性的重提,同学对这类内容的复习性答问,以及新课中预习过的字、词的形、音、义,作家生平,文体常识之类纯知识性的内容,无论是老师的介绍还是同学的答问,你的听只求印证你的记忆是否被遗忘或被混杂,一般不用太多的思考,只是为了达到巩固的目的,但并不被动。

二、求解性听。即带着问题来听。在课前预习或课内研读中,常会遇到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如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般学生在预习中往往会碰到许多问题。如:“记念”与“纪念”,“正告”与“告诉”,“我也早觉得有”与“我正有”,“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等等。这类词句很难理解。事先,你会有一点思考,也许根本没有注意。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你对全文的理解,因此须及时地打通这样一个个思路障碍,才能读懂全文。唯一的办法便是跟着老师和同学的讲解、讨论来“听”。这是最常规的听。

三、求异性听。这是一种拓展自己思路的听,常表现为独抒己见。正如老师解数学题,有时你会突发异想,这样可解证,那样是否也可以呢?也如鲁迅这篇文章,“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还有随后的“伟绩”、“武功”等)老师说是刘和珍她们斗争的伟大,可不可以是讽刺杀人者的“伟大”呢?等等。即跟着老师的思路听时,不妨临时遁入“旁门左道”,奇想一下。这种发散性思维也可在“听”中训练。

四、论辩性听。在课堂讨论或同学发言时,要仔细听对方发言,但目的不在理解,而在发现对方发言中的失误或逻辑上的混乱处,伺机质疑发难,辨明正误,驳倒对方,确证自己的观点。听时既应听准对方观点,还应记住论据,乃至用词造句的达意。

五、归纳性听。即读书法中的“钩玄提要”。老师讲读课文,不会像他备课笔记中写的那么清楚。因此,你应及时归纳出要点来,在书上或本子上作些归纳整理,也就是说,既应“听”出要点来,又须听出个整体轮廓来。

六、选择性听。有的教师好讲,如连续听下去,怕难坚持。你尽可在重点、难点处听听他的高论。其他时候,你可作归纳笔记,或入“旁门左道”冥思。当然,以印证性听为宜,而不允许“浮想联翩”,更不可想其他事情。

七、边听边记。“不动笔墨不读书。”既指“看”书,也指“听”书(古人称听讲经书为“听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学习的要点、心得、存疑的问题记一下很有必要。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篇五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二、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三、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篇六

高考在即。根据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病”,几位专家为考生列出四条“谨记”:

一、认真审题。看到作文题后,是“审”,而不是“看”。不仅要了解题目是什么,还要思考何为作文题中最关键的那个“题眼”,然后进行构思,调用素材。需强调的是,不要一看到题目就立刻想“我有哪篇文章可以套”。盲目套题往往容易将自己的思路局限在狭窄的范围里,甚至可能造成偏题、离题。

二、慎用“豪言壮语”。以前有不少考生事先准备了许多典故、寓言故事、中外名人事迹、名家警句等。在写高考作文时,开头一句警句,末尾一句警句,中间一堆举例。名家警句和事例典故可以用,但要注意得当和例子之间的思维逻辑性,千万不要堆砌。为了说理和分析,例子要符合你所表达的观点。

三、要真情实感。所写的是你最想说的,力求通顺,千万不要生编硬造、刻意追求所谓文字华美。

四、消灭错别字。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错别字“不是什么大事”。但在高考中因错别字而扣分,非常可惜。

[语文]: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笔者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熟知这些意象的寓意,对鉴赏古典诗词是极有意义的。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篇七

预习和复习:不管学习任何科目,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听起课来没有那么费劲,能够很快的跟上老师的脚步,课后复习可以使我们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防止遗忘。

多读多写:说实话,学习语文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它跟数学不同,数学我们需要动脑子,但是语文就没有那么费劲了,记住了就能回答的上,记不住就回答不上,就这么简单,因此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也不如烂笔头,不仅要多读还要多写才能加深我们的记忆。

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多积累课外知识是非常重要,学好语文,必须要积累相应的知识,知识积累的多了,我们的语文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学好语文还要多感悟,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它主要表达的时候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感悟可以写下来,从而提高我们语文阅读的成绩。

学习语文,我们要熟练,有很多同学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讲能听懂,自己做的时候,就不会,这就是不熟练的结果。

我们学习语文回答问题,还有有自己的个性,这样我们的思路是才会非常的广,我们的成绩才能提高。

我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我们的成绩才能够快速的提高,这对我们的提高成绩语文成绩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学语文,书写语文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一定要多练习书写。

1、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2、注重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高考语文学习虽然加大了复习与练习的比例,但大家不可忘记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是“积累”两字。如果只沉浸在做题之中,不重视积累,反而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所以,建议大家在紧张学习中仍然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些文史哲类的书籍。这样既有助于放松自己的心情,又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3、培养语文写作的良好习惯。在高考语文的整体复习中,写作是一个难点中的难点,很多同学对此不知所措,也觉得很难提高。我觉得新学期开始就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但可以通过课堂的习作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平时小段练习来提高。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篇八

一般类型的短句改长句的步骤是先要在短句中找到一个表达中心意思的支撑句,然后将其他有关的短句看成句子成分,将短句改为短语,插到状语、定语的位置上(多是插到宾语的定语这个位置上)。要注意改后对句子进行调整,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例:

以我国近代理古开始较早的地区之一为开头,把下面语段中加横线部分重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不得改变原意,可增删少量词语,但句中不能使用标点符号。(20xx年辽宁卷)。

[解析]由题中所给改写后的句子我国近代理古开始较早的地区之一开头可知,它应与后文构成一个判断句,分析画线句子可以找出其主干为地区之一是辽西区,剩下的部分则变成宾语辽西区的定语。

[参考答案]是以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为主并波及到京津唐地区的旨在探索燕山南北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古文化的辽西区。

提取所给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某个概念下定义,是近两年出现较多的短句改长句的形式。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把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形式为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种概念)。下定义要注意,既要对相关内容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例: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20xx年湖北卷)(略)。

[解析]本题的主干已被设题规定了主语和谓语,所以要考虑设定一个宾语可以与所有短句都有信息接口并且不得改变原意。在确定以传统节日为宾语后,接着整合其他句子的要点(删除无用信息)将其化为它的定语,并注意其排列顺序。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篇九

扎实基础稳准牢。

巧学活用最应当。

参考:

1、写作:要有追求优秀,不达不休的理念。通过参考借鉴、找老师同学指正、反复修改等办法,使习作最终达到优秀。在这个基础上,勤练笔,增强写作能力。

2、阅读:现代文阅读要多做题,做的时候要总结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文言文阅读浓度多做课外陌生文言文,遇到疑难障碍,就联想学过的文言知识、举一反三。

3、基础:字词、名著、病句、语言运用等基础性知识,这些都可以通过多记、多练的办法达到精准的。平时就应该把这些知识点学会学牢。

4、巧学:例如,编口决就能把纷乱的东西简洁化;动口、动笔、动脑相结合;背育、书写、思考相结合、自己学与别人讨论相结合,都是巧学。活用:学的知识要活用、能变通、能破定式陈规,有创新创意才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