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4:18:26 页码:8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实用15篇)
2023-11-27 04:18:26    小编:zxfb

透过总结的镜头,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问题。制定明确的目标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一

红萏香,粉萏香,清逸闲风醉懒窗。鸳鸯碧水藏。

爱长长,意长长,梦里相思愁断肠,素笺倾语芳。

{7}。

星对楼,月对楼,风越千山会九州,春花绿草酬。

柳悠悠,燕悠悠,曼舞轻歌吟不愁,烛灯催懒眸。

{8}。

花有情,月有情,伊把相思寄短亭,山间细水凭。

念娉娉,痴娉娉,陌上岚风丝缕萦,慧心谁懂卿。

图片。

《长相思》--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于词调之称。又名《忆多娇》、《双红豆》、《长相思令》、《长思仙》、《山渐青》、《吴山青》、《青山相送迎》、《越山青》等。《长相思》词谱: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二

设计理念:

语文,是洋溢着灵性的美!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平等交流中来感受和积累这一美的过程。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更是灵性与唯美的集中体现,所以理解这首词时要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人的心情,读出诗的韵律美,体会诗的内涵。在感悟诗词要多去“会”、去“意”、去“悟”,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分解,多一些体验诵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能从字正腔圆的、通顺流畅的朗读过渡到情感诵读,培养语感。

2、通过想象画面、情景体验和诵读的方法,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3、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想象、情景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

教学难点。

在想象中构建“征途”、“故园”情景,体味“思乡情”。

导学案:

1、读准这首词。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聒碎”等词语。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感知这首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边读诗词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在征途中是怎样的情景,心情是什么样的?

4、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之前我们已经读准了这首古诗,现在我们再来读,要注意诗的节奏,做到字正腔圆。

二、品悟古诗。

1、过渡语: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的长相思呢?学词只有印象和感受还不行,这还需要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现在请大家在走进课文,细细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2、你都是用哪些方法理解古诗,总结(多读几遍、借助注释、结合插图)。

3、学生自由理解。

4、师:说说作者的“身”在哪里?(板书:身在征途)。

征途中,作者是怎样的情景?

展开联想,构建“征途”意象。

开放思维,创造想象,描写浪漫生活,构建“故园”意象。

小结:一个远离,一个牵挂,远离越久,牵挂越长,征途越远,相思越长,所以题目是《长相思》。

5、师谈话:美好而浪漫的画面和场景,却在现实中破碎,在征途中破碎,只有“聒碎乡心梦难成”(板书:碎)。

指导悟读。谁来再读读《长相思》?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杨柳依依,春暖花开,没有亲人的关怀和问候,只有————。

在这里,没有(学生写的场景)只有————。

6、齐读。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都是——长相思,请同学们想象画面,进入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心灵,齐读《长相思》。

三、拓展升华。

交流资料: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课堂总结:

收集思念家乡的其他古诗词。

板书:

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园。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三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作品赏析

【注释】:

本词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

起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寒相催 ”,“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见。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会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 ”,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由此可见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因为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 。角也是军中吹器 ,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鸣角”又有“收兵”之义,因此,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吹了南枝吹北枝 ”,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方气候温和,寒流罕至 ,岭梅往往南枝花落 ,北枝花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延。

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四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注释。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重:量词。层,道。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

帘:帷帐,帘幕。

风月:风声月色。

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五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

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

挂念.

1◆.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六

日落天又红。

哭一声,笑一声,

了却前缘万事轻。

月升风也生。

七绝·秋水伊人。

伊人秋水诉衷肠,落叶片片惹痛伤。

风雨飘零何处去,谁能与我梦一场。

钗头凤·醉梦边。

春却完,秋阑珊,春秋有岸梦无边。

朝已然,暮亦然,朝暮思虑,踌躇未满。

难,难,难。

长歌叹,醉湖畔,梦中伊人遥相拌。

酥手绊,朱唇乱,臂揽竹腰,随风入眠。

颤,颤,颤。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七

《长相思》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所作。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长相思》创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长相思》原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翻译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长相思》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就是惊艳之语,词人叠用两个“一程”,突出长路漫漫之感。这句是化用李煜的“一重山,两重山”,李煜只用了山的意象,而纳兰性德再加上了水,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前行的方向,他们一路向山海关出发。

全词最美的是上片最后5个字,历来备受名家推崇。“夜深千帐灯”写的是帐篷里将士们点起的烛灯,千顶帐篷在塞外,形成了一幅特别的画面。词人的视角高远,帐内烛光闪闪,每一盏烛光下,都是一颗思归的心。王国维认为这5个字,写出了“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全词语言质朴,意境高妙。眼前的“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而心中的“故园无此声”是婉约动人的,两相对比下是词人细腻思归的心。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八

3、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4、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5、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____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__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8、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____司马相如《凤求凰/琴歌》。

9、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____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10、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____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2、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1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____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4、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____白居易《梦微之》。

1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____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7、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____李觏《乡思》。

20、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____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21、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____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22、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____佚名《留别妻》。

2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24、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5、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____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26、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____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27、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8、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____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29、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____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30、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____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31、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____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32、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____刘彻《秋风辞》。

33、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34、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____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35、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36、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____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37、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____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38、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____张炎《解连环·孤雁》。

41、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4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44、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____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4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

48、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____李白《长相思·其一》。

49、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50、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____李白《春思》。

51、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____徐干《室思》。

52、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

5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____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54、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____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55、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6、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____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57、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____王维《相思》。

5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59、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____武则天《如意娘》。

60、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____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61、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____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62、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____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63、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____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6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65、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____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6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

7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1、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____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73、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____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74、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____徐灿《菩萨蛮·秋闺》。

75、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76、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____鱼玄机《闺怨》。

78、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____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80、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____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8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____薛道衡《人日思归》。

83、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____卢仝《有所思》。

84、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____傅玄《车遥遥篇》。

8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__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86、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87、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____庾信《重别周尚书》。

88、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____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89、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____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90、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____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91、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____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92、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____李白《长相思·其一》。

93、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____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94、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____吴文英《宴清都·秋感》。

96、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97、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____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九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用《古诗·盂冬寒气至》:“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为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

汴水:源于河南,向东南汇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洲古渡: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故名。一作“瓜州”。

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此处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古诗今译】。

汴水长流啊,泗水长流,流到古老的'瓜洲渡口,远远望去,江南群山那默默的点头,仿佛凝聚着无限的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何时才有个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只有人倚楼。

【赏析】。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十

作者: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注释:

1、重:量词。层,道。

2、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

3、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4、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5、帘:帷帐,帘幕。风月:风声月色。

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作者:李煜。

云一,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注释:

1、云:指如云的鬓发。涡:别作“窝”.一涡(wo),即一束。一说音guo,意为青紫色的丝带,束发用。

2、玉:指玉簪。

3、衫儿:别作“春衫”。罗:丝。这里指丝制的罗裙。

4、黛螺:别作“翠娥”。指代眉毛。

5、秋风:别作“风声”。

6、雨相和:雨声和风声相交织。别作“雨如何”。

7、帘外:别作“窗外”。三两:别作“三四”。窠:别作“棵”.意同。

8、人奈何:别作“争奈何”。争:怎。

赏析:

这是后主早期作品,描写闺怨的词。

上片写女子的外貌。这位女子,她的头发如云般蓬松浓密,头上的玉簪如梭。衣着淡雅。是个气质高雅容貌艳丽的女子。这样可爱的女子,想象中本应该春风得意,快乐的很。可是,她并不快乐,在微微的皱着眉。笔锋转的巧妙,突如其来。为什么不快乐?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作者没有说,下片却转而写周围环境:风雨相和。秋天本就容易引人忧思,偏又风雨相侵,更添苦闷情绪。但这还不够,雨打芭蕉,风吹残叶,窗外秋意更浓,内心秋思更苦。夜那么长,又风雨相和,听着风声,雨声,芭蕉声,帘内的人,更添寂寞情绪,却无可奈何。原来,秋思就是她上片中,眉头紧锁的原因。

整首词,人与景,景与情相交映,浑然一体。通篇写愁,却不见愁字。而秋思之意,浮于字里行间。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十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虞美人》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这两首词,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正如李煜所说,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十二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十三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相思,是诗人们从未停止描写的题材。妇女思夫,游子思乡,这思念从来都是绵绵不绝,荡气回肠的。

本诗开篇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九月西风紧吹,月冷露霜愈渐寒。那露珠像是主人公的眼泪。秋夜漫长,因为相思变得更长了。这相思能有多长?有多久?冬去春来,东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百花。那么心爱的人在哪呢?日日思君不见君,一日肠九回。这断肠般的思念折磨得可人的姑娘容颜憔悴。在诉说完那无尽的思念之后,主人公娓娓道出了相思的.原委。一个住桥北,一个住桥南。十五便相识了,漫长的岁月里,两人相知、相爱,然而如今,女子已二十三了。是什么让他们相爱却不能享受呢?明明近在咫尺,却仿佛天各一方,这是多远的距离?残酷的封建婚姻制度夺走了他们的爱情和幸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就像一株长在青松旁的女萝草,在微风中静静地看着青松,岁岁年年。女萝草依然馨香,青松照旧挺直,但是,女萝草却无枝攀越,只能在微风中摇曳。然而,女主人公并没有绝望,她相信只要她的愿望真诚,老天会帮助她实现心愿。她愿意与心爱的人相守到老,哪怕是做山林中的野兽,她也要与他比肩而行;哪怕是林中木,她也愿与他枝枝相连。

整首诗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写得缠绵哀怨,洗练脱俗,像一幅线条画般清淡,全词没有颜色,没有浓墨,非常写意寥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十四

《长相思·一重山》是南唐词人李煜的作品,抒发了一位思妇对离人的无限思愁。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注释】。

(1)《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2)重:量词。层,道。

(3)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

(4)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5)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6)帘:帷帐,帘幕。

(7)风月:风声月色。

【翻译】。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长相思七夕节赋诗词篇十五

宫闱深深,锦帐重重,烛影凄凄。

琴台边,她的眼眸伤感而迷惘。纤长的手指随意地拨弄着琴弦,一曲《长相思》潺潺流出,缠绵悱恻,就如同她的爱情,盛开在冬季注定凋零。

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小刘彻童稚的声音回想在脑海与梦寐中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共上玺绶,累退居长门宫。”她不信他竟如此待她,她不信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情分竟如此散了。但愿君因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可她忘了,帝王本是无情物,落水三千伴相随。深海宫墙永远只是听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柳叶双眉久不化,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母亲来看她时,她已久病不起。憔悴的容颜,孱弱的身子又哪是当初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阿娇公主。母亲垂泪不语,她已明白帝王恩宠繁华不再。可她不甘,不甘孤老宫墙枯寂一生。她赌,千金买赋。终究,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那一年,母亲抱着还是刘彘的他问:“可愿娶阿娇为妻。”“若得阿娇为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她大惊,第一次打量这个稚气未脱的皇弟。之后的日子,他一直在践行着他的承诺。冰雪之夜燃尽烟火只为红颜一笑。烟火绚烂的那一刻,她知道她沦陷了。那个许她金屋藏娇的男子是他一生的咒。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她成了他的妻,成了大汉的皇后。可甜蜜的生活被叫卫子夫的歌姬打碎。他厌倦她,他与卫子夫夜夜笙歌而她只能独守宫门。她愤怒,她是高贵的公主竟敌不过低贱的歌姬。她嫉妒,于是让人欺辱卫子夫却不想将他推得更远。看到镜中的自己,她恍然明白“色衰即爱驰。”因为爱,敖干了黑发,枯萎了红颜,凋零了时光,也寂寞了诗篇。她累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她会爱上他吗?会的,因为他是她一生的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